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化学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共5套)

)
A.我们周围的空气
B.水与常见的溶液
C.金属与金属矿物
D.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4、 新课标中对技能性学习目标要求达到的水平是(
)
6
A. 模仿操作
B.初步学习
C.独立操作
D.初步学会
5、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评价方式
有
(
)
A.德育档案
B.学习活动表现
C.建立学习档案
C. 初步学会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D.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液。
三、简答题。 1、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2、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标准( 2011 年版)》的四个部分组成也做了修订,其中“实施建议” 部分中“教学建议”修订后的内容是什么? 4、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新课标要求 教师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的化学实验活动有哪些? 四、论述题
四、简答。(共 20 分) 1、基础的学生实验有哪些?(8 分) 2、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 分) 3、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4 分) 4、简要叙述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2 分)
答案: 一、填空。(40 分,每空 2 分) 1、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2、化学变化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4、科学探究 5、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 6、8 个 7、实验、调查、讨论 8、化学实验,9、化学 10. 实验、观察 11. 观察和实 验探究活动
目标、
目标和
目标.
6、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的 个学生实验。
7、探究活动包括 、 、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版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化学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
2、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科学探究是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4、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5、从宏观到微观、从,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6、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7、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和,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9、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
10、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11、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和的具体运用。
12、目前,在课程编制中课程目标的取向方式有:取向,取向,演进过程取向。
13、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学生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或其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14、《标准(2011年版)》确定的课程目标不但突出了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而且注意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的统一,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含答案)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科学研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研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科学研究是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6、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7、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9、纸笔测验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
10、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11、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2、目前,在课程编制中课程目标的取向方式有:预期行为取向,身心发展取向,演进过程取向。
13、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根据社会需要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或其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14、《标准(2011年版)》确定的课程目标不但突出了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而且注意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学科新课标试题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_______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_________,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化学实验室常用的酸酐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以下哪种物质以充当催化剂?A. 碱性氧化物B. 中性金属C. 碱性金属D. 酸性氧化物答案:D2.下列哪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酸碱中和反应引起的?A. 蓝色石蕊试液变红B. 铁锈生成C. 苹果被切开后氧化变黑D. 油漆剥落答案:A3.在常温下,以下物质中,哪一种物质不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A. 锌B. 铝C. 镁D. 铁答案:D第二节填空题1.氧化锌具有________的特点,可以用于保护金属表面。
答案:消耗性2.以下化学方程式中,表示氧化反应的是:A. CH4 + 2O2 -> CO2 + 2H2OB. 2Na + Cl2 -> 2NaClC. 2H2 + O2 -> 2H2OD. NH3 + HCl -> NH4Cl答案:C3.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得到的盐是________。
答案:Al2(SO4)3第三节简答题1.简述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常见应用。
答:酸和碱是化学中两种重要的物质。
酸呈酸性溶液,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酸的特点包括酸味、蓝色石蕊试液变红、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
酸的应用广泛,例如用于制造肥皂、清洁剂、染料等。
酸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
碱呈碱性溶液,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同时呈现一些特性,如苦味、滑润感等。
碱的应用领域包括制备肥皂、制造玻璃、药物和清洁剂等。
2.请解释氧化与还原反应的概念。
答:氧化反应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或者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
在氧化反应中,氧化剂接受了电子,而被氧化的物质失去了电子。
还原反应则是物质获得电子或者与氢气发生反应的过程。
在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了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接受了电子。
氧化与还原反应是一对互为逆反应的化学过程。
第四节计算题1.将2 mol的氨气与4 mol的氧气按化学方程式2NH3 + 3O2 -> N2 + 3H2O进行反应,计算出能够完全消耗的氧气的摩尔数。
初中化学新课标正式测评卷一(30道)

初中化学新课标正式测评卷一(30道)成绩班级姓名第一部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具有什么样的特性?( )A.复杂性和应用性B.基础性和实践性C.理论性和技术性D.专业性和理论性【答案】B【题目ID 】579473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围绕( ),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A.课程目标B.核心素养C.课程标准D.课程理念【答案】B【题目ID 】5473357过程性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在( )中的表现。
A.考试B.化学学习活动C.日常生活D.体育比赛【答案】B【题目ID 】5801957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时,应树立( ),重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A.量化评价观B.科学评价观C.商业评价观D.传统评价观【答案】B【题目ID 】58019541.2.3.4.根据化学观念,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B.物质无多样性C.物质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答案】D【题目ID 】5876744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科学态度与责任包括哪些方面?( )A.发展探究欲B.遵守科学伦理C.增强责任感D.以上全部【答案】D【题目ID 】5794832以下哪项不是科学探究与实践所包括的能力?( )A.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B.与他人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C.分析综合类文本的能力D.参与社会调查实践的能力【答案】C【题目ID 】5794823科学思维中的证据推理是基于什么进行的?( )A.基于权威的意见B.基于实验事实C.基于个人主观假设D.基于科学理论【答案】B【题目ID 】5794813对于资源利用和物质转化,( )具有重要意义。
