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

合集下载

《拟行路难其四优秀课件.ppt

《拟行路难其四优秀课件.ppt
愁绪,无处宣泄 满腹愁绪,但潇洒

自如,乐观积极
读现实中 的诗人
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读时代
魏晋的门阀制度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
压制了人才
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语言风格 抒悲愤
怀才不遇 李白 壮志难酬
深受乐府影响, 抒悲愤 语言清新质朴,
+ 气势连贯,笔力 明豪情 酣畅淋漓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宋】鲍照
【学习目标】
1、了解创作背景 2、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变化过程。 3、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4、比较《拟行路难》与《咏史》的区别;
比较《行路难》和《拟行路难》的异同。
5、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 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拟行路难》进行比较 鉴赏。
行路难
李白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 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 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三课

后 习

《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练习
1.(2022·山东江苏高考)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当中以 “_泻__水___置__平___地__,___,各___自__东__西___南__北___流_____”起兴,从日常平凡的生活 现象引发自身的感慨。
6.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_心__非___木__石__岂___无__感_____?”一句, 吐露真情,表明诗人心中的无限愤懑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 程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 “____吞__声___踯__躅__不___敢__言______。”足见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思考:鲍照的《拟行路难》和李白的《行路难》在表
现手法、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
①表现手法相似 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
西南北流”,把水的流向的不同比作人生的贵贱穷达的 不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是把宦 途比作行路的艰难。 ②内容上都抒写了怀才不遇。
不同点: 从情感看, ①鲍诗忍气吞声,徘徊辗转,愁情无以释怀,虽有对命运的抗 争,但也是无力的表达,最后“吞声踯躅不敢”流露出对现实 的无奈和痛苦。 ②李诗虽有暂时的烦忧,但基调却是高昂向上的。 结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却表现了一种积 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凸现出诗人力 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知人论世:两首诗歌的异同
鲍照《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其四)》 ppt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 ppt课件
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思考:“命”指什么?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
进之路。
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 鲍照虽才华横溢,但因出
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际。
身寒微,即使因献诗受临
面对门阀制度的不合理,
川王刘义庆赏识,但也只 能担任太学博士及县令等
虽抨击,却——认命
低级官职。
探究: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情的?(表现手法)
三读诗歌,思考问题
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 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何而愁? (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 2.如何解愁? (结合诗句) 3.愁的结果? (结合诗句)
1.为何“愁”?
联系社会背景、作者生平:
泄水至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士族,造成了“上品无寒
运不公的愁苦心情。(难点)
走近鲍照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山东郯
tán城西南)。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 鲍庾”或 “ 南照北信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 元嘉三大家”。其诗气 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chā)下农” 。二 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 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xū)参军, 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 鲍参军 。 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 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 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自我安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作者情感由“屈从”到“不 平”再到“认命”到“借酒浇愁, 唱歌断愁”再到“无可奈何”。 整首诗塑造了一位满怀愁绪,举 杯消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 又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

课件2: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2:拟行路难(其四)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引出对社
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 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
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答案源自高考考点链接比兴手法
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
《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1)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 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 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 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地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如《卫风· 硕人》, 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 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明确:“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一反问句可看出作 者愁绪无法消解,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心并非无知无
觉的木石, 酒的麻醉, 理的劝喻,都不能使心如槁木, 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 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 “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 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 漓尽致。
三、背景简介: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门阀士 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 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 士自然心怀不平。 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精品课件

