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与穴位的主治
十二经络的分布和功能
十二经络的分布和功能
【疏肝理气调情绪平肝熄风减压力——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一条经脉,特别对于女性,对于压力大的人,能够调节血量,能够舒畅情志,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很重要。肝位于腹腔,横膈的下面,右胁之内,足厥阴肝经主要行于下肢内侧前缘,至内踝上8寸与足太阴脾经相交而行于下肢内侧中间,属肝络胆,接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经过中封、三阴交等穴,在距离内踝8寸处与足太阴脾经相交,而行于足太阴脾经之后,向上经过膝内侧(膝关)、大腿内侧,进入阴毛,环绕阴器,抵达小腹,沿着胃的两侧,属肝,络胆,向上穿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继续向上沿着喉咙的后边,经过喉头部,向上过目系,至额部,然后继续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1:从目系分出,下行,环绕口唇的里边。
分支2:从肝分出,向上穿过横膈,入肺,接手太阴肺经。
2.足厥阴肝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及生理功能
足厥阴肝经以肝脏为中心,将胆腑、胃、肺、眼、咽喉、头顶部以及肝经循行经过的前阴、筋肉骨骼组织等联系在一起。肝在五行中属木,旺于春季,春季的草木,表现为生机勃勃,肝的生理功能与此相应。
⑴主疏泄,藏血。
肝脏,素有将军之官之称,是谋略的策划者与执行者,对于人体来说具有对气血的指挥调度作用,人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气血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人在休息时,需要的气血量相对偏低,而在运动时,特别剧烈运动时,则需要大量的气血供应,这就需要人体有一个临时贮存气血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肝脏,而且不同的情况下人体不同的部位对气血需求也有差别,例如运动时,肌肉需要大量的气血,而饱餐后脾胃需要的气血就要偏多一些,在比如人在思考的时候,大脑需要的气血就要多一些。这就需要有一个部门指挥调度气血到需要的地方去,这个指挥调度员就是肝,所以肝脏有将军之称。这个将军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将全身气血调度的秩序井然,不至于乱糟糟的,让全身的气血循行畅达,以发挥气血的最大作用。
十二经络、穴位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肺经:
功效: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尺
泽:
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双手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腕横纹上1.5 寸处)。治疗小儿遗尿,
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鱼际:手掌的大拇指根部,肌肉明显突起处。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大肠经:
功效:
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合谷:(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手三里:曲池下2寸处. 牙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肩髃穴: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心包经:
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劳宫:手中指弯曲时手指的落点。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内关:腕横纹到肘横纹2寸处. 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中渚: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肋间神经痛、头痛头晕、喉头炎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十二经穴位
十二经穴位
一、手太阴肺经:肺属金,开窍于鼻,主体为皮,其华在毛,情志为悲,忧伤肺。肺与大肠相表里,由胸走手,起于中府,始于少商。在手内侧前。主治咳嗽、心烦、手心热等症。
1、中府穴:腋横纹上三指。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主治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症。
2、天府穴:腋横纹下四指,或手臂平申,用鼻尖触手臂处。主治过敏性鼻炎。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一拇指宽的凹陷处。肺经属金,本穴属水,金生水,是补肾的要穴。降逆气、泻热,主治高血压、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哮喘、胸部胀痛,肘关节痉挛。
4、孔最穴:肘横纹下三指。是肺经的郗穴,郗治急症(急性咳嗽、咽喉痛)。主治鼻出血、痔疮、发汗。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凹陷处。头项寻列缺。主治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
6、经渠穴:腕横纹外侧铙骨边缘。主治咳嗽。
7、太渊穴:腕横纹外侧凹陷处。肺经的原穴,补气穴,脉之会穴。主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8、鱼际穴:手掌鱼肚边缘。主治热咳、心中烦热。
9、少商穴:大拇指指甲根边缘。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针刺放血效果最佳。
二、手厥阴心包经:
从胸走手,起于天池,始于中冲。在手内侧正中线上。刺激左侧效果更佳。
1、天泉穴:腋横纹下三指处。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
2、曲泽穴:肘横纹上。调节心血的供应,治疗胸闷、憋气。是针刺放血点。
