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辽宁丹东市及主要农副产品市场概况

辽宁丹东市及主要农副产品市场概况

辽宁丹东市及主要农副产品市场概况第一章丹东市概况一、地理位置丹东,辽宁省地级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

丹东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环黄海经济圈的交汇处,距沈阳222公里,距大连252公里,距平壤220公里,距首尔420公里。

丹东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一个以工业、商贸、港口、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是国家级边境合作区、全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港口、铁路、公路、管道、机场5种类型10处口岸,1处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是中国对朝贸易最大的口岸城市、国家特许经营赴朝旅游城市。

是亚洲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二、行政区划丹东市辖振兴区、元宝区和振安区3个市辖区、宽甸满族自治县,凤城市和东港市2个县级市。

丹东东西最大横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0公里,海岸线长126公里,总面积15222平方公里。

2019年末,丹东市总人口244.47万,其中城镇人口107.2万人。

三、交通运输丹东是一座交通便捷的枢纽城市。

丹东海、陆、空交通发达,已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铁路方面:距朝鲜平壤220公里、韩国首尔420公里;丹东—平壤铁路国际联运快速列车(5/6次列车)是连接中国与朝鲜的唯一国际联运直通快车;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两条高铁将丹东融入沈阳大连“一小时经济圈”,东北东部铁路与哈大线、丹大线、沈丹线、梅集线、长图线等13条铁路相连,形成了沿辽东半岛海岸、中朝和中俄边境线南北走向的铁路通道。

公路方面:距沈阳222公里、大连252公里;丹沈、丹大、丹海、丹通4条高速公路堪称“辽宁最美高速”。

港口方面: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韩国仁川港245海里、日本神户港844海里;丹东港现有泊位24个,是中国最北天然不冻良港和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丹东总体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丹东总体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丹东总体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丹东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首先,经济发展稳步增长。

2019年,丹东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000亿元,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了150亿元,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均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丹东市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城乡建设持续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再次,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丹东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全市各项环境指标均实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显著提高。

最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受益匪浅。

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力优化,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看,丹东市总体发展情况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丹东市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加快改革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丹东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丹东经济发展现状

丹东经济发展现状

丹东经济发展现状摘要:丹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丹东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主要挑战,并提出丹东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丹东;经济形势;战略举措一、丹东经济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从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看:2004-2005年,丹东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格局;2006-2012年,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格局。

经过九年的发展,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4年的17.4:37.8:44.8调整为2012年的13.8:50.1:36.1。

表现出第一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例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比例下降的明显态势。

分析其因为是2004年之前,丹东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水平过低、总量过小,导致第三产业比重相对偏高。

而2005-2009年,丹东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7.1%, 2010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2%,民营经济已从“半壁江山”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

此外,丹东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直较为落后,传统的服务业增长幅度有限,所以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2.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初步形成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电力生产四大主导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86户,2011年896户,实现增加值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2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11年,以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为拉动,形成了超1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1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10亿元,增长34%。

3.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全年粮食总产量95.2万吨,比上年下降4.4%,是历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

2011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99.6万吨。

201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7万吨,东港梭子蟹、黄蚬子、杂色蛤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东港草莓产业获全国草莓第一县和省政府“一县一业”认定。

丹东发展前景

丹东发展前景

丹东发展前景丹东是辽宁省的一个边境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东北的门户城市之一。

丹东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以下是我对丹东发展前景的分析和展望。

首先,丹东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边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丹东毗邻朝鲜,是中国通往东北亚的最大陆上通道,也是中朝边贸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

中朝边境的开放将为丹东带来巨大的经济机遇,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丹东,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其次,丹东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丹东地处东北亚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锌矿等矿产资源,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农业和渔业基础。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丹东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推动城市的工业和农业发展。

再次,丹东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丹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的运输和通信能力。

这将为丹东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此外,丹东还在不断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近年来,丹东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高端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

这将为丹东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丹东作为中国东北的一个重要边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丹东与朝鲜的合作不断加深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丹东的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丹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丹东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

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整合优势人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

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水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方案及规划分析

水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方案及规划分析

水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方案及规划分析目录(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二)产品的市场分析 (2)(三)产品方案及规模 (3)(四)工艺技术方案 (3)(五)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 (6)(六)生产用地、建筑面积及用工人数 (7)(七)环境保护 (7)(八)建设投资及经济效益 (7)(九)存在问题与建议 (8)(一)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AA市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使鱼类资源养护和增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几年来,共建设了三江口国家级渔业生态保护区1处,抚远和同江分别建设了两个大型鲟鳇鱼人工繁育基地和两个渔港,富锦建设了乌苏里拟鲿原种场,在桦南和富锦分别建设了两个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站。

