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指数标准值
动脉硬化指数标准值
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值一般是小于4。
动脉硬化指数通常需要用血清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然后再除以高密度脂蛋白进行计算。
如果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小于4,通常说明动脉硬化程度不高,或者是经过系统治疗后正在逐渐减轻,数值越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越低。
如果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大于4,则说明患者已经发生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动脉硬化是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影响使血管内皮完整性遭到破坏,脂质蛋白沉积于血管内皮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又粘附纤维帽而形成粥样硬化病变。
动脉硬化斑块若破裂可使血小板聚集而导致急性血栓形成以堵塞局部血液供应。
动脉硬化患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如果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血流不能满足对氧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疼痛等症状。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动脉狭窄还可以联合抗血小板的药物,例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帮助缓解。
如果患者动脉硬化形成斑块,可以采取动脉内膜剥脱术,将斑块取出,也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帮助恢复。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加味黄芪生脉饮对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所以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及饮食习惯外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理,目前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主要是西药他汀类药物,其现代药理研究及大规模的临床跟踪试验已经证实其有效性。
但由于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使其在具体应用时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老年人机体衰弱,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使其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加之老年患者往往一身多病,服用多种药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在此种情况下,开发中医药的宝库,从中寻求有效地治疗方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宝库,发挥中医优势,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老年病的特点,系统研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发掘出有效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实现在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对多种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作用,将成为中医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之一。
研究目的发挥中医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系统研究阐述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观察选取切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病机的方药,用实验及临床观察的方法,验证加味黄芪生脉饮治疗预防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验证所阐述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正确性,最终将有效方药作为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加以应用,达到预防治疗保健的综合作用。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生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的异常,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加味黄芪生脉饮对老年高脂血症的影响。
2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加味黄芪生脉饮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粥样板块的影响,研究其对粥样斑块的直接影响。
3通过临床观察,观察加味黄芪生脉饮对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研究其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
动脉硬化诊断建议
动脉硬化诊断建议•PWV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预后因子,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常规检测项目,其检测指标已经被列入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动脉僵硬度(C A V I)值升高的指导意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动脉僵硬度的预测范围,当测试者超过自己的预测范围时,可以根据以下指导意见1.轻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20-30%(1)预防性控制:戒烟酒、控制体重、多做户外活动、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等;(2)有效控制3个月后复查PWV/CAVI。
2.中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30%~50%(1)血管弹性的改变明显,强硬度明显增高,建议首先进行心血管系统全面体格检查;(2)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3个月后复查PWV/CAVI以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或提示治疗方案的整改。
3.重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50%以上一般提示有血管系统可查见的器质性病变,需及时就医。
4、不考虑年龄因素,可以参考的标准CAVI值越高,动脉硬化越有进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CAVI也变高。
基准值若低于8.0为正常,为8.0≤CAVI<9.0是临界区,为9.0以上,则怀疑是动脉硬化。
这被认为与大动脉PWV相关,是根据大动脉PWV的数据而规定的。
生前PWV值为7.0m/sec,大动脉内腔面正常,而PWV/CAVI值为8.3~9.5m/sec,可见粉瘤性变化或肥厚性,还有PWV/CAVI值为12.9m/sec,可见明显的溃疡性变化。
CAVI -VaSera VS-1000得到的CAVI值和年龄变化与以前的PWV值同样,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比女性其进展更快,在女性中,闭经后,其变化曲线接近男性。
(在脉搏波形检查的结果判定中,考虑年龄增加的状况,进行分析很重要。
)另外,在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中,患病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较,无论在哪个年龄带中,其CAVI值都显示高值。
