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
一、感知阶段
感知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它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刺激的过程。感知阶段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注意三个方面。
1. 感觉
感觉是人类接收外界刺激的基本过程,它涉及到各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形成感觉经验的过程。
2. 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从而使人们能够对刺激进行有效的辨别和识别。知觉的过程是主观的,它受到个体经验、认知偏见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3. 注意
注意是人类在感知阶段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性加工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注意可以分为自主注意和强制注意两种形式。自主注意是个体自主选择注意的对象,而强制注意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和指导。
二、思维阶段
思维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它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
进行加工、处理和推理的过程。思维阶段主要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三个方面。
1. 概念形成
概念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形成是个体通过对感知到的具体事物进行归类和抽象,从而形成一般性的概念和概念网络的过程。
2. 判断
判断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和决策的过程。判断的过程涉及到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逻辑判断等多个方面,它是个体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推理
推理是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基础上,通过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和演绎的过程。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形式,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能够帮助个体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过程(1)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 对象的特点,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 规律,注意的广度就越大。
• 个体的经验,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善于把所感 知的对象组织成一个整体来感知,因而其注 意广度也就较大。
• 活动任务的特点,一般而言,活动任务越多, 越复杂,其注意广度就越小。
• 个体的情绪状态,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 小。
第二节 注 意
注意的含义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品质Hale Waihona Puke Baidu注意的规律及运用
▪ 双耳分听实验
▪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的门户, 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 才能进来。
——乌申斯基
一、注意的含义
▪ (一)注意的概念 ▪ 1.注意的概念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
集中。 ▪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
▪ 适应性运动 ▪ 无关运动的停止 ▪ 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注意的功能
▪ 1. 选择功能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
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 需要的和与当前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干扰 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
(二)注意的功能
▪ 2. 维持功能
▪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2)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②主体状态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
(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
3.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
4.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
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
(2)适应现象
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
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
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
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
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
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
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
觉得苹果是酸的)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灵敏程度,韦伯分数越小, 感觉越灵敏;反之则越迟钝。但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过弱或过强刺激的韦伯分数都会发生改变,而不是一个常数。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二)感受性的发展变化
客观刺激不仅以其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刺激强度来引起感觉,而且还会以不同的时间、空间结合来影响 感觉的获得,使感受性产生各种变化。
(2)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与先后对比。同时对比,是指感受器由于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物的作用而产
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例如,同一灰色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比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暗一些。 先后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由于接受刺激的先后不同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例如,吃糖之后再吃苹
果,就觉得苹果酸。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E 表示绝对感受性,R 表示绝对感觉阈限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能觉察出两 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 的能力。差别感受性的高低用 差别感觉阈限来度量。差别感 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差别 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 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和差 别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二)感受性的发展变化
