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修改版

合集下载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心理危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或心理方面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危机,如学习焦虑、情绪失控、自卑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识别和应对,就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1. 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往往会导致学生行为的异常变化。

教师和家长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比如,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疏远同学、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2. 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常常伴随着情绪的波动。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比如,学生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3. 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心理危机往往需要倾听和关心。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1. 提供支持和关爱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需要得到支持和关爱。

教师和家长可以积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积极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学生心理危机往往源于对问题的不正确处理。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危机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请心理专家进行评估和干预,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教育环境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们面临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多。

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于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其他各种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来自家庭、同学、老师、社会等方面。

长期承受这些压力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2. 早期识别的重要性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及早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此外,早期识别还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3. 早期识别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机构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3.1 情绪观察:密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留意他们的言行举止和表情变化。

如果发现学生经常表现出烦躁、消沉、情绪低落等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2 学业表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可以反映其心理健康状况。

如果一个学生曾经成绩优秀,但突然出现学习退步,应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了解其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3.3 社交关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关系也可以反映其心理健康状态。

家长和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交友情况,如果发现学生在社交中出现困难或冲突,应及时介入并提供帮助。

3.4 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密切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为他们提供温暖的家庭支持。

4.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识别问题只是第一步,早期干预同样重要。

在早期干预中,家庭和学校应紧密合作,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方法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方法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方法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方法对于维护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方式两个方面,探讨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的有效方法。

一、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步。

早期识别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1. 情绪变化观察法教师和家长应密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包括焦虑、沮丧、易怒等。

特别是当学生情绪波动明显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引起重视,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问题的原因。

2. 行为表现观察法学生出现诸如学习成绩下降、缺勤、与同学关系紧张等行为时,可能暗示着心理问题的存在。

学校和家长应该细心观察这些行为表现,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3. 定期心理评测法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年级,定期进行心理评测。

心理评测可以帮助学校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组织心理老师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干预。

二、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早期识别了学生心理问题后,就需要采取合适的干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1. 心理辅导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2. 家庭关怀家长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后,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学生内心想法,尽量提供积极、稳定的家庭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3. 同伴支持学校可以组织同伴支持小组,让学生互相支持和分享,减轻心理压力。

同伴支持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尤为重要,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学校倡导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

倡导全校上下共同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5. 多部门合作学校、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家庭可以形成多部门合作的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Maslow 的需要层次学说和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 阶段理论; ★ 心理问题的分类 ★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马斯洛的需要学说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Nhomakorabea斯洛认为:
人的需求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次序, 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复杂的(自我实 现); 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高层次需要 才会对人产生激励。
李子勋处理亲子关系的技术
1、表现出适当的无知:孩子十岁前需要父母扮演无所不能的 角色;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妈 妈不太知道你们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 的帮助,请详细告诉妈妈好吗?” 2、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用欣赏的好奇的态度对面孩子 的成长,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 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 3、学会对孩子示弱。就是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孩子, 妈妈好笨啊,这种事情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当你 向他讨教某种他感兴趣的事物,并对此事物感兴趣时,他就 会逐渐失去对此事的兴趣。 4、不要马上驳斥孩子不合理甚至荒谬的要求。 ——李子勋《陪孩子长大》P87-90
情绪问题的识别
1. 无法用健康、智力或感觉因素加以解释的 学习能力失调; 2. 无法与同伴或教师建立并保持满意的人际 关系; 3. 在现实情况下或现实情境消失后继续表现 出不当情绪; 4. 持续地、长时间表现出苦闷、沮丧等情绪 的; 5. 衍生出与学校或个人问题有关的躯体病症, 并对学习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4、成绩:初中时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但在高一、高二考试 中(包括月考、期中、期末)成绩多处于中等。但个别时候成绩优异, 闯入前10名。进入高三后,学习压力增大,同学间竞争激烈,在竞争 中时升时降,不清楚自己的实际水平,随着考试的频率的增加,类似 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策略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策略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策略1. 引言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策略,以指导各方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2.1 心理问题的表现学生心理问题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兴趣缺乏等;- 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易怒、情绪波动等;- 人际关系问题:如孤独、社交恐惧、人际冲突等;- 自我认识问题:如自尊心过强或过弱、自我效能感低下等;- 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逃学、沉迷网络等;- 适应问题:如对新环境适应困难、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2.2 识别心理问题的方法-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宿舍、活动中等方面的表现;- 交流法:与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测评法:运用专业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评估;- 咨询与访谈: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心理问题。

