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整合方案讲义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单元整合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区域生活 和工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其 数量和质量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
土地资源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是区域 农业生产的基础,其利用方式和程 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
能源资源
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 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等国家制定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 规划,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和 措施。
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指标
包括GDP、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等, 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社会指标
包括人口增长率、失业率、教育水平、 医疗条件等,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人 民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生态环境现状
包括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 的状况,是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
生态脆弱区
指那些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容 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发生退化的区域, 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
主要生态问题
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区域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缺和生态失衡。
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一些 地区发展滞后,制约了整体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本章整合课件
(1)在我国安装的“风光互补路灯”,一年中太阳能电池板左右翻转幅度最大的
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目前,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最适宜布局“风光互补路灯”企业生产基地的是
(A)
A.粤 B.藏 C.滇 D.内蒙古
解析 第(1)题,由题意可知,太阳能板位置的左右摆动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 化而变化,一年中夏季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日出到正 午再到日落,太阳的方向转动幅度最大,高度变化最大,太阳能板的左右摆 动幅度最大。第(2)题,据材料可知,“风光互补路灯”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包 括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风光互补路灯控制器、蓄电池以及 LED 光源等,说明该产业技术含量较高,涉及的工业部门多、工业基础好,企业 间的协作条件好,广东省改革开放早、工业化程度高,和西藏自治区、云南 省、内蒙古自治区对比,技术力量强,工业生产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生产 条件优越。
目录索引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 周期 ② 黄道平面 ③ 时差 ④ 太阳直射点 ⑤ 四季更替 ⑥ 五带划分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 太阳视运动与日影
1.太阳视运动:以北半球为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1)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 东升、正西落。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为: 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为: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 北。 (3)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为: 东南→正南→西南。
高中地理总复习整合稿(详稿) 文档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1~4)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系统:我们把宇宙中的各种星体统称为天体。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
2. 主要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3.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4.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天王星。前四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后二为远日行星
5. 八大行星运动特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6.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由薄到厚,温度由低到高,亮度由高到低
7.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主要标志。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除此外色球层还有日珥,而日冕层有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
8. 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扰乱地球上空的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9. 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1.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 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3. 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4.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 5. 并存在液态水
专题2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1. 主要月相:新月,朔,农历初一;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满月,望,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2. 大潮小潮主要日期:大潮,新月满月;小潮,上下弦月
3. 月球表面环境特征:陨星撞击形成火山,环形山密布,地势高低不平
4. 月球运动:公转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方向为自西向东
5. 日食月食:当日,月,地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位于月球与太阳之间,地球的影子完全遮住月球,此时便会出现月食。当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食。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本册整合提升课件
地表形态
常形成块状山地
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
• [试题演练]
• 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 构造等高线(单位:米),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 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件。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 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河流),完成第5~6题。
• 5.①②③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
•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转。
• [试题演练]
• (2023年安徽池州月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 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 中国。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33,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 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 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据此完成第1~2题。
图判断它们分别是
()
• A.气井、水井、油井 B.水井、气井、油井
• C.气井、油井、水井 D.水井、油井、气井
• 6.该地沿E→F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是
()
• 【答案】5.B 6.B
• [解析]第5题,①钻井所在处岩层海拔低,有利于集水, ②③处钻井岩层海拔较高,与背斜相似,适于储存油气资源; ②钻井所在处海拔高于③处,因此②处为气井、③处为油井。 第6题,E→F线由高到低,再到高,且沿线穿过了断层。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选择性必修第四章本章整合
风的形成受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 形成了不同方向和速度的风。
关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有学生表示不太理解。回应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 流等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和进步。
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应用1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了解了城市 化的过程和影响,这可以帮助我 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前城市发展
中的问题和挑战。
应用2
本章中提到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 知识,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采取更环保、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
应用3
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很 多地图阅读和空间分析技能,这些 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旅游、规划等 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针对本章内容提出问题或观点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问题1
新教材地理课件选择性必修第四章中,对于地理 现象的解释是否充分?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
观点1
新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时,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这种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 识人地关系。
问题2
在本章的学习中,哪些地理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 地理环境的变化和过程尤为重要?
