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上册课第三单元9.词两首9.词两首

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上册课第三单元9.词两首9.词两首
2.你能从“绿肥红瘦”一句中 体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 花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3.请你给我们描述词中所表现 的情景。
4.请你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词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简介】
词:文体名,是一种文学体裁,是诗 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 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五代 与唐,流行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 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 ,一般分上下两阕。
【注释】
西塞山:在今浙江湖州西南。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不须:不想。 归:回去,回家。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桃花盛开,水流湍急,水中的鳜鱼很肥 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 色的蓑衣, ■冒着斜风细雨Hale Waihona Puke Baidu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 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思考:
这首词写了哪几种景物?构
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九种景物: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构成了 一幅美丽的春雨垂钓图。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 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理解诗歌的含义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6年级语文苏教(下)第3单元第9课 词两首课前预习

6年级语文苏教(下)第3单元第9课 词两首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纠正语调(扫《点拨》二 维码听范读,纠正读音)
边读边画,理解字词(在教材上找到 生字标读音,画出新词查字典)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藕( ǒu ) · 鳜( guì )鱼 · 蓑( suō )衣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塞 _s_ā_i__( 塞车

_x_ì_n_g_( 高兴
兴Fra Baidu bibliotek

_s_è___( 堵塞 )
3.《如梦令》要根据“__常__记____”一词,明确词人是 在回忆往事;抓住“___醉___”一字,体会词人愉快 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引导,边读边思(带着“核心问 题”“串珠问题”“导思”读课文)
梳理层次,理解内容
1.《如梦令》是__宋__代____(朝代)词人__李__清__照____写的。词人 回忆了___一__次__愉__快__的__郊__游___________情景,因 _酒__醉__在__归__途__中__误__入__藕__花__丛__中_____,把栖息的__水__鸟____都惊 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___恬__静_____的生活情趣和 ___愉__快_____的心境。

6年级语文苏教(下)第3单元第9课 词两首

6年级语文苏教(下)第3单元第9课 词两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 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 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 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 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前两句先以“常记”总领全词,导入回忆,引出事 件、时间、地点,再写状态。 “沉醉”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沉醉”反映了词人心情愉快。同时“日暮”与 “醉”为下文的“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描绘埋下了伏 笔,使“误入”显得合情合理。
⑥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⑦回舟:乘船而回。 ⑧藕花:荷花。 ⑨惊:惊动。 ⑩鸥鹭:泛指水鸟。
译文: 我常常记起有一次在溪边的亭子里游赏,直到
太阳落山的时候, 因为喝得大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 尽情地游乐过后,天黑往回划船,却糊里糊涂
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划呀,却惊动满滩的水鸟,成群地
从水面飞起。
译文: 西塞山前的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
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在微风细
雨中垂钓,乐而忘归。
两位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什么? 《如梦令》描绘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表现了作
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 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 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3题;共74分)

1. (3分)把下面的词补充完整

西塞山前_______,

_______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_______。

2. (9分)依据句意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1)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野:_______ 。白满川:_______ 。子规:_______。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_______。绩麻:_______。各当家:_______。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_______。白鹭:_______。桃花流水:_______。

3. (8分)看拼音,写词语。

cǎn huòsào zhou fǔ làn jī y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ǎn lüèguān jiàn tǔ rǎng qī x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8分)辨一辨,再组词。

既_______ 慕_______ 坚_______ 形_______

即_______ 幕_______ 竖_______ 型_______

5. (5分)填空

远望_______,翡翠和蓝玉合壁,蔚为_______。“翡翠”是指_______,“蓝玉”是指_______。“合壁”有两种解释:①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而配合得宜。②指两种东西摆在一起对比参照。本文中“合壁”的意思是_______。(填序号)。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美课件:第9课 词两首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美课件:第9课 词两首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 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 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 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 曲词”或者“曲子词”。
9
词两首
课题解读:本课将学习两首词:《如梦令》《渔歌子》。
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相关资料 4.字词精讲
8.课文结构 9.课文主旨 10.课堂拓展 11.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2.当堂检测 13.课后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两位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什么? 串珠问题:
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两句在词中起到
什么作用? 2.词中的渔翁在这样的雨天里为什么不回家呢? 3.“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有什么含义?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么作用?
这两句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兴尽” 一词,高度概括了一天的游乐活动,并把其中的细微 之处全留给读者去想象。一个“误”字在词义上把人 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回味无穷。
2.词中的渔翁在这样的雨天里为什么不回家呢?
江南的春雨是“斜风细雨”,是柔和的,充满情调的,
不影响人们的野外活动,词中的渔翁已经陶醉在这如诗如 画的美景中了,所以在这样的雨天里还不回家。
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主要作品:《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课⽂《词两⾸》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课⽂原⽂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渔歌⼦》

唐·张志和

西塞⼭前⽩鹭飞,

桃花流⽔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

斜风细⾬不须归。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课后习题

⼀、看拼⾳写词语。

⼆、请给下列字注⾳。

鳜鱼( ) 箬( )