CAVI的测量,首先作为代谢综合症,在循环功能的状态的把握、血管性病变的早期发现、经过观察中是有效的。
周围血管征的名词解释
周围血管征的名词解释周围血管征是指人体周围血管系统出现异常征象的一种病理状态。
周围血管系统包括各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对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周围血管系统发生异常时,会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和症状。
1.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膜发生变性、增厚和斑块形成的过程,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相关。
动脉硬化使得动脉血管变得僵硬,失去弹性,阻碍了正常的血液流动,影响了周围组织的供血和氧合。
2. 血栓形成:血栓是由血液中凝血因子聚集形成的血块,通常发生在静脉系统或动脉狭窄部位。
血栓的形成会阻塞血管内腔,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顺利供应给组织,造成组织缺血和坏死。
3. 血管瘤:血管瘤是指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肿瘤。
血管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血管瘤通常生长缓慢,恶性血管瘤则具有快速生长和侵袭性转移的特点。
4. 动脉瘤:动脉瘤是指动脉血管壁的局部扩张和薄弱区域的形成。
动脉瘤常见于主动脉和脑血管,当动脉瘤膨胀和破裂时,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5.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是指静脉血管因瓣膜功能障碍或血流阻力增加而膨胀和扭曲的病理现象。
静脉曲张多发生于下肢,引起下肢水肿、疼痛和溃疡等症状。
6. 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指深层静脉内发生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深静脉血栓形成常伴随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血流阻力增加,易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7. 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扩张是指微小血管(毛细血管)的腔内直径扩大,导致血管壁变薄。
毛细血管扩张常见于面部和鼻子周围,形成红斑、红血丝等病理现象。
总之,周围血管征是一系列涉及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异常征象,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瘤、动脉瘤、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毛细血管扩张等。
这些征象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和坏死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疾病名】脑动脉硬化症【英文名】CEREBRALARTERIO
【疾病名】脑动脉硬化症【英文名】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缩写】【别名】脑动脉硬化【ICD号】I67.2【概述】动脉硬化属于病理学概念,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和老年性动脉硬化3类。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最常见最重要的动脉硬化类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西方作者常把动脉粥样硬化简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症即是动脉粥样硬化症之意。
脑动脉硬化症一直是临床常用的诊断,ICD-9和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1986)第三次修订的《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有此诊断。
但在WHO卒中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特别工作组报告(1989)和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的脑血管疾病分类(Ⅲ,1990)中该病名被取消,全国《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中也取消这一病名,原因均未详述。
脑动脉硬化症可引起TCIA、脑卒中等急性脑循环障碍以及慢性脑缺血症状,症状体征与TCIA、脑卒中及血管性痴呆等不同,有TCIA或轻症脑卒中既往史但无明显后遗症时,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更恰当。
因此,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目前仍有保留的必要,有利于提醒病人和医生早期防治脑卒中。
【流行病学】目前国内尚未查到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主要在大动脉分叉与转折处,颈动脉和无名动脉起始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部、基底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入颅处等。
约2/3的西方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其中57%在颈动脉分叉处,30%在椎动脉起点,13%位于其他大动脉。
颈内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的近端及椎动脉近端2~3mm范围内病变最明显。
肉眼可见的粥样硬化病变在20~30岁前很少见,30岁后迅速增加,50岁时在颈动脉及脑底主要动脉通常都有发生,50岁后出现向较小血管扩展的趋势。
【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
• 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 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小动 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和动脉中层硬化 (Monckeberg arteriosclerosis)。小动脉硬化是小 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患 者。动脉中层硬化多累及中型动脉,常见于四肢 动脉,尤其是下肢动脉,在管壁中层有广泛钙沉 积,除非合并粥样硬化,多不产生明显症状,其 临床意义不大。
机制一 胆固醇沉积的 第一道防线 - 血管内皮
Nature 407,233-241
机制二:炎症-AS 发生的重要机制
机制三 胆固醇数量因素 影响其沉积与形成 AS
数量因素
机制四 血管内氧化 应激促进 AS 发生
1. 血胆固醇载体是LDL 5. 在ROS作用下,LDL表面不饱和脂肪酸双链 断裂,结合Apo B形成oxLDL
高血压防治
• 高血压防治的重点是早期防治,降压达标,尽可能维持血压在110/75mmHg 理想水平或者<120 /<80mmHg的正常水平;正常高值血压120-139/ 8089mmHg就应该早期防治,通过生活方式或者降压药物使得血压能维持理 想或正常水平,因为血压正常高值病人的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比理想水平就 高一倍。
1 ASCVD和ASCVD高危人群
1.确诊的ASCVD:
识别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病史 稳定/不稳定心绞痛 冠脉或其它血管重建手术 缺血性卒中/TIA 动脉粥样硬化证据(颈动脉/肾动脉)
治疗
中-高强度他汀 LDL-C目标值<70mg/dL
管理
疾病管理 患者教育
2.糖尿病:
识别
糖尿病+ASCVD 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1危险因素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模拟试题(4)