探讨该地区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 自然环境对地理位置的反馈作用。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对点训练 2.炕起源于西汉,是我国北方农村晚上休息的“暖床”,是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炕的位置和面积随着时代、区域的差异而变 化。下图为我国辽南地区某村落27座民居炕屋面积与南向住宅建筑面积 比统计图(括号内数字为建设年份)。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南人住床,北人睡炕”的原因是
①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业 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全国性 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 ③巩固加强第二产业,改善投资环境,优先 发展第三产业 ④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加快 城镇化进程
不同 地区
发展条件
发展策略
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①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
的河流都属于内流河,如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部 分地区为内流区,A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B正 确;西北地区以山地、盆地和高原为主,地势的高差较大,C错误;西 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D 错误。故选B。
对点训练
1.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 的地理学内涵。下表为三个省级行政区主要民谣。据此完成(1)~(2)题。
内流河和外流河兼 具;多冰川、湖泊, 是亚洲许多大江大 河的发源地
项目
东部季风区
以森林和森林
植被 和土
壤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地貌课件
第2题,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 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 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 疏则先陡坡再缓陂。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改造后的地 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M与N之间无法 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
C.地形
D.光照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 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黄土高原形成崎岖不平的 地貌景观,B项正确。当地无冰川分布,受冰川侵蚀的影响不大,C项 错误。与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无关,A、D项错误。第2题,根据所学知 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受地形影响,植被多集 中分布在水土保持相对较好的低洼处,C项正确。该处植被呈斑块状且 有序地重复出现,与气温、土壤、光照等因素关系不大,A、B、D项错 误。
[真题展示] (2021年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 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2.黄土高原上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
()
A.气温
B.土壤
高中地理第2章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 根据典型区域的防治措施确定与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防治措施。 例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水土流失、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开 发农业资源、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土地沙化等的成功经验,结 合区域实际情况,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土地沙化 区等的防治措施。
水资源利 绿洲地区 用不当
灌溉农业区
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
用水紧张,植被退化
次生盐渍化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2)我国不同地区 的荒漠化治理
【典例3】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试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 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 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 应分别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思路导引 第(1)题,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气候原因,可从降水、蒸发、昼 夜温差、大风等方面分析。土库曼斯坦地处内陆地区,气候 干旱 ,降水 稀少,蒸发旺盛,导致土壤缺水,干裂严重,荒漠化严重;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 温差 大 ,物理风化作用强,地表风化严重,沙源 丰富 ;土库曼斯坦靠近 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 多 ,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强,沙漠扩展严重。 第(2)题,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分析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也就是 从人为原因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土库曼斯坦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活 动以 放牧 为主,牲畜数量连年增多,超载放牧等不合理放牧导致植被 破坏,土地退化严重;绿洲地区大面积种植棉花,大量引水灌溉,导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第四章整合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梳理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构建了生 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和基本框架。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更为具体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
政策法规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 政策法规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和器
具。
节水型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 高附加值的产业,降低单位产 值水耗。
水资源循环利用
推广再生水利用,提高污水回 用率,减少新鲜水使用量。
节水政策与法规保障
制定节水政策和法规,建立节 水激励机制,加强监管和执法
力度。
跨区域调水和优化配置策略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环境,推动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2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土地资源现状及问题剖析
01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 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 地比重低。
02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 尽合理,土地浪费和破 坏现象严重。
03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 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 突出。
04
土地资源退化、污染问 题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第一册第一章本章整合
分层设色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不 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 ,通过颜色的变化反映地 形的起伏。
地形剖面图
沿某一方向将地形切开, 绘制出地形起伏的剖面图 ,可以直观地反映地形的 高低起伏。
03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组成及结构特点
岩石圈定义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 上)的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岩石圈组成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第 一册第一章本章整合
汇报人:XX 20XX-01-20
目录
• 引言 • 地球与地图基础知识回顾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 大气圈与气候类型 • 水圈与水循环 •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适应新时代高中地理 教育改革的需求,提 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 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打下基础。
水循环过程
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开发利用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人工降雨等。
