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

合集下载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包括生物学方法、化学方法和仪器方法等。

1.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通过生物试验,如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来测定维生素的活性。

例如,利用酵母菌培养来测定维生素B2(核黄素)的含量,利用小鼠实验来测定维生素D的活性。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维生素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例如,利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抗坏血酸)的含量,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维生素A(视黄醇)的含量。

3. 仪器方法:仪器方法是通过利用特定仪器进行测定。

例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多种维生素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仪(GC)测定维生素E(α-生育酚)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维生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测定原理,因此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需要结合维生素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决定。

同时,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有很多,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 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GB/T6195—1986)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本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2、优点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等,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

3、缺点2,6一二氯靛酚法虽然简便,但是药品价格昂贵。

而且不能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

如果样品中含有色素类物质,将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

三、分光光度法1、原理: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古洛糖酸。

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波谱原理实验讲义

波谱原理实验讲义

实验一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一、实验目的学习在紫外光谱区同时测定双组分体系——维生素C和维生素E。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α-生育酚)在食品中能起抗氧化作用,即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能防止油脂变性。

两者结合在一起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佳,因为它们在抗氧化剂性能方面是“协同的”。

因此,它们作为一种有用的组合试剂用于各种食品中。

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维生素E是脂溶性的,但是他们都溶于无水乙醇,因此能在同一溶液中,用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组分相同的原理,在紫外区测定它们。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吸收池一对、25mL容量瓶7只、5mL吸量管两只。

2、试剂维生素C:称0.132g抗坏血酸,溶于无水乙醇中,并用无水乙醇定容于1000mL (7.50×10-4mol/L);维生素E:称0.488g α-生育酚,溶于无水乙醇中,并用无水乙醇定容于1000mL1.13×10-3mol/L);无水乙醇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配制溶液(1)配制维生素C系列标准溶液:分别取抗坏血酸贮备液2.00 、3.00 、4.00mL 于3只25mL容量瓶中,并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2)配制维生素E系列标准溶液:分别取α-生育酚贮备液2.00 、3.00 、4.00mL于3只25mL容量瓶中,并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3)试样的制备:取未知液5.00 mL 于25mL容量瓶中,并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2、绘制吸收曲线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在波长320~220nm范围内测绘抗坏血酸和α-生育酚的吸收光谱,并确定抗坏血酸和α-生育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λ1、λ2。

3、绘制标准曲线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在波长λ1、λ2处分别测定维生素C的3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在波长λ1、λ2处分别测定维生素E的3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4、未知液的测定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在波长λ1、λ2处分别测定未知液的吸光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2020/3/19
是否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的精确性、准确性、再 现性如何? 以上等等都可以写。在“讨论”这部分你会指到 整理于“实验结果”中的图表,请注意每张图表都要编号, 并且有标题,如“图一 K2Cr2O7的UV吸收光谱图”。图的标 题放在图下方,表的标题则统一放在表的上方。若有需要, 图表之标题底下可以补充說明获得该结果的一些实验条件。 (V)在”结语”部分简短回顾实验的结果及心得,不要太长。 (VI)在报告中,若有引用束籍文献的話,除了在引用的地方 依次按顺序注明文献编号,如[1]、[2]…之外,该文献之出处, 请在“参考文献”这里详细說明。(VII)“附录”部分,把原始 数据或其他参考资料整理在这里。(原始数据有教师的见签名) 。
2020/3/19
3.实验原理 在同一溶液中同的测定双组分的原理已在第五章中介绍过。抗 坏血酸称为“水溶性”维生素,α-生育酚称为“脂溶性”维生 素。但是,它们二者都溶解于无水乙醇从而能够在紫外区测定, 因为抗坏血酸缓慢地氧化成为脱氢抗坏血酸,所以必须每天制 备新鲜的溶液。α-生育酚比较稳定。抗坏血酸和α-生育酚起抗氧 剂作用,即它们在一定时间内能防止油脂酸败。两者结合一起 的效果超过单独添加使用时的效果,因为它们在抗氧化性能方 面是“协同的”。由于这个原因,它们对于防护各种食品油脂 氧化是一种有效的组合试剂。
2020/3/19
(II)在”实验方法及步骤”部份则列述使用之仪器设备,试 剂与材料以及实验步骤。 (III)在“实验结果”部分,报告你们所获得的结果,这些 结果可能是经过计算或换算之后的数据,以图、表等方式呈 现,不用把原始数据原封不动的搬出來,原始数据最好放在 “附录”。数据的整理及计算过程要敘述清楚,同時要注意 单位,别遗落了。(IV)接下來在“讨论”部分,就是解释所 获得实验结果。要把结果融入理理论面,讨论所得到的结果 是不是如所预期的,还有这些结果是否符合理论推断。讨论 一下所得实验結果有何功用,能夠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或者 另外又产生了什么问题值得继续探讨。还有探讨实验时有无 瑕疵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E软胶囊中间产品含量的研究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E软胶囊中间产品含量的研究

