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十一章 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第一节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利他行为(altruism)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回报的自愿她帮助他人的行为。

一个行为是不是利他行为,决定于作出这个行为的人的企图。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是一个对助人行为较J”泛的定义。

任何帮助别人的行为,或目的是帮助别人的行为,不管给予帮助的人的动机是什么,都是亲社会行为。

许多亲社会行为都不是严格定义的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包括最无私心的利他行为,也包括完全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作出的助人行为。

第二节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决策理沦侧重研究个体确定帮助是否需要这个过程。

还强调人在决定是否提供帮助时,对于代价和报醚的考虑;学习理论认为助人行为是通过基本的学习原则如强化、模仿而学得的;社会生物学认为助人行为部分来自于人的本能它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巾保留下来的遗产。

一、决策理论
助人行为只有在一个人决定提供帮助并且付之行动后才会发生。

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决定自己是否提供帮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认知和理智的决定过程。

决策理论步骤示意图
对需要的注意——没有人需要帮助
|
| 是
承担责任——否与我无关
|
| 是
考虑得与弊——否太冒险、太难受,花时间等
|
| 是
决策如何帮助——否我不知怎么办
|
| 是
给予帮助
1、对需要的注意
一个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注意到有事情发生,而且需要帮助。

那么依靠什么线索来决定他人是不是需要帮助呢?
(1)事惰是突然地、出乎意料地发生的;
(2)遇到困难者受到某种明显的威胁;
(3)无人帮助,威胁、份害将会越来越大;
(4)遇到困难者无能为力,需要别人帮助。

(5)某种有效的帮助是可能的。

2、承担责任
当人感到个人有责任时,就更可能作出助人打为。

3、对利弊的考虑
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的每个行为都要考虑可能的得失。

包括助人行为。

一个人如果认为作出亲社会行为的利大于弊,他就可能去帮助别人。

4、决定如何帮助
决定是否提供帮助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决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一个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是要受许多因索决定的,如所需要的帮助、帮助人的经验和条件。

二、学习理论
学习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受过各种各样的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教育。

同别的行为一样,亲社会行为也是通过强化和模仿得来的。

在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奖励能够明.显地增加助人行为,家长和教师常用的奖励往往是口头表扬。

研究发现某种形式的表扬比其它形式更有效。

在一个有8-9岁儿童参加的研究中发现在得到性格表扬的孩子与得到一般表扬的和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相比,捐献的塑料片最多。

研究表明强化和模仿在形成亲社会行为上能够起的巨大作用。

在成长过程中,人们逐渐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并学会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提供帮助。

对于儿童来说,外部奖励和社会承认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出现是重要的。

到了成人期,帮助别人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内化的价值观,因而不再过多地需要外部的强化。

三、社会生物学
根据社会生物学的理论。

任何具有较高生存价值的遗传决定的特性都会传给下一代。

利利他行为对于某一个体的基因可能有很高的生存价值,但井不一定对个体有很高的价值。

社会生物学的几个具体的推论
1、个体应该对那此血缘最近的动物作出最多的利他行为。

2、父母会更多地保护健康的、更可能生存的后代。

3、母亲的利他行为比父亲更多。

4、关于利他行为是遗传的本质这一观点是有争议的,尤其是这一观点是否适合于人类仍是一个问题。

四、社会规则:责任、相互性和公平性
对社会生物学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在人类社会中,人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由社会因素而不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

基因进化只解释一部分利他行为,有的行为应以社会进化的理论来解释,即人类文化或文明的历史发展。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那些有利于社会和群体利益的行为、意见给以了肯定并使之得以存在。

有关助人行为的社会规则
(1)社会责任。

这一规则要求我们要帮助那些依靠我们的人。

政府工作人员要为人民的福利而工作。

(2)相互性。

我们应该帮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如果别人给予自已的帮助很大,我们就更认为有回报的责任。

对于别人帮助我们的原因也会影晌我们是否回报。

(3)公平性。

根拟公平性原则,两个付出同样贡献的人应该得到同样的报酬,如果一个人得到的报酬比付出的少,则感到不公平,很痛苦。

决策、学习、社会生物学以及社会规则是研究亲社会行为的土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对帮助别人的行为作了很多研究,尤其是影响助人行为的三个特别因素一情景特点、可能提供帮助的人的特点、及需要帮助人的特点了进行研究:
第三节情景特点: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提供帮助
一、他人是否在场
社会心理学家拉坦内和达利认为很多人在场却没有人提供帮助可能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场的缘故。