3、郗门穴:腕横纹上5寸。急救穴,治突然心绞痛。用大拇指按住,然后转动手腕。
4、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指。救命穴、心脏穴。宁心安神、理气和胃、舒经活络。治疗心理压力引起的失眠,可调节心律的快或慢。
十二经络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十二经络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络之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
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十二经络之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十二条经络
十二经络要穴
目录
一、手太阴肺经 (1)
肺经的要穴 (1)
二、手阳明大肠经 (3)
大肠经的要穴 (3)
三、足阳明胃经 (5)
胃经的要穴 (5)
四、足太阴脾经 (7)
脾经的要穴 (7)
五、手少阴心经 (8)
心经的要穴 (8)
六、手太阳小肠经 (10)
小肠经的要穴 (10)
七、膀胱经 (12)
膀胱经的要穴 (12)
八、足少阴肾经 (14)
肾经的要穴 (14)
九、手厥阴心包经 (17)
心包经的要穴 (17)
十、手少阳三焦经 (19)
三焦经的要穴 (19)
十一、足少阳胆经 (21)
胆经的要穴 (21)
十二、足厥阴肝经 (23)
肝经的要穴 (23)
十三、揉穴的诀窍及说明 (24)
十四、身体经络时间表 (24)
十二条经络
手太阴肺经
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
1. 中府穴
胸骨中旁开六寸处。中府指中气之府。中气
指脾肺之气。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
消化不良、水肿等。
2. 天府穴
液横纹下三寸。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
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
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
性鼻炎的要穴。
3. 尺泽穴
肘横纹外侧边上。尺一一暗指肾,泽一一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
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 孔最穴
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十二经脉及腧穴的定位方法及其作用
十二经脉及腧穴的定位方法及其作用
一、十二经脉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与时空的聚汇 ,将经气运行分为 12时段 ,每一时段为一条经络 ,于是十二经络之名乃成。十二经络有象无形 ,化而无迹 ,客观存在 ,并无实体。
经络系统由主要的经络部分和连属部分组成。所谓经络部分,是有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经脉是经络系统中执行的主干,分布在人体较深的部位;络脉是经脉别出的横行的分支,分布在人体较浅的部位。所谓连属部分,在内部为脏腑,并有经脉所属,在外部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它们都分属于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称为十二正经,是由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共十二条经脉组成,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络。十二经脉有固定的起止部位和穴位,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及其作用
腧穴是指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又称孔穴、穴位等。
人体的腧穴大体分为3类:①经穴。又称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②奇穴。又称经外奇穴。③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它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腧穴用以治疗的。
常用的穴位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体表标志法三种。
1.体表标志法
十二经络与任督二脉主穴功效作用(精)
十二经络主要穴位及成效
一、手太阴肺经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聚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 7寸。穴位较深, (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
成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三通便效果好 (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 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
十二条经络
一、手太阴肺经
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
1. 中府穴
胸骨中旁开六寸处。中府指中气之府。中气指脾肺之气。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
液横纹下三寸。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
肘横纹外侧边上。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
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
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
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等。
8.鱼际穴
手平伸像鱼肚子边际处。属火穴。
