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学语言的使用
也谈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本文通过研究秧歌文化 的价值 和发展 中存在 的问
题 , 出通过加强对北方秧歌文化 的保 护 、 提 开展秧歌 文 化活动 、 在秧歌文化 中融入新 的时代 元素 、 加强秧歌文 化人才 的培养 、加 大资金投入建设秧歌文化实体 等途 径来促进秧歌文 化的发展 ,这为我 国北方秧歌 文化 和 民俗 文化 的发展 提供 了良好 的借鉴 ,有利 于我 国秧歌 文化的传 承和顺利发展 。
标 。然后把所授课在认知领域 的 目标 ,细分为不 同层 次, 即识记 、 理解 、 应用 、 分析 、 合 、 价 , 综 评 再依 据这个
划分标准, 确定出具体的教学目 。 标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目标 的确定 , 要挖掘所授课教材 的思想 教育 内容 , 找 出思想教育点 , 出具体 的思想教育 目 。要做到润物 定 标 细无声 , 切忌将历史课上成思想政治课 。有了教学 目标 的指引 , 历史课 堂就会 线索清 晰 , 知识 点 明确 , 学生 就
析 ,对教学重点难点 中的常见考点及 近年来 的出题角
度, 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难点 , 学生易 出现失误 的考点
节, 每一个子目的考点, 将其作为所授课的知识教学 目
年加强秧歌艺术文化 的教育 ,通过教育使他们 了解 秧 歌文化 , 并乐于欣赏和参与 , 而培养秧歌文化 发展所 从 需要 的后备人才 。 4加强 对秧歌 文化 的宣传 , . 加大 资金投入 , 建 加快 设秧歌文化实体 。发展北方秧歌 文化 , 加强对秧歌文化 的宣传必不可少 , 通过 网络 、 刊 、 报 杂志等媒体 宣传 , 同 时要加大资金投入 建设 秧歌文化实体 ,例如秧歌文化 中心 , 发展秧 歌文化事 业 、 培养秧歌 文化人 才等 , 还可
也谈初中古诗词教学
也谈初中古诗词教学
【摘要】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涵丰富,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今天的古诗词的教学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的观念,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本能和积极性去探究和领悟。本文仅对初中古诗词教学谈一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古诗词;培养兴趣;加强积累;模仿锤炼
古诗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是文之首” ,诗词是一门语言艺术,新诗因其具有诗情,诗语和诗思的内涵与特征,而这三者的完美融合最具审美价值。对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诗词教学将以其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而点燃其生命能量,激励其追求超越现实之上的不朽的精神价值,同
时也提升学生驾驭母语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古诗词声律方面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我对初中古诗词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刻意出新
古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读”,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读而不讲究方法,学生会感到没有趣味,首先就从读的方法人手,别出心裁,
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诗情画意。
1.设置意境,提高传统朗诵水平。在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练习古诗词的朗读背诵。老师可利用一些名家的古诗词朗读磁带或光碟进行示范引导,老师的朗读基本功较好的,更可与学生同读。通过聆听、体会与练习,主要从朗读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高,注意掌握朗读的节奏、音韵、重音等。鼓励大声诵读,鼓励自信。
也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复习巩固
英 国
领 导 领 导 人 革 命 结 果 ( 政 意义 阶级 文献 权形式)
导 学 生 做 好 复 习巩 固的 工 作 。 只有 抓 好 复 习 巩 固这 一环 节 , 学 生 才 能适 应 实 际 的历 史 教 学 , 提 高 历 史 学 习 能力 。
2 2 3 0 0 2 )
此 时 的 复 习 ,不 能 对 教 材 简 单 地 重 复 ,而 要 以 教 材 为 依 据, 比教 科 书的 内容 集 中 、 凝 练 。教 师应 指 导 学 生 根 据 系 统 的 复习提纲 , 对 历 史 知识 进 行 分 类 综 合 , 可 先 由学 生 完 成 , 再由 老师串讲 , 或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由师 生 合 作 共 同 完 成 。 例如 , 在九年级《 世界历 史》 上册第 四单元 “ 步人 近代” 单 元结束后 , 可 以引导学生对英 国 、 美国、 法 国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进 行 比较 , 这时 , 最好 采 用 列 表 的方 法 , 如 下 表
考试 周 刊2 o 1 3 年 第 1 7 期
也 谈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复 习 巩 固
杨 思 富
( 江 苏省 淮 阴 中学 , 江苏 淮安
新 的历 史 课 程 标 准 注重 转 变 学 生 的学 习方 法 ,倡 导 学生 积极 主动 地 参 与教 学 过 程 、 勇于提出问题 、 学 会 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而 历 史 学 科 具 有 过 去 性 、 具体性 、 综 合 性 的特 点, 是 一门复述性和积 累性的学科 , 同时 , 历 史 知 识 本 身 具 有 丰 富性 和 多 样 性 . 再加上历史学科的课时少 . 这 就 加 大 了学 生 理 解 史 实 和记 忆 知 识 的难 度 。 因此 .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 中. 教师 除 了要 在 新 课 教学 中采 用多种教学方 法 , 使课 堂教学变得轻松 愉快 、 生 动 活泼 ,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 . 还要 注意引
也谈初中历史的复习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校本教法的研究
4
3 0
4 0
6 0
八年级 九年级
判断 题、 时间轴、 配伍填 空、 材料解析等 单 项 选择 题
