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计监测使用管理规定
患者体温检测管理制度

患者体温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患者体温的监测管理,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规范患者体温检测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所有医护人员在患者体温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管理要求。
三、具体要求1.设备要求1.1.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卫生标准、准确可靠的体温测量仪器,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和维护。
1.2.体温计应每日进行质控,确保准确度和稳定性。
2.操作规范2.1.患者应保持安静状态,不宜在进食、运动或出汗后立即测量体温。
2.2.体温检测时,应选择患者腋下、口腔或直肠温度测量方式,并在同一部位持续测量。
2.3.在接触不同患者前后,需及时清洁体温计,以避免交叉感染。
2.4.临床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细心、耐心,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记录要求3.1.患者体温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准确记录体温数值、测量时间和部位。
3.2.对于异常体温,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3.对于持续高热、低温或不稳定的患者,应加强监测频率,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4.质量管理4.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体温检测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监督实施。
4.2.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操作规范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水平和质量。
4.3.根据患者体温检测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患者体温检测管理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依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四、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由医疗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落实。
制度内容如有调整,应及时告知并重新培训相关人员。
患者体温检测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的体温数据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和护理。
通过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希望每位医护人员都能严格执行本制度,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单位体温检测工作制度

单位体温检测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传播,保障单位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单位需建立体温检测制度,对所有进入单位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确保单位内部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进入单位的人员,包括员工、外来访客、临时工等。
三、体温检测流程1. 设立体温检测点:在单位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点,配备必要的设施和物资,如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
2. 检测人员培训:对负责体温检测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体温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检测时间:每天工作时间内,对进入单位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对于体温异常的人员,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
4. 检测要求:进入单位的人员需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体温正常的人员可正常进入单位;体温异常的人员,由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并告知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
5. 检测结果记录:将体温检测结果记录在检测登记表上,以便追踪和核查。
四、体温检测设备和管理1. 体温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准确性。
2. 体温检测设备应放置在明显、易于操作的位置,并保持环境整洁。
3. 体温检测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4. 体温检测点应定期进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异常处理1. 体温异常的处理:如发现体温异常的人员,应立即将其隔离观察,并通知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
同时,将异常情况报告给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2. 疫情报告:如检测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立即报告给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并配合做好疫情追踪和防控工作。
六、监督检查1. 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对体温检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定期对体温检测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检测技能和防控意识。
3. 对体温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七、宣传教育1. 加强对员工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红外测温仪规章制度

红外测温仪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红外测温仪的使用和管理,保障人员健康和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红外测温仪是一种用于非接触式测量人体温度的设备,主要用于防疫工作中。
第四条红外测温仪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安全有效。
第二章红外测温仪的选择和购买第五条购买红外测温仪应选择具有生产销售资质和合格证明的正规厂家和渠道。
第六条确保红外测温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购买时应查看产品说明书和检测报告。
第七条红外测温仪的选择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要求,确保能满足工作需要。
第八条在购买红外测温仪时应注意品牌和性能,并与销售方签订正规购买合同。
第三章红外测温仪的使用第九条红外测温仪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能够正常测量体温。
第十条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时应保持一定距离,确保测量准确。
第十一条红外测温仪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使用,避免受潮和受阳光直射。
第十二条使用人员应掌握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正确。
第十三条红外测温仪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方可使用。
第四章红外测温仪的维护和保养第十四条红外测温仪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清洁和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第十五条定期对红外测温仪进行维护保养,检查电池和电源是否正常。
第十六条发现红外测温仪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定期对红外测温仪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五章红外测温仪的管理第十八条红外测温仪的管理责任由单位主管负责,确保设备安全有效使用。
第十九条红外测温仪应设立专门的存放地点,并定期进行清点和盘点。
第二十条红外测温仪的领用和归还应登记记录,确保设备使用情况清楚。
第二十一条红外测温仪因公出借时须经主管审批,借出人员应履行保管责任。
第二十二条红外测温仪使用人员应按规定使用设备,禁止私自转借或私自使用。
第六章红外测温仪的处置第二十三条红外测温仪因损坏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报废处理,防止继续使用。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一九九一年八月六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一、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并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以及涉及上述口个方面用于执法监督的工作计量器具必须实行强制检定。
二、根据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状况,强制检定采取以下二种形式:1.只作首次强制检定。
按实施方式分为二类:(1)只作首次强制检定,失准报废;(2)只作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
2.进行周期检定。
三、竹木直尺、(玻璃)体温计、液体量提只作首次强制检定,失准报废;直接与供气、供水、供电部门进行结算用的生活用煤气表;水表和电能表只作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
四、竹木直尺、(玻璃)体温计、液体量提,由制造厂所在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在计量器具出厂前实施全数量的首次强制检定;也可授权制造厂实施首次强制检定。
当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必须加强监督。
使用中的竹木直尺、(玻璃)体温计、液体量提,使用单位要严格加强管理,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必须加强监督检查。
五、第三项中规定的生活用煤气表、水表和电能表,制造厂所在地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其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其首次强制检定由供气、供水、供电的管理部门或用户在使用前向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提出申请。
合格的计量器具上应注明使用期限。
六、除本规定第三项规定的计量器具外,其它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均实施周期检定。
其中对非固定摊位流动商贩间断使用的杆秤,使用时必须具有有效期内的合格证,未经检定合格的杆秤,不准使用。
七、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相应的检定规程确定。
凡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作了修订的,应以修订后的检定规程为准。
八、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强检形式、强检适用范围见《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强检形式及强检适用范围表》。
电子体温计的操作规程

