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勾股定理之折叠问题分类讨论、存在性问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勾股定理之折叠问题分类讨论、存在性问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勾股定理之折叠问题分类讨论存在性问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如图 ABC 中 90A ∠= 7AB = 24AC = 点D 为边AC 上一点 将ABC 沿BD 折叠后 点A 的对应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 则线段AD 的长为( )A .407B .214C .16825D .3262.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 已知6AC = 10AB = 将纸片沿AD 折叠 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C '处 则折痕AD 长为( ).A .5B .35C .3D .323.已知2OA = 2OB = 将AOB 沿着某直线CD 折叠后如图所示 CD 与x 轴交于点C 与AB 交于点D 则点C 坐标是( )A .()0.4,0B .()0.5,0C .()0.6,0D .()0.7,04.如图 长方形纸片ABCD 中 6AB = 18AD = 将此长方形纸片折叠 使点D 与点B 重合 点C 落在点H 的位置 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 .6B .18C .24D .485.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60B ∠=︒ 4AB = 6AD = E 是AB 边的中点 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 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 F ' 连接B D ' 则B D '的最小值是( )A .4B .6C .2D .26.将长方形纸片ABCD 如图折叠 B C 两点恰好重合在AD 边上的同一点P 处折痕分别是MH NG 若90MPN ∠=︒ 3PM = 5MN = 分别记PHM PNG PMN 的面积为1S 2S 3S 则1S 2S 3S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 .312S S S =+B .312322S S S =+C .32155S S S =-D .2123S S S =-7.如图 直角ABC 中 90C ∠=︒ 3AC = 4BC = 将ABC 沿AB 折叠得ABD △ 点C 的对应点为点D 则点D 到BC 的距离为( )A .125B .245C .9625D .125或245 8.如图 在Rt ABC △纸片中 9043A AB AC ∠=︒==,, 将Rt ABC △纸片按图示方式折叠 使点A 恰好落在斜边BC 上的点E 处 BD 为折痕 则下列四个结论:①BD 平分ABC ∠①AD DE = ①DE EC = ①DEC 的周长为4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B .2C .3D .4二 填空题9.如图 Rt ABC △中 90ACB ∠=︒ 30B ∠=︒ 4AC = 点P 为AB 上一个动点 以PC 为轴折叠APC △得到QPC 点A 的对应点为点Q 当点Q 落在ABC 内部(不包括边)上时 AP 的取值范围为 .10.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长方形ABCO 的边OC OA 、分别在x 轴 y 轴上 3AB = 点E 在边BC 上 将长方形ABCO 沿AE 折叠 若点B 的对应点F 恰好是边OC 的三等分点 则点E 的坐标是 .11.如图 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 两直角边18cm AC = 24cm BC =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 使它落在斜边AB 上 且与AE 重合 则BD = cm .12.已知直线l 为长方形ABCD 的对称轴 5AD = 6AB = 点E 为射线DC 上一个动点 把ADE 沿直线AE 折叠 点D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对称轴l 上.则点D 到边CD 的距离是 .13.如图 把长方形ABCD 沿直线BD 向上折叠 使点C 落在C '的位置上 BC '交AD 于E 已知4CD = 8BC = 则EC D '的面积为 .三 解答题14.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ABC 纸片 90C ∠=︒ 6AC = 8BC =.(1)在图1中 将直角边AC 沿AD 折叠 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点E 处 求CD 的长(2)在图2中 将BFG 沿FG 折叠 使点B 与点A 重合 求BF 的长.15.一数学兴趣小组探究勾股定理在折叠中的应用 如图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 与原点O 重合 顶点B D 分别在x 轴 y 轴上 P 为边CD 上一动点 连接BP 将BCP 沿BP 折叠 点C 落在点C '处.(1)若4AB = 3AD = 如图1 连接BD 当点C '在线段BD 上时 求点P 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如图2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 沿BD 将BCD △折叠得BC D '△ DC '与x 轴交于E 点 求BDE 的面积.(3)若8AB = 4BC = 当ADC '为等腰三角形时 求点P 的坐标.16.如图1 ABC 中 90,BAC AB AC ∠=︒= D E 是直线BC 上两动点 且45DAE =︒∠.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 将ABD △沿AD 折叠 得ADF △ 连接EF 看能否将三条线段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 …请你参照小明的思路 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2)如图3 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 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 其它条件不变 (1)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17.已知ABC CDE △≌△ 且90B D ∠=∠=︒ 把ABC 和CDE 拼成如图所示的形状 使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若4AB = 3DE =.(1)求AE 的长(2)将ABC 沿AC 折叠 点B 落在点F 处 延长AF 与CE 相交于点G 求FG 的长.18.如图 在ABC 中 90C ∠=︒ 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 使ADE 与BDE 重合.(1)若38A ∠=︒ 则CBD ∠的度数为________(2)若6AC = 4BC = 求AD 的长(3)当(0)AB m m ABC =>,△的面积为24m +时 求BCD △的周长.(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1.B2.B3.B4.C5.C6.C7.C8.C9.234AP <<10.25⎛- ⎝⎭或2⎛- ⎝⎭11.1512.1或9/9或113.614.(1)3CD = (2)254BF15.(1)点P 的坐标为5,32⎛⎫ ⎪⎝⎭ (2)7516(3)当ADC '为等腰三角形时 点P 的坐标为()44,或4⎫⎪⎪⎝⎭.16.(1)222DE BD EC =+(2)不变 222DE BD EC =+17.(1)AE =(2)9418.(1)14︒ (2)133AD =(3)BCD △的周长为4m +.。

2020中考数学冲刺练习-第06讲 分类讨论性问题--含解析

2020中考数学冲刺练习-第06讲 分类讨论性问题--含解析

2020数学中考冲刺专项练习【难点突破】着眼思路,方法点拨, 疑难突破;1.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很多数学问题很难从整体上去解决,若将其划分为所包含的各个局部问题,就可以逐个予以解决.分类讨论在解题策略上就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2.一般分类讨论的几种情况:(1)由分类定义的概念必须引起的讨论;(2)计算化简法则或定理、原理的限制,必须引起的讨论;(3)相对位置不确定,必须分类讨论;(4)含有多种不定因素,且直接影响完整结论的取得,必须分类讨论.3.分类讨论要根据引发讨论的原因,确定讨论的对象及分类的方法,分类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善于观察,善于根据事物的特性与规律,把握分类标准,正确分类.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必须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运用分类的思想,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分类讨论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层次应逐级进行,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分类讨论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各个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层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名师原创】原创检测,关注素养,提炼主题;【原创1】阅读下列解方程的过程,并完成(1)、(2)小题的解答.解方程:|x﹣2|=3解:当x﹣2<0,即x<2时,原方程可化为:﹣(x﹣2)=3,解得x=﹣1;当x﹣2≥0,即x≥2时,原方程可化为:x﹣2=3,解得x=5;综上所述,方程|x﹣2|=3的解为x=﹣1或x=5.(1)解方程:|2x+1|=5.(2)解方程:|2x+3|﹣|x﹣1|=1.【原创2】已知点P 为线段CB 上方一点,CA ⊥CB ,PA ⊥PB ,且PA =PB ,PM ⊥BC 于M ,若CA =1,PM =4.求CB 的长是 .此题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图1,过P 作PN ⊥CA 于N ,∵PA ⊥PB ,∴∠APB =90°,∵∠NPM =90°,∴∠NPA =∠BPM , 在△PMB 和△PNA 中,⎩⎪⎨⎪⎧∠N =∠BMP ∠NPA =∠BPM PA =PB,∴△PMB ≌△PNA ,∴PM =PN =4=CM ,BM =AN =3,∴BC =7; ②如图2,过P 作PN⊥CA 于N ,∵PA⊥PB, ∴∠APB=90°,∵∠NPM=90°, ∴∠NPA=∠BPM,在△PMB 和△PNA 中,⎩⎪⎨⎪⎧∠N=∠BMP ∠NPA=∠BPM PA =PB ,∴△PMB≌△PNA,∴PM=PN=4=CM,BM=AN=5,可得BC=9.学!科网综上所述,CB=7或9【原创3】如图,在▱ABCD中,AB=6,BC=10,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着B→A→C的路径运动,同时点Q 从点A出发沿着A→C→D的路径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y=PQ2,下列图象中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A. B. C. D.【原创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kx+b的图像和正比例函数y=3x相交于点A(1,m),且与y轴的交点为C为(0,5),在一次函数y=kx+b图像上存在点B,点B到x轴的的距离为6.(1)求A点的坐标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分析:(1)因为点A的坐标在正比例函数上,利用正比例函数关系求得m的值,又根据一次函数经过点C (0,5),则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解得k、b的值,从而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B 到x 轴的的距离为6. 故存有这样的B 点有两种情况,一种在x 轴的上方,一种在x 轴的下方,故连接OB 之后分别得到如图2所示的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5,故与x 轴的交点为(52,0),则OD=52, 第一种情况:当点B 在x 轴上方时,点B 到x 轴的的距离为6.则点B 在第二象限,如图所示,三角形AOB 的面积=三角形OBD 的面积-三角形OAD 的面积, 即AOB S V =15622⨯⨯-15322⨯⨯=154.第二种情况:当点B 在x 轴下方时,点B 到x 轴的的距离为6,则点B 在第四象限,如图所示,三角形AOB 的面积=三角形OBD 的面积+三角形OAD 的面积, 即AOB S V =15622⨯⨯+15322⨯⨯=454.故△AOB 的面积为154或454. 【原创5】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中一边长为4的等边△AOB ,抛物线L 经过点A 、O 、B 三点。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四)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四)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专题训练(四)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类型一腰与底不明或顶角与底角不明时需分类讨论解题策略:先分不同情况画出图形,再进行计算.当不明确腰和底时,还要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检验.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其周长为.(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3,则其周长为;(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4,则其周长为.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则顶角为.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10°,则顶角为.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另一个角的两倍,则其底角为.类型二锐角与钝角不明时需分类讨论解题策略:此类题目一般与三角形的高相联系,主要的讨论点在于三角形的形状不同,高的位置不同.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求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6.已知△ABC中,CA=CB,AD⊥BC于点D,∠CAD=50°,求∠B的度数.7.已知△ABC的高AD,BE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若BF=AC,求∠ABC的度数.类型三画等腰三角形时的分类讨论解题策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一个点,使它与另两个定点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方法有两种:(1)以两定点中的一个为圆心,以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作圆;(2)连接两定点,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原点除外),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有个.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AOP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共有个.10.已知点A和B,以点A和点B为两个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可以作出个.教师详解详析例112[解析] 本题在解答过程中,要分两种情况:①当2为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5,显然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5为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5,5,2,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其周长为12.1.(1)7或8(2)102.20°或80°3.110°4.45°或72°例2(1)如图①,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作BD⊥AC于点D.因为∠ABD=45°,所以∠BAC=45°.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67.5°.(2)如图②,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作BD⊥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D.因为∠ABD=45°,所以∠BAC=135°.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22.5°.综上,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67.5°或22.5°.5.解:当∠C为锐角时,∠B=70°;当∠C为钝角时,∠B=20°.6.解:先证△BDF≌△ADC,①当∠ABC为锐角时,∠ABC=45°;②当∠ABC为钝角时,∠ABC=135°.故∠ABC的度数为45°或135°.例34[解析] 如图,共4个点.7.88.6。

中考数学复习《分类讨论问题》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分类讨论问题》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分类讨论问题》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8㎝,BC=8㎝.若△ABC ≌△A ´B ´C ´,则△A ´B ´C ´中一定有一定有条边等于( )A .7㎝B .2㎝或7㎝C .5㎝D .2㎝或7㎝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的比是1:2,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 )度。

A 30 B 60 C 30或90 D 603.A 、B 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以过t 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 的值是( )A .2或2.5B .2或10C .10或12.5D .2或12.54.已知⊙O 的半径为2,点P 是⊙O 外一点,OP 的长为3,那么以P 这圆心,且与⊙O 相切的圆的半径一定是( )A .1或5B .1C .5D .不能确定5.若m 为实数,则点P (m -2,m+2)不可能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6.相交两圆公共弦长为6,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25,则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 )A .1B .2或6C .7D .1或77.如果关于x 的方程210x mx ++=的两个根的差为1,那么m 等于( )A .2±B .3C .5D .68.平面上A 、B 两点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是2323与则线段AB 的中点C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A .2B 3C .23D .不能确定 9.已知22(3)49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A .-3B .10C .-4D .10或-410.方程01892=+-x x 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 B 12或15 C 15 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已知AB 是⊙O 的直径,AC 、AD 是弦,且AB =2,AC 2,AD =1,则∠CAD =_______.A BC 2.已知AB 、CD 是⊙O 的两条平行线,AB =12,CD =16,⊙O 的直径为20,则AB 与CD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3.方程560x x x ⋅-+=的最大根与最小根的积为______.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__.5.已知ΔABC 中,∠C =90°,AC =3,BC =4,分别以A 和C 为圆心作⊙A 和⊙C ,且⊙C 与直线AB 不相交,⊙A 与⊙C 相切,设⊙A 的半径为r ,那么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6.已知2225,7x y x y +=+=,则x y -的值等于_______.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0),(4,0),(3,2),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第_____象限.8.两圆的圆心距d=5,他们的半径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0452=+-x x 的两根,判断这两圆的位置关系: .9.已知点P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PA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且PA=2,在⊙O 内作了长为22的弦AB ,连续PB ,则PB 的长为10.已知点P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PA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且PA=2,在⊙O 内作了长为22的弦AB ,连续PB ,则PB 的长为11.=+=-+-a 349332无解,求x x ax x 12. ==--+a 2112无解,求x ax13.若两圆相切,圆心距是7,其中一圆的半径为4,则另一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14.一条绳子对折后成右图A 、B, A.B 上一点C ,且有BC=2AC,将其从C 点剪断,得到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请问这条绳子的长度为_____三、解答题1.已知实数a ,b 分别满足221122,22,a a b b a b+=+=+求的值. 2.在劳技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在一张长为17cm ,宽16cm 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cm 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长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长方形上的边上)请你帮助同学们计算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3.在钝角△ABC 中,AD ⊥BC ,垂足为D 点,且Ad 与DC 的长度为27120x x -+=方程的两个根,⊙O 是△ABC 的外接圆,如果BD 长为(0)a a >.求△ABC 的外接圆⊙O 的面积.ME AB CDN 4.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以A (-1,-1),B (1,-1),C (1,1),D (-1,1)为顶点的正方形,设正方形在直线y =x 上方及直线y=-x+2a 上方部分的面积为S ,(1)求12a =时,S 的值.(2)a 在实数范围内变化时,求S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5.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5,0),B (0,4),C (-1,0),点M 和点N 在x 轴上,(点M 在点N 的左边)点N 在原点的右边,作MP ⊥BN ,垂足为P (点P 在线段BN 上,且点P 与点B 不重合)直线MP 与y 轴交于点G ,MG =BN.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M 的坐标.(3)设ON =t ,△MOG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4)过点B 作直线BK 平行于x 轴,在直线BK 上是否存在点R ,使△ORA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32y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1)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 切于点C ,求切点C 的坐标.(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9:变换例题12,请问是否在x 轴,y 轴上存在点P,使得P,B,C 三点组成的图形为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8课时 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8课时 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第8课时分类讨论题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 D.50°或80°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 r 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类型之三方程、函数中的分类讨论方程、函数的分类讨论主要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或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况下的讨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特殊点的情况.7.(上海市)已知AB=2,AD=4,∠DAB=90°,AD∥BC(如图).E是射线BC上的动点(点E与点B不重合),M是线段DE的中点.(1)设BE=x,△ABM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如果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的长;(3)联结BD,交线段AM于点N,如果以A、N、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相似,求线段BE的长.8.(福州市)如图,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析】由于已知角未指明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1)当50°角是顶角时,则(180°-50°)÷2=65°,所以另两角是65°、65°;(2)当50°角是底角时,则180°-50°×2=80°,所以顶角为80°。

2022年春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专题突破训练(附答案)

2022年春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专题突破训练(附答案)

