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医学基础——心与肺
五脏心肺脾PPT课件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肺位居胸腔,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 《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 ① 位置最高,主行水,为“水之上源”(云行雨施) ② 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宣发卫气,具有保护诸脏 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2、清肃: 清洁/肃清,肺具有肃清其本身和呼吸道内异物, 以保持洁净和通畅。肺性清肃,不容草芥,又称为“清 虚之脏”。
肺主行水 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参与水 水液代谢和排泄障碍: 液代谢 痰饮、水肿等
肺朝百脉 助心行血: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 血行障碍:心与肺之间 体现了肺气与心血的关系 的气血关系失调
1.肺主宣发: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 1.呼吸功能失调 肺主宣发 吸入清气,排出浊气;调节腠理开阖 2.影响水液代谢 和肃降 2.肺主肃降:呼吸运动,布散水谷精 3.影响气血的运行 微和津液,肃清异物,保持呼吸道的 清洁 肺主治节 1.肺主呼吸 2.调节全身的气机 3.辅助心脏,调节和推动血液的运行 4.调节水液代谢 呼吸、水液代谢和气血 运行异常
中兽医基础
第二节 五脏
第二章 脏腑学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脏的功能和特性 “脏”古与“藏”通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气、血、 精、津液、神,具有藏而不泻的特点
中兽医基础
第二章 脏腑学说
第二节 五脏
心: 一、概说: 位于胸中,两肺之间,横膈之上,中有孔窍。 外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似倒垂未开的莲花。 二、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2、藏神 3、主汗 4、开窍于舌
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第三章藏象脏象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
肾所藏之精,又称为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 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参与血液生成和提高机体抗 病能力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年龄 幼年
肾中精气 逐渐充盈
生长发育 齿更发长,骨骼生长,身体增高
青年 进一步充盛 发育成熟,智齿生长,骨骼长成
壮年 充 盛
指脾具有生血的功能
脾 水谷精微
心肺 气化
血液
(2)脾主统血 指脾具有统摄血液,控制其在脉内运
行而防止逸于脉外的作用
主要和脾气的旺盛与否密切相关 实际上是气对血的统摄作用的具体体现
“脾不统血 ”
3.脾主升清
“脾气主升”
升,即上升和升举之意;清,指轻清的精微物质。
是指脾具有将其运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 质向上输送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 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通过脾气的升举作用维 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
调节精室:
肝—疏泄作用 肾—闭藏作用
司精关之开合
2.肝藏血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1)贮藏血液 制约肝阳,防止其过亢
维持肝阴阳平衡 肝疏泄正常
(2)防止出血
固摄力
(3)调节血量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此外,肝藏血调节血量对女子的月经和胎产起重要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肺
《中医基础理论》肺
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一)肺的解剖形态
1.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
2.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之气”(《周氏医学丛书·脏腑标本药式》)。人身之气均为肺所主,所以说:“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五脏生成论》),“肺主一身之气”(《医门法律·明胸中大气之法》)。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肺……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医原》)。肺为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天气至清,全凭呼吸为吐纳,其呼吸之枢则以肺为主”
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通过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所以说:“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空格”(《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橐箭,古代冶炼用以鼓风吹火的装备,犹今之风箱。橐,外面的箱子;箭,里
(word完整版)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点),推荐文档
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五脏:肝、心、脾、肺、肾
整体观念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学基本特点官窍:目、口、鼻、耳、舌
形体:皮、肉、筋、骨、脉
辨证论治1)病、症、证
2)辨证论治辨证
论治
.整体观念:人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相统一。1)人是有机的整体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诊断上以外知内;治疗上整体调整;结构上不可分割;2)人与自然相统一: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地域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症:症状或体征。指疾病的临床表现。
病:疾病的简称。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完整的病理过程。
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
辨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可变性:事物的阴阳属性随其对立面的变化而变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分阴阳
对立制约:对立——阴阳属性相反、相对制约——阴阳相互抑制、约束
阴阳的相互关系互根互用:互根——阴阳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互用——阴阳相互促进
消长平衡:阴阳相互消长、阴阳协调平衡
阴阳相互消长:指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
阴阳协调平衡:指阴阳双方的消长在一定限度内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
