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的马
《马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马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
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原文:
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对照翻译: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马诗 唐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是:1、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2、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3、其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4、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5、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其六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7、其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垫泪拜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8、其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9、其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10、其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11、其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12、其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13、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14、其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15、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16、其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17、其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18、其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19、其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20、其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21、其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22、其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23、其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马诗唐李贺的诗

马诗唐李贺的诗《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作品原文】马诗二十三首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其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其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其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其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其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其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主要内容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主要内容《马》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五绝诗,借马以托物言志,表达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那么下面就让大家和本人我一起来了解这首诗作的内容吧,感兴趣的朋友可千万别错过了!《马》作品原文[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1]络脑:马络头。
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处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作品鉴赏《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马诗六年级下册古诗

马诗六年级下册古诗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诗,也是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全文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壮阔的大漠景象,沙子洁白如雪,燕山的新月如弯钩一般。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良马渴望披上金色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的向往。
同时,这首诗也寄寓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领略到大漠的壮丽景色,理解到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李贺马诗注解

李贺马诗注解李贺《马诗》词语注解有哪些呢?了解李贺《马诗》拼音以及注解是学习诗歌《马诗》的前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抒发诗人李贺的豪情壮志。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马诗》拼音以及注解,欢迎阅读! 《马诗》作者: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1、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2、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3、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翻译: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赏析一: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马诗两首 李贺

马诗两首李贺李贺创作的咏马诗作非常的有名,在诗坛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的马诗两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解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马诗的诗歌鉴赏

六年级下册《马诗》译文与鉴赏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下边整理分享这些古诗的译文和鉴赏。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鉴赏】《马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中晚期,当时社会处于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的状态。
李贺通过马的形象,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李贺的马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著称,作品大量使用比兴手法,借马抒情,将个人的抱负与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漠上的沙子比作皑皑白雪,将燕山之上的月亮比作弯曲的钩。
这种比喻不仅赋予了大漠和月光以独特的视觉效果,还暗示了环境的严酷与战场的氛围。
其中,“钩”这个意象除了描绘月亮的形状之外,还让人联想起武器,暗示了诗人心中对于战斗的渴望和期盼。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金络脑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荣耀的任务,而“快走踏清秋”则描绘了一匹战马在秋日清新的草原上驰骋的景象。
这里,“何当”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何时能够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期盼。
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个人理想的抒发,体现了李贺诗歌中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性特征。
通过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马的形象之上,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咏马之作,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
字面写马,字底却是在写自己,物我融混,真正体现了“寄托遥深”,因而十分耐人寻味和深思。
李贺《马诗两首》古诗鉴赏

李贺《马诗两首》古诗鉴赏 马诗两首 李 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房星:《晋书天文志》中有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前一首诗表现了马在困境中仍保持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 表现了作者在困厄 中仍然坚守的坚贞、 刚毅的精神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凄凉境况的怨愤。
后一首诗 抒发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慨。
(2)这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前一首诗主要使用对比手法,借此马与凡马、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 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和内在品质,并借此抒怀。
后一首诗主要使用烘托的 手法,借外在环境的孤寒,反衬马的建功立业的热望,曲折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 幽怨。
解析: 品味重点诗句 ,是作答试题的关键。
如第一首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马的境 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
铜 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 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 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
犹自表现了作者在 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刚毅精神。
借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 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
再如第二首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 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 战场景色。
这片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 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再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 秋,即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 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 重用,此句表达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又 不被赏识而生的悲慨。
对比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马诗此马非凡马》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写马 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 法。
马诗唐李贺的诗意

马诗唐李贺的诗意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赏析
诗的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李贺《马诗》(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贺《马诗》(带拼音、注释、译文)
《马m ǎ 诗sh ī
》
作zuò 者zhě:李lǐ 贺hè
大dà 漠mò 沙shā 如rú
雪xuě, 燕yān 山shān 月yuè
似sì 钩gōu 。
何hé 当dāng 金jīn
络luò 脑nǎo , 快kuài 走zǒu 踏tà
清qīng 秋qiū。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
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是极具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派,他的诗歌常涉及神仙和鬼怪,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这匹骏马戴上金络头,让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的作者是谁

