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成语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doc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导语: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那么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请随一起来看看吧~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
’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
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
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成语】:呆若木鸡【拼音】:[dāi ruò mù jī]【解释】: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是一个贬义词。
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
【出处】: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举例造句】: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
【成语故事】: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庄子认为,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
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
“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
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呆气。
(黄明坚) 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
然而,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
故事讲的是:因为齐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宣王训练斗鸡。
过了十天,齐王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齐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
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
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
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
成语故事:一窍不通

成语故事:一窍不通【原文】亡国之主一贯,天时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同者,乐不适(1)也。
乐不适则不可以存。
糟丘酒池,肉圃为格(2),雕柱而桔(3)诸侯,不适也。
刑鬼侯(4)之女而取其环(5),截(6)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7)文王其醢,不适也。
文王貌受,以告诸侯。
作为琁(8)室,筑为顷宫(9),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10)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11)通,则比干不死矣。
”夏、商之所以亡也。
(《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注解】(1)乐不适:以不适合义理的事来娱乐。
(2)格:此指炮格,古代的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
也作炮烙。
(3)桔:此指桔槔,音节高。
是汲水的器具,把绳子悬在横木上,一端系水桶,一端系重物,使其交替上下,可节省汲引之力。
(4)鬼侯:商朝诸侯名。
(5)环:此指玉环。
(6)截:切断。
(7)遗:音位,赠送、给予。
(8)琁室:即璇宫,用美玉装饰的宫殿。
琁音玄,同璇。
(9)顷宫:及倾宫,指巍峨高大的宫殿。
(10)比干: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
屡谏纣王不听,最后被杀。
(11)窍:即孔穴,此指人的心智。
【故事阐述】亡国之主都是同一道理,虽然时间不同,行事也不同,但亡国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拿不适合义理的事来当作娱乐。
而把不适合义理的事当作娱乐,就不能获得生存。
广设酒池肉林,对人民施以炮烙之刑,雕柱悬桔槔用以上下诸侯,是不适合义理的。
杀鬼侯的女儿取她身上的佩玉,切断在水中行走之人的小腿而察看骨髓,杀大臣梅伯剁成肉酱后送给文王,是不适合义理的。
文王表面上虽然接受了,但却把这些事告诉诸侯们。
建造璇宫、倾宫,剖开孕妇的肚子来观察胎儿变化,对比干挖心而察看他的心窍,是不适合义理的。
对于这段历史,孔子说:“商纣的心智如果有一窍可通,那么比干就不会死了。
”由这些事情可以知道,夏、商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后来,《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就演变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比喻愚昧不明事理的人,或一点也不懂的人。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手册——史上最全,作为老师必备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教师必备【全】基础知识: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十一、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十四、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二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 一般—个别 2 现象—本质 3 原因—结果 4 概括—具体 5 部分—整体6 主要—次要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二十五、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小学1-6年级语文常识大汇总

