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成形原理
塑性成型原理
塑性成型原理
塑性成型是一种将原料通过加热和施加力量的方式,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造工艺。塑性成型可以分为热塑性成型和热固性成型两大类。
热塑性成型是指在高温下,将塑料原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后,通过给予一定形状的模具进行成型的过程。常见的热塑性成型方法包括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压塑成型等。注塑成型是将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料经过高压注入模具中,冷却固化后获得所需形状的方法。吹塑成型是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料注入到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并在模具内部加压,使塑料原料在模具内壁上形成与模具相同的形状。压塑成型是将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料加压至模具内,在一定时间内冷却固化得到所需产品形状。这些热塑性成型方法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如塑料餐具、塑料容器、塑料玩具等。
热固性成型是指将热固性塑料原料制作成一定形状的预制品,然后通过施加热量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固化成为不可融化的物质,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制造方法。热固性成型常见的方法包括压缩成型、注塑成型和挤出成型等。压缩成型是将预制的热固性塑料原料放置在两块金属板之间,然后通过加热和施加压力的方式使塑料原料固化成为所需形状的产品。注塑成型是将预制的热固性塑料原料加热并注入到模具中,经过化学反应固化成为所需形状的制造方法。挤出成型是将热固性塑料原料通过挤压机加热熔融后,再通过模具中的挤压头挤出形成所需形状的产品。这些热固性成型方法常用于电器外壳、汽车零部件等制造过程中。
总之,塑性成型通过加热和施加力量的方式,使塑料原料发生塑性变形,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造工艺。热塑性成型和热固性成型是常见的塑性成型方法,它们在各个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塑料制品。
锻压-塑性成形原理讲解
变形温度的影响 变形速率的影响
1、金属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升高、 变形抗力降低。但是,随加热温度的 升高,也会产生相应的缺陷,如产生 氧化、脱碳、过热和过烧等。
2、除采用高能高速锤外,一般压力加 工方法中,随着变形速度的增加,金 属的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加。
作业: 1、锻造流线的存在对金属机 械性能有何影响?在零件设计 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2、试述金属的锻造性能,影 响金属锻造性能的因素,提高 金属锻造性能的途径?
4. 塑性变形时伴随有弹性变形的定律
Plastic Deformation with Elawenku.baidu.comtic Deformation
变形金属的总变形是由弹性变形和塑性变 形所组成 。
五、金属的锻造性能
定义:用来衡量金属材料利用锻压加工方 法成形的难易程度。用金属的塑性和变 形抗力二个因素来衡量。 影响金属锻造性能的因素主要有金属的本 质和金属的变形条件。 1. 内在因素影响 化学成分的影响 金属组织的影响
锻压的优缺点
• 能改善金属的组织,提高金属 的机械性能。 • 节约金属材料和切削加工工时。 • 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 不能直接锻制成形状复杂的零 件。尺寸精度不高。 • 需要重型的机器设备和复杂的 工模具。 • 生产现场劳动条件较差。
§3-1 塑性成形原理
一、 塑性成形的实质
Substance of Plasticity Deformation of Metals 塑性与变形抗力是金属的重要状态属性,它决 定了金属加工成形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超塑性成形的原理和应用
超塑性成形的原理和应用
1. 超塑性成形的概念
超塑性成形是一种可以在极高温度下并且应力条件下进行的金属塑性变形技术。它的特点是在高温下,金属材料具有极高的塑性,可以在较小的应力下实现大变形。超塑性成形主要应用于高温合金的成形加工,如航空航天零部件、发动机叶片和复杂形状的零件等。
2. 超塑性成形的原理
超塑性成形的原理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变机制来实现。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多晶结构转变为细小的晶粒。这种细小晶粒的结构使得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塑性。
超塑性成形的变形机制主要有固溶变形机制和晶界滑移机制。固溶变形机制是
指在晶体内部出现位错和断裂,通过位错运动和撤消来实现变形。晶界滑移机制是指晶界变形的滑移和滑动机制,在晶界上形成高密度的位错和滑移。
3.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超塑性成形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如发动机
叶片、涡轮盘等。超塑性成形能够在一次成形过程中实现复杂形状的制造,不仅可以减少后续加工工序,还能够提高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3.2 汽车制造领域
在汽车制造领域,超塑性成形可以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和车身零部件。通过超塑
性成形,可以使得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成为可能,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性能。
3.3 铁路交通领域
超塑性成形在铁路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制造高速列车的车体和车轮等零
部件。通过超塑性成形,可以使得高速列车具有更好的抗风阻能力和稳定性,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塑性成形
第一章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称为塑性。是指材料的永久变形能力。
