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诗歌研究 毕业论文
近五年来曹植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曹植研究综述
摘要:曹植一直是文人界孜孜不倦地研究的对象,近五年来也出现很多新的研究观点。对曹植个人,文学创作与其他诗人比较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认识。
关键词:曹植近五年综述
一、木斋新说的出现与讨论
木斋在2009年出版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一书中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新颖独到的方法论证了五言诗成立于建安十六年之后,“穷情写物”
是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的共同审美风范,以及古诗十九首应为曹植等曹魏诗人的作品,并提出曹植与甄后的恋情是曹植创作的灵感来源与主要内容。
此说一出,在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各学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陈怡良在《疑案破解既有成文学史理当改写——以木斋(古诗十九首)之研究成果为例》(《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中写道:“笔者个人以为木斋提出植、甄二人之隐情事,颇能自文献所记、史实所录之种种蛛丝马迹,确信有诸多疑点,使人不得不随之起疑,而认定植、甄二人,或有可能发生恋情”、“木斋运用以诗证诗"以史证诗"的验证方法,来推论与分析,发现曹植诗中,出现三十余句与《十九首》苏李诗相似相同的诗句,特别是出现在汉魏之际,由曹植才开始遣用的语汇,竟达十二个之多,此一事实,基本上已可说明《十九首》中的部分作品,其作者应该就是曹植”。表明自己支持木斋的观点。
黄坤尧在《汉魏五言诗的成立与木斋新说的思考》(《中国韵文学刊》201年01期)认为木斋只是在个人的理解层面自圆其说,以张衡《南都赋》为例,摹写宛地十分详尽,自是东汉的盛世之作,木斋订为曹植在太和六年二月在洛阳所作,可能跟整首诗的气氛情绪不能配合。所以作者宁愿维持《文选》原来的格局和安排,《文选》的编订者看到的资料较多,相信还是比较慎重的,除非有突破性的证据,否则要归入曹植名下,目前恐怕还是有些难度。
曹植诗风的衍变
曹植诗风的衍变
内容摘要: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经历造就了曹植。纵观曹植的一生,前期的奋发进取昂扬向上,后期的壮志难酬情感郁愤,都缘于其权利地位的变化。“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幽怨,体被文质”的称誉,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艺术风格,造就了他“建安之杰”的地位。曹植,后人乐道的话题;曹植,后人景仰的名字;曹植,后人扼腕的旷世奇才、悲剧人物。
关键词:曹植;坎坷一生;昂扬向上;壮志未酬;艺术风格
汉末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全国人口损失了98.3%,出现了“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②的悲惨景象。“国家不幸诗家幸”,烽火连天,赤地千里,百业凋敝,哀鸿遍野,残酷的现实生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他们团结在魏武帝曹操的周围,形成了著名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大都亲历了长期战乱,饱经忧患,深感世道的沧桑。他们对人民的灾难有着深切的同情和不尽的感慨,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拯世济物”的雄心,他们希望施展才华,为祖国统一和人民安定做出贡献。他们的创作,苍凉慷慨,悲伤离乱,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形成了悲凉慷慨清新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邺下文人集团以“三曹、七子”为代表,他们或凄怆悲愤,或委婉缠绵,或慷慨劲挺,风格不一,各有千秋。一时间,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二十八宿环北斗,那颗最明最亮的北斗星就是曹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言出为论,下笔
简述曹植诗歌的特点
简述曹植诗歌的特点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被誉为“骈文之祖”,其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骈文技巧运用娴熟。曹植的诗歌多采用骈文技巧,其文辞华丽、修辞精妙,能够将不同的意象、情感、意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
二、情感真挚、深刻。曹植的诗歌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其中既有对爱情、友情的歌颂,也有对人生、时代的思考和感慨,其情感真挚、深刻,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三、意境优美、富有想象力。曹植的诗歌意境优美、富有想象力,他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心理状态等抒发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四、反映时代背景、社会现实。曹植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他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民疾苦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以上是曹植诗歌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曹丕、曹植书信比较研究》汇编
曹丕、曹植书信比较研究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摘要:曹丕书信三十六篇,大致归纳可以分为与友人书、与族亲书、与臣下书、与敌国君主书四大类。与此相对,曹植书信七篇,则大部分都可以归入“与友人书”之类。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二人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作为一位热爱文学的君主,曹丕与历史上大多数的君主都不同,他写给别人的书信几乎都亲自执笔,在书信中处处闪烁着他高度的艺术才能。在曹丕的各类书信中,与友人书可以说是在艺术上最成功的一类。而曹植的七篇书信,华美必见,体现出曹植的卓世才华。因此,在对二曹书信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研究二人与友人的书信上。
关键词:曹丕、曹植、书信、比较、文学的自觉