2022年春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专题突破训练(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ABC中,直线l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若直线l上存在点P,使得△P AC,△P AB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A.1B.3C.5D.72.如图,已知Rt△ABC中,∠C=90°,∠A=30°,在直线BC上取一点P,使得△P 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作格点,图中A、B在格点上,则图中满足△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的个数为()A.7B.8C.9D.104.若△ABC中刚好有∠B=2∠C,则称此三角形为“可爱三角形”,并且∠A称作“可爱角”.现有一个“可爱且等腰的三角形”,那么聪明同学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可爱角”应该是()A.45°或36°B.72°或36°C.45°或72°D.45°或36°或72°5.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0度,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D.50°或80°6.已知点O在直线AB上,点P在直线AB外,以OP为一边作等腰三角形POM,使第三个顶点M在直线AB上,则点M的个数为()A.2B.2或4C.3或4D.2或3或47.等腰△ABC的一边长为4,另外两边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10x+m=0的两个实数根,则m的值是()A.24B.25C.26D.24或25二.填空题8.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BD=9,M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M不与B和D重合),过点M作ME∥CD交BC于点E,连接AM,当△ADM为等腰三角形时,ME的长为.9.如图,在△ABC中,∠BAC=90°,点D是BC上一点,将△ABD沿AD翻折后得到△AED,边AE交射线BC于点F.若∠C=2∠B,且0°<∠BAD<60°,若翻折后得到的△DEF中有两个角相等,则∠BAD=.10.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B=50°,D为BC的中点,点E在AB上,∠AED=73°,若点P是等腰△ABC的腰AC上的一点,则当△EDP为等腰三角形时,∠EDP的度数是.11.两块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A=90°,DE交AB于点P,E在斜边BC上移动,斜边EF交AC于点Q,BP=3,BC=10,当△BPE是等腰三角形时,则AQ 的长为.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则它的顶角为.三.解答题13.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结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BAD=;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的长为多少时,△ABD与△DCE全等?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请判断当∠BDA等于多少度时,△ADE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结论,不说明理由.)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O半径为3.(1)试判断点A(3,3)与⊙O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2)若直线y=x+b与⊙O相交,求b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y=x+3与⊙O相交于点A,B.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的斜边AB在x轴上,点C在y轴上,∠ACB=90°,OC、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8=0的两个根,且OC<OB.(1)求点A的坐标;(2)点D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D不与点A,B重合),过点D的直线l与y轴平行,直线l交边AC或边BC于点P,设点D的横坐标为t,线段DP的长为d,求d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D,使△ACD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你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2,0),点B(0,2),连接AB.动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O向O运动,到达O点后立即停止,速度为每秒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点P运动到OB中点时,求此时AP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若第二象限内有一点Q(a,3),当S△ABQ=S△ABP时,求a的值;(3)如图2,当点P从B点出发运动时,同时有点M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直线x=2向上运动,点P停止运动,点M也立即停止运动.过点P作PN⊥y轴交AB于点N.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使得△A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的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7.如图,已知直线y=2x+9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直线CD与x轴交于点D (6,0),与直线AB相交于点C(﹣3,n).(1)求直线CD的解析式;(2)点E为直线CD上任意一点,过点E作EF⊥x轴交直线AB于点F,作EG⊥y轴于点G,当EF=2EG时,设点E的横坐标为m,直接写出m的值;(3)连接CO,点M为x轴上一点,点N在线段CO上(不与点O重合).当∠CMN=45°,且△CMN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M的横坐标.1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0),B(2,0),C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BC=4.(1)∠OBC=°;(2)如图2,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方向运动,同时点Q在边BC上从点B向点C运动,在运动过程中:①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当△PQB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是a,b,当△PQ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出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19.如图,CD是△ABC的高,CD=8,AD=4,BD=3,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与B、C不重合),PE⊥AB于点E,DF=DE,FQ⊥AB于点F,交AC于点Q,连接QE.(1)若点P是BC的中点,则QE=;(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①EF+FQ的值为;②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线段QE最小?最小值是多少?③当△AQ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E的长.20.如图,在Rt△ABC中,∠ACB=Rt∠,AC=8,AB=10,动点D从点A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B运动,过点D作DF⊥AB交BC所在的直线于点F,连结AF,CD.设点D运动时间为t秒.(1)BC的长为;(2)当t=2时,求△ADC的面积.(3)当△ABF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分三种情况:如图:当AP=AC时,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l于点P1,P2,当CA=CP时,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l于点P3,P4,当P A=PC时,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l于点P5,∵直线l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直线l上任意一点(与AB的交点除外)与AB构成的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5个,故选:C.2.解:分三种情况,如图:∵∠ACB=90°,∠BAC=30°,∴∠ABC=90°﹣∠BAC=60°,当BA=BP时,以B为圆形,BA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P1,P2两个点,∵BA=BP2,∠ABC=60°,∴△ABP2是等边三角形,∴AB=BP2=AP2,当AB=AP时,以A为圆形,AB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P2,当P A=P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C于P2,综上所述,在直线BC上取一点P,使得△P 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2个,故选:B.3.解:如图所示:分三种情况:①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则圆弧经过的格点C1,C2,C3即为点C的位置;②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则圆弧经过的格点C3,C4,C5,C6,C7,C8即为点C的位置;③作AB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没有经过格点;∴△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的个数为:8,故选:B.4.解:①设三角形底角为α,顶角为2α,则α+α+2α=180°,解得:α=45°,②设三角形的底角为2α,顶角为α,则2α+2α+α=180°,解得:α=36°,∴2α=72°,∴三角形的“可爱角”应该是45°或72°,故选:C.5.解:①50°是底角,则顶角为:180°﹣50°×2=80°;②50°为顶角;所以顶角的度数为50°或80°.故选:D.6.解:如图1中,当∠POB≠90°或∠POB≠60°时,满足条件的点M有2个,如图2中,当∠POB=60°时,满足条件的点M有2个.如图3中,当∠POB=90°时,满足条件的点M有2个.故选:B.7.解:方程x2﹣10x+m=0的有两个实数根,则Δ=100﹣4m≥0,得m≤25,当底边长为4时,另两边相等时,x1+x2=10,∴另两边的长都是为5,则m=x1x2=25;当腰长为4时,另两边中至少有一个是4,则4一定是方程x2﹣10x+m=0的根,代入得:16﹣40+m=0解得m=24.∴m的值为24或25.故选:D.二.填空题8.解:以菱形ABCD的对角线BD所在直线为x轴,以AC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6,AC⊥BD,OB=OD=BD=,OA=OC=AC,∴OA===,∴A(0,),D(,0),∴B(﹣,0),∵点M在y轴上,∴设M(m,0),∴AM2=m2+()2=m2+,AD2=62=36,DM2=(﹣m)2,∵ME∥CD,∴∠BME=∠BDC,∠BEM=∠BCD,∴△BME∽△BDC,分三种情况:当AM=AD时,点M与点B重合,不符合题意;当MA=MD时,如图:∵MA2=MD2,∴m2+=(﹣m)2,∴m=,∴M(,0),∵B(﹣,0),∴BM=﹣(﹣)=5,∵△BME∽△BDC,∴=,∴=,∴ME=,当DA=DM时,如图:∵DA2=DM2,∴(﹣m)2=36,∴m=(舍去)或m=﹣,∴M(﹣,0),∵B(﹣,0),∴BM=﹣﹣(﹣)=3,∵△BME∽△BDC,∴=,∴=,∴ME=2,综上所述:ME的长为:或2,故答案为:或2.9.解:∵∠BAC=90°,∵∠C=2∠B,∴∠C=60°,∠B=30°,设∠BAD=x,∴∠ADB=180°﹣∠B﹣∠BAD=150°﹣x,∠ADC=∠B+∠BAD=30°+x,由折叠得:∠B=∠E=30°,∠BAD=∠DAE=x,∠ADB=∠ADE=150°﹣x,∴∠EDF=∠ADE﹣∠ADC=(150°﹣x)﹣(30°+x)=120°﹣2x,∵∠BAC=90°,∠BAD=∠DAE=x,∴∠EAC=∠BAC﹣∠BAE=90°﹣2x,∴∠AFC=180°﹣∠EAC﹣∠C=180°﹣(90°﹣2x)﹣60°=30°+2x,∴∠AFC=∠DFE=30°+2x,分三种情况:当∠EDF=∠DFE,120°﹣2x=30°+2x,∴x=22.5°,∴∠BAD=22.5°,当∠EDF=∠E,120°﹣2x=30°,∴x=45°,∴∠BAD=45°,当∠DFE=∠E,30°+2x=30°,∴x=0°,∵0°<∠BAD<60°,∴x=0°(舍去),综上所述:∠BAD为22.5°或45°,故答案为:22.5°或45°.10.解:∵AB=AC,∠B=50°,∠AED=73°,∵当△DEP是以D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在P1位置时,∵AB=AC,D为BC的中点,∴∠BAD=∠CAD,过D作DG⊥AB于G,DH⊥AC于H,∴DG=DH,在Rt△DEG与Rt△DP1H中,DE=DP1,DG=DH,∴Rt△DEG≌Rt△DP1H(HL),∴∠AP1D=∠AED=73°,∵∠BAC=180°−50°−50°=80°,∴∠EDP1=134°,②当点P在P2位置时,同理证得Rt△DEG≌Rt△DPH(HL),∴∠EDG=∠P2DH,∴∠EDP2=∠GDH=180°−80°=100°,综上∠EDP的度数为134°或或100°.故答案为:134°或100°.11.解:如图,当BP=BE=3时,∵△ABC和△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10,∴AB=AC=5,∠B=∠C=∠DEF=45°,CE=10﹣3,∵∠DEC是△BEP的外角,∴∠DEF+∠QEC=∠B+∠BPE,∴∠BPE=∠QEC,∴△BPE∽△CQE,∴,∴,∴CQ=10﹣3,∴AQ=AC﹣CQ=5﹣(10﹣3)=8﹣10,当BE=PE时,如图,∵△ABC和△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10,∴AB=AC=5,∠B=∠C=∠DEF=45°,∵BE=PE,∴∠B=∠BPE=45°,∴∠BEP=180°﹣45°﹣45°=90°,∴∠PEC=90°,∠QEC=45°,∴△BEP和△EQ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3,∴BE=PE=3,∴EC=BC﹣BE=10﹣3=7,∴EQ=QC=,∴AQ=AC﹣CQ=5﹣=,当PB=PE时,如图,∵△ABC和△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10,∴AB=AC=5,∠B=∠C=∠DEF=45°,∵PB=PE,∴∠B=∠PEB=45°,∴∠QEC=180°﹣45°﹣45°=90°,∴△BEP和△EQ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3,∴BE=BP=×3=6,∴CE=BC﹣BE=10﹣6=4,∴QC=CE=4,∴AQ=AC﹣CQ=5﹣4=,综上所述,AQ的长为8﹣10或或,故答案为:8﹣10或或.12.解:当40°角为顶角时,则顶角为40°,当40°角为底角时,则顶角为180°﹣40°﹣40°=100°,故答案为:40°或100°.三.解答题13.解:(1)∵∠B=40°,∠BDA=115°,∴∠BAD=180°﹣∠B﹣∠BDA=180°﹣115°﹣40°=25°,由图形可知,∠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25°;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如下:∵AB=2,∴AB=DC,∵AB=AC,∴∠C=∠B=40°,∴∠DEC+∠EDC=140°,∵∠ADE=40°,∴∠ADB+∠EDC=140°,∴∠ADB=∠DEC,在△ABD和△DCE中,,∴△ABD≌△DCE(AAS);(3)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是等腰三角形,当DA=DE时,∠DAE=∠DEA=70°,∴∠BDA=∠DAE+∠C=70°+40°=110°;当AD=AE时,∠AED=∠ADE=40°,∴∠DAE=100°,此时,点D与点B重合,不合题意;当EA=ED时,∠EAD=∠ADE=40°,∴∠BDA=∠DAE+∠C=40°+40°=80°,综上所述,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是等腰三角形.14.解:(1)∵A(3,3),∴OA=3,∵3>3,∴点A在⊙O外;(2)如图,当直线y=x+b与⊙O相切于点C时,连接OC,则OC=3,∵∠CBO=45°,∴OB=3,∴直线y=x+b与⊙O相交时,﹣3<b<3;(3)∵直线y=x+3与⊙O相交于点A,B.∴A(0,3),B(﹣3,0),∴AB=3,当BA=BP=3时,∴P1(﹣3+3,0),P2(﹣3﹣3,0),当AB=AP时,∵AO⊥x轴,∴BO=OP,∴P3(3,0),当PB=P A时,点P与O重合,∴P4(0,0),∴点P的坐标为(﹣3+3,0)或(﹣3﹣3,0)或(3,0)或(0,0).15.解:(1)解方程x2﹣6x+8=0,可得x1=2,x2=4,∵OC、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8=0的两个根,且OC<OB,∴OC=2,OB=4,∵∠ACB=90°,∴∠ACO+∠BCO=∠ACO+∠CAO=90°,∴∠CAO=∠BCO,又∵∠AOC=∠BOC=90°,∴△AOC∽△COB,∴,即,解得AO=1,∴A(﹣1,0);(2)由(1)可知C(0,2),B(4,0),A(﹣1,0),设直线AC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2,同理可求得直线BC解析式为y=﹣x+2,当点D在线段OA上时,即﹣1<t≤0时,则点P在直线AC上,∴P点坐标为(t,2t+2),∴d=2t+2;当点D在线段OB上时,即0<t<4时,则点P在直线BC上,∴P点坐标为,∴d=﹣t+2;综上可知d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d=;(3)存在.由勾股定理得,AC==,当AC=AD=,点D在点A的右侧时,D点的坐标为(﹣1,0),当CA=CD时,∵CO⊥AD,∴OD=OA=1,∴D点的坐标为(1,0),当DA=DC时,如图,OD=DA﹣OA=DC﹣1,在Rt△COD中,DC2=OD2+OC2,即DC2=(DC﹣1)2+22,解得,DC=,∴OD=﹣1=,∴D点的坐标为(,0),综上所述,△ACD为等腰三角形时,D点的坐标为(﹣1,0)或(1,0)或(,0).16.解:(1)∵B(0,2),∴OB的中点为(0,),当点P运动到OB中点时,P(0,),设直线AP的函数解析式为y=kx+,将A(2,0)代入y=kx+得,2k+=0,∴k=﹣,∴直线AP的函数解析式为y=﹣x+;(2)由点A(2,0),B(0,2)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S△ABQ=S△ABP,∴直线PQ∥AB,∴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当y=3时,∴﹣,解得x=1﹣,∴a=1﹣;(3)当AN=MN时,设PN交直线x=2于H,则AM=2AH,∴t=2(2﹣t),解得t=,当AN=AM时,∵OA=2,OB=2,∴AB=4,∴∠ABO=30°,∵BP=t,∴BN=2t,∴2t+t+4,解得t=,当MN=AM时,∵∠MAN=30°,∴AN=t,∴2t+=4,解得t=8﹣4,综上:t=或或8﹣4.17.解:(1)∵点C(﹣3,n)在直线y=2x+9上,∴n=2×(﹣3)+9=3,∴C(﹣3,3),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C(﹣3,3),D(6,0),∴,解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2;(2)如图1,设点E的横坐标为m,∵点E在直线CD上,EF⊥x轴交直线AB于点F,EG⊥y轴于点G,∴E(m,m+2),F(m,2m+9),G(0,m+2),∴EF=|(2m+9)﹣(m+2)|=|m+7|,EG=|m|,∵EF=2EG,∴|m+7|=|m|,∴m=﹣或﹣21;(3)如图2,∵∠CMN=45°,且△CMN为等腰三角形,∴CN=MN或CM=MN或CN=CM,①当CN=MN时,则∠MCN=∠CMN=45°,∵C(﹣3,3),∴∠COM=45°,∴∠CMO=90°,即CM⊥x轴,∴M1(﹣3,0),即点M的横坐标为﹣3;②当CM2=M2N2时,则∠M2CN2=∠M2N2C=67.5°,∵∠OM2N2=∠M2N2C﹣∠COM2=67.5°﹣45°=22.5°,∴∠CM2O=∠CM2N2+∠OM2N2=45°+22.5°=67.5°,∴∠M2CN2=∠CM2O,∴OM2=OC=3,∴M2(﹣3,0),即点M的横坐标为﹣3;③当CN=CM时,∠CMN=∠CNM=45°,∴∠MCN=90°,此时,点N必与点O重合,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点M的横坐标为﹣3或﹣3.18.解:(1)在Rt△COB中,∠COB=90°,OB=2,BC=4,∴∠BOC=30°,∴∠OBC=90°﹣∠BOC=60°,故答案为:60;(2)①由题意,得AP=2t,BQ=t,∵A(﹣3,0),B(2,0),∴AB=5,∴PB=5﹣2t,∵∠OBC=60°≠90°∴只有∠PQB=90°和∠QPB=90°两种情况,当∠PQB=90°时,∵∠OBC=60°,∴∠BPQ=30°,∴BQ=BP,即t=(5﹣2t),解得:t=;当∠QPB=90°时,∵∠OBC=60°,∴∠BQP=30°,∴PB=BQ,即5﹣2t=t,解得:t=2;综上所述,当t=或t=2时,△PQB是直角三角形;②如图:当a<5时,∵AP=a,BQ=b,∴BP=5﹣a,∵△PQB是等腰三角形,∠OBC=60°,∴△PQB是等边三角形,∴b=5﹣a,即a+b=5;如图3:当a>5时,∵AP=a,BQ=b,∴BP=a﹣5,∵△PQB是等腰三角形,∠QBP=120°,∴BP=BQ,即a﹣5=b,∴a﹣b=5,综上所述:当△PQB是等腰三角形时,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为:a+b=5或a﹣b=5.19.解:(1)如图1,设DG=a,∵CD⊥AB,PE⊥AB,QF⊥AB,∴QF∥CD∥EF,∵DE=DF,∴EG=QG,∴DG是△EFQ的中位线,∴QF=2a,∵tan∠BAC==,即=,∴AF=a,DF=DE=4﹣a,∵BD=3,∴BE=3﹣(4﹣a)=a﹣1,∵PE∥CD,BP=PC,∴BE=ED,∴a﹣1=4﹣a,∴a=,∴FQ=2a=5,EF=2(4﹣a)=8﹣2a=8﹣5=3,∴EQ==;故答案:;(2)①如图2,过点Q作QH⊥CD于H,∵FQ⊥AB,CD⊥AB,∴∠QFD=∠FDH=∠QHD=90°,∴四边形FDHQ为矩形,∴DF=QH=DE,FQ=DH,∵tan∠ACD====,∴CH=2QH=EF,∴EF+FQ=DH+CH=8:故答案为:8;②由①得:EF+FQ=8,设EF=x,则FQ=8﹣x,∴EQ===,当x=4时,EQ取最小值为=4,此时,DE=DF=2,∴BE=3﹣2=1,∵PE∥CD,∴==,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C==,∴PB=,当PB=时,线段QE最小,最小值是4;③设DE=m,BE=3﹣m,DF=m(0≤m≤3),∴AE=4+m,AF=4﹣m,FQ=8﹣2m,AC===4,AQ=(4﹣m),当△AEQ为等腰三角形时,存在以下三种情况:i)AQ=AE,则4+m=(4﹣m),解得:m=6﹣2,∴BE=3﹣(6﹣2)=2﹣3;ii)AQ=QE,∵QF⊥AE,∴AF=EF,∴4﹣m=2m,∴m=,∴BE=3﹣=;iii)AE=EQ,则4+m=,7m2﹣40m+48=0,解得:m1=4(舍),m2=,∴BE=3﹣=;综上所述,BE的长为2﹣3或或.20.解:(1)在Rt△ABC中,∠ACB=90°,AC=8,AB=10,由勾股定理得:BC===6,故答案为:6;(2)如图1,过点C作CH⊥AB于H,S△ABC=AC•BC=AB•CH,则×8×6=×10×CH,解得:CH=,当t=2时,AD=2×2=4,则S△ADC=×4×=;(3)当F A=FB时,DF⊥AB,∴AD=AB=×10=5,∴t=5÷2=;当AF=AB=10时,∠ACB=90°,则BF=2BC=12,∴AB•DF=BF•AC,即×10×DF=×12×8,解得:DF=,由勾股定理得:AD===,∴t=÷2=;当BF=AB=10时,∵BF=10,BC=6,∴CF=BF﹣BC=10﹣6=4,由勾股定理得:AF===4,∵BF=BA,FD⊥AB,AC⊥BF,∴DF=AC=8,∴AD===4,∴t=4÷2=2;综上所述,△ABF是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为或或2.。