A1型题:(1-67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AA. 炎症性B. 退行性C. 增生性D. 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E. 管腔缩小2. 动脉粥样硬化最多受罹患的动脉是:BA.肾动脉B. 冠状动脉C. 脾动脉D. 肺动脉E. 肱动脉3. 脂质成分最主要是:CA. 磷脂B. 甘油三酯C. 胆固醇和胆固醇酯D. 胶原E. 蛋白多糖4. 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检查手段是:EA. CT 检查B. MRI 检查C. 数字减影法动脉造影D. 多普勒超声检查E. 血管内超声显像和血管镜检查5. 体重超标准者每天胆固醇不宜超过:CA. 500mgB. 1000mgC. 300mgD. 400mgE. 200mg6. 以下哪类食物属于低胆固醇类食物:CA. 肝B. 鱿鱼C. 鸡肉D. 骨髓E. 蛋黄7 .下列哪种药物可导致弥漫性肌痛:DA. 非诺贝特B. 益多酯C. 烟酸D. 辛伐他汀E. 吉非贝齐8. 次极量运动试验要求运动的心率要达到多少为负荷目标:DA. 最大心率的 80%B. 最大心率的 90%C. 最大心率的 60%D. 最大心率的 85%~90%E. 最大心率的 80%~85%9. 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最好的药是:BA. 硝酸甘油B. 地尔硫卓C. 美托洛尔D. 维拉帕米E. 阿替洛尔10. 心肌梗死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EA. 发热B. 胃肠道症状C. 心动过速D. 心律失常E. 疼痛11. 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AA. 冠心病引起B. 心肌炎引起C. 高血压心脏病引起D. 扩张型心肌病引起E. 肥厚型心肌病引起12. “ Sudden death ”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多少h死亡者为猝死:BA. 1 hB. 6 hC. 2 hD. 24 hE. 12 h13. 心肌梗死恢复期,有助于预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检查是:AA. 心室晚电位B. HolterC. 超声显像检查D. 心向量图E. 放射性核素检查14. 下列哪项属于冠心病发病的次要危险因素:DA. 绝经后的妇女B. 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增高C. 脂蛋白(α)增高D. 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E. 糖尿病15. 动脉粥样硬化最易累及哪支冠状动脉:DA. 左冠状动脉主干B. 右冠状动脉窦房结支C. 左冠状动脉窦房结支D. 左冠状动脉的降支E.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16. 房室结的血供通常来自:DA. 左冠状动脉B.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C.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D. 右冠状动脉E. 左右冠状动脉17. 下列哪种是属于以降低血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AA. 吉非贝齐B. 辛伐他汀C. 普罗布考D. 弹性酶E. 氟伐他汀18. 以下哪项不属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CA. 潘生丁B. 阿司匹林C. 低分子肝素D. 噻氯匹定E. 氯吡格雷19. 心绞痛发生的典型部位是:AA. 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B. 胸骨体下段之后C. 心尖区D. 肩左臂内侧达无名 E. 横贯前胸20.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CA. 心电图的病理性 Q 波B. 心电图表现ST 段上抬C. 肌钙蛋白增高(定量测定)D. CK 增高E. CK — MB 增高21. 急性心肌梗塞时,心源性休克的最主要原因是:CA. 呕吐,多汗造成的低内容量B. 室性早搏C.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降低D. 剧烈疼痛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E. 乳头肌功能不全22. 关于心绞痛的药物治疗,下列哪一项正确?CA. 钙拮抗剂可立即停药B. β受体阻滞剂与硝酸甘油合用,可以不减量C. 变异型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疗效最好,如需停药,宜逐渐减量后停服D. 维拉帕米常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E. 心绞痛伴有支气管哮喘,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23.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为:AA. 有关导联 ST 段抬高B. 有关导联 ST 段压低C. 有关导联 T 波倒置D. 有关导联 T 波高耸E. 全部导联 ST 段抬高24. 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机理:AA. 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B. 减慢心率C. 抑制血小板聚集D. 降低心肌痛阈E. 溶解血栓25. 下列各类型心绞痛中,属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是:DA. 卧位型心绞痛B.变异型心绞痛 C 梗塞后心绞痛 D 劳累型心绞痛 E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26.广泛前壁梗死是由于:BA 左冠状动脉主干阻塞B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C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阻塞D 冠状动脉窦阻塞E 右冠状动脉阻塞27.下列哪一项不是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BA 扩张冠脉B 减少回心血量C 解除冠脉痉挛D 抑制心肌收缩E 减少心肌氧耗28.梗死后心绞痛是:AA 急性心梗后 1 个月内出现的心绞痛B 急性心梗后 6 个月内出现的心绞痛C 所有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绞痛D 陈旧性心梗发生的心绞痛E 再次心梗后发生的心绞痛29.诊断透壁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心电图特征是:BA.宽而深的Q波B.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C.T波倒置D.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型E.ST段下降30.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是:DA ST 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B 出现异常 Q 波和 ST 段抬高C 出现异常Q 波, ST 段抬高或 T 波倒置D T 波高耸E 以 R 波为主的导联 ST 段呈水平型下降31.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CA 血管床增大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B 窦性心动过速C 心排血量急剧降低D 周围血管扩张E 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32.哪支冠状动脉阻塞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AA 右冠状动脉主干 B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C 左冠状动脉主干 D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E 右冠状动脉右室后分支33.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是:DA.ST段明显抬高, 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B.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抬高C.出现异常Q 波, ST段抬高或T波倒置D.T波高耸E.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水平型下降34.下列哪项符合典型心绞痛:CA.呼吸困难伴典型心电图T波改变B.劳累后心尖部针刺样疼痛C.劳力当时出现数min 的胸骨后压榨感D.