《马诗》的作者——李贺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部编版六年级课材中的《马诗》是选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李贺,字长吉,后世称李昌谷。
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出身唐朝宗室,一生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
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
诗作想象瑰丽离奇,有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被后人誉为"诗鬼"。
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以新奇的想象,诡丽的词藻成为又一个享有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

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李贺《马诗》全诗翻译赏析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李贺《马诗》全诗翻译赏析马诗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赏析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
“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
“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
李贺的马诗23首全部内容

李贺的马诗23首全部内容1. 《牧马》朝来渐觉迟,意欲携白羊。
临岐复驻马,思逐放骨肉。
白羊遗我去,孤马不可裹。
菊霜万里阳,丝纶长路多。
此地独相访,不得见君子。
相望何如是,依旧双泪垂。
2. 《悲愁马》悲愁江南马声催,欲往无路乱天涯。
风吹足声山古回,送花无数挂碧桃。
琵琶自怨行人开,破帽儿来回变为梦。
锋芒編儿见苍天,我与南山不可缺。
3. 《陇西行》陇西行,安风雨。
马逐无声相结伴,两岸秋水染红英,白石激湍连影川。
送别谁家君自与,秋渠有别月与船。
长安胡蝶逐风迁,江北荒尘荡清川。
4. 《酬离骚四十首》酬离骚四十首,倚马时想枰台。
白发一时恐不让,老成却愿死男儿。
迷天也恨春节来,忆昔人作山水碑。
忘川山更无苦矣,长征人不尤春美。
5. 《古所思》日暮长江里,渔翁弄钓丝。
畅快人物外,行船过水期。
马逐春光理,胜过五花驹。
乘风墨彩翅,欲上天际池。
6. 《陋室铭二十首》陋室铭二十首,凌风平地连禅傲。
拾草秋汉浮荡碧,空山冷月暗无踪。
孤舟夏草南宗月,蒹葭夜泊往来村。
迢递云林深处朝,曲水临风诗落春。
7. 《夜行船》8. 《过洞庭三首》过洞庭三首,舟中见白帝。
江北汉阳秋,迢递水城碧。
又见故人泪,滟澜悽暗忆。
白玉青云至,迢递山巅迹。
9. 《夜行黄雀行》夜行黄雀行,昏转明明时。
愁绪夜沉微,愁满秋江深。
秋鸿求雁去,秋月在山阴。
两栖爽子夜,明月人不见。
10. 《春行早饭歌》春行早饭歌,麦饭温香皇。
美女去江北,长臂刀镝矛。
太阳高扫地,晒干饭温黄。
饭饭未熟熟,麦苗温糯红。
11. 《云行无风》云行无风过江山,青山被云及九天。
远树悄无啼鸟声,清风与云山相连。
杳杳林下江北路,形单影只秋水远。
山路萧条下山行,今朝独自峻镜边。
12. 《马群吸日》马群图,吸日燄。
夜半载顾,朝之厌。
朝之向海,归之丹田。
上见金玉,下拜乌烟。
他日去寻,弄风萱。
东方戴胜,行者相传。
疑是马神,持宝山莓。
13. 《骑马诗》骑马出南关,随风乘白帆。
踏青山水逐野花,如行天宇间。
马蹄如雷鸣,驰骋涤尘埃。
李贺的一组马诗