大家可能会以为己经有人叫了警察,因此自己没有必要再去帮助。

达利和拉坦内称这种现象为“旁观者作用”。

拉坦内和达利设示}了一系列实验室和自然情景中的实验来检验这种作用。

他人在场会影响人的助人行为的原因
(1)责任分散。

当别人也不帮助时,不幸造成的责任和罪过感不需要一个人承担。

另外,当旁观的人之间缺乏交流时,一个人会认为别人已经采取了行动。

(2)模糊的解释。

人们有时候并不清楚某一情景是否是紧急情况,一个人的行为和反应往往受其它旁观者的行为影响。

(3)对别人评价的害怕。

希望防止别人俏极评价的愿望往往会影晌人作出某种行为。

二、环境特点
当一个人需要帮助时,尤其是处于一种紧张状况下,这种紧急状况发生时的环境特点往往会影响别人是否会提供帮助。

(1)大气。

夫气晴明,温度时宜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出现助人行为。

(2)城市大小。

陌生人在小城市里比在大城市里更容易得到帮助。

(3)噪音。

由于噪音会减低一个人对周围环境中的事件的反应,因而也会影响人的助人行为。

(4)时间压力。

有的时候人们不帮助别人是由于时间太紧,研究发现时间压力对帮助行为有明显影响。

匆忙的人只有10%会提供帮助,不匆忙的人则有63%会提供帮助。

第四节可能提供帮助的人的特点
一、个性特征
有的研究企图发现助人为乐的人的一些共同特征。

但没有得到什么结果,只是发现某典特征会使人在某井情况「更乐于助人。

一种个性特征是否与帮助行为有关,取决于哪一种个性特征和哪一种需要帮助的行为。

二、心情
很多证据表明当一个人处于好心情时更愿意为别人提供帮助。

至于坏的心情是否与帮助行为有关,则不太清楚。

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当一个人处于坏心情时如果能够给别人提供一终帮助可以减轻坏的心情,因为通过帮助别人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评价。

然而情况常常是当一个人处于坏的心情时,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自己的问题上,无法考虑或不去注意他人的需要。

第五节什么人易于得到帮助
一、喜欢的人
人际之间的吸引受外貌和相似性等因素的影响。

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发现外貌等囚索也影响人的助人行为。

在某些时候,外貌吸引人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寻助,同样,与能在某些方面类似的人如穿着、态度,种族,也更容易得到帮助。

二、应该得到帮助的人
只有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应该得到帮助时才更可能为他提供帮助。

如一个因病倒在地上的人更容易比一个因喝醉酒倒在地上的人得到别人的帮助
在衡量一个人是否应该得到帮助时,常常会利用归因理论提到的原因,即寻找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助的原因。

对于需要行为最注意的一个因素是个体对事件的控制。

对于由于个人无法控制的原因引起的需要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帮助。

归因还会影响我们对需要帮助人的感觉。

本章小结
1、利他行为是不期望报酬或个人利益的助人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任何助人或企图助人的行为,不论助人者的动机是什么。

2、决策理沦强调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复杂的认知过程。

助人者必须感知到帮助的需要、
是否应负责任,考虑代价和利益以及决定怎样给以帮助。

3、学习理论强调儿童通过强化和模仿学会亲社会行为。

4、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助人倾向是人类进化遗产的一部分。

另外的学者则强调社会制造了关于助人的规则,如关于责任、相互性和正义的社会规范。

5、情景因素对助人有影响。

研究表明当有他人在场时,人们更不可能参与帮助。

所谓旁观者影响可能来自于几个原因:责任分散、其他人对个体如何解释情景的影响、评价恐俱,另外,天气、城市大小、噪音和时间压力也会影响助人行为。

6、助人者和受助者的特点很重要。

当人们处于好心情时和对受助者的凶境同情时更可能提供帮助。

人们还更可能为喜欢的人和他们认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