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修改后

合集下载

《夜归鹿门歌》教案2013.04016

《夜归鹿门歌》教案2013.04016

《夜归鹿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夜归鹿门歌》“清远、幽寂、素淡”的意境特点

2、体会孟浩然诗歌“淡境浓情”的特点

教学手段:

通过对诗歌画面描述性语言的多次修改,逐步明确

课前作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

课前下发资料:夜归鹿门歌的一则翻译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浩然的诗(板书)《夜归鹿门歌》(导入修改?)

一、再现画面:通过对描述文字的第一次修改,准确把握诗歌意象

范读诗歌+齐读诗歌

问题:课前我们按照“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诗歌”的要求,翻译了这首诗歌,看看存在什么问题?

PPT:对照“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诗歌”的要求,修改这则描述。

山上的寺庙敲响了钟,太阳西落,渔梁的渡口十分喧闹。沿着江岸,人们走向江畔的村子,我也乘着小船回到鹿门。

鹿门的树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青烟,好像到了庞公栖隐的地方。石门以及松树下的小路长年寂静,只有我这个隐者来来去去。

小结:

词语理解:忽(好像——不知不觉)

缺少意象:争渡

意象特点不准确:开烟树,“自”(独自)(务必明确),来去

长:分外,悠长、长年

二、重现意境:通过对描述文字的第二次修改,把握诗歌清远、幽寂的意境特点

呈现第一次修改后的答案(以学生实际修改为准):

山上的寺庙敲响了钟,太阳西落,渔梁的渡口,人们争相渡船,十分喧闹。沿着江岸,人们走向江畔的村子,我也乘着小船回到鹿门。

鹿门的树在月光的照耀下好像散发着青烟,不知不觉到了庞公栖隐的地方。石门以及松树下的小路长年寂静,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去。

齐读修改后的描述文字,这样的描述虽然已经比较准确,但总感觉少了点诗味。要有诗味,必须有意境,自由朗读《夜归鹿门歌》,体会诗歌意境。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一、《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

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三、《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

B.领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一起。

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15孟浩然提俱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这首诗是怎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D(“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错误,从诗人经历可知其隐居是无奈之举。)

15.(1)首联上下句将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暗含对禅境的喜爱。(2)颔联通过“人”与“我”的比衬,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3)颈联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忘情于山间美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4)尾联写鹿门山山林寂寥,只有幽人独居,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夜归鹿门歌完美

夜归鹿门歌完美
第21页/共29页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
• 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 有意; • 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 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 • 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 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其实还是写作者 自己有情。
第22页/共29页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第3页/共29页
• 人格: •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 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 诗歌: •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 愁。 •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第4页/共29页
第5页/共29页
孟浩然故居 鹿门山
• 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 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 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屏弃世俗生活而 第18页/共29页
诗中对比的手法
• ①前两句,“山寺”句以钟鸣衬托隐居地 环境的清幽,与争渡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 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 门”,在对比中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 相异之处。 • ②后四句,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 描摹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 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 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

《夜归鹿门歌》 (修改)

《夜归鹿门歌》 (修改)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 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两种归宿。 世人返家,自去鹿门,两种心境。 (对比)隐逸生活的向往。
情感
怡然自得的心情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尘世生活
两个场景
鹿门隐居 静 宁静寂寥 隐居生活
作者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 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 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山寺、鸣钟、渡头、江村、
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缘景明情
江边景
潇洒
超脱 恬静
乐 景
山中景
悠闲
寂寥
乐 情
自在闲适的隐士生活
一、把握意象——
山寺、鸣钟、渡头、江村、
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简历
成就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著有 《孟浩然集》 名篇有 《过故人庄》、《春晓》、 《望洞
庭湖赠张丞相》等
其诗风 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远
评价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 齐名,并称 “王孟”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归鹿门歌_修改后

夜归鹿门歌_修改后




Fra Baidu bibliotek
观点1:小说以王李二人的爱情为主线,为我们展 现了一段天路上忠贞不渝的纯真爱情。 王先恒深爱着妻子①丈夫新婚后舍不得离开妻子, 直到妻子怀孕后才离开。②丈夫三年不回家,不是 不想家,而是责任在肩不能回家。③丈夫没送妻子, 但眼睛却湿润了,表明他深深牵挂着妻子。 李婉露牵挂着丈夫;①面对照片流相思泪。②历尽 艰辛去找丈夫。③到驻地后对丈夫的理解。(答案 只是示例,只要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 理就可酌情给分)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 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 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悠然
渡头
人声嘈杂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诗人形象
神情 闲望沉思
诗人形象
评价
孟浩然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
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
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
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
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曾隐居鹿门山。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两《唐书》有传。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1] ,渔梁渡头争渡喧 [2] 。