课标版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型试题(含答案

课标版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型试题(含答案

分类讨论型问题探究分类思想是解题的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才不会出现漏解的情况.例1(2005年黑龙江) 王叔叔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菜地,腰长为40米,一条笔直的水渠从菜地穿过,这条水渠恰好垂直平分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水渠穿过菜地部分的长为15米(水渠的宽不计),请你计算这块等腰三角形菜地的面积.分析:本题是无附图的几何试题,在此情况下一般要考虑多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情况讨论。

分类思想在中考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解题中应仔细分析题意,挖掘题目的题设,结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的情况,然后采用分类的思想加以解决. 解:(1)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由勾股定理得AE =25(m )由DE ∥FC 得,FCEDAC AE =,得FC =24(m ) S △ABC =12 ³40³24=480(m 2)(2)当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同理可得,S △ABC =1264³24=768(m 2)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内容。

练习一 1、(2005年资阳市)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小距离为b(a>b),则此圆的半径为( )A.2a b + B.2a b - C.2a b +或2a b - D. a+b 或a-b2.(2005年杭州)在右图的几何体中, 上下底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各个侧面都是梯形, 那么图中和下底面平行的直线有( )(A) 1条 (B) 2条 (C) 4条 (D) 8条3(2005年潍坊市)已知圆A 和圆B 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8cm ,圆A 的半径为3cm ,则圆B 的半径是( ).A .5cmB .11cmC .3cmD .5cm 或11cm图1图2A4.(2005年北京)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AD BD DC2 ²,则∠BC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2023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之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专练

2023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之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专练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之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专练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2,4x-3,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23 B.19.5或23C.9或23 D.9或19.5或232.已知方程x 2 -6x+8=0的根,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长,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6 B.10 C.8 D.12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它的顶角是()A.80°B.20°C.80°或20°D.不能确定5.等腰△ABC的一边长为4,另外两边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 2 -10x+m=0的两个实数根,则m的值是()A.24 B.25 C.26 D.24或25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A.4 B.5 C.6 D.87.在△ABC中,∠A的相邻外角是110°,要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底角∠B的度数是()A.70 B.55°C.70°或55°D.60°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80°、80°、20°B.80°、50°、50°C.80°、80°、20°或80°、50°、50°D.以上答案都不对9.如图,点A、B、P在⊙O上,且∠APB=50°.若点M是⊙O上的动点,要使△ABM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50°,50°,50°B.80°,80°,20°C.100°,100°,20°D.50°,50°,80°或80°,80°,20°二.填空题(共5小题)11.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m-2,2m+1,8,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12.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4cm,另一条边长为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 .1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10,点P在BC上,且PB=3,以AP为腰作等腰三角形APM,使得点M落在矩形ABCD边上,则CM=________ .14.如图,在Rt△ABC中,∠C=90°,点E、F分别是边AB、AC上一点,且AF=EF.若∠CFE=72°,则∠B= ________ °.15.如图,在△ABC中,∠ACB=90°,AC=9,BC=5,点P为△ABC内一动点.过点P作PD⊥AC于点且S △PBC = 152,则D,交AB于点E.若△BCP为等腰三角形,PD的长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小题)16.如图矩形ABCD中,AB=2,AD=4,点P是边AD上一点,联结BP,过点P作PE⊥BP,交DC于E点,将△ABP沿直线PE翻折,点B落在点B′处,若△B′PD为等腰三角形,求AP的长.17.(1)已知4a 2 -a-4=0,求代数式(2a-3)(2a+3)+(a-1) 2 +(1+a)(2-a)的值;(2)已知a,b满足a 2 +b 2 -10a-4b+29=0,且a,b为等腰三角形△ABC的边长.求△ABC的周长.18.如图,△ABC中,∠C=90°,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BP= __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若△BCP为直角三角形,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若△BCP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t的值.(4)另有一动点Q从点C开始,按B→A→C→B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请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19.如图,矩形ABCD,点P是对角线AC上的动点(不与A、C重合),连接PB,作PE⊥PB交射线DC于点E.已知AD=6,AB=8.设AP的长为x.(1)如图1,PM⊥AB于点M,交CD于点N.求证:△BMP∽△PNE.是否是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请说明理(2)试探究:PEPB由.(3)当△PCE是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所有x的值.20.如图,CD是△ABC的高,CD=8,AD=4,BD=3,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与B、C不重合),PE⊥AB于点E,DF=DE,FQ⊥AB于点F,交AC于点Q,连接QE.(1)若点P是BC的中点,则QE= ________ ;(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①EF+FQ的值为________ ;②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线段QE最小?最小值是多少?③当△AQ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E的长.。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题中考数学专题复:分类讨论题直线型分类讨论直线型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

这些问题中,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和三角形高的长度是重要的考点。

例如,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其中一个角度数为50°,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

如果这个角是顶角,则可以通过求解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得到顶角的度数;如果这个角是底角,则可以通过计算底角的度数来得到顶角的度数。

因此,顶角可能是50°或80°。

同样地,在解决三角形高的问题时,也需要分类讨论。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和斜边长度已知,需要求解这个三角形的高的长度,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个高是否在三角形内部。

如果高在三角形内部,则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高的长度;如果高在三角形外部,则可以利用平移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高的长度。

圆形分类讨论圆形分类讨论主要是解决圆的有关问题。

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因此在解决圆的问题时,需要注意分类讨论,以避免漏解。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以直角为圆心画圆,则这个圆与斜边只有一个公共点。

这个问题可以分类讨论,分别考虑圆与斜边相切和圆与斜边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到圆的半径的取值范围。

函数方程分类讨论函数方程分类讨论主要是解决复杂的函数方程和方程组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注意分类讨论,以避免遗漏解或得到错误的解。

例如,对于一个函数方程,如果该方程在某个区间内有多个解,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些解的性质,例如它们是否为连续函数、是否为单调函数等等。

从而可以得到方程的解的取值范围。

总之,分类讨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复杂的问题。

在进行分类讨论时,需要认真分析问题,将问题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情况,并对每种情况进行单独的讨论和求解。

本题涉及到函数的分类讨论和解析式的求解,同时也需要注意特殊点的情况。

专题14 圆中的两解及多解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归类集训-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拓展训练

专题14 圆中的两解及多解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归类集训-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拓展训练