电子体温计的操作规程一、引言电子体温计作为一种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设备,具有准确、快速、方便等特点,在医疗机构、家庭和公共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障测温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确保电子体温计的正确使用。
二、准备工作1. 确保电子体温计正常工作,电池电量充足,显示屏幕清晰。
2. 对电子体温计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测量的卫生安全性。
3. 准备好消毒用品和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
三、操作步骤1.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应先洗手,并在充分洗手后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进行洗手消毒。
2. 佩戴手套和口罩:操作人员应佩戴清洁的一次性手套和医用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准备测量区域:待测者应坐立于舒适的位置,露出测量部位(通常为腋下、口腔、额头等)。
4. 开机和校准:按下电子体温计的开关键,等待仪器开机并校准完成。
5. 温度测量:将电子体温计置于待测者的测量部位,确保接触紧密。
保持测量过程中的安静,直至电子体温计发出测量完成的信号。
6. 结果记录: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关的记录表或电子档案中,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7. 结束操作:关闭电子体温计,将其清洁消毒,并妥善存放至指定位置。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电子体温计之前,应详细阅读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测量安全卫生。
3. 电子体温计仅限于个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以及他人使用同一设备。
4. 在进行多次测量时,应等待至少3分钟,以确保温度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测量。
5. 在测量婴幼儿体温时,需特别小心,防止过度挤压或不适的操作。
6. 电子体温计禁止接触火源和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7. 在测量前,应注意测量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以避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8. 如发现电子体温计出现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修或更换设备。
五、结语通过本操作规程的指导,可以保证电子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范。
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关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目录。
二、本目录所列的计量器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明细项目。
本目录项目,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
具体项目为:1、尺:竹木直尺、套管尺、钢卷尺、带锤钢卷尺、铁路轨距尺;2、面积计:皮革面积计;3、玻璃液体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4、体温计:体温计;5、石油闪点温度计:石油闪点温度计;6、谷物水分测定仪:谷物水分测定仪;7、热量计:热量计;8、砝码:砝码、链码、增铊、定量铊;9、天平:天平;10、秤:杆秤、戥秤、案秤、台秤、地秤、皮带秤、吊秤、电子秤、行李秤、邮政秤、计价收费专用秤、售粮机;11、定量包装机:定量包装机、定量灌装机;12、轨道衡:轨道衡;13、容重器:谷物容重器;14、计量罐、计量罐车:立式计量罐、卧式计量罐、球形计量罐、汽车计量罐车、铁路计量罐车、船舶计量仓;15、燃油加油机:燃油加油机;16、游体量提:游体量提;17、食用油售油器:食用油售油器;18、酒精计:酒精计;19、密度计:密度计;20、糖量计:糖量计;21、乳汁计:乳汁计;22、煤气表:煤气表;23、水表:水表;24、流量计:液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蒸气流量计;25、压力表:压力表、风压表、氧气表;26、血压计:血压计、血压表;27、眼压计:眼压计;28、汽车里程表:汽车里程表;29、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30、测速仪:公路管理速度监测仪;31、测振仪:振动监测仪;32、电度表:单相电度表、三相电度表、分时记录电度表;33、测量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34、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35、场强计:场强计;36、心、脑电图仪:心电图仪、脑电图仪;37、照射量计(含医用辐射源):照射量计、医用辐射源;38、电离辐射防护仪:射线监测仪、照射量率仪、放射性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39、活度计:活度计;40、激光能量、功率计(含医用激光源):激光能量计、激光功率计、医用激光源;41、超声功率计(含医用超声源):超声功率计、医用超声源;42、声级计:声级计;43、听力计:听力计;44、有害气体分析仪:CO分析仪、CO2分析仪、SO2分析仪、测氢仪、硫化氢测定仪;45、酸度计:酸度计、血气酸碱平衡分析仪;46、瓦斯计:瓦斯报警器、瓦斯测定仪;47、测汞仪:汞蒸气测定仪;48、火焰光度计:火焰光度计;49、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0、比色计:滤光光电比色计、荧光光电比色计;51、烟尘、粉尘测量仪:烟尘测量仪、粉尘测量仪;52、水质污染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水质综合分析仪、测氰仪、溶氧测定仪;53、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54、血球计数器:电子血球计数器;55、屈光度计:屈光度计;56、电子计时计费装置:电话计时计费装置;57、棉花水份测量仪:棉花水份测量仪;58、验光仪:验光仪、验光镜片组;59、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
体温计监测使用管理规定