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即消化不好。
9.少商穴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指掐效果不佳,用三棱针点刺一滴血效果好。
二、手阳明大肠经
1.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即皮肤和毫毛)如肺功能弱体内毒素就会在大肠经淤积。脸上的痘疹、身上的湿疹,可用刮痧法把毒素刮出去。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
(内容根据倪海厦老师人纪针灸+医学百科部分治症整理)
手太阴肺经(金)
井,少商,木,可针可灸,治扁桃腺发炎,退烧放血,中风昏迷,中暑呕吐,癫狂
荣,鱼际,火,可针可灸,治乳癌,咳嗽,喉痹,咽干,失音,颜色病,面苍白,皮肤干俞,太渊,土,原穴,母穴,寸脉点,可针禁灸,脉会太渊,治脉病,心律不整,3-5点时间病,久咳
经,经渠,金,本穴,关脉点,可针禁灸,治声音病,咳嗽,气喘,喉痹
合,尺泽,水,子穴,可针可灸,味道病,一周内初病,新咳,内科病,神经痛,新痛络,列缺,尺脉点,可针禁灸,主任脉,治任脉上所有病症,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手阳明大肠经(金)
井,商阳,金,本穴,脏腑病,退烧放血,齿痛,咽喉肿痛
荣,二间,水,子穴,颜色病,大肠和大肠经的初病,浅病,拒按,实症,巨痛
俞,三间,木,三间透劳宫,治手风湿关节炎,腹胀,腹泻,肠炎,5-7点时间病
经,阳溪,火,耳鸣,耳聋,齿痛,咽喉肿痛
合,曲池,土,母穴,虚症,久痛肩膀抬不起来,治中风大穴
原,合谷,青春痘、美白灸合谷,上牙痛对称治疗,治面部中风,孕妇禁针
络,偏离,肩痛,喉痛,虚症实症皆可,牙痛,耳鸣
足阳明胃经(土)
井,厉兑,金,子穴,实症,动脉血管堵塞,清理心脏,治心脏病,乳头硬块
荣,内庭,水,下牙痛,口臭,去除胃火
俞,陷谷,木,脸水肿,7-9点时间病
经,解溪,火,母穴,虚症,胃经头痛,下肢、踝关节疾病
合,足三里,土,本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过30岁常灸健康长寿,胃经乳癌,恶心呕吐,脚无力,向下导火气,发狂奔走,热症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
⼗⼆经络及原⽳、络⽳、输⽳(图⽂总结)⼿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
⼿三阳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
⾜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
⾜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
⾛向:⼿之三阴经从胸⾛⼿;⼿之三阳经从⼿⾛头;⾜之三阳经从头⾛⾜;⾜之三阴经从⾜⾛腹。《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经络之所终始。”
1
⼗⼆经络表⾥关系
2
⼗⼆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
寅时⽓⾎注于肺
卯时⼤肠⾠时胃
巳脾午⼼未⼩肠
申属膀胱⾣肾位
戌时⼼包亥三焦
⼦胆丑肝各定位
3
⼗⼆经络原⽳、络⽳、输⽳对应表(重中之重)
4
⼗⼆经络及原⽳、络⽳、输⽳位置
⼿太阴肺经(寅时:3-5点):从胸⾛⼿
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
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少阴,⼿厥阴经之前(天府、侠⽩),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边缘(孔最),进⼊⼨⼝--桡动脉搏动处(经
渠、太渊),上向⼤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指的末端(少商)。
⽀脉:从腕后(列缺)⾛向⾷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阳明⼤肠经。
本经⼀侧11⽳(左右两侧共22⽳)其中9⽳分布于上肢掌⾯桡侧,2⽳在前胸上部,⾸⽳中府,
末⽳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位:中府、云门、天府、侠⽩、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原⽳: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
●络⽳:列缺(腕横纹上1.5⼨,前臂挠侧缘)
●输⽳: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
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主治
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主治
1. 三焦经
•关元穴:主治腹痛、泄泻、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等症状。
•气海穴:主治呃逆、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症状。
•中脘穴: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状。
•魄户穴:主治胸痛、心悸、嗳气、烦躁、失眠等症状。2. 肺经
•太渊穴:主治咳嗽、哮喘、胸闷、气喘等症状。
•云门穴:主治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天突穴:主治胸胁疼痛、气喘、哮喘等症状。
•侠白穴:主治咳嗽、肩背痛、胸胁疼痛等症状。
3. 胃经
•足三里穴:主治胃疼、腹痛、呃逆、泄泻等症状。
•地机穴: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腹胀等症状。
•峡华穴:主治胃痛、呃逆、胃胀、腹痛、泄泻等症状。
•天柱穴:主治胃痛、呕吐、泄泻、腹胀等症状。
4. 大肠经
•商阳穴:主治牙痛、咽喉肿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合谷穴:主治头痛、齿痛、目黄、咽喉肿痛等症状。
•阳溪穴:主治偏头痛、鼻塞、视力减退、齿痛等症状。
•曲池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齿痛等症状。
5. 心经
•少府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嗳气等症状。
•灵道穴:主治心痛、心悸、失眠、抑郁等症状。