3. 联 觉 联觉指的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颜色感觉最容易引起联觉,如不同的 颜色可引起冷暖觉、远近觉、轻重觉等。 • 红色、橙色使人产生类似火焰的温暖的感觉,是暖色;蓝色、青色使人产生类似冷水
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第三章感知觉
一、感觉的含义
(一)感觉的概念
1、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觉察。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感觉的作用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有助于生存。如:感觉剥夺实验。
3、感觉的测量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1、视觉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2)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②色觉异常: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2、听觉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是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1000~4000HZ。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认知过程
定义
思维和想象是人类认知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涉及对信息的 处理、理解和生成。
区别
虽然思维和想象都涉及信息的处理,但思维更侧重于逻辑分 析和推理,而想象则更关注对表象和形象的创造和加工。
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综合
思维过程通常涉及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即对信息进行分解、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操作,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刺激物的特性
要点二
感知者的特性
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活动性、新 异性等都会影响人的感知效果。
感知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知 识经验等都会影响其对客观事物的感 知和解释。
要点三
感知情境
感知情境也会影响人的感知效果,如 环境的光线、颜色、温度等都会影响 人的感知体验。
03
学习和记忆
学习与记忆概述
学习
功能
想象力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首先,想象力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抽象概 念和情境;其次,想象力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挥,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 后,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05
意识和注意
意识和注意概述
意识是一种觉知状态,对外界刺激有感知和觉察能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认知过程的重要方面。
认知过程是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基础,它与情感、动机、 意志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人类完整的心理活动。
0031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蓝绿色; 黄色——蓝色
负后象
唐代诗人李白酒后作的一首诗,其中 有两句是“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来成碧颜 始红”,即把绿色看成红色了。 • 梁代王僧孺在一诗中也有两句“谁知 心眼乱,看来忽成碧”,这也是将红色看 成绿色了。 •
二、拮抗理论(四色说)
• 黑林提出拮抗理论,解 释了颜色对比现象和颜 色互补现象。 • 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 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 • 共有三对原色:红、绿 蓝、黄、黑、白。 • 每对颜色作用相反,具 有拮抗作用。 • 每对颜色互补,相混合 出现灰色。
感觉后象(afterimage)
1、定义: 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 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 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 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2、感觉后象有两种不同的形式:正后象 负后象
正后象(positive afterimage)
定义:原刺激消失后,其遗留下来的后象与原刺 激色彩及亮度均相似。 正后象的示例: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如下图: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 移动你的目光。 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右边 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考点 一、识记: 1、感觉 2、感受性 3、感觉阈限
二、领会: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 感觉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过程
(一)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能够引起感觉的 最小刺激量。
刺激强度在此阈限之上即可 引起感觉,强度低于此阈限,感 觉则无从发生。
早期心理学家们曾经认为绝对 阈限是一个固定的刺激量,后来发 现阈限值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刺激 的类型、刺激持续的时间、背景噪 音、个体动机等因素都会影响阈限 值的大小。
不同个体的感觉绝对阈限也 有差别,感觉能力敏锐的人阈限 低,感觉能力迟钝的人阈限高。
这项研究说明了阈下刺激在不 知不觉中仍然对我们发生了影响。
三、基本感觉现象
(一)后像
研究发现,刺激停止后的感觉 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 感觉有一种残留现象,称为后像。
这种现象在视觉中更为明显。
正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或
颜色与刺激相似的视觉后像。
负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性
质与刺激相反、颜色性质与刺激互 补的视觉后像。
颜色视觉的另一现象是混色。
混色: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波混
合之后我们所得到的颜色视觉。即 两种以上颜色混合后所得颜色中仍 然保留部分本来之颜色。
如:黄色+红色=橙色
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后可得到 白色,所以各种混合光的颜色都可以 由红、绿、蓝三色光按比例混合而成。
若用颜料混合,所得结果就不相同。
色觉缺陷与色盲 一般人都会因光波长度不同而 产生不同的色觉;在红色光刺激之 下,能感觉到是红色;在绿色光刺 激之下,能感觉到是绿色;在蓝色光 刺激之下,能感觉到是蓝色。 一般人平常能红、绿、蓝三色 辨别清楚者,均可视为色觉正常。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觉