人随沙岸向江村 [3]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4] ,忽到庞公栖隐处 [5] 。

岩扉松径长寂寥 [6] ,唯有幽人自来去 [7] 。

【注释】

[1]山寺:指鹿门寺。

[2]渔梁:当作“鱼梁”。《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3]岸:一作“路”,一作“道”。

[4]开烟树:一作“烟中树”。

[5]庞公:即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士,避世隐于鹿门山。

[6]岩扉:石门。

[7]幽人:隐逸之士。

【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新版《夜归鹿门歌》

新版《夜归鹿门歌》
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
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轶事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 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 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 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 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 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 世。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
闭门谢客之意

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 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

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 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 情一样。
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 清闲,何等自在。


但是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 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 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 意。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
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 一步步变化: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
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
从容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
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诗句顺序有误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诗句顺序有误

第30卷第2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30 N o.2 2017 年 4 月Journal of N anjing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S ocial Science Edition)Apr. 2017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诗句顺序有误

郑同文,郑琦琛

(襄州鹿门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湖北襄阳441104)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里,由于受到文化环境的限制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优秀的文学作 品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本文从诗歌的时序和意境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孟浩 然《夜归鹿门歌》第二句和第三句可能存在着顺序颠倒的错误。无论从押韵、结构以及内容的 逻辑上来讲,把第二句和第三句互换位置,全诗的意境就会比较完整,时序也比较合理,更符合 诗歌的韵律。

关键词:孟浩然;诗句顺序;押韵;错误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 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 来去。”这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隐 居襄阳鹿门山时所创的《夜归鹿门歌》一诗。诗 中描写的是孟浩然黄昏由居住地过汉江到鹿门山 归隐时的情景。整首诗的画面感十足,让人觉得 风景就在眼前,而诗人又借其细致的刻画,同时抒 发了自己归隐后的寂寥之情[1]。明代学者徐献 忠曾评论孟浩然的诗说'“气象清远,心宗孤寂”®。但是,反复品味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 发现,诗的第二、三句似乎读起来并不是那么朗朗 上口,韵律节奏跟大部分七言古诗不太一样,且时 序意境也与生活常理不符。一般诗人的诗词大都 由后人整理而流传于世,所以此诗在整理过程可 能出现失误,二、三两句的顺序可能被颠倒了。本 文将从古诗的韵律格式和时序意境两个方面来论 。文章编号:1008 - 2646 (2017)02 - 0064 - 03

《夜归鹿门歌》解析

《夜归鹿门歌》解析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有人自来去。

语译:

山寺传来了报时的晚钟声,原来天色已渐渐向黄昏;沔水边,渔梁渡口声喧喧,晚归的人们争着上渡船。渡船到了比彼岸,村民们踏着岸沙回江村;(岸沙铺向了远处,人影浸入了暝色,)我也乘舟归去,独自归向隐居的鹿门。月出了,(人静了,)清辉驱散了昏霭,照临着山上的丛丛树林;我信步徐行,不觉来到了乡贤庞德公的旧隐处。月光照耀着壁立相向的山岩,这是隐者天然的门户;月光照彻了两边延展的松树,这是信步往复的天然径路;山林历经了多少岁月的山河,却依旧一切寂寥如初。唯有那离群索居的幽人脚步,传响在月光下,空山中。

赏析:

本诗抒写企慕古贤,遁世无闷的幽洁情怀。以“余亦乘舟归鹿门”为中枢,前以今日众人之“争”、“喧”,反衬“我”;后以古之贤者的“长寂寥”影借“我”,结出“幽人自来去”主旨,收合全篇。

“幽”是全诗的主色调,诗人不仅以今人、古人来反衬正衬我之幽独,更以黄昏、月出的景色转换来渲染色氛,月照深山,树色朦胧,岩扉松径,阗无声响,画出了与“渔梁渡头争渡喧”的人间世截然不同的幽深的山景,却也因众人与“我”同舟共济,而使这人间世与出世间有一种隔不断的联系,所以全诗幽而不冷,这也是浩然隐逸诗的共同特点,与王维后期隐逸诗如《辋川绝句》之幽冷寂灭颇有不同。这固然因为他的性格本狷介疏狂,却也与他早卒于开元二十八年,未像王维那样经历天宝之世才俊之士濒于绝望的心境,以及破碎一代唐人幻梦的“安史之乱”有关。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标签