•少冲穴:主治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太陵穴:主治心痛、嗳气、健忘、失眠等症状。
6. 小肠经
•阳谷穴:主治头痛、项痛、耳鸣、牙痛等症状。
•光明穴:主治目疾、耳鸣、牙痛、头痛等症状。
•曲垣穴:主治目疾、颊肿、牙痛、头痛等症状。
•天鼎穴:主治目疾、颊肿、牙痛、头痛等症状。
7. 膀胱经
•至阴穴:主治腰痛、遗尿、尿频、遗精等症状。
•建里穴:主治小便不利、腰痛、尿频、遗尿等症状。
•通谷穴:主治腰痛、小便不利、尿频、遗精等症状。
人体十二大经络361个穴位讲解及功效
人体十二大经络361个穴位讲解及功效
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古代把一天分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络。
人体有十二经络,各个经络的活跃时间,对应不同的时辰,他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古有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足少阳胆经
子时胆经:子时23点–1点,胆经最旺。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醒、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胆经不通会严重影响您的腿部血液血环,出现腿凉,还会引起肥胖,经常调理胆经可辅助肝脏的调理,并协助减肥减脂的效果,还能缓解偏头痛的现象。
足厥阴肝经
丑时肝经:丑时1点–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肝经是从脚经子宫,生殖区,到胸,到头,到眼的经络,它掌管人体的情绪,肝气上行为乳下行通经血,所以肝经对女性而言是调理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
一、十二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
手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注:每条经络9个要穴。本书编者取名为《十二经九要穴歌》:背诵“十二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要这样按引号中的3句背诵下同:(1)、“手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2)、“手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3)、“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手阳明大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阳明大原合谷、商阳二间和三间,阳溪曲池和偏历、温溜募天枢。
足阳明胃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阳明胃原冲阳、厉兑内庭和陷谷,解溪足三里丰隆、梁丘募中脘。
足太阴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太阴脾原太白、隐白大都和太白,商丘阴陵泉公孙、地机募章门。
手少阴心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少阴心原神门、少冲少府和神门,灵道少海和通里、阴郄募巨阙。
手太阳小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太阳小原腕骨、少泽前谷和后溪,阳谷小海和支正、养老募关元。
足太阳膀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太阳膀原京骨、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和飞扬、金门募中极。
足太阴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少阴肾原太溪、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和大钟、水泉募京门。
手厥阴包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厥阴包原大陵、中冲劳宫和大陵,间使曲泽和内关、郄门募膻中。
手少阳三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少阳三原阳池、关冲液
十二经络重点穴位
一:手太阴肺经
1.云门穴:主治咳嗽,氣喘,胸痛,肩背痛等
2.天府:主治咳嗽,喘息,鼻衄,癭氣,上臂前外側痛等
3.魚際: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
不良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1. 合谷: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
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癮疹,丹毒,疔瘡,臂痛,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經痛,癔病,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
2. 曲池:主治發熱,咽喉腫痛,目赤,齒痛,臂肘疼痛,上肢不遂,
腹痛,吐瀉,痢疾,瘰癧,丹毒,瘡瘍,濕疹,蕁麻疹,及中暑,高血壓,神經衰弱等。
三.足阳明胃经
1. 梁門:主治胃痛、嘔吐、納呆、泄瀉、便溏,及消化性潰瘍病,急、
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2. 足三里:主治胃痛,噁心,嘔吐,呃逆,噎膈,納呆,消化不良,
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便秘,腸癰,乳癰,目疾,喉痹,頭痛,失眠,眩暈,心悸,怔忡,氣喘,虛勞,黃疸,水腫,癲癇,下肢痹痛,癱瘓或麻痹,腳氣,急、慢性胃腸炎,潰瘍病,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高血壓,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
3. 梁丘:主治膝脛痹痛,鶴膝風,胃痛,乳癰等
4.乳根: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少乳,乳癰,及肋間神經痛,乳腺炎等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