小学语文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看书很多地方看不懂,很多孩子看书时不知道其中内容,那么就不能说是看懂了。
今天,为大家收集了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看看您的孩子知道多少吧。
小学1-6年级语文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2、常用的成语归类3、常用的名言、格言、谚语归类名人名言[惜时篇]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萧绎思念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志向篇]没有志向的人,就好比没有动力的船,只能随波逐流。
——魏琼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朝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苏步青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知识学问篇]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左宗棠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波尔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孔子[品格篇]1、名言正义是美德的最高荣誉。
——西塞罗为善者流芳百世,为恶者遗臭万年。
——程允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
——狄更斯2、格言知识就是力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谦受益,满招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谚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言必行,行必果。
吃一堑,长一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复习一、生字词。
赏屈指可数形影不离阴晴圆缺十全十美心绪不宁古今中外情不自禁地北天南茁壮成长秋月青螺湖光白银明丽珍藏烦恼照耀井井有条酿造梳子羊肠小路缺少梳理想念辛苦悲欢离合柔韧皓月当空时隐时现二、词语搭配。
片黄叶股香气群牛羊美好的感情热烈地祝贺怀念过去成熟的庄稼弯曲的羊肠道观赏明月一曲酒歌美妙的音乐美好地祝福留作纪念珍贵的杯子美丽的野菊花举着红樱一把梳子美丽的花朵加倍地珍惜珍藏礼物忘掉烦恼红通通的高粱思念父亲一朵菊花浸透心血编织丝线酿造美酒珍藏记忆悄悄地编织欣赏舞蹈一件红袄架起金桥三、照样子写词。
1.ABCC式:白发苍苍凉风习习笑语盈盈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喜气洋洋小心翼翼2.四字并列: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笔墨纸砚衣食住行亭台楼阁3.赞美老师的成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夜以继日谆谆教诲孜孜不倦4.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天高云淡瓜果飘香5。
带有“人”字的成语:一鸣惊人后继有人聪明过人百年树人6。
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亲密无间情深义重手足情深形影不离7。
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明星稀群星闪耀四、句子。
1.描写山水的诗句: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描写月亮的诗句: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⑤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
描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要默出的古诗。
①《水调歌头》节选②望洞庭③峨眉山月歌④风宋苏轼唐刘禹锡唐李白唐李峤人有悲欢离合,湖光秋月两相和,峨眉山月半轮秋,解落三秋叶,月有阴晴圆缺,潭面无风镜未磨。
小学语文课外积累

小学语文课外积累-------------常用谚语常用谚语一.理想立志1.理想是指路明灯。
2、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4、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5、有志者事竟成。
6、不怕路远,只怕志短。
二.是非爱憎1.事实胜于雄辩,真理不怕批评。
2、知人知面不知心,识树识皮不识根。
3、人心隔肚皮,看人看实际。
4、名人不做暗事。
5、心正不怕影斜。
三.艰苦奋斗1.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2、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磨练意志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功到自然成。
4、严师出高徒,艺精*磨炼。
5、真金不怕火炼,好汉不怕考验。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7、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
五.谦虚谨慎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3、虚心的人总是学十当一,自满的人总是学一当十。
4、言语要谨慎,行动莫轻浮。
六.实践真知1.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2、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3、科学不神秘,实践出真知。
4、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过称怎知斤和两。
5、天才出于勤奋,知识来自实践。
七.勤奋学习1.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2、到处留心皆学问。
3、生命有尽头,学问无止境。
4、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八、礼貌待人1.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2、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3、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5、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6、喝水莫忘掘井人,赏花应谢育花人。
九.处事方法1.吃一堑,长一智。
2、路要自己走,关要自己闯。
3、宁可自食其力,不可坐吃山空。
十.珍惜光阴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时间如流水,半点不等人。
4、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5、时间好比东流水,只有流去无流回。
一窍不通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成语故事一窍不通成语故事1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一窍不通成语故事2纣王,是商朝时一位昏庸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宠爱他的妃子妲己。
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不管老百姓们的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宠妃妲己的话,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因此,各地的诸侯都想推翻他。
纣王的叔父比干看见他这样昏庸,便费尽心机的苦谏,劝他不可沉迷酒色,不要屈害忠良,枉杀无辜,应该振作起来,为国家和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
妲己知道之后,十分的气愤,心中想道:“比干不除,我的地位终将不能稳固。
”于是,她便对纣王说:“比干成天干涉我们俩的生活,谁知道他是不是另有目的?如果他真是忠良的话,为什么不叫他自己胸膛剖开,取出心肝来看看呢?”纣王被妲己迷住了,竟不分是非好坏,赐比干剖胸而死。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的全语是这样的:“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一窍不通”就是从上面的话引申而来的,用来讥笑人家的愚蠢和胡涂,同时也可以比喻人对某种技艺学术的一无所知。
小学1-6年级语文常识大汇总

小学语文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看书很多地方看不懂,很多孩子看书时不知道其中内容,那么就不能说是看懂了。
今天,为大家收集了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看看您的孩子知道多少吧。
小学1-6年级语文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2、常用的成语归类3、常用的名言、格言、谚语归类名人名言[惜时篇]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萧绎思念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志向篇]没有志向的人,就好比没有动力的船,只能随波逐流。
——魏琼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朝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苏步青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知识学问篇]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左宗棠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波尔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孔子[品格篇]1、名言正义是美德的最高荣誉。
——西塞罗为善者流芳百世,为恶者遗臭万年。
——程允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
——狄更斯2、格言知识就是力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谦受益,满招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谚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言必行,行必果。
吃一堑,长一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带一窍不通的歇后语