写景、唐诗三百首、归隐

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注释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夜归鹿门歌(改)

夜归鹿门歌(改)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要求:必须了然于胸, 以备不时之需!
(一)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寓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隐 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 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
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 的图画。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两样
心情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怡然自得的心情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颔联: 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
鹿门,在两种归途的比较中,表露 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

创作背

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整体

开篇二句写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

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邈已远的诗句。

夜归鹿门歌新

夜归鹿门歌新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和王维《归嵩山作), 比较两首诗歌在意境上的异同。
• 答:相同点:这两首诗歌在意境上都具有 优美、恬淡的特点,都表达了对归隐的向 往,都表达了闲适自得的心情。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同点:
• 孟诗多用白描,着墨清淡。从日落黄昏到月 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诗境平淡 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 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 王诗有丰富的色彩和光泽,景象充满变化, 恬淡清新。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 山这些景物,使得诗歌充满黯淡凄凉色彩, 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 清的心境。
• 作业具体说说《夜归鹿门歌》的对比手法。
• 参考答案: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 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此为一比;
• 回答下列问题,体会此诗的意境美。
•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 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 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
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
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
背景:
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 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鹿 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40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游历吴越数年后 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 辟一住处。

《夜归鹿门歌》修改版

《夜归鹿门歌》修改版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歌大意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归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
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具有
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对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
的景物加以渲染,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 化——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
孟 浩 然
孟浩然名片
姓名 简历 成就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著有 《孟浩然集》 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其诗风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评价
轶事
情感
夜月
岩扉 松径
欣喜 沉醉 迷恋
与世隔绝 志趣 隐逸超脱 逍遥自得

古诗夜归鹿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诗夜归鹿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诗夜归鹿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夜归鹿门歌

yè guī lù mén gē

夜归鹿门歌

mèng hào rán

孟浩然

shān sì míng zhōng zhòu yǐ hūn ,yú liáng dù tóu zhēng dù xuān 。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rén suí shā àn xiàng jiāng cūn ,yú yì chéng zhōu guī lù mén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lù mén yuè zhào kāi yān shù ,hū dào páng gōng qī yǐn chǔ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yán fēi sōng jìng cháng jì liáo ,wéi yǒu yōu rén zì lái qù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注释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自主赏析
❖ 1、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 ❖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 ❖ 3、本诗的前四句既有静谧的场面,又有喧嚣
的场面,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 4、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5、孟浩然诗歌风格: 平淡自然 。
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 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 水画之祖。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 有《王右丞集》。
缘景明情
现景 析景 摹形 溯情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分析特点 描摹形象 推求感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悠然
渡头 人声嘈杂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世俗的喧嚣 世人回家 归心似箭
钟声的悠然 我归鹿门 潇洒超脱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 对比 表现出诗人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异: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
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 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 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 山的恬静澹泊 。
屏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孤独隐逸 的情感。 营造出 幽美恬淡 的意境。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 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
谁来为大家先介绍一下作者?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 佛”,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缘景明情
现景 析景 摹形 溯情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分析特点 描摹形象 推求感情
烟树 夜月 岩扉 松径
树影朦胧 皎洁清冷 幽深僻静 清幽寂寥
静景 寂静
诗人形象
神情 欣喜 沉醉 迷恋 情感 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 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 诗中所写: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 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 一步步变化: 出发时安详从容, 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 泊。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同: 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 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 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简历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成就 著有 《孟浩然集》
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其诗风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评价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孟浩然故居--鹿门山
孟浩然的雕像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 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 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 隐逸的道路。
把握诗歌的意境
诗中首先描绘了江边傍晚山寺不时 传来悠然的钟声,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 喧闹的动态景象。诗人在船头凝望沉 思——一叶扁舟飘然归向鹿门。接着又 描绘了一幅朦胧的山树在皎洁的月光照 耀下,显得格外美妙。而岩穴的山门和 松间的小路也显得格外寂寥的静态景象, 诗人陶醉了。整首诗表达了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