Abstract:The epistle of Cao Pi has a total of thirty-six,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letter to friends, letter to relatives, letter to his ministers and letter addressed to the enemy King . In contrast, the epistle of Cao Zhi is seven, most of which are to his friends . This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the two person’s different status . As a monarch who loves literature very much ,Cao Pi is different from most moncrchs in history for the letters to other are almost personally wrote. In the letter , everywhere embodies his high artistic talents . In all of Cao Pi's epistles, letters to friend can be said to be the most successful in art . While the seven epistles of Cao Zhi are nearly perfect , which shows his high talent . Therefore, in comparison of Cao Pi and Cao Zhi's letters, we can focus on the letters to.friends .
“陈思之表,独冠群才”——曹植表文研究
曹植,字子建,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 192 年),卒于魏 明帝太和六年(公元 232 年)。在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命运的 折磨以及境遇的剧变。他自幼生活在其父曹操的身边,深受其政治 和思想的影响。曹操“既总庶政,兼览儒林。躬著雅颂,被之瑟琴”, 又“天姿特生。年在志学,谋过老成”(曹植《武帝诔》),他不仅 富有政治、军事奇才,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鲁迅先生称之为 “改造文章的祖师”[4]。曹植耳濡目染,又加上他“体高世之才, 秉青蓱、干将之器”[5]以及“文才富艳”[6],自然对“立德、立功、 立言”的认识十分深刻,因此在他的诗、文中此类思想的流露也会 更多一些。
2
年5月)这些年表、年谱对于了解曹植的生活时期、生平事迹颇有 帮助。
第二.著述、作品的校注和编辑。《隋书·经籍志》辑录的曹 植作品有:1、《列女传颂》一卷;2、《陈思王曹植集》二十卷; 3、《画赞》五卷,大都散佚。明代曹集辑本有:《陈思王集》十卷 (明正德五年舒贞刊本)以及《曹子建集》十卷(明万历二十四年 书林郑云竹刊本)等十一种。清代的曹集辑本有:《曹集考异》十 二卷(清朱绪曾,上元蒋氏慎修书屋排印本);《曹集铨评》十卷(清 丁晏,《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五四”以后有黄节注本和古 直注本。建国后有赵幼文校注的《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出版),还有余冠英的《三曹诗选》,选注曹植诗五十四首。
曹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曹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引言
东汉末期,朝政昏庸,社会局势不稳,黎民百姓生活在战事不断的苦难之中。中国历史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帷幕。当时有一大批文人志士聚集在曹操门下,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邺下文人";团体。他们的诗歌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自我意识的强烈觉醒,有着悲伤离乱的现实主义内容和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建安文学";。曹操及曹丕、曹植二子是"建安文学";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们学习继承先贤作品的不同和所处社会环境的相同让他们父子三人的作品既有其共性又根据自身经历的不同有其差异性。曹操的诗歌悲壮激昂,有一种慷慨壮阔的雄浑之美;曹丕的诗歌深婉幽怨,有一种平柔秀气的阴柔美;曹植在他前期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后期却转变为沉郁顿挫、压抑哀伤,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思想内涵。
本文对"三曹";中的曹植诗歌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曹植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专家学者给出的评价几乎都是肯定和褒扬的。曹植诗歌数量众多,质量较高,题材颇为广泛,抒情色彩浓厚。钟优民在《曹植新探》"曹植的诗歌";一节中,分前后两期论述了曹植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最后总结说:"曹植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充分显示出他高度成熟的艺术才华。";【1】建安二十五年,即黄初元年,曹植二十九岁。在这一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位。而就是这一年成为了曹植人生命运道路的重大转折点,所以他的诗歌可以按照建安二十五年这一时间点来划分为两个时期,前后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则都是他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那我们就着重从曹植诗歌前后两期的联系和区别来分析、体悟、研究他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植文学研究
曹植文学研究
曹植是生活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转型时期的大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多方面的开创之功并取得了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巨大成就。在人们的观念中,有关曹植的研究似乎已经很多,但实际上,除了他诗歌中的几个话题研究得较多外,其余都不够深透,特别是他的散文创作。
而而对曹植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历史地位作全面研究和总结的工作,人们做得就更少了。本文就是力图运用丰富的资料,新鲜的视角,对曹植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作全面的论述和总结。
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十二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论述了曹植作品的流传情况,解决了曹植作品流传过程中一些长期以来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
二、概括论述了曹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首先从八个方面概述了曹植研究的现状:1.关于曹植作品的整理及研究;2.关于曹植生平资料的整理及研
究;3.关于曹植哲学思想、政治观念的研究;4.关于曹植文艺思想的研究;5.关于曹植文学创作成就的研究;6.关于曹植文学继承问题的研究;7.关于曹植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研究;8.关于曹植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