塑性加工:金属铸锭或连铸坯在外力作用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变形后不仅能使其断面的形状和尺寸改变,而且也能改变其组织与性能。这一过程称为塑性加工
金属塑性加工的特点:
加工后组织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经塑性成型,使其结构致密,组织改善
材料利用率高,主要依靠金属在塑性状态下的体积转移来实现
生产率高,可实现连续化生产
精度高,精密塑性成型
塑性加工的分类:
按加工时工件的受力和变形方式:
按加工时工件的温度特征:
热加工(Hot forming)
冷加工(Cold forming)
温加工(Warm forming)
金属塑性加工的力学和热力学条件:
力学状态: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折、扭转、残余应力热力学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
变形抗力:金属对变形的抵抗力
画受力图
内力:由于外力的机械作用或是因物体的整体性使物体不均匀变形受到互相限制而引起物体内原子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在物体内部产生的一种互相平衡的力。
产生内力的原因:
(1)为了平衡外部的机械作用所产生的内力;
(2)由于物理或物理-化学过程所产生的相互平衡的内力。
内力产生的实质:
由于原子被迫偏离其平衡位置,使原子间距改变。
应力:内力的强度称为应力,即单位面积上所作用的内力。
应力状态:所谓物体处于应力状态,就是物体内的原子被迫偏离其平衡位置的状态。
变形速度:变形速度是变形程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或者是应变对时间的变化率,也称为应变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第二章
晶体:原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在空间作周期性排列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是指通过施加力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将其形成所需的形状和结构的加工过程。材料成型原理主要包括塑性变形原理、流变性原理和热力学原理。
首先,塑性变形原理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的形状和结构发生塑性变化。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内部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原子和分子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使材料在塑性变形时能够保持一定的变形。塑性变形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可逆性和延展性,材料可以通过外力的作用重新回复到原来的形状。
其次,流变性原理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材料的塑性变形是在材料内部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进行的,这种相互作用力与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处理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流动,流变性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粘度和塑性变形时的应变速率。
最后,热力学原理是指在材料成型过程中,热量的传导和转化对塑性变形和流变性的影响。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会产生热量,而热量的传导和转化又会对塑性变形和流变性产生影响。例如,在金属材料的锻造加工中,受力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热量的传导又会使材料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流变性。
总之,材料成型原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流变性和热力学的相互关系,实现材料的形状和结构的加工过程。
了解和掌握材料成型原理,可以指导材料加工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优化,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加工效率。
apvp制造技术原理
APVP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它的全称是“先进塑性成形与加工技术”(Advanced Plastic Form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这种技术基于塑性成形和加工原理,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段和设备实现高效、高精度、高质量的零件制造。
一、塑性成形原理
塑性成形是指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在外力作用下使材料发生形状改变,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塑性成形具有高效、节能、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APVP制造技术中的塑性成形主要采用锻造、冲压、挤压等工艺手段。这些工艺手段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加热、冷却、润滑等处理,改变材料的塑性和变形能力,从而实现零件的高效成形。
二、加工原理
APVP制造技术中的加工主要包括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切削加工是指通过切削工具对材料进行去除,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特种加工是指利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去除或改变其性质,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加工方法。