体检项目
体温计监测使用管理规定
一、体温计监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体温计应每周监测一次并记录,新领的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甩在35℃以下,并放入已测好的36-40℃
的水中,3分钟后取出检视。
3、如出现下列其中一项者按相应要求处理同时不再使用:
(1)体温计相差0.2℃或以上;
(2)水银柱自动下降;
(3)玻璃管有裂缝。
4、将合格的体温计以纱布擦干,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
二、记录本使用方法
1、本手册用于科室体温计监测记录,必须按时如实填写。
2、记录本注意保管,严格交接班,已填写的记录本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3、本记录本由护理部主管,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督导、检查,并纳入科室考核。
页脚内容。
医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一、前言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保障患者的安全,我院建立了医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本制度的编制旨在规范安全事件的定义、监测与报告流程,保障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并能及时处置处理。
二、安全事件的定义医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是指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与器械安全相关的任何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器械损坏、器械故障、器械感染、器械操作错误等。
三、安全事件的监测1. 监测的内容(1)医用大型设备:包括CT、MRI、核磁共振、超声等。
(2)医用中型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吸引器、麻醉机等。
(3)医用小型设备:包括注射器、输液泵、血压计、体温计等。
2. 监测的方式(1)主动监测:由设备管理员或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
(2)被动监测:由临床人员或患者及家属主动反馈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安全事件,并及时报告。
3. 监测的程序(1)设备管理员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并汇总统计。
(2)每日定时收集临床科室报告的安全事件,并进行统计分析。
(3)设备管理员定期召开监测会议,分析和研究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安全事件,制定改进措施。
四、安全事件的报告1. 报告的内容(1)报告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等。
(2)报告事件的详细情况:描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原因分析、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等。
(3)报告事件的处理措施:对事件进行评估和处理,制定预防措施,改善器械使用安全。
2. 报告的程序(1)临床科室发现安全事件后,立即上报给质量管理部门。
(2)质量管理部门对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核、分析和整理,并及时做出回复。
(3)定期汇总已处理的安全事件情况,编制安全事件报告,上报医院相关部门和管理机构。
五、安全事件的处置1. 及时处理一旦发现安全事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相关医疗器械,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立即上报给质量管理部门。
餐饮体温检测制度

餐饮体温检测制度餐饮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餐饮企业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间,如何有效做好餐饮业的体温检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确保顾客和员工的健康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体温检测制度至关重要。
一、制定餐饮体温检测方案餐饮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体温检测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人员培训:餐饮企业应对员工进行体温检测的相关培训,包括使用体温计的正确方法、体温异常的判断和处理等。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才能对体温检测工作进行准确和有效的操作。
2.设备选择:选用准确可靠的体温测量设备,如红外线体温计等。
同时,需要保证设备的清洁卫生,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操作。
3.体温测量时机:餐饮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体温测量时机,包括员工入职时、上班前、进入工作区域前等。
此外,对于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体温检测的频次。
4.体温测量措施:体温测量时,应当根据员工和顾客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员工应当有序排队等待测量、顾客可以选择自助或由工作人员测量、重点关注高峰期等。
二、体温异常处理及隔离措施当发现员工或顾客的体温异常时,餐饮企业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隔离措施,以确保疫情不蔓延。
1.体温高于正常范围者,应当进行复测:当发现员工或顾客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应立即进行复测,确认体温是否属实。
如复测结果仍为异常,应当立即请员工停止工作,并引导顾客尽快离开,同时将相关情况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2.体温异常者应当隔离观察:一旦确认员工或顾客的体温异常属实,餐饮企业应当立即将其隔离观察。
可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在确保隔离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提供相关服务和帮助。
3.上报情况:餐饮企业应当在发现体温异常时,立即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跟进相关处理工作。
三、加强清洁和卫生管理餐饮企业在体温检测的同时,也要加强清洁和卫生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员工健康。
幼儿体温表使用规章制度

