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PPT课件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第六课
•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 到了我们的身上。”
哪个字眼牢牢抓住了你的眼球?
•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 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 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 生。”
• 这位老师的话里说明了什么?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 他是一名平凡的山乡教师,当灾难降临时,却变成了一只令世界仰慕的雄鹰。这 一幕必将长久印在人们心中:汶川地震发生不久,救援者挖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 学楼,看到一名已经气绝的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宛如一 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孩子活了下来,而雄鹰的“双翼”已然僵硬。我们只知道这 么多:“雄鹰”名叫张米亚,29岁,是映秀镇小学二年级的教师;妻子邓霞和唯一的 3岁儿子也在地震中遇难,其他亲人都不在本地。 中年人告诉我们,小学还有几 个幸存的老师和学生留在镇上。我们在一顶简陋的帐篷里找到了8岁的杨茜睿, 她恰好是张米亚班上的学生。“我们怕极了!都想往教室外面跑。”讲起地震时的 情形,小茜睿仍惊魂未定,“可是张老师大声喊‘不要慌,都趴在课桌下面’, 我们就钻到了课桌底下。前排有人趴得不够低,张老师还去按他们的头。几个同 学想往外跑,张老师就一手抱住一个,拼命压在讲台下面。这时候,房子就垮 了……” 通过人们点点滴滴的回忆,张米亚的形象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他 的几位同事说:“他那么做我并不吃惊。以他的个性,他肯定先把所有孩子都送出 去,自己最后再走,腰上还要夹上两个孩子。因为他平时就很爱孩子。” 映秀小 学校长谭国强说:“张米亚是个男老师,照顾学生却比女老师还心细。有的学生走 读,下雨鞋子湿了,他就想法找来鞋给孩子换上。” 在震区采访,我们见到了一 群平凡而勇敢的人。映秀小学总共47名老师,生还者只有22人。尽管当地政府努 力劝大家尽快转移,还是有几位老师坚持留了下来,忍住失去亲人的悲伤,协助 救援队伍搜寻幸存者。有时,他们会突然哭起来,但是低头擦擦泪水,又继续在 废墟中跋涉。 在他们身上,分明也有张米亚的影子。
最后的姿势
第6课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地震究竟有多可怕呢? 学程单一: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用浪线 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你仿佛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感受到了 什么?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3.自学时间:4分钟
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 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 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 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 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 晃起来!地震!3个感叹号突出情况紧急。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 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 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 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 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学习单二: 自由读第一段,你觉得他是一个怎 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从“平时”“早早”等词语,可以看 出谭老师关爱自己的家人,对工作十 分尽责。
学程单三:
1.完成《补》17页第一、二大题;
2.时间:5分钟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句子部分。 ★★.《练习与测试》一、二、五题。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 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 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 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 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 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深陷下去,血肉模糊,身下还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 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 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_马燕
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导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环境及场景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1、视频: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正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读:1、播放: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视频;2、导读:在这些灾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许许多多令人终身铭记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
板书并齐读课题;3、简介谭千秋老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2)学生练习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字。
2、检查对描写大地震的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最后的姿势》,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社会的破坏力。
2. 培养学生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最后的姿势》的内容与主题分析。
2.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介绍。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4. 启发学生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展示《最后的姿势》的封面和简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谈谈他们对战争的认知和感受。
主体:1. 介绍《最后的姿势》的作者和背景,并简要介绍小说的内容。
2. 请学生阅读小说的第一章,并让他们表达对于主人公和故事主题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小说的观点和想法。
4.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结构、意象等元素,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魅力。
5. 提示学生思考并讨论小说中所表达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和观点。
6.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短文,表达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总结:1. 汇总学生的观点和感想,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推动和平、反对战争。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战争和和平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参与相关主题的讲座,加深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和理解。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写作表现评估。
3. 学生的读后感或短文评估。
最后的姿势ppt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 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 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 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 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 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受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 的敬意。
tán
谭千秋
shù zhī x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漱口
hàn
吱吱声
gǎn
废墟
quánshì
震撼
āo
幽默感
诠释
深凹下去
tān yōu
坍塌
生死攸关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 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 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 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 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
谭老师在地震中是如何表现 的?
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 说你的体会。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拿!快......