心前区痛含硝酸甘油5min后缓解E.胸痛伴心电图胸导联ST段抬高而无衍变3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的心肌梗死是:CA 前间壁B 高侧壁 C下侧壁 D 后间壁 E 前壁36.引起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闭塞的冠状动脉分支是:AA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B 右冠状动脉后降支C 左冠状动脉主干D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E 右冠状动脉右室前支37.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h内)死亡主要由于:CA 心力衰竭B 心源性休克C 心律失常D 心脏破裂E 脑栓塞38.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DA 主动脉瓣狭窄B 心肌肥厚C 严重贫血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E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9.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见原因是:AA 右冠状动脉病变B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C 左冠状动脉前壁支D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E 以上都不是40.引起心肌病变的各种病因中,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是:BA 原发性心肌病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 病毒性心肌炎D 风湿性心肌炎E 中毒性心肌炎41.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是哪一类:CA 肾动脉B 肠系膜动脉C 冠状动脉D 脑动脉E 下肢动脉4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组织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需要:CA 2~3周B 4~5周C 6~8周D 9~10周E 11~12周4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心前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多是由于:CA 心力衰竭B 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C 乳头功能失调D 室间隔穿孔E 心肌硬化44.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DA 心尖区B 心前区向左上臂放散C 胸骨下段后D 胸骨后上中段E 剑突下45.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DA 体温升高B 血沉增快C 血清酶增高D 房性或室性过早搏动E 乳头肌断裂46.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特点是:DA 疼痛剧烈B 持续时间长C ST段下降D 不出现异常Q波E T波倒置47.诊断典型心绞痛,下列哪项最有特征:EA 胸痛多在夜间发作B 胸痛发作多在15min以上C 持续左前胸憋闷感D 疼痛时心电图示ST段抬高E 含硝酸甘油5min内疼痛消失48.梗死前心绞痛的哪一点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同:DA 心电图ST段抬高B 胸痛不能以硝酸甘油缓解C 剧烈胸痛伴恶心呕吐和大汗D 心电图未见病理性Q波E 血压波动49.目前发现心肌缺血及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是:AA 心电图B 放射性核素C 二维超声心动图D 冠状动脉造影E 胸片50.心肌梗死症状中最先出现下列哪一项:BA 发热B 疼痛C 恶心呕吐D 呼吸困难E 昏厥51.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中升高最早的是:DA 谷草转氨酶(GOT)B 肌酸磷酸激酶(CPK)C 乳酸脱氢酶(LDH)D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ˉMB)E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 1 )5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易合并:BA 室性期前收缩B 房室传导阻滞C 心房颤动D 房性心动过速E 右束支传导阻滞53.哪一项不是心肌梗死的并发症:EA 心脏破裂B 梗死后综合征C 二尖瓣脱垂D 室壁瘤E 主动脉窦瘤破裂5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DA 心房颤动B 预激综合征C 房室传导阻滞D 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E 非阵发性交界部心动过速55.治疗变异性心绞痛不主张用:EA 消心痛B 硝苯吡啶C 潘生丁D 硝酸甘油E 阿替洛尔56.下列情况合并心绞痛时不宜应用硝酸甘油的是:EA 冠心病B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 心梗后心绞痛D 严重贫血E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57.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剧烈疼痛效果最好的是:DA 硝酸甘油B 二硝酸异山梨醇C 罂粟碱D 吗啡E 可待因58.心肌梗死后24h内避免使用:AA 洋地黄B 罂粟碱C 速尿D 吗啡E 杜冷丁59.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DA 间羟胺B 多巴胺C 去甲肾上腺素D 异丙基肾上腺素E 硝普钠,多巴胺60.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最有价值的是:EA Q波的宽度,深度B 白细胞增加的程度C 疼痛和持续时间D 血沉增快的程度E 血清CPK增高的程度61.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主要鉴别点是:EA 疼痛的部位B 疼痛的性质C 是否伴有多源性期前收缩D 是否伴有ST段抬高E 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升高62.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心电图改变是:CA ST段明显抬高B 异常宽深的Q波C T波高耸D T波倒置E R波降低63.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出现心前区收缩期喀喇音及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并有呼吸困难,是由于:DA.心室壁瘤B.心力衰竭C.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D.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E.室间隔穿孔64.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AA.胸骨上中段之后B.心尖部C.心前区向颈咽部放射D.胸骨下段后E.剑突下65.心绞痛发作时可有:EA.血沉增快B.低血压性休克C.血清心肌酶增高D.乳头肌断裂E.房性或室性早搏66.下列哪项最支持典型心绞痛的诊断:CA.胸痛多在夜间发作B.胸痛多位于心前区C.含硝酸甘油疼痛5min内缓解D.疼痛时心电图ST段抬高E.持续性左胸憋闷感达15min以上67.目前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是:EA.24小时动态心电图B.冠状动脉造影C.心脏彩超D.增强CTE.心电图倾听,岁月吹奏长笛,叮咚流韵,悠悠靡音。
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硬化的症状,主动脉硬化治疗【专业知识】
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硬化的症状,主动脉硬化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主动脉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
主动脉硬化会导致主动脉夹层、腹动脉瘤。
疾病病因一、病因主要是主动脉的内皮受损,血管弹性下降,造成高血压,主要是以收缩压的升高为著。
症状体征一、症状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