专题14 圆中的两解及多解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归类集训(解析版)类型一讨论弦上某点或端点的位置1.在半径为10的⊙O中,弦AB的长为16,点P在弦AB上,且OP的长为8,AP长为 .思路引领:作OC⊥AB于点C,根据垂径定理求出OC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C的长,分当点P在线段AC上和当点P在线段BC上两种情况计算即可.解:作OC⊥AB于点C,∴AC=12AB=8,由勾股定理得,OC=OA2―AC2=6,∴PC=OP2―OC2=27,当点P在线段AC上时,AP=AC﹣PC=8﹣27,当点P在线段BC上时,AP=8+27,故答案为:8﹣27或8+27.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2021•无棣县模拟)已知⊙O的直径CD=10cm,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M,且AB=8cm,则AC的长为( )A.25cm B.43cm C.25cm或45cm D.23cm或43cm思路引领:分两种情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M的长,连接OA,由勾股定理求出OM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解:连接AC,AO,∵⊙O的直径CD=10cm,AB⊥CD,AB=8cm,∴AM=12AB=12×8=4(cm),OD=OC=5(cm),当C点位置如图1所示时,∵OA=5cm,AM=4cm,CD⊥AB,∴OM=OA2―AM2=52―42=3(cm),∴CM=OC+OM=5+3=8(cm),∴AC=AM2+CM2=42+82=45(cm);当C点位置如图2所示时,同理可得:OM=3cm,∵OC=5cm,∴MC=5﹣3=2(cm),在Rt△AMC中,AC=AM2+CM2=42+22=25(cm);综上所述,AC的长为45cm或25cm,故选:C.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等知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020•黑龙江)在半径为5的⊙O中,弦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P,AB=CD=4,则S△ACP = .思路引领:如图1,作OE⊥AB于E,OF⊥CD于F,连接OD、OB,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E=BE=12AB=2,DF=CF=12CD=2,根据勾股定理在Rt△OBE中计算出OE=1,同理可得OF=1,接着证明四边形OEPF为正方形,于是得到PA=PC=1,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即可.解:作OE⊥AB于E,OF⊥CD于F,连接OD、OB,则AE=BE=12AB=2,DF=CF=12CD=2,如图1,在Rt△OBE中,∵OB=5,BE=2,∴OE=OB2―BE2=1,同理可得OF=1,∵AB⊥CD,∴四边形OEPF为矩形,∴PE=PF=1,∴PA=PC=1,∴S△APC=12×1×1=12;如图2,同理:S△APC=12×3×3=92;如图3,同理:S△APC=12×1×3=32;故答案为:12或32或9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类型二圆心在两弦之间或者两弦之外4.(2021•商河县校级模拟)一下水管道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直径为100cm,下雨前水面宽为60cm.一场大雨过后,水面宽为80cm,求水面上升多少?思路引领: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作半径OD⊥AB交AB于C,连接OB,如图所示,由垂径定理得:BC=12AB=30cm,在Rt△OBC中,OC=502―302=40cm,当水位上升到圆心以下,水面宽80cm时,则OC′=502―402=30cm,水面上升的高度为:40﹣30=10cm;当水位上升到圆心以上时,水面上升的高度为:40+30=70cm,综上可得,水面上升的高度为10cm或70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掌握垂径定理、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5.(1)半径为1的圆中有一条弦,如果它的长为3,那么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 ;(2)在半径为1的⊙O中,弦AB,AC的长分别为3和2,则∠BAC的度数是 ;(3)已知圆内接△ABC中.AB=AC,圆心O到BC的距离为3cm,圆的半径为7cm,求腰长AB.思路引领:(1)根据垂径定理求得AD的长,再根据三角形函数可得到∠AOD的度数,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CB的度数,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即可求得∠AEB的度数;(2)连接OA,过O作OE⊥AB于E,OF⊥AC于F,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E、FA值,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OAB和∠OAC,然后分两种情况求出∠BAC即可;(3)可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得BD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的值.注意:圆心在内接三角形内时,AD=10cm;圆心在内接三角形外时,AD=4cm.解:(1)如图1,过O作OD⊥AB,则AD=12AB=12×3=32.∵OA=1,∴sin∠AOD=ADOA=32,∠AOD=60°.∵∠AOD=12∠AOB=60°,∠ACB=12∠AOB,∴∠ACB=∠AOD=60°.又∵四边形AEBC是圆内接四边形,∴∠AEB=180°﹣∠ACB=180°﹣60°=120°.故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60°或120度.故答案为:60°或120度.(2)解:有两种情况:①如图2所示:连接OA,过O作OE⊥AB于E,OF⊥AC于F,∴∠OEA=∠OFA=90°,由垂径定理得:AE=BE=32,AF=CF=32,cos∠OAE=AEOA=32,cos∠OAF=AFOA=22,∴∠OAE=30°,∠OAF=45°,∴∠BAC=30°+45°=75°;②如图3所示:连接OA,过O作OE⊥AB于E,OF⊥AC于F,∴∠OEA=∠OFA=90°,由垂径定理得:AE=BE=32,AF=CF=22,cos∠OAE=AEOA=32,cos∠OAF=AFOA=22,∴∠OAE=30°,∠OAF=45°,∴∠BAC=45°﹣30°=15°,故答案为:75°或15°;(3)分圆心在内接三角形内和在内接三角形外两种情况讨论,如图4,假若∠A是锐角,△ABC是锐角三角形,连接OB,作AD⊥BC于D,连接OD,∵AB=AC,∴AD是BC的中垂线,∴OD也是BC的中垂线,∴A、O、D三点共线,∵OD=3cm,OB=7cm,∴AD=10cm,∴BD=OB2―OD2=210cm,∵OD⊥BC,∴BD=CD,∵AB=AC,∴AD⊥BC,∴AB=AD2+BD2=235cm;如图5,若∠A是钝角,则△ABC是钝角三角形,和图4解法一样,只是AD=7﹣3=4cm,∴AB=AD2+BD2=214cm,综上可得腰长AB=235cm或214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注意分圆心在内接三角形内和在内接三角形外两种情况讨论,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类型三讨论点在优弧上或劣弧上6.(2022秋•双城区期末)已知⊙O的半径为2,弦AB的长为23,则弦AB的中点到这条弦所对的弧的中点的距离为 .思路引领:由垂径定理得出AC,再由勾股定理得出OC,从而得出CD和CE的长.解:如图,∵C是弦AB的中点,AB=23,∴OC⊥AB,AC=12AB=3,∴AD=BD,AE=BE,在Rt△AOC中,OC=22―(3)2=1,∴CD=2﹣1=1cm,CE=2+1=3.故答案为:1或3.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2021秋•凉州区校级期末)如图,AB、AC分别与⊙O相切于点B、C,∠A=50°,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动点,则∠BPC的度数是 .思路引领:此题分为两种情况,如图p点的位置有两个,所以∠BPC可能是锐角,也有可能是钝角,分别连接O、C;O、B;B、P1;B、P2;C、P1;C、P2各点.(1)当∠BPC为锐角,也就是∠BP1C时,根据AB,AC与⊙O相切,结合已知条件,在△ABC中,即可得出圆心角∠COB的度数,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为圆心角的一半,即可得出∠BP1C的度数;(2)如果当∠BPC为钝角,也就是∠BP2C时,根据⊙O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P2C的度数.解:分别连接O、C;O、B;B、P1;B、P2;C、P1;C、P2各点,(1)当∠BPC为锐角,也就是∠BP1C时:∵AB,AC与⊙O相切于点B,C两点∴OC⊥AC,OB⊥AB,∵∠A=50°,∴在△ABC中,∠COB=130°,∵在⊙O中,∠BP1C为圆周角,∴∠BP1C=65°,(2)如果当∠BPC为钝角,也就是∠BP2C时∵四边形BP1CP2为⊙O的内接四边形,∵∠BP1C=65°,∴∠BP2C=115°故答案为:65°或11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圆的切线性质,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周角、圆心角的有关性质的综合应用.类型四弦所对的圆周角7.(2018秋•泗阳县期中)若圆的一条弦把圆分成度数的比为1:3的两条弧,则该弦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思路引领:圆的一条弦把圆分成度数之比为1:3的两条弧,则所分的劣弧的度数是90°,当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等于45°,当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时,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等于135°.解:如图,弦AB将⊙O分成了度数比为1:3两条弧.连接OA、OB;则∠AOB=90°;①当所求的圆周角顶点位于D点时,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ADB=12∠AOB=45°;②当所求的圆周角顶点位于C点时,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ACB=180°﹣∠ADB=135°.故答案为:45°,13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及圆周角定理,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是在“同圆或等圆中”才适用,这是此类问题的易错点.9.(2020秋•溧阳市期末)已知△ABC是半径为2的圆内接三角形,若BC=23,则∠A的度数为( )A.30°B.60°C.120°D.60°或120°思路引领: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由圆周角定理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答案.解:如图,作直径BD,连接CD,则∠BCD=90°,∵△ABC是半径为2的圆内接三角形,BC=23,∴BD=4,∴CD=BD2―BC2=2,∴CD=12 BD,∴∠CBD=30°,∴∠A=∠D=60°,∴∠A′=180°﹣∠A=120°,∴∠A的度数为:60°或120°.故选:D.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类型五讨论圆内接三角形的形状10.(2019•绥化)半径为5的⊙O是锐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AB=AC,连接OB、OC,延长CO交弦AB 于点D.若△OBD是直角三角形,则弦BC的长为 .思路引领:如图1,当∠ODB=90°时,推出△ABC是等边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得到BC=AB=53,如图2,当∠DOB=90°,推出△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BC=2OB=52.解:如图1,当∠ODB=90°时,即CD⊥AB,∴AD=BD,∴AC=BC,∵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DBO=30°,∵OB=5,∴BD =32OB =532,∴BC =AB =53,如图2,当∠DOB =90°,∴∠BOC =90°,∴△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2OB =52,综上所述:若△OBD 是直角三角形,则弦BC 的长为53或52,故答案为:53或5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01.已知等腰△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5的⊙O 上,如果底边BC 的长为8,求BC 边上的高.思路引领:从圆心向BC 引垂线,交点为D ,则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可求出,OD 的长,再根据圆心在三角形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讨论.解: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D 点,∵AB =AC ,∴AB =AC ,根据垂径定理得AD ⊥BC ,则BD =4,根据勾股定理得OD =3①圆心在三角形内部时,三角形底边BC 上的高=5+3=8;②圆心在三角形外部时,三角形底边BC 上的高=5﹣3=2.所以BC 边上的高是8或2.总结提升:本题综合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在圆中的应用,因三角形与圆心的位置不明确,注意分情况讨论.类型六讨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2.(2020•南通模拟)若⊙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最小距离为b(a>b),则此圆的半径为 .思路引领:点P可能在圆内,也可能在圆外;当点P在圆内时,直径为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和;当点P在圆外时,直径为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再分别计算半径.解:若⊙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最小距离为b,若这个点在圆的内部或在圆上时,圆的直径为a+b,因而半径为a+b 2;当此点在圆外时,圆的直径是a﹣b,因而半径是a―b 2;故答案为:a+b2或a―b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分类的思想及对点P到圆上最大距离、最小距离的认识.13.已知点P到⊙O的最长距离为6cm,最短距离为2cm.试求⊙O的半径长.思路引领: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点P在圆内;②点P在圆外,进行计算即可解:①当P在⊙O外时,如图,∵P当⊙O的最长距离是为6cm,最短距离为2cm,∴PB=6cm,PA=2cm,∴AB=4cm,∴⊙O的半径为2cm';当P在⊙O内时,,此时AB=8cm,⊙O的半径为4cm.即⊙O的半径长为2cm或4cm.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是解此题的关键.类型七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4.(2021•崇明区二模)已知同一平面内有⊙O和点A与点B,如果⊙O的半径为3cm,线段OA=5cm,线段OB=3cm,那么直线AB与⊙O的位置关系为( )A.相离B.相交C.相切D.相交或相切思路引领: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解:∵⊙O的半径为3cm,线段OA=5cm,线段OB=3cm,即点A到圆心O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点B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点A在⊙O外.点B在⊙O上,∴直线AB与⊙O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相切,故选:D.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5.(2021秋•信都区校级月考)在Rt△ABC中,∠ACB=90°,AC=6,BC=8,若以点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边AB所在直线相离,则r的取值范围为 ;若⊙C与AB边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的取值范围为 .思路引领:如图,作CH⊥AB于H.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利用面积法求出CH即可判断.解:如图,作CH⊥AB于H.在Rt△ABC中,∵∠ACB=90°,BC=8,AC=6,∴AB=AC2+BC2=62+82=10,∵S△ABC=12•AC•BC=12•AB•CH,∴CH=24 5,∵以点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边AB所在直线相离,∴r的取值范围为r<24 5,∵⊙C与AB边只有一个公共点,∴r的取值范围为6<r≤8或r=24 5,故答案为:r<245,6<r≤8或r=24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衢州中考)如图,已知直线l的解析式是y=43x﹣4,并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一个半径为1.5的⊙C,圆心C从点(0,1.5)开始以每秒0.5个单位的速度沿着y轴向下运动,当⊙C与直线l 相切时,则该圆运动的时间为( )A.3秒或6秒B.6秒C.3秒D.6秒或16秒思路引领:由y=43x﹣4可以求出与x轴、y轴的交点A(3,0)、B(0,﹣4)坐标,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5,当C在B上方,根据直线与圆相切时知道C到AB的距离等于1.5,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可得到CB,最后即可得到C运动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同理当C在B下方,利用题意的方法也可以求出C 运动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解:如图,∵x=0时,y=﹣4,y=0时,x=3,∴A(3,0)、B(0,﹣4),∴AB=5,当C在B上方,直线与圆相切时,连接CD,则C到AB的距离等于1.5,∴CB=1.5÷sin∠ABC=1.5×53=2.5;∴C运动的距离为:1.5+(4﹣2.5)=3,运动的时间为:3÷0.5=6;同理当C在B下方,直线与圆相切时,连接CD,则C运动的距离为:1.5+(4+2.5)=8,运动的时间为:8÷0.5=16.故选:D.总结提升:此题首先注意分类讨论,利用了切线的性质和三角函数等知识解决问题.17.(2018•浦东新区二模)已知l1∥l2,l1、l2之间的距离是3cm,圆心O到直线l1的距离是1cm,如果圆O 与直线l1、l2有三个公共点,那么圆O的半径为 cm.思路引领: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如下图所示,设圆的半径为r如图一所示,r﹣1=3,得r=4,如图二所示,r+1=3,得r=2,故答案为:2或4.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8.(2021秋•新荣区月考)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量角器,把量角器的中心O 点放置在AC 的中点上,DE 与直角边AC 重合,如图1所示,∠C =90°,BC =6,AC =8,OD =3,量角器交AB 于点G ,F ,现将量角器DE 绕点C 旋转,如图2所示.(1)点C 到边AB 的距离为 245 .(2)在旋转过程中,求点O 到AB 距离的最小值.(3)若半圆O 与Rt △ABC 的直角边相切,设切点为K ,求BK 的长.思路引领:(1)如图1,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 ,再利用AB •CH =AC •BC ,即可求得答案.(2)当CD ⊥AB 时,点O 到AB 的距离最小,再由OH =CH ﹣OC ,即可求得答案.(3)分两种情况:①当半圆O 与BC 相切时,如图2,设切点为K ,连接OK ,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答案;②当半圆O 与AC 相切时,如图3,设切点为K ,连接OK ,运用勾股定理求得CK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K .解:(1)如图1,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ACB =90°,BC =6,AC =8,∴AB =AC 2+BC 2=62+82=10,∵CH ⊥AB ,∴AB •CH =AC •BC ,∴CH =AC ⋅BC AB=6×810=245,即点C 到边AB 的距离为245,故答案为:245.(2)∵O 为AC 的中点,∴OC =12AC =12×8=4,当CD ⊥AB 时,点O 到AB 的距离最小,∴OH =CH ﹣OC =245―4=45,∴点O 到AB 距离的最小值为45.(3)①当半圆O 与BC 相切时,如图2,设切点为K ,连接OK ,∴∠OKC =90°,在Rt △OCK 中,OK =3,OC =4,∴CK =OC 2―OK 2=42―32=7,∴BK =BC ﹣CK =6―7;②当半圆O 与AC 相切时,如图3,设切点为K ,连接OK ,∴∠OKC =90°,在Rt △OCK 中,OK =3,OC =4,∴CK =OC 2―OK 2=42―32=7,在Rt △BCK 中,BK =BC 2+CK 2=62+(7)2=43;综上所述,BK 的长为7或43.解题秘籍: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圆的性质,切线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变换的性质等相关知识,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专题提升训练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专题提升训练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一.选择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2cm和5cm,则第三条边的边长是()A.2cm B.5cm C.2cm或5cm D.不能确定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A.40°B.55°C.70°D.40°或70°3.如图,在Rt△ABC中,∠ACB=90°,∠CAB=36°,以C为原点,AC所在直线为y 轴,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取一点M使△MAB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M点有()A.5个B.6个C.7个D.8个4.如图,在3×3的网格中,每个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图中A,B两个格点,请在图中再寻找另一个格点C,使△ABC成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有()个.A.6B.8C.10D.125.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22°50′B.67.5°C.22°50′或67°50′D.22.5°或67.5°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2,4x﹣3,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23B.19.5或23C.9或23D.9或19.5或23二.填空题7.已知(a﹣4)2+|b﹣3|=0,则以a,b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1,5)、(5,1),若点C在x轴上,且A,B,C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C点共有个.9.如图,△ABC,∠C=90°,将△ABC沿DE折叠,使得点B落在AC边上的点F处,若∠CFD=60°且△AEF为等腰三角形,则∠A的度数为.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了12和18两部分,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1.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120°,BC=30cm,一动点P从B向C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当P点移动秒时,P A与△ABC的腰垂直.12.如图,在Rt△ABC中,∠ACB=Rt∠,AC=8,AB=10,动点D从点A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B运动,过点D作DF⊥AB交BC所在的直线于点F,连结AF,CD.设点D运动时间为t秒.当△ABF是等腰三角形时,则t=秒.13.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正方形纸片,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OC=5,点E在边BC上,点N的坐标为(3,0),过点N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MN与EB交于点M.现将纸片折叠,使顶点C落在MN上的点G处,折痕为OE.在x轴正半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以P,O,G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1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7AD=7,∠B=45°,等腰直角三角形EMN中,含45°角的顶点E放在BC边上移动,直角边EM始终经过点A,斜边EN 与CD交于点F,若△ABE为等腰三角形,则CF的长为.三.解答题15.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2)x+2k=0.(1)求证:无论k取何值,该方程总有实数根;(2)若等腰△ABC的一边长a=1,另两边b、c恰好是该方程的两个根,求三角形另外两边的长.16.如图矩形ABCD中,AB=2,AD=4,点P是边AD上一点,联结BP,过点P作PE⊥BP,交DC于E点,将△ABP沿直线PE翻折,点B落在点B′处,若△B′PD为等腰三角形,求AP的长.17.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将△ABD沿AD翻折后得到△AED,边AE交线段BC于点F.(1)如图1,当∠BAC=90°,DE∥AC时.①AE和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②若BF=8,EF=4,求线段AB的长.(2)如图2,若∠C=3∠B,折叠后要使△DEF和△AFC,这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直角三角形而另一个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的度数.18.如图,直线y=﹣x+1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C,点A的坐标为(8,0),点P (x,y)是直线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1)求△OP 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OP A的面积为10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O,B,M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综合与探究如图1,抛物线y=ax2+bx+6与x轴交于A(2,0),B(8,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E是线段BC上的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当EF的长度最大时,求E点坐标.(3)点P从点B出发沿BC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同时点Q从点O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x轴的正半轴向终点B运动,点Q到达终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PQ,当△BPQ是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运动的时间.20.如图1,点C是半圆AB上一点(不与A、B重合),OD⊥BC交弧BC于点D,交弦BC 于点E,连接AD交BC于点F.(1)如图1,如果AD=BC,求∠ABC的大小;(2)如图2,如果AF:DF=3:2,求∠ABC的正弦值;(3)连接OF,⊙O的直径为4,如果△DFO是等腰三角形,求AD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cm,底边长为5cm时,∵2+2=4<5,∴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cm,底边长为2cm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cm,5cm,2cm,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边长是5cm,故选:B.2.解: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0°时,另一个底角也是7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2×70°=4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180°﹣70°)=55°;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40°或70°,故选:D.3.解:(1)当AB是底边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C,x轴负半轴相交,共两个交点,都符合条件;(2)当AB是腰时,①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y轴正半轴,负半轴,x 轴负半轴相交,共三个交点,都符合条件;②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x轴正半轴,负半轴,y轴负半轴相交,共三个交点,都符合条件,因此共有8个符合条件的点.故选:D.4.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BA=BC时,以点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作圆,交网格线的格点为C1,C2,当AB=AC时,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圆,交网格线的格点为C3,C4,当CA=C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网格线的格点为C5,C6,C7,C8,综上所述:使△ABC成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有8个,故选:B.5.解: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BD⊥AC,∴∠ADB=90°,∵∠ABD=45°,∴∠A=90°﹣∠ABD=45°,∵AB=AC,∴∠ABC=∠C=(180°﹣∠A)=67.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67.5°;当等腰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如图:∵BD⊥AC,∴∠ADB=90°,∵∠ABD=45°,∴∠DAB=90°﹣∠ABD=45°,∴∠BAC=180°﹣∠DAB=135°,∵AB=AC,∴∠ABC=∠C=(180°﹣∠BAC)=22.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2.5°;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2.5°或67.5°,故选:D.6.解:①当3x﹣2是底边时,则腰长为:4x﹣3,7,∴4x﹣3=7,∴x=2.5,∴3x﹣2=5.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7+7+5.5=19.5;②当4x﹣3是底边时,则腰长为:3x﹣2,7,∴3x﹣2=7,∴x=3,∴4x﹣3=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7+7+9=23;③当7是底边时,则腰长为:3x﹣2,4x﹣3,∴3x﹣2=4x﹣3,∴x=1,∴3x﹣2=1,4x﹣3=1,∵1+1<7,∴不能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为19.5或23.故选:B.二.填空题7.解:∵(a﹣4)2+|b﹣3|=0,∴a﹣4=0,b﹣3=0,∴a=4,b=3,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3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4+4+3=11;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3,底边长为4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3+3+4=10;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1或10,故答案为:11或10.8.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BA=BC时,以点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点C1,C2,当AB=AC时,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点C3,C4,当CA=C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C5,综上所述:若点C在x轴上,且A,B,C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C 点共有5个,故答案为:5.9.解:当AE=AF时,∠AFE=∠AEF=(180°﹣∠A),∵∠B=∠EFD=90°﹣∠A,∠CFD=60°,∴∠AFD=120°,∴(180°﹣∠A)+90°﹣∠A=120°,∴∠A=40°,当AF=EF时,∠AFE=180°﹣2∠A,则180°﹣2∠A+90°﹣∠A=120°,∴∠A=50°.当AE=EF时,点F与C重合,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40°或50°,故答案为:40°或50°.10.解:如图:在△ABC中,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AD=DC=AC,分两种情况:当时,解得:,∴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4;当时,解得:,∴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4或6,故答案为:14或6.11.解:∵AB=AC,∠BAC=120°,∴∠B=∠C=(180°﹣∠BAC)=30°,分两种情况:当P A⊥AC时,如图:∴∠CAP=90°,∴CP=2AP,∠BAP=∠BAC﹣∠P AC=30°,∴∠B=∠BAP=30°,∴BP=AP,∴CP=2BP,∵BC=30cm,∴BP=BC=10(cm),∴t=10÷2=5,∴当P点移动5秒时,P A与△ABC的腰AC垂直;当AP⊥AB时,∴∠BAP=90°,∴BP=2AP,∠CAP=∠BAC﹣∠P AB=30°,∴∠C=∠CAP=30°,∴CP=AP,∴BP=2CP,∵BC=30cm,∴BP=BC=20(cm),∴t=20÷2=10,∴当P点移动10秒时,P A与△ABC的腰AB垂直;综上所述:当P点移动5或10秒时,P A与△ABC的腰垂直,故答案为:5或10.12.解:在Rt△ABC中,∠ACB=90°,AC=8,AB=10,由勾股定理得:BC===6.当F A=FB时,DF⊥AB,∴AD=AB=×10=5,∴t=;当AF=AB=10时,∠ACB=90°,则BF=2BC=12,∴AB•DF=BF•AC,即×10×DF=×12×8,解得:DF=,由勾股定理得:AD===,∴t=÷2=;当BF=AB=10时,∵BF=10,BC=6,∴CF=BF﹣BC=10﹣6=4,由勾股定理得:AF===4,∵BF=BA,FD⊥AB,AC⊥BF,∴DF=AC=8,∴AD===4,∴t=4÷2=2;综上所述,△ABF是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为或或2.故答案为:或或2.13.解:由题意得,C(0,5),N(3,0),∴ON=3,由折叠得,OG=OC=5,∵∠ONG=90°,∴NG===4,∴G(3,4),设P(x,0),当x<0时,如图4,由OP=OG=5,得x=﹣5,∴P(﹣5,0);当x>0时,如图5,PO=PG=x,则PN=x﹣3,∵∠PNG=90°,∴PG2=PN2+GN2,∴x2=(x﹣3)2+42,解得x=,∴P(,0);如图6,OP=OG=5,∴P(5,0);如图7,PG=OG,∵GN⊥PO,∴PN=ON=3,∴OP=6,∴P(6,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5,0)或(,0)或(5,0)或(6,0).故答案为:(﹣5,0)或(,0)或(5,0)或(6,0).14.解:如图,过点A作AM⊥BC于M,过点D作DN⊥BC于N,∵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7AD=7,∴BM=(BC﹣AD)=(7﹣)=3,∠C=∠B=45°,∵∠B=45°,∴AB=BM×=6,①如图1,AE=BE时,∵∠B=45°,∴∠BAE=∠B=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AB=3,∴CE=BC﹣BE=7﹣3=4,又∵∠CEF=180°﹣∠AEB﹣∠AEF=180°﹣90°﹣45°=45°,∴△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CE=4;②如图2,AB=BE时,∵∠B=45°,∴∠AEB=(180°﹣∠B)=(180°﹣45°)=67.5°,∴∠CEF=180°﹣∠AEB﹣∠AEF=180°﹣67.5°﹣45°=67.5°,∴∠CFE=180°﹣∠C﹣∠CEF=180°﹣45°﹣67.5°=67.5°,∴∠CEF=∠CFE,∴CF=CE,∵BC=7,AB=6,∴CF=CE=BC﹣BE=7﹣6;③如图3,AB=AE时,∠AEB=∠B=45°,∴∠CEF=180°﹣∠AEB﹣∠AEF=180°﹣45°﹣45°=90°,∴△ABE、△C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AB=6,∴CE=BC﹣BE=7﹣6=,∴CF=CE=×=2;综上所述,CF的长为4或7﹣6或2.故答案为:4或7﹣6或2.三.解答题15.(1)证明:Δ=(k+2)2﹣4×2k=k2+4k+4﹣8k=(k﹣2)2≥0,所以此方程是有实根.(2)①若b=c,则此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此时k﹣2=0,则k=2,原方程为:x2﹣4x+4=0,x1=x2=2,∴另外两边长为2和2,②若a=c,则a=1是方程x2﹣(k+2)x+2k=0的根,∴12﹣(k+2)+2k=0,∴k=1,原方程为x2﹣3x+2=0,x1=1,x2=2,因为以1、1、2为边不能构成三角形.由①②得,三角形另外两边长2,2.16.解:设AP=x,则PD=4﹣x,∵PE⊥BP,∴翻折后,PE⊥BB’,∵矩形ABCD中,∠A=90°,AB=2,∴BP==,①若B'P=PD即BP=PD,∴=4﹣x,解得:x=;②若B'P=B'D,过B'作B'F⊥AD于F,则PF=DF=(4﹣x),又∵B'P=BP,∠A=∠B'FP=90°,∠APB=∠B'PF,∴△ABP≌△FB'P(AAS),∴AP=PF,即x=(4﹣x),解得:x=;③若PD=B'D,同②可得△ABP≌△FB'P,∴PF=AP=x,B'F=AB=2,∴FD=4﹣2x,PD=B'D=4﹣x,在Rt△FB'D中,B'D2=B'F2+FD2,即(4﹣x)2=(4﹣2x)2+22,整理,得:3x2﹣8x+4=0,解得:x=2或x=,综上所述,AP的长为或或或2.17.解:①AE垂直BC,理由如下:由折叠可知,∠B=∠E,∵DE∥AC,∴∠E=∠EAC,∵∠DFE=∠AFC,∴∠EDF=∠C,∵∠BAC=90°,∴∠B+∠C=90°,∴∠E+∠EDF=90°,∴∠DFE=90°,∴AE⊥BC;②设BD=x,则DF=8﹣x,由折叠可知,DE=BD=x,在Rt△DEF中,DE2=DF2+EF2,∴x2=(8﹣x)2+42,解得x=5,∴BD=5,DF=3,∵∠B=∠E,∴tan∠E==,∴AF=6,在Rt△ABF中,AB==10;(2)∵∠C=3∠B,∴设∠B=α,则∠C=3α,由折叠可知,∠E=∠B=α,当∠DFE=90°时,△DEF是直角三角形,则△AFC是等腰三角形,∴∠C=45°,∴∠B=15°;当∠FDE=90°时,△DFE是直角三角形,则△ACF是等腰三角形,∴∠DFE=90°﹣α,∴∠AFC=90°﹣α,当AC=FC时,2(90°﹣α)+3α=180°,此时α=0°,不符合题意,舍去;当AF=AC时,3α=90°﹣α,此时α=22.5°,∴∠B=22.5°;当AF=FC时,3α+3α+90°﹣α=180°,此时α=18°,∴∠B=18°;当∠E=90°时,此时∠B=90°,∠C=270°,不成立;当∠C=90°时,△ACF是直角三角形,此时△DEF不能是等腰三角形,否则AE与BC 边没有交点;当∠AFC=90°时,△ACF是直角三角形,则△DEF是等腰三角形,∴∠E=45°,∴∠B=45°,此时∠C=135°,与题意不符合,不成立;当∠F AC=90°时,△ACF是直角三角形,则△DEF是等腰三角形,∴∠AFC=90°﹣3α,∴∠DFE=90°﹣3α,当DF=EF时,α+α+90°﹣3α=180°,此时α=﹣90°,不成立;当DF=DE时,90°﹣3α=α,此时α=22.5°,∴∠B=22.5°;当DE=EF时,90°﹣3α=(180°﹣α),此时α=0°,不成立;当DE=EF时,∠C=3α=90时,α=30°,此时△DEF是等腰三角形,△ACF是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B的值为15°、18°、22.5°、30°.18.解:(1)∵点P在直线y=﹣x+10上,且点P在第一象限内,∴x>0且y>0,即﹣x+10>0,解得,0<x<10,∵点A的坐标为(8,0),∴OA=8,∴S=•OA•y=×8(﹣x+10),即S=﹣4x+4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10;(2)当S=10时,﹣4x+40=10,解得x=,把x=代入y=﹣x+10,得x=,∴P();(3)存在,理由:令y=0,则﹣x+10=0,解得:x=10,∴点B(10,0),点M在直线y=﹣x+10上,设M(m,﹣m+10),点O(0,0),B(10,0),当OB=OM时,102=m2+(﹣m+10)2,解得:m1=0,m2=10(不合题意,舍去),∴M(0,10);当OB=BM时,102=(10﹣m)2+(m﹣10)2,解得:,,∴M(10﹣5,5)或(10+5,﹣5);当OM=BM时,m2+(﹣m+10)2=(10﹣m)2+(m﹣10)2,解得:m=5,∴M(5,5);综上所述,M(5,5)或(0,10)或(10﹣5,5)或(10+5,﹣5).19.解:(1)把A(2,0),B(8,0)代入抛物线y=ax2+bx+6,得:,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是y=kx+6,∵直线BC过点B(8,0),∴0=8k+6,解得,∴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是.设点E的坐标是,∵EF⊥x轴,∴点F的坐标是,∴EF=(﹣m+6)﹣(m+6)=﹣3m=﹣+6,∵﹣<0,∴当m=4时,EF取最大值6,此时E点坐标为(4,3);(3)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BP=OQ=t,∴BQ=OB﹣OQ=8﹣t.①当PQ=PB时,过点P作PD⊥QB于D,如图,∵点C的坐标是(0,6),点B(8,0),∴OC=6,OB=8,∴CB==10.∵PQ=PB,PD⊥QB,∴BD=BQ=(8﹣t).∵PD⊥OB,OC⊥OB,∴OC∥PD,∴,即,∴;②当QP=QB时,过Q作QE⊥PB于E,如图,∵QP=QB,QE⊥PB,∴BE=BP=t,∵∠EBQ=∠OBC,∠BEQ=∠BOC=90°,∴△BEQ∽△BOC,∴,∴,∴;③当PB=QB时,如图,则8﹣t=t,解得:t=4.综上所述,当t的值为4或或时,△PBQ为等腰三角形.20.解:(1)连接OC,如图,∵AD=BC,∴,∴∠AOD=∠BOC.∴∠AOC=∠BOD.∵OD⊥BC,∴∠COD=∠BOD,∴∠AOC=∠COD=∠BOD.∵∠COD+∠BOD+∠AOC=180°∴∠AOC=60°.∴∠ABC=∠AOC=30°;(2)连接AC,如图,∵OD⊥BC,∴E是BC中点,∵OA=OB,∴OE∥AC,AC=2OE,∵AF:DF=3:2,∴AC:DE=AF:DF=3:2.设AC=3x,则DE=2x,∴OE=x,∴OD=OB=x.∴sin∠ABC=OE:OB=;(3)①当DF=OF时,如图,∵FE⊥DO,∴DE=OE=OD=1,∴AC=2OE=2,BE==.∴CE=BE=.∴BC=2BE=2.∵OD∥AC,∴CF:EF=AC:DE=AF:DF=2:1.∴EF=CE=.∴DF==,∴AF=2DF=.∴AD=AF+DF=2;②当DF=OD=2时,如图,设OE=x,则DE=2﹣x,AC=2x,∵OD∥AC,∴DF:AF=DE:AC,∴AF=.∴AD=.过点O作OH⊥AD于H,则AD=2DH.在△DHO和△DEF中,,∴△DHO≌△DEF(AAS).∴DH=DE,∴AD=2DE,∴.解得:或(舍去),∴AD=2DE=﹣1.综上所述,AD长或2.。