APVP制造技术中的切削加工主要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精度设备进行加工。这些设备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切削工具的运动轨迹和切削参数,实现零件的高效、高精度加工。而特种加工则主要包括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等。这些加工方法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局部加热、熔化、气化等处理,实现零件的高精度加工和表面质量提升。
三、工艺手段和设备
APVP制造技术的工艺手段和设备具有先进性和高效率。其中,主要的工艺手段包括锻造、冲压、挤压、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等。这些工艺手段可以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高效、高精度的零件制造。主要的设备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激光机床
塑性成形工艺技术
塑性成形工艺技术
塑性成形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热塑性材料在加热软化状态下,通过模具施加一定的力量,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材料变形成为所需形状的一种工艺技术。塑性成形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中,如汽车制造、电器制造、日用品制造等。
塑性成形工艺技术的主要流程包括原料选择、加热、成形和冷却等几个步骤。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热塑性材料作为原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接下来,通过加热使得材料软化,并将其放置在模具中。在施加一定的压力下,材料逐渐变形成为所需的形状。最后,冷却过程会使得材料固化并保持所需形状。
塑性成形工艺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制造出复杂的形状和细节,且成本较低。相对于其他成形工艺,塑性成形工艺技术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模具,并且可以一次性制造出整个产品,节省了制造和加工的时间和成本。此外,塑性成形工艺技术还可以在材料中添加颜色、纹路等特殊效果,使得产品更加美观。
塑性成形工艺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汽车制造中,塑性成形工艺技术可以用于制造车身覆盖件、内饰件等。在电器制造中,可以用于制造外壳、面板等部件。在日用品制造中,常常使用塑性成形工艺技术制造塑料杯、碗、筷子等。
当然,塑性成形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只能使用热塑性材料进行成形,热固性材料无法应用该工艺。其次,对于一些较大尺寸的产品,可能需要较大的设备和工艺,并且成形
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此外,塑性成形工艺技术中还可能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表面缺陷、壁厚不均等。
总结来说,塑性成形工艺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效率高且成本低的制造工艺。它不仅可以制造出复杂的形状和细节,还可以满足产品的外观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塑性成形工艺技术将会在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pdf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pdf
金属塑性成形(MPM)是一种成型工艺,它包括冷弯折形、冷拉伸、热弯形、热拉伸、冲压和挤压等,它能够将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从而制造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部件或零件。虽然它与铸造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具有明显的不同,它更多的是在金属材料弯折或拉伸的基础上进行裁剪和成型。
金属塑性成形的主要原理是材料的塑性变形,当金属或其它金属材料受力时,它会发生塑性变形,例如在冷弯折形时,金属材料会受到压力而不会断裂。冷拉伸的原理与冷弯折形的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它使用的是拉伸力而非压力。热弯形和热拉伸原理与冷弯折形和冷拉伸的原理大致相同,只是需要加热材料来使其塑性变形。冲压和挤压是两种机器成型工艺,它们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而产生细小的型腔,从而制造出不同形状的部件或零件。
金属塑性成形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金属温度、应力和应变。温度变化会影响材料的变形性能,应力和应变是金属材料变形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可以帮助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选择合适的成形工艺来完成成型任务。最后,成形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工具的
使用,例如冲床、挤压机、回转机等,这些工具可以应用到金属塑性成形中,使金属材料发挥更好的塑性变形性能。
总之,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材料的塑性变形,应力、应变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工具的使用。这些原理可以用来帮助确定正确的成型工艺和工具,从而产生精确度相当高的金属零件。
塑性成形原理_应力分析报告
应力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外力与应力
外力
施加在变形体上的外部载荷。
外力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面力或接触力。可以是集 中力,也可以是分布力,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分布载荷、正 压力和摩擦力都是面力。
另一类是作用于物体每个质点上的力,称为体积力。如重 力、磁力、惯性力等。塑性加工时,体积力相对面力要小 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z
0
x y z
上式中重复出现的角标称为哑标, 不重复出现的角标称为自由标。 自由标不包含求和的意思,但它 可以表示该表达式的个数。
ij
1 2
ui
x j
u j xi
表示?