历史学科 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 的, 具有完整的知识 体系, 并不彼此孤立。教师要 注意教会学 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
识体 系, 进行系统的掌握 : 一是掌握“ 横” 的线索 , 可寻找同一历史 时期不 同区域或不 同方面历史事物之 间的联系 , 分析其相互作用
1 0
3 0
4 0
6 0
判 断题 、 时间轴、 配伍填 空、 材料解析等
9
4 0
从题 型和题量来看 ,初 中历史 的期末检测 主要考查 主干知 和影 响,并进一步归纳 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 ( 下转第 4 1页)
( 上接第 3 9页)流 , 提高认识。在 自主学习的形成过程 中, 学 生的 时 , 引导 学生进行逆 向思维 , 提出问题“ 移 山之 于搬 家 、 移山之于 精神往 往处于高度 集中 的状态 , 思维 活跃 , 更 能激发学 生主动创 挖掘隧道 哪个更经济 ” , 让学生进行讨论 , 讨论的结果认为搬家最 新,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二、 在想象 中培养创新 能力 经济 , 那么我又问: “ 那为什 么要写移 山呢?” 学生通过质疑后领悟 了作 者的写作 意图 , 旨在宣扬愚公的移山精神。通过这样 的质 疑
文明史观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基于《鸦片战争》一课
文明史观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基于《鸦片战争》一课
【摘要】历史课堂需要思辨的意识、分析的方法,在思辨和分析中缩短历史
与现实的距离。历史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审视,多角度认识历史和立意问
题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
【关键字】文明史观侵略落后
鸦片战争是什么?沉淀在学生心里的鸦片战争又是什么?在时间和感情上,晚清离我们很远,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痛苦会不会被学生漠视?这种痛苦哪些是外人强加给我们的,哪些又是我们自身所造成的?基于这一系列的追问,笔者有了本文的认识与设计思路。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基于近代化史观角度的一种分析,《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清王朝“天朝上国”美梦的终点,亦是中国近代历史转向的起点。
2、设计重点与思路
多讲史实,设计针对具体史实的问题,少做程式化结论;摆脱之前固定理论思维模式,根据文明史观的观点去理解教材,如“文明的多样性与发展”、“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文明史”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史、社会结构演变等主要观点,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同时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新给予评价和认识,在展现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中给学生一个重新审视鸦片战争的机会。
二、教学设计方案特色及反思
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出发,将教学目标定为:在识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战后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一)、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堂——透过细节看鸦片战争
受当前历史教材篇幅限制,本课的叙述较为概括、简练,故为避免整节课充斥着大量干枯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教学必须坚持用史实说话,引导学生积极去关注历史背后的细节,力求触摸到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一个个丰满的人物,一点一点的推动和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理解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教学重点。
人教版初中历史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公开课教案
1.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及其特点
2.学习掌握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及其特点的了解
2.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学习
3.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古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把握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
3.理解历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中国古代历史的时间段及其特点,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展开(15分钟)
1.老师通过图片、文物等展示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2.学生自由讨论古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索。
三、拓展(10分钟)
1.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并介绍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古代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作用,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判断能力。
四、总结(5分钟)
1.老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古代历史事件或人物,撰写一篇关于该事件或人物的文章,并附上相关图片或资料。
2.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文物等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其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探索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历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第五章 中学历史的备课授课与说课