中考总复习数学专题优化训练:分类讨论思想

中考总复习数学专题优化训练:分类讨论思想

热点专题二 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专题训练四 分类讨论思想一、选择题1.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20或25B.20C.25D.以上都不对 2.设a 、b 为实数,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个.①若a+b=0,则|a|=|b| ②若|a|+|b|=0,则a=b=0 ③若a 2+b 2=0,则a=b=0 ④若|a+b|=0,则a=b=0A.1B.2C.3D.43.直线y=x-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x 轴上,且△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_____________个.A.4B.3C.2D.1 4.⊙O 中,∠AOB=84°,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是A.42°B.138°C.84°D.42°或138° .5.如图2-1,已知△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的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AE=AF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 四边形AEPF =21S △ABC ;④EF=AP. 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图2-1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6.已知|x|=3,|y|=2,且x ²y<0,则x+y 的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_.7.当式子545||2---x x x 的值为零时,x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 8.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5 cm 和6 cm ,且两圆相切,则圆心距是________________.9.已知⊙O 的直径为14 cm ,弦AB=10 cm ,点P 为AB 上一点,OP=5 cm ,则AP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 cm.10.用16 cm 长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用18 cm 长的铁丝弯成一个有一条边长为5 cm 的等腰三角形,如果矩形的面积与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矩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1.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2-2).图2-2(1)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一种左视图;(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请你写出n的所有可能值.12.某水果品公司急需汽车,但又无力购买.公司经理想租一辆,一出租公司的出租条件为:每百千米租费110元;一个体出租司机的条件为:每月租800元工资,另外每百千米付10元油费.那么该水果品公司租哪家合算?13.某农机租赁公司共有50台联合收割机,其中甲型20台,乙型30台.现将这50台联合收割机派往A、B两地区收割小麦,其中30台派往A地区,20台派往B地区.两地区与该农机租赁公司商定的每天的租赁价格见下表: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若使农机租赁公司这50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获得的租金总额不低于79 600元,说明有多少种分派方案,并将各种方案设计出来;(3)如果要使这50台联合收割机每天获得的租金最高,请你为该农机租赁公司提出一条合理建议.14.在一次国际象棋比赛中,每个选手都要与其他选手比赛一局.评分规则是:每局赢者记2分,输者记0分,如果平局,每个选手每人各记1分.现在恰好有四个同学统计了比赛中全部选手得分总和,他们的结果分别是:1 979、1 980、1 984、1 985,经核实确定有一位同学统计无误.通过以上数据,你能计算出这次比赛中共有多少名选手参加吗?请试试看!一、选择题1答案:C提示:腰可能是5,也可能为10,但又要考虑三角形的构成条件.2答案:C提示:根据绝对值的性质. 3答案:A提示:分四种情况.如下图.4答案:D提示: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 5答案:B提示:由旋转可知. 二、填空题 6答案:1或-1提示:|x|=3,|y|=2,所以x=±3,y=±2,再由x ²y<0确定x+y. 7答案:-5 提示:545||2---x x x 的值为零时,分子为0,所以x=±5,但分母不能为0. 8答案:11 cm 或1 cm提示:两圆相切,包括外切和内切. 9答案:4或6提示:点P 为AB 上一点,P 可能靠近A ,也可能靠近B. 10答案:3,5或2,6提示:若以5 cm 的边为底边时,则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15 cm 2.若以5 cm 的边为腰时,则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12 cm 2. 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cm , 则另一边为(8-x) cm,根据题意,得x(8-x)=15或x(8-x)=12, 解方程x(8-x)=15,得x 1=3,x 2=5. 解方程x(8-x)=12,得x 3=2,x 4=6.∴当矩形面积为15 cm 2时,一边为3 cm ,另一边为5 cm ; 当矩形面积为12 cm 2时,一边为2 cm ,另一边为6 cm. 11解:(1)左视图有以下5种情形(只要画出一种即可).(2)n=8,9,10,11. 12答案:(1)当行驶里程为8百千米时,两家公司一样合算; (2)当行驶里程大于8百千米时,个体公司合算; (3)当行驶里程小于8百千米时,出租公司合算.提示:根据题意,列出两家公司的费用与行驶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再根据不等关系比较两家公司的费用大小.13答案:(1)y=200x+74 000(10≤x≤30,x为正整数);(2)三种方案:一、A地区甲型2台,乙型28台;B地区甲型18台,乙型2台.二、A地区甲型1台,乙型29台;B地区甲型19台,乙型1台.三、A地区甲型0台,乙型30台;B地区甲型20台,乙型0台.(3)派往A地区乙型30台;B地区甲型20台.提示:设派往A地区x台乙型联合收割机,根据题意列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根据x的取值范围,确定方案.14答案:有45名选手.提示:设有n名选手,则得分总数必为偶数.2²2)1(-nn=1 984无整数解.由2²2)1(-nn=1 980,解得n1=45,n2=-44(舍去).。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存在性问题》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存在性问题》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存在性问题》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如图 EF 是ABC 的中位线 BD 平分ABC ∠交EF 于点D 若31AE DF ==, 则边BC 的长为( )A .7B .8C .9D .102.如图 三个村庄A B C 构成ABC 供奶站须到三个村庄的距离都相等 则供奶站应建在( )A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D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3.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100︒ 则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A .40,40︒︒ B .80,20︒︒ C .50,50︒︒ D .80,20︒︒或50,50︒︒ 4.一根30 m 长的绳子 折成三段 围成一个三角形 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m 比较长边短1m 则它是(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无法判断 5.如图 在ABCD 中 点M N 分别是,AB AD 上的点 且BN DM = 其交点为P 设,CPB CPD αβ∠=∠= 则( ).A .αβ>B .αβ=C .αβ<D .不能确定 6.如图 ACB A CB ''△≌△ 30BCB '∠=︒ 则ACA ∠'的度数为( )A .20︒B .30︒C .35︒D .40︒二 填空题7.如图 长为8cm 的橡皮筋放置在x 轴上 固定两端A 和B 然后把中点C 向上拉升3cm 到D 则橡皮筋被拉长了 cm .8.如图 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 10cm 7cm AB AC ==, ACD 的周长为20cm 则ABD △的周长为 cm .9.在ABC 中 9068C AC BC ∠=︒==,, 则AB 边上的中线CD = .10.如图 ABC 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90C ∠=︒ 6AC = 8BC = 现将ABC 折叠 使点B 与点A 重合 折痕为DE 则DE 的长为 .11.如图 在三角形ABC 中 ,AB AC AD BC ⊥⊥ 垂足为D 3,4,5AB AC BC === 则AD = .12.如图 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6AB = BD AC ⊥ 延长BC 到点E 使CE CD = 则BE 的长为 .三 解答题13.如图 DE AB ⊥于E DF AC ⊥于F 若BD CD = BE CF =(1)求证:AD 平分BAC ∠(2)已知20AC = 4BE = 求AB 的长.14.如图 已知△ABD CAE ≌ A E D 在同一直线上 试探究当BD CE ∥时 AD 与EC 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15.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 得到DEF .(1)若74,26B F ∠=︒∠=︒ 求A ∠的度数(2)若 4.5cm, 3.5cm BC EC == 求ABC 平移的距离. 16.如图 AB 交CD 于点O 在AOC 与BOD 中 有下列三个条件:△OC OD = △AC BD = △A B ∠=∠.请你在上述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为条件 另一个能作为这两个条件推出来的结论 并证明你的结论.(只要求写出一种正确的选法)(1)你选的条件为________ ________ 结论为________(2)试说明你的结论.17.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已知90B 30ACB ∠=︒ 3AB = 10AD = 8CD =.(1)求证:ACD 是直角三角形(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8.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90B 2AB BC == 1AD = 3CD =.(1)求DAB∠的度数(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参考答案:1.B2.A3.D4.B5.B6.B7.28.239.510.15 411.12 512.9 13.(2)12AD EC⊥15.(1)80°(2)1cm 16.(1)△ △ △17.(2)932418.(1)135︒(2)2+。