带一窍不通的歇后语
导读:棒槌(洗衣时用以捶打的木棍)吹火一窍不通
抱着擀面杖当笙吹一窍不通
扁担吹火一窍不通
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实心竹子吹火一窍不通
弯扁担吹火一窍不通
眼瞎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
解释: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歇后语一窍不通,歇后语《歇后语一窍不通》。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
【带一窍不通的歇后语合集】
1.一窍不通的歇后语
2.形容一窍不通的歇后语
3.有关一窍不通的歇后语汇集
4.有关一窍不通的歇后语
5.一窍不通成语意思
6.一窍不通成语故事
7.关于一窍不通的10个句子
8.一窍不通的近义词
上文是关于带一窍不通的歇后语,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故事一:从前有个书生,整天埋头读书,对外面的世界那可是一窍不通啊!就像一只只知道待在洞里的老鼠,从来没见过阳光。
有一天,他朋友拉他去街上逛逛,看到别人在表演杂耍,他居然问那是在干嘛,天哪,这不就是典型的一窍不通嘛!比如你要是从来没玩过游戏,别人跟你说游戏技巧,你不也会一头雾水嘛!故事二:话说有个土财主,钱倒是有不少,但对于做生意的门道那绝对是一窍不通。
有次他听别人说贩丝绸能赚钱,就傻乎乎地进了一大批货,结果根本不知道怎么推销,最后全砸在手里了!这不就跟那些不懂时尚却去开服装店的人一样嘛,肯定得碰壁呀!你说可不可笑!故事三: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小伙子对音乐一窍不通,却偏偏想去学乐器。
人家吹拉弹唱,他在那手忙脚乱,就如同鸭子听雷似的。
可他还不死心,非得继续折腾。
你想想,要是你对画画一窍不通,却要去参加绘画比赛,那不是自讨苦吃嘛!故事四:曾经有个士兵,对兵法一窍不通,上了战场就瞎冲瞎撞。
就跟没头苍蝇似的,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啥。
他的同伴说啥他也听不懂,这不是典型的一窍不通嘛!你说要是你对编程一窍不通,却要去搞软件开发,能行吗?那肯定不行啊!故事五:有个富家小姐,对做家务那可是一窍不通。
有次家里的下人都不在,她想自己煮个粥都搞砸了,锅都差点烧穿了!这就好比一个对做饭一窍不通的人,想做出美味佳肴,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呀!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啥都不会干的人呢?故事六:村子里有个老大爷,对新科技产品一窍不通。
给他个智能手机,他都不知道咋用,看半天也摸不着头脑。
就像让一个原始人去操作电脑一样,那肯定搞不定啊!哎呀,想想就觉得有意思呢。
故事七:有个年轻人对种地一窍不通,却异想天开要去当农民。
别人播种他发呆,别人浇水他闲逛,这不是胡闹嘛!这就跟那些对游泳一窍不通还非要去挑战大海的人一样,能有好结果吗?故事八:在一个学校里,有个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窍不通。
老师提问啥都答不上来,那场面尴尬得哟!就如同一个对地理一窍不通的人,连自己国家有几个省都不知道一样。
一窍不通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

一窍不通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一窍不通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我们大多数人对原子核物理学一窍不通。
那么,一窍不通的近义词是什么呢?又有哪些反义词呢?以下是PINCAI小编整理的一窍不通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欢迎阅读参考!近义词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词无所不知、全知全能英文翻译not to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典故出处《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成语资料成语解释: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成语举例: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茅盾《子夜》六)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主谓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窍,不能读作“qiǎo”。
成语辨形:窍,不能写作“窃”。
成语辨析:一窍不通和“一无所知”。
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
但一窍不通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成语谜面:十孔九漏;半边鼻塞歇后语:十窍通九窍;大杆杖吹火;扁担吹火;眼瞎耳聋鼻塞嘴哑成语故事出处:《吕氏春秋·过理》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
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
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
一窍不通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

