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过程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一、感知阶段感知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它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刺激的过程。

感知阶段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注意三个方面。

1. 感觉感觉是人类接收外界刺激的基本过程,它涉及到各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觉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形成感觉经验的过程。

2. 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从而使人们能够对刺激进行有效的辨别和识别。

知觉的过程是主观的,它受到个体经验、认知偏见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3. 注意注意是人类在感知阶段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性加工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可以分为自主注意和强制注意两种形式。

自主注意是个体自主选择注意的对象,而强制注意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和指导。

二、思维阶段思维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它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推理的过程。

思维阶段主要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三个方面。

1. 概念形成概念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概念形成是个体通过对感知到的具体事物进行归类和抽象,从而形成一般性的概念和概念网络的过程。

2. 判断判断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和决策的过程。

判断的过程涉及到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逻辑判断等多个方面,它是个体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推理推理是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基础上,通过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和演绎的过程。

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形式,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能够帮助个体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

三、记忆阶段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它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阶段主要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方面。

1. 感知记忆感知记忆是个体对短暂的感觉和知觉信息进行短时存储的过程。

感知记忆的容量有限,持续时间较短,主要用于对即时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对于长期记忆并不起作用。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感觉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

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

因此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认识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

在人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

每一刺激物都有多种属性,例如一只香蕉,有颜色、味道、气味、软硬、重量等多种属性。

感觉就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刺激物分别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各种感觉信息经神经传人,在人的头脑中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

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气味,感受到冷或热等等。

人的感觉刺激不只来自外部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也可来自机体内部,如内脏器官的活动状态与自身的运动、姿势等。

感觉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

但对于一个有一定知识与经验的人来说,对感觉到的信息都会有所组织,有所划分。

例如,听到某种声音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声音。

人的知识、经验将各种刺激或事物的各种属性联系或整合起来,此时所产生的认识就不是单纯的感觉阶段的认识了。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二、感觉的分类感觉种类可以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来区分。

(1)从刺激的来源来分,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

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属于外受感觉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

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均属于内受感觉。

在这里需加以说明的是,人体外部的事物属于客观存在,人的机体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也是客观存在,因此人对机体这个客观存在也有感觉。

例如,人的肠胃收缩时,人对这种刺激也会产生相应的饥饿觉或内脏感觉。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气质类型
幼儿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其感知运动 发展。活泼好动的幼儿可能更倾向于 积极参与感知运动活动,而安静内向 的幼儿可能相对较少参与。
04
幼儿感知运动的训练方法
视觉训练
01
02
03
视觉追踪训练
利用玩具或球等物品,引 导幼儿进行视觉追踪,锻 炼其眼球运动能力。
颜色认知训练
通过不同颜色的玩具或卡 片,教幼儿认识颜色,提 高其颜色分辨能力。
造力。
感知与运动的整合阶段
01
感知与运动整合阶段概述
在感知与运动的整合阶段,幼儿开始将感知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通过
感觉和运动信息的整合来理解世界。
02 03
探索行为的发展
在感知与运动的整合阶段,幼儿开始通过更主动的探索行为来理解周围 环境,如对玩具的拆卸、组合和实验等。这些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 究精神和创造力。
教育因素
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游戏、实验、观察等方式,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操作,能够促进其感知运动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也会影响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教育 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其感知运动的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
遗传基因对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具有 一定的影响。不同个体在感知运动方 面存在差异,部分原因可归结为遗传 基因的影响。
健康状况
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其感知运动发展也有影响。身体健康 的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感知运动活动,促进其发展。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亲子互动以 及丰富的家庭环境刺激,有助于幼儿感知运动的发展。

2010教师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2010教师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二)知觉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 从中选择出一些事物作 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 感知得特别清晰,而其 他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 景,只能模糊地知觉到。 这种在知觉过程中,把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 区分出来的特征,就叫 知觉的选择性。

