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9064db57be1e650e52ea997b.png)
以执笔式持注射器 手臂带动腕部的力量 进针角度:90 ° 刺入针梗2.5~3cm (针长1/2~2/3)
15-9
பைடு நூலகம்
【注意事项】
1.2岁以下婴幼儿常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不宜选用臀大肌。 2.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防针梗衔接处折断。
针头折断,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 用血管钳将断端取出。
15-3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
(2)联线法
15-4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5-5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15-6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15-7
肌内注射术
护士准备 病人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四)静脉注射
15-8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安置体位 定位消毒 核对排气 进针推药: 拔针按压 整理用物
3.长期注射,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如出现硬结,可 用热敷,理疗等。 4.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药物的配伍 禁忌。
15-10
(一)滴眼药法
1.目的 用滴管或眼药滴瓶将药液滴入结膜囊,以达到杀菌、收敛、消 炎、麻醉、散瞳、缩瞳等治疗或诊断作用。 2.操作方法 (1)取坐位或卧位。 (2)用药前严格查对。 (3)拭净眼部分泌物。 (4)病人头稍后仰,眼向上看。 (5)一手将病人下眼睑向下方牵引,另一手持滴管或滴瓶,手掌根部 轻轻置于病人前额上;滴管距离眼睑 1~2cm,将药液1~2滴滴入眼下部 结膜囊内。 (6)轻轻提起上眼睑;拭干流出的药液,嘱病人闭目2~3min。 (7)用棉球紧压泪囊部1~2min。
四、常用注射技术
15-1
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83cbf34028915f804dc2ee.png)
●用物处理严格按消毒隔离原则进行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
2. 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减轻痛苦与不舒适感,可取坐位或卧位:常 用的体位有:
① 侧卧位时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② 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③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
操作准备
• 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熟悉药物的用法及药理作用,询 问病人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并解释肌内注射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 用物准备:注射盘内加2~5ml注射器,6~7号针头,注射卡 及按医嘱准备药液。 • 病人准备:病人理解注射目的,能积极配合,取舒适体位并暴 漏注射部位。 • 环境准备:备物环境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注射环境安静、整 洁,光线适宜,必要时遮挡病人。
5. 对需长期肌内注射者,应交替使用注射部位,并用细长针头,避免或减少硬结 的发生。如因长期多次注射引起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处理。
6. 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实施
操作步骤
要点说明
1. 洗手、戴口罩,按医嘱准备药液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 携用物至病人处,查对并解释
3. 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选择注射部位、定位 ●充分暴露注射部位以方便操作 ●定位要准确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4. 戴手套,常规消毒批复、待干,抽吸药液再 次查对,并排尽空气
5. 一 中2/手 指3 固拇定、针示栓指,绷将紧针局头部迅皮速肤垂,直一刺手入持针注梗射的器,●部切衔勿接将处针折头断全,部难刺以入取,出以防针梗从根
④ 坐位常用于门急诊病人。
3. 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肌较薄,如在其臀部反复注射,可能导致臀肌纤维化而肌肉 挛缩,另外还可能损伤坐骨神经,故不宜选用臀部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https://img.taocdn.com/s3/m/e3bf771d84868762cbaed559.png)
❖二2.、三横臀指中法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 准)
❖三注射、区股域外: 侧肌注射定位方法
•大腿中断外侧 •膝关节上10cm •髋关节下10cm
•宽约7.5cm
❖四、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注射区域: •取上臂外侧,肩峰下 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 小剂量注射
❖臀2.连大线肌法定位方法 髂前上棘
注射部位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
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
位。
Hale Waihona Puke 臀裂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 定位法 2.三横指法
❖二1.、构角臀法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 于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 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 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 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术(2)
❖ 注射部位: 选取肌肉丰厚且远 离大血管、神经处
❖ 常用的部位:
1.臀大肌(最常用)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
4.上臂三角肌等
臀Dia大gr肌am 定位方法
1.十字法
2.连线法
❖臀大肌定位方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 右侧划一水平线,然 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 垂线,将一侧臀部分 为四个象限,其外上 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 部位。
