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选择题1

合集下载

哲学练习题一

哲学练习题一

哲学练习题一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

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这是因为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观测三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上帝创造世界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⑤物是观念的集合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A.①②④⑦B.②④⑤⑥C.①②⑤⑦D.②③⑥⑧4、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认为世界是按照一个辩证法公式发展的,但是关于这种发展的原动力,他和黑格尔的意见完全不同。

黑格尔相信有一个叫“精神”的神秘实体,使人类历史发展下去。

在马克思看来,推进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质。

然而,那是一种特别意义的物质,是人对物质的关系。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意见完全不同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黑格尔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④人对物质的关系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产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甲乙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同学的说法正确的评价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哲学家第二章试题(1)

哲学家第二章试题(1)
6、运动是永恒的、因而是____;静止是暂时的,所以它是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⒎时间的无限性是指____。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是无始无终的
8、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的错误在于把___和___割裂开来,在于把____化。时空运动着的物质它绝对化
9、空间的三维性是指___。任何一个物体所占空间都有长宽高
②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③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没有相对静止
④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①宇宙热寂说
②非欧几里得几何学
③牛顿力学
④相对论
⑧唯能论
2、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本历史阶段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②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___的属性,是___的方式。
5、静止是指____和____。
6、运动是永恒的、因而是____;静止是暂时的,所以它是的
⒎时间的无限性是指____。
8、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的错误在于把___和___割裂开来,在于把____化。
9、空间的三维性是指___。
10、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__,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______。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______。
自测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题学填人括号内)
l、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①存在
②理想
③灵魂
④“原初”物质
⒉、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Θ客观安在性
②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⑧存在的第一性
④对于意识的根源性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哲学一、二课选择题专项训练

哲学一、二课选择题专项训练

哲学一、二课选择题专项训练2013.11.201.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③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④哲学是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抽象总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

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

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

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

这表明①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②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④哲学是人们对于具体领域的根本观点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3.“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______问题的不同回答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4.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为本原的是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理在气先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B.③④C.①①D.②③6.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表明①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②哲学是通过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哲学1-5课试题

哲学1-5课试题

高二政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联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区别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3-4题。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③存在即是被感知④气者,理之依也⑤上帝创造一切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②③④⑥ B.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⑥4.上述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5、右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6.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含”。

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7.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 )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哲学测试题

哲学测试题

哲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时迷了路,天色已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

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

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

小灵,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A.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2、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常受“小富即安”“福不可重受”等观念影响。

这表明: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B、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受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心理等主观因素影响D、农民活动的利益出发点是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3、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这是由于:A、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C、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4、“旗帜的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正确的理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则起促进作用C、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对实践起重大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5、关于现象、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本质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理性认识总要表现为感性认识B、不论认识现象还是认识本质,都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C、人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感性认识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是事物的本质6、下列关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 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哲学的任务是(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7.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 B.追求智慧 C.聪明 D.真理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

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哲学基础》模拟题一

《哲学基础》模拟题一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哲学基础》模拟题一责任教师:陈娟娟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理论和实践的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答案:B2. 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创造的,因此:()A 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答案:C3.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答案:B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的()A. 存在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矛盾性答案:B5. 新事物一定是()A. 后出现的事物B. 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C. 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D. 强大的事物答案:C6.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情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则是()A. 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 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C. 只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 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答案:C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主观性和客观性答案:B8. 质和事物的关系是()A. 直接同一关系B. 矛盾关系C. 时间上先后关系D. 本质和现象关系答案:A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是()A. 唯物主义观点B. 实践观点C. 辩证观点D. 群众观点答案:B10.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求知欲望B. 好奇心C. 科学兴趣D. 社会实践答案:D11.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A. 认识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关系B.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D. 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的关系答案:B1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A. 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答案:D13. 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A. 生产工具B.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C. 科学技术D. 劳动对象答案:B14. 阶级的实质是()A.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B.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专政C. 生产中的一部分人指挥另一部分人D. 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答案:A15.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A. 物质生活待遇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 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D. 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答案:C二、辨析题(判断下列问题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哲学一至九课期中考试试卷

哲学一至九课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哲学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和智慧2.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5.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有天。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A.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都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原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一、单选题1.人类认识事物的次序是A.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 B.从实践到感性再到实践C.从同一到斗争再到同一D.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2.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直立行走B.抽象思维C.制造劳动工具D.语言的产生3.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4.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6.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A.上层建筑B.精神文明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文化教育水平7.矛盾的客观性是指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8.矛盾是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 D。