全市每年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自然水域放流鲟鳇鱼、大马哈等各类苗鱼达1000多万尾,鲟鳇鱼、大马哈鱼产量明显增加。

AA市积极创建健康养殖示范渔场,加快水产养殖发展的渔场日益增多。

各地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线,不断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9年,AA市水产品产量达到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和%;渔业经济总产值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收入达5820元,比上年增长%。

在全市建设现代农业先行区和核心区的推动下,全市目前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大户达到117个,年收入均达几十万元。

随着养殖结构不断优化,AA市地产名特优品种养殖发展较快,全市繁育鲟鳇鱼、黑龙江野鲤、乌苏里怀头鲶等地产名贵特产优质鱼类苗种达5000多万尾。

鲟鱼、怀头、牛尾巴、嘎牙子、泥鳅等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人工养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

今年,全市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万亩。

各地积极引进推广河蟹养殖技术,全市河蟹养殖面积达万亩,亩收入千元以上。

目前,世界水产品产量的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而我国目前的加工比例仅占产量的30%左右,其淡水水产品加工的比例更低,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0%多的淡水产品中,加工的比例不足5%,而鲜销的比例高达95%。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和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规划指导,细化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建设,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发展规模初步形成。

全省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达到23个,其中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9个。

集聚区规划总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

23个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以上。

2.区域发展特色明显。

各县(市、区)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发挥区位、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围绕粮油加工、乳品加工、畜禽加工、果蔬饮料加工、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农产品物流以及冰葡萄、山参、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建设了各具特色集聚区,如辉山农产品精深加工、西丰县鹿产品加工、桓仁中医药保健、台安畜产品加工、喀左农产品加工出口等特色集聚区。

3.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农产品加工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截至2016年底,全省23个集聚区共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141家,实现税收收入19.2亿元,出口创汇4.4亿美元;共落地农产品加工项目120个,总投资规模223.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75个。

一批重大项目向集聚区集聚,为今后集聚区发展奠定了基础。

4.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2.11•【字号】丹政发〔2019〕2号•【施行日期】2019.0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丹政发〔2019〕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充分调动各级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飞地经济”的工作部署,结合丹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辽宁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市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规模和实力为目标,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共引、共建、共享、共赢的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政策引导、市场运作。

制定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实行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布局项目,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优势互补、共建共赢。

充分发挥园区区位、产业、资金、管理、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动要素资源向各园区集中。

坚持“谁合作、谁受益”,促进合作各方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建共赢。

改革创新、营造氛围。

积极探索项目引进、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利益分配新模式,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

及时宣传“飞地经济”招商引资先进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营造发展“飞地经济”的浓厚氛围。

强化考核、注重实效。

建立和完善“飞地经济”工作考核机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工作实效,严禁弄虚作假。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意见中“飞地经济”是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全市9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为主要载体,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把招商引资过程中因功能区位不同、资源环境制约、规划或产业配套限制等原因不宜在本地区(即“飞出地”)实施的项目转到承接区域(即“飞入地”)落户建设的经济合作模式。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摘要:1.丹东全面振兴的背景和意义2.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3.实施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因素4.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预期效果正文:一、丹东全面振兴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丹东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面临着全面振兴的历史性机遇。

丹东全面振兴,不仅可以促进丹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生水平,还将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对外开放合作:加大与国内外城市的合作力度,引进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丹东市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4.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提高丹东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民生改善: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三、实施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因素1.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2.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3.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4.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预期将实现以下目标:1.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得到转型升级。

3.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04•【字号】丹政办发〔2017〕17号•【施行日期】2017.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振兴东北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丹政办发〔2017〕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5月4日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辽委发〔2016〕1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辽政发〔2016〕64号)、《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丹东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丹委发〔2016〕21号)及《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丹政发〔2016〕13号),形成以下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一、深化改革,构建振兴发展新体制(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和实施机制。

合理规划促进辽宁丹东地区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规划促进辽宁丹东地区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规划促进辽宁丹东地区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辽宁丹东地区的蓝莓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但是,随着蓝莓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销不对称、品质不稳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推动辽宁丹东地区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合理规划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产品品质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可控性。

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优化产业布局辽宁丹东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产业发展不协调,导致很多农民在蓝莓种植上赚不到钱甚至亏本。

因此,应该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推动产业的集中化发展,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具体措施包括:1.建设现代化的蓝莓生产基地,集中优势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