注
2岁以下婴幼儿
意
➢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或股 外侧肌进行注射
肌内注射法名词解释
![肌内注射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fe4552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6.png)
肌内注射法名词解释
肌内注射法是一种药物或疫苗的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使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发挥作用。
肌内注射法常用于治疗疾病或预防疾病,例如疫苗接种、抗生素治疗等。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器具。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肱三头肌、臀部上外侧、股四头肌等。
注射器具一般为长约2.5-3.8厘米的针头,直径为0.6-1.2毫米,根据注射药物的体积和注射部位的深度选择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针头。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射前要清洁注射部位,避免感染;其次,注射时要保持注射器与注射部位垂直,避免针头弯曲或断裂;最后,注射后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分散。
肌内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但在使用时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
如果您需要进行肌内注射,请务必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肌肉注射试题
![肌肉注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e5d01e0508763230121227.png)
肌肉注射试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肌内注射考试试题一、填空题:1、肌内注射常用部位,其次是、、及。
2、臀大肌定位法中的联线法是与联线的为注射部位;十字法是向左或向右,以作一其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
3、臀中肌、臀小肌定位法之一是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和处,、和中指间的三角区为注射部位;之二是外侧三横指处(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股外侧肌位于,下10cm与上10cm的范围,此处、很少通过,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岁以下幼儿。
5、上臂三角肌位于,肩峰下处,此处肌肉较薄,可供小剂量注射。
6、肌内注射的常用体位是卧位和,臀部肌肉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和不适,可采用侧卧位:上腿,下腿;俯卧位:足尖,足跟,头偏向一侧。
7、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的药液,然后注射的药液,同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8、注射时要做到“两快一慢”,即和,慢,注药速度均匀。
9、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和,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10、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用针头,避免和减少硬结发生,避开、、等部位注射。
二、单选题:1、成人臀大肌注射时,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用腕部的力量快速垂直刺入针头的A 1/3B 2/3C 1/2D 3/4E 全部2、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有损伤的危险A 坐骨神经B 迷走神经C 脊椎神经D 股神经3、成人肌肉注射消毒面积为 CMA 6×6B 5×5C 8×8D 3×34、肌肉注射前的评估内容是A 确认医嘱和注射卡B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注射目的和方法C 询问过敏史D 患者注射部位情况E 以上都是5、肌肉注射完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的内容是A 肌肉注射的日期、时间B 注射的药名和剂量C 患者的反应D 以上都对6、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注射较为方便。
肌肉注射针位置图
![肌肉注射针位置图](https://img.taocdn.com/s3/m/0eb7eec3284ac850ad0242d6.png)
介绍一点美国肌肉注射的部位的选择和定位的方法臀部肌肉解剖图三角肌:在上肢上部,刚好在肩的下面。
这个部位的定位,将您的手掌放到肩膀上,将拇指与其余四个指头分开呈一个倒立的V字。
要确认上肢的中间在你的V字的中心。
在这个V字的中间进行肌肉注射。
这个部位有时用于成人,因为三角肌部位吸收迅速,份。
育该感觉到那个部位的骨头。
将你的食指和中指分开呈V字形,在这两个手指间进针注射。
这个部位适合年龄超过7个月的儿童和成人。
臀大肌:这是臀后部的一块大的肌肉。
将这侧的整个臀部从中间和左右分成四个象限,注射部位在外上象限,几乎朝着髋部。
因为这些肌肉是通过行走发育的,除非这个孩子已经行走了至少一年的时间,否则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或im)将小量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即肌肉注射或肌内注射。
肌肉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比皮下块,且感觉神经末梢较少,痛觉较轻。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1)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如一些油剂,混悬液等。
(2)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需一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者。
如链霉素等。
(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如安络血、VitB1等。
2.(1(2(3(4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斜向下外方,位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沿大腿后方正中下行。
注射时要避免伤及。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1(2(3(周葵.志,1(B 点) (图4) 。
2)臀中肌“三横指定位法”可表述为:操作者将三横指(以患者手指宽度为准) 放于髂前上棘,其中示指第2 指关节平齐髂前上棘,注射部位为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f915e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4.png)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许多疾病和症状。