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
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
病变多发生于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
腹主动脉病变最严重,其次是降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再次是升主动脉。
病变严重者,斑块破裂,形成粥瘤性溃疡,其表面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有的病例因中膜SMC萎缩,弹力板断裂,局部管壁变薄弱,在血压的作用下管壁向外膨出而形成主动脉瘤。
这种动脉瘤主要见于腹主动脉。
偶见动脉瘤破裂,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有时可发生夹层动脉瘤。
有的病例主动脉根部内膜病变严重,累及主动脉瓣,使瓣膜增厚、变硬,甚至钙化,形成主动脉瓣膜病。
用药治疗一、西医1、扩张血管,解除血管运动障碍。
①单硝酸异山梨醇,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缓释胶囊每次40毫克,每日1次;②硝基地平缓释片(拜新同),30毫克,每日1次;③地尔硫卓(合心爽缓释片)60毫克,每日1次。
2、调节血脂。
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吉非罗齐;②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用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
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肝素等。
除了以上的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外,也可采用介入治疗,包括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施行再通,重新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可以恢复动脉供血。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是指用于评估动脉硬度的各种参数的正常范围。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老化或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1.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0 m/s。
PWV 越高,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壁僵硬、弹性下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2. 血管阻力指数(RI):正常参考值通常为0.50-0.80。
RI 越高,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壁弹性下降,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3. 血管扩张能力(FMD):正常参考值通常为>5%。
FMD 越低,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4.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0 mm。
IMT 越厚,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仅是参考值,具体评估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诊断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等措施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严重危害⼈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年上升,发达国家发病率⾼于落后国家。
动脉硬化⼀般是指⼀组动脉的硬化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中动脉,危害较⼤:动脉中层钙化,⽼年⼈常见,危害较⼩;细动脉硬化,见于⾼⾎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脂⾎症(hyperlipemia): ⾼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浆低密度脂蛋⽩(LDL),极低密度脂蛋⽩(VLDL)⽔平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油三酯亦是本病的独⽴危险因素。
相反,⾼密度脂蛋⽩(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
2.⾼⾎压: ⾼⾎压可引起⾎管内⽪细胞损伤和(或)功能障碍,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
另⼀⽅⾯,⾼⾎压时有脂质和胰岛素代谢异常,这些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
3.吸烟: ⼤量吸烟可使⾎液中LDL易于氧化;烟内含有⼀种糖蛋⽩,可引起SMC增⽣;吸烟可使⾎⼩板聚集功能增强,⼉苯酚胺浓度升⾼,但使不饱和脂肪酸及HDL⽔平下降,这些均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4.性别: ⼥性的⾎浆HDL⽔平⾼于男性,⽽LDL⽔平却较男性为低,这是由于雌激素可降低⾎浆胆固醇⽔平的缘故。
5.糖尿病及⾼胰岛素⾎症: 糖尿病患者⾎液中HDL⽔平较低,且⾼⾎糖可致LDL糖基化。
⾼胰岛素⾎症可促进SMC增⽣,⽽且胰岛素⽔平与⾎HDL 含量呈负相关。
6.遗传因素: 冠⼼病的家族聚集现象提⽰遗传因素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性⾼脂蛋⽩性疾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动脉粥样硬化发⽣机制学说: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今尚不明确,主要学说有: 1. 脂源性学说: ⾼脂⾎症可使⾎管内⽪细胞损伤及脱落,管壁透性增⾼,脂蛋⽩进⼊内膜引起巨噬C反应,SMC增⽣并形成斑块。
2. 致突变学说: 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为单克隆性,即由⼀个突变的SMC⼦代细胞迁⼊内膜,分裂增殖形成斑块,犹如平滑肌瘤⼀般。
第八版内科学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derosi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尚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称为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sclerosis-thrombosis)。
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常见的动脉硬化类型还有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derosis)和动脉中层硬化(Monckeberg arteriosclerosis)。
前者是小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患者。
后者多累及中型动脉.常见于四肢动脉.尤其是下肢动脉.在管壁中层有广泛钙沉积.除非合并粥样硬化.多不产生明显症状.其临床意义不大。
鉴于动脉粥样硬化虽仅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类型.但因临床上多见且意义重大.因此习惯上简称之“动脉硬化”多指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和发病情况]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研究表明.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主要的危险因素如下。
(一)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他们的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
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二)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动脉硬化指数对照表