2.加强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蓝莓品质。

3.推动蓝莓专业合作社与农村金融机构和贸易企业合作,引导蓝莓种植企业进行现代化科技研发和市场运作。

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辽宁丹东地区蓝莓产业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和人工投入,因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具体措施包括:1.贯彻“绿色生产”的理念,促进生产方式从传统耕作转向生态耕作,推动蓝莓种植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减少、循环利用、安全使用。

2.推广“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土壤修复和植物营养调节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的蓝莓种植。

3.加强资源保护,建设蓝莓的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生态种植园。

三、确保产品品质和销售渠道的可控性蓝莓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品品质和销售渠道的可控性。

具体措施包括:1.提高蓝莓品质,建立标准化种植和收获流程,严格管控蓝莓果实大小、颜色等品质指标。

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蓝莓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蓝莓的市场竞争力。

3.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启动与相关贸易机构、超市和餐饮企业的合作,确保蓝莓产品的市场渠道畅通,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和可控性。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4.25•【字号】丹政办发〔2018〕19号•【施行日期】2018.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丹政办发〔2018〕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丹东市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4月25日丹东市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19号),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6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56号),结合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近年来,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

1.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壮大。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8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65.6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1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79.6亿元。

建立省级以上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6个,出口额6.87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2.区域特色明显。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业资源、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区域特色比较明显。

东港市以水产品加工为主,凤城市以果菜加工为主,宽甸县以林畜产品加工为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链。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丹东市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丹政办发〔2016〕87号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丹东市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丹政办发〔2016〕87号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丹东市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丹东市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丹政办发〔2016〕8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80号)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示范带动与全面发展、鼓励创新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实体经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为重点,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为抓手,以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为突破,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提升农村现代流通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快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形成覆盖全程、高效有序、便捷实惠、安全通畅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服务网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推动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应用覆盖农村率达到100%,培育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乡(镇)、村和企业。

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在降低农村流通成本、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带动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丹东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旨在推动丹东市整体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丹东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产业振兴、城市振兴、乡村振兴全面振兴。

一、引言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丹东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进一步提升丹东市整体发展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丹东市政府提出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本文旨在分析丹东市振兴发展现状,明确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为丹东市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二、丹东市振兴发展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丹东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逐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特别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3.改革开放成果展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入驻,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4.存在问题及挑战: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不足、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压力等问题。

三、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要任务1.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质。

3.创新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4.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5.民生保障:加强就业保障,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6.深化改革:加强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四、具体举措1.加强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瞄准国内外优质企业,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升产业链水平。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培育新兴产业。

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质: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建设。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5.16•【字号】丹政办发〔2016〕31号•【施行日期】2016.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丹政办发〔2016〕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科技局《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5月16日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市科技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辽政发〔2015〕30号)部署和要求,加快构建丹东自主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源泉,促进丹东全面转型振兴,结合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构建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创新资源高效集成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到2020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R&D/GDP)达到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个百分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个重点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科技服务业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0亿元,在优势产业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植一批自主品牌。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任务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面向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链、提升经济与社会价值的“4+1”链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7.02•【字号】丹政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现将《丹东市落实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2020年7月2日丹东市落实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一、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1.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牵头领导:常务副市长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区管委会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牵头领导:常务副市长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区管委会3.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牵头领导:林胜鸿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区管委会4.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牵头领导:常务副市长、刘国栋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区管委会5.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牵头领导:刘国栋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区管委会6.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

牵头领导:常务副市长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丹东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区管委会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丹东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doc

丹东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doc

丹东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摘要:“十二五”时期将是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爆发期,北黄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为丹东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文章从建设海洋创新发展示范区,构建四大海洋产业体系,打造东北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提升北黄海经济带开发软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丹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丹东海洋经济对策建议北黄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为丹东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丹东应从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构建临港工业、江海旅游、现代渔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四大海洋产业体系,打造东北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提升北黄海经济带开发软环境四个方面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一、以开发开放为着力点,建设现代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1.规划先行,促进示范区产业合理布局现代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要以重大项目实施为抓手,要制定权威性总体规划,为临港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和总体布局。

一是由市沿海办负责组织力量对丹东建设临港产业的水域条件、土地资源、能源供给、交通条件、辐射能力、淡水资源、环境容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按照港口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编制《丹东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

二是海洋产业作为丹东重点发展和超前布局的产业,既要努力避免与庄河发生低水平同质化无序竞争,又要避免在海洋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出现同质化无序竞争。