其次从几个方面概述了曹植研究的不足:1.曹植的生平考证;2.曹植作品的
整理;3.曹植的学术渊源;4.曹植的文学师承;5.曹植创作的阶段性;6.曹植的辞
赋研究;7.曹植诗歌的综合研究;8.曹植散文的研究;9.曹植创作成就和历史地位的研究。三、从六个方面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创新之点。
第一章:曹植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该章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建安时期政治中心的多元化对文人的道德情感和政治情感产生了巨大冲击,这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具体来说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言诗的影响。曹植擅长五言诗,从东汉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创作,扩大了五言诗的创作题材和手法,使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领一席之地。二是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曹植的诗歌抒情意味浓厚,讲求抒情手法,影响深远。三是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曹植诗歌的艺术价值奇高,其诗歌创作讲求遣词造句,对中国诗歌美学影响深远。曹植的诗歌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影响
前言
曹植是建安时期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甚至是汉魏六朝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在曹植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做到了情感和语言的完美结合。此外,他的天才诗思、豪放性情、传奇人生,都富有迷人的魅力,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古今文学评论家也纷纷认同曹植在建安诗坛甚至是中国诗史所取得的建树及地位。钟嵘《诗品》多以曹(植)、刘(桢)并称,有时也加上王粲,明确的将三人推为建安诗人代表,均为上品。王士祯说:“汉魏以来,两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好为仙才者,为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带京堂诗话》)[1]175曹植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的创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在抒情传统上的新的篇章;他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确立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外,他的诗歌讲求文与质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汉魏以前重文轻质或重质轻文的诗风,完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文质彬彬道路上的发展进程。在研究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我国的文学研究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张亚新、于浴贤、钱志熙、木斋等,他们均在各自的相关著作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肯定了曹植诗歌创作的历史研究价值。而著名的文学评论
浅谈“三曹”诗歌比较
浅谈“三曹”诗歌比较
内容摘要:“三曹”同为建安时期的诗人,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点,但由于三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不同,其风格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正因如此,“三曹”的文学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具魅力。
关键词:诗歌、文学、诗风、特点、贡献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操通过战争,统一了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氏父子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聚集了一大批文人。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优秀的诗人。他们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名篇佳作。本文通过对“三曹”作品相同点和“三曹”同题材作品对比的总结,分析“三曹”作品的异同,展现“三曹”诗歌的独特魅力及其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一、“三曹”诗风比较
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他笔下的题材常与军事活动相联系,这与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临碣石山,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又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这些构成了曹操诗慷慨
悲壮,刚健雄放的总体风格。萧涤非说曹操“盖其雄才大略,足以骄其气;其势位之隆高,足以吐其气;而其生活之变动,治军三十年,足迹所至,南临江,东极海,西上散关,北登白狼,又足以充其气也”[1] 曹丕“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2]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男女风情,风格婉约阴柔,悱恻缠绵,细腻委婉,情感凄凉哀怨。如《燕歌行》、《杂诗》等篇,表现的场面都不大,但笔势回环曲折,情景交融,思绪绵绵。《燕歌行》是最能代表曹丕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
浅析曹植诗歌中的少年意象
2012.08
学教育26
作中时时透露着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结构疏放,内容连贯有序,把所表现的是由和情感生动流畅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在其代表作《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首先描写场景,用铺叙的手法慢慢展开。读来朗朗上口、平仄有致。
(3)在《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灵活运用领字,让铺叙生动流畅地展开,从而避免了刻意堆砌之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广泛运用
1、柳永大量借鉴、吸收市井口语入词
(1)柳永扫除唐五代以来浓烈香艳的词作传统,比如在《忆帝京》中,“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柳永大量吸收采用市井化、口语化的大众语入词,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