30~45岁
≤28.0
≥140/90或确诊高血压
≤6.2
≤4.4
≥2.7
可疑异常
可能正常
≥3.7但<4.54 Nhomakorabea岁以上≥28.0
≥160/95或确诊高血压
≥6.2
≥4.7
≥3.6
有异常可能
有异常可能性
≥4.5
注: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数值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动脉硬化指数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之一,与年龄、性别、家族史、血脂水平等相关。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
动脉硬化指数对照表
年龄
体重指数(BMI)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总胆固醇(TC)(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mol/L)
空腹血糖(mmol/L)
动脉硬化指数(AISI)
30岁以下
<25.0
<140/90
<5.2
<3.6
>1.1
无异常
动脉硬化操作流程及规范
动脉硬化操作流程及规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动脉硬化手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1. 患者评估,确认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评估患者心脏、肺、血管和肾功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实验室检查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实验室检查方法一、引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皮肤变化和溃疡等症状。
为了准确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主要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并深入探讨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
二、无创检查方法1. 踝臂指数(ABI)检测踝臂指数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通过测量患者踝部和上臂的血压来评估下肢动脉的血流情况。
ABI值的正常范围一般在0.9到1.3之间,低于0.9表明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疾病。
2. 多普勒超声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的血流情况和病变部位。
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A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下肢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
相比于传统的造影检查,MRA无需注射造影剂,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感。
三、有创检查方法1. 血管造影术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并进行X 线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狭窄和闭塞情况。
血管造影术能够提供非常准确的血管图像信息,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制定非常重要。
2. 动脉血流量测定动脉血流量测定是一种通过精密仪器测定下肢动脉血流量的有创检查方法。
它可以直接反映下肢动脉供血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血管功能和疾病程度非常有帮助。
四、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1. 无创检查方法无创检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安全性高,可以重复多次检查,对于初步筛查和动态监测非常有效。
然而,无创检查方法对于一些局部病变的诊断能力有限,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2. 有创检查方法有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血管解剖信息,特别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血管病变情况。
泛血管疾病概念
泛血管疾病概念一、引言泛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全身各种血管的疾病,包括动脉、静脉和微血管等。
这类疾病可以影响心脏、大脑、肺部、肝脏等重要器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泛血管疾病的概念、分类、流行情况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二、概念泛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全身各种血管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这些变化可以包括动脉硬化、静脉曲张、微循环障碍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失调或者组织坏死。
三、分类泛血管疾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由于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内壁形成斑块,导致动脉内径变窄,从而影响到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2.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是指由于静脉内血液回流不畅,导致静脉壁扩张和变形,从而形成静脉曲张。
3.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毛细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速度减缓,从而影响到组织和器官的供氧供血。
4.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血液凝固机制异常或者血管内壁损伤等原因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影响到器官的供血。
四、流行情况泛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等疾病是主要死因之一。
此外,静脉曲张也是常见的泛血管疾病之一。
五、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泛血管疾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饮食调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
2. 生活方式改善: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等不良习惯。
3.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泛血管疾病,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
4.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泛血管疾病如静脉曲张等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5. 中医调理: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循环等方面帮助预防和治疗泛血管疾病。
六、结论泛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
预防和治疗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调理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泛血管疾病。
血管类疾病有哪些
血管类疾病有哪些血管类疾病是指影响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不同类型的血管。