精密量取线 性关 系下 浓度 为 0 1m / .2 g
m L的溶液 , 测定 不 同间 隔时 间内主 峰面积 的 变化 。结 果见 表 3 。 表 3 维生 素 E稳定 性试 验结果
吸收度 ( A) 052 .4 0 54 .4 053 .4 050 .4
图 1 大 豆油 的 扫插 图
表 2 精密度试验结果
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
吸收度 058 .4 O52 .3 053 O54 14 .3 050 .4 056 .4 .4 051
精 密 称 取 维 生 素 E 对 照 品 10 g 置 0r , a 5 m 容 量 瓶 中 , 乙 酸 乙 酯 密 塞 振 摇 使 溶 0l 加
( V 一1 . % :m ×4n 菲 O 72 3 rr n ( P 2 S B 2S 德 国赛 多 B I t 、S 1

特点为 : 敏 度高 ; 确 度 高, 灵 准 相对 误 差 为 2 一 % 。维生 素 E软胶 囊 是 维 生 素 类 药 , % 5 适 用 于心 、 脑血 管 疾 病 及习 惯 性 先 兆 性 流 产 与女性不孕等症 。本 品为维生索 E与植物 油 配翩 、 丸 、 制 包装 而 成 。由于工 艺要 求配 液
5 m 容量瓶 中 , 乙酸 乙酯 稀释至刻度 , Ol 加 摇
匀 :6 n 一 0 n 波长处 扫 描 , 图 1 2 0m 3O t o 见 。
71 5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 上海 分析仪

2 ・ 2
维普资讯
浓 度范 围内 , 收度 A与浓 度 呈 良好 的线 性 吸 关系。
[] 4 吴玫 函, 聂凌云. 气相色谱 ~ 质谱联 用技术在 我国中药

紫外分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紫外分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班级:姓名:学号:前言:原理: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集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它说带状光谱,反应了分子中某些基团的信息。

可以用标准光图谱再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定性分析,吸收曲线的形状是物质定性的主要依据,在定量分析中,可提供测定波长,一般以灵敏度较大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

物质对紫外可见光吸收符合Lambert-Beer定律A=εcl。

仪器构造: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显示屏。

仪器特点:1、320*240位点阵高质量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显示清晰,信息完备,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2、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实验结果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使用户编辑更为简单快捷3、主要元件采用进口配置,使精度更高、速度更快、可靠性更强、兼容性更广、自动化程度更高4、丰富的应用功能,使用户随心所欲,应用更灵活、开放,使分光光度计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5、高自动化程度,使维护方便、操作简便、效率更高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为理化性质外观:无色晶体沸点:无熔点:190~192℃酸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尤其是C3位OH由于受共轭效应的影响,酸性较强(pK =4.17);C2位OH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极弱(pK =11.75)。

故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可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钠盐。

紫外线吸收最大值:245nm荧光光谱:激发波长:无荧光波长:无药理作用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文献报道测定方法方法名称维生素C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维生素C。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毕业论文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毕业论文

题 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的含量摘 要:目前研究维生素研究维生C 的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如滴定法、光度分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特别是紫外分光度测定法。

本论文利用维生素C 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 ,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水果维生素C 含量的新方法。