建议由省沿海办牵头平衡协调丹东与庄河的产业发展问题,组织丹东与大连两市政府,成立北黄海经济带联席会议制度。

三是规划体现陆海统筹原则,依托丹东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结合丹东在港口以及产业发展方面的特色,确定适合丹东发展的临港产业,并对丹东临港产业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2.加快建设,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平台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好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港口建设。

要充分利用丹东港20万吨矿石泊位获批的有利时机,依托丹通高速公路和东北东部铁路,快速开发东北腹地资源,重点建设粮食泊位4个、成品钢材泊位10个、煤炭泊位8个、矿石泊位20万吨级2个、30万吨级1个、集装箱泊位16个,并建设冷链物流大型冷库和交易市场,汽车中转、存储、拆装设施及油品物流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东市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一、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
(一)资源概况
丹东海淡水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7.1万公顷,滩涂面积2.4万公顷,港湾养殖面积0.8万公顷。

境内大小河流 l000多条,水库59座,淡水面积11.2万公顷。

有冷水200多处,可发展冷水鱼养殖面积266.7公顷。

此外,还有2万公顷水田可用于发展稻田渔业。

目前,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达9.5万公顷。

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40.2万吨,其中:淡水产品9.5万吨,海水产品30.7万吨。

主要品种:池沼公鱼、鸭绿江鲤鱼、网箱镜鲤、河蟹、杂色蛤、青柳蛤、河豚、梭子蟹、鲅鱼、海蜇、鱿鱼、牙鲆、小红虾、对虾等。

(二)加工企业现状
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00余户,水产品加工能力21.6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户,拥有资产总额6.6亿元,从业人员7522人,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利润总额0.88亿元、实现税金0.59亿元、出口交货值10.5亿元。

主要加工品种为海水鱼类(河豚、鲅鱼、牙鲆、石鲽、来料鱼),贝肉(杂色蛤、青柳蛤、海螺、毛蚶),虾类(小红虾、对虾、河虾、干虾),鱼粉及饲料鱼,鱿鱼,切蟹,海蜇,池沼公鱼等。

(三)主要特点
1、走出国门,向远洋外海要资源。

到目前,经国家批准和入渔国许可,我市已有五家企业的100艘远洋捕捞渔船,在俄罗斯的西部、印度尼西亚的东部、巴基斯坦的南部、西非、朝鲜以东的日本海和韩国海域等国家捕捞生产。

2005年,全市远洋捕捞各类精品鱼2.11万吨,实现产值1.32亿
元。

2、产品结构向食品转化。

近年来,我市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纷纷瞄准国际市场,向产品的精深加工要效益,按国际市场需求研制产品。

3、凸现订单渔业。

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国际市场衔接起来,延长了渔业产业链,促进了水产品的营销方式,为把我市水产品加工业作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奠定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4、继续保持我市工业出口创汇的主要地位。

一是水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度高,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占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的78%;二是水产品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的22.5%;三是水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达到30%,已接近全省平均值;其中鱿鱼制品已占日本市场份额的6%,贝类已占日本市场份额的40%,鸭绿江鲤鱼、池沼公鱼等在韩国市场的份额也迅速扩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小,牵动力弱。

水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中,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7户,超亿元的企业仅1户;资产超5000万元的仅有2户;而资产低于千万元的企业有19户,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6.3%。

2、资金匮乏,后劲不足。

目前,全市41户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资产总额为6.6亿元,负债合计4.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6%。

由于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银行抵押贷款较难,企业落实新产品技改项目资金十分困难;加之水产品属于季节性产品,收购资金集中,加工和销售时间较长,流动资金也明显不足。

3、人才缺乏,品牌观念淡薄。

从加工水平上看,我市水产品加工的初级产品较多,技术含量很低,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受技术工人的制约,困难重重;加之企业间的技术封锁,市场上技术工人更短缺;从产品品牌上看,水产品出口多,按外商要求加工的产品多,无商标、无条形码的产品多,国内进不了超市,出口供货靠外企;从产品水平上看,在全市104户高新技术企业中认定的459项高新技术产品无一水产品,开发能力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4、竞争无序,市场混乱。

目前,我市水产品企业还没成立协会,企业间混乱竞争,收购产品相互台价,销售产品相互压价,导使水产品加工企业利润微薄。

二、水产品产业集群“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创建水上丹东”的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施“渔工贸一体化”战略,形成资源与加工一体的产业链条,培植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水产品加工业。

经过五年的努力,打造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形成水产品工业化。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水产品加工总量超过3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5亿元,年均递增24.1%,出口交货值30亿元,年均递增23.4%。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6户,比2005年增加25户;其中超亿元企业由目前的1户发展到16户(其中超3亿元企业1户,超2亿元企业2户)。