水资源保护
可持续利用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实现水资源 的永续利用。
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功能,能够维持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核心素养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专题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其判断的主要依 据是地下岩层的变形、变位;同时看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 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
在地质剖面图中判断背斜和向斜的可靠依据是岩层的新老 关系,即“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判 断方法如下。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
B.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
(2)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板岩
C.页岩
D.砂岩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沉积岩Ⅱ先形成,后其顶部被外力侵蚀,然后地 壳下降,经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Ⅰ,之后地壳内部岩浆喷发,冲 断了岩层形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第(2)题,图中甲岩石位于岩 浆岩和沉积岩之间,最可能是岩浆上升过程中使周围的沉积 岩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选项中只有板岩属于变质岩。
3.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 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或断层、褶皱、 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 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 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 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 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蚀岩层 的形成时代。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区域发展本章整合课件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交通运输 集聚
资源枯竭型
发展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要素
资源条件
资金、技术 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
配套条件
评价方向 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决定开发利用规模 开采条件是否便利 当地是否具有开发利用资源的技术条件与足够的资金 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资源开发地与市场之间是否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当地是否具有开发利用该类资源所具备的配套设施,如动力、 水源等
【典例1】 怒江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边缘,经济发展水平低。处于我国著 名的西南“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间区域。当地曾经通过引进企业进行 矿产开发(税收归总部所在区域),实现脱贫攻坚,但效果不明显,甚至引发了 企业和居民的矛盾和冲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怒江州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 突出优势是( A ) A.矿产资源蕴藏量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内河运输便利 D.市场广阔
“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新增万亩高产耕地。据此完成下列各
题。(注:1公顷=15亩。)
(1)该地漫灌淋盐未能成功治理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A )
A.位于低洼盆地
B.夏季蒸发旺盛
C.大气降水稀少
D.土壤含盐量高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选择性必修第五章本章整合
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资源共享和ຫໍສະໝຸດ Baidu业链协同。
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服务业逐渐 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转型。
专业化
服务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不 断提高。
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绿色化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服务业成为发展热点。
国际化
环境容量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 有限,过度开发会导致环境破坏
。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中的地震、洪水等灾害 会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生态平衡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土壤等要素 相互依存,人类活动需遵循生态
平衡原则。
03 人口与城市发展 关系探讨
人口增长与迁移现象分析
人口增长模式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如指数增长、逻辑增长等 ,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
资本密集型
以大量资本投入为主的工业产业,如 钢铁、汽车等重工业。
工业产业布局类型及其优化方向探讨
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
技术创新
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工业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工业产业布局类型及其优化方向探讨
节能减排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环保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
新课程变“一纲一本”、一统天下为“一标多本”、百花齐放。各版本地理教材的编写,为教师的地理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地理新教材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只不过为教学提供一个例子”。这就向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破教材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驾驭、深切领悟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进行再创造、加工,找到适合学生学力的切入点,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地理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且“用活”教材,如何借助于教材,重组、整合教学内容,这是在地理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立足选用教材,吸取其他版本教材的内容优点,整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
现行高中地理四个版本的新教材,在结构体系、内容选择、教材“三大系统”的设计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也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点。而已经实施新课程的各学校,只能选用其中一个版本的教材。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决不仅限于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览各版本教材,立足选用教材,分析、比较、吸取其他教材的优点,融会贯通,将其整合到相应教学内容之中。
例如,有关“辨别地理方向”、“气候类型的判断”以及“地形图、统计图、电子地图的判读技能”等内容可参考鲁教版教材;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可参考湘教版教材;在教学“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或“太阳辐射与地球”时,可吸纳、整合人教版“活动”中的有关太阳辐射随纬度、时间的变化规律;教学有关“厄尔尼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选择探究活动内容时,可参考中图版教材。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章末核心素养整合课件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有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 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挟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 A项正确。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 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的形成时间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 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 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一般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拓展延伸 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典型例题2】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 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项错误;据图可知,断层发生在花岗 岩形成之前,B项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 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项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石灰岩受 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本章整合