阴阳相互转化: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条件:“极”、“重”“甚”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
心病的常见症状:
心悸、怔忡 心痛、心烦 失眠、多梦 健忘、神昏 神识错乱 脉结代或促
精品pp
心
一.心血虚证
病
二、心血虚内热证 三、心气虚证
常
四、心阳虚证
见
五、心寒证 六、心火亢盛证
证
七、心脉痹阻证
候
八、热入心包证 九、水气凌心证
十、心气不畅证
精品pp
心
❖ 心生血.主藏神.心主火,火即心阳,为人 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凡血虚或阳气太亢、不 足.或受情志的刺激,或因病邪的侵犯,均 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功能失常。
精品pp
❖ 清营汤内清营和清气并重.而玉女煎、化班 汤都在白虎场的基础上加减,就是这个道理。
❖ 必须懂得热入心包病理机制的来龙去脉.才 不会见到营分病就只用凉血滋腻药;同时也 可体会到神昏用紫雪、至宝等开窍急救是一 回事,如何运用汤剂气营两清治本又是一回 事,应当标本密切配告。
精品pp
九、水气凌心证
特点:结论具体,定位、定性清楚, 指导治疗明确
精品pp
知识准备 ❖熟练掌握脏象学说,由脏腑生理
功能指导病理表现。 ❖熟悉气血津夜的功能和四个基本
虚证的表现。
精品pp
二、脏腑辨证归类方法的形成:
脏腑辨证方法形成很早,简 言之可谓:提出于《内经》,确 立于《金匮要略》,发展于《脾 胃论》,完善于近代。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PPT课件
皮下出血
下部出血多见 便血、尿血、崩漏、肌衄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1)升清(掌握) 上输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气血以濡养全身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为和” --清,叶桂
病理(理解)--脾不升清
清气不升反降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精气下泄
(2)升举内脏(掌握) 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防止下垂
│
│
│
大肠
│
其它藏府
│
│
│
│肃降
│ 浊中之清
│
└─────────肾
│
之浊│尿
│
膀胱
运化食物与运化水液的关系: 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源”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2.主统血 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
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机理(掌握):
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能摄血,故脾可统血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中医学基础—脏腑关系
(一)心与肺
主要体现在气血之间互相依存、相互为用上。 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有协调促进关系。心主一身之血, 肺主一身之气,两者协调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血液的运行,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
助,“肺朝百脉”。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的主气司呼 吸功能。
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病理:心的行血与肺的呼吸是相互影响的。
水液代谢:肺通调水道,肾蒸化水液
肺
肾
阴气互资:肺阴滋肾阴,肾阴养肺阴
第十三页,共30页。
(八)肝与脾
表现在消化吸收的协同和对血液的调控上。 1.饮食物消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的消化、 吸收和转输功能;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肝 体得以濡养,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 发挥。 病理:可见“肝脾不调”、“土壅木郁”,或 湿热郁蒸肝胆而见黄疸。 2.血液运行: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主生血, 统摄血液。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 或统摄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
病理:肾气虚弱,气化失常,或固摄无权, 可影响膀胱开合。膀胱湿热,或膀胱失约,也 可影响到肾。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谢谢 观赏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Fra Baidu bibliotek谢各位的聆听
第三十页,共30页。
气行水,有赖于肾气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 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 胱。“其本在肾,其标在肺”。
中医学基础课件-心 (2)
心功能失常 心气不足—悲伤欲哭 病理意义
如喜乐过度—伤及心神,耗损心气
《素问·》“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心与夏气相通应
含义:自然界夏季以炎热为主,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 气最盛同气相求,夏季与心相通应
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阴阳的升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生理意义 心之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
病理意义
心阳虚衰——夏季缓解 阴虚阳盛之体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夏季加重
脉为血府—运输血液,约束和促进血液循环。
生理意义
心主血脉—心气为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
从脉象可以测知心的功能是否正常。
《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心其华在面
华,有荣华、光彩之意 “五华” 爪、面、唇、毛、发,是五脏精气表
现于体表的五个特定的部位。
心其华在面 脾其华在唇 肾其华在发
肝其华在爪 肺其华在毛
含义:心的功能状态,常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 反映出来。 有诸内,必形诸外。
头面部血脉丰富,全身气血上注于面; 心火炎上,旺于面部; 面部组织薄嫩,易于观察。
生理意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有光泽。
病理意义
心血亏少——面色苍白无华。 心血瘀阻——面色青紫。
心在窍为舌
窍:孔窍 九窍:眼、鼻、耳、口、舌和前后二阴。
心主血
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 第三章 藏象(脏象)
肾
肾 藏 五 脏 六 腑 之 精
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的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
先天之精
物质基础 充养培育
后天之精
肾精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 肾所藏之精,又称为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 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参与血液生成和提高机体抗 病能力的生理作用。
调节精室: 肝—疏泄作用 “女子以肝为先天”
肾—闭藏作用