x
u x
y
y
z
z
yz
zy
1 2
ai xi p (i=1,2,3)
则式(15-7)可简记为
ijlil j (i,j=1,2,3)
ij 0
xi
表示? 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x
x
yx
y
zx
z
0
xy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程应用。本文将探讨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塑性变形的各种成形工艺。
3. 熟悉金属塑性成形的工程应用领域。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行为。
2. 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3. 塑性变形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描述。
4. 塑性变形的各种成形工艺,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5. 金属塑性成形的工程应用,如冷加工和热加工等。
6. 塑性变形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工程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各种成形工艺和工程应用。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研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实验教学:通过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的方向。
锻压-塑性成形原理
二、 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
1. 冷变形强化Cold Deformation Strengthening
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 度指标和硬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原因:晶格畸变distortion of lattice 作用:阻碍继续变形,提高金属强度指标 应用:代替热处理
变形温度的影响 变形速率的影响
1、金属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升高、 变形抗力降低。但是,随加热温度的 升高,也会产生相应的缺陷,如产生 氧化、脱碳、过热和过烧等。
2、除采用高能高速锤外,一般压力加 工方法中,随着变形速度的增加,金 属的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加。
作业: 1、锻造流线的存在对金属机 械性能有何影响?在零件设计 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2、试述金属的锻造性能,影 响金属锻造性能的因素,提高 金属锻造性能的途径?
4. 塑性变形时伴随有弹性变形的定律
Plastic Deformation with Elastic Deformation
变形金属的总变形是由弹性变形和塑性变 形所组成 。
五、金属的锻造性能
定义:用来衡量金属材料利用锻压加工方 法成形的难易程度。用金属的塑性和变 形抗力二个因素来衡量。 影响金属锻造性能的因素主要有金属的本 质和金属的变形条件。 1. 内在因素影响 化学成分的影响 金属组织的影响
2. 晶界变形 – 晶界滑动Grain-boundary Sliding:在切应力作用下, 晶粒沿晶界面所产生的剪切运动。 – 晶界迁移 Grain-boundary Migration :晶界沿晶界法
超塑性成形的原理及应用
超塑性成形的原理及应用
1. 超塑性成形的定义
超塑性成形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在高温下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具有超塑性,从而实现复杂形状的制造。
2. 超塑性成形的原理
超塑性成形的原理主要涉及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变机制。
2.1 微观结构
超塑性材料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通常是由细小的晶粒和高温下的晶界扩散组成。这种微观结构使得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2.2 形变机制
超塑性成形主要通过两种形变机制实现:
•滑移机制:材料的晶粒沿着晶界滑移,形成细长的晶粒。这种滑移机制使得材料在高温下能够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胀裂机制:在高温下,材料变形时会在晶界产生小裂纹,然后通过扩散修复这些裂纹,完成塑性变形。
3.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
超塑性成形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
3.1 航空航天工业
超塑性成形在航空航天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航空零部件,如发动机叶片、导向器等。超塑性成形技术能够实现复杂曲率的制造,提高零部件的性能和寿命。
3.2 汽车工业
超塑性成形在汽车工业中被应用于制造汽车外壳和车身构件。由于超塑性成形能够实现复杂曲面的成形,可以有效减少焊接接头和减轻车身重量,从而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安全性能。
3.3 石油化工工业
超塑性成形在石油化工工业中常用于制造反应器、换热器和塔器等设备。超塑
性成形技术能够制造出更大尺寸的设备,降低焊接接头的数量和风险,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4 电子工业
超塑性成形在电子工业中被应用于制造微型零部件,如手机外壳、导电网格等。超塑性成形技术能够制造出更细小、复杂的零部件,满足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的需求。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金属塑性成形是金属加工中的重要工艺之一。在工程中,加工金属件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成形,以获得所需的形
状和性能。对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是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作为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
料的塑性成形原理和工艺技术,掌握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提高金属加工能力。本文将从
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实践,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内容
1.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是指用力对金属材料进行形状改变的一种加工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金