二次函数含参数分类讨论综合问题(函数)-全国各地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大题题型分类汇编(解析版)

二次函数含参数分类讨论综合问题(函数)-全国各地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大题题型分类汇编(解析版)

2019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大题函数综合八、二次函数含参数分类讨论综合问题1.(2019•宁波)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ax+3的图象经过点P(﹣2,3).(1)求a的值和图象的顶点坐标.(2)点Q(m,n)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①当m=2时,求n的值;②若点Q到y轴的距离小于2,请根据图象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解:(1)把点P(﹣2,3)代入y=x2+ax+3中,∴a=2,∴y=x2+2x+3,∴顶点坐标为(﹣1,2);(2)①当m=2时,n=11,②点Q到y轴的距离小于2,∴|m|<2,∴﹣2<m<2,∴2≤n<11;2.(2019•杭州)设二次函数y=(x﹣x1)(x﹣x2)(x1,x2是实数).(1)甲求得当x=0时,y=0;当x=1时,y=0;乙求得当x=时,y=﹣.若甲求得的结果都正确,你认为乙求得的结果正确吗?说明理由.(2)写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并求该函数的最小值(用含x1,x2的代数式表示).(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m)和(1,n)两点(m,n是实数),当0<x1<x2<1时,求证:0<mn<.解:(1)当x=0时,y=0;当x=1时,y=0;∴二次函数经过点(0,0),(1,0),∴x1=0,x2=1,∴y═x(x﹣1)=x2﹣x,当x=时,y=﹣,∴乙说点的不对;(2)对称轴为x=,当x=时,y=﹣是函数的最小值;(3)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m)和(1,n)两点,∴m=x1x2,n=1﹣x1﹣x2+x1x2,∴mn=[﹣][﹣]∵0<x1<x2<1,∴0≤﹣≤,0≤﹣≤,∴0<mn<.3.(2019•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2x+6的图象交x轴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1)求点A,B的坐标,并根据该函数图象写出y≥0时x的取值范围.(2)把点B向上平移m个单位得点B1.若点B1向左平移n个单位,将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B2重合;若点B1向左平移(n+6)个单位,将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B3重合.已知m>0,n>0,求m,n 的值.解:(1)令y=0,则﹣,解得,x1=﹣2,x2=6,∴A(﹣2,0),B(6,0),由函数图象得,当y≥0时,﹣2≤x≤6;(2)由题意得,B1(6,m),B2(6﹣n,m),B3(﹣n,m),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点B2,B3在二次函数图象上且纵坐标相同,∴,∴n=1,∴,∴m,n的值分别为,1.4.(2019•台州)已知函数y=x2+bx+c(b,c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2,4).(1)求b,c满足的关系式;(2)设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m,n),当b的值变化时,求n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3)若该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当﹣5≤x≤1时,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6,求b的值.解:(1)将点(﹣2,4)代入y=x2+bx+c,得﹣2b+c=0,∴c=2b;(2)m=﹣,n=,∴n=,∴n=2b﹣m2,(3)y=x2+bx+2b=(x+)2﹣+2b,对称轴x=﹣,当b≤0时,c≤0,函数不经过第三象限,则c=0;此时y=x2,当﹣5≤x≤1时,函数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25,∴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25;(舍去)当b>0时,c>0,函数不经过第三象限,则△≤0,∴0≤b≤8,∴﹣4≤x=﹣≤0,当﹣5≤x≤1时,函数有最小值﹣+2b,当﹣5≤﹣<﹣2时,函数有最大值1+3b,当﹣2<﹣≤1时,函数有最大值25﹣3b;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6,当最大值1+3b时,1+3b+﹣2b=16,∴b=6或b=﹣10,∵4≤b≤8,∴b=6;当最大值25﹣3b时,25﹣3b+﹣2b=16,∴b=2或b=18,∵2≤b≤4,∴b=2;综上所述b=2或b=6;5.(2019•天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C:y=ax2+2x﹣1(a≠0)和直线l:y=kx+b,点A(﹣3,﹣3),B(1,﹣1)均在直线l上.(1)若抛物线C与直线l有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2)当a=﹣1,二次函数y=ax2+2x﹣1的自变量x满足m≤x≤m+2时,函数y的最大值为﹣4,求m的值;(3)若抛物线C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解:(1)点A(﹣3,﹣3),B(1,﹣1)代入y=kx+b,∴,∴,∴y=x﹣;联立y=ax2+2x﹣1与y=x﹣,则有2ax2+3x+1=0,∵抛物线C与直线l有交点,∴△=9﹣8a≥0,∴a≤且a≠0;(2)根据题意可得,y=﹣x2+2x﹣1,∵a<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x=1,∵m≤x≤m+2时,y有最大值﹣4,∴当y=﹣4时,有﹣x2+2x﹣1=﹣4,∴x=﹣1或x=3,①在x=1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x=m+2=﹣1时,y有最大值﹣4,∴m=﹣3;②在对称轴x=1右侧,y随x最大而减小,∴x=m=3时,y有最大值﹣4;综上所述:m=﹣3或m=3;(3)①a<0时,x=1时,y≤﹣1,即a≤﹣2;②a>0时,x=﹣3时,y≥﹣3,即a≥,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抛物线与直线联立:ax2+2x﹣1=x﹣,∴ax2+x+=0,△=﹣2a>0,∴a<,∴a的取值范围为≤a<或a≤﹣2;6.(2019•大连)把函数C1:y=ax2﹣2ax﹣3a(a≠0)的图象绕点P(m,0)旋转180°,得到新函数C2的图象,我们称C2是C1关于点P的相关函数.C2的图象的对称轴与x轴交点坐标为(t,0).(1)填空:t的值为2m﹣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a=﹣1,当≤x≤t时,函数C1的最大值为y1,最小值为y2,且y1﹣y2=1,求C2的解析式;(3)当m=0时,C2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相交于点D.把线段AD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它的对应线段A′D′,若线A′D′与C2的图象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解:(1)C1:y=ax2﹣2ax﹣3a=a(x﹣1)2﹣4a,顶点(1,﹣4a)围绕点P(m,0)旋转180°的对称点为(2m﹣1,4a),C2:y=﹣a(x﹣2m+1)2+4a,函数的对称轴为:x=2m﹣1,t=2m﹣1,故答案为:2m﹣1;(2)a=﹣1时,C1:y=﹣(x﹣1)2+4,①当t<1时,x=时,有最小值y2=,x=t时,有最大值y1=﹣(t﹣1)2+4,则y1﹣y2=﹣(t﹣1)2+4﹣=1,无解;②1≤t时,x=1时,有最大值y1=4,x=时,有最小值y2=﹣(t﹣1)2+4,y1﹣y2=≠1(舍去);③当t时,x=1时,有最大值y1=4,x=t时,有最小值y2=﹣(t﹣1)2+4,y1﹣y2=(t﹣1)2=1,解得:t=0或2(舍去0),故C2:y=(x﹣2)2﹣4=x2﹣4x;(3)m=0,C2:y=﹣a(x+1)2+4a,点A、B、D、A′、D′的坐标分别为(1,0)、(﹣3,0)、(0,3a)、(0,1)、(﹣3a,0),当a>0时,a越大,则OD越大,则点D′越靠左,当C2过点A′时,y=﹣a(0+1)2+4a=1,解得:a=,当C2过点D′时,同理可得:a=1,故:0<a或a≥1;当a<0时,当C2过点D′时,﹣3a=1,解得:a=﹣,故:a≤﹣;综上,故:0<a或a≥1或a≤﹣.7.(2019•贵阳)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关于直线x=1对称,点A的坐标为(﹣1,0).(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BC,若点P在y轴上时,BP和BC的夹角为15°,求线段CP的长度;(3)当a≤x≤a+1时,二次函数y=x2+bx+c的最小值为2a,求a的值.解:(1)∵点A(﹣1,0)与点B关于直线x=1对称,∴点B的坐标为(3,0),代入y=x2+bx+c,得:,解得,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2)如图所示:由抛物线解析式知C(0,﹣3),则OB=OC=3,∴∠OBC=45°,若点P在点C上方,则∠OBP=∠OBC﹣∠PBC=30°,∴OP=OB tan∠OBP=3,∴CP=3;若点P在点C下方,则∠OBP′=∠OBC+∠P′BC=60°,∴OP′=OB tan∠OBP′=33,∴CP=33;综上,CP的长为3或33;(3)若a+1<1,即a<0,则函数的最小值为(a+1)2﹣2(a+1)﹣3=2a,解得a=1(正值舍去);若a<1<a+1,即0<a<1,则函数的最小值为1﹣2﹣3=2a,解得:a=﹣2(舍去);若a>1,则函数的最小值为a2﹣2a﹣3=2a,解得a=2(负值舍去);综上,a的值为1或2.8.(2019•天津)已知抛物线y=x2﹣bx+c(b,c为常数,b>0)经过点A(﹣1,0),点M(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Ⅰ)当b=2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Ⅱ)点D(b,y D)在抛物线上,当AM=AD,m=5时,求b的值;(Ⅲ)点Q(b+,y Q)在抛物线上,当AM+2QM的最小值为时,求b的值.解:(Ⅰ)∵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1,0),∴1+b+c=0,即c=﹣b﹣1,当b=2时,y=x2﹣2x﹣3=(x﹣1)2﹣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Ⅱ)由(Ⅰ)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bx﹣b﹣1,∵点D(b,y D)在抛物线y=x2﹣bx﹣b﹣1上,∴y D=b2﹣b•b﹣b﹣1=﹣b﹣1,由b>0,得b>>0,﹣b﹣1<0,∴点D(b,﹣b﹣1)在第四象限,且在抛物线对称轴x=的右侧,如图1,过点D作DE⊥x轴,垂足为E,则点E(b,0),∴AE=b+1,DE=b+1,得AE=DE,∴在Rt△ADE中,∠ADE=∠DAE=45°,∴AD=AE,由已知AM=AD,m=5,∴5﹣(﹣1)=(b+1),∴b=3﹣1;(Ⅲ)∵点Q(b+,y Q)在抛物线y=x2﹣bx﹣b﹣1上,∴y Q=(b+)2﹣b(b+)﹣b﹣1=﹣﹣,可知点Q(b+,﹣﹣)在第四象限,且在直线x=b的右侧,∵AM+2QM=2(AM+QM),∴可取点N(0,1),如图2,过点Q作直线AN的垂线,垂足为G,QG与x轴相交于点M,由∠GAM=45°,得AM=GM,则此时点M满足题意,过点Q作QH⊥x轴于点H,则点H(b+,0),在Rt△MQH中,可知∠QMH=∠MQH=45°,∴QH=MH,QM=MH,∵点M(m,0),∴0﹣(﹣﹣)=(b+)﹣m,解得,m=﹣,∵AM+2QM =,∴[(﹣)﹣(﹣1)]+2[(b +)﹣(﹣)]=,∴b=4.。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四边形的折叠问题的分类讨论、存在性问题》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四边形的折叠问题的分类讨论、存在性问题》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四边形的折叠问题的分类讨论存在性问题》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图1是一张菱形纸片ABCD 点,E F 是边,AB CD 上的点.将该菱形纸片沿EF 折叠得到图2 BC 的对应边B C ''恰好落在直线AD 上.已知60,6B AB ∠=︒= 则四边形AEFC '的周长为( )A .24B .21C .15D .122.如图 在菱形ABCD 中 60A ∠=︒ 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 沿EF 折叠菱形 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G 处 且EG BD ⊥于点M GF 交BD 于点N 若27AB =2 1.4 3 1.7) 则GN 长是( )A .7B .172C .17D .183.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 恰好得到菱形AECF 若6AD 则菱形AECF 的面积为( )A .3B .43C .4D .84.如图 四边形ABCD 为一矩形纸带 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 将纸带沿EF 折叠点A D 的对应点分别为A ' D 若236∠=︒ 则1∠的度数为( )A .74︒B .54︒C .78︒D .72︒5.矩形纸片ABCD 中 E 为BC 的中点 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得到AFE △ 连接CF .若4AB = 6BC = 则CF 的长是( )A .3B .175C .72D .1856.如图 把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 设重叠部分为EBD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B CD = B .BAE DCE ∠=∠C .EB ED = D .ADB ADC ∠=∠ 7.如图 把长方形ABCD 沿EF 按图那样折叠后 A B 分别落在G H 点处 若140∠︒= 则AEF ∠的大小是( )A .120︒B .115︒C .110︒D .105︒8.如图 将长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折叠 使点C 落在C '处 BC '交AD 于点E .若6AB = 8AD = 那么点E 到BD 的距离为( )A .154B .754C .165D .325二 填空题9.如图 在ABCD 中 43AB = 12AD = 30C ∠=︒ 点M N 分别在边BC AD 上 沿MN 折叠平行四边形 使点C 与点A 重合 则线段BM 的长度为 .10.如图 将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 使点B 落在B '处 1242∠=∠=︒ 则B ∠= .11.将矩形ABCD 纸片按图所示方式折叠 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 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MN 上.若10,AB AB BC =< 则DN 的长为 折痕AE 长为 .1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对角线BD 折叠 若AFD △的周长为12 则长方形ABCD 的周长是 .13.如图 在矩形ABCD 中 3AB = BC m = 点E 在边BC 上 且32BE EC =::.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 若点B 的对应点B '落在矩形ABCD 的CD 边上 则m 的值为 .三 解答题14.如图 一张矩形纸片ABCD 10cm AB = 8cmAD =将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点E 处 折痕为AF .(1)求线段DE 的长(2)求折痕AF 的长.15.如图 已知矩形ABCD 中 E 是边AD 上一点 将BDE △沿BE 折叠得到BFE △ 连接DF .(1)如图1 BF 落在直线BA 上时 求证DFA BEA ∽(2)如图2 当2AD AB= BF 与边AD 相交时 在BE 上取一点G 使,BAG DAF AG ∠=∠与BF 交于点H .①求AF AG的值 ①当E 是AD 的中点时 若15FD FH ⋅= 求AG 的长.16.如图1 有一块长方形纸板ABCD 它的边6AB = 8BC =.点E F 分别为AD CD 上的点 把长方形沿EF 折叠使得点D 落到D 满足EF AC ∥.设DF x =.(1)当x 为多少时 点D '落在AC 上(2)当x 为多少时 点D '落在BC 上(3)设D EF '和ABC 存在重叠部分 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 当点D '落于ABC 内部时 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17.如图 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10cm 点M 从C 到D 以1cm/s 的速度运动 将正方形ABCD 折叠 使顶点A 与点M 重合 折痕交AD 于E 交BC 于F 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G .设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010)t << 单位:s .(1)求证:DEM CMG ∽(2)当5s t =时 求DEM 的周长(3)当510t <<时 求CMG 的周长.1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 E是AB边上的动点.折叠纸片使点D与点E重合折痕为FG DC的对应边EC'交BC于点H.(1)如图1 当点E是AB的中点时则AF的长______.(2)如图2 设AE的长为x四边形CDFG面积为S.①求DF的长度(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①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小值.(3)如图3 过点D作EC'的垂线垂足为M DM交FG于点N.①求BHE的周长.∠的值.①当BHE与MNE的周长之差为2时请直接写出sin EHB参考答案:1.C2.D3.B4.D5.D6.D7.C8.A9.8310.117︒/117度11. 512.241314.1)解:①10cm AE AB == 222AD DE AE += ①264100DE +=①6cm DE =(2)解:设cm BF x = 则8CF BC BF x =-=- ①1064cm EC DC DE =-=-= 且222EF EC CF =+ ①()2222168EF EC CF x =+=+- ①EF BF x ==①()22168x x =+-解得5cm x =①222AF AB BF =+①AF =.15.(1)证明:如图1 延长BE 交DF 于点G根据折叠性质得到,BF BD EF ED == ①直线BE 是DF 的垂直平分线 ①90DGE ∠=︒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①90DAF BAE ∠=∠=︒①DEG BEA ∠=∠①ADF ABE =∠∠①DFA BEA ∽.(2)解:①延长BE 交DF 于点T根据折叠性质得到,BF BD EF ED == ①直线BE 是DF 的垂直平分线 ①90DTB ∠=︒ DT TF =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①90DAB ∠=︒①DET AEB ∠=∠①ADF ABE =∠∠①BAG DAF ∠=∠①DFA BGA ∽ ①AF AD AG AB = ①2AD AB =①2AF AG①根据解析①可知:直线BE 是DF 的垂直平分线 ①90DTB ∠=︒ DT TF =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①90DAB ∠=︒①90DAG BAG ∠+∠=︒①BAG DAF ∠=∠①90DAG DAF ∠+∠=︒①90GAF ∠=︒①点E 为AD 的中点①DE EA = ①12FE DE EA AD === ①EDF EFD ∠=∠ EFA EAF ∠=∠ ①DFE EFA EAF EDF ∠+∠=∠+∠ ①180DFE EFA EAF EDF ∠+∠+∠+∠=︒ ①90DFE EFA EAF EDF ∠+∠=∠+∠=︒ ①90AFD ∠=︒①90GTF AFT GAF ∠=∠=∠=︒ ①四边形AGTF 是矩形①AG FT DT == 90AGT ∠=︒ AF TG = AG FT ∥ ①90AGB ∠=︒①BAG DAF ∠=∠ 90AGB AFD ∠=∠=︒ ①DFA BGA ∽ ①AF AD DF AG AB BG== 设AG FT DT x === 则2DF x =①AD AB =①2AF x AD BG Bx A ===①AF BG =①12AF BG GT BT ====根据勾股定理得:AB =①AD =①根据勾股定理得:3BD x ==①AG FT ∥ BG GT =①1BG BH GT HF ==①113222BH FH BF BD x ==== ①15FD FH ⋅= ①32152x x ⋅= 解得5,5x x ==- 故5AG =16.(1)解:①长方形纸板ABCD 6AB = 8BC =①6CD = 8AD = 90ADC BCD B ∠=∠=∠=︒如图1 连接DD ' 交EF 于O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DD EF '⊥ 12DO D O DD ''==①EF AC ∥①DD AC '⊥由勾股定理得 2210AC AB BC =+ ①1122ACD S CD AD AC DD '=⋅=⋅ 即11681022DD '⨯⨯=⨯⋅ 解得 245DD '= ①125DO D O '==①DFO ACD ∠=∠ DOF ADC ∠=∠①DFO ACD ∽ ①DF DO AC AD = 即125108x = 解得 3x =①当3x =时 点D '落在AC 上(2)解:如图2AI同理(1)DD EF '⊥ 12DO D O DD ''== DD AC '⊥ ①90CDD CD D CD D BCA '''∠+∠=︒=∠+∠ 即CDD BCA '∠=∠ ①90DCD B '∠=∠=︒①DCD CBA '∽ ①DD CD AC BC '= 即6108DD '= 解得 152DD '=①154DO = 同理(1)DFO ACD ∽ ①DF DO AC AD = 即154108x = 解得 7516x =①当7516x =时 点D '落在BC 上 (3)解:如图3 记DD '交AC 于H D E '交AC 于M D F '交AC 于NAI由(1)可知245DH = 同理(1)DFO ACD ∽ ①DF DO AC AD = 即108x DO =解得 45DO D O x '==①85DD x '= 82455D H DD DH x ''=-=- ①EF AC ∥①DEF DAC ∽ ①DE DF AD DC= 即86DE x = 解得 43DE x = ①2142233D EF DEFS S x x x '==⋅⋅= ①MN AC ∥①D MN D EF ''∽ ①2D EF S D H S D O '⎛⎫= ⎝''⎪⎭ 即22824552435x S x x ⎛⎫- ⎪= ⎪ ⎪⎝⎭ 整理得 ()2833S x =- ①当点D '落于ABC 内部时 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2833S x =- 75316x <<. 17.(1)根据折叠的性质知:90EMG A ∠=∠=︒①90DME CMG ∠+∠=︒①90DME DEM ∠+∠=︒ ①DEM CMG ∠=∠①90D C ∠=∠=︒①DEM CMG ∽(2)根据折叠的性质知:EM EA =当5t =时 5DM CM == ①DEM 的周长为:15cm DM DE EM DM DE EA DM DA ++=++=+= (3)依题意得:10CM t DM t ==-, 设EM EA x == 则]10DE x =- 在Rt DEM 中 222EM DE DM =+ 即()()2221010x x t =-+- 解得:210,20t x t =-+ ①21020t DE x t =-=- DEM CMG ∽ME GM DE CM ∴= 即 10x GM t t=- 解得: 22002020t t GM t-+=- 同理可得: 2002020t CG t-=- CMG ∴的周长为:2200202002020cm 2020t t t CM CG MG t t t--+++=++=--. 18.(1)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 ∴∠=︒ 8AB AD ==当E 为AB 的中点时 142AE AB == 设AF x =则8EF FD AD AF x ==-=-在Rt AEF 中 222AE AF EF += 则()22248x x +=-解得:3x =3AF ∴=故答案为:3(2)①如图 过点G 作GK AD ⊥ 则四边形CGKD 是矩形连接ED 交FG 于点PE D 关于FG 对称ED FG ∴⊥90FPD FKG ∴∠=∠=︒ADE DFP FGK DFP ∴∠+∠=∠+∠90=︒ADE KGF ∠=∠由正方形性质可知KG CD AD ==ADE KGF ∴≌设AE x = 则FK x = 8DF FE AF ==-()2228x AF AF ∴+=-21416AF x ∴=-∴218416DF AF x =-=+ ①由矩形的性质可得21416CG KD FD FK x x ==-=+- ∴四边形CDFG 面积为()22111844421616S CG FD x x x ⎛⎫=+⨯=+-++ ⎪⎝⎭ 214322x x =-+ ()214242x =-+ ()214242S x ∴=-+ 最小值为24 (3)①如图 由(2)可得AE x = 21416AF x =- 21416EF x =+ 则8BE x =-在正方形ABCD 中由于对折可知 90ADC FEH ∠=∠=︒①1290∠∠=︒+又①90A B ∠=∠=︒①1390∠∠=︒+①23∠∠=①AEF BHE ∽ ①AF AE EF BE BH EH== ①8BE AB AE x =-=-()281618416x x AE BE x BH AF x x -⋅===+- ()222184641618416x x BE EF x EH AF x x ⎛⎫-⋅+ ⎪⋅+⎝⎭===+- ①BHE 的周长216648168x x BH EH x x BE +++-=+==++ 即:BHE 的周长为16①连接EN由折叠可知 DFN EFN ∠=∠ =EF FD EF EC '⊥ DM EC '⊥EF DM ∴∥MNG EFN ∴∠=∠ FEN ENM ∠=∠ DFN MNG ∴∠=∠①FND MNG ∠=∠DFN DNF ∴∠=∠DF DN ∴=EF ND ∴=∴四边形EFDN 是平行四边形 EN FD ∴∥ EN FD =EF FD =∴四边形EFDN 是菱形EF EN ∴=EN AD ∴∥FEN AFE ∴∠=∠AEF BHE ∽∴EHB NEM ∠=∠DM EH ⊥90NME B ∴∠=∠=︒EMN HBE ∴∽ BHE 的周长为16当BHE 与MNE 的周长之差为2时 则MNE 的周长为14或18 147168EN EH ∴==或189168EN EH == EF EN =78EF EH ∴=或98AEF BHE ∽EF AF EH BE∴= BHE AEF ∠=∠ 78AF BE ∴=或98 8BE x =- 21416AF x =- 21471688x x -∴=-或21491688x x -=- 解得16x = 28x =或18x = 210x = 08x ≤≤6x ∴=∴6AE =2197441644AF x ∴=-=-= 21925441644EF x ∴=+=+= 774sin sin 25254AF EHB AEF EF ∴∠=∠===.。