维生素C 浓度在1.001.00—12.0µg/mL 范围内与吸收值呈良—12.0µg/mL 范围内与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4µg/ mL;加标回收率在97.9% —99.0% 之间。

该法操作简单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结果准确,,应用于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维生素C ,紫外分光度测定法,水果前言维生素C 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是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维生素。

维生素C 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所以在医药上常把它叫做抗坏血酸。

维生素C 能保能保持巯基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还有解毒作用等。

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对饮食健康、对饮食健康、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年来测定维近年来测定维生素C 的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的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 维生素维生素C 的性质及测定方法的性质及测定方法1.1 维生素维生素C 概述概述维生素C 又叫抗坏血酸(又叫抗坏血酸(Ascorbicid Ascorbicid Ascorbicid),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多,蔬菜中含量较多,是一种水可溶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水可溶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水可溶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人体需要量最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摘要】本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由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组成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在这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根据相互间光谱的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维生素E;浓度1、引言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α-生育酚)在食品中能起抗氧化剂作用,即它们在一定时间内防止油脂变性。

两者结合在一起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佳,因为它们在抗氧化性能方面是“协同的”。

因此,它们作为一种有用的组合试剂用于各种食品中。

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维生素E是酯溶性的,它们都能溶于无水乙醇,因此能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组分相同的原理,在紫外光区测定它们。

2、实验原理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内有吸收的单一成分。

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

例如,当两组分吸收峰部分重叠时,选择适当的波长,仍可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但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则宜采用解联立方程组或双波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混合组分中在λ1处的吸收等于组分A和组分B分别在λ1处的吸光度之和,即:同理,混合组分在λ2处吸光度之和应为:若先用A、B组分的标样,分别测的A、B两组分在和处的摩尔吸收系数、、、;当测的未知试样在λ1和λ1处的吸光度和后,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得A、B两组分各自的浓度和。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λ1和λ2宜分别选择在A、B两组分最大吸收峰处或其附近。

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3.1、仪器试剂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天津港东UV-4501S),石英吸收池一对试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α-生育酚),无水乙醇3.2、实验步骤3.2.1、检查仪器开机预热20min,并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

实验9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或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9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或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

2 mL 蒸馏水和 0.6~ 0.8 mL 1 mol·L-1 NaOH 溶液依次放入 10
mL 容量瓶中,混匀, 15min 后加入 0.6 ~ 0.8 mL 10% HCl ,混 匀,并定容至刻度。以蒸馏水为空白。在 243 nm 处测定其消
光值。
4 .由待测样品与待测碱处理样品的消光值之差和
93.5 问题讨论
(1)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外,抗坏血酸还有哪些
测定方法?
93.6 参考答案
(1)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外,抗坏血酸还有哪些测定方法? 答:一、氧化还原法 1. 直接碘量法 2.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二、分光光度法 1. 紫外快速测定法 2. 2,4-二硝基苯肼法 3. 高铁还原法测定血浆中的抗坏血酸 三、光电比浊法 四、电化学法 五、荧光分析法 1. 抗坏铁酸的微量荧光测定法 2. 抗坏铁酸总量的荧光测定法
测定标准系列抗坏血酸溶液的消光值,以抗坏血酸的含
量(μg)为横坐标,以相应的消光值为纵坐标作标准 曲线。
(二)样品的测定 1.样品的提取:将果蔬样品洗净、擦干、切碎、混匀。 称取 5.00 g 于研体中,加入 2 ~ 5 mL 1% HCl ,匀浆,转移到 25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若提取液澄清透明,则可直接
取样测定,若有浑浊现象,可通过离心(10000 g, 10 min)
来消除。 2.样品的测定:取0.1~0.2 mL提取液,放入盛有0.2~
0.4 mL 10%盐酸的1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摇
匀。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43 nm处测定其消光值。 3 .待测碱处理液的制备:分别吸取 0.1 ~ 0.2 mL 提取液,
0.2
0.3
0.4
0.5
0.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陈玉锋;庄志萍【摘要】[目的]为市售饮料中维生素C(Vc)的科学测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u2+催化溶解氧氧化Vc,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橙汁中还原型Vc的方法,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采用磷酸和醋酸混酸溶液(3∶7,V∶V)作稳定剂,Cu2+为催化剂,70 ℃恒温水浴中,测定市售橙汁饮品中Vc的含量,标准曲线方程为y=0.0714x+0.135 0,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该方法精密度RSD(n=5)为0.35%,加标回收率为98.5%.[结论]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橙汁中Vc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令人满意.%[Objective] Tth aim was to provide refereneces for the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C (Vc) in sold beverage. [Method]With Cu2+ as catalyst to oxidize Vc,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reduced Vc in orange juice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was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determin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 Result] With the mixed solution of phosphoric acid and acetic acid (3∶7, V∶ V) as the stabiliz er, Cu2+ as catalyst and in the 70 ℃ water-circulator bath, Vc content in the sold orange juice was determined, the standard curve equation was y = 0.071 4x + 0.135 0,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99 5, the precision RSD( n = 5 ) was 0.35% and recovery rate was 98.5%.[ Conclusion]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Vc in orange juice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was constructed, which was simple and fiast and whose results were very satisfying.【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1【总页数】3页(P236-237,240)【关键词】维生素C;紫外分光光度法;橙汁【作者】陈玉锋;庄志萍【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3目前维生素C(Vc)的测定方法有荧光分析法、碘量法、2,4-二硝基苯肼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铁(Ⅱ)-邻菲罗啉-BPR体系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1-6]。