①多花时间;②必要的补充(使用PPT,列举相关文字史料、图片资料、文章观点等;教师口头上补充说明、讲解);③合理变动讲授顺序,不相干的材料可以适当删减、调整,突出中心;④围绕重点设计问题,开展课内活动,加强直观教学,布置作业等;⑤对非重点内容,概而述之,甚至让学生自学。
什么是难点?教师难wenku.baidu.com、学生难学的部分。①学生的难点;②不同年龄、甚至不同个体难点可能不同;③教师理解的难点未必是学生的难点,难点可能见仁见智。
3、备课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基本途径
教学相长;认真备课、钻研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基本要求:
1、应坚持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准备,解决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内容、结构与教学方法,提前准备直观材料,认真写好教案。
2、坚持不断积累资料,不断补充到教案中去。因为,历史学科的学术研究不断有新进展;教育教学研究也不断有新理念、新成果;历史教材的内容也时有变化,这些都应当在备课中予以考虑、吸收。
2、照片里的故事:将各自搜集的老照片配以文字介绍,展示在班级的学生园地,课后以投票的形式进行评比。
巩固练习:(略)
第二节中学历史的授课
一、老师的提问
(一)糟糕的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二)提问的类型
1、记忆性问题。学生回忆即可。
2、解释性问题。让学生分析史事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初中历史教学感悟
处境和精神状况 , 认为 自己比学生优越 , 不能平等对待学生 , 更
不能 向学生敞开 自己的心扉 , 这样 的结果 是 , 教 师教育越来越 缺乏爱心 , 以致 于不 是以爱 的活动一一 而是以机械 的 、 冷冰冰
的、 僵 死 的方 式 从 事 教 育 工作 。
、
教 师 要 具 备 较 强 的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虑 初 中学 生 的 生 理 与 心理 特点 , 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
上饶
3 3 4 6 0 0 )
然而, 即使学生愿 学 , 教 师在课堂上通过有 限的几本 书能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又有 多少 呢? 我们用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 生 的知识是 有限 的, 而他们要学 的东 西却 是无限 的, 这一点在
居高临下地 向学生 “ 传话 ” 的单 向信息传递模式 , 以平等 的态度 对待学 生 ,让课堂在教师 和学 生的积极互动 中焕 发 出新 的活
力。
具 体来 说 , 在教 学 中 , 教师 要精 心备课 , 做 到“ 心 中有学 生” ; 要精心施 教 , 做 到“ 目中有 学生” ; 要注重培养 和发挥学生
生 的主体地位 , 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互 动、 交流 、 沟通 、 合作 、 共
同 发 展 的过 程 。 教 师 还 要 注 意 培养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和 良好 的 品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
课 堂 教学 是 一 个提 出 问题 、探 究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 过 程 ,问题是课 堂教学 的灵 魂 ,一节 课 ,问题提 得恰 当 ,课 堂 效果 就事 半 功倍 ,否 则 ,就会 适得 其 反 。因此 ,对课 堂教 学
中 “ 真 问 题 ” 的研 究 很 有 必 要 。
初 中历 史是 一 门培养 学生人 文 素养 , 建 构其 正确 的价 值 观 、世界 观 和人 生观 ,进而 成为拥 有 良好综 合 素质 的合格 公
一
“ 真问题 ”不应 该是琐 碎 的 、简单 孤立 的 ,而应 是相 互 联 系 、能够 突破 难点 、实现 教学 重点 的 。因此 ,增强 问题 的 深 度 和 牵动 力 是课 堂 问题 提 出 的重 要 出发 点 。一个 “ 真 问 题” ,要 起 到激 发兴 趣 、思维 延 展 ,并有 效 提升 的效 果 。一
凌 乱 。很 显 然 问 歌 唱家 是 哪个 民族 不 属 于学 生 的最 近 发 展
者 ,极 大地 鼓舞 了抗 日 热 情 。我感 受到 了 中国人 民 的伟大 ,
中华 民族 的空前 团结 。 ”老师 借此 追 问 :“ 中 国人 民八年 抗 战 铸 就 了怎样 的 民族魂 ?这 段沉 重 的历史 , 引起 你 心灵深 处 怎
区 。如果 换一 个 问题 ,老师接 下来 让 学生谈 谈我 国有 多少 个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也谈对教材“人文初祖”一目的处理
也谈对教材“人文初祖”一目的处理
人教社七年级课改教材第三课《华夏之祖》一课中,有这样一目──《黄帝──“人文初祖”》。在使用过程中,有教师反应,“人文初祖”这个概念很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似乎单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还不足以说明。有不少学生也反问,单凭神话传说,又不是真的?怎么相信呢?(学生们的看法是:因为没有证据啊?或说是他的属下,又不是黄帝本人?)我们觉得,这段内容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甚至对整个中华文明史的兴趣和认同。
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内容的本身是一段远古传说,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对远古历史的认识。没有学生心目中那种严格的“证据”;二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必要的高度,求知欲强而对神话传说意义的认识还不够,甚至在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育。产生以上的疑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第三可能也因为教材编写的原因。从教材对黄帝事迹的文字叙述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能是因为篇幅制约,或考虑到初中生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点不宜过多等问题吧,有些给人一种不太确定的感觉。加之“动脑筋”中有关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朝着历史方法性方向思考的,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引导或者不作处理,学生会因为认定它“不科学”,而妄自菲薄的。