三、水产品产业集群“十一五”发展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发展思路
水产品加工要依托沿海、沿江优势,一要重点发展以工厂化海洋渔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条,构建沿海、沿江精品渔业带,以实现水产品加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提高规模效益;三要加快调整产品结构,要瞄准周边国家和周围大中城市的“餐桌文化”,重点开发方便、风味、模拟食品和保健、美容及超细粉末等产品,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二)主要措施
1、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养殖,建设水产品原料基地
要以东港海防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海水精品渔业养殖带建设,以打造鸭绿江品牌为目标,加快实施淡水渔业养殖建设,实现水产品加工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是大力推广海蜇、梭子蟹、贝类、河豚、鸭绿江淡水鱼等名优品种和港湾生态立体养殖、稻田生态养殖、浅海低播、滩涂早播、工厂化养殖及大网箱集约养殖模式;二是加强远洋捕捞渔业建设,鼓励有实力的渔业大户和加工企业,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远洋渔业政策,加快远洋船队建设。

2、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水平
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水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及引进国外新设备、新技术,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发展“三进”食品工业(即进超市、进厨房、进餐桌),产品档次要上新台阶。

一是开发以大众化、快捷化为主的新产品。

重点开发速冻食品、半成品和家庭快餐等小包装,并适宜批发、超市零售的新产品上市;二是开发即食性和休闲食品。

积极开发生拌海参、鱿鱼丝、海蜇,即食性贝类罐头和公鱼罐头及鱿鱼
丝、鳕鱼片、鲑鱼片等休闲食品。

三是开发鱼糜食品。

充分利用新鲜原料鱼加工后剔除的鱼边角碎肉,加工制成风味独特的鱼丸、鱼糕、鱼卷、鱼香肠、模拟蟹肉等方便食品。

四是开发低值鱼和调味品。

针对我市鳀鱼、玉金鱼及废弃物鱿鱼内脏和贝类煮汁等低值鱼和废弃物资源非常丰富的特点,重点研究利用低值鱼和废弃物开发美容原料鱼油、鱿鱼膏、鳀鱼罐头和贝类调味品。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要选择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高、有竞争能力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实施重点政策扶持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打造成为我市水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

要重点抓好丹东大鹿岛贝类养殖有限公司新建万吨无菌包装、真空包装、生开杂色蛤及即食性贝类罐头等产品的项目;菩萨庙利用万亩海蜇养殖基地,建设加工5000吨海蜇系列、海带系列、海藻系列及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东港大平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玉金鱼(沙里钻)生产鱼油和鱼粉项目;东港市昌平食品有限公司引进的雪蟹、鳕鱼和鲑鱼深加工生产线等9个项目。

4、构建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按照区域化布局、分工合作、规模化发展的原则,积极倡导用工业化理念经营水产品加工业。

一次加工要搞小规模大群体的模式,多次加工要发挥单体大规模企业的作用,形成“金字塔”型的企业规模结构。

重点建设五大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1)前阳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依托前阳地区临海、码头多及高度集中的中小冷库群体优势,形成加工传统产品的产业基地和初级产品聚集区。

(2)新兴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东港掀起的港湾开发热,梭子蟹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大幅提高及加工进口原料鱼等有利条件,以辽宁三龙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东港市昌平食品有限公司、东港市炬丰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加工生产线,形成虾、梭子蟹、雪蟹、鳕鱼加工基地。

(3)新城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依靠朝鲜东海岸日本鱿鱼和我国近海及滩涂资源优势,促进远洋捕捞及运输船队建设。

形成以东港大平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东港市圣龙食品有限公司、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丹东永明食品有限公司为核心,丹东元一海产精制品有限公司、丹东环宇食品有限公司为两翼的海参系列制品、鱿鱼系列制品、贝类制品、鲅鱼切片和低值鱼深加工产业基地。

(4)孤山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依托东港和大鹿岛的浅海资源,采取分类养殖和浅海低播技术,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实现现代化养殖,提高贝类的成
活率,增加贝类产量。

形成以丹东大鹿岛贝类养殖有限公司和丹东大鹿岛外贸冷冻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杂色蛤等贝类加工和贝类调味料产业基地。

(5)菩萨庙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东港地区万亩港湾海蜇养殖基地,形成海蜇系列制品、海带系列制品、藻类制品及保健食品产业基地。

5、完善水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鼓励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间及龙头企业与渔民联合,自主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协调、技术交流、信息传递、公平竞争和反倾销维权等方面的作用和职能,维护企业、渔民和客户的利益,规范水产品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