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

合集下载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精品教案(精选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精品教案(精选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精品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比的概念与性质”。具体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值的计算、比例式的转换、比的大小比较、比的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值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式进行问题求解,掌握比的大小比较和性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比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比值的计算方法、比例式的转换和比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课件展示两个水果摊位,比较苹果和香蕉的价格,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

(1)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

(2)讲解比值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比值。

3. 例题讲解

(1)计算比值:3:5的比值是多少?

(2)比例式转换:2:3=4:x,求x的值。

(3)比的大小比较:比较4:5和6:7的大小。

4. 随堂练习

(1)计算比值:1:4、5:8。

(2)比例式转换:3:4=6:x,5:7=x:10。

(3)比的大小比较:2:3和4:6,5:9和7:12。

5. 小结

六、板书设计

1. 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2. 比值的计算:a:b = a÷b。

3. 比例式的转换:a:b=c:d,可以转换为a×d=b×c。

4. 比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比的比值大小。

5.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常见的比例表示比的关系。

2.掌握比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推断。

3.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认识,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比较、推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比的概念和基本定义。

2.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学会用比例表示。

3.训练学生将比的认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难点

1.比例的转化和运用。

2.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比例的图示和实际例题。

2.课堂教具:尺子、书本、糖果盒等。

3.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段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比,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比的概念。

2. 讲解

1.介绍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比。

2.讲解比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比例的大小。

3.展示比例的具体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用分数、百分数表示比的技巧。

3. 练习

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练习,巩固比的大小关系。

2.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尝试将比的认识应用到更多领域。

5.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比的练习题。

2.思考并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写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帮助学生打好比的基础,但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仍需继续加强。下节课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10篇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10篇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10篇

认识比篇一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认识比”的起始课,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三、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比的意义在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这个意义概括得又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什么叫做比。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些各有侧重点,同时又互相关联、循序渐进的例题。在学生对比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概括比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分四个层次进行。

首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身高,引导学生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这里认识的比则专门框定于后一种情况,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这样两个问题。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二)探索新知

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

提问: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 cm,宽10 cm。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预设1:长比宽多几厘米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

预设2:长是宽的几倍15÷10

预设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追问1: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

追问2: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

介绍“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引导学生用比来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整体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整体设计

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教材在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的设

计和编排上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也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 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

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

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

图及课时

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4课时。

认识比的试讲教案

认识比的试讲教案

认识比的试讲教案

【篇一:认识比教案】

《比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

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

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

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

认知结构。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

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

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

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以看出教材这样有序的编排、呈现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

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

并在活动中全面准确的理解比的意义,构建起对比、除法、分数三

者之间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

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及运用,了解常用的比较级形式和用法。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比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判断,提升自己的观察

和分析能力,提高对事物的敏锐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

松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比较级形式。

2.教学难点:通过复杂的实例进行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引入(5分钟)

通过展现几个物体,让学生猜一下“比”字怎么写,并引导学生谈论出物体之间存在的大小关系。

2、讲解(10分钟)

在学生已经对“比”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利用比较级概念进行讲解,并通过图件、实物或者PPT等形式,介绍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较级和其运用方式。

3、练习1(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自行添加如“比……更……”这种常用的比较级的句型,然后组成一个意思连贯的句子。

4、讨论(15分钟)

教师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较级进行分类归纳,并通过组成对比形象鲜明的课堂来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和独立思考。

5、练习2(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形象鲜明的图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完成填空练习。

6、练习3(10分钟)

根据学生的需要,练习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较级。

7、小结(5分钟)

教师简要复习今天的知识点,寻找学生的运用方式和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新学习的知识点对于生活和学习都有什么益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问答式教学法

3.讨论式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优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优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优质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优质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六年级数学《比》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教案六年级数学《比》教案(精选19篇)

六年级数学《比》教案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12课时

内容

课时数

生活中的比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练习三

机动

六年级数学《比》教案篇2

学材分析

已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用比,体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理解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比较方法,比。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比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以及理