3. 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3.1 针对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情绪调节疗法:教授学生情绪调节技巧,提高情绪稳定性;- 家庭治疗: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功能;- 社交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心理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3.2 针对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养;-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关爱、尊重、包容的氛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加强师生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形成教育合力。

3.3 心理问题的预防与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确保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援助。

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处理

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处理

容易忽视的十种精神障碍
抑郁症 抑郁性神经症 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症 疑病症 癔症 躯体化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 有疑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 慢性疼痛综合征
第三十四页,共57页。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ICD-10精神障碍现患率(%)
抑郁症
10.4
广泛性焦虑症
பைடு நூலகம்
7.9
神经衰弱
5.4
酒精有害使用
3.3
躯体化障碍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
三级预防
初级预防(一级预防)指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 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
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 复发
三级预防的功能是做好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最 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第一页,共57页。
二级预防
工作重点是学校和家庭以及工作人群
第二十八页,共57页。
常见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躁狂症
焦虑症 强迫症 恐惧症
疑病症 神经衰弱 进食障碍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辨认和评价精神症状
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 ,即不正常的精神活动,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是指患者由于丧失了现实检验能 力而明显地不能正常处理某些现实问题的表现 ,如持久的幻觉或妄想等,并据此可诊断为精 神病的特征性症状,且只见于精神病患者,而 不见于神经症等精神障碍的人或正常人
症和心血管疾病。
第八页,共57页。
第九页,共57页。
面对危机
损失因素:涉及人员、财产、职业、躯体、爱 情、职业、地位、尊严等的丧失
适应问题包括新生入学、重大考试、考研、毕业 、找工作、迁新居、移民等情况,多指对新的 环境或状态时需要重新适应的心理应激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和早期干预机制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和早期干预机制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和早期干预机制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农村中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一一“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根据“*_**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心理健康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压竞争和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策略。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对于采取及时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早期识别方式:1. 教师观察法:教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之一,他们在课堂上、操场上等不同场合都可以观察到学生的行为和情绪表现。

通过教师的细致观察,可以及早发现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

2. 家庭和同学反馈:学生的家庭和同学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观察力。

定期与学生的家庭和同学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反馈和意见,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3. 心理测评工具: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常用的心理测评工具包括抑郁症筛查量表、焦虑症状自评量表等。

这些工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量化的数据。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一旦早期识别出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干预策略:1.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建立心理辅导室,并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生可以通过预约或者开放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2. 学生自助小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自助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帮助。

这种小组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得到集体的支持和鼓励。

3. 家长参与:学生的家庭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支持系统,家长的参与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活动,提供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难以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危机。

下面我们将从心理危机识别、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识别1.1情绪与行为变化学生们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例如,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悲伤、焦虑、愤怒或者恐惧等情绪,且这些情绪可能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如食欲减退、失眠、无精打采等。

1.2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可能会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漠,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或者,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1.3学业困难与压力学业压力也是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来源。

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或者对未来的担忧而感到焦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滑等现象。

1.4家庭与个人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以及个人健康问题(如疾病、受伤等)也是心理危机的常见来源。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

二、心理危机干预2.1提供支持与理解在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后,我们需要第一时间提供支持和理解。

这包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被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以及提供必要的帮助来使他们感到不再孤单。

2.2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在提供初步的支持后,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资源。

这可能包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学生们可以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和干预。

2.3制定应对策略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

这可能包括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方法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应对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应对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应 对
目录
• 心理问题概述 • 早期识别方法 • 应对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预防机制构建与展望
01 心理问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出现 的异常,导致个体感到痛苦或影 响社会功能。
分类
根据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心理 问题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 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学校层面干预措施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01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02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问题的
学生进行及时干预。
加强师资培训
03
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应对技巧,增强教师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层面资源整合
整合社会心理服务资源
危害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 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自尊心受损等后果。严重的 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自伤、自杀等极端行为。因此,早期 识别和应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02 早期识别方法
观察法
01
02
03
直接观察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直接 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注 意异常表现。
案例四
小芳的自卑心理问题。小芳因家庭贫困、成绩不佳等原因而自卑,长期缺乏自信 。该案例提示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自卑等问题,要给予足够 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实践经验总结与提升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 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跟踪学生的心理 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现如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学生的成长和学业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多样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多样化,包括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等。