核心归纳思维深化
图中字母的含义: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 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 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
图 2 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核心归纳思维深化
图示中符合该循环系统的①②③④⑤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 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乳畜业, 商品率高是其突出特点。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思路导引第(1)题,甲位于云贵高原,乙位于江南丘陵,地
形
,为
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山地
高原地区,土层较 。第(2)题,甲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
作用强;丙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
作用强。第(3)题,
乙地红色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土壤被侵蚀,土壤
下降;泥
沙在下游河流淤积,
灾害增加。第(4)题,土地荒漠化与人
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能够可持
续利用
(5)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日常生 活中的小事做起,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典例3人类的生产活动只有与地理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 发展。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地理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布 2000—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
地理“双向适应”有效教学实施意见(实验)
(2012年9月高一试用;2013年9月起全校各年级全面试用)地理科组执笔人李琼张驰陈志富
一、地理科教学内容重组方案
(一)重组说明
1、重组缘由
(1)必修I教材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只有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适当整合取舍,才能得到落实及内化。
(2)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主动性不够,太多的教学内容,过难的讲解可能更会“恶性循环”。
2、重组原则
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结构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老师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结果、学情三个方面综合进行重组。
3、重组方法
(1)将相关联的内容组合在一起。
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将相关的案例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理论及实际的结合,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如:必修I中:将天气灾害中的《寒潮》整合到《天气系统》之后;将《水资源》移到《水的运动》之后。
(2)增添部分内容。
鉴于教学客观需要,将重点内容、高频考点如全球气候类型分布、
分析判断气候
类型等补充到《大气环流》之后。
(二)教学内容安排细化表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1、模块在时间上的变化
以往的安排是在高一上学期完成必修1的全部内容,但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必修1以自然地理为主,难度大,内容多,而且该部分是整个地理的最基础部分,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时数不足,所以难以完成全部教学内容,为避免出现赶进度而导致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将部分教学内容留到高一下学期再上。
2、内容重组
必修1中第四单元内容调整到和第二单元相关内容一起学习。如:《寒潮》和《天气系统》一起学习;《水资源》及《水循环、水的运动》一起学习。
3、其它内容基本无需作调整。
4、有些部分理科的课时设置较少,多余时间主要用在练习和检测上。
二、地理学科多课型有效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的依据应该是:知识类别、课型特征、学生实际,尤其是所教学生获得目标知识技能的方式。本意见仅为导向性模式,我们应该构建充分体现有效教学基本理念的适应基础薄弱学生实际的具有差异功能的富含自我风格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专题复习课。
(一)新授课
授新课,要尽量放慢速度,尽量深入浅出,讲清地理原理、现象、
过程、影响。
学生在第一次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听懂了,对于以后的学生和复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倘若学生第一次听课,老师讲得不明不白,或过于深奥,一方面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后面的学习将产生巨大的障碍,将产生一道道坎,这样的坎越来越多,直接会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危害将难以弥补。
一般做法:
①提出问题:自然地理由自然现象或者事实入手,通过观察、演示或列举学生感性经验中的现象和事实提出问题。人文地理由社会实践的亲身感受或者案例入手,让学生观察生活,学以致用。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学辅导:教师根据课题设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借助教材、资料和地图册、情景动画等自学,获得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感性认识,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学会新知识的能力。
③知识梳理: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再由教师点拨,最终形成知识框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把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因果关系联结起来,得出问题的结论。
④当堂训练:即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达标测试题,引导学生做穿插性的随堂练习题,起到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情况的效果。
⑤延伸迁移:根据教材,一方面训练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另一方面设计高考对接,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二)习题课
习题课的“功能”主要有: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掌握方法、熟练技巧、总结规律、明确思路、举一反三、升华能力。习题课的基本要求是:选题要精、分析要透、训练要实。课堂教学中要避免“题海战术”,要牢牢把握习题的“载体”作用:以“习题”促知识巩固、以“习题”促技能训练、以“习题”促思路方法、以“习题”促能力提高。
一般做法:
①提出问题,精选习题;
②实战演练,规范作答;
③交流评价,反馈矫正;
④理清思路,总结方法;
⑤举一反三,延伸迁移;
⑥巩固训练,总结升华。
(三)复习课
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般做法:(老师引领,学生动手)
①明确考纲考点,基础知识回顾;
②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③重点难点剖析,专项实战训练;
④总结规律方法,跟进巩固提高。
(四)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的具体要求是:课前要分析学生考试的基本情况,统计错误的类型,确定讲评重点;要将试卷发给学生,要求分析错因;讲评应做到“突出重点,抓薄弱环节”。不平均使力,学生出错率低的知识点可略或省,而学生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则需重点突破;学生主体,教师点拨。尽量让学生谈选项及选此项的原因,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倡学生讲和评;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总结规律,教给方法。注重知识规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落实,典型错误和难点问题要加强巩固练习。
一般做法:
①分析考情、评价激励;
②讨论纠错、查找错因;
③理清思路、总结方法;
(五)专题复习课(高三年级适用)
在专题复习中,一要重视对习题的规范作答(格式、计算、文字说明等等);二要重视习题的优化及重组(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三要重视对习题翻新及创新(一题多变、一题多思)。
基本思路:
①专题的确定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专题,旨在进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