分类讨论题

分类讨论题

中考专题讲解:分类讨论题(代数部分)安徽省无为县刘渡中心学校(238341) 丁浩勇有一类数学题,我们在解答时,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将它分为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考查.这一类试题,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题.分类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解题策略.掌握好分类讨论的解题方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我们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和灵活性,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虑问题,从而学会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解决分类讨论题首先要弄清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分类时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它划分为不同种类加以分析和研究.分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中的每个分支是相互独立的,不能有重复情况出现; (2)分类时标准要统一,不能有遗漏情况出现; (3) 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解决分类讨论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1)确定研究对象的全体范围; (2)确定分类标准,合理地进行分类; (3)逐级对所分类别进行讨论,获取阶段性结果; (4) 综合各级结果,得出最终结论.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中分类讨论题(代数部分)一般有概念型分类讨论题、性质型分类讨论题、参数型分类讨论题、解集型分类讨论题、统计型分类讨论题和方案设计型分类讨论题等几种类型.类型一 概念型分类讨论题 有一些中考题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按照分类的方法进行定义的,如a 的定义分a <0、a =0和a >0三种情况描述的.解决这一类问题,往往需要分类讨论,这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概念型分类讨论题.【例1】(2009·孝感)若m n n m -=-,且4m =,3n =,则2()m n += . 【分析与解答】由m n n m -=-,得n ≥m .而由4=m ,3=n ,得4±=m ,3±=n .下面分情况进行讨论.(1)当3,4±==n m 时,有m >n ,这与n ≥m 相矛盾,所以不成立; (2)当4-=m ,3=n 时,满足n ≥m ,那么()()13422=+-=+n m ; (3) 当4-=m ,3-=n 时,满足n ≥m ,那么()()493422=--=+n m . 综合上面的讨论可知()2n m +的值为1或49.【点拨】每年的中考题都会出现一些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问题,这类题主要集中在数与式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运算方面.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掌握好这些分类定义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否则的话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容易丢解.类型二 性质型分类讨论题有一些数学定理、公式以及性质等等具有使用范围或者是分类给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它们时一定要分情况讨论.这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性质型分类讨论题.【例2】(2008·威海)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过点A (1,2),B (3,2),C (5,7).若点M (-2,y 1),N (-1,y 2),K (8,y 3)也在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y 1<y 2<y 3B .y 2<y 1<y 3C .y 3<y 1<y 2D .y 1<y 3<y 2【分析与解答】因为A (1,2)、B (3,2)两点的纵坐标相等,所以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轴方程是231+=x ,即2=x .又因为点C (5,7)也在抛物线上,所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下面就对称轴的两边分两种情况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1)当x <2时,此二次函数是单调递减函数.由于2-<1-,所以有1y >2y . (2) 当x >2时,此二次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而M (1,2y -)关于对称轴2=x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6y ),由于6<8,所以有1y <3y .综合(1)、(2)可得2y <1y <3y ,故选B .【点拨】解决此类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分类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1)当a >0时,对称轴的左边单调递减,对称轴的右边单调递增;(2)当a <0时,对称轴的左边单调递增,对称轴的右边单调递减.【例3】(2008·株州)已知函数1y x =的图象如下,当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A .1y <-B .1y ≤-C .1y ≤- 或0y >D .1y <-或0y ≥ 【分析与解答】由于反比例函数1y x=的性质是分段描述的:当x >0时,反比例函数1y 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y 随着x 增大而减小,且y >0;当x <0时,反比例函数1y x=的 O -1 -1 X图象在第三象限y 随着x 增大而减小,且y <0.本题中1x ≥-,必须分为x ≤-1<0和x >0两种情况进行考查.(1) 当x ≤-1<0时,由反比例函数1y x =的性质可知1-≤y ; (2) 当x >0时,由反比例函数1y x=的性质可知y >0.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误区:一是片面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没有分x >0和x <0两个区间分别讨论;二是错误地认为反比例函数是单纯的递增函数或单纯的递减函数.类型三 参数型分类讨论题解答含有字母系数(参数)的题目时,需要根据字母(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这一类分类讨论问题我们称之为参数型分类讨论题.【例4】(2009·凉山州)若0ab <,则正比例函数y ax =与反比例函数b y 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分析与解答】要确定正比例函数y ax =与反比例函数b y 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首先要知道a 、b 的取值范围.由于0ab <,所以要分a >0,b <0和a <0,b >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 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by x=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图中的四个选择支没有一个符合条件; (2) 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by x =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图中的四个选择支只有B 符合条件.综合(1)、(2)可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拨】解决这类问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判断正比例函数y ax =中a 的取值,确定图象所在象限及增减性;二是判断反比例函数b y x=中b 的取值,确定图象所在象限及xxxx B .每一象限中的增减性.【例5】(2008·贵阳)对任意实数x ,点2(2)P x x x -,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分析与解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的正负性有如下规律:由于点P (1)当x <0时,()222-=-x x x x >0,点2(2)P x x x -,在第二象限; (2)当0=x 时,022=-x x ,点2(2)P x x x -,为原点; (3)当0<x <2时,()222-=-x x x x <0,点2(2)P x x x -,在第四象限; (4) 当x >2时,()222-=-x x x x >0,点2(2)P x x x -,在第一象限. 综上所述,点2(2)P x x x -,一定不在第三象限,故选C .【点拨】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应熟练掌握每一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正负性,以及在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然后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分段讨论.【例6】(2009·荆门)关于x 的方程ax 2-(a +2)x +2=0只有一解(相同解算一解),则a 的值为 ( )(A)a =0. (B)a =2. (C)a =1. (D)a =0或a =2.【分析与解答】关于x 的方程ax 2-(a +2)x +2=0中参数a 的取值不同,方程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下面分别讨论.(1)当0=a 时,原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022=+-x ,此方程只有一个解; (2) 当0≠a 时,原方程ax 2-(a +2)x +2=0是一元二次方程,由()[]02422=⨯-+-=∆a a ,得2=a .综合(1)、(2)得0=a 或2=a ,所以本题选择D .【点拨】因为题目中相同解算作一解,所以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都有可能符合条件,因此,我们在解答类似题目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要漏解.类型四 解集型分类讨论题求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集时,可以利用有理的乘(除)法法则“两数相乘(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来分类,把它们转化为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求解.我们把这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解集型分类讨论题.【例7】(2009·深圳)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例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90x ->.解:∵29(3)(3)x x x -=+-,∴(3)(3)0x x +->.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有(1)3030x x +>⎧⎨->⎩ (2)3030x x +<⎧⎨-<⎩解不等式组(1),得3x >,解不等式组(2),得3x <-,故(3)(3)0x x +->的解集为3x >或3x <-,即一元二次不等式290x ->的解集为3x >或3x <-. 问题:求分式不等式51023x x +<-的解集. 【分析与解答】阅读例题可知,把()3+x 和()3-x 看成两个数,它们的积为正,则这两个数同号,由此类推不难解决给出的问题.由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异号得负”可知()15+x 和()32-x 异号,下面分情况讨论即可.(1)当15+x >0,32-x <0时,解不等式组510230x x +>⎧⎨-<⎩得135x -<<;(2)当15+x <0,32-x >0,时,解不等式组510230x x +<⎧⎨->⎩无解. 综合(1)、(2)两种情况,得分式不等式51023x x +<-的解集为135x -<<. 【点拨】本例先根据乘法法则用分组的方法结出了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然后要求我们用类比的方法求解一个分式不等式.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解题原理,能够“现学现用”,分析并解决问题.类型五 统计型分类讨论题有一类问题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或中位数时,由于题设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分类讨论才能获得完整的答案.这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统计型分类讨论题.【例8】(2009·牡丹江)已知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 .【分析与解答】设这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为a ,3,b .根据题意,a 的取值可以是1和2.下面我们分别讨论:(1)当1=a 时,由333⨯=++b a 得5=b ; (2) 当2=a 时,由333⨯=++b a 得4=b .综上所述,这三个数分别为1,3,5或2,3,4.【点拨】由于数据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它进行分类讨论.如果我们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就可能有遗漏的情况出现.分类讨论的思想非常有利于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类型六 方案设计型分类讨论题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同一问题,借助于分类讨论的思想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方案设计型分类讨论题.【例9】(2009·绥化)一宾馆有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三种客房供游客租住,某旅行团20人准备同时租用这三种客房共7间,且每个房间都住满,租房方案有 ( )A .4种B .3种C .2种D .1种【分析与解答】设需二人间x 间,三人间y 间,则需四人间为()y x --7间.根据题意,得()207432=--++y x y x ,化简,得x y 28-=.由于x 、y 、y x --7皆为正整数.下面分别讨论.(1)当1=x 时,628=-=x y ,07=--y x ,不符合要求; (2)当2=x 时,428=-=x y ,17=--y x ,符合要求; (3)当3=x 时,228=-=x y ,27=--y x ,符合要求; (4) 当4=x 时,028=-=x y ,37=--y x ,不符合要求;故符合条件的方案有2种,即C 是正确答案.【点拨】利用不定方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近年来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本题的误区是往往由于读题不细心,审题不严谨,从而容易忽视x 、y 、y x --7是正整数这个隐含条件,导致4种方案都符合要求的结论.总之,分类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也是很常见的数学解题方法,在中考试卷中,命题者经常利用分类讨论题来加大试卷的区分度.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掌握分类的技能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专题十二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