这些问题因人而异,很难一概而论,需要细致的观察和了解。

同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蔽性。

学生往往会隐藏自己的问题,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这种隐蔽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此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也不容忽视。

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是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分析和处理。

二、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首先,早期识别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如何及早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以便能够发现任何问题的迹象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其次,早期识别有助于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支持。

一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及早识别,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安排适当的学习环境、鼓励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等,以帮助学生恢复健康。

最重要的是,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预防潜在的严重后果。

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甚至自杀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早期识别和干预的具体措施为了早期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留意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异常迹象。

2.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相关信息和观察结果,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及早发现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方法和解决办法。

一、观察儿童行为和情绪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需要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进行观察。

家长可以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是否出现异常或不寻常的举止,例如暴躁、孤僻、退缩等。

此外,儿童的情绪表达也是观察的重点,家长和教师应注意是否存在情绪波动大、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沟通和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倾听是早期识别心理问题的关键。

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重视,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出现问题或不适时,家长和教师应耐心倾听,不要过早给予评价或批评,而是理解和支持他们。

三、关注学习表现和人际关系小学生心理问题常常在学习表现和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

在学习方面,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成绩变化。

如果孩子的学习兴趣减退或成绩下降,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

此外,儿童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关注,是否存在与同学相处困难或者被孤立的情况,这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信号。

四、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家长和教师发现了小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迹象,寻求专业帮助是必要的。

可以咨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寻求他们的指导和支持。

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心理评估和辅导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并促进其健康成长。

五、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除了早期识别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外,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宣传和教育。

家长也可以通过参加家长学校或心理健康讲座,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更好地照顾和支持孩子。

综上所述,早期识别小学生心理问题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步骤。

家长和教师应加强观察,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关注学习表现和人际关系,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首先,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是早期识别的关键。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情绪低落、焦虑、自卑、厌学、社交障碍等。

教师和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如有发现学生情绪异常、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等情况,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感受和困扰。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以便他们能够自我觉察并及时寻求帮助。

其次,建立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是早期干预的重要策略。

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或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在学校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中,心理咨询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和压力,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和辅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第三,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应及时与学校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联系,共同制定干预计划。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陪伴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最后,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期识别与干预的重要保障。

社会各界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政府可以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媒体也应当承担起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信息和资源。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一、引言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在课堂上沉默寡言,躲在角落里独自玩耍;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忧伤。

这些问题,或许我们曾经忽略,或许我们曾经误解,但它们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我深感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与干预的重要性。

二、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1.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他们的行为和情绪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一个平时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或者一个原本成绩优秀的孩子成绩突然下滑,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信号。

2.关注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的交往能力是衡量他们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一个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中存在严重障碍,或者经常受到同伴的排斥,那么他们很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3.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困扰,从而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4.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老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和社交圈子,以便发现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1.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基础。

老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往,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地教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面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3.家庭心理辅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港湾,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同时,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4.专业心理援助对于一些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学校和家庭需要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本文将就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与干预的重要性、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和适合的干预方式做一探讨。

1. 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学生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识别和干预,可能对学生的学业、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自尊心受损以及心理疾病的发生。

2. 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2.1 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过度紧张、害怕失败和对考试过度紧张的现象。

学习焦虑常常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考试恐惧症。

2.2 社交障碍社交障碍是指学生在社交场合中出现的不适应、紧张或恐惧的表现。

这种问题常常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面对他人时退缩或避开,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2.3 抑郁和情绪问题抑郁和情绪问题是指学生在情绪上处于低落状态,并可能伴随有自残和自杀的倾向。

这类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自尊心受损以及对生活失去兴趣。

3. 早期识别与干预的方式3.1 利用问卷调查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学习焦虑、社交障碍和抑郁等问题,为学生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

3.2 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面谈和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案。

3.3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师生可以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及时进行干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小学生早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方法

小学生早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方法

小学生早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方法导言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早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对于许多家长和教育者来说,如何辨别小学生早期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干预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早期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识别方法以及干预策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常见心理问题类型1.焦虑焦虑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焦虑可能表现为害怕上学、与同学交往困难、对新环境的抵触等。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如频繁的不安、易怒和过度担忧等。