(2)柳永词作通俗易懂,增加了宋词的推广度和表现力。又如《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他的词作多明白通俗、平白如话,才会出现“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柳永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对于后来的说唱文学和元代戏曲的发展有发轫之力。
2、柳永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新(1)柳永不单只是注重书面语的深入提炼,更是广泛地采用世俗口语,比如“恁、争、怎、看承、都来、消得”等的运用,不但生动有趣、活泼别致,而且易于人们的理解。他创造性地运用白描和铺叙的表现手法,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需求。
(2)他通过利用时空转换,巧妙地创造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表现出回环往复的多重表现效果。如《驻马听》“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他的语言表达方式新颖而别致,使宋词不再局限于士大夫的“案头文学”,创新了宋词的生命力。
【经典论述】——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
【经典论述】——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
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
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建安之杰”。钟嵘在《诗品》中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具体来说,他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的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他的诗歌虽脱胎于汉乐府,但吸收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讲究艺术表现,已完全文人化了,其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形成了“辞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凝聚在其诗歌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谓“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成就也主要表现在五言诗方面,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诗歌从“言志”到“缘情”,从尚质朴到重藻饰,建安诗歌是一个转折点,而曹植的诗歌正是这一转折的标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诗歌不仅进一步开辟了文学抒情化的道路,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诗歌艺术,主要表现在:一、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曹植诗歌既有豪气纵横如《白马篇》者,也有哀怨缠绵如《七哀诗》者,总体风格是刚健和柔美的统一。悲凉慷慨、风格刚健,是建安诗人的共性,而曹植诗歌精工富丽、骨气奇高,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二、注重对偶、炼字和生色。如《公宴》诗中“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接连三联对偶,十分工整。其中,“被”、“冒”将静态景物赋予动感,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李建利
[内容摘要]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的诗歌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歌反映悠闲惬意的生活及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主要以游宴诗、建功诗、赠答诗为主。后期反映凄楚人生及怀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愤诗、建功诗、闺怨诗、游仙诗为主。
[关键词]曹植 诗歌 风格
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在我国建安诗坛上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他的诗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风格多样。锺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曰:“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这些“骨气奇高”的诗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植不仅是一个具有浓重诗人气质的才子,而且还是一个颇具雄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前期的立嗣之争埋下了曹丕对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后期政治上受压抑,经济上陷困顿,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压迫欺凌下痛苦地生活着。 由于他前后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导致他前后期的创作出现明显的差异。建安时期他的诗歌较多地表现他的政治雄心,
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但到黄初年间,作品呈现出新的面貌。政治上的悲怨加上忧生之恐惧,使他写出了许多情兼雅怨、词采华茂的诗赋文章。他的后期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凄楚、愤慨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
一、建安时期
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乱后的第三年,他“生于乱,长于军”,自幼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同时又深受曹操影响,从小就胸怀大志。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年幼即已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年十余岁,诵读书、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铜雀台建成之际,曹操当面出题令其作文,他挥笔而作《铜雀台赋》,其才思令曹操大为诧异,并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谢灵运对曹植的才能极为推崇,他称:“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
百年来曹植诗歌研究述评_孙娟