在知觉的选择中,对 象和背景的关系不是 固定不变的。


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 来感知。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 常受到破坏。在观看某些不完整的图形时,正是理 解帮助人们把缺少的部分补充起来。 例如,熟悉英语词汇知识的人,在读到字母“WOR…” 后,会预期出现D、K、M、N等字母。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二)知觉的特性


韦伯定律:能够被有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 与原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


K=⊿I/I
其中K为韦伯常数, I为原刺激强度,⊿I为可辨别的差值。 韦伯定律只有在中等刺激强度下才适用。
资料窗:中等感觉强度下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
感觉名称 视觉(对亮度差异的辨别) 动觉(对重量差异的辨别)
韦伯常数 1/60 1/50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把由不同部分组 成的知觉对象知觉成 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常 常表现为知觉的实 际经验超越了部分 刺激相加的总和。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例如,用速示器快速呈现一熟悉的汉字或 组成这个汉字的个别笔划,那么辨认整体 汉字的时间几乎和辨认个别笔划的时间相 同。 另方面,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 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这就是由 于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第三章 感知觉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2、拮抗理论 黑林提出的四色说。人眼对光反应 的视觉基本单位是成对组织的,有红、 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 三队,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
第三节 听觉
• 一、听觉刺激 •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 振幅和波形。 •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 20000赫兹。
2、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人的兴趣和情绪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 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 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在现实中,我们 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 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 的知觉); •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 3、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
•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 觉过程; •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
• (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 搜集到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这 一过程往往受先前经验的影响。 • 1、先前经验可能是错误的; • 2、个体没注意到信息的偏差; • 3、个体抓住最显著的个案信息
• • • •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社会刻板效应。
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知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感知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感知的名词解释心理学感知是我们与外界相互作用的重要过程。

它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选择、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感知的过程不仅仅是在我们意识到外界刺激时发生,它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体验的基础。

在心理学中,感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试图揭示感知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

感知包含两个主要的方面: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感知过程的起始点,它涉及到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接收和转化。

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我们能够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我们的大脑,成为感觉信息。

然而,感觉只是感知过程的一部分。

知觉是感觉信息在大脑中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知觉,我们能够理解并识别感觉信息的特征和含义。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幅画时,感觉是我们眼睛接收到的光线,而知觉则是我们通过大脑对这些光线进行加工和解释后所得到的画面。

知觉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感觉信息做出反应,它还受到我们的经验、情绪和期望的影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感觉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体验。

感知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感知上的加工和感知下的加工。

感知上的加工是指我们对感觉信息的初步处理过程。

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感觉信息进行选择、筛选和组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认知。

例如,当我们在人群中寻找朋友时,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外貌特征、声音和动作来选择感知,并将这些信息与我们的记忆中的图像相匹配。

感知下的加工是指我们对感觉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使用更高级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来理解和分析感觉信息。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辆车从远处驶来时,我们会通过比较大小、移动速度和其他环境特征来判断这辆车的距离和方向。

感知的过程还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概念。

其中一个是知觉整合。

知觉整合是指我们将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感知体验。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一个在地上爬行的毛茸茸的生物时,我们会自动地认为它是一只毛毛虫,而不是一根绳子。

感知心理学中的感知过程和感知误差

感知心理学中的感知过程和感知误差

感知心理学中的感知过程和感知误差感知是人类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第一步,也是理解和认知的基础。

在感知心理学中,研究者们对感知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感知的复杂性以及感知误差的存在。

本文将探讨感知心理学中的感知过程和感知误差,以及它们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一、感知过程感知过程是人类通过感官接收和处理外界刺激的过程。

一般而言,感知过程可以分为感知刺激、感知注意、感知组织和感知认知等四个阶段。

1.感知刺激感知刺激是指外界环境中能够引起感官反应的各种信息。

人类的感官系统能够感知到各种刺激,如光线、声音、味道等。

感官器官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一步处理。

2.感知注意感知注意是指在众多感官刺激中选择和集中注意力在特定的刺激上。

由于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我们只能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感知注意的选择会受到个体的兴趣、目标、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3.感知组织感知组织是将感知的刺激按照一定规律和结构进行组织和整合的过程。