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9.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定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的间断性而否定了连续性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定了曲折性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定了周期性10.社会的物质文明是指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总和C.表现精神文明的物质设施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1.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A.哲学B.艺术C.政治法律思想D.宗教1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D.辩证法的正确观点1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由偶然向必然转化D.由简单向复杂转化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辨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15.真理是A.标志主观的范畴B.标志客观的范畴C.标志客观规律的范畴D.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1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9.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20.量变的复杂性是指A.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B.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21.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A.头脑中自生的B.第二性的C.从书本上学来的D.第一性的2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3.社会存在主要是指A.人口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24.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世界B.主观世界C.人民群众的实践D.个人的实践25.“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是A.唯物史观的观点B.唯心史观的观点C.历史主义的观点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26.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前进的、上升的B.周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继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27.人的本质在于A.人能够改造世界B.人具有阶级性C.人能够制造生产工具D.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8.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A.使用工具B.有目的的创造活动C.社会性活动D.制造工具29.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30.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出现时间的先后31.真理的内容是A. 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d.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32.“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33.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暂,而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的表现B.质变过程的客观性的表现C.质变形式的普遍性的表现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的表现34.在世界的本源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35.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必然导致A.唯灵论B.唯心论C.物活论D.唯意志论36.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A.形而上学的方法B.相对主义的方法B.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D.庸俗进化论的方法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马哲选择题及答案1-7套

马哲选择题及答案1-7套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7套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可区分为A.复杂性部分质变 B.非爆发式部分质变C.阶段性部分质变D.不完全部分质变E.局部性部分质变2.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于A.它制约着人们的活动B.人们的自觉活动在它面前无能为力C.它无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实现D.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E.它是不可认识和不可驾驭的3.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A.世界处于什么状态 B.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D.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E.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E.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A.它是多样的B.它是唯一的 C.它是绝对的 D.它可以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认识E.它是客观的6.规律是事物或现象之间的A本质的联系 B.必然的联系 C.内在的联系 D.稳定的联系.E.客观的联系7.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是不可正确认识的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认识的基本路线是从精神到物质E.绝对精神产生万物8.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物运动E.社会运动9."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根据这个诊断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A.完全等同的B.相互包含的 C.相互依赖的 D.相互渗透的E.相互转化的1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将矛盾双方联结为一体,使对立面在同一体中得到发展 B.与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C.使事物矛盾双方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D.使事物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以发展E.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答案1.C E 2.A D 3.C E 4.A B 5.B E 6.A B C D E 7.A C D 8.A B C D E9.B C D E 10.A C D E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二)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哲第一、二章 选择题(含答案)

马哲第一、二章  选择题(含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6.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水、火等“原初”物质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1.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3、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1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1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1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哲学第一课易错的选择题

哲学第一课易错的选择题

哲学第一课易错的选择题1、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C哲学是具体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D其他科学都是哲学的重要主成部分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是永恒变化C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不定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D 从实践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的问题E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4、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5、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为:①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②二者表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③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④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⑤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⑥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6、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其中移入人的头脑说明A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物质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7、上题中所说的“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说明A人脑能直接改造客观事物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D物质的变化依赖与人的意识的改造8、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人们对这一经济现象有不同的看法。

这说明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事物的认识没有统一的标准B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相同C经济全球化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不相同9、对于中央的政策,一部分同志习惯于照抄照搬,一般号召,大而话之,不注意认真落实。

考研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3. 在中国哲学史上,提出“性善论”的是:A. 荀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B4.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量变质变C. 否定之否定D. 原因与结果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康德的“三大批判”?A. 《纯粹理性批判》B. 《实践理性批判》C. 《判断力批判》D. 《存在与时间》答案:D6.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绝对精神最终要实现的是:A. 个人自由B. 社会和谐C. 世界和平D. 自我实现答案:D7.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A. 人的自由意志B. 社会环境的影响C. 物质条件的制约D. 个体经验的重要性答案:A8.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体现了他对哪种生活态度的追求?A. 功利主义B. 自由主义C. 集体主义D. 现实主义答案:B9. 结构主义认为,人类文化和心理活动中的普遍性来源于:A. 个体的主观创造B. 社会的历史发展C. 语言的结构D. 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答案:C10.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A. 罗素B. 维特根斯坦C. 胡塞尔D. 奎因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庄子的“齐物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庄子的“齐物论”主张万物齐一,认为从道的角度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都是道的体现。