第25卷第6期 许昌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Vol .25No .6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No .6,2006
[收稿日期]2006-06-26
[作者简介]孙娟(1980-),女,江苏淮阴人,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百年来曹植诗歌研究述评
孙 娟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37)
[摘 要]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曹植的诗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以论文的成就较为突
出。它涉及到对诗歌的总体评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题材分类、对诗歌史上贡献、与其他诗人比较等多个层面与角度。研究成果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而对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尤其是对中国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上的贡献认识不足,需要全面加强。
[关键词]曹植;诗歌研究;百年;述评[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06)06-0051-04
曹植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之一,以三曹为代表的
建安风骨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典范和永远风流,曹植现存诗歌80多首,是三曹中最多的一位,也是成就相对最大的一位。因此曹植诗歌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近百年来,曹植诗歌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有著作和论文两类,其著作有20余本,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作品的收集整理、诗集校注等。最早的是20世纪20年代黄节的《曹子建诗注》,[1]按诗和乐府两类分为一、二两卷,对诗歌从题目到具体内容,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解释,考证清楚,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随后是古直的《曹子建诗笺》,[2]对曹植的诗也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重在作品的解析,但整体没有突破黄节的研究视野。对曹植诗进行全面注释整理研究当为赵幼文的《校注》,[3]这本书一改以往的从乐府和诗歌两方面对曹植诗歌进行分类的评析方式,而是按照曹植诗歌创作的时间,以编年的方式按照“建安时期”、“黄初时期”、“太和时期”三个时期对曹诗进行整理校注,以考证见长,但也不乏牵强之处,是为一家之言。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三曹诗文全集译注》[4]也对曹植诗歌做了比较详细的翻译,这本书的特点主要是对曹植诗歌逐句翻译,对初学者的作用会比较大,属于一般的普及读物。除了诗集校注外,也出版了不少曹植诗歌的选注,专门的有影响的如余冠英的《三曹诗选》[5]选了曹植诗54首,是曹植诗歌研究的重要选本。
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辽东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摘要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文坛上涌现出大批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而“三曹”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领风骚。他们总起来,构成了建安诗歌一代繁荣的格局;分开来,又各以其独特成就傲视文坛。把握了“三曹”,就把握了建安诗歌的核心,把握了中国诗歌史上文人诗的第一个高潮,把握了五言古诗“彬彬之盛”的一个时代。本文以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三曹”的文学作品,从时代背景、社会生活对个人人格、文学情趣、创作道路的影响揭示“三曹”诗歌在创作形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诗歌风格这些方面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价值。在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还能拓展认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了解,初窥学术门径。
关键词:“三曹”诗歌;艺术特色;差别;原因
建安时期的文学巨匠——“三曹”父子,作为这一时期文坛的领军人物,对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国文学史做出的重大贡献更是不容忽视。“三曹”诗歌的艺术风格在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之上又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各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为自己立下了不朽的丰碑。本文试图对其中的差别进行深入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建安诗歌更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三曹”作为建安诗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同时也受到《古诗十九首》的影响。曹操的诗歌和散文有尚质崇实的特点,其后诗文的总体取向是渐趋工致华美。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在
论曹植对蓬意象的取舍与改造
第3期2018年5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3May2018㊃古代文学研究㊃
论曹植对蓬意象的取舍与改造
王三毛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在众多表离别㊁漂泊的传统意象中,曹植对蓬意象格外重视,这种选择
意象的倾向,既能从数量上看出来,也表现在其寄寓的情感内涵㊂曹植选择与重
视蓬意象,既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也是情感表达的需要㊂蓬的漂泊㊁断根以及风
的喻意,都体现了曹植在意象创新方面的贡献㊂
关键词:曹植;蓬;植物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8)03⁃0121⁃06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中国古代文学植物隐喻生命研究
(15Y100)
作者简介:王三毛,博士,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㊂
在古代文学蓬意象的发展史上,曹植(192 232)具有重要地位㊂学术界对此已有肯定: 曹植不仅写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专咏 飘蓬 的诗作,又将自己的身世遭遇与飘蓬等外部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㊂ ①这是研究后得出的比较可信的结论㊂至于曹植在众多漂泊意象中为何格外重视蓬,又从哪些方面对蓬意象进行新的改造㊁赋予新的内涵,却未见专门论述,本文尝试论之㊂