维生素E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维生素E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3.3.2生育酚
取本品0.10g,加无水乙醇5ml溶解后,加二苯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不得过1.0ml为符合规定。
3.3.3微生物限度
取本品10g加至含溶化的(温度不超过45℃)5g司盘80,3g 单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的无菌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成团后,加入45℃的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使充分乳化,作为1:10的供试液。取适量供试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平皿法(《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Ⅺ J)检查,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分别不得过100个/g,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为符合规定。
4.4计算
4.4.1理论板数
n——理论板数t′R——组分保留时间
Wh/2——半高峰宽
4.4.2分离度
R——分离度tR1、tR2——1、2组分的保留时间
Wb1、Wb2——1、2组分的色谱峰峰宽
4.4.3校正因子
f——校正因子
CR——对照品的浓度
CS——内标物质的浓度
AR——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As——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量筒碱式滴定管分析天平
3.2试药与试液
乙醇乙醚无水乙醇二甲基甲酰胺正己烷
酚酞指示液
二苯胺试液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
3.3检查项目与操作方法
3.3.1酸度
取乙醇与乙醚各15ml,置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液0.5ml,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微显粉红色,加本品1.0g,溶解后,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不得过0.5ml为符合规定。
4.[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光光度计; 250mL 分液漏斗; 200mL 量筒;移液管;分析 天平;离心机。 试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标准溶液(1000 mg· L-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标准储备液);二乙二胺合铜试剂:称取62.3 g硫酸铜晶体和49.6 g硫
酸铵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45.1 g(50 mL)乙二胺,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吸收光谱,并确定λ1和λ2 。
3. 绘制标准曲线 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在波长λ1和λ2 ,分别测定步骤1配制的 8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4. 未知液的测定 取未知液 5.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 匀。在λ1和λ2分别测其吸光度。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 绘制抗坏血酸和生育酚的吸收光谱,确定λ1和λ2 2. 分 别 绘 制 抗 坏 血 酸 和 生 育 酚 在 λ1 和 λ2 时 的 4 条 标 准 曲 线 , 求 出 4 条 直 线 的 斜 率 , 即 εxλ1 、εyλ1 、εxλ2 、εyλ2 。 3. 计算未知液中抗坏血酸和生育酚的浓度。
Aλ1 =εxλ1bcx+εyλ1bcy
Aλ2 =εxλ2bcx+εyλ2bcy 求解联立方程组就能得出各组分的含量.
休息
返回节
9
六、思考题
1. 写出抗坏血酸和生育酚的结构式,并解释一个是“水溶性”,
一个是“酯溶性”的原因。
2. 2.使用本方法测定抗坏血酸和生育酚是否灵敏?解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六、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分光光度定量方法。
(2)学习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原理。