(四)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 过去的知识经验在知觉中有重要的作用,常表现 出上下文效应。 • 上下文效应的表现为: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 效应,构型优势效应等 • 1996年布鲁斯( Bruce)提出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即结构是由“一些描述特定构成的命题组成,这 些命题是象征性的,虽然是用词汇来描述它们, 但是它却不是语言的。”
二、客体优势效应
三、构型优势效应
三、模式识别理论 (一)模板匹配理论
• 模式识别是通过模式与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不同 模板进行比较和匹配的过程。当刺激模式与模 板完全匹配或重叠时,该刺激模式就被识别了。 当刺激模式与模板在大小或方向上不完全吻合 时,视觉系统必须将输入的信息加以调整,使 之“正常化”;如果刺激模式与模板完全不重 叠,该模式就会被当成另一种不相识的模式而 遭到拒绝
• 直接知觉:知觉者直接从客观事物中获得信息, 并对它们进行整体属性的反映 • 间接知觉:知觉者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对客观 事物进行整体属性的反映 • 它们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信息加工过程: • 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它是指由外部刺 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觉器官中滞留信息在 知觉中的作用。较小单元转向较大知觉单元,连 续阶段的加工。又称为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 • 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它是指在知觉时, 个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 的刺激信息的过程。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 (Concept-driven processing)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感 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
感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本体 觉、内脏觉等。
躯体感觉:来源于躯体各 部位的感觉,如触压觉、
温度觉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根据刺激作用部位的不同 ,感觉可分为躯体感觉和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来源于内脏器 官的感觉,如饥饿、饱胀
等。
感觉的作用
现代听觉理论
现代听觉理论认为,听觉不仅仅是基于耳蜗的感知,还包括 大脑对声音信息的处理和识别,如频率分析和音色识别等。 同时,现代听觉理论还强调了听觉与语言、认知等其他认知 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04
其他感觉
嗅觉
嗅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部,能够感知气味分 子。
嗅觉的信号传导
嗅觉信号传导是通过嗅神经进行的,嗅神经 将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
颜色是物体表面反射光线的方式, 不同波长的光线会引起不同的颜色 感觉。
视觉理论
视网膜理论
视网膜是视觉信息的主要处理中心, 它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可 以接收和处理来自眼睛的光线信息。
大脑皮层理论
大脑皮层是视觉信息处理的另一个重 要区域,它对视觉信息进行高级分析 和解释,使我们能够识别和理解周围 环境中的物体和事件。
触觉的信号传导
触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与
应
用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节 观察力的培养
心 (三)观察力与感知觉的关系
理
学
基
础
– 观察力的发展培养和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培养是密
|
切相关的。
|
原
理
与
应
用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节 观察力的培养
二、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察力的意义和目标
心 理
(一)观察力对人的意义
学 基
1.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门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心
理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学
基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础
协同活动的结果
|
|
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原
理
与
应
用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心
理
学 基
两者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两 小 儿 辩 日《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心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理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普通谈话的声音为60分贝,响雷的响度为120分贝, 科学研究证明,在实验室接受高达150分贝的老鼠, 有发生死亡的危险。
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 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
例如,在一间安静的屋子里,我们能听见电冰箱的马 达声,闹钟的滴答声,而在人声嘈杂的屋子里或马达 轰响的厂房内,上面这些声音就被掩蔽了。
(四)知觉的恒常性:映象保持不变(大小、 颜色、形状)
在感知的过程中,由于知觉经验的参与,知觉并 不因知觉的物理条件(如距离、光亮等)的变化 而改变,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变,这种特性称 为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 视知觉的恒常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 恒常性等
二、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P53—P54)
概念: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 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知觉 视知觉:以视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听知觉:以听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触摸知觉:是手足和身体皮肤感觉与运动觉协同 活动产生的知觉。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 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专业有关感知学的认知心理学学习
•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 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心理学专业有关感知学的认知心理学 学习
知觉四种加工方式之间的关系
• 1、一般都承认,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 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 下加工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 2、知觉加工过程中存在总体特征优先现象。即 在知觉加工的过程中,总体加工快于局部特征加 工。而且当人们注意局部特征时,也不能不先知 觉刺激对象的总体特征。
心理学专业有关感知学的认知心理学 学习
心理学专业有关感知学的认知心理学 学习
然后由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 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 析过程中,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 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如字母的垂 直线、水平线、直角等,并且需要就刺激 是否具有相应的特征及其数量作出明确的 报告。