幼儿体温表使用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准确监测幼儿的体温情况,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体温表的使用对象为0-6岁的幼儿,用于监测幼儿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三条:幼儿体温表应放置在医务室或其他管理人员负责的地方,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私自取用。
第四条:每次使用幼儿体温表前,请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坏或异常情况,请立即通知医务或管理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五条:使用幼儿体温表前,需要先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幼儿的健康安全。
第六条:使用幼儿体温表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严禁私自更改设置或操作。
第七条:测量幼儿体温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避免因误操作导致不准确的结果。
第八条:测量完毕后,将幼儿体温表及时清理干净,放回原处,确保下次使用时能够正常工作。
第九条:幼儿体温表仅供测量体温使用,请勿用于其他用途,以免造成损坏或误操作。
第十条:使用幼儿体温表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如在使用幼儿体温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医务或管理人员处理。
第十二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规章制度为《幼儿体温表使用规章制度》,请遵守并执行,以确保幼儿的健康安全。
感谢各位工作人员的配合与支持。
医用计量器具监测验收制度

医用计量器具监测验收制度
1、目的:
本制度是为了保证医用计量器具使用安全和效准,维护医疗卫生机构的良好形象,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医用计量器具验收工作,确保医用计量器具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内所有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医用电子秤、血压计、体温计、尿糖仪、心电图仪、呼吸机、输液泵、血气分析仪等。
3、验收标准:
(1)医用计量器具的金属部分应完整无损,无锈蚀、氧化等现象。
(2)仪器的各组成部分应完整无缺,刻度清晰,指针灵敏,无松散,无卡死现象。
(3)医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应准确可靠,误差不应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误差允许值。
(4)医用计量器具的功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4、验收流程:
(1)医用计量器具入库前,由供应商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
(2)医用计量器具在进入使用前应进行进口检验或检定。
(3)医用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日常常规检查。
(4)医用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应根据需要进行校准或检定。
(5)医用计量器具在报废前应进行检定,如果有损坏或超期,应及时报废处理。
5、责任:
负责医用计量器具的运用、维修的科室或者负责人应当负责医用计量器具的验收工作。
如果发现验收不合格的医用计量器具,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将有关材料报告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将整改进度通知使用单位。
6、附则:
本制度由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机构制定,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如有需要修改,应由管理机构在征求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和使用单位意见后修改,并报主管部门审定。
水银体温计使用制度_概述及解释说明

水银体温计使用制度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水银体温计使用制度,包括其规定、注意事项和特定场合的使用要点。
水银体温计是测量人体体温的一种常用工具,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家庭和其他相关领域。
然而,由于水银的毒性和环境污染问题,对水银体温计的使用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规范管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水银体温计使用制度解释说明、结论和结束语五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详尽而清晰的指南,帮助读者了解水银体温计使用制度。
通过对其规定、注意事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阐述,读者能够全面认识水银体温计的使用范围与限制,并为改进现有制度提供相应建议和措施。
同时,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也可以获取关于水银体温计淘汰可能趋势以及其他替代方法一些初步的了解。
2. 正文正文部分旨在深入探讨水银体温计的使用制度。
首先,我们将介绍水银体温计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其次,我们将详细解释水银体温计的使用规定及注意事项,包括在特定场合中的注意事项。
2.1 水银体温计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水银体温计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测量体温工具。
它基于水银在不同温度下膨胀或收缩而测量人体温度的原理。
典型的水银体温计由一个细长的玻璃管和一个装有水银的可活动球形容器组成。
当容器底部与人体接触时,容器内的水银会上升或下降,并且通过刻度尺来显示相应的体温。
2.2 水银体温计的使用规定为了确保准确测量和安全使用水银体温计,一些使用规定应被遵守。
首先,使用者必须仔细阅读并遵循生产商提供的说明书以正确操作水银体温计。
此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限制只在口腔、直肠或腋窝进行测量,避免在受损的皮肤上使用;确保水银体温计完好无损,不得使用损坏或破裂的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后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卫生安全。
2.3 使用水银体温计的注意事项除了遵守基本的使用规定外,使用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家庭成员日常体温检测制度