通过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我们觉得,历史教师在讲解这段内容的时候,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照应本课主题,突出黄帝是“中华之祖”的一个代表
本课一开始就涉及到三个人物:炎帝、黄帝、蚩尤。然而学生在这里容易产生误解,有的以为黄帝是“华夏之祖”,就是唯一的祖先;或者认为既然是“华夏之祖”,就是汉族的祖先了。教师应当在讲解“炎黄战蚩尤”的时候解决好这些问题。
统编初中历史说课优秀教案
统编初中历史说课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荷兰殖
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郑
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培养
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台湾和黑龙江流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引导回忆、梳理已学过
的知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郑
成功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正义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
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正义性,激
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2. 教学难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过程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和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历史背景,为新
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008-2022年第14期(总第318期)
理论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加强中小学三科教材建设的要求,教育
部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组织统编了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推广使用。许多学校根据相关政策的要求,在其新课程的框架内,逐步推进初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
教育既要立足当前,也要面向未来。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改革,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在新教材实施的进程中,基层教师提供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有效发挥了教科书的教学作用,拉近了教
科书编者与中学生之间的距离,开阔了学生的历史视野,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1]。
(二)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要求
教育部要求各学段、各学校在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特点的前提下,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依次递进,有序过渡,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按照年龄划分,初中与高中的学生皆在教育心理学的形式运算阶段,但被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不
同阶段。这使初中、高中教学长久以来处于相对独立的局面,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并不畅通,造成中学两个阶段的教师各自完成相对高度的教学目标,而中间衔接处却出现断层这样的教学局面。中学历史教师要运用学生的常识和认知经验架桥铺路,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找到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通向实践的历史学科人文素养[3]。
(三)学科基本素质的实际要求
历史是一门基本的人类社会科学。学校在中学开设浅易的历史课程,向学生普及历史事实,使学生理解历史结论,从而获得历史认知,发展历史思维能力,获得对人生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益启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已有 的认知水平 和知识经验 , 抓住
学生 的疑难点 、 兴趣点 、 模糊点。 在
能力薄弱 , 对专题 与专题之间的内
在联 系 , 需要 老 师 在课 堂教 学 中 更
二、 把握节奏 , 适时提 问
著 名 学 者韦 志 成 先生 认 为 , 提
l学生“ 心求通而未得 , 口欲 言而不
因, 难点是洋务运动及对洋务人物
否注意到 , 唐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
是站着 的; 明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
洋务运动 的 目的 、内容和失败原 J是坐着 的; 宋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
如曾 国藩 、 鸿章的评价 , 李 热点是 I 是跪 着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变化
这 中国军事、 企业 、 教育科技等领域 j呢?” 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
悱不发” 从学 习心理学的角度看 , : 两点加 以激趣 :一 ) 。 ( 采用形象的语
:重
堕 l
[讲 坛J 学 纵 ] 科横
I
●
言创设情境 ,增加提问 的趣味性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 2 课 《 0 明 清 的经 济发展 与“ 闭关锁 国” 时 , 》
可 设 计 这 样 一 个 问 题 : 在 某 个朝
制数量和质量 , 不能凡事都 问个为
什么, 克服提问中的随意性。正确