人类倾向于将碎片化的感知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整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外界世界。

感知组织涉及到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系统。

4.感知认知感知认知是指在脑部对感知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在感知认知阶段,人脑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语境,赋予感知刺激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理解。

感知认知能够引导我们的决策、行动和情绪反应。

二、感知误差尽管感知过程是人类认识外界世界的基础,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感知不是绝对准确的,常常存在感知误差。

1.感知选择性感知选择性是指在感知注意阶段,人类倾向于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这种选择性关注可能导致我们忽视一些重要的信息,从而使感知结果产生偏差。

2.感知歪曲感知歪曲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人类倾向于错误地解释和理解感知刺激。

感知歪曲常常受到个体的经验、态度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产生扭曲。

3.感知错觉感知错觉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人类错误地感知和判断感知刺激。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3
移动掌握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掌握和改善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技巧。
幼儿的嗅觉感知运动发展
嗅觉辨别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辨 别和识别不同的气味。
嗅觉记忆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记 忆和识别特定的气味和味道。
嗅觉情绪关联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将 特定气味与情绪状态关联起来。
幼儿的运动感知发展
1
姿势控制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控制和调节身体姿势。
2
平衡能力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提升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 颜色识别
幼儿通过视觉感知运动能够识别和辨别不同的颜色。
幼儿的听觉感知运动发展
1
声音定向
幼儿通过听觉感知运动能够定向和辨别
声音辨别
2
声音的来源。
幼儿通过听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和识别
不同的运动能够感应并理解 语言的含义。
幼儿的触觉感知运动发展
触觉辨别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 和识别不同的触感和纹理。
物体抓握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使用 手指和手掌抓握和探索物体。
运动控制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控制 手指和手掌的运动,执行精细动 作。
幼儿的味觉感知运动发展
1 味觉辨别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和识别不同的味道。
2 偏好食物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发展对特定食物的偏好和喜好。
3 口腔运动控制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控制口腔运动,如吞咽和咀嚼。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 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本课件将探讨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运动感知、定向和空间感知,以及跨模态感知的重要性和影响。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重要方面:感知、注意和记忆。

二、感知过程感知是人类获取环境中信息的过程,从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息传导到大脑和对刺激做出认知反应等步骤。

1.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每个感觉器官都能接收特定的刺激,如眼睛接收光线、耳朵接收声音等。

2.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后,会通过神经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

大脑中的感觉皮层对不同的感官输入进行处理和解码,使我们能够感知到世界。

3.认知反应感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认知反应。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读和理解,从而使个体能够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三、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过程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等不同形式的注意力。

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众多感觉信息中选择并集中注意力于某些特定的刺激。

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任务需求或目标来决定注意的方向和对象。

2.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多个刺激之间进行切换和分配。

个体能够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地切换注意力,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

3.持久注意持久注意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个体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个刺激的集中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的延续可以使个体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

四、记忆过程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的存储、再现和使用。

记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和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等阶段。

1.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感知信息首先进入个体的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