《拟行路难》精品课件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 下的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 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 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愤慨不平之情。 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 字面意思是什么? 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 沉的象征意味? 沉的象征意味?
道路难行。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 志难酬。 志难酬。
6、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你认可这些评价 、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 吗?
前人评鲍照: 前人评鲍照: 明远《行路难》 壮丽豪放,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 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 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 贾谊《过秦论》。 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 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 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 二。 老杜评李白: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 不群。清新庾开府, 不群。清新庾开府,俊 鲍参军……【俊逸: 逸鲍参军 豪放飘逸】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宋】鲍照 南朝 宋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 但他的诗文,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 很不得志 但他的诗文,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 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 重大影响。 骈文都不乏名篇, 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 首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思端 ,南朝宋文学家,以诗歌、辞赋、散 文见称,是南北朝时期文坛的杰出代 表。
鲍照出身寒微,但他才华横溢,创作 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的文 学作品,被誉为“文学革命”的先驱 。
创作背景
《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借“行路难”的比喻,描述了人生的艰辛和困苦,表达出对人生无常和世 事难料的感慨。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也表达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概述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比喻手法、生动的形象描绘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 。
艺术特色分析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同时,通过 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拟行路难(其四)》 优秀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作品背景 • 作品赏析 • 作品解读 • 作品影响 • 作品评价
01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01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 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 安,人民生活困苦。
02
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士族 门阀势力强大,普通百姓很难有 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意象分析
总结词
意象丰富,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意象十分丰富,如“行路难”的象征、江水的流逝、草木的荣枯等,这些意象都寓含着深刻 的含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人生的苦难和无常。
结构分析
总结词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结构非常严谨,层次分明。诗人从感慨人生无常开 始,逐渐展开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绘,最后以对人生 的思考和领悟收尾。这种结构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有力。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鲍 照
一代人的愁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正是诞生于这样 的背景之下,时代成就了鲍照 的寒门愁思,有志寒士也因身 处门阀时代而成就了魏晋时期 独特的文风 。 他们代表寒门在 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的年代发 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心非木石岂无 感 心并非无知觉的木石,难以 改变的命运、自我宽慰的美 酒,都无法让心如槁木一般。
运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鲍 照
言 是什么使鲍照
“ 吞声踯躅不敢
”? 鲍 照
一代人的愁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 照
一代人的愁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强有力地 发声,将满腔的悲愁忧郁、愤愤 不平发而为诗,他们的诗歌无论 直抒胸臆还是借景抒情,都倾诉 着社会底层寒士被压迫的 愤 懑 之 愁思,充满着对门阀社会的不满 情绪和抗争精神。
鲍 照
路 行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 难 鲍 照 行路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歌的内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层次,体会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比兴手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1-3 拟行路难(其四)(45张PPT)

1-3 拟行路难(其四)(45张PPT)

课标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和整句诗的意思。
前 自 主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预 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 延

课 堂
“乐府诗”。








第9页
拟行路难(其四)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汉乐府的特点:

前 自
(1)叙事性强;

预 习
(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
课 后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
展 延

课 堂
(4)不少作品有丰富多彩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例] (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课 前
水调歌头

主 预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拓 展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伸

互 动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

动 探
(5)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第10页

拟行路难优质课PPT课件

拟行路难优质课PPT课件

1. 庾开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 称庾开府。
2. 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 参军。
3.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 甫在此地。
4.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 当时李白在此地。
5.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李白·《行路难》
诗人政治上受排挤,准备离京而去。朋友不 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若在平时,有美酒有挚友,李白定会“将进酒、 杯莫停”,但此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 作,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 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为何愁? 3、第一二句使用什么手法?
“命”指什么?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
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 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 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 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2、如何遣“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断愁 不敢言者更愁
李白·《行路难》
《宋书·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一、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 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 首。 二、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 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 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本为汉代歌谣。
到了高借潮物。起兴,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运用酌反酒嘲以笔自法宽,,在举质杯朴断平绝淡歌的路诗难句。中寄寓了 运心深。这沉非面是的木对不叹石现公喟岂状平。无,的感叹命,与运吞愁,声又也踯能是躅起无什不法么敢改作言变用的!呢命?

《拟行路难(其四-(共26张)PPT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共26张)PPT课件

2021
6
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021
7
诗歌大意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再多说什么。
2021
19
学生探究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抨击 悲愤 无奈
2021
20
全诗通过刻划诗人满怀郁结, 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 而又悲怆难抑的自我形象,抒发 了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怀才不遇 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对当时门阀 制度的不满和愤慨。
2021
21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1
9
运用了借物起 兴的表现手法。说 明了像水是依照高 下不同的地势流向 各方一样,人的遭 际也是被家庭门第 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021
10
人生亦有命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2021
11
“安能行叹复坐愁”一句,从 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 怎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 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 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 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 比较平稳。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
解析:“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 答案:B
5.“心非木石岂无感”这句反问,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 什么作用?
答案:“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 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 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
。”
二、诗歌鉴赏
3.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
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
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
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 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 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 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尽情宣泄,放声歌唱,已不足以 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 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 “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 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 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 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 极大的不幸。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 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 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作者“愁”的原因是什么?