(感受爱与责任)
动作描写:
拉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撑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护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感受爱与责任)
作业:
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 本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 写一篇读后感。 2、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教师 的事迹在班上汇报。
最 后 的 姿 势
谭千秋
谭千秋,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湖南 省衡阳市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 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 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 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 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 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 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 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 爱 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 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 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 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2008年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 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 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 下成功获救,而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品读句子: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 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 爱 _的 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 责任 的姿势,是一个____ 英勇 姿势,是一个____ 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 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 个姿势将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谭老师舍生忘 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精读课文
从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老师的话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四字词 语来表达一下。
热爱学生 忠于职守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恪尽职守 无私大爱
大爱无疆 大公无私
想一想:
舍生忘死 无私大爱
通过以上课文,说一说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文中哪句话对全文作了概括?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 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 什么也不要拿 ! 快 …… ”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 往操场跑 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 去。 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1、加一加标点符号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2、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符号(填标点符号) 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 3、连用五个感叹号,表示: 操场跑去。
精读课文
读一读
感悟谭老师舍生忘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 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 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 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 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 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 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的精神品质。
(2)学习环境及场景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谭千秋老师在生死攸关时刻做出选择的艰难,感受他的大爱与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在灾难中勇敢救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险面前,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老师在生死瞬间的选择,去感受他那令人震撼的“最后的姿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废墟、坍塌、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介绍了谭千秋老师的身份和他的日常表现。
(3)从“平常”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2、学习第 2 7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 7 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发生时的语句。
(2)交流描写地震的句子,感受地震的可怕。
(3)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谭千秋老师是怎么做的?(4)重点研读谭千秋老师的动作和语言:“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式说课稿标题:最后的姿式说课稿引言概述:说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解释和讲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最后的姿式说课稿则是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重点强调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展望,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总结教学过程1.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程度和表现等方面。
通过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可以评估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1.2 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教师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应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方面。
通过总结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指导。
1.3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预程度、表现情况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通过总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展望未来教学2.1 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和规划,包括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等方面。
通过展望未来教学,教师可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措施,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提供指导。
2.2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教师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和规划,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等方面。
通过展望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教学目标的调整和优化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目标的设定、实现和评价等方面。
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三、总结与反思3.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在最后的姿式说课稿中,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等方面。
最后的姿势(第1课时)ppt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
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为什么这么说?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名
学生,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 这样的英雄行为。请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 交流。
填一填 《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按( 时间 )顺序,以感人的笔 触,记叙了( 地震 )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老师( 张开双臂 )
用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在(生死攸关 )时
刻,( 忠于职守 、 舍己为人、 大爱无疆 )的高尚师德。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精读课文
词语积累
含有“生死”的词语:
生死不渝 生死与共 生死相依 生死永别
“ABAC”式的成语:
毕恭毕敬 笨手笨脚 惟妙惟肖 呆头呆脑
含有“情况危急”的词语: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十万火急…
理解词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tān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塌陷:坍塌;沉陷。 尘埃:课文中指飞扬的尘土。 震撼:震:震动,撼: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 04秒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 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人物简介
2008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候选人
谭千秋
人物简介
谭千秋 党员 终年51岁 学校教导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体会出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19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板书:最后的姿势)(二)感受人物品质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课文第2——7小节,用笔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2.集体交流句子,相机出示:(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
”(2)他意识到……快……(3)在教学楼……谭老师……护住了四个学生。
3.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的品格。
(优秀的老师,教书育人,是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老师……)(大家快跑立即撑护住)4.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谭老师的内心世界师: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一心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不光是言语教育还重视行动教育的老师,文章对他的言语行动的描写刻画第反映谭老师的平凡而又伟大,为了学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请大家再看课文,文章除了在写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起来,地震!(3)楼房摇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塌陷了……。
这句话是当时的环境描写,在文章到底有什么作用,能否删除呢?5.学生自读品位,集体交流(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同时反映谭老师的镇定)师:可见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十分有必要,更能反映谭老师的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组读环境描写句子,一组读描写谭老师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师:地动山摇,破裂的钻块、水泥……楼房塌陷了……谭老师已深深地被埋在废墟中,当人们在营救过程中又感受到怎样的一幕呢?(三)评价人物品质学生浏览课文8——10小节,文中写了三个人物的语言,分别是怎样说的?1.出示:(1)“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2)“地震时,眼看……身上。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课件
4、文章第三部分中四处环境描写有什 么作用?