心理学专业有关感知学的认知心理学 学习
第三个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 应,每个认知鬼各负责一个模式(字母),它们都 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的那个模式的有 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的特征时,它们就会喊叫, 发现的特征愈多,喊叫声也愈大。最后,“决策 鬼”(第四个层次)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 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所要 识别的模式。
心理学记忆的三个过程
心理学记忆的三个过程
记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记忆可以被分为三个过程:感知、编码和存储、检索。本文将围绕这三个过程展开探讨。
一、感知
感知是记忆的第一个过程,它指的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的信息。感知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个方面。在感知过程中,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筛选和加工,以便后续的编码和存储。感知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后续的记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在视觉感知中,人们通过眼睛接收到的光线来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和位置等特征。而听觉感知则是通过耳朵接收声音的振动来感知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等特征。触觉感知是通过皮肤来感知物体的质地、温度和触感等特征。嗅觉和味觉则分别通过鼻子和舌头感知气味和味道的特征。
二、编码和存储
编码和存储是记忆的第二个过程,它指的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可存储和提取的记忆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将其转化为符号、概念和意义等形式,以便后续的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识别的语言、符号或图像等形式。在编码过程中,大脑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选择关键的特征进行提取,以便后续的存储和检索。编码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语义编码、视觉编码、声音编码等,不同的编码方式会影响到记忆的效果和持久性。
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以备后续的提取和使用。存储过程是记忆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强化。根据记忆的持久性,存储可以分为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短期存储是指信息在大脑中暂时保存的过程,它的容量有限,持续时间较短。而长期存储是指信息在大脑中持久保存的过程,它的容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认知过程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认知过程概述 • 感知觉与意识 • 记忆过程 • 思维与想象 • 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 • 认知过程的应用
01
认知过程概述
认知过程的概念
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信息的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思维和创造力
思维是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创 造力则涉及到产生新颖和有价值的想法和 解决方案的能力。
认知过程中的情绪调节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注意、记忆、判断和决策过程。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焦 虑或沮丧时,他可能会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记住相关信息。
情绪调节策略
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深呼吸、冥想、积极 思考和社交互动等。这些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知觉
知觉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应,是对感觉 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它涉及到对事物的形状、大小 、颜色、重量等属性的认知。
感知觉在医学中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感知觉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医生需要 通过观察和询问来获取病人的感知觉信息,从而进行准 确的诊断和治疗。
意识概述
意识的定义
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的觉察与认识,是心理活动的高 级形式。它包括觉醒、知觉、思考、情感等方面的体验。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认知过程
04
认知过程的相关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概述
信息加工理论将认知过程视为对 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系统,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 。
认知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包括 对信息的接收、解码、储存和重 建等步骤。
应用
信息加工理论在医学心理学中广 泛应用于解释人的认知和行为, 如记忆障碍、知觉偏差等。
03
认知过程的心理活动
感觉与知觉
感觉
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 觉、触觉等。
知觉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知觉的精 确性和组织性受个体经验、知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注意与意识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意识
指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和觉察,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觉知和觉察,意识具有选择性和组织性。
感知理论关注感知的生理机制、感 知与认知的关系、感知在行为与健 康方面的应用等。
注意理论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 注意理论探讨注意的神经机制、注意在认知过程的作用、注意的品质与培养等。
记忆理论
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心 理过程。
神经认知理论
概述
神经认知理论关注认知过程的神 经基础和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个体的感觉绝对阈限也 有差别,感觉能力敏锐的人阈限 低,感觉能力迟钝的人阈限高。
感觉阈限还会随年龄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
讨论:爱哭的婴儿和安静的婴儿 你更看好哪一种?……
(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够被辨别出
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即 辨别两个强度不同的刺激所需要的
最小差异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过强过弱的刺激能量以及过小 的刺激量变化,是否能够被我们觉 察到?