一窍不通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一窍不通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我们大多数人对原子核物理学一窍不通。
那么,一窍不通的近义词是什么呢?又有哪些反义词呢?以下是PINCAI小编整理的一窍不通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欢迎阅读参考!近义词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词无所不知、全知全能英文翻译not to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典故出处《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成语资料成语解释: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成语举例: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茅盾《子夜》六)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主谓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窍,不能读作“qiǎo”。
成语辨形:窍,不能写作“窃”。
成语辨析:一窍不通和“一无所知”。
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
但一窍不通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成语谜面:十孔九漏;半边鼻塞歇后语:十窍通九窍;大杆杖吹火;扁担吹火;眼瞎耳聋鼻塞嘴哑成语故事出处:《吕氏春秋·过理》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
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
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
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有哪些?

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哎呦喂,小学语文啊,这可是孩子们打开语言宝库的大门,也是咱们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地方。
说到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那可真是五花八门!首先,得学会认字,这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就像盖房子要先有砖头一样。
你想啊,孩子刚入学,对汉字还一窍不通,就像我第一次去日本,看人家菜单上的字,简直跟天书一样,真是抓耳挠腮,哈哈!好在现在的语文教材可人性化了,用拼音、图画、故事,各种方法让孩子们认识汉字,就像小朋友们拿着糖葫芦一样,一个个甜滋滋地就记住了。
其次,孩子要学说话,这可不是简单的说一两句啊,而是要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方说,前几天我带小朋友们去公园玩,突然一个小女孩跑来跟我说:“老师,你看,那边的花真漂亮!”然后她又指着花旁边的石凳说:“还有小椅子呢,我可以坐吗?”你看,孩子的语言表达已经很完整了,而且还带着自己的情绪,真是让人欣喜啊!然后就是写作文了,小学作文一般都是命题作文,比如老师会说“今天我们去动物园玩了,写一篇日记吧”。
哎呀,这可真是考验孩子们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了,他们需要把在动物园看到的各种动物,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各种情绪都写下来。
我记得有一位小朋友,她在作文里描写了小猴子吃香蕉的样子,她说猴子把香蕉皮剥开后,用小手把香蕉块放进嘴巴里,还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写得真是生动有趣。
当然,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还有诗歌朗读、课文理解、成语故事、古诗词背诵等等,这些学习内容都像一根根线,把孩子们的知识和能力串联起来,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我记得以前教二年级的时候,有个小男孩叫小明,他特别喜欢看历史故事,每次都把课文读得绘声绘色,还会自己编故事呢。
有一次,我让他讲三国演义的故事,他竟然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奸诈狡猾、刘备的仁义道德都讲得头头是道,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所以说,小学语文学习可不仅仅是“认字、说话、写作文”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扇窗户,打开了孩子们通往知识海洋的道路,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小学成语故事 小学成语6000个【优秀5篇】

小学成语故事小学成语6000个【优秀5篇】成语的学习和积累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成语的运用不仅仅是在孩子们的课本之上,学习成语主要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之中,和孩子们的作文写作之中。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小学成语故事小学成语6000个,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小学成语故事小学成语6000个篇一【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
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自】: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夏季消暑的情形【解释】:簟:竹。
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
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出自】: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解释】: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
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自】:《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
赵盾,夏日之日也。
’”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小学成语故事小学成语6000个篇二1、有气无力: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
也形容体弱无力。
2、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3、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4、牙白口清:比喻说话清楚。
5、不通: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6、生拉硬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
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7、绝口不道:绝口:始终不开口。
指闭口不说话。
8、罕譬而喻: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
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9、不声不响:不说话,不出声。
10、直捷了当: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
同“直截了当”。
11、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2、比手划脚: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13、缄口结舌:闭口不说话。
中医成语故事——一窍不通