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规律、金属材料的变形机理、金属加工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效应等内容。在教学中,需要对这些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探讨,让学生了解金属塑性成形的
基本规律和原理。
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技术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技术是指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加工方法和技术要点。包
括金属材料的拉伸、挤压、压缩、弯曲等各种加工方法,以及金属成形模具的设计和选择、金属成形加工的工艺参数等内容。在教学中,需要对这些工艺与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
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金属塑性成形的具体加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3. 金属塑性成形的应用与发展
金属塑性成形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
域都离不开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的支持。在教学中需要介绍金属塑性成形的应用领域和发展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是指通过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金属塑性成形是制造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加
工方法,它能够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是基于金属材料
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外力使其发生形变,从而得到所需的
形状和尺寸。
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主要依靠金属的塑性变形特性,其原理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力和应变。
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应力和应变。应力是单位
面积上的力,而应变是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
作用时,会发生应力和应变的变化,从而产生塑性变形。
二、晶粒滑移。
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是由大量的晶粒组成的,晶粒之间存在着
晶界。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粒会沿着晶界发生滑移,从而使得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晶粒滑移是金属塑性成形的重要原理之一。
三、冷加工和热加工。
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塑性变形特性是不同的。在常温下进行的金属塑性成形称为冷加工,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金属塑性成形称为热加工。冷加工和热加工对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四、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有拉伸、压缩、弯曲、挤压等形式。这些变形机制是通过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内部晶粒的滑移和变形来实现的。不同的变形机制对应着不同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成形方式。
综上所述,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是基于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外力使其发生形变,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金属塑性成形是制造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它能够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
弹性:材料的可恢复变形的能力。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变形: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形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塑性成形的特点:组织性能好、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设备相对复杂。冷态塑性变形的机理:晶内变形(滑移和孪生)和晶间变形(滑动和转动)
滑移:晶体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移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
孪生:晶体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向)发生均匀切边
滑移面:滑移中,晶体沿着相对滑动的晶面。滑移方向:滑移中,晶体沿着相对滑动的晶向。塑性变形的特点:不同时性、不均匀性、相互协调性。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者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分为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和化合物(正常价、电子价、间隙化合物)固溶强化:以间隙或者置换的方式融入基体的金属所产生的强化。弥散强化:若第二项是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加入而引起的强化。
时效强化:若第二项为力是通过对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处理而沉淀析出并产生强化。冷态下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组织:晶粒形状发生变化,产生纤维组织
晶粒内部产生亚晶结构
第 1 页
晶粒位向改变:产生丝织构和板织构
性能:产生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塑性韧性降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机械制造基础-塑性成形
机械制造基础-塑性成形
引言
塑性成形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塑性成形广泛应用
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本文将介绍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塑性成形工艺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
塑性成形是通过施加力量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一种加工方法。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原子间的位移和形变,从而改变其