c三、任务3:食品中防腐剂的紫外光谱测定

c三、任务3:食品中防腐剂的紫外光谱测定

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
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基于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而对 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 类方法 200-400nm,氘灯,石英吸收池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最大波长; 合适的参比液 是否存在共扼结构以及苯 环的定性判断依据;有机 物的定量分析
定义
基于物质对可见光的吸收而对 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 类方法 400-780nm,钨灯,玻璃吸收池 有色溶液;显色剂;控制PH;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最大波长 减小干扰;合适的参比液 一般作为无机物、有机物 的定量分析
项目三:光学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任务3:食品中防腐剂的 紫外光谱测定
任务分析:
为了防止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变质、腐败,常在食品中添加 少量防腐剂。防腐剂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在食品卫生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 定。苯甲酸和山梨酸以及它们的钠盐、钾盐是食品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 两种主要防腐剂。苯甲酸具有芳烃结构,在波长228nm和272nm处有K 吸收带和B吸收带;山梨酸具有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在波长250nm处 有π→π*跃迁的K吸收带,因此 们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 根据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可以对它
任务实施
• 防腐剂定性鉴定
• 取经提纯稀释后的乙醚萃取液,用1cm的石英 吸收池,以乙醚为参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在波长210~310nm范围作紫外吸收光谱,根据 吸收峰波长及吸收强度确定防腐剂的种类。
任务实施
• 工作曲线测定食品中防腐剂含量
紫外光、紫外吸收曲线
紫外光区域的波长范围:10-400nm;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波长范围:200nm-400nm 紫外吸收曲线绘制:
如四氯化碳中二 硫化碳测定检查Fra bibliotek任务实施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摘要本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由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组成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在这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根据相互间光谱的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维生素E;浓度1、引言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α-生育酚在食品中能起抗氧化剂作用,即它们在一定时间内防止油脂变性;两者结合在一起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佳,因为它们在抗氧化性能方面是“协同的”;因此,它们作为一种有用的组合试剂用于各种食品中;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维生素E是酯溶性的,它们都能溶于无水乙醇,因此能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组分相同的原理,在紫外光区测定它们;2、实验原理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内有吸收的单一成分;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例如,当两组分吸收峰部分重叠时,选择适当的波长,仍可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但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则宜采用解联立方程组或双波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混合组分中在λ1处的吸收等于组分A 和组分B 分别在λ1处的吸光度之和A λ1A +B ,即: A λ1A+B =κλ1A bc A +κλ1Bbc B 同理,混合组分在λ2处吸光度之和A λ2A +B 应为: A λ2A+B =κλ2A bc A +κλ2Bbc B 若先用A 、B 组分的标样,分别测的A 、B 两组分在λ1和λ2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λ1A 、κλ2A 、κλ1B 、κλ2B ;当测的未知试样在λ1和λ1处的吸光度A λ1A +B 和A λ2A +B 后,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A λ1A+B =κλ1A bc A +κλ1Bbc B A λ2A+B =κλ2A bc A +κλ2B bc B 即可求得A 、B 两组分各自的浓度c A 和c B ;c A =(A λ1A +B ·κλ2B −A λ2A +B ·κλ1B )/(κλ1A ·κλ2B −κλ2A ·κλ1B ) c B =(A λ1A+B −κλ1A ·c A )/κλ1B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λ1和λ2宜分别选择在A 、B两组分最大吸收峰处或其附近;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含量3.1、仪器试剂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天津港东UV-4501S,石英吸收池一对试剂:维生素C 抗坏血酸,维生素E α-生育酚,无水乙醇3.2、实验步骤3.2.1、 检查仪器开机预热20min,并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3.2.2、配制系列标准溶液1配制维生素C系列标准溶液:称取0.0132g维生素C,溶于无水乙醇中,定量转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浓度为7.50×10−5mol/L;分别吸取上述溶液 4.00 mL,6.00 mL,8.00 mL,10.00 mL于4只洁净干燥的5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摇匀;2配制维生素E系列标准溶液:称取维生素E0.0488g,溶于无水乙醇中,定量转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浓度为 1.13×10−4mol/L. 分别吸取上述溶液 4.00 mL,6.00 mL,8.00 mL,10.00 mL于4只洁净干燥的5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摇匀;3.2.3、绘制吸收光谱曲线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在220~320 nm范围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吸收光谱曲线,确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Vc 和λmax Ve,分别作为λ1和λ2;3.2.4、绘制标准曲线1维生素C标准曲线: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分别在波长λ1和λ2处测定5个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2维生素E标准曲线: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分别在波长λ1和λ2处测定5个维生素E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3.2.5.、未知液的测定取未知液5.00 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至标线,摇匀.在波长λ1和λ2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结束工作1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后入盒保存;2清理工作台,罩上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4、实验数据处理4.1、λ1、λ2测定红色曲线——维生素C 光度吸收曲线黑色曲线——维生素E 光度吸收曲线由仪器作图分析直接可得λ1=273.1nm,λ2=291.9nm;4.2、Vc 与Ve 在λ1、λ2处的光度吸收图4.3、Vc 与Ve 的标准曲线图Vc 在λ1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480x+0.04991, κλ1Vc=1480.Vc 在λ2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70x+0.03824,κλ2Vc =370. Ve 在λ1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75.22124x+0.0556,κλ1Ve=575.22124.Ve 在λ2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834.070x+0.04076, κλ2Ve =1834.070. 4.4、Vc 、Ve 的浓度A λ1A +B =0;068 A λ2A +B =0;0724 κλ1Vc =1480 κλ2Vc =370 κλ1Ve =575.22124 κλ2Ve=1834.070 代入下式有c A =(A λ1A +B ·κλ2B −A λ2A +B ·κλ1B )/(κλ1A ·κλ2B −κλ2A ·κλ1B) c A =3.32×10−5mol /L代入下式有c B =(A λ1A +B −κλ1A ·c A )/κλ1Bc B =3.28×10−5mol /L5、结果分析与讨论在本实验中,要用石英比色皿而不能用玻璃比色皿,这是因为一般紫外光区用石英比色皿,可见光区用玻璃比色皿;石英比色皿可用在全波段,玻璃比色皿只能用于340nm 以上波长,因为玻璃不透紫外光;本实验中所用的参比溶液为乙醇,参比溶液又叫空白溶液,测量时用作比较的、不含被测物质但其基体尽可能与试样溶液相似的溶液,主要是用作空白调零,即直接从仪器上减去空白试验产生的干扰值;因此本实验中根据维生素C 、E 的溶解性质,需要用乙醇作为本次实验的参比溶液而不是水;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参数是吸光度A,该值与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比值有关,入射光增大,透射光也增大,增大检测器的放大倍数,也影响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检测,而且除待测物之外,其它物质也可能对入射光产生吸收,因此限制了灵敏度;对于低浓度的待测液该方法的可信度也较低,假如一种待测物质含量很低的样品用紫外可见法分析,如果透过率为T =99/100,则吸光度A =log100/99=0.004,这个吸光值很低,几乎与噪声相近,可信度下降,几乎无法确定;。