笠( ) 蓑( )⾐

三、课内外知识链接。

1.《词两⾸》《如梦令》是宋代词⼈李清照所作。词⼈回忆了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渔歌⼦》是唐代词⼈张志和所作,描绘了_______,朔造了_______,赞美_______,抒发了作者

_______。

2.《如梦令》和《渔歌⼦》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_______。“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两个“争渡”表现了词⼈ _______。

4.李清照另外⼀⾸《如梦令》:_______。

5.《渔歌⼦》描写的⾃然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构成了⼀幅美丽的_______。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时同步练习-9词两首(1)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时同步练习-9词两首(1)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时同步练

习-9词两首(1)附答案

轻松做做

一、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的作者是( )词人( )。《渔歌子》的作者是( )词人( )。

(A.唐朝;B.宋朝;C.李清照;D 张志和)

2.《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郊游的时间是( )。(A.清晨;B.傍晚;C.午后)

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中“如梦令”是( )。(A.词牌名;B.题目;

C.题眼)

4.《渔歌子》展现的是一幅( )。(A.水乡雨景图;B.江南风味的垂钓图;

C.塞北风味的垂钓图)

二、同音生字我会写。

(蓑)衣—su ō—(缩)短

( )像—ǒu —莲( )

( )鱼—ɡu ì—( )重

( )水—x ī—( )盖

三、我会组字并组词。

莫 ⎩⎨⎧模(模样) (

) (

) 若⎩⎨⎧ ( ) ( ) ( )

四、查字典填空。 1.“塞”字音序是____字典里的读音有三个:____、____、____“西塞山”的“塞”读________。再用另外两个读音分别组一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鸥”字是一个零声母音节应查音序____。再写一个零声母音节:________。

3.“沉”字的解释有:①(在水里)往下落;②物体往下陷;③使降落向下

放(多用于抽象事物);④(程度)深;⑤感觉沉重(不舒服)。“沉醉”的“沉”应选的解释是______。再依次选取其他的几种解释各组一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先把词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58分)

1. (4分)形近字组词

惫_______ 备_______

棵_______ 稞_______

2. (6分)加上一部分,变成本课《家》学会的字。

监_______ 尼_______ 禾_______

且_______ 尤_______ 木_______

3. (4分)按拼音写汉字。

cháng jìchén zuìwù rùzhēng d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分)我能把字写漂亮。

rú mèng lìngǒ huājīng q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归路藕花争渡

6. (3分)写出近义词。

常记—_______ 深处—_______ 沉醉—_______

7. (3分)写出反义词。

常记—_______ 深处—_______ 沉醉—_______

8. (5分)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常记溪亭日暮

②沉醉不知归路。

9. (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常记溪亭日暮。

(2)沉醉不知归路。

10. (2分)根据诗词理解填空。

词是我国古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做_______。词的种类有_______,如“如梦令”“渔歌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梳理.doc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梳理.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梳理

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1.长江之歌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

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

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_小节,写了长江的源

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2.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3.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等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4.描写长江的诗句: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

5.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2.三亚落日

1.《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

实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

实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

注意停顿:
【词】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 流水/ 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 细雨/ 不须归。
大家仔细朗读这首词,说说你发现了 哪些景物?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斜风
青箬笠
细雨
绿蓑衣
2、哪两个词说明了时间的推移?说明了什么?
答:从“日暮”到“晚”可见时间的推移。这说明 词人流连忘返。
3、哪个词说明了词人郊游的快乐?
答:“沉醉”一词表现了词人郊游的快乐。
地点: 溪亭


时间:日暮 事件: 醉归
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 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地点: 溪亭

时间:日暮
情节: 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诗情 景致: 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画意 白鹭 晚霞
【词句赏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 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 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 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 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渔父的 生活环境。
【词句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 态。渔父戴青箬笠,穿 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 乐而忘归。“斜风”指 微风。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词两首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词两首 第二课时

9.词两首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词两首》。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交流学

学习《渔歌子》

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简介《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4.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景,首句写西塞山和山前所见,次句写流水和山中所有。山水相映,上下交辉,画面呈立体感,渲染了渔翁的生活环境,展现出鸟飞鱼跃的一派生机。

末三句写渔翁钓鱼的情态。江南烟雨蒙蒙,渔翁坐在一叶扁舟之上,在如烟的细雨中垂钓,显得多么逍遥自在。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浓郁的生活画面,展示了江南水乡人们悠闲安适的生活图景。

这种充满情趣的景物描写,流露了诗人寄情于山水、悠闲自得的情怀,这就叫借景抒情。

5.《渔歌子》中的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雨天里还不回家呢?