中医成语故事——一窍不通一窍不通本意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比喻一点儿也不懂,可借此讽刺人的昏昧不明事理出处《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纣王暴虐成性,把一些不合礼义的事情,如设置糟丘酒池、肉圃、炮烙、铸造铜柱虐杀诸侯等,当做取乐的事情。
比干是纣王的叔父,见到这样的场景忠言劝谏,然而纣王不但听不进去,反而听信了妲己的话,要求比干剖出自己的心让大家看,以此来证明他的忠诚。
孔子听到了纣王的暴行,感叹:如果纣王的心窍通达,那么比干就不会死了。
问题来了,心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中医理论将“窍”定义为人体五脏与外界沟通联结的桥梁。
“人体官窍”包括“目”、“耳”、“口”、“舌”、“鼻”、“二阴”。
《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五脏与人体诸窍联结形成一个整体。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窍为舌,舌称为“心之苗”。
《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因此,舌主司味觉和语言表达。
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畅。
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
《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因为鼻和喉咙相通,与肺相联结,是呼吸的门户,所以,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统血,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口腔为消化道的最上端,第一时间与食物接触,脾的功能正常,则口味正常,食欲正常,同时脾(胃)对于水谷精微的受纳运化功能正常,则全身的气血充盈,唇色红润。
肝主疏泻、主藏血,开窍于目,眼睛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
《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人体视力的好坏,多依赖于肝气的疏泻和肝血的营养,才能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
小学语文补课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字是多音字?A. 好B. 话C. 天D. 鸟2. 下列哪个词语是反义词?A. 大小B. 美丑C. 远近D. 上下3. 下列哪个句子是正确的?A.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B. 我把桌子放在书。
C. 我把书和桌子放在一起。
D. 我把书和桌子分开。
4. 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很有智慧”?A. 满腹经纶B. 胸无点墨C. 一窍不通D. 愚不可及5. 下列哪个词语是“鸟语花香”中的词语?A. 鸟语B. 花香C. 鸟鸣D. 花开6. 下列哪个词语是“百鸟朝凤”中的词语?A. 百鸟B. 朝凤C. 凤凰D. 凤仙7. 下列哪个词语是“山清水秀”中的词语?A. 山水B. 清水C. 秀水D. 山明8. 下列哪个词语是“风和日丽”中的词语?A. 风和B. 日丽C. 风和日丽D. 风光9. 下列哪个词语是“一日千里”中的词语?A. 一日B. 千里C. 一日千里D. 一日之计10. 下列哪个词语是“千锤百炼”中的词语?A. 千锤B. 百炼C. 千锤百炼D. 锤炼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我国有许多美丽的城市,其中有一座城市被誉为“______”。
12. 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他的诗篇中有一句“______”。
13. 《嫦娥奔月》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______的故事。
14.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______。
15.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其中有一句“______”。
16. 《白雪公主》这篇童话故事,让我们明白了______。
17. 《成语故事》这本书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______”。
18. 《寓言故事》这本书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道理,如“______”。
19.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他的著作《______》被誉为“地理学的巨著”。
20.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21. 请简要说明《春》这篇课文的主题。
一窍不通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自:《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
故事
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
的生活。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
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
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
比干
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
要亡国的。
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
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
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近义: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
反义: 无所不知全智全能
用法: 虽然他是~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
茅盾《子夜》六
例句:
①他对这个专业可以说是~;却在那里夸夸其谈。
②对于绘画艺术;他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窍不通成语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成语】:
一窍不通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释】:
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
【举例造句】:
他固执到一窍不通,简直劝不了他。
【成语故事】: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纣王昏庸无道,梅伯因为正直敢言而令纣王不快,又加上听信妲己的谗言,纣王便无情地杀害了忠臣梅伯,还残忍地命人将其尸体剁成肉酱。
纣王的叔父比干是个正直善良的人。
看着纣王犯下的诸多
罪孽,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跑去劝谏纣王,希望纣王改邪归正,重整朝纲,勤政为民。
极力劝谏纣王不要错杀无辜,专宠妲己,听信谗言,误国误民。
妲己得知比干如此劝谏纣王,怀恨在心,寻找机会加害比干。
[1]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
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
返回查字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