在短时记忆阶段,个体可以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处理。

2.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经过个体的注意和加工,就会进入工作记忆。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信息获取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 的主要途径,通过感觉和知觉, 人们能够感知外界事物的存在和
变化。
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基础,通 过感觉和知觉,人们能够对外界事 物进行识别、记忆、思人类的行为具有重要 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 知,人们能够做出适应性的行为反 应。
知觉系统将多个感官通道的信 息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基本特征进 行编码和识别。
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神经元联合 起来对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
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从感觉刺 激开始的加工过程,强调刺激 本身的特点;自上而下的加工 是指从大脑的预期和知识开始 的加工过程,强调大脑对刺激 的解释和组织。
03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整体的认 识。
相互作用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感觉的敏锐程度会影响知觉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而知觉的组织和解释也会影响感觉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感觉与知觉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比较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方法 上有相似之处,如控制变量、
观察和测量等。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研 究对象上有差异,前者关注 刺激的物理属性,后者关注
刺激的意义和结构。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研究 目的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 生理机制的研究,后者更注重
认知过程的研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个体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和方 位等空间属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
个体对时间的流逝和持续时间的知觉。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感知觉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感知觉
解释字词优势效应 • Meicher(1973)认为字词优势效应是因为对字词和字母的
编码不同 • 还可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
二、客是两种方向不同 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知 觉过程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 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 长果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 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支持模板匹配理论的实验证据:
• 菲利普斯(Phillis,1974)的实验 • Warren(1974)的实验 • Person的实验 • 模板匹配理论比较容易在计算机上加以
实现
模板匹配理论没有明确的问题:
• 对刺激的加工是从局部特征开始的还是 从整体特征开始的?
•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 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
• Lindsay & Norman(1977)、 Gibson(1969)的研究
• Neisser(1964)的实验 • Pritchard(1961)的固定网像实验 • 休伯和威塞尔(Hubel & Wiesel,1959,
1963,1968)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 Lettvin(1959,1961)的研究证明青蛙的
• 决策:比较之后,对刺激信息模式与哪一种记忆信息编码 最为匹配作出判断,从而了解模式的意义并赋予模式名称
三、模式识别理论
(一)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
核心思想:在人的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 各式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 贝或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刺激存在着一一对应 的关系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能够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两者呈反比。
(三)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称为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为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过程。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因为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观察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这使得观察具有以下几个特殊的特点:
(1)精确知觉。精确知觉是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清晰的反映。
(2)模糊知觉。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映像不清晰,这时产生的知觉就是模糊知觉。
(3)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体所产生的与实际不符的判断。错觉包括物体错觉和对人的错觉。物体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② 温度觉。温度觉是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两种。
③ 痛觉。痛觉是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2. 内部感觉
(1)动觉。动觉也就是运动觉。它是主体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内部感觉。
(2)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称为平衡觉。引起平衡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旋转、震颤等。
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心理学的认知和感知过程

心理学的认知和感知过程

心理学的认知和感知过程心理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思维、行为、情感等方面的科学。

其中,认知和感知是心理学中的两大重要内容。

认知和感知过程对于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至关重要。

下面,本文将从认知和感知的定义、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认知与感知的概念认知是指人们通过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获得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它包括注意、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等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对环境和经验的感知,进行了解和记忆,并通过推理和判断,达成对事物的理解。

因此,认知是人们获得新知识、改变旧知识及应对复杂情境的重要过程。

而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接受外界刺激,形成感觉并加以理解的过程。

如人们在看到晴空时,会觉得清新明朗,而在看到刮风下雨时,会感到沉闷压抑。

感知是人们获得关于物体、场景、声音和气味等各种感觉的过程,它对于人类的正确识别和判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认知和感知的过程认知过程主要分为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判断等阶段。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从环境中感知到各种有趣的信号,然后通过注意的过程,筛选出最为重要的信息以便处理;接着,人们会从环境中寻找信息以便对事物进行判断,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分类、存储和检索,以便实现完整且系统的知识体系。

与认知过程略有不同的是,感知过程主要分为感觉和感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觉是人们接受外部刺激后发生的生理反应,如当我们感受到阳光温暖的时候,人体皮肤会获得相应的刺激,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

而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对外界信息进行感觉性加工和理解后,形成的关于外界事物的基本认识。

通过这样的过程,人们会对周遭环境和事物产生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决策。

三、认知和感知对人们的影响身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快节奏的社会,认知和感知的过程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人们更为有效地利用身处的环境和资源,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降低各种不必要的风险。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听觉(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适宜刺激的频率 20~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 敏感的声波频率是 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声音 的掩蔽三种特性。
音调(音高)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是由声 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感觉适应实例
视觉适应 暗适应: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 高的时间过程。