司精关之开合
2.肝藏血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1)贮藏血液 制约肝阳,防止其过亢 (2)防止出血 (3)调节血量 维持肝阴阳平衡 肝疏泄正常
固摄力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此外,肝藏血调节血量对女子的月经和胎产起重要的作用 肝血不足和肝不藏血 肝藏血和主疏泄的关系
生理作用
水谷精微向上输布 维持人体内脏器官位置相对恒定
(二)脾与“体华窍志液时”的关系
1.脾在体主肌肉四肢 2.脾其华在唇 3.脾开窍于口 4.脾在志为思 5.脾在液为涎 6.脾与长夏通应
四、肝
(一)生理功能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 1.肝主疏泄
2.肝藏血
1.肝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1.心在体合脉 2.心其华在面 3.心开窍于舌 4.心在志为喜 5.心在液为汗 6.心与夏季通应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师辅导精华)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师辅导精华)(一)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进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而血液正常的循环,营养于周身,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由于宗气具有走息道而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所以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临床上,无论是肺气虚弱或肺失宣肃,均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而导致血行失常,出现胸闷、心悸,甚则唇舌青紫等血瘀之证。反之,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阻心脉等导致血行异常时,也会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出现咳嗽、气喘等肺气上逆的病理表现。(二)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密切关系。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脾气健旺,脾的统血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逸出于脉外。在病理上,如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且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或脾不统血,导致血液妄行,均可引起血虚而心无所主。以上种种,皆可形成以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为主要见症的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三)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方面。心主血,肝藏血。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则肝有所藏;而肝不藏血,心无所主,则血液运行必致失常。正是由于心和肝在血行方面密切相关,故在临床上心肝血虚亦常常同时出现。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情志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由于情志所伤,多化火伤阴,因而在临床上心肝阴虚、心肝火旺常相互影响或同时并见。(四)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肾阴阳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调,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称为心肾不交,也就是水火失济。(五)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肺与脾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机体宗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所吸入的清气和脾的运化功能所化生的水谷精气,这两者是组成宗气的主要物质基础。津液的输布代谢,主要与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脾的运化水液、输布津液的功能有关,二者存在着相互为用的关系。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从而防止内湿的产生;而脾转输津液于肺,不仅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而且也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肺脾二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也在于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例如脾气虚损时,常可导致肺气不足;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出现喘咳痰多等临床表现。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病日久,也可影响到脾,而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或使脾气虚弱,从而出现纳食不化、腹胀、便溏,甚则水肿等病理表现。(六)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病证,称之为肝火犯肺。相反,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亦可影响及肝,使肝之疏泄不利,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七)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因此,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必累及于肾,而致尿少,甚则水肿;肾的气化失司,关门不利,则水泛为肿,甚则出现喘咳而不得平卧。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气充盛,肺吸入之清气方能下纳于肾,故有肺为气之主,
道医与你慢慢聊——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道医与你慢慢聊——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一、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道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道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道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心与肺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心与肺
心与肺同居上焦。在功能上心主血,肺主气、朝百脉。故心与肺的关系,主要反映在气与血、血液循环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方面。在生理上,心与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联系:
1. 肺气助心行血:心主血脉,能够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但心主血脉的功能要靠肺气的资助才得以正常发挥。网站收集这是因为,肺主呼吸,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微之气相合而生成宗气,宗气又贯注到心脉而助心行血。只有肺主呼吸的生理功能正常,宗气生成充足,心脉得到宗气的资助,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即所谓“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2. 心血布散肺气:肺主呼吸,通过肺的呼吸,呼出体内的浊气,吸入自然界清气,完成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但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依附于血液,靠心血的运载才能布达周身,浊气也要依附于血液才能到达于肺,呼出体外。所以,只有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正常,血液运行通利,则气机调畅,呼吸才能通畅、均匀,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即所谓“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
联结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
心血与肺气之间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发生病变时亦常互相影响。
https://ww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04
中药学相关
中药学相关
补心气
益肺虚
甘草 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气微,味甜 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 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 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 供药用。
夏
夏季与五脏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 泄,易耗伤心气,所以夏季要重视养心。夏季 气血运行旺盛,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很重 要,切忌大喜大悲。夏季不适宜吃动物内脏。 适宜吃苦瓜、丝瓜、黄瓜、生菜、苦菊、 芹菜等凉性蔬菜。
易
一 岁
悲 秋
露宜 从养 今肺
夜
白
进入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 伤到肺,所以秋季养生贵在养 肺防燥。银耳、豆腐、百合、 梨、藕、蜂蜜、糯米、豆芽、 白萝卜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 少吃辛辣食物。
血无气的推 动
血失统帅而 瘀滞不行
气无血的运 载
气无所依附 而涣散不收
因此,在病理上,肺的宣肃功能失调,可影响心主行血的 功能,而致血液运行失常。
反之,心的功能失调,导致血行异常时,也会影响 肺的宣发和肃降,从而出现心肺亏虚,气虚血瘀之候等。
心肺·病理
肺气虚损、行 血无力或肺失 宣降、肺气壅
塞
宗气的生成不 足或气机阻滞
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
制作人:张玉超、李禹辰、李云帆、徐诺、米福新 讲述人:刘人凤
心与肺之气血互助
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 关系。 “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内经》 心主血与肺主气的关系,实际上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推动
气血 运载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可治疗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 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 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 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 心藏神明,为君主之官,主宰五脏六腑;肺主治节,为 相傅之官,佐心治理脏腑,君相配合,共同治理脏腑、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心肺·病理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只有正常的血液循行,才能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 ·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循行和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 ·因此,宗气是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心与肺,血与气,是相互依存的。 ·气行则血行,血至气亦至。
呼吸不利,宣降 呼,咳出失吸现喘常不吸胸、,利出困闷呼,难咳宣现吸等喘降胸困、失闷难呼常
等
四季养生
春
早春吃香菜,一可以提升心胸的阳气; 二可以帮助心肺抵抗病毒;三可以调理冬天 留下的感冒后遗症。
冬天风寒感冒后,由于心肺系统有积液 和积痰,很多人有痰多咳嗽的症状,时间长 了,会影响心肺功能,这时可适当吃些香菜 来调理。
冬
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随时 可能被呼吸道疾病袭击,所以冬天 要注意养肺。
杏仁具有较好的润肺效果,其味 苦辛、性温。苦味入肺,能降肺气;辛 味疏散,可宣肺止痰,止咳定喘。
冬天喝上一杯热的杏仁类饮品 会让你的肺更加水润,还可以在其中 加入银耳、雪梨等润肺养阴的食物, 熬制成杏仁羹,不仅营养成分不流失, 润肺平喘的功效更好。
心
主
肺 主
辅佐
血, 心 气
气
推
朝
动
百
血
脉
行
脉
中
肺
心主行
主 需要 血,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气
肺吸入
司
的清气
呼
运行至
吸
全身
宗气相联
• 宗气是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 积于胸中的宗气,既能贯心脉以行气血,又能走息道以 行呼吸。
• 气属阳,血属阴,血的运行虽为心所主,但必须依赖肺 气的推动。积于肺部的宗气,必须贯通心脉,得到血的 运载,才能敷布全身。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 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循行和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
不畅
影影响响到到心心主主血血脉 脉的的生生理理功功能能
血血行行瘀瘀滞滞,而,而出出现 胸现闷胸疼闷痛疼、痛心、悸, 甚心则悸口,甚唇则青口紫唇、 脉青或紫涩、或脉结或或涩代
或结或等代等
心气不足或心阳 心振不 迟气,而振缓不血瘀,而足液阻血瘀或运于液阻心行肺运于阳迟脉行肺不缓
脉
会会影影响响到到肺肺主主气气的 的功功能能
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 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
厘米。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
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 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它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 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 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 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久服大剂量甘草,可引起浮肿。有关研究还发现,甘草制 剂有损性功能。
黄芪 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