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

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

题目: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应用化学班级:化学1401学号:1410070118学生姓名:闫文卉指导教师:张祥二○一六年十一月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摘要:维生素e亦称维他命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在食油、水果、蔬菜及粮食中均存在。

它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

维生素e对人体的益处十分大。

由于其是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相,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提取困难,在测定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现存的测定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具体检测维生素e的含量,并分析其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维生素e 国标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1、引言维生素E(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

易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

它能延缓衰老,有效减少皱纹的产生;减少细胞耗氧量,使人更有耐久力,有助减轻腿抽筋和手足僵硬的状况;抗氧化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毒害;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预防癌症、预防多处慢性疾病;预防炎症性皮肤病、脱发症;预防溶血性贫血、保护红血球使之不容易破裂;预防治疗甲状腺疾病,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组织、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维生素E是一种很重要的血管扩张剂和抗凝血剂可预防与治疗静脉曲张;可防止血液的凝固,减少斑纹组织的产生;强化肝细胞膜、保护肺泡细胞,降低肺部及呼吸系统遭受感染的几率;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和污染的伤害,减少疤痕与色素的沉积;加速伤口的愈合;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

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稍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

食品检测方法中荧光光度法的运用

食品检测方法中荧光光度法的运用

食品检测方法中荧光光度法的运用作者:钱海锋蔡方浩来源:《名城绘》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

但是,很多食品生产厂家为了牟取自身的利益,致使食品中的金属元素、维生素等含量超标,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明确食品元素含量,以保证食品健康。

荧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且这种方法在食品检测时更加便利、快捷。

关键词:食品检测方法;荧光光度法;运用1、荧光光度法概述简单来讲,荧光光度法就是一种利用物质散发出来的荧光而对其实施检测的方法。

当然,被检测物质是否能散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同时还受被检测物质所处环境的影响。

荧光光度法的光谱范围一般处于X光谱区,再者,还有红外光谱区。

荧光光度法的优势有很多,包括灵敏度高、取样少、准确度高、选择性强、具重现性等。

据相关研究表明,利用荧光光度法实施食品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可达ng/mL,且少量食品样本就能得到准确结果。

另外,荧光光度法所具有的重现性还可为检测人员提供更多参考数据。

荧光光度法也存在一定缺陷。

如,利用荧光光度法对食品进行检测时,其要求被检测食品可散发出荧光方能检测,然而在实际生活当中,有部分食品是无法散发出荧光的,因此,在进行实际检测时,检测人员需依食品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入相关试剂,以使食品能够散发出荧光,再对其实施检测,这样就会导致检测所需时间延长,影响检测效率。

2、食品检测方法中荧光光度法的运用2.1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及硒人体内铝的过量蓄积会妨碍正常钙、磷代谢,扰乱中枢神经生理活动,引发骨质疏松,促发老年性痴呆症。

采用微波消解—荧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基体干扰少,分析速度快。

铝—环丙沙星—十二烷基硫酸钠荧光体系测定微量铝的方法,也可测定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

维生素c测定国标

维生素c测定国标

维生素C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国标方法包括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

此外,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也可以用于维生素C的测定。

荧光法是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

具体来说,荧光法依据待测样品中的维生素C在特定波长处被激发后产生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适用于食物中维生素C的快速测定。

2,4-二硝基苯肼法是国标中的第二法,用于测定食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

该方法基于维生素C与2,4-二硝基苯肼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该化合物的吸光度,进而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各类食物中维生素C的测定。

滴定法是一种传统和经典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依据国标GB/T6195─1986,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在滴定过程中,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被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酚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该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测定,但受色素类物质干扰较大,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分光光度法也可以用于维生素C的测定。

其中,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

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一般在1700 cm-1左右,可用于排除其他成分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
【摘要】本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由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组成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在这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根据相互间光谱的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维生素E;浓度
1、引言
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α-生育酚)在食品中能起抗氧化剂作用,即它们在一定时间内防止油脂变性。

两者结合在一起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佳,因为它们在抗氧化性能方面是“协同的”。

因此,它们作为一种有用的组合试剂用于各种食品中。

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维生素E是酯溶性的,它们都能溶于无水乙醇,因此能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组分相同的原理,在紫外光区测定它们。

2、实验原理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内有吸收的单一成分。

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

例如,当两组分吸收峰部分重叠时,选择适当的波长,仍可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但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则宜采用解联立方程组或双波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混合组分中在λ1处的吸收等于组分A 和组分B 分别在λ1处的吸
光度之和A λ1
A+B ,即: A λ1A+B
=κλ1A bc A +κλ1B bc B
同理,混合组分在λ2处吸光度之和A λ2A+B 应为: A λ2
A+B
=κλ2A bc A +κλ2B bc B 若先用A 、B 组分的标样,分别测的A 、B 两组分在λ1和λ2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λ1A 、κλ2A 、κλ1B 、κλ2B ;当测的未知试样在λ1和λ
1处的吸光度A λ1A+B 和A λ2
A+B 后,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A λ1
A+B
=κλ1A bc A +κλ1B bc B A λ2
A+B
=κλ2A bc A +κλ2B bc B 即可求得A 、B 两组分各自的浓度c A 和c B 。

c A =(A λ1A+B
·κλ2B −
A λ2A+
B ·κλ1B )/(κλ1A ·κλ2B −κλ2A ·κλ1B ) c B =(A λ1
A+B
−κλ1A ·c A )/κλ1B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λ1和λ2宜分别选择在A 、
B 两组分最大吸收峰处或其附近。