它们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管类疾病:1.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动脉壁逐渐变厚、硬化并失去弹性的疾病,常常导致血流受阻,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2. 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症,是指血压持续高于正常水平,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
3. 深静脉血栓:这是一种血栓形成在深部静脉,尤其是腿部静脉的疾病,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流移动,造成肺栓塞。
4. 静脉曲张:静脉壁和瓣膜功能减弱导致静脉扩张和曲张,常见于腿部,可能引起疼痛、肿胀和皮肤变化。
5. 动脉瘤:这是一种动脉壁局部膨胀或突出的病状,动脉瘤可能破裂,导致内出血。
6. 雷诺氏病:这是一种血管痉挛性疾病,影响手指和脚趾的血流,导致冷感、疼痛和肤色变化。
7. 动脉硬化:这是一种动脉壁变硬、变厚的疾病,可能影响血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8. 血栓性静脉炎:这是一种静脉炎症,通常由血栓形成引起,可能伴随疼痛和红肿。
9. 血管炎:这是一种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血管壁的疾病,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和狭窄。
10. 外周动脉疾病:这是一种影响外周动脉(如腿部动脉)的疾病,可能导致疼痛、行走困难和组织损伤。
11. 肺动脉高压:这是一种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疾病,可能与心脏疾病或肺部疾病有关。
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通常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血管疾病的关键步骤。
如果出现任何相关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血管老化的分类
血管老化的分类血管老化是一种常见的衰老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系统逐渐失去弹性和功能,容易受到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血管老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血管老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内膜逐渐变厚,血管壁逐渐变硬,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
这种情况下,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引发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
二、血管炎症血管老化还会引起血管炎症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原菌的侵袭,导致血管炎症的发生。
血管炎症会引起血管壁破裂、出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三、血栓形成血管老化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功能下降,易于损伤,使得血小板在血管壁上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血栓形成会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四、血管狭窄血管老化还会导致血管狭窄。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内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腔逐渐变窄,血流受限。
血管狭窄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心绞痛、下肢缺血等症状。
五、血管脆弱血管老化还会使血管变得脆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纤维逐渐减少,血管壁脆弱易碎,容易破裂出血。
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血压突然升高也可能导致血管破裂,造成内出血。
六、血管扩张功能下降血管老化还会使血管的扩张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导致血管扩张功能下降,血压升高。
血管扩张功能下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血管老化是一种常见的衰老过程,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炎症、血栓形成、血管狭窄、血管脆弱和血管扩张功能下降等问题。
了解血管老化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保护我们的血管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动脉硬化
什么是动脉硬化?动
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
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
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男性比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
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
动脉硬化有哪些种类和症状?1、一般表现: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
2、
主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
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
收缩期血压升高,脉
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纤维化等。
4、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与昏厥等症状。
脑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出
血时引起脑血管意外,有头痛、眩晕、呕吐、意识突然丧失、肢体、瘫痪、偏盲或失语等表现。
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动失常,智力及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变化等症状。
5、肾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在55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如有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以及发热等。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与腹痛等症状。
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
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以及休克等症状。
7、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动脉硬化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动脉硬化对于心、脑、肾等生命靶器官的危害性极大,但不仅仅是这些,其实,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其对人体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1、脑子方面:最常见的是脑功能衰退,轻者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等,重者发展为认知功能障碍,直至程度不等的(血管性)痴呆。
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
动脉瘤破裂,则可以引起脑出血。
更为常见的是脑动脉或颅外动脉的急性闭塞(血栓形成),即急性脑梗塞。
出血或血栓