知人论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逆志
❖ 1、 论世:门第决定人生走向,门阀制度阻塞 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 2、 知人:鲍照努力抗争,积极进取,争取机 会;一生仕途坎坷,多做小官,怀才不遇。
❖ 3、 观图:借酒浇愁图。 松树:寓意正直高洁的品格。 孤高正直的内在人格的追求和坚持。
背景简介:
“起兴”示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找出诗中表达“愁”的意象
酒 歌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 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 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 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 度,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 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 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 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 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 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 文学的一个特色。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 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 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 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 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 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 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拟行路难
(其四)
南朝·宋 鲍照
【学习目标】
1、了解创作背景 2、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课件7: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7: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作家档案
•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骈文都有名作。其中 数量最多的是诗歌。历来的评论家把他和颜延之、谢灵运并列为 “元嘉三大家”。其实,鲍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谢灵运要丰富 得多,在艺术上可谓各有千秋。至于颜延之则根本不足以和他们 相提并论。
作家档案
• 鲍照的诗以乐府诗最有特色,其中尤以《拟行路难》十八首 传诵最广。这十八首,大抵以抒写悲愤不平为主。如本文 《拟行路难(其四)》,这是作者在仕途上受尽挫折之后的哀 怨之词,诗的情调虽偏于感伤,却是饱含着血泪的倾诉。
名师讲坛
1.借物起兴,感慨遥深 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读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 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 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 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也是由出身的贵贱、地位的高低 决定的。
名师讲坛
3.迂曲婉转,蕴藉深厚 本诗构思迂曲婉转,前人王船山曾评论 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 神情无限。”沈德潜曾说:“妙在不曾 说破。”这都准确地指明了本诗的艺术 特点。
名师讲坛
4.音节独到,声情并茂 本诗采用长短相间的杂言体,开头六句巧妙地运用了五、七言句式 的交错,建构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以半吐半吞、 欲说还休的语感。而到了结尾处,则又改为连用七言长调,有如洪 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闸门,形成了情感的高潮。 全诗声情并茂,这是鲍照乐府歌行的一大特点,它对唐人歌行体诗 篇也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 怎样的看法? 【参考思路】 第三句中“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 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人的命运各不相同,透露出 一点宿命论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把你最好的朗读奉献给你的同桌
, 并且让他/她给你评一评,出出主意

改进一下。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宋】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读懂大意之文句理解
联想比较,就全诗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 句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现自 己的理解。
思考问题
全诗中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发展 过程?
平静恬淡——开始 自我宽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赏析技巧
——提高你的能力
尝试概括本诗的写作风格
此诗起句用了比兴 的手法,此后直抒胸臆 ,语言近似口语,明白 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 压抑,时而奔放,将复 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 折婉转。
领悟情感
——秀出你的思考
思考问题
1、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2、具体品味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 ③ ④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 怎样的看法?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人生像一条船, 世界像大海,开船 要选好水流和风向 ;
人生像一条小溪, 离不开溪水,又逃 不过水下布满的礁 石; 人生像一条路, 看起来很长,走到终 点时发现原来很短。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知人论世之诗人鲍照
•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 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 ,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其诗文与谢灵 运一样有影响,在生年就颇负盛名,对唐代 诗人李白等产生重大影响,居然史书无传。 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情况。钟嵘 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 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 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 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 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读懂大意 知人论世
领悟情感
赏析技巧
读懂大意
——聆听你的声音
读懂大意之体裁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 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 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 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 ,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 寓悲愤。本文是第四首。
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
请好好读1~3遍给自己听,看看自己哪 些读得还行,哪些还需要改进。
知人论世之时代背景
•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 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 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 统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 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 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 学作品中, 拓 展
你还能想到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
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 的态度。
路就在脚下,你的人生之路走的是否顺畅,你的人 生之路是否宽广,你的人生之路是否花团锦簇,就看你 是怎样的走过了,看你的脚步是否扎实,你的信心是否 坚定。 人生之路曲折如藤,人生之诗壮丽如虹.正因为人生的 坎坷曲折才会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才需要我们去努 力奋斗.不要为昨天的不幸叹息,也不要为明天的命运担 忧,我们应该更好的把握现在。不要被风沙眯了我们的 眼,不要让河流阻挡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要被沿途的 美景所迷惑而忘了目的地,不要被山路的高远险恶所吓 倒,要相信自己,相信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荒凉的沙 漠也会长出新绿,我们的人生之树会越长越枝繁叶茂, 我们的人生之花会越开越娇艳!
译文: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
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 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 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知人论世
——说出你的理解
知人论世之诗人鲍照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 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