晶体结构和形状。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塑性变形特性: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塑性,可以
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而不断变形后回弹至初始形状。这种特性使得金属材料适合进行塑性成形加工。
2.金属的流动性: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即在塑性变
形过程中,金属材料可以顺应应力分布的变化,在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变形形状。这种流动性使得金属材料能够通过塑性成形加工来实现复杂的形状和结构。
3.应力与应变的关系: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引起
其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起形变。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表示,该曲线可以描述金属材料在不同应力下的塑性变形特性。
常见的塑性成形工艺
塑性成形工艺根据其加工原理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压力成形和非压力成形两大类。
压力成形是通过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一种成形方式。常见的压力成形工艺包括冲压、压铸、锻造等。
1.冲压:冲压是通过将金属材料放置在冲压模具中,并施加
较大的冲击力使金属材料在模具中发生塑性变形。冲压工艺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金属零件加工,并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批量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2、热σ态塑性变形机σ 理:
σ
a)
b)
c)
a) 空位和原子的移动方向 b) 晶内扩散 c) 晶界扩散
温度高(能量大),晶粒细(路程短),应变速率低(时 间多),扩散蠕变作用大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3、热态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改善晶粒组织:对于铸态金属,粗大的树枝状晶经塑 性变形及再结晶而变成等轴(细)晶粒组织;
τ x1′x2′ σ x2′ τ x3′ x2′
τ x1′x3′ τ x2′ x3′ σ x3′
⎤ ⎥ ⎥ ⎥ ⎥⎦
=
⎡ l1′ 1 ⎢⎢l2′1 ⎢⎣l3′1
l1′2 l2′2 l3′2
l1′3 l2′3
⎤ ⎥ ⎥
⎡⎢⎢τσyxx
l3′3 ⎥⎦ ⎢⎣τ zx
τ xy σy τ zy
τ τ
xz yz
聚
弥
合
散
型
型
第二节 冷态下的金属塑性变形
四、冷变形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1、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晶粒形状变化 • 晶体取向变化(织构) • 形成纤维组织(流线)
第二节 冷态下的金属塑性变形
四、冷变形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2、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加工硬化
3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热态塑性变形
加工硬化和软化过程并存。
k, r = x1′ , x2′ , x3′ , i, j = x1, x2 , x3
张量的性质
(1)存在不变量 J = σ11 + σ 22 + σ 33 = σ1′1′ + σ 2′2′ + σ 3′3′
(2)可以叠加和分解
σ ij
= σ mδij
+
σ
′
ij
(3)张量可分对称张量、非对称张量、反对称张量等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回复机制:
主要通过位错攀移和交滑移
再结晶的冶金学条件:
层错能+晶界迁移难易程度 层错能高 易于攀移和交滑移 回复 晶界迁移能力强 再结晶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热加工过程中 的软化过程:
a)
轧制
变 形 率
50 动态回复
%
b)
c)
热挤
变 形 率
99
%
d)
静态回复
静态再结晶 动态回复
1
第十三章 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一、塑性成形技术概述
塑性成形技术是指利用金属的塑性, 在外力的作用下,获得具有一定轮廓、尺 寸和力学性能的产品的加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二、金属塑性成形的技术经济优势
9改善材料的组织、性能 9材料利用率高 9尺寸精度高 9生产效率高
第一节 概述
三、塑性成形工艺的分类
⎢⎣τ zx τ zy σ z ⎥⎦
变形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是二阶对称张量
4 角标符号
用来表示成组的符号或数组的下角标符号,称为角标符号。
直角坐标 方向余弦
x, y, z → x1, x2 , x3 → xi (i = 1, 2, 3)
l, m, n → lx , ly ,lz → li (i = x, y, z) lx′x , lx′y , lx′z ,L, lz′x , lz′y , lz′z → lij (i = x′, y′, z′; j = x, y, z)
静态再结晶 动态再结晶 亚动态再结晶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回复和再结晶对 组织性能的影响:
性质
回复
再结晶
晶粒长大
密度 空位密度
硬度和强度
电阻率
伸长率 结晶晶粒大小
位错密度
加热温度 图2—25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2、热态塑性变形机理:
z 晶内滑移 z 晶内孪生 z 晶界滑移 zBaidu Nhomakorabea扩散蠕变
四、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化学成分: 组织结构: 变形温度: 变形程度: 应变速率: 应力状态:
第五节 金属的超塑性
一、概念:超塑性可以理解为金属
和合金具有超常的均匀变形能力, 其伸长率达到百分之几百、甚至
百分之几千。
二、分类:分为细晶超塑性
和相变超塑性两大类 。
三、结构超塑性(细晶超塑性)
• 稳定超细晶粒(晶 粒直径≤5μm), 热稳定性好 T>0.5Tm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组织
材质: 纯金属、合金
晶体: 多晶体、单晶体
晶界 晶内
结构: 晶界、晶内(亚晶结构)
组织: 相、单相、多相
2
第二节 冷态下的金属塑性变形
二、冷态塑性变形机理(纯金属)
1、晶内变形
滑移
孪生
第二节 冷态下的金属塑性变形
二、冷态塑性变形机理(纯金属)
2、晶间变形
晶粒间的相对滑动和转动
(4)二阶对称张量存在三个主轴和三个主值
2. 应力分量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变换关系
C x3
x1′
x2′
σx
σy
τ yx Sτ zxy τ xz
τ
τyz
S
O x
zy
τ zx
A
Sy x2
x2′ x3′ 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
完整的应力变换公式?