它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起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
正确的肌内注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肌内注射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肌内注射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药物瓶的标签,确保药物的有效期和正确剂量。
其次,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然后,准备所需的注射器、针头和酒精棉球等器材,并将药物抽入注射器中。
二、选择注射部位肌内注射通常选择臀部外上象限、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肌肉。
在选择注射部位前,应先进行局部皮肤的清洁,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然后等待酒精挥发。
三、注射操作1. 拿起注射针,用一只手将皮肤在注射部位处轻轻拉紧,以便插入针头。
2. 将针头垂直于皮肤插入,以快速坚决的动作将针头插入肌肉。
插入时,应保持一定的角度,使针头完全进入肌肉组织。
3. 在确认针头已经插入肌肉后,将一部分药液慢慢注射入肌肉。
注射时,应注意保持注射器的稳定,以免药液溢出或注射不匀。
4. 缓慢地将剩余的药液注射入肌肉中,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如疼痛或出血等。
5. 在完成注射后,迅速将针头拔出,并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避免药液外溢。
四、处理废弃物在完成肌内注射后,应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
同时,将手套脱掉并正确处理,最后再次洗手。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循,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在进行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保持专注和细心,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任何差错的发生。
同时,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射部位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避免选择有血管和神经的区域。
2. 在注射前应检查注射器和药液,确保无异常。
3. 注射时应保持注射器的稳定,避免针头脱离肌肉组织。
肌肉注射试题
![肌肉注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d5f057b312b3169a451a4a8.png)
一、填空题:1、肌内注射常用部位,其次是、、及。
2、臀大肌定位法中的联线法是与联线的为注射部位;十字法是向左或向右,以作一其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
3、臀中肌、臀小肌定位法之一是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和处,、和中指间的三角区为注射部位;之二是外侧三横指处(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股外侧肌位于,下10cm 与上10cm的范围,此处、很少通过,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岁以下幼儿。
5、上臂三角肌位于,肩峰下处,此处肌肉较薄,可供小剂量注射。
6、肌内注射的常用体位是卧位和,臀部肌肉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和不适,可采用侧卧位:上腿,下腿;俯卧位:足尖,足跟,头偏向一侧。
7、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的药液,然后注射的药液,同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8、注射时要做到“两快一慢”,即和,慢,注药速度均匀。
9、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和,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10、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用针头,避免和减少硬结发生,避开、、等部位注射。
二、单选题:1、成人臀大肌注射时,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用腕部的力量快速垂直刺入针头的A 1/3B 2/3C 1/2D 3/4E 全部2、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有损伤的危险A 坐骨神经B 迷走神经C 脊椎神经D 股神经3、成人肌肉注射消毒面积为 CMA 6×6B 5×5C 8×8D 3×34、肌肉注射前的评估内容是A 确认医嘱和注射卡B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注射目的和方法C 询问过敏史D 患者注射部位情况E 以上都是5、肌肉注射完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的内容是A 肌肉注射的日期、时间B 注射的药名和剂量C 患者的反应D 以上都对6、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注射较为方便。
A 臀中肌、臀小肌B 臀大肌C 股外侧肌D 上臂三角肌一、填空题:1、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三角肌2、髂前上棘尾骨中外1/3交界处臀裂顶点划一水平线髂嵴最高点垂直线外上象限3、髂前上棘髂嵴下缘髂嵴食指髂前上棘4、大腿中段外侧髋关节膝关节大血管神经 25、上臂外侧 2-3横指6、坐位伸腿稍弯曲相对分开7、刺激性较弱刺激性较强8、进针快拔针快推药9、血管神经10、细长炎症硬结瘢痕二、选择题:1、B2、A3、B4、E5、D6、A鱼儿,在水中串上串下,吐着顽皮的泡泡;鸟儿从荷叶上空飞过,想亲吻荷花姑娘的芳泽。
肌肉注射试题
![肌肉注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b9bf9084868762caaed5dc.png)
一、填空题:1、肌内注射常用部位,其次是、、及。
2、臀大肌定位法中的联线法是与联线的为注射部位;十字法是向左或向右,以作一其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
3、臀中肌、臀小肌定位法之一是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和处,、和中指间的三角区为注射部位;之二是外侧三横指处(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股外侧肌位于,下10cm 与上10cm的范围,此处、很少通过,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岁以下幼儿。
5、上臂三角肌位于,肩峰下处,此处肌肉较薄,可供小剂量注射。