2.抑郁抑郁常常伴随着孩子在学业或人际关系上的困扰。

抑郁的迹象包括持续的低落情绪、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睡眠和食欲的改变等。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孩子保持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

3.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ADHD)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

孩子可能表现出注意力短暂、坐立不安、难以集中精力等症状。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且对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建议家长和教育者寻求专业帮助。

4.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发育障碍。

孩子可能表现出对社交情境的困惑、重复行为和独特的兴趣。

如果孩子在社交互动、语言发展和情感交流方面存在困难,建议家长和教育者咨询专业医生。

识别心理问题的方法1.观察和倾听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是识别心理问题的第一步。

家长和教育者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和表现,并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这样可以及早察觉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迹象。

2.了解发展阶段了解小学阶段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是识别问题的重要依据。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了解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更好地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与正常发展存在差异。

3.借助评估工具在识别心理问题时,可以借助一些专业评估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客观的评估结果,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 引言学校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或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出现的严重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和处理,可能会对个人和整个学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学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方法,以帮助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此类问题。

2.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2.1 识别危机信号在识别学校心理危机时,应注意以下信号:- 学生突然表现出异常情绪,如情绪低落、焦虑、愤怒等;- 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自残、逃学等;- 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交往中出现严重困难;- 学生突然丧失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学生出现严重的睡眠和食欲问题;- 教师或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和工作能力下降。

2.2 评估危机程度在识别出危机信号后,应对危机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评估因素包括:- 危机事件对个人、小组或整个学校的影响范围;- 危机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伤害程度;- 当事人是否有自残或自杀倾向;- 当事人是否具有攻击性和危害性。

3. 学校心理危机的处理3.1 紧急处置在确认学校心理危机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包括:- 确保当事人安全,防止自杀、自残或攻击性行为;- 联系家长、监护人或相关责任人,告知危机情况;- 联系专业心理援助,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

3.2 心理援助与干预在紧急处置后,应对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心理援助与干预,包括:- 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当事人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开展心理治疗;- 对当事人进行家庭、学校和社会支持,促进其恢复正常生活。

3.3 宣传教育与培训为预防学校心理危机的发生,应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包括:-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培训教职工,提高心理危机识别和处理能力;- 建立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心理排查;-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创伤的早期识别与心理干预

学生心理创伤的早期识别与心理干预

学生心理创伤的早期识别与心理干预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

然而,心理创伤在学生群体中的普遍存在,早期识别和心理干预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创伤的早期识别与心理干预的相关问题。

一、学生心理创伤的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创伤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遭受到的严重的心理创伤经历,可以是身体上的创伤,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创伤。

早期识别是为了能够及早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1.观察行为变化学生在心理创伤后,常常会出现行为上的变化。

教师和家长应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包括情绪反应、学习表现、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比如,学生可能变得沉默寡言,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同学疏远等。

这些行为变化可能是心理创伤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2.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是早期识别的重要方式。

教师和家长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学生可能会主动向教师或家长表达内心的痛苦或困惑,也有些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比如写日记、绘画等。

倾听学生的心声有助于早期识别可能存在的心理创伤。

3.评估心理健康状况专业心理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早期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可以使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依据。

二、学生心理创伤的心理干预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创伤后,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是关键。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1.个体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心理辅导师等专业人士可以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

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专业人士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和处理心理创伤。

个体心理咨询常常是治疗心理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2.群体心理干预群体心理干预是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轻学生的心理创伤。

例如,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体验,从而减轻内心的痛苦。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处理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处理