做法是 , 围绕课标 , 把握重难点 , 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谈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摘要:随着当前中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语言表现形式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阐述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特点,要具有明确的目的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同时,在应用课堂教学语言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差异性,采用不同的结构和语言,从而更好的进行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独白和对话的结合,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要达到对学生的合理启发。分析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技巧,要注重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的运用要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带有真实的情感,可以更好的推动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
关键词:中学教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语言技巧
引言
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工具性和交际性的结合,教师要合理的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首先,教学语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其次,要有鲜明的教育性,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再者,简洁性与丰富性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师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要能够中心突出,切中要害,知识点讲明白同时要口语化;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充沛的情感,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语言,描绘让学生能够想象场景,从而更好的认识人物,思考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从而使知识更容易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艺术 多 方面 地锤 炼 语 ,那 么就 会 使每 堂 课 处处 生 春 ,达 到 题 的情 境去 点 燃 学 生的 好奇 之 火 ,去 打 开 学生 思 维 的 门户 ,
事 半功 倍 之 效 。… 用语 言把学 生的 心 点亮 。课 堂 上 的启 发 性诺 占,要 沟 通两 个
条 而 语 文作 为人 文精 神 的重 要 载体 ,在推 行 素 质教 育 的今 渠道 。 一 渠 道通 向作 者 ,一 条 渠道 通 向 学 生。通 过 教师 的
标准 就 是 “ ” 。语 言 上的 精讲 就 是在 课 堂 上不 说 空 话 ,不 柯 也 曾 指 出 ;没有 面 部表 情 ,不 能给 自己 的脸 部 以必 要 的 表 达 个优 秀 的 教 讲 套 话和 闲诵 ,用 精 心 设 计 、反复提 炼 的 课 常语 言 ,变 深 奥 情 或 者 不 能 控 制 自 己 的情 绪 的 人 ,不 能 成 为一‘
种 语 讲 秦 之 过 , 以及 作者 借 古讽 今 的 目的。语 文 课 堂教 学 语 言 器官,以实现信息发送者的 目的而形成的 一 “ 言”表达
讲 求 “ ”的 蒯时 ,还 讲 求 “ 约 ” 。刘 勰 也说 “ 约 者 , 达 精 精 核 字 省 句 , 削 析 毫 厘 者 也 ” ,这 就 是 “ 而 达 ” “ 而 精 约
天 ,语 文 教学 对 教师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高 水平 的语 文 课堂 教 学语 寺,不 仅 可 以丰 富学 生的 知识 ,启迪 学 生 的智 慧 ,提 语 言启 示 ,让 作 者 的手 与 学 生的 手 紧紧 相 扼 , .作 者 的心 与 止
初中历史卷讲解教案
初中历史卷讲解教案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
主题:中国古代史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 掌握写作历史卷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重点:
1. 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分析历史题目,合理组织文章结构。
难点:
1.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历史题目。
2.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合理解释事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出历史卷写作技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复习(15分钟)
1. 回顾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代等。
2. 让学生讲解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讲解(15分钟)
1. 讲解写历史卷的基本要求,包括正确阅读历史题目、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用适当的历史名词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题目,找出关键信息,展开合理的论述。
四、实践(20分钟)
1. 给学生布置一个历史卷题目,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改进,提高历史卷的写作水平。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卷写作的重要性和技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作业:
1. 练习写一篇历史卷,提高历史论述水平。
2. 复习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卷的基本写作要求,掌握历史解题的技巧,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和兴趣。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学语言的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4