σz
x1
x3′
⎡ ⎢
σ
x1′
τ⎢⎢ x2′ x1′ τ⎢⎣ x3′ x1′
五、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点 (细晶超塑性)
.m
S = Kε n ε
K:材料常数,n:应变硬化指数,m:应变速率硬化指 数。
n》m时,一般塑性,m=0.02-0.2 m》n时,超塑性,m=0.3-1.0
m↑—→颈缩处↑—→硬化—→细颈转移—→大变形。
六、影响细晶超塑性的主要因素
.
1、变形.速度 ε 一般 ε =10-4-10-1/min
1、热态变形时的软化过程
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动态回复、动态再 结晶、亚动态再结晶。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回复:
热态变形及随后过程中金属内所发生的大角 度晶界移动之前的一切位错运动过程。
静态回复与动态回复的区别:
动态回复发生在变形的同时,静态回复发生 在变形之后。
按发生的温度区间,回复分为低温、中温、 高温等类型。
4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动态再结晶:
在塑性变形过程的同时发生的再结晶过程.
条件:变形+温度 特点:与变形同时发生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亚动态再结晶: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但来不及长大的再结晶晶核, 在随后的高温滞留阶段长大成再结晶晶粒的过程.
特点:变形后发生、迅速、无孕育期 与动态再结晶的区别:变形后发生 与静态再结晶的区别:无孕育期
1.按加工温度划分——再结晶温度
z 冷加工 z 温加工 z 热加工
第一节 概述
三、塑性成形工艺的分类
2.按坯料几何特征划分——三维尺度
z 体积成形 z 板料成形
第一节 概述
三、塑性成形工艺的分类
3.按工序特征划分
自由锻、开式模锻、闭式模锻、挤压、轧制、拉拔等。 分离、拉延、弯曲、成形等。
第二节 冷态下的金属塑性变形
• 研究应用多,但需 要晶粒的超细化, 等轴化及稳定化.
图2—39共晶合金应变速率 和流动应力Y与m值的关系 曲线
7
四、相变超塑性
• 相与相之间不 断转化,
• 条件是温度在 相变点附近反 复变化
碳钢和轴承钢的伸长率与温度循环 次数n之间的关系( 试验温度幅度: 538~816˚C;定负荷;σ=17.6MPa)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回复过程中的位错运动:
• 点缺陷运动和结合 • 位错重新组合与抵消 • 位错攀移与交滑移 • 亚晶形成与合并 • 多边形化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回复过程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 组织变化不大 • 位错密度减小 • 内应力减小 • 强度、硬度略有减小,塑性略有上升 • 电阻率明显下降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Principle of Metal Forming
授课教师:刘 东 航空楼B419
前言
¾课程内涵 ¾几个基本概念 ¾弹性、塑性变形的力学特征 ¾主要内容
课程内涵
塑性成形原理的核心内容——塑性力学。 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是 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变形体受外界作用 (外载荷、强制位移、温度场等)时在变形体内 的反应(应力场、应变场、应变速度场等)。 与其它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 力学)的区别:研究方法、对象、结果的差异。 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体(而不是分离体)变 形体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而不是危险端 面)。
破断的过程。
弹性、塑性变形的力学特征
¾ 可逆性:弹性变形——可逆;塑性变形——不可逆 ¾ σ-ε关系:弹性变形——线性;塑性变形——非线性 ¾ 与加载路径的关系:弹性——无关;塑性——有关 ¾ 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弹性变形——影响不大;塑性变形—
—影响大(加工硬化、晶粒细化、位错密度增加、形成织构 等) ¾ 变形机理:弹性变形——原子间距的变化;
⎤ ⎥ ⎥
⎡l1′1 ⎢⎢l1′2
σ z ⎥⎦ ⎢⎣l1′3
l2′1 l2′2 l2′3
l3′1 ⎤
l3′
2
⎥ ⎥
l3′3 ⎥⎦
3. 变形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z
τ yx
σx
Q′
σy
τ xy τ xz
τ yz Q
o
τ zy τ zx
σz
y
x
σ ij = ⎡⎢⎢τσyxx
τ xy σy
τ τ
xz yz
⎤ ⎥ ⎥
第十四章 应力分析
一、张量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张量?