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等级观念,提倡超越是非的相对主义,对后世文学、艺术乃至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强调个体自由和反对权威主义方面。

12.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的理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哲学 第一单元练习题

哲学 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专项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

”据此回答第1、2题。

1.“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怎样存在?”万事万物因为人的思考而显出其意义和价值,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的生活C.人类的所有活动D.整个世界2.追随哲人的足迹,用理性和智慧的明灯点亮生活。

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②帮助我们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③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千百年来,孔子的哲学思想指导着很多中国人做事、做人。

由此可见( )A.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B.孔子的哲学思想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决定作用C.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D.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回顾20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上述材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D.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相同6对于世界观的理解,甲、乙两同学发生了分歧。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请把正确的观点找出来( )①甲同学认为,世界观是人类特有的 ②乙同学认为,世界观不是人类的专利 ③甲同学认为,正确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④乙同学认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中国“航天之父”“两弹元勋”钱学森在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1]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2.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同一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 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 事物新陈代谢,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D. 事物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的变化4.词坛名家乔羽在个人文集的跋中,只写了两句: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乔羽写作不为商业化、时尚化所左右,始终表达的是人民大众的心声,其作品如《我的祖国》《一条大河》《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早已深入人心,不慕时尚成经典,不慕时尚成不朽。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艺术创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B. 艺术创作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C. 艺术创作的规律性是不能变化的D. 艺术创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5.2005年7月4日美国进行了“炮轰”彗星太空实验。

这次实验在帮助人类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秘密的同时,也会帮助揭开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之谜。

这说明()。

A. 意识是与物质同时存在、共同发展的B. 意识能够完全地反映客观世界C.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 意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二、多项选择题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 运动和静止不可分割C.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鱼商为避免运输途中鱼群因昏迷而死,在水箱内放鲶鱼数尾,因鲶鱼到处乱钻,致使鱼群因惊慌而始终游动,以保持其鲜活。

哲学第一单元测评【精选】

哲学第一单元测评【精选】

必修4第一单元测评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

据此回答第4~5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是否可以被感知的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据此回答第6~7题。

6.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新民主主义文化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毛泽东思想8.《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选择题1
1.2013年8月4日~10日,第二十三届国际哲学大会在希腊雅典召开。

会议反思当代世界中哲学的任务和功能,并考虑其贡献、期望远景以及哲学意识与其他学科的间隙,与政治、宗教、社会、经济、技术等活动,还有与多样的文化和传统的间隙。

这体现了() C.哲学能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下列表述,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的是()
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

生态文明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观念源于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思考②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4.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这主要说明()
A.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
5.如将右侧漫画中影子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主观映象与客观事实
的关系,那么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是主观的,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B.意识是主观映象,而非反映对象的客观状况
C.思维活动规律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
D.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是无法实现统一的
6.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
爱的东西。

”学者周国平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去品味和体验。

”从哲学角度讲,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B.人的认识结果是由客观对主观的作用决定的
C.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7.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

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的②社会科学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③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8.下列选项与漫画《等待》含义相吻合的是()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决定作用
D.把握外部世界要做到心外无物、心向光明
9.科学家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了一种新的组合神经成像方法,在对大量的健康成人的大脑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当一个人大脑区域的功能丧失时,备用的次要大脑区域就会立即活化起来,取代不能工作的大脑区域。

这告诉我们,当关键的大脑区域受伤后,人类能继续维持工作。

科学家关于人脑的认识进一步佐证了()
①没有大量的医学研究很难获得科学的医学结论②人脑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是产生意识的基础③现代科技和方法有助于促进人们对人脑的认识④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就不可能有意识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10.(2013·合肥质检)“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应当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D.要学会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2013年4月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实验成果提出,高能的正电子不是来自空间某个特定的方向,这些特性表明了新物理现象的论据。

这次研究成果在丁肇中看来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

“我们需要更多的统计量来研究,目前的结果是基于预期收集总数据量的约十分之一的数据。

”这一新进展再次佐证了()
①立足于实践,思维与存在可以实现统一②科学思维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限制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A.②③B.①④
C.①③D.③④
12.先天性眼组织缺损是严重的儿童致盲性眼病,有遗传倾向。

这种病由胚胎期6~7周时胚裂闭合不全导致,目前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国医学界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及调查,首次发现了导致先天性眼组织缺损的新基因ABCB6,这为今后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一医学发现说明()
①善于发现人类未知领域之谜有助于改变人类的遗传规律②不断的实践探索是人类实现从“未知”到“有知”的源泉③发现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是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④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攻克医学难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