A.物理变化B.化学反应速率C.物质的状态D.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题目ID 】57948455.6.7.8.9.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包括:( )①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②发展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含答案)[1]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7acef7faeaad1f347933f15.png)
化学学科新课标试题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_______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_________,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 温度升高,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会增加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表面积无关答案:C2. 化学计量学中的摩尔概念是指()。
A. 物质的质量B. 物质的体积C. 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量D. 物质的能量答案:C3. 在化学实验中,为了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 随意混合化学试剂B. 忽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C.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D. 使用过期或损坏的实验器材答案:C4.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
A. 改变溶液的pH值B. 与酸或碱发生化学反应C. 显示出溶液的酸碱性质D. 测量溶液的精确pH值答案:C5. 以下哪种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A. 氧B. 氢C. 钠D. 铁答案:D二、填空题1.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
例如,燃烧反应是一种__________反应。
答案:放热、吸热、放热2. 在化学方程式中,__________表示反应物,__________表示生成物,__________表示反应条件。
答案:左侧、右侧、上方或下方3. 酸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水、盐4.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___,它等于物质的相对__________。
答案:克/摩尔、原子质量5.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顺序排列。
答案:原子序数、化学性质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安全措施。
答案: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化学试剂;仔细阅读实验指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正确的实验器材;在实验前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清理工作;了解实验中可能使用到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潜在危险;在紧急情况下知道如何使用安全设备,如灭火器、紧急洗眼站等。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含答案(三套)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含答案(三套)初中化学学科新课标试题(一)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_______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_________,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新课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新课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是化合物?A. 氧气B. 纯净水C. 铁矿石D. 空气2. 化学反应中,下列哪种变化表示放热?A. 燃烧B. 融化C. 结晶D. 蒸发3. 下列哪个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金属?A. 氢B. 氧C. 钠D. 硫4. 下列哪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A. 水B. 二氧化碳C. 盐酸D. 硫酸5.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酸性?A. 烧碱B. 硫酸C. 氢氧化钠D. 碳酸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 所有金属在常温常压下都是固体。
()4. 酸性物质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
()5. 氧化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的化学式是______。
2.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3.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可以______。
4. 碳酸钙的化学式是______。
5. 氧化物是由______和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2.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3. 简述燃烧的条件。
4. 什么是氧化反应?5. 简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实验室中有10克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需要多少克盐酸?2. 氢气和氧气反应水,如果反应前有2克氢气和16克氧气,反应后多少克水?3. 如果实验室中有20克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需要多少克铁?4. 氮气和氢气反应氨气,如果反应前有14克氮气和3克氢气,反应后多少克氨气?5. 如果实验室中有5克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多少克盐酸?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元素的化学符号是正确的?A. 氧(O2)B. 氢(H2)C. 钠(Na)D. 碳(C)答案:C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颜色变化C. 是否有状态变化D. 是否有能量变化答案:A3. 以下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纯碱答案:C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A. 元素的种类不变B.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 分子的种类不变D. 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B5.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 氧气B. 氢气C. 氯化钠D. 二氧化碳答案:C6.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A. 加速反应速率B. 改变反应的热效应C. 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 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答案:A7.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氧化物?A. 氧气B. 氢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答案:C8. 以下哪种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A. 氧化钙(CaO2)B. 氧化镁(MgO)C. 氧化铁(Fe2O3)D. 氧化铜(CuO2)答案:B9.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酸?A. 碳酸钠B. 碳酸氢钠C. 硫酸D. 碳酸钙答案:C10.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碳酸氢钠C. 硫酸D. 氯化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答案:四氧化三铁2.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CO23. 根据元素周期表,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属于______。
答案:稀有气体4. 氢氧化钠的俗称是______。
答案:烧碱5.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______。
答案:氢气6.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碱金属7.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答案:氢氧化钙8.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______。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版[1]资料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版[1]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4f5a283c850ad02df804118.png)