6、肌内注射的常用体位是卧位和,臀部肌肉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和不适,可采用侧卧位:上腿,下腿;俯卧位:足尖,足跟,头偏向一侧。
7、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的药液,然后注射的药液,同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8、注射时要做到“两快一慢”,即和,慢,注药速度均匀。
9、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和,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10、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用针头,避免和减少硬结发生,避开、、等部位注射。
二、单选题:1、成人臀大肌注射时,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用腕部的力量快速垂直刺入针头的A 1/3B 2/3C 1/2D 3/4E 全部2、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有损伤的危险A 坐骨神经B 迷走神经C 脊椎神经D 股神经3、成人肌肉注射消毒面积为 CMA 6×6B 5×5C 8×8D 3×34、肌肉注射前的评估内容是A 确认医嘱和注射卡B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注射目的和方法C 询问过敏史D 患者注射部位情况E 以上都是5、肌肉注射完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的内容是A 肌肉注射的日期、时间B 注射的药名和剂量C 患者的反应D 以上都对6、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注射较为方便。
A 臀中肌、臀小肌B 臀大肌C 股外侧肌D 上臂三角肌一、填空题:1、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三角肌2、髂前上棘尾骨中外1/3交界处臀裂顶点划一水平线髂嵴最高点垂直线外上象限3、髂前上棘髂嵴下缘髂嵴食指髂前上棘4、大腿中段外侧髋关节膝关节大血管神经 25、上臂外侧 2-3横指6、坐位伸腿稍弯曲相对分开7、刺激性较弱刺激性较强8、进针快拔针快推药9、血管神经10、细长炎症硬结瘢痕二、选择题:1、B2、A3、B4、E5、D6、A。
护考高频考点——肌内注射法
![护考高频考点——肌内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b559c4011ca300a7c39036.png)
护考高频考点——肌内注射法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一)目的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
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
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坐位: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 宽。
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法(护理技能课件)
![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法(护理技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36bbc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9.png)
四、实施要点
• 进针
持针姿势:执笔式 角度:90° 深度:2.5~3cm
五、注意事项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大肌注射,因婴幼儿臀部肌肉发育不 完善,以免损伤坐骨神经,应选择臀中、小肌注射。
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选用细长针头,如吸收差,
有硬结者可做局部热敷、理疗等处理。 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十字法
连线法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
• 用于小儿、危重或不能翻身的患者
• 三横指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患者手指宽度)
• 示指、中指定位法:示指尖和中指 尖尽量分开,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 髂嵴下缘处,示指、中指与髂嵴之 间构成的三角形区域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
示指中指法
三横指法
三、股外侧肌注射定位
➢用于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多,不适于皮下注射者
二、注射部位
• 肌肉丰厚且远离大血管、神经的部位
➢臀大肌(最常用的部位) ➢臀中肌 ➢臀小肌 ➢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
三、体位
• 侧卧位 • 俯卧位 • 仰卧位 • 坐位
三、体位
•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 • 坐位:为便于操作,坐位要稍高一些
• 用于小儿、危重或不能翻身的患者
• 三横指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患者手指宽度)
• 示指、中指定位法:示指尖和中指 尖尽量分开,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 髂嵴下缘处,示指、中指与髂嵴之 间构成的三角形区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股外侧肌注射定位
该处大神经、 神经干很少通 过,且注射范 围广,可供多 次注射,尤其 适合2岁以下婴 幼儿注射
肌内注射法评价指标
![肌内注射法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ce50e1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7.png)
肌内注射法评价指标引言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它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使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产生治疗效果。
为了评估肌内注射的效果和安全性,我们需要一套评价指标来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将讨论肌内注射法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1. 注射部位选择:肌内注射的部位应选择适当的肌肉,常见的部位有臀部、大腿外侧等。
选择适当的部位可以确保药物被有效吸收,并降低注射时的疼痛感。
2. 注射角度和深度:肌内注射应掌握合适的角度和深度,以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在肌肉组织中。
注射角度一般为90度,深度根据注射部位和患者的体型而定。
3. 注射速度:肌内注射的速度应适中,过快的注射速度可能导致药物泄漏或组织损伤,过慢的速度则会延长注射时间和患者的不适感。