(一)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能够引起感觉的
最小刺激量。
刺激强度在此阈限之上即可 引起感觉,强度低于此阈限,感 觉则无从发生。
早期心理学家们曾经认为绝对
阈限是一个固定的刺激量,后来发 现阈限值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刺激 的类型、刺激持续的时间、背景噪 音、个体动机等因素都会影响阈限 值的大小。
的分类法。
有的人在红、绿、蓝三种颜色 中,只是对红、绿二色不能辨别。
也有的人在所有颜色中,不能 辨别黄与蓝二色。
此类色觉缺陷者,有时也被称
为色盲:前者称为红绿盲,后者称 为黄蓝盲。
因此又有所谓全色盲与部分色
盲之分。像红绿盲与黄蓝盲,就属
于部分色盲,原来所指的色盲,就 属于全色盲。
在整个人口中,色觉缺陷者的
差别阈限虽因刺激类别与感觉类别 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差别阈限与 标准刺激之间存在着一种定比关系, 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 I(2克) ——— =K (0.02) I(100克)
△ I:表示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的差异 量,即差别阈限。
I:表示标准刺激强度。
K:是不同强度下能够觉察到的两个刺激的
最小差异量与标准刺激量的比值,称为韦伯 分数。
由于视觉后像的存在,一定频 率的断续闪光刺激可以引起连续的 视感觉,在这种频率闪光的刺激下,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断续的闪光,而 是融合的不闪动的光。
例如:日光灯每秒钟闪动100次,
但我们却看不出它们是连续出现的。
在中等强度的光刺激下,视觉
后像保留的时间大约是0.1秒。因此, 一个闪烁的光源每秒钟闪烁超过10 次,就会产生连续的视感觉现象。
感觉:只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并立
即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
知觉:不仅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及其
重要属性,而且知道该刺激所代表 的意义。
正常的生活需要必要的信息, 而信息超载又导致都市人的冷漠, 但是,由感觉剥夺造成的信息不足, 使人无法忍受而产生不安和痛苦。
感觉剥夺试验……
一、感觉的解释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并 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 而完成信息属性分辨的过程。
嗅觉具有极大的个别差异。动
物优于人类。
鱼类的嗅觉最发达,其嗅觉皮膜几
占满整个脑半球;
狗的嗅觉也极灵敏,其嗅觉皮膜占
脑半球的三分之一,故世界各国的警察 机关,无不藉狗的嗅觉帮助侦探。
实践运用:
在生产车间释放气体,振奋精
神;病房中放天竺花香味有镇静作
用,使病人安然入睡;在剧院送某 种气体,如海滨气味,增加感染力。
第三章 感知过程
本章选取认知过程的四个主题展
开讨论,“感觉”和“知觉”涉及人
们如何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获
得事物的属性和意义,“记忆”涉及
获取信息、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这一
重要心理过程,“思维”涉及运用表
象、概念、语言等来处理抽象事物获 得其意义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感觉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从 感觉开始的,感觉提供了我们解 读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信息,也 是一切复杂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 基础。
连续对比现象。
四、几种主要感觉
(一)视觉
视觉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感觉, 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引起视觉的刺激是波长介于400 纳米至700纳米(10亿分之一米)范
围内的电磁波,又称可见光。
波长低于400纳米(如紫外线) 或高于700纳米(如红外线)的光波,
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
发光体直接发射出来的光和物 体反射出来的光是我们视觉的光刺 激来源。
心理学研究中阈限值的确定是 以被试是否觉察到的刺激强度为依 据的,因此,另一耳机的音乐声音
可以视为阈下刺激。
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果发现:
如果再将实验时听过的三段音 乐与从未听过的另外三段新乐曲混 合呈现,让被试辨别曾经听过的乐 曲,被试回答并不正确,但让被试 凭自己的感觉指出哪一段乐曲听起
来比较熟悉顺耳时,他们辨别得相
一般人都会因光波长度不同而