一、要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
作为历史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更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而要做到这些,历史课堂必须能吸引学生,至少不能扼杀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特别重视课堂上教学语言的使用。当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总是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进行历史教学时,一定会使学生向往历史课堂的学习,并渴望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探索历史深邃的奥秘,去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也会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历史的天空:与商鞅一起舌战守旧群臣;跟随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伴随张骞跋山涉水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惊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感受隋唐帝国的统治盛世;学生能与教师一起因岳飞的冤屈而不平;能与教师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喜悦振奋;能因满清政府腐败后的国力衰弱遭列强欺凌一起顿足愤恨……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是任何现代化教学工具都无法替代的。
二、要懂得怎样使用历史教学语言
1.不要一味模仿,应形成自己教学语言的风格、特色
每位老师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性格、自身知识储备程度的不同、教学经验的差异、与学生的融洽程度等,都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风格和特色。要不断学习,但也不要一味模仿,应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
2.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正确使用教学语言
其一,语言清晰、生动,学生听得清并且喜欢听。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初中学生,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既能用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使难懂的史料和史论变得通俗易懂,又要在易懂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历史语言。
其二,语言要自然,和学生平等交流。声音洪亮的老师让很多人羡慕,不过整节课都用这么高亢的声音,没有高低起伏,没有节奏变化,只会给学生的耳朵带来极大的刺激。老师慷慨激昂,学生战战兢兢地回答,这不是真正和谐的课堂。课堂上师生自然对话,这才是平等交流,才能有师生的共鸣。
其三,方法得当,学生能听懂并且能积极参与。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在分析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的原因时,我投影打出了英、法、美、德四个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工业产量位次和所占殖民地位次的变化情况,结
合教材中德国外交大臣的话以及引导学生对《德国向英国挑战》漫画的形象生动的描述,使学生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尖锐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使用好历史教学语言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1.教师本身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尚的道德情操会通过你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理解,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自然流露出来,这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喜怒哀乐。晚清统治者的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面临瓜分的境地、慷慨激昂处,我相信历史教师都会变成康有为、梁启超,为挽救民族危亡去奔走呼号;也会像谭嗣同一样为唤醒国人甘洒热血……这时,和你同在课堂上的学生的心灵能不受到净化吗?
2.教师本身应具备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
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才能让你在课堂上纵向联系,横向比较,从而驾轻就熟、挥洒自如。讲到俄国的十月革命,你自然会联系到中国第一个宣传十月革命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学生在你思路的启发下,经过回忆,也会想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再譬如学习到法国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你也会引导学生联系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学生在你的引导下,也自然会认识到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乃至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与法国启蒙思想之间的联系。
3.教师本身应掌握高超的历史教学技能
掌握高超的历史教学技能是能灵活、有效地驾驭课堂的基础。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以及不同的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再照本宣科,不要再给学生大声灌输;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引领学生去喜欢历史,去热爱历史,去学好历史,去借鉴历史,使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愉快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