家庭成员日常体温检测制度1. 背景由于的传播,为了确保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决定制定一套家庭成员日常体温检测制度。
通过每天监测家庭成员的体温,可以及早发现是否存在疾病的可能,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
通过日常体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实施步骤为了落实日常体温检测制度,每个家庭成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每天早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2.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家庭体温检测表格中,包括日期、时间和测量结果。
3. 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体温是否正常。
- 如果体温低于 37.3 度,则表示体温正常。
- 如果体温高于 37.3 度,则可能存在身体不适,需要进一步观察,并必要时就医。
4. 定期检查体温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并在需要时更换新的体温计。
5. 保持良好的体温测量卫生惯,如在使用体温计前后洗手,并及时清洁和消毒体温计。
4. 监督与执行为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家庭成员应当共同承担以下责任:- 自觉遵守日常体温检测制度,并按要求完成体温测量。
- 及时向家庭成员报告体温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鼓励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体温测量和卫生惯。
- 定期检查体温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并及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体温计。
5. 效果评估与改进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应当进行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
评估可包括以下方面的考虑:- 是否有家庭成员出现身体不适或发热症状。
- 是否有家庭成员及时向其他成员报告异常情况。
- 是否有家庭成员未按要求进行体温测量。
- 是否有体温测量设备的准确性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6. 结论通过制定家庭成员日常体温检测制度,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健康问题,保障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安全。
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实施该制度,并确保准确、及时地进行体温测量。
制度的实施和执行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监督,以保证其效果和可持续性。
体温计监测使用管理规定

体温计监测使用管理规定体温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测量仪器,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提供准确的体温监测结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体温计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规定。
一、体温计的选择与购买1.选择生产厂家信誉良好的品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2.依据实际需求,选择适用于不同人群和环境的体温计,如常规电子体温计、红外线耳温枪等。
3.购买体温计前应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和产品比较,选择价格合理、性能稳定的产品。
二、体温计的标定与校准1.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标定,以确保体温计的准确性。
2.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和标定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标定的准确性。
3.根据标定结果进行校准,确保体温计的准确性可靠。
三、体温计的使用与保养1.在测量前应将体温计置于室温下恢复30分钟以上,避免体温计温度畸变。
2.使用前检查体温计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3.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方法正确使用,避免操作错误导致的测量偏差。
4.使用后及时清洁体温计,避免交叉感染。
清洁时可用纯净水或75%酒精擦拭外表面,并保持干燥。
5.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如更换电池、清洁仪器内部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四、体温计的存放与管理1.存放体温计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环境,以免影响仪器的准确性和正常使用寿命。
2.应设立专门的存放区域,保持干燥、通风,并避免与其他物品混存。
3.定期检查体温计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及时修理或更换。
五、体温计的维修与报废1.对于损坏或失灵的体温计应立即停止使用,避免误差的发生。
3.对于超出质保期的体温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评估是否需要维修或报废。
六、体温计使用人员的培训与考核1.对于使用体温计的相关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操作培训,确保其正确使用体温计。
2.对使用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测试其对体温计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测量准确性。
七、体温计使用记录与信息管理1.对于每次体温测量结果,应记录测量时间、测量部位、体温数值等相关信息,以便于后续分析和研究。
体温计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根据工作需要,统一领取一定数量的体温计。
2、体温计的数量满足患者需要。
3、每班交接时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有登记。
4、医护人员在使用体温计为患者测量体温时,严格执行体温测量操作规程。
5、使用后的体温计,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后再消毒。
消毒方法:体温计(腋表,接触皮肤),用75%酒精浸泡消毒30分钟,酒精每日更换;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接触黏膜),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浓度。
6、体温计遗失、摔碎应及时补充。
7、体温计破碎水银泄露按预案处理。
体温监测管理制度