产生不同的色觉;在红色光刺激之 下,能感觉到是红色;在绿色光刺 激之下,能感觉到是绿色;在蓝色光
刺激之下,能感觉到是蓝色。
一般人平常能红、绿、蓝三色
辨别清楚者,均可视为色觉正常。
有些人,对这三种颜色不能明
确辨别者,即称为色觉缺陷;对红、
绿、蓝三种颜色完全不产生色觉经
验者,则称为色盲。这是较为正式
嗅觉可以唤起某种早期的记忆。
(如桂花……)
(2)味觉是对液体状化学物质的感
觉。
甜在舌尖、
酸咸在舌两边、
苦在舌根。
“秀色可餐”说明各种感觉之间的
相互影响。
2.肤觉:是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 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触摸可以唤起情绪和生理上的 反应,对早产婴儿的经常抚摸不但 使他们生长的快,而且智力发展也 得到了促进。
例如:
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后闭上 眼睛,我们会感到黑暗的背景上有 一与灯泡相似的光源出现,这是正 后像;
如果马上睁开眼睛注视白色背
景,我们会感到明亮的背景上有一
黑色的斑点,这就是负后像。
颜色视觉主要出现负后像,例
如:我们注视一个黄色圆圈半分钟, 再转向注视白色墙壁,视觉中就会 出现一个蓝色圆圈。
不同的感觉器官只对某种特 定形式且具有一定物理能量的刺 激发生反应。
如:眼睛只能接受一定波长的 光线刺激,耳朵只能接受一定频率
的声音刺激。
我们无法觉察到那些超出感觉 能力的刺激,如X射线、微波、次声 波和超声波等。
二、心理物理学
感觉是由外界刺激的物理量引
起的,但刺激物理量达到什么强度 才能被我们感觉到?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很少会 是纯音,大多都是复合音。
有规律、周期性震动的复合音
为乐音;无规律、非周期性的震 动的复合音为噪音。
(三)其他感觉
1.嗅觉和味觉
(1)嗅觉是对气体状化学物质的
感觉。
嗅觉具有情绪性特点,浓郁的
花香能够通过嗅觉体验引发人们愉 快的情绪。
嗅觉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嗅觉
的适应性利害参半。
(二)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因刺激作用持久或缺乏
而使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发生变化 的现象。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 嗅觉的适应现象;
寒冷的冬天,当你把手放入湖水中 时,开始感到冰冷刺骨,但时间一 长,你很可能感到湖水不如刚放入
时那样冰冷,这是温度觉适应的现
象。
视觉的适应现象表现为暗适应和 明适应。
在强光下工作时间久了,视觉对 光的敏锐度降逐渐减低;在弱光下
工作时间久了,视觉对光的敏锐度 将逐渐提高。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感觉适应现 象利害兼具。
从有利一面看:
吾人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 适应,有助于减少身心的负担。
在很多声音嘈杂的场所,有些 人之所以能够排除声音干扰,专心 注意做一件事,就是由于对噪音刺 激产生适应之故。
以检验被试判断物体重量差异的 实验为例:
先给被试设定一个标准刺激为100克
重的物体,然后再给被试一个每次都比
前刺激增加0.5克的比较刺激,直到被试
能够辨别出两物体的重量差异为止。
当比较刺激增加到102克时,被试就 能够辨别出两物体的重量差异,此时的
重量之差2克即为差别阈限。
人的各种感觉均有差别阈限。
罹患率,在比例上男女差异悬殊;
在男性中约占百分之八,而在女性 中则仅占千分之四。
(二)听觉
引起听觉的刺激是频率大约介
于20赫兹到20000赫兹的声波。
声波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一种 机械波,其传导的实质是介质分子 的节律性震动运动。传导声波的介 质有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由于 没有引起震动传导的空气分子,无 法产生或传导声音。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做出感觉 比较判断,例如一间厂房亮度需要 增加多少才使人觉得更亮了,温度 增加多少才使人感到更暖了,一瓶 饮料增加多少糖才使人感到更甜了。 差别阈限的存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 为节约资源和控制成本提供了操作 标准。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对差别阈限
做了细致的研究。
他在1834年提出了韦伯定律:
当准确。
这项研究说明了阈下刺激在不 知不觉中仍然对我们发生了影响。
三、基本感觉现象
(一)后像
研究发现,刺激停止后的感觉 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
感觉有一种残留现象,称为后像。
这种现象在视觉中更为明显。
正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或
颜色与刺激相似的视觉后像。