4. 注射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肌内注射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穿刺点的标记,以确保注射过程的无菌和准确性。
5. 药物液体的注射量:注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嘱准确计量,并进行合理注射。
药物过量或低剂量可能会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6. 不良反应监测:在肌内注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局部感染等。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 治疗效果评估:肌内注射后,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应准确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介绍了肌内注射法评价的指标,包括注射部位选择、注射角度和深度、注射速度、注射前的准备工作、药物液体的注射量、不良反应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等。
通过遵循这些评价指标,可以提高肌内注射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
![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c81b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8.png)
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有效分布。
正确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地进行肌肉注射。
首先,选择注射部位至关重要。
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象限、股四头肌外侧、肱三头肌中部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以及注射药物的性质和用途。
注射部位应该避开大血管、神经和韧带,确保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正确的注射姿势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姿势,包括注射角度、深度和力度。
注射角度通常为90度,但对于不同的注射部位和患者体型,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注射深度一般为肌肉组织的中心部位,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注射部位进行调整。
注射力度需要适中,过大会导致药物渗出,过小则影响药物的吸收。
最后,注射后的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完成肌肉注射后,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同时,观察患者的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疼痛等,及时处理并记录。
对于需要多次注射的患者,需要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的组织损伤和吸收不良。
总之,正确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正确的注射姿势以及做好注射后的护理工作,都是保证肌肉注射效果的关键。
医护人员和患者需要共同努力,确保肌肉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肌肉注射试题
![肌肉注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089870dd36a32d7275810d.png)
肌内注射考试试题一、填空题:1、肌内注射常用部位,其次是、、及。
2、臀大肌定位法中的联线法是与联线的为注射部位;十字法是向左或向右,以作一其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
3、臀中肌、臀小肌定位法之一是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和处,、和中指间的三角区为注射部位;之二是外侧三横指处(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股外侧肌位于,下10cm与上10cm的范围,此处、很少通过,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岁以下幼儿。
5、上臂三角肌位于,肩峰下处,此处肌肉较薄,可供小剂量注射。
6、肌内注射的常用体位是卧位和,臀部肌肉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和不适,可采用侧卧位:上腿,下腿;俯卧位:足尖,足跟,头偏向一侧。
7、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的药液,然后注射的药液,同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8、注射时要做到“两快一慢”,即和,慢,注药速度均匀。
9、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和,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10、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用针头,避免和减少硬结发生,避开、、等部位注射。
二、单选题:1、成人臀大肌注射时,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用腕部的力量快速垂直刺入针头的A 1/3B 2/3C 1/2D 3/4E 全部2、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有损伤的危险A 坐骨神经B 迷走神经C 脊椎神经D 股神经3、成人肌肉注射消毒面积为 CMA 6×6B 5×5C 8×8D 3×34、肌肉注射前的评估内容是A 确认医嘱和注射卡B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注射目的和方法C 询问过敏史D 患者注射部位情况E 以上都是5、肌肉注射完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的内容是A 肌肉注射的日期、时间B 注射的药名和剂量C 患者的反应D 以上都对6、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注射较为方便。
A 臀中肌、臀小肌B 臀大肌C 股外侧肌D 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考试答案:一、填空题:1、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三角肌2、髂前上棘尾骨中外1/3交界处臀裂顶点划一水平线髂嵴最高点垂直线外上象限3、髂前上棘髂嵴下缘髂嵴食指髂前上棘4、大腿中段外侧髋关节膝关节大血管神经 25、上臂外侧 2-3横指6、坐位伸腿稍弯曲相对分开7、刺激性较弱刺激性较强8、进针快拔针快推药9、血管神经10、细长炎症硬结瘢痕二、选择题:1、B2、A3、B4、E5、D6、A(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https://img.taocdn.com/s3/m/836d52ee844769eae109eda4.png)
肌内注射肌内注射术(2)
注射部位:
选取肌肉丰 厚且远离大血 管1.臀、大肌神(经最常处用)
2.臀中肌、臀小肌
常3.股用外侧的肌部位:
4.上臂三角肌等
Di臀a大gr肌am
定位方法
1.十字法
2.连线法
臀大肌定位方法
1从.臀十裂字顶点法向:左或向
右侧划一水平线,然 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 垂线,将一侧臀部分 为四个象限,其外上 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 部位。
(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 准)
注三射区、域股: 外侧肌注射定位方 法 •大腿中断外侧
•膝关节上10cm
•髋关节下10cm
•宽约7.5cm
四、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 法注射区域:
•取上臂外侧,肩峰下 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 小剂量注射
意注
2岁以下婴幼儿
Ø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Ø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或股 外侧肌进行注射
2臀.连线大法肌定位方髂前上法棘 注射部位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
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
位。
臀裂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 射定位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位法
二1.构、角法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定位法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
于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 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 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 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二2.三、横指臀法 中肌、臀小肌注射 定位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肌内注射法评估指标
![肌内注射法评估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e11a5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1.png)
肌内注射法评估指标
简介
肌内注射法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注射至肌肉中,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肌内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评估
一些指标。
评估指标
以下是肌内注射法评估时应考虑的指标:
1.注射部位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是肌内注射的关键。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
臀部外上象限、大腿前外侧、上臂三角区等。
应根据患者的特定情
况和药物性质进行选择。
2.注射角度和深度
注射角度和深度的准确把握对于药物的吸收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注射角度应为90度,深度适中,以确保药物注射到肌
肉层。
3.注射速率
快速注射可能引起疼痛或给药不均,而过慢的注射则可能影响
药物吸收。
因此,在注射时需要控制注射速率,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4.注射容量
不同药物对注射容量有一定要求。
在进行肌内注射前应明确药
物的注射容量,避免超过药物的耐受范围。
5.注射后处理
注射后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和观察,包括观察局部反应、记录患
者反应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行动。
结论
肌内注射法评估指标是确保肌内注射的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步骤。
遵循适当的注射部位和技术,控制注射速率和容量,并进行必要的
观察和处理,可以提高肌内注射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岁以下婴幼儿
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注 意
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或股 外侧肌进行注射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高丹凤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肌内注射术(2)
肌内注射
注射部位:
选取肌肉丰厚且远 离大血管、神经处 常用的部位:
1.臀大肌(最常用)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
4.上臂三角肌等
Diagram
臀大肌 定位方法
1.十字法
2.连线法
臀大肌定位方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 右侧划一水平线,然 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 垂线,将一侧臀部分 为四个象限,其外上 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 部位。
臀大肌定位方法
2.连线法
髂前上棘
注射部位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 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 位。
臀裂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 定位法
2.三横指法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 于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 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 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 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2.三横指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 准)
三、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方法
注射区域: •大腿中断外侧
•膝关节上10cm
•髋关节下10
注射区域:
•取上臂外侧,肩峰下 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 小剂量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