体温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员工健康的管理和防控疫情,规范体温监测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外来人员及访客。
三、监测方式1. 员工体温监测a. 每天上班前,员工需进行自主体温监测。
b. 每日上班后,公司将按照员工的上报做进一步体温检测并记录。
c. 如果员工出现体温异常,如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进行后续处置。
2. 外来人员和访客体温监测a. 外来人员和访客需在进入公司园区或办公楼前进行体温监测,如发现体温异常,需立即向保安或相关管理人员报告,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四、监测设备和工具公司将提供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体温计等体温监测设备和工具,供员工自主使用。
五、监测记录和信息管理1. 公司将建立员工体温监测档案,对员工的体温监测结果进行记录。
2. 公司将建立外来人员和访客的体温监测登记本,记录外来人员和访客的体温监测结果。
六、处置流程1. 员工体温异常处理a. 员工如发现自己的体温异常,需迅速向上级主管报告,并按公司规定的防控流程进行个人防护和隔离。
b. 公司将及时安排医疗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诊断,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外来人员和访客体温异常处理a. 发现外来人员和访客体温异常,保安或相关管理人员需及时通报上级主管,并按照公司规定的防疫控制措施进行处置。
七、监督和检查公司将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体温监测制度的贯彻执行。
并对违规者进行相应的处罚。
八、安全保障为了保障员工和外来人员的体温监测安全,公司将加强对体温监测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管理,并对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保证体温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公司将依据疫情变化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幼儿园体温监测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温监测管理制度幼儿园体温监测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加强对幼儿园师生的体温监测管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所有师生的体温监测管理。
三、制度制定程序本制度由公司负责人组织制定,经公司管理层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1.《劳动合同法》2.《劳动法》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4.《行政管理法》5.公司内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五、制度内容1.体温监测时间幼儿园开园前,师生需在幼儿园门口接受体温监测,已经在幼儿园内的学生需在班级进行体温监测。
每天上午、下午、下课前、午休前、午休后、放学后再次进行体温监测。
2.体温监测方法体温监测采用电子体温计进行测量。
3.责任主体(1)教职工及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进行体温监测。
(2)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学生的体温监测情况进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园长。
4.责任追究(1)教职工和家长不配合幼儿园进行体温监测的,将被视为不履行安全义务的行为,将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对于异常体温情况,幼儿园将根据有关规定,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并将情况报告相关部门。
(3)未及时上报异常情况,或者监测体温不规范的,将依据幼儿园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六、执行程序1.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所有师生进行体温监测,将监测结果记录在相关表格中,并及时上报园长。
2.园长每天根据体温监测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将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学校和教育部门。
3.对于发现邻近地区疫情情况的,园长要求教职工及时向幼儿家长告知,提醒家长注意预防措施。
七、制度实施与监督1.本制度自制定之日起生效,并实施到疫情结束为止。
2.幼儿园领导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制度,不得有违反制度的行为。
3.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人员,公司将视情况进行批评教育、罚款、降职、解除合同等。
制度起草人:XXX审批人:XXX执行人:XXX批准人:XXX 制定日期:XXXX/XX/XX生效日期:XXXX/XX/XX。
教师体温监测制度

教师体温监测制度
1.背景
为了防控疫情,保障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安全,本校决定制定《教师体温监测制度》。
2.目的
该制度旨在定期监测教师的体温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疫情扩散。
3.实施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校教职员工。
4.监测频次
教师体温将每天监测一次,具体时间为上班前。
5.监测方式
教师体温监测方式分为以下两种:
5.1.自行监测
教师可使用个人体温计自行测量体温,并将结果记录在指定的体温监测表中。
5.2.工作人员监测
对于没有个人体温计或无法自行测量的教师,学校将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温监测。
6.异常情况处理
如果教师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37.3摄氏度),将采取以下措施:
教师应立即向所在部门主管报告体温异常情况。
学校将安排专人对教师进行详细询问,并做必要的隔离及其他防护措施。
相关部门将及时通知教师所在班级或部门,以便做好其他教职员工的防控工作。
7.违规处理
故意不配合体温监测、隐瞒体温异常的教师将面临以下处理措施:
首次违规,将被给予警告处分,并进行相应辅导和教育。
重复违规,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罚款甚至解雇等严厉处罚。
8.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是《教师体温监测制度》的内容,请各位教职员工按照规定执行,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注:该文档仅供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正式文件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体温计监测使用管理规定
一、体温计监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体温计应每周监测一次并记录,新领的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甩在35℃以下,并放入已测好的36-40℃
的水中,3分钟后取出检视。
3、如出现下列其中一项者按相应要求处理同时不再使用:
(1)体温计相差0.2℃或以上;
(2)水银柱自动下降;
(3)玻璃管有裂缝。
4、将合格的体温计以纱布擦干,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
二、记录本使用方法
1、本手册用于科室体温计监测记录,必须按时如实填写。
2、记录本注意保管,严格交接班,已填写的记录本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3、本记录本由护理部主管,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督导、检查,并纳入科室考核。
页脚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