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优质说课稿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案
人教版(2019版)必修二第五章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课程标准
2.10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
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教学目标
(一)综合思维
根据具体实例,综合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内涵,概括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区域认知
根据不同区域特征,举例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人地协调观
深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和主要途径,树立人地协调观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案例探究法——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小组讨论法——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教学媒体:
图片——展示相关案例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学习人地关系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等内容,也探究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路径,如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倡导可持续发展。
课程作业
完成导学案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优质说课稿(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进而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
由此,人类深刻反思,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节讲述回答了环境与发展的两个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哪些?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主要途径?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环境与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内容标准2.10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入手,进而讲述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全面深入地阐述解决环境问题之途径。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两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和“活动”教学,课后安排了“自学窗”。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2.结合实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解决环境问题措施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2)内涵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②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基本原则 a.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③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b.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 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c.④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 与。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⑤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 式的深刻变革。 世界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 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具体实践 (1)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 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⑥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2)发展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⑦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 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3)提倡⑧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升生态效益并减少对人类与环境的危 害。它主要包括:①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 的数量和毒性;②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 的不利影响;③对服务,要求将生态效益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去。清洁生 产可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图示意清洁生产过程。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节主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在学习时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2.掌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业、异地搬迁等。
2.发展绿色经济
中国的 绿色经 济发展
循__环__经济控 提 减制 少 高资污 资__源染 源__利物 消用排 耗效 放率
改善能源结构 低__碳__经济提高能__源__利用效率
减少碳排放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3.提倡可持续消费
(1)主要途径:公众的支持和参__与__。
建立简约适度、绿__色__低__碳__的 生活方式 (2)倡导理念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浪费 转变消费习惯、崇尚_绿__色_ 消费
(3)遵循原则:减量、重__复__使用、回收、再生。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2
3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图中序号: ①物__质__产__品__、__资__金__等;②_劳_动__、__科__技__等; ③生__活__废__弃__物__;④生__产__废__弃__物__; ⑤⑥_环__境__资__源_。 (2)遵循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三幅漫画。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1)两部门联合通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__平__性__原则和持__续__性__原 则。(人地协调观)
新教材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五章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知识导图结合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结合图文材料,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1)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
(2)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2.发展绿色经济(1)“褐色经济”: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
(2)“绿色经济”①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
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3)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3.提倡可持续消费(1)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2)每个人都应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1.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1)发展目标:传统发展观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2)增长方式:传统发展观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可持续发展观是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共29张ppt)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消除贫困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可持续消费
课外活动:“我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本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与可持 续发展相关的知识,请同学们课 后自觉做几件日常生活中低碳环 保的小事,并写下自己对可持续 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下节课开始 前老师将会组织讨论
0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02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0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1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1.1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地下, 发展缓慢,恐惧和依赖自然
农业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 发展,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涵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 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 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涵
➢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 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发展经 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 任务,需要各国积极参与
02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改 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 合作,也需要政府、企业 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这几 者是缺一不可的。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增加就业 ➢增加居民经济收入 ➢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2.2 发展绿色经济
煤炭
石油
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 色经济”,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 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 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 平。
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A
,B
,C
,D
,E
。
(2)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是
,进入该系统
的能量是
。
(3)该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有哪些?
(4)从留民营村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推断结论
从原料箭头指向A,加工饲料运
信息1
可判断A为饲料加工厂
出去
信息2 加工食品从B运出去
() ()
解析:第1题,该经济模式既发展畜牧业,又发展林果业,可 以循环利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第2题,农家乐旅游是 向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不需要 营造人造景点。 答案:1.B 2.B
如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 答3~4题。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流程
2.阅读教材第103页内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公平性 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 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2) 持续性 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 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3) 共同性 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 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 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 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违背的可持
续发展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解析: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
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发达国家将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上)
随堂巩固
“一定不要再想着走老路,还迷恋着过去那种发展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
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在多个场
合反复强调的这句话,如今让中国“体质”、“颜值”都有了大变化,一个天蓝、地绿、水
清的大美中国,正在重现眼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A )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不包括( B )
A.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大规模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
C.植树种草,提高国土绿化面积 D.坚持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
【解析】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种草,能更多吸收 二氧化碳,两者都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AC不符合题意;大规模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 会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不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B符合题意;坚持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能减少碳排放,早日实现碳达峰,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求能力的发展。
案例: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 展理论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并为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了 指导性框架。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 定了2016—2030 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该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21世纪议程》实施计划的深化。
后工业化时期
然而,当人们陶醉在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时,自然界开始向人类实施报 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 到,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协调 人地关系的“和谐论”成为当下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 念。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共22张ppt)
D.整体性原则
4.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绿颜色的商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商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思考: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指出图中各目标的含义
●都P104活动资料,思考: ●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到底谁的责任更大? ●“共有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 则?
P105发展绿色经济
●1.思考”褐色经济”和 “绿色经济”的差异和关系 ●2.“绿色经济”、“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循环经 济”有何关系?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内容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 济有何异同?
玉米油 饲料
CO2
回收率60%
酒精 杂醇油
玉米
脱胚
增产20%~30%
农田
消化液
高效有机肥
发酵
蒸馏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032 :我们期望的未来
●读P101文字,思考: ●1.为什么单纯依靠科技和工业文明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环境问题? ●2.人类现在的发展观念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读P102文字,回答: ●1.用自己的口语言表达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用自己的口语言表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问题: 1.怎么理解右图措施? 2.你能做到吗?
P108自学窗 ●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时代有何差异?
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 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 量的关注,“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3.肉制品厂家牺牲消费者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共14张ppt)
人地关系紧张/不协调
20世纪50年代的“水俣病事件”
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协调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
产品 资金
社会系统
劳动 科技
废
弃 环境、物
资源
经济 系统
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态 系统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绿色经济
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能源 的利用率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低碳经济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减少碳排放
可持续消费 尽量避免干洗,减少洗涤频次
可持续消费
选择本地应季蔬菜水果
五一假期作业:
第一节 第二节的大小书、思维导图 +第四章章末检测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必修二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能结合实例,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3.能够举例说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社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物质生活
人类大肆破坏环境
20世纪40年代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符合公平性原则 违背持续性原则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需要
的共同努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很多种途径
消除贫困 绿色经济 可持续消费
消除贫困
因地制宜 激活发展动力
【思考】
提高脱贫致富
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何作用? 的知识和技能
促进就业, 勤劳致富
提供便捷的交通、 良好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进而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
由此,人类深刻反思,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节讲述回答了环境与发展的两个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哪些?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主要途径?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环境与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0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入手,进而讲述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全面深入地阐述解决环境问题之途径。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两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和“活动”教学,课后安排了“自学窗”。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2.结合实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解决环境问题措施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