1.血海: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五淋,濕疹,癮疹,陰部癢痛,股內側痛等。
2.天溪:主治咳嗽氣逆,胸脅滿痛,少乳,乳癰,呃逆等
3.商丘:主治胃痛,腹脹,腸鳴,泄瀉,黃疸,便秘,足踝疼痛等
人体十二经络(图文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图文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如下
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人体经络之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3点)
分类:健康养生 (2011-12-01 11:09:48) 收藏2018-12-30 16:02:30
足厥阴肝经
(网络整理转载)
今天讲肝经。
肝的功能在中医里边,传统中医里边肝的功能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功能就是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从情志这方面说的,就是说从心情这方面说的,疏泄是什么意思呢,疏发宣泄,肝主疏泄,就是说如果肝经是通畅的,肝的功能是正常的,人就会感到愉悦、舒服,所以人的情志,主要是由肝来引起的;另一方面就是说,我生气了,郁闷了,就是肝经堵塞了,为什么人说怒伤肝,还有很多人说,你别生气,气大伤肝,主要是肝主疏泄的功能。
第二个功能是肝主藏血,这个藏血就是储藏的意思,肝是一个血囊,肝可以把人体的血液,暂时不用的血液暂时储备在肝脏当中,肝主藏血这个藏的另一个含义呢,就是有收摄、约束的意思,比如说肝脏功能出现问题了,控制血的能力就差了,它会造成人体的出血症,比如说经常鼻子出血,脑溢血,脑出血了,视网膜出血了,还有便血,胃出血,这都跟肝有关系,因为肝主藏血。
第三个功能是跟男人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肝主宗筋。宗筋是什么?宗就是祖宗的宗,传宗接代的宗,筋是人体的大筋,宗筋就是指男性的生殖器。咱们从肝经的图上就可以看到,肝经的图是绕着阴器,阴器就是宗筋,绕着阴器转一周,所以来讲,男性生殖方面的问题,都跟肝经有密切的关系。
十二经络主要穴位治疗
十二经络主要穴位治疗
1.手太阴肺经
功能: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预防及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各样急慢性(气管、支气
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流鼻血。其余:经络所
经过的关节阻碍、肌肉酸痛。
走向:由头走手,开端于中府穴,结束于少商穴。
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中在这里就是中气的意思,什么是
中气,中气是指脾肺之气。中府是脾肺之气汇聚的地方,能
够兼治脾肺的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
肿等。脾的运化不好就会水肿,此外一方面能够治疗水肿。
天府穴:腋横纹下三寸。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可治疗
过敏性鼻炎。
尺泽穴:肘横纹外侧。是原穴尺暗指肾,则指雨露、滋润,
五行上来讲,肺属金,这个地点属水,金生水,也是指补的
意思。尺泽是补肾的穴位,可治疗高血压、哮喘(由于可降
逆气)。
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主管全部毛孔、孔洞。是治流鼻血、
痔疮的要穴。对感冒不出汗起到发汗的左右。是肺经的一个
郗穴。是治疗急性病,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的要穴。
列缺穴:两个合谷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惹起的头痛、落枕等。头项寻列缺。
经渠穴:桡骨径突外侧推。治大便不畅,能够推小臂,还有
从大肠经的腕处使劲推至商阳穴。
太渊穴:腕横纹处,肺经的原穴,是大补穴,脉之会穴。
鱼际穴:大鱼际外侧。属火穴,治疗咳嗽、喘促、心中烦热、
儿童积食症。
少商穴:食指外侧,治疗咽喉的要穴。咽喉痛,用三棱针扎
少商穴,挤出一滴血,喉咙就不痛了。
2.手明阳大肠经
功能:
1:打通大肠经,有效防备皮肤病。
2:能够加强者体的阳气,把剩余的火气去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包经: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经:
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防止晕车,
液门: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手少阴心经: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
极泉穴: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
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手太阳小肠经:属火。由手走头,起始于少泽穴、前谷、后溪、小海、肩贞、天宗、肩中俞、天窗、听宫。
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
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
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小海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手一拨动手指就会麻。一。常拨动小海会增强心脏力量。增强消化功能。小海是合穴属土。(合治脏腑)小肠经属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增强脾的力量。二。可去人体的燥火。
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
听宫穴:耳平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早上3~5时肺能量最旺盛。
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阳明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