1个分量 3个分量
9个分量
标量 矢量 张量
定义的 本质依据?
所描述的物理量沿各个坐 标的分量在空间坐标系变换 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8
一、张量的基本知识
2. 张量的定义与张量的性质
张量的定义
若坐标系变换时,物理量 σ kr 的各个分量满足
σ kr = σ ijlkilrj 则称物理量 σ kr 为张量。
• 锻合内部缺陷 : 铸态金属中的疏松、空隙和微裂纹 等缺陷被压实,从而提高了金属的致密度。
• 破碎并改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 • 形成纤维组织 • 改善偏析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3、热态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纤维组织
W18Cr4V铸态组织×420
W18Cr4V锻造组织 ×210
几个基本概念
¾ 弹性(elasticity):卸载后变形可以恢复特性, 可逆性。
¾ 塑性(plasticity):物体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不可逆性。
¾ 屈服(yielding):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状态。 ¾ 损伤(damage):材料内部缺陷产生及发展的过程。 ¾ 断裂(fracture):宏观裂纹产生、扩展到变形体
• 纤维组织的形成原理示意图
第四节 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一、塑性指标和变形抗力
1、塑性和塑性指标
塑性: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 性的能力。
塑性指标:衡量塑性好坏的量化指标。
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δ = Lh − L0 ×100%
L0
ψ = F0 − Fh ×100% F0
测定方法:拉伸、压缩、扭转
塑性变形——位错运动为主 ¾ 弹塑性共存:整体变形中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塑性变
形的发生必先经历弹性变形;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塑
性变形与工模具的弹性变形共存。
主要内容
• 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 应力分析 • 应变分析 • 材料本构关系 • 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 • 塑性成形问题的初等解析方法
第二节 冷态下的金属塑性变形
二、冷态塑性变形机理(纯金属)
3、多晶体冷态变形的特点
• 不同时性 • 相互协调性 • 不均匀性 • 晶界的影响
第二节 冷态下的金属塑性变形
三、合金的塑性变形(相的影响)
合金的分类:单相固溶体、多相
单相固溶体合金:与纯金属类似,溶质原子的影响。
多相合金: 相含量、相性质、第二相大小形状分布。
2、变形温度 一般T=0.5T熔 只有变形速度和温度综合作用下,有利于获得m最大值。 3、组织结构 稳定的超细晶粒。
起
σ
七、超塑变形
始 状
机理
态
• 晶界 滑动 和扩 散蠕 变联 合机 理
σ 中
І
间
状
态
终
了
ІІ
阶
段
第二单元 金属塑性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¾ 应力分析 ¾ 应变分析 ¾ 屈服准则 ¾ 本构关系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再结晶:
大角度晶界扫过变形组织,以新生再结晶晶粒 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静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亚动态 再结晶。
第三节 金属的热态塑性变形
静态再结晶:
指变形后的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通过新晶核的形 成及长大,以无畸变的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 程.
条件:变形+温度 特点:发生在变形结束后
第四节 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三、塑性的影响因素
化学成分:C、P、S、N、H、O、Mn、Ni、Cr、Sn、Pb 组织状态:晶格类型、晶粒度、相组成、铸态组织等 变形温度:
第四节 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三、塑性的影响因素
应变速率:
塑性指 标
a bc
d e
应力状态:压应力状态有益于发挥塑性。
第四节 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一、塑性指标和变形抗力
2、塑性图 塑性指标与变形温度及加载方式的关系曲线图形
6
第四节 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3、变形抗力 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单位流动压力,平均流动应力
二、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区别
塑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能够承担变形的大小。 抗力: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变形的难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