2019/1/24
33
(三)退缩行为。
1、表现: 害怕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力求避免与他 人冲突,行动被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或自我 空间中。具有这种交往行为的小学生疑心较重, 对周围人常有戒备心理,不愿表露自己真实的 情感,缺乏亲密的朋友。
2019/1/24
34
(二)退缩行为的原因
独生子女,缺少交流对象; 父母害怕孩子受到伤害,采取的过度保护; 家庭结构不完整,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和关爱, 造成孩子自卑、消极悲观,从而成为内向退缩 型的问题儿童。
2019/1/24
19
1、羞怯
• 见到生人脸红,不敢和老师说话,即使说话 也慢声细语。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 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 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2019/1/24
20
2、焦虑
• 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 开家长,对各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琐事有过 多的担心。 • 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 自信,考试时过分紧张。
2019/1/24 43
入学适应问题 · 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 父母的教养方式
• 家庭气氛
• 不健全的家庭结构 2.学校因素
2019/1/24
44
入学适应问题 · 原因分析
3.学生自身因素 • 身心发展的不均衡
• 心理发育(知、情、意)发展的不协调
• 性格培养的偏差
2019/1/24
45
入学适应问题 · 识别
2019/1/24
21
3、易怒
• 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说话、 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 遇事易冲动、任性。在困难面前,不能 持乐观的态度。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 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满 腹牢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迫行为
强迫洗涤:反复洗手、洗脸、刷牙、洗袜子 强迫计数:反复数路边的树、楼房上的窗口、过往的 车辆和行人。 强迫性仪式动作:做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与 “好”、“坏”或“某些特殊意义的事物”联系在 一起,在系列动作做完之前被打断则要重新来做, 直到认为满意了才停止。 强迫检查:反复检查书包里是否带好要学的书、口袋 中钱是否还在、门窗是否上销、自行车是否锁上等。
Beidel . J Clin Psychiatry . 1998;59( Suppl . 17):27.
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中发 生较多的一种心理障碍,因其主要表现为对 学校产生强烈的恐惧并拒绝上学而得名。可 见于学龄期的任何年龄,女孩多于男孩。
临床表现
有学习失败、在学校受批评、受到挫折等诱因。 开始表现为上学很勉强,早晨该上学走的时候不走, 要家长满足自己的某些条件;患儿答应去学校,可是一 到学校就逃走;宁可自己待在家中学习、做功课而不愿 意和老师、同学在一起;诉说头疼、头晕、腹疼、恶心、 呕吐、出汗、腹泻、尿急等症状,一旦决定不去上学, 症状便很快消失。 症状早晨较多而严重,下午少见。星期一较明显, 双休日可以无任何症状。在家看书、看电视、做游戏、 做功课时一切正常,不会出现外出、惹是生非等行为。
(成年期)在出现智力损害则被称为痴呆。
临床特点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占80-85%。 躯体发育及及神经系统大多无明显异常征。 语言发育迟缓,可有社会交往用语,个人 生活能力自理,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或技术 性操作,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 人为差。接受学校教育困难,计算、读写 能力和应用抽象思维困难,但通过特殊的 教育训练可使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得到提高。智商在50-70之间。
自称sp 三口强迫
广州市 心理咨询转介指南

生:班上有男生针对我,爆粗骂我。 师:他平时和其它同学说话时会爆粗吗? 生:也会。 师:那就是说他不是专门针对你爆粗的? 生:好像是~ 师:那在与人交往中,你还有没类似“说者 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 生:让我想过程中 会出现脸色发白,双手发抖,无法继续答题 的情况。 师:小学阶段试过吗? 生:没有 师:那是所有科目的考试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是个别科目? 生:……数学 师:后半段,担心自己做不完的时候?
表现特征
拚音障碍:表现不能正确地拚写音节,读字发音错 误 , 对某些字母或音节发音特别困难 , 伴有视觉空 间障碍。不能认“b、d”、“p、a”等。 书写障碍:指儿童难以把看到的事物形象画出来, 或把看到的词写下来,如难以抄写黑板的习题等。 这种现象叫做视觉运动性感知障碍,是运动功能 协调不佳的结果。 交往障碍:儿童由于学习技能方面的障碍,而经 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捉弄,因此这类儿童是很 难主动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很差。