负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性
质与刺激相反、颜色性质与刺激互 补的视觉后像。
从有害一面看:
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适应, 难免使人丧失警觉性。
有些人长期在不良环境中工作, 中毒而不自觉者,即属此种情形。
(三)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的刺激作用某一
感觉器官,使感觉体验发生变化 的现象。
1.同时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同
时作用同一感官而产生的感觉对 比为同时对比。视觉的同时对比 现象明显,
听觉具有三种属性:音高、响度 和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 的频率决定名频率愈高,音高也 就愈高。
例如:男子声带厚长,震动频率低, 因而声音较为低沉;女子声带短薄,震 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于男子。
2.响度:响度的高低由声波的振幅 决定,振幅愈大,声音愈强。
响度的单位为分贝。人耳所能接
受的响度大约在16分贝至160分贝之
颜色视觉的另一现象是混色。
混色: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波混
合之后我们所得到的颜色视觉。即 两种以上颜色混合后所得颜色中仍 然保留部分本来之颜色。
如:黄色+红色=橙色
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后可得到
白色,所以各种混合光的颜色都可以 由红、绿、蓝三色光按比例混合而成。
若用颜料混合,所得结果就不相同。
色觉缺陷与色盲
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的物体大 多属于反光体,能够反射出所有光 的物体看起来是白色,能够吸收所
有光的物体看起来是黑色。
物体在我们眼中呈现各种各样
颜色的原因,是由于吸收了一部分 波长的光而反射另一部分波长的光
造成的。
由光波之长短所决定的某种颜色感觉,称为色 调。
例如:
40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紫色感, 48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蓝色感, 52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绿色感, 57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黄色感, 700纳米的光波会引起红色感。
(1)触觉:是物体触及皮肤表 面并未引起皮肤变形而产生的一 种感觉。
绝对阈限的研究,揭示了各种
感觉所能接受的各类刺激强度的下 限。
当刺激强度降低至阈限之下时,
我们是否仍然受到影响?
实验方法是对被试两耳各戴耳
机分别播放不同的声音刺激,要求
被试倾听一耳机的一篇文章并出声
正确跟读,另一耳机播放被试从未
听过的数段音乐。
由于被试必须集中一耳机的文 章内容才能出声跟读,意识上无法 觉察另一耳机的音乐刺激。
如:将黑色和白色物体紧靠在一
起并列呈现,我们会觉得黑色物 体更黑,白色物体更白,这是视 觉的明度对比。
如:将互为补色的红色板与绿色板
放在一起,我们会感到红色更红, 绿色更绿。
2.连续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相继作用于同 一感官而产生的感觉对比为连续 对比。
如:吃糖后再吃橘子,会感到橘子 很酸;苦药入口之后,接着喝白开 水,会感到水是甜的,这是味觉的
暗适应:由亮处进入暗处时视觉对
微弱刺激的敏锐程度提高的现象。
如:我们从阳光明亮的街上进入已 开演的电影院时,开始看不清物体 的轮廓,需要过一会儿才慢慢看清。
明适应:由暗处进入亮处时视觉对
强光刺激的敏锐度降低的现象。
我们看完电影走到阳光明亮的大街 上,开始感到阳光刺眼,过一会儿 才慢慢适应。
视觉的适应现象在光亮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
因此,标准刺激的强度越大, 达到最小可觉察所需要的刺激增量 也越大,这是所有感觉系统的普遍 规律。
差别阈限可以看做是感觉比较 时的感觉敏锐度,这种敏锐度将随 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我们可 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
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 明该感觉越敏锐。
(三)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间。
我们平常说话的响度大约为60分 贝,90分贝以上的声音会让我们感
到刺耳,更高分贝的声音会损害我
们的听力。雷声约为120分贝。
3.音色:也叫音质,音色决定于 声音的复杂度,而复杂度乃是由基 音和陪音的比例关系决定的。
一个物体除全部震动而生声音 之外,其部分震动也会发生声音。
全部震动的声音叫基音,部分 震动的声音叫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