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含量
3.1、仪器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天津港东UV-4501S ),石英吸收
池一对
试剂:维生素C (抗坏血酸),维生素E(α-生育酚),无水乙醇
3.2、实验步骤
3.2.1、 检查仪器
开机预热20min ,并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

3.2.2、配制系列标准溶液
(1)配制维生素C系列标准溶液:称取0.0132g维生素C,溶于无水乙醇中,定量转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摇匀。

此溶液浓度为7.50×10−5mol/L。

分别吸取上述溶液4.00 mL,6.00 mL,8.00 mL,10.00 mL于4只洁净干燥的5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摇匀。

(2)配制维生素E系列标准溶液:称取维生素E0.0488g,溶于无水乙醇中,定量转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摇匀。

此溶液浓度为1.13×10−4mol/L. 分别吸取上述溶液4.00 mL,6.00 mL,8.00 mL,10.00 mL于4只洁净干燥的5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标线,摇匀。

3.2.3、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在220~320 nm范围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吸收光谱曲线,确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Vc 和λmax Ve,分别作为λ1和λ2。

3.2.4、绘制标准曲线
(1)维生素C标准曲线: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分别在波长λ1和λ2处测定5个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

(2)维生素E标准曲线: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分别在波长λ1和λ2处测定5个维生素E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

3.2.5.、未知液的测定
取未知液5.00 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至标线,摇
匀.在波长λ1和λ2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结束工作
(1)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后入盒保存。

(2)清理工作台,罩上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4、实验数据处理
4.1、λ1、λ2测定
红色曲线——维生素C 光度吸收曲线
黑色曲线——维生素E 光度吸收曲线
由仪器作图分析直接可得λ1=273.1nm ,λ2=291.9nm 。

4.2、Vc 与Ve 在λ1、λ2处的光度吸收图
4.3、Vc 与Ve 的标准曲线图
Vc 在λ1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480x+0.04991, κλ1Vc
=1480.
Vc 在λ2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70x+0.03824,κλ2Vc =370. Ve 在λ1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75.22124x+0.0556,κλ1Ve
=575.22124.
Ve 在λ2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834.070x+0.04076, κλ2Ve =1834.070. 4.4、Vc 、Ve 的浓度
A λ1A+
B =0。

068 A λ2
A+B =0。

0724 κλ1Vc =1480 κλ2Vc =370 κλ1Ve =575.22124 κλ2Ve
=1834.070 代入下式有
c A =(A λ1A+B
·κλ2B −A λ2A+B ·κλ1B )/(κλ1A ·κλ2B −κλ2A ·κλ1B
) c A =3.32×10−5mol/L
代入下式有
c B =
(A λ1A+B −κλ1A ·c A )/κλ1B c B =3.28×10−5mol/L
5、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本实验中,要用石英比色皿而不能用玻璃比色皿,这是因为一般紫外光区用石英比色皿,可见光区用玻璃比色皿。

石英比色皿可用在全波段,玻璃比色皿只能用于340nm 以上波长,因为玻璃不透紫外光。

本实验中所用的参比溶液为乙醇,参比溶液又叫空白溶液,测量时用作比较的、不含被测物质但其基体尽可能与试样溶液相似的溶液,主要是用作空白调零,即直接从仪器上减去空白试验产生的干扰值。

因此本实验中根据维生素C 、E 的溶解性质,需要用乙醇作为本次实验的参比溶液而不是水。

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参数是吸光度A ,该值与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比值有关,入射光增大,透射光也增大,增大检测器的放大倍数,也影响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检测,而且除待测物之外,其它物质也可能对入射光产生吸收,因此限制了灵敏度。

对于低浓度的待测液该方法的可信度也较低,假如一种待测物质含量很低的样品用紫外可见法分析,如果透过率为T =99/100,则吸光度A =log100/99=0.004,这个吸光值很低,几乎与噪声相近,可信度下降,几乎无法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