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比,学习比的化简和比较大小等运算。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除法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运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

会比的化简和比较大小等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

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化简和比较大小等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比的化简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比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比的化简和比较大小等运算。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1. 比的意义: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比的表示方法:学习比的符号表示,以及整数、小数、分数比的表达方式。

3. 比的大小比较: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学会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学会使用比的符号表示,并能正确表示整数、小数、分数比。

3. 能够比较两个比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比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PPT展示两个相同大小、不同长度的铅笔,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支铅笔哪支更长?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该如何表示?”引导学生进入比的学习。

2. 例题讲解:

(1)比的符号表示:讲解比的符号表示方法,如2:3、0.5:1、3/4:1等。

(2)比的性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两边同时乘以或

除以相同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3)比的大小比较:举例讲解如何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3. 随堂练习:

(1)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例子,独立完成比的符号表示。

(2)给出几组比,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说明原因。

4. 知识巩固: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比的概念。

(2)让学生举例说明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1. 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数量关系。

2. 比的表示方法:2:3、0.5:1、3/4:1等。

“认识比”数学教案

“认识比”数学教案

“认识比”数学教案

标题:认识比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比,并能正确地写出比。

2.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求比值的方法。

3. 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并掌握比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难点: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橙汁与水的比例为1:4",让学生理解"比例"这个概念。

(二)新课讲解

1. 定义“比”

比是一种表示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如A:B,其中A叫做前项,B叫做后项。

2. 求比值

比值就是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例如,如果A:B=5:6,则比值为5/6。

3. 实例解释

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解释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关于比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1认识比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1认识比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1 认识比人教版教案:认识比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的认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求比值,以及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体会比在日常生活中

的运用。

2. 使学生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求比值。

3. 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比的读写方法,求比值的方法。

难点: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

上课之初,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场篮球比赛的情景,并提出问题:“如果小明投篮5次,进了3次,我们该如何表示小明投篮的效率呢?”让学生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含义

接着,我解释比的意义,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同时,我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的读写方法。

3. 求比值

在此环节,我提出问题:“如果小明投篮5次,进了3次,那么

小明的投篮效率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计算比值。然后,我讲解求

比值的方法,即将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4. 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5. 实践运用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小明跑100米用时15秒,小华跑100米用时12秒,谁跑得

快一些?”让学生求出两人的速度,并比较谁跑得快。

六、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求比值的方法、比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比和比例”

的第一节“认识比”。详细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方法、比

的大小比较以及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表示两个

数之间的比。

2. 培养学生比较两个比的大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比较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等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

(1)介绍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讲解比的读写方法,如:3:4,读作“三比四”。

(3)通过实例讲解比的大小比较,如:3:4和2:3的大小比较。

3. 例题讲解(10分钟)

(1)小明身高1.6米,小红身高1.4米,比较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

(2)甲班有30人,乙班有40人,比较甲班和乙班的人数比。

4. 随堂练习(15分钟)

(3)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水果摊上的苹果和香蕉的价格分别是3

元/千克和4元/千克,求苹果和香蕉的价格比。

5. 小组讨论(5分钟)

(1)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

(2)比的大小比较有哪些方法?

六、板书设计

1. 比的概念

2. 比的读写方法

3. 比的大小比较

4. 比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版

一. 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并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比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3.比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

学生认识比,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比的读写方法和比与除法关系的教学材料。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例如,展示一幅篮

球比赛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比赛中的比分。

2.呈现(10分钟)

介绍比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例如,展示一

幅水果的照片,让学生比较苹果和香蕉的数量,并写出比。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进行比的读写练习,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例如,给出一个比的式子,让学生读写并解释其意义。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四、情景导入
1.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情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有趣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一、优点
1.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
2.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比的知识点。
3.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问和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认识比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第二节“比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值的计算、比例尺的应用、比的大小比较、简化比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比。
2.学会计算比值,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探讨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打折、工资涨幅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
2.比值计算和简化比的方法。
3.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比的大小比较的规则。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
实践情景引入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理解比的含义。
1.在展示长方形实例时,要引导学生关注长宽比பைடு நூலகம்对形状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比(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2、比较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3、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4、提高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的能力,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