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 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开始时觉得一片漆 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 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指由暗处转入亮 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 时间较长,而明适应时间很快,很短暂。

二、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P53—P54)
概念: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 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知觉 视知觉:以视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听知觉:以听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触摸知觉:是手足和身体皮肤感觉与运动觉协同 活动产生的知觉。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 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三)感觉对比 定义: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 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运动觉:

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 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1
听觉感知训练
2
通过听觉刺激的辨别和分类,培养幼
儿对不同声音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
提高听觉感知的准确性。
3
嗅觉和味觉感知训练
4
通过让幼儿接触各种气味和味道,培 养幼儿对嗅觉和味觉的感知能力,提
升他们对食物和环境的认知。
视觉感知训练
通过观察、辨别和比较各种视觉刺激, 帮助幼儿提升视觉感知能力,加强对 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与神经系统密不可分,对幼儿的 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概述感知觉的定义和作用
感知觉是指幼儿通过感受外界刺激,获得有关事物的信息和经验的过程。它帮助幼儿了解世界、与环境 互动、发展认知能力。
感知觉的神经生理学
感受器的种类与特点
幼儿的感受器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和味觉。每个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嗅觉和味觉 感知测试
通过让幼儿闻气味 和品尝味道,测试 他们对嗅觉和味觉 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未来感知觉研究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感知觉研究应该关注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规律和差异,深入探索感知觉的神经机制,以及感知觉训 练对幼儿发展的长期影响。
传送感知信息的神经通路
感知信息通过神经通路传送到大脑。不同感受器的神经通路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读。
大脑对感官输入信息的处理方式
大脑接收感官输入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解码和理解,从而形成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幼儿时期感知觉的特点
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过程
幼儿的感知觉能力会随着年 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和完善, 从最初的基本反应,到能够 更准确地感知和辨别事物。
感知觉测试
视觉感பைடு நூலகம்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很少会 是纯音,大多都是复合音。
有规律、周期性震动的复合音
为乐音;无规律、非周期性的震 动的复合音为噪音。
(三)其他感觉
1.嗅觉和味觉
(1)嗅觉是对气体状化学物质的
感觉。
嗅觉具有情绪性特点,浓郁的
花香能够通过嗅觉体验引发人们愉 快的情绪。
嗅觉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嗅觉
的适应性利害参半。
绝对阈限的研究,揭示了各种
感觉所能接受的各类刺激强度的下 限。
当刺激强度降低至阈限之下时,
我们是否仍然受到影响?
实验方法是对被试两耳各戴耳
机分别播放不同的声音刺激,要求
被试倾听一耳机的一篇文章并出声
正确跟读,另一耳机播放被试从未
听过的数段音乐。
由于被试必须集中一耳机的文 章内容才能出声跟读,意识上无法 觉察另一耳机的音乐刺激。
第三章 感知过程
本章选取认知过程的四个主题展
开讨论,“感觉”和“知觉”涉及人