㊀㊀一㊁物象选择
据曹植诗文统计,含 蓬 字的物象,除 蓬莱 外,尚有 蓬户 等7例, 质素也如秋蓬 (‘前录叙“)1例,而表漂泊的蓬意象有5例,分别见于‘感节赋“‘吁嗟篇“‘杂诗㊃转蓬离本根“‘磐石篇“‘朔风诗“㊂ 质素也如秋蓬 的表述,以 秋蓬 代指质素,将质素与文采并举,在古代文论史上有一定地位,也是曹植对于蓬意象的贡献㊂ 蓬户 等7例,表居处简陋与身份卑微,主要沿袭先秦以来的传统用法㊂而表漂泊的5例,数量较为可观,内涵也属新创㊂
曹植诗歌艺术特点(一)
曹植诗歌艺术特点(一)
曹植诗歌艺术的特点
1. 情感丰富多样
•曹植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丰富多样。
•他能够表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并通过艺术手法将其传达给读者。
2. 描写细腻生动
•曹植的诗作充满了生动的描写,细腻入微。
•他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婉转的语言,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3. 诗意含蓄深远
•曹植的诗歌作品富有诗意,内涵深远。
•他善于借景抒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具有更多的意蕴。
4. 独特的形式创新
•曹植在诗歌形式上有独特的创新,不拘一格。
•他善于运用各种韵律、格律,使诗作更加多样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5. 显著的个人风格
•曹植的诗歌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非常个性化,独树一帜,留下了浓厚的个人艺术印记。
6. 控制语言的能力
•曹植善于运用语言,具有出色的修辞能力。
•他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7. 唱和表达社会观点
•曹植的诗歌中,不乏对社会现象的观点表达和批评。
•他通过诗歌,传达自己对社会状况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就是曹植诗歌艺术的一些特点,他的作品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享受。通过对形式、语言和内容的独特运用,曹植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诗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8. 批评时政与官场
•曹植的诗作中,时常批评时政和官场的黑暗现象。
•他用诗作作为表达的媒介,揭示社会的贪婪、腐败和不公,表达他对这些现象的愤怒和不满。
9. 爱情主题的探索
•曹植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作品。
•他通过诗作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痴迷和挣扎,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诗歌研究
——创意是手段,创“益”是目的
The study of Cao Zhi's poems
摘要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最杰出的人物,其诗歌艺术成就非常高。从东汉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努力创作,不仅诗歌艺术更加觉醒、独立,题材范围扩大,而且诗歌艺术风格、形式也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对于建安时期开拓出文人诗歌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形成彪炳千古的“汉魏风骨”作出了突出贡献。具体来说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在三方面:曹植长于五言古体,对五言诗在中国诗坛上的牢固地位影响深远;曹植诗歌抒情味浓厚,对中国文人诗歌的抒情传统影响深远;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风格和文质彬彬的发展道路影响深远。同时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研究;五言诗
Abstract
Cao Zhi is one of our history's great poet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Jian’an scholar, whose poems also have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s. With his multi-volume and high-quality creative efforts, the Five-character poetry, which begun to rise up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developed more awareness and independent in poetry art,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matter, made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poetry artistic style and form, even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open up the scholar-poetry-art’s unparalleled prosperity and form the vigorous style of Han-Wei Dynasty shined through the ages during Jian’an period. Specifically, Cao Z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poetry 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he is expert in Five-character-ancient-verse poetry, which established the firm status in Chinese poetry. Second, his poems have a strong lyric taste, which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Chinese-literati-poetry’s lyric tradition. Third, his poems have the character of high strength, wonderful spirit and gorgeous expressions, which established Chinese-poetry’s aesthetic splendor style and gentle path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his poem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to the poetry art, which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poetry.