李贺的一组马诗春九首•得马骏马飞蹄共云行,一跃千里度辽城。
天马行空翻断浪,风驰电掣凌九霄。
豪气冲霄心犹在,英姿飒爽势未凋。
骑踏黄尘势堪夸,马嘶芳草别平乡。
水调歌头•马说看马如龙出东岭,飞旋如电转秋霜。
嘶鸣附弩临百兽,运筹帷幄接天阳。
骄气豪情熠熠生,酒兴狂歌唱不停。
激昂骏马情人至,壮志豪情动四方。
咏马十首•马一晓风轻吹迎佳时,佳人乘马来相随。
马嘶镫响传寒意,红裙白马浣花池。
二马鞭几度打长征,奔腾血脉涤平生。
旌旗舞动边疆塞,英勇骏马警山屏。
三夜渡汾河舞遗音,千里悠悠夜未宁。
马蹄如歌划草原,星空璀璨满长亭。
四飞云万里横三关,万马奔腾追胡寇。
草原战马催怒发,驰骋边疆染辽烟。
五夕阳下马呈金色,蓬莱仙境神驹舞。
缰绳丝丝连地动,马良心志遥天路。
六胡风吹散纷纷絮,草原马上浴春晖。
宛如落日泻马背,远去人间百尺飞。
七奔腾九州翻大地,一鼓作气行长天。
金戈铁马闯乾坤,英勇豪迈泽边疆。
八九马连嘶战鼓擂,天南天北双戍边。
马鞍弓箭马蹄动,千里忠诚战烟烟。
九嘶鸣马上飞如电,飞驰草原观豪气。
丹凤朝阳迎远客,万马奔腾闻响声。
十桃李生香马蹄裂,一笑嫣然掌中握。
飞驰千里争前程,骏马激扬长风曲。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狂放豪迈的艺术风格成为唐代诗坛的佼佼者。
他的诗作多达千余篇,其中尤以描写马的诗歌著称。
李贺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奔放、豪情冲霄的追求,以及对辽阔大地和英勇战士的赞美。
李贺的马诗以豪放激昂的笔墨和深厚的感情展现了马的壮美和奔放的形象。
他将马比作天马行空、飞翔于云海之上的神驹,形容马踏断浪翻飞,风驰电掣,意象鲜明,气势磅礴。
在《得马》中,李贺描绘了一幅马儿飞腾,一跃千里的画面。
他以极其生动的笔调,描写了马儿的豪气冲霄和英姿飒爽,马蹄踏着黄尘,奔驰在芳草田野上,展示了马的勇猛和奔腾不息的精神。
而在《马说》中,李贺通过马的视角,描绘了马的壮美和豪情。
他用诗意比喻,将马比作龙儿出岭,飞旋如电转秋霜,形容了马的灵动和迅猛。
马的嘶鸣与箭弩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英勇无畏的景象,展示了马的勇猛和英姿飒爽。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马诗李贺马诗二十三首《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李贺马诗篇1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马诗(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马诗(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马诗(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慕青山?马诗(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马诗(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马诗(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马诗(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鉴赏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马诗原文及赏析

马诗原文及赏析马诗原文及赏析(通用8篇)《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马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1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诗词赏析: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九首。
这首诗化用飂叔豢龙的典故,斥责当时统治者摒弃、残害贤才,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不平和对英才埋没的痛惜心情。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
”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
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
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
”二人所论皆是。
此诗叹良马不得善养者则必为风霜所摧折,可为咏物诗之典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2原文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翻译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注释腊月:农历十二月。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鉴赏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
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3原文: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诗词赏析: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
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马诗》古诗三首PPT课件

期望建功 立业的马 儿自知遥
遥无期
什么时候。
尽显无奈,又寄托了
太多的期盼
诗人仅仅是要写一匹期望建功立业的
战马吗?
资料
李贺年少成名,一生仕途失意,却有“世上英 雄本无主”的英雄气势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 关山五十州”的愿望与雄心。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期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
识所发出的悲叹。
托物言志
读一读
主题概括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诗人 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 家 建功立业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期望,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 怀才不遇 的感慨与愤懑。
拓展延伸
想一想:这首《马诗》和课文中的《马诗》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马诗
相同点:都表达了 诗人怀才不遇的愤 懑之情。
[唐]李贺 此马特殊马, 房星本是星。
马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 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yān
什么时候。
解诗题
马是六畜之首,是进取、 勇敢、成功的象征。李贺的 《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 组诗,共有23首,这首诗是 其中的一首。
什么时候。
明诗意
大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 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月亮 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
明诗意
大意: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头带上 金络头,飞快地奔腾着,踏遍这 清新秋日时的原野。
驰骋 跑
清新的 秋天
什么时候。
想象画面 通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带有金络脑的马驰骋在边塞疆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
《马》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五绝诗,借马以托物言志,表达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那么下面就让大家和我一起来了解这首诗作的内容吧,感兴趣的朋友可千万别错过了!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络脑:马络头。
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处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作品鉴赏《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
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作者介绍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
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