们如何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获
得事物的属性和意义,“记忆”涉及
获取信息、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这一
重要心理过程,“思维”涉及运用表
象、概念、语言等来处理抽象事物获 得其意义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感觉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从 感觉开始的,感觉提供了我们解 读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信息,也 是一切复杂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 基础。
间。
我们平常说话的响度大约为60分 贝,90分贝以上的声音会让我们感
到刺耳,更高分贝的声音会损害我
们的听力。雷声约为120分贝。
3.音色:也叫音质,音色决定于 声音的复杂度,而复杂度乃是由基 音和陪音的比例关系决定的。
一个物体除全部震动而生声音 之外,其部分震动也会发生声音。
全部震动的声音叫基音,部分 震动的声音叫陪音。
当准确。
这项研究说明了阈下刺激在不 知不觉中仍然对我们发生了影响。
三、基本感觉现象
(一)后像
研究发现,刺激停止后的感觉 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
感觉有一种残留现象,称为后像。
这种现象在视觉中更为明显。
正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或
颜色与刺激相似的视觉后像。
负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性
质与刺激相反、颜色性质与刺激互 补的视觉后像。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做出感觉 比较判断,例如一间厂房亮度需要 增加多少才使人觉得更亮了,温度 增加多少才使人感到更暖了,一瓶 饮料增加多少糖才使人感到更甜了。 差别阈限的存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 为节约资源和控制成本提供了操作 标准。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对差别阈限
做了细致的研究。
他在1834年提出了韦伯定律:
心理学研究中阈限值的确定是 以被试是否觉察到的刺激强度为依 据的,因此,另一耳机的音乐声音
可以视为阈下刺激。
研究结果发现:
如果再将实验时听过的三段音 乐与从未听过的另外三段新乐曲混 合呈现,让被试辨别曾经听过的乐 曲,被试回答并不正确,但让被试 凭自己的感觉指出哪一段乐曲听起
来比较熟悉顺耳时,他们辨别得相
过强过弱的刺激能量以及过小 的刺激量变化,是否能够被我们觉 察到?
(一)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能够引起感觉的
最小刺激量。
刺激强度在此阈限之上即可 引起感觉,强度低于此阈限,感 觉则无从发生。
早期心理学家们曾经认为绝对
阈限是一个固定的刺激量,后来发 现阈限值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刺激 的类型、刺激持续的时间、背景噪 音、个体动机等因素都会影响阈限 值的大小。
由于视觉后像的存在,一定频 率的断续闪光刺激可以引起连续的 视感觉,在这种频率闪光的刺激下,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断续的闪光,而 是融合的不闪动的光。
例如:日光灯每秒钟闪动100次,
但我们却看不出它们是连续出现的。
在中等强度的光刺激下,视觉
后像保留的时间大约是0.1秒。因此, 一个闪烁的光源每秒钟闪烁超过10 次,就会产生连续的视感觉现象。
感觉:只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并立
即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
知觉:不仅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及其
重要属性,而且知道该刺激所代表 的意义。
正常的生活需要必要的信息, 而信息超载又导致都市人的冷漠, 但是,由感觉剥夺造成的信息不足, 使人无法忍受而产生不安和痛苦。
感觉剥夺试验……
一、感觉的解释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并 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 而完成信息属性分辨的过程。
不同个体的感觉绝对阈限也 有差别,感觉能力敏锐的人阈限 低,感觉能力迟钝的人阈限高。
感觉阈限还会随年龄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
讨论:爱哭的婴儿和安静的婴儿 你更看好哪一种?……
(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够被辨别出
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即 辨别两个强度不同的刺激所需要的
最小差异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一般人都会因光波长度不同而
产生不同的色觉;在红色光刺激之 下,能感觉到是红色;在绿色光刺 激之下,能感觉到是绿色;在蓝色光
刺激之下,能感觉到是蓝色。
一般人平常能红、绿、蓝三色
辨别清楚者,均可视为色觉正常。
有些人,对这三种颜色不能明