Key words: Cao Zhi ; Poetry study; Five-character poetry
目录
引论 (1)
一、曹植简介 (1)
二、建安时期的文化背景 (2)
三、曹植的文学思想及其诗歌创作 (3)
四、曹植诗歌中矢志不移的功业诉求 (5)
(一)曹植前期诗歌 (5)
(二)曹植后期诗歌 (7)
五、曹植诗歌的影响 (9)
(一)曹植五言诗对中国诗坛的影响 (10)
(二)曹植诗歌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10)
(三)曹植诗歌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11)
六、结束语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2)
谢辞 (13)
引论
诗歌作为人类吟咏性情的产物,其功能主要是抒情。但原始形态的诗歌基本上是一种自然的诗歌,带有较大的自发性,自然的抒情、祭祀、鼓舞群情等功能占有较大的地位,诗歌艺术尤其是诗歌的语言艺术的功能是次要的,甚至处于蒙昧的、不自觉的状态,原始的发展很缓慢。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大概到《诗经》时代,就取得了对诗歌的初步自觉。但《诗经》和汉乐府与音乐、娱乐、祭祀等功能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存在于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状态中,不能算是纯粹的诗歌艺术,没有真正的独立与自觉。诗歌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它走上自觉的发展道路之后,这时的诗歌不但远离了原始的诗歌状态,而且也摆脱了音乐的母体,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体裁而存在。这种自觉的诗歌艺术,具体地说萌芽于《诗经》,初现于屈宋的楚辞,而最终成立于中古时期的文人诗歌艺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系统的确立,以及从自然的诗向自觉的诗的转变,是由以五言诗为主要体裁的魏晋诗人来完成的,而处于魏晋最前沿的建安诗人,尤其是以“三曹”为中心的建安诸子则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诗歌发展过程中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向着文学的觉醒与独立而发展,为诗歌的自觉而努力。
一、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子,与父亲曹操、兄长曹丕被后世称为“三曹”。以“三曹”为中心,“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蔡琰等人为羽翼,共同构成建安文学的代表,是中国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先锋文学家。他们创造出来的“建安风骨”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典范和永远风流。“三曹”作为建安文学的奠基人备受关注,曹植尤其受到更多的重视,这固然与他诗歌创作成就更为突出有关,“邺中诸子,陈王最高”,其人生遭遇使历代读者为他洒一掬同情之泪,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宋敖陶孙《诗评》论及曹植曰:“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1]将青年曹植才情非凡、风流倜傥、志得意满的个性及精神风貌概括无遗。曹植自幼颖慧,出言为论,落笔成章,深得曹操宠爱,甚至曹操曾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吾欲立为嗣”,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由于他主观感情强烈、行为放任、屡犯法禁、任性而为,缺乏政治家应有的成熟与稳重,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最终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被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称帝。从此,曹植生活状况也因此一落千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公子,变成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