谈话倒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比(板书课题)。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比的知识有了哪些了解,你还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比”。请同学们看黑板。二、

新授(一)教学例1:(挂图)1、认识比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1)

牛奶比果汁多几杯?(口答)(2)

果汁比牛奶少几杯?(3)

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4)

牛奶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2÷3=

就是用----果汁杯数除以牛奶杯数(板书)师:果汁杯数和牛奶杯数之间的这种关系,除了可以用除法、分数表示,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表示法—比来表示。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那么牛奶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怎样求呢?3÷2= 就是用牛奶杯数除以果汁杯数。还可以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2、比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2比3可以记作2:3。2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号,3叫做比的后项。请你在自备本上把“2比3”写下来。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3、同样是2杯果汁,为什么有时是比的前项,有时又成了比的后项?小结:所以在比中,我们要看清谁和谁比,不能随便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师:像这样的比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过渡:同学们找了许多生活中的比,说明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这些比表示什么,与我们今天研究的比是否相同,等会再下结论。3、练一练这是一瓶多用途清洁剂。加入不同数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现在老师来加水配制一杯溶液。操作:一瓶盖清洁剂,三瓶盖水。问:把一瓶盖清洁剂看做一份,三瓶盖水就看做几份?这时清洁剂和水的比是---1:3。说说它表示

什么?这杯溶液太浓了,可以------加水。再加5杯水。这时它们的比又是多少呢?这个比表示什么?如果清洁剂和水的比是1:1,那么清洁剂和水的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手中的杯子:这杯溶液能不能配制这样的溶液呢?你有什么办法?8瓶盖清洁剂看做一份,8瓶盖水看做一份。小结:比表示的有时是具体数量,有时是份数。(二)教学例2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数量比较的例子还有很多。(出示小黑板)看黑板:请一生读题师:你会求他们的速度吗?小写的速度怎么样求?是多少?板书:900÷15=60米/分路程÷时间=速度(在小黑板上书写)师:小伟的速度呢?

900÷20=45米/分师:因为速度=路程÷时间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板书:

路程

时间小军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900 : 15小伟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900 : 20 小结: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师:在叙述中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继续看:求出它们的单价,总价和数量的关系可不可以用比来表示呢?为什么?翻板:表格总价数量单价苹果10.53 梨124 生:因为总价÷数量=单价,所以:总价和数量可以用比来表示。3.教学比的意义:指着板书讲:2÷3可以表示成2∶3 学到这里,请你说说看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不会,可指着板书讲)师:两个数之比表示两个数

相除,那么2∶3可以表示为2÷3结果是2/3,我们把2/3就叫做是2∶3的比值(板书)讨论学生话中所见的比。900∶15的比值是多少呢?求出其它各比的比值。4.3∶2=3÷2=3/23是比的前项,到了除法中就成了——被除数:到了分数中就是分子(小黑板出示表格)

联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原理一种关系除法一种分数分数一个数举例:a∶b=a÷b=a/b 分数、除法的关系真密切啊!例如:2:3也可写成,读作2比3,而不读作三分之二。5、讨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6、介绍黄金比五星红旗是我们的骄傲。教室上方挂着的五星红旗模型时刻提醒我们是中国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请你从这三幅国旗模型的设计图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来。难道这里也有比的知识吗?视觉效果最佳是因为(3)中宽与长的比值最接近“黄金比”的比值。我们把比值大约是0.618的比叫做黄金比。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比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人体中也有黄金比的知识:从眉心开始,眉心的上部与下部长度的比值越接近黄金比,我们就说那个人长得很漂亮;从肚脐眼开始,肚脐上部与下部长度的比值越接近黄金比,我们就说那个人的身材很匀称。三、

全课总结识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