化学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 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______________ 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科学探究是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4、____________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5、从宏观到微观、从 ____________ ,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6、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7、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 ______________ 。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和 _________________ ,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9、 _________ 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
10、__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11、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的具体运用。
12、目前,在课程编制中课程目标的取向方式有:取向,_____________ 取向,演进过程取向。
初中化学课标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纯碱2.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A.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B. 反应物的质量大于生成物的质量C. 反应物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关系3.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 产生黄色火焰B. 产生蓝色火焰C. 产生红色火焰D. 产生白色火焰4.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酸类()A. 碳酸钠B. 硫酸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5.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氧B. 硫C. 钠D. 氯6. 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A. 酒精灯B. 试管C. 烧杯D. 漏斗7. 以下哪种物质的溶液呈碱性()A. 醋酸B. 氢氧化钠C. 硫酸D. 氯化钠8.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O → 2H2 + O2B. 2H2 + O2 → 2H2OC. Cu + 2AgNO3 → Cu(NO3)2 + 2AgD.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9. 以下哪种物质的溶液呈酸性()A. 醋酸B. 氢氧化钠C. 硫酸D. 氯化钠10.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2H2O → 2H2 + O2B. 2H2 + O2 → 2H2OC. Cu + 2AgNO3 → Cu(NO3)2 + 2AgD.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
3. 根据化学式H2O,水分子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分别是______。
4.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______,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科新课标试题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 _______、 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_______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_________,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_______,学会________,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二、选择题(可多选)1、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A.认知性学习目标B.技能性学习目标C.体验性学习目标D.拓展性学习目标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的是()A.身边的化学物质 B.化学与社会发展C.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D.物质构成的奥秘3、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的二级主题是( )A.我们周围的空气 B.水与常见的溶液C.金属与金属矿物 D.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4、新课标中对技能性学习目标要求达到的水平是()A. 模仿操作B.初步学习C.独立操作D.初步学会5、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评价方式有()A.德育档案 B.学习活动表现C.建立学习档案 D.纸笔测验6、《标准(2011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新增的二级主题是()A、认识几种化学反应B、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C、物质组成的表示D、保护好我们的环境7、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B.科学探究可以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C.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D.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8、《标准(2011年版)》对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的标准是()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 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9、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理解正确的是()A. 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
B. “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
C. 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D.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0、《标准( 2011 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进一步明确要求的课程内容是()A. 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B.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C. 初步学会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D.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液。
三、简答题。
1、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2、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标准( 2011 年版)》的四个部分组成也做了修订,其中“实施建议”部分中“教学建议”修订后的内容是什么?4、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的化学实验活动有哪些?四、论述题1、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你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与新课程的理念分明是吻合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对“塞知识”,是啊,知识如海洋,茫茫无边,如何“给”得完呢?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所给毕竟是有限的。
再说,“给”得越多,思维越死,在“给”的过程中,老师分明把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禁锢,(也许说得有点夸张)这一点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是知道的,可是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地“塞知识”呢?如若问其所以然,老师亦或要说上级要考试呀,不考的话,我们也不必如此,谁不想轻松一点,要考我们就没有办法。
一脸的无辜相,好象罪魁祸首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的管理者,你们要考试,我们有什么法子,只能“塞知识”!...课标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原子、分子,研究物质、创造物质2、实验3、微粒、身边的现象、简单的实验4、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学习活动5、学业评价、形成性、终结性6、(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7、元素、转化、定量、能量8、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学习、生存二、选择题1、ABC 2、C 3、ABCD 4、ABCD 5、BCD 6、B 7、AD8、ACD 9、ABCD 10、ABD三、简答题1、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丁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的内容有: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3、《标准(2011 年版)》的四个部分组成也做了修订,其中“实施建议”部分中“教学建议”修订后的内容是什么?答:(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的化学实验活动有哪些?答:(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四、论述题1、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你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除选用本标准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外,更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
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
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
(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