对文章中的写作所表达内容起到 烘托作用。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5、文章第三部分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 话语?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6、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位人物来写? 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二、课文理解 7、“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主题,突出主题。
本文对人物不是从正面进行庄重严 肃的描写,而是从侧面着笔,对人物进 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 第三部分引用最具有说服力的三个人物 的话语,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拓展提升
爱 —献给谭千秋老师的诗歌 你用身体写出了 比任何书法作品都美的 爱 成就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像 成为永恒 弧线
心灵感悟
当灾难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他那 张开的双臂为四名学生搭起一座通往生 还彼岸的桥梁。让我们牢记那永恒的瞬 间,牢记他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随堂练习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废(嘘 墟) 震(撼 憾) √ √ (潭 谭)氏 情(咸 感) √ √ 解(释 择) (漱 嗽)口 √ √
随堂练习
2、解释下列词语。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2、你觉得谭千秋是个怎样的老师?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3、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永生难忘--- 终生难忘
字词乐园
反义词: 摇晃--- 静止 刺耳--- 悦耳 迅速---缓慢 腾空---降落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引言概述:说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机会。
而在说课的最后一环——姿势展示中,教师的仪态和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听课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最后的姿势展示。
一、准备工作1.1 着装得体: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注意着装得体,穿着整洁、得体的服装,以展现教师的职业形象和专业素养。
1.2 仪态端庄: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保持仪态端庄,站姿笔直,双脚平行,双手自然下垂,目光自然平视听课教师,展现自信和专注。
1.3 笑容自然: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保持自然微笑,展现友好和亲和力,以增加与听课教师的沟通和互动。
二、教学目标2.1 清晰明确: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清晰明确地陈述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以便听课教师能够准确理解教学意图。
2.2 与教学内容对应: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听课教师能够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3 合理分配时间: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保证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辅助: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听课教师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3.2 互动式教学: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提问、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听课教师的思考和参与,增强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3.3 情景模拟: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示教学方法,使听课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技巧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4.1 多样化评价: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2 公平公正: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强调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原则,不偏袒个别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鼓励。
4.3 及时反馈:教师在姿势展示中应强调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
第三段侧面描写
•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 择? 救援人员“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 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 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 活着!”形象永垂不朽 学生“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 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关爱学生之情之深 之浓
• .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 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 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 中还有两处也可。
tān
yōu
坍塌
攸关
tán
shù
zhī
xū
āo
谭
姓谭
漱
漱口
吱
吱呀
墟
废墟
凹
凹凸
gǎn
hàn
quán
shì
感
感动
撼
震撼
诠
诠释
释
解释
漱口 喇叭
解释
释
凹凸
洗漱 穿戴 价值 尘埃 坍塌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 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 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 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 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 师产生崇高的敬意。因此,谭老师“张开双臂互助 学生”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 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的最后姿势。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 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 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 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 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 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 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ppt
谭老师 “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
最后的姿势!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侧面描写:
• 救援人员 • 获救学生 • 一位教师
主题: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 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 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 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 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写作手法:
1.人物描写 2.环境描写 3.侧面描写
收获一种精神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谭 我 老 想 师 对 : 你 说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 心理、神态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环境描写作用
——渲染人物出场情景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升华人物精神品质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最后的姿势
义正词严
威武不屈
宁折不弯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 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 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 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 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 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 存活了下来。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 松之外,拓、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学习课文
雪 松
柘
柏
女 贞
学习课文
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没有雪 松这个本领。
学习课文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 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 雪,突然惊奇的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 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学习课文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 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 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 去的树枝叉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 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
了什么名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丈夫能屈能伸来自、、、、、、作业
1.收集并整理有关“智慧的弯曲” 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2.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课文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 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学习课文
启示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 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 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 了。”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 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 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 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 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 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 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 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 赞颂。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思考: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怎样评价谭千秋老师?
3、从那哪地方可以看出谭老师热爱学生、 舍已救人的高尚师德?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 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 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zhuó 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 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 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 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 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 教室,往操场跑去。
6
最后的姿势
2008感动中国十大 人物候选人
谭千秋
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
谭千秋,男,中共党员,终年51岁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 中学教导主任.湖南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1978年3月, 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 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 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 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爱生如命,在校园里看到一 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 “最疼爱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 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 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 在身下。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 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 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 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 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 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 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 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 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 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 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 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 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 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 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 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 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 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 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 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 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 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 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tān
yōu
坍塌 攸关
生死
坍 攸
tán
shù
zhī
xū
āo
谭
姓谭
漱
漱口
吱
吱呀
墟
废墟
凹
凹凸
gǎn
hàn
quán诠释
释
解释
漱口 喇叭
解释
释
凹凸
洗漱 穿戴 价值 尘埃 坍塌
塌陷 废墟 震撼 凹下去 血肉模糊 誓死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幽默感 姿势
诠释 师德灵魂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 变成的荒凉地方。
1、天空阴沉沉的。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 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3、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 晃起来!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 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 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 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 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 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 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 受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 意。因此,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 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 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