专题十二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

分类讨论专题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 (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 (3)分类讨论应逐级有序进行.(4)以性质、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为标准分类的题型. 综合中考的复习规律,分类讨论的知识点可分为三大类:1. 代数类:代数有绝对值、方程及根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以及点坐标未给定所在象限等.2. 几何类:几何有各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未明确对应关系的全等或相似的可能对应情况等.3. 综合类:代数与几何类分类情况的综合运用.代数类考点1与数与式有关的分类讨论1. 化简:|x-1|+|x-2|2. 已知α、β是关于x 的方程x 2+x+a=0的两个实根;1求a 的取值范围; 2试用a 表示|α|+|β|; 3. 代数式a ab b ab ab ||||||++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A. 2个B. 3个C. 4个D. 无数个考点2与方程有关的分类讨论4. 解方程:①a -2x =b -1 ②试解关于x 的方程111=--x )x (5. 关于x 的方程22(21)10k x k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A .4k≤ B.104k k ≤≠或 <14 D. k≥146.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4)(4)0kx k x k +++-= 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2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边长a=3,另两边b 和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ΔABC 的周长. 考点3函数部分7. 一次函数ykx b x =+-≤≤,当31时,对应的y 值为19≤≤x ,则kb 的值是 ;A. 14B. -6C. -4或21D. -6或148. 设一次函数21y ax a 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9. 比较一次函数12y x 与二次函数2212y x 的函数值y 1与y 2的大小; 10. 图9是二次函数k m x y ++=2)(的图象,其顶点坐标为M1,-4. 1求出图象与x 轴的交点A,B 的坐标;2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1(<+=b b x y 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b 的取值范围.变式就b 的取值范围,讨论.直线)1(<+=b b x y 与此图象有公共点的个数图9几何类一、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 考点4与角有关的分类讨论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5°则其顶角为________ 考点5与边有关的分类讨论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6,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 考点6与高有关的分类讨论1. 一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成35°,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________度.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角为4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______度.3. 为美化环境,计划在某小区内用230m 的草皮铺设一块一边长为10m 的等腰三角形绿地,请你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另两边长.4. 如图,在网格图中找格点M,使△MPQ 为等腰三角形.并画出相应的△MPQ 的对称轴. 考点7综合应用1. 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A -2,2,试在x 轴上确定点P,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分别平行x 、y 轴的两直线a 、b 相交于点A 3,4.连接OA ,若在直线a 上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是3. 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2,-1,点Tt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1) 求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2当t 取何值时,△P 'TO 是等腰三角形 (2)A -二、与圆有关的分类讨论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圆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关于圆的某些问题会有多解.考点8 由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1.已知点P到⊙O的最近距离为3cm,最远距离为13cm,求⊙O的半径.考点9 由于点在圆周上位置关系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1.A、B是⊙O上的两点,且∠AOB=136o,C是⊙O上不与A、B重合的任意一点,则∠ACB的度数是___________.考点10 由于弦所对弧的优劣情况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1.已知横截面直径为100cm的圆形下水道,如果水面宽AB为80cm,求下水道中水的最大深度.考点11 由于两弦与直径位置关系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1.⊙O的直径AB=2,过点A有两条弦AC=2,AD=3,求∠CAD的度数.考点12 由于直线与圆的位置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1.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半径为2的圆的圆心坐标为3,-3,当该圆向上平移个单位时,它与x轴相切.2.如图,直线443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1求M,N两点的坐标;2如果点P在坐标轴上,以点P为圆心,125为半径的圆与直线443y x=-+相切,求点P的坐标.考点13 由于圆与圆的位置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1.已知⊙O1与⊙O2相切,⊙O1的半径为3 cm,⊙O2的半径为2 cm,则O1O2的长是 cm .2. 如图,在8×4的方格每个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中,⊙A 的半径为1,⊙B 的半径为2,将⊙A 由图示位置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后,⊙A 与⊙B 相切.3. 如图,小圆的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大圆的圆心坐标为a ,0,半径为5,如果两圆内含,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0,4,直线CM x ∥轴如图7所示.点B 与点A 关于原点对称,直线b x y +=b 为常数经过点B ,且与直线CM 相交于点D,联结OD .1求b 的值和点D 的坐标;2设点P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若△POD 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果以PD 为半径的⊙P 与⊙O 外切,求⊙O 的半径.三、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1. 已知点M 0,1,N 0,3,在直线y=2x +4上找一点P 使△MPN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2. 如图,已知抛物线C 1:()522-+=x a y 的顶点为P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点B 的横坐标是1. 1求P 点坐标及a 的值;2如图1,抛物线C 2与抛物线C 1关于x 轴对称,将抛物线C 2向右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记为C 3,C 3的顶点为M ,当点P 、M 关于点B 成中心对称时,求C 3的关系式;3如图2,点Q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 1绕点Q 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C 4.抛物线C 4的顶点为N ,与x 轴相交于E 、F 两点点E 在点F 的左边,当以点P 、N 、F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 的坐标.x四、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考点14 对应边不确定1. 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 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1cm /s 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 从D 点出发沿DA 方向以2cm /s 的速度向A 点匀速运动,问: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ΔACD 相似 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考点15 对应角不确定1. 如图1,∠A=500,∠B=600,一直线l 与△ABC 的边AC 、AB 边相交于点D 、E 两点,当∠ADE 为________度时,△ABC 与△ADE 相似. 考点16 图形的位置不确定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2,-1. 过P 作y 轴的垂线PA,垂足为A.点T 为坐标轴上的一点.若以P,O,T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P 相似,请写出点T 的坐标变式 若点T 在第四象限,请写出点T 的坐标.2. 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BC,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AB =4,BC =6,∠B =60°.1求点E 到BC 的距离;2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EF 交BC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交折线ADC 于点N ,连结PN ,设EP =x .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如图2,△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 若不变,求出△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ABCEDl图1C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F E A DBC图5备用F E A DBC 图4备用F E A DB C图2N P MF E A D B C图3MPN F E A DBC 图1课下巩固练习一、填空题:1. 已知AB 是圆的直径,AC 是弦,AB =2,AC =2,弦AD =1,则∠CAD= .2.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3. 已知两圆内切,一个圆的半径是3,圆心距是2,那么另一个圆的半径是________.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其顶角为______.5. 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格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在如图3中5×5的方格中,作格点△ABC 和△OAB 相似相似比不为1,则点C 的坐标是_____. 二、选择题: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0,则其他两个内角为 A .500,80oB .650, 650C .500,650D .500,800或 650,6502. 若||3,||2,,( )a b a b a b ==>+=且则A .5或-1B .-5或1;C .5或1D .-5或-1 3.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周长是13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A .5cm C .5cm 或3cm D .不确定4. 若⊙O 的弦 AB 所对的圆心角∠AOB=60°,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A .300 B 、60C .150D .300或 15005. 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最小距离为ba>b,则此圆的半径为 A.2a b+ B.2a b- C.2a b +或2a b- D. a+b 或a-b二、解答题:1. 在ΔABC 中,∠BAC=90°,AB=AC =圆A 的半径为1,如图所示,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和C 不重合,设BO =x,ΔAOC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圆O 与圆A 相切时ΔAOC 的面积.2.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5,0,B0,4,C -1,0,点M 和点N 在x轴上,点M 在点N 的左边点N 在原点的右边,作MP⊥BN,垂足为P 点P 在线段BN 上,且点P 与点B 不重合直线MP 与y 轴交于点G,MG =BN. 1求点M 的坐标.2设ON =t,△MOG 的面积为S,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过点B 作直线BK 平行于x 轴,在直线BK 上是否存在点R,使△ORA 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以矩形OABC 的顶点O 为原点,O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O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 =3,OC =2,点E 是AB 的中点,在OA 上取一点D ,将△BDA 沿BD 翻折,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1直接写出点E 、F 的坐标;2设顶点为F 的抛物线交y 轴正半轴...于点P ,且以点E 、F 、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关系式.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2,1,O 为坐标原点.请你在坐标轴上确定点P,使得ΔAOP 成为等腰三角形.在给出的坐标系中把所有这样的点P 都找出来,画上实心点,并在旁边标上P 1,P 2,……,P k,有k 个就标到P K 为止,不必写出画法5. 已知(1)A m -,与(233)B m +,是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上的两个点. 1求k 的值;2若点(10)C -,,则在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 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3,0,B 0,3两点, ,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动点,过点C 作CD ⊥x 轴于点D . 1求直线AB 的关系式;2若S 梯形OBCD 43,求点C 的坐标; 3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O,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A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 二次函数2312y x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ABC △的面积.;2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ACBD 为直角梯形 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第8课时分类讨论题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级进行.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D.50°或80°A.50°B.80°C.65°或50°50° D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处,点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点为圆心,r 为半径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的长等于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类型之三方程、函数中的分类讨论方程、函数的分类讨论主要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或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况下的讨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特殊点的情况.7.(上海市)已知AB=2,AD=4,∠DAB=90°,AD∥BC(如图).E是射线BC上的动点(点E与点B不重合),M是线段DE的中点.(1)设BE=x,△ABM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如果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的长;的长. (3)联结BD,交线段AM于点N,如果以A、N、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相似,求线段BE的长.8.(福州市)如图,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的坐标;(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抛物线的解析式;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析】由于已知角未指明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1)当50°角是顶角时,则(180°-50°)÷2=65°,所以另两角是65°、65°;(2)当50°角是底角时,则180°-50°50°××2=80°,所以顶角为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时分类讨论题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 D.50°或80°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类型之二圆中的分类讨论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4.(湖北罗田)在Rt△ABC中,∠C=900,AC=3,BC=4.若以C点为圆心,r为半径所作的圆与斜边AB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 __.5.(上海市)在△ABC中,AB=AC=5,3cos5B .如果圆O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C,那么线段AO的长等于.6.(•威海市)如图,点A,B在直线MN上,AB=11厘米,⊙A,⊙B的半径均为1厘米.⊙A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厘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1+t(t≥0).(1)试写出点A,B之间的距离d(厘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问点A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类型之三方程、函数中的分类讨论方程、函数的分类讨论主要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或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况下的讨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特殊点的情况.7.(上海市)已知AB=2,AD=4,∠DAB=90°,AD∥BC(如图).E是射线BC上的动点(点E与点B不重合),M是线段DE的中点.(1)设BE=x,△ABM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如果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的长;(3)联结BD,交线段AM于点N,如果以A、N、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相似,求线段BE的长.8.(福州市)如图,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析】由于已知角未指明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1)当50°角是顶角时,则(180°-50°)÷2=65°,所以另两角是65°、65°;(2)当50°角是底角时,则180°-50°×2=80°,所以顶角为80°。

故顶角可能是50°或80°.【答案】D .2.【解析】在没有明确腰长和底边长的情况下,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腰长是3cm ,底边长是6cm 时,由于3+3不能大于6所以组不成三角形;当腰长是6cm ,地边长是3cm 时能组成三角形.【答案】D3.【解析】由折叠图形的轴对称性可知,B F BF '=,B FE BFE '∠=∠,从而可求得B′E=BF ;第(2)小题要注意分类讨论.【答案】(1)证:由题意得B F BF '=,B FE BFE '∠=∠,在矩形ABCD 中,AD BC ∥,B EF BFE '∴∠=∠,B FE B EF ''∴∠=∠,B F B E ''∴=.B E BF '∴=.(2)答:a b c ,,三者关系不唯一,有两种可能情况:(ⅰ)a b c ,,三者存在的关系是222a b c +=.证:连结BE ,则BE B E '=.由(1)知B E BF c '==,BE c ∴=.在ABE △中,90A ∠=,222AE AB BE ∴+=. AE a =,AB b =,222a b c ∴+=.(ⅱ)a b c ,,三者存在的关系是a b c +>.证:连结BE ,则BE B E '=.由(1)知B E BF c '==,BE c ∴=.在ABE △中,AE AB BE +>, a b c ∴+>.4.【解析】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种情况,1、圆与AB 相切,此时r =2.4;2、圆与线段相交,点A 在圆的内部,点B 在圆的外部或在圆上,此时3<r≤4。

【答案】 3<r≤4或r =2.4 5.【解析】本题考察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以及分类讨论思想。

由AB=AC=5,3cos 5B =,可得BC 边上的高AD 为4,圆O 经过点B 、C 则O 必在直线AD 上,若O 在BC 上方,则AO=3,若O 在BC 下方,则AO=5。

【答案】3或5.6.【解析】在两圆相切的时候,可能是外切,也可能是内切,所以需要对两圆相切进行讨论.【答案】解:(1)当0≤t≤5.5时,函数表达式为d =11-2t ;当t >5.5时,函数表达式为d =2t -11.(2)两圆相切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况:①当两圆第一次外切,由题意,可得11-2t =1+1+t ,t =3;②当两圆第一次内切,由题意,可得11-2t =1+t -1,t =311; ③当两圆第二次内切,由题意,可得2t -11=1+t -1,t =11;④当两圆第二次外切,由题意,可得2t -11=1+t +1,t =13.所以,点A 出发后3秒、311秒、11秒、13秒两圆相切. 7.【解析】建立函数关系实质就是把函数y 用含自变量x 的代数式表示。

要求线段的长,可假设线段的长,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题中遇到“如果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答案】(1)取AB 中点H ,联结MH , M 为DE 的中点,MH BE ∴∥,1()2MH BE AD =+. 又AB BE ⊥,MH AB ∴⊥. 12ABM S AB MH ∴=△,得12(0)2y x x =+>;(2)由已知得DE =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外切, 1122MH AB DE ∴=+,即11(4)222x ⎡+=+⎣. 解得43x =,即线段BE 的长为43; (3)由已知,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又易证得DAM EBM ∠=∠.由此可知,另一对对应角相等有两种情况:①ADN BEM ∠=∠;②ADB BME ∠=∠.①当ADN BEM ∠=∠时,AD BE ∥, ADN DBE ∴∠=∠.DBE BEM ∴∠=∠.DB DE ∴=,易得2BE AD =.得8BE =;②当ADB BME ∠=∠时,AD BE ∥, ADB DBE ∴∠=∠.DBE BME ∴∠=∠.又BED MEB ∠=∠, BED MEB ∴△∽△. DE BE BE EM ∴=,即2BE EM DE =,得2222(x x =+-.解得12x =,210x =-(舍去).即线段BE 的长为2.综上所述,所求线段BE 的长为8或2.8.【解析】①解决翻折类问题,首先应注意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找出相等的边和角.其次要注意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折痕)垂直平分.结合这两个性质来解决.在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关键在于正确的分类,因而应有一定的分类标准,如E 为顶点、P 为顶点、F 为顶点.在分析题意时,也应注意一些关键的点或线段,借助这些关键点和线段来准确分类.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③解决和最短之类的问题,常构建水泵站模型解决.【答案】(1)(31)E ,;(12)F ,.(2)在Rt EBF △中,90B ∠=, 2222125EF EB BF ∴=++= 设点P 的坐标为(0)n ,,其中0n >, 顶点(12)F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1)2(0)y a x a =-+≠.①如图①,当EF PF =时,22EF PF =, 221(2)5n ∴+-=.解得10n =(舍去);24n =.(04)P ∴,. 24(01)2a ∴=-+.解得2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2y x =-+②如图②,当EP FP =时,22EP FP =, 22(2)1(1)9n n ∴-+=-+.解得52n =-(舍去). ③当EF EP =时,53EP =<,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22(1)2y x =-+.(3)存在点M N ,,使得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如图③,作点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E ',作点F 关于y 轴的对称点F ',连接E F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M N ,,则点M N ,就是所求点. (31)E '∴-,,(12)F NF NF ME ME '''-==,,,.43BF BE ''∴==,. FN NM ME F N NM ME F E ''''∴++=++=22345=+=. 又5EF = ∴55FN NM ME EF +++=+MNFE 的周长最小值是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