交流。

三、反思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四、实践学

1.总结提升:

从张志和的《渔歌子》中,我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

物的热爱。

2.学习建议: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词两首(含反思)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词两首(含反思)

9 词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如梦令》。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如梦令》,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如梦令》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9、词两首)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如梦令》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2)简介李清照。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了,以后我们将会读到的。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如梦令”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今天我们开始学词。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

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4.自学

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两首》练习题(苏教版)(9)

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两首》练习题(苏教版)(9)

9、词两⾸

学什么

朗读并背诵这两⾸诗词,能说出它们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样学

⼀、读拼⾳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lin ǒu ōu l gi y ru l suō yī

测⼀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或字。

1、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兴尽()深()

2、青箬笠,绿蓑⾐箬笠()蓑⾐()

3、斜风细⾬不须归不须()

⼆、据课⽂内容填空。

1、《如梦令》的作者是时代的⼥词⼈;你还知道她作的、等诗词,这⾸词表达了作者

。《渔歌⼦》的作者是的这⾸词描写的是写的景⾊;这⾸词表达的是

三、根据要求写词。

1、例:风:和风、狂风、⾦风、清风、疾风 ……

2、笑:、、、、、……

3、兴:、、、、、……

五、填字成词

()云()雾()变()化⽕()⾦()明察()()

⼤显()()除()务尽⼤()天宫来去⽆()

齐天()()不避()()西天()()天下太()

六、漫话“三国英雄”

1、《三国演义》塑了许多有⾎有⾁的英雄,如的关⽻神机少算的,的曹操……

2、《三国演义》中还有你⼼中最仰慕的英雄吧,就请你仿照上⾯的分析⽅法,把它们写下来吧(⾄少2个)。

再提⾼

⼀、请你⽤⾃⼰的话描绘你最喜欢的⼀⾸词的景象并试着画出插图。

⼆、词是我国古诗歌的⼀种,词的句⼦有长有短,因此⼜叫。词有种不同的,如“如梦令”、“渔歌⼦”,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的有哪些:、、、……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与辛 弃疾并称“济南二安”。我国文 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词的创 作成就最高,被称为“易安体”。 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 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 座丰碑。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 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 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 安词 》《漱玉词》等作品。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发生在写作的当天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为什么要争渡呢? (5)为什么会“误入”?既然误入,慢慢划 出来不行吗?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词人回忆了? 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 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 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 表现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 悦的心情。 抒发了?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 活的无限热爱。
下面我们 再来学习一首 词
《渔歌子》
《渔歌子》是词牌名,又名《渔父 》或《渔父乐》。作者写了五首《渔歌 子》,这是第一首。“子”即“曲”, “渔歌子”即“渔歌曲”
gùi
ruò lì
鳜 鱼 青箬 笠
西塞山:山名,在今浙江湖州。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9课词两首课后作业|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9课词两首课后作业|苏教版
2.请用一句话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 画面。
_______我__们__争__先__恐__后__地__摇__着__小__船__,__把__停__栖__在__洲__渚__上__的__ _水__鸟__都__吓__得__飞__了__起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渔歌子 _西__塞__山__前__白__鹭__飞___, _桃__花__流__水__鳜__鱼__肥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9课词两首课后作业|
苏教版
2020/8/19
1.在画线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惊起一滩(tān√ tāng)鸥鹭 兴(xīng xìng)√尽晚回舟 西塞(sāi sài)√山 鳜(jù guì)√鱼 沉醉(zuì√ zhuì) 青箬(ruò √nuó)笠,绿蓑(suō √shuō) 衣
、桃__花____、流__水_____、_鳜__鱼____、_风____、_雨____等,构
成了一幅美丽的_春__天__景__物__图_____。
5.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 有: 清__平__乐__、__忆__江__南__、__水__调__歌__头__。____
(一)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是_傍__晚___,景物有_小__溪__、_落__日__ 、荷_塘_____、水_鸟____等。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 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作业:
1、抄写《如梦令》。
2、《词两首》 《如梦令》词人回忆 一次愉快的郊游的情景 ,
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 ,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
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 ,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 ”和词醉人“ ”了;也可能
•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 不早了。
• 沉醉:大醉。 • 归路:回来的路。 •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读一读,说说从带点的词里,你 能体会到什么。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记”:不忘。 “沉醉”表达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沉醉”:大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满池的荷花
听到鸥鹭的声音、划桨的声音、词人 的笑声……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 事? 词人的一次郊游 (2)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事 吗?不是,“常记” 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为夏什天,么“会藕花误深入处”?
(5)为“沉什醉么” 词人会常想起这 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作业:
5、抄写《渔歌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bái lù

ruò lì

suō y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斜风

细雨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箬笠

蓑衣

3.多音字组词。

塞sài________ sè________ 绿lǜ________ lù________

4.形近字组词。

蓑________ 露________ 塞________

衰________ 鹭________ 赛________

5.填入适当的词

茂密的________ 低陷的________ 高耸的________

庞大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丰富的________

6.选词填空

辽阔宽阔广阔

①南沙群岛位于我国________的南海。

②牛羊在________的草原上嬉戏玩耍。

③汽车在________的马路上奔驰。

7.根据诗句理解填空。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________,朔造了________,赞美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

8.根据诗文《渔歌子》内容填空

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

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

9.修改病句

①全校的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②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③朝霞被天空映红了。

10.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箬笠

②蓑衣

11.扩句。

①星星眨着眼睛。

②队员们泣不成声。

12.缩句。

①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②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13.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②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③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二、阅读题

14.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根据诗句的理解写出赏析。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解释下列词语。

白鹭

(2)

翻译下列句子。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