确辨别者,即称为色觉缺陷;对红、
绿、蓝三种颜色完全不产生色觉经
验者,则称为色盲。这是较为正式
颜色视觉的另一现象是混色。
混色: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波混
合之后我们所得到的颜色视觉。即 两种以上颜色混合后所得颜色中仍 然保留部分本来之颜色。
如:黄色+红色=橙色
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后可得到
白色,所以各种混合光的颜色都可以 由红、绿、蓝三色光按比例混合而成。
若用颜料混合,所得结果就不相同。
色觉缺陷与色盲
在强光下工作时间久了,视觉对 光的敏锐度降逐渐减低;在弱光下
工作时间久了,视觉对光的敏锐度 将逐渐提高。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感觉适应现 象利害兼具。
从有利一面看:
吾人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 适应,有助于减少身心的负担。
在很多声音嘈杂的场所,有些 人之所以能够排除声音干扰,专心 注意做一件事,就是由于对噪音刺 激产生适应之故。
(二)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因刺激作用持久或缺乏
而使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发生变化 的现象。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就是 嗅觉的适应现象;
寒冷的冬天,当你把手放入湖水中 时,开始感到冰冷刺骨,但时间一 长,你很可能感到湖水不如刚放入
时那样冰冷,这是温度觉适应的现
象。
视觉的适应现象表现为暗适应和 明适应。
从有害一面看:
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适应, 难免使人丧失警觉性。
有些人长期在不良环境中工作, 中毒而不自觉者,即属此种情形。
(三)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的刺激作用某一
感觉器官,使感觉体验发生变化 的现象。
1.同时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同
时作用同一感官而产生的感觉对 比为同时对比。视觉的同时对比 现象明显,
的分类法。
有的人在红、绿、蓝三种颜色 中,只是对红、绿二色不能辨别。
也有的人在所有颜色中,不能 辨别黄与蓝二色。
此类色觉缺陷者,有时也被称
为色盲:前者称为红绿盲,后者称 为黄蓝盲。
因此又有所谓全色盲与部分色
盲之分。像红绿盲与黄蓝盲,就属
于部分色盲,原来所指的色盲,就 属于全色盲。
在整个人口中,色觉缺陷者的
如:将黑色和白色物体紧靠在一
起并列呈现,我们会觉得黑色物 体更黑,白色物体更白,这是视 觉的明度对比。
如:将互为补色的红色板与绿色板
放在一起,我们会感到红色更红, 绿色更绿。
2.连续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相继作用于同 一感官而产生的感觉对比为连续 对比。
如:吃糖后再吃橘子,会感到橘子 很酸;苦药入口之后,接着喝白开 水,会感到水是甜的,这是味觉的
例如:
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后闭上 眼睛,我们会感到黑暗的背景上有 一与灯泡相似的光源出现,这是正 后像;
如果马上睁开眼睛注视白色背
景,我们会感到明亮的背景上有一
黑色的斑点,这就是负后像。
颜色视觉主要出现负后像,例
如:我们注视一个黄色圆圈半分钟, 再转向注视白色墙壁,视觉中就会 出现一个蓝色圆圈。
嗅觉具有极大的个别差异。动
物优于人类。
鱼类的嗅觉最发达,其嗅觉皮膜几
占满整个脑半球;
狗的嗅觉也极灵敏,其嗅觉皮膜占
脑半球的三分之一,故世界各国的警察 机关,无不藉狗的嗅觉帮助侦探。
实践运用:
在生产车间释放气体,振奋精
神;病房中放天竺花香味有镇静作
用,使病人安然入睡;在剧院送某 种气体,如海滨气味,增加感染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只对某种特 定形式且具有一定物理能量的刺 激发生反应。
如:眼睛只能接受一定波长的 光线刺激,耳朵只能接受一定频率
的声音刺激。
我们无法觉察到那些超出感觉 能力的刺激,如X射线、微波、次声 波和超声波等。
二、心理物理学
感觉是由外界刺激的物理量引
起的,但刺激物理量达到什么强度 才能被我们感觉到?
因此,标准刺激的强度越大, 达到最小可觉察所需要的刺激增量 也越大,这是所有感觉系统的普遍 规律。
差别阈限可以看做是感觉比较 时的感觉敏锐度,这种敏锐度将随 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我们可 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
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 明该感觉越敏锐。
(三)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听觉具有三种属性:音高、响度 和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 的频率决定名频率愈高,音高也 就愈高。
例如:男子声带厚长,震动频率低, 因而声音较为低沉;女子声带短薄,震 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于男子。
2.响度:响度的高低由声波的振幅 决定,振幅愈大,声音愈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