形成均可引起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
2、心脏方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上称之为冠心病,可以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3、肾脏方面:肾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肾脏缺血,可以导致继发性顽固性高血压、肾脏萎缩、肾功能损害和衰竭。
高血压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同样可以引起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和衰竭,即尿毒症。
4、大动脉方面:大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主动脉瘤、动脉壁夹层、附壁血栓、血肿,甚至破裂致命。
5、肢体动脉方面:典型症状是
缺血下肢的足背动脉、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麻木、疼痛和下肢间歇性跛行,甚至下肢远端足趾坏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6、肠系膜动脉方面: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餐后腹痛等胃、十二指肠、胰腺、肠道功能失调症状和消瘦,也可因肠系膜动脉血栓栓塞而导致肠坏死、便血等致命性症状。
动脉硬化的饮食治疗:1、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
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等。
2、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 下降。
3、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
3次进行,每次10分钟。
马铃薯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5、病情监测: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应长期进行监测,及时了解病情,早期发现和防治并发症。
可预防动脉硬化的食物:牛奶:含有一种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对固醇的吸收。
大豆:含有一种皂甙的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生姜:含有一种含油树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蒜:含挥发性激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在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茄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经及脑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
燕麦: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红薯:可供给人体大量的胶原和黏多
糖类物质,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
山楂:具有加
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
茶叶: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
茶叶中的茶多酚不仅能去脂肪而且还具有明显地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
固醇含量的上升,抑制动脉壁硬化的防治。
楼福
庆教授等研究表明,茶色素(儿茶素氧化而成)具有显著的抗血凝、促进纤溶、防止血小板的粘附聚焦及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
海鱼:有降血脂的功效。
临床研究
表明,多食鱼者其血浆脂质降低。
有预防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
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
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硬化、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
辣椒:一根红辣椒中含有β胡
萝卜素的一日所需的份量,而β胡萝卜素是强力的抗氧化剂,可以对付低密度胆固醇(LDL)被氧化成有害的型态。
普泰洛推荐:1,普泰洛蜂胶;2,体质比较差的可普泰洛蜂胶+王浆;3,有便秘的可普泰洛蜂胶+花粉;
动脉硬化吃什么
脑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在60岁
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
脑动脉硬化可使脑动脉血流减少,出现慢性脑供血不足。
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记不住近事,刚说的话,刚做的事就忘了。
智力低
下,分析综合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常有头晕、耳鸣、失眠、听力减退等症状。
医院做脑血流图检查可发现脑供血不足,检查眼底可发现眼底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严重者,动脉狭窄,脑循环障碍,可出现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脑动脉硬化的人,常有全身动脉硬化的情况,所以有的人还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
这里主要介绍脑动脉硬化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者的食疗法。
常吃大蒜:每顿饭吃3瓣以上大蒜,坚持吃三个月以上。
南方人若畏生蒜辣,可将生蒜沾醋吃。
有位脑动脉硬化患者连续吃生大蒜3个月后去医院检查,脑供血的情况大有好转,头昏脑涨的症状也消失,记忆力也提高了。
葛根粉:将葛根磨粉晒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
或用葛根150克与粳米100克煮成粥(先煮葛根,取滤液与粳米同煮)代早餐。
坚持食用3个月即可见效。
葛根含黄酮类物质,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确保脑供血良好。
吃松针: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至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泡开水代茶饮。
坚持半年以上。
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
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吃鲜青椒:鲜青椒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辣椒素,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常吃鲜辣椒的人很少患脑血栓病和冠心病。
补充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叶类蔬菜、大豆和橙汁。
新近研究发现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与患者血浆内高半胱氨酸有密切关系。
动物实验也证
实,用添加了高半胱氨酸的食品喂养动物,数月后均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症。
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就能使血浆中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对人体有利的蛋氨酸,从而起到防
止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每天吃1市斤绿叶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就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
香蕉可润肠通便,能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的脑血管意外。
每天吃4支香蕉,能抗脑动脉硬化、降血压、预防脑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