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抽动障碍 其他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一类较常见的儿 童行为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多动不宁的行为障碍、注 意障碍、易分心、易激惹、好冲动、坐立不 安等。
3、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注意障碍为本症最 主要 的表现之一,被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情绪不稳,波动性大 易激惹冲动 易于过渡兴奋 易受挫折
〔4〕学习成绩不佳 〔5〕神经发育障碍或延迟症状 精细协调动作笨拙,如翻掌、对指、系鞋 带、扣钮扣不灵活 视觉空间障碍,眼-手协调、左右分辨 言语发育延迟
又受伤了
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儿童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问题
精神发育迟滞 心理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情绪障碍 睡眠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发育阶段因为遗 传因素、环境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等 各种原因所引起,临床以智力低下和 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 疾病。
定义中特别提到疾病发生于“发育阶 段”,这是一个时间限制,因为智力在人 的一生中是发生变化的,在儿童期正处于 发展阶段,成年后智力基本保持稳定,老 年期开始下降。精神发育迟滞就指在儿童 期智力出现损害的情况,智力发育成熟后
(谈JC-15 严QT-14 蔡BY-17 )
强迫观念
强迫怀疑:怀疑已经做过的事情没有做好,怀疑被 传染上了 某种疾病,怀疑说了粗话,怀疑因为自 己说坏话而被人误会等。 孙CW-8 强迫回忆: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听过的音乐、 说过的话、看过的场面等,在回忆时如果被外界 因素打断,就必须从头开始回忆,因怕人打扰自 己的回忆而情绪烦燥。 王HM-20 强迫性穷思竭虑:思维反复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 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如沉溺于“为什么把人称 人,而不把狗称人” 的问题中。 三口人 强迫对立观念:反复思考两种对立的观念,如“好” 与“坏”、“美”与“丑”。 睡眠-清醒

情绪障碍
常见情绪障碍
分离性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 学校恐怖症 强迫症 心境障碍(抑郁症)

分离性焦虑症
儿 童 分 离 性 焦 虑 症 (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指儿童与 其依恋对象分离后感到过度焦虑。
临床特征
幼儿期 :哭闹(乱踢乱跳、拒食、不语) 5~8岁 :担心(家人安全、不幸事件) 9~12岁:过分苦恼(烦躁、哭泣、睡眠差) 青少年:躯体症状(头痛、胃痛、恶心 害怕分离而不上学 恶梦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或症状
异常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 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称之为精神症状。
如何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 横向比较(大多数人比较,表现和时间) 当时背景(当时的心理背景和环境背景)

未被重视的心理障碍的例子
走路低头,不敢与人目光对视的学生 咬手指,留不了指甲的学生 把作业本擦穿的同学 不能住学校的学生 不愿上学的学生 一到学校就肚痛、不适 几年不出门的学生 ……
表现特征


阅读障碍:指阅读能力大低于其年龄及智商水平, 表现为不能正确辩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 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朗读。其理解能 力差,语言能力差,有时甚至上下、左右、高低 前后也分不清。如要他站在桌前,他却站在桌后。 特别是在进行左手拍右腿或右手拍左肩一类动作 更明显。 计算障碍:指儿童的加减乘除能力差。如有时能 加或乘,却不能减或除,心算能力差,平时完成 数学作业困难,数学成绩差。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智能良好,认知功能良好。 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 情绪稳定,道德愉快。 社会适应良好。 具有健全稳定的人格 人际关系良好 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相符
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的区分
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无严格分界限 是心理表现的两个极端 70%的人处在中间状态 (亚健康状态--即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表现言语和运动及 其他运动技能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生 活自理困难,日常需要别人监护。理解力差, 对学校的功课缺乏学习能力。智商在35-59 之间。 (3)重度结核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语言功 能明显障碍,不会讲话或只能讲个别单音, 不能理解别人的言语。运动功能发育受限。 不能接受学习教育。智商在35以下。
辅导班-9岁 九年检查
心境障碍-----抑 郁 症
抑郁症是指以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兴趣 下降为主要表现的情绪障碍。
早期抑郁症症状
1.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郁郁寡
欢,度日如年。 2.丧失对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兴趣,闭 门独居、疏远亲友。 3.精力丧失、疲乏无力。 4.自我评价过低,无价值感和意义感。 5.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困难,行动迟缓。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小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内容提要
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 如何判断心理活动异常 心理问题的表现和特征

精神发育迟滞 心理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情绪障碍 睡眠障碍

简单了解常用处理方法
健康的概念
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 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 状态。

社交焦虑症
儿童对陌生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和回
避行为。 在新环境中,或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 交往时,持续地紧张不安 表现过分害羞 对自己的行为过分的关注 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 回避行为
社交焦虑症 常见躯体症状
结巴 结巴 脸红 脸红 震颤 /发抖 震颤 发抖
肌紧张 肌紧张
心悸 心悸
出汗 出汗
孤独症
定义: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 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 板。 约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滞迟, 部分患儿在一般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 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Asperger综合征
人际交往困难(想友好就打人) 语言交流困难(辅导班的孩子) 特殊兴趣爱好(蜥蜴 枪 血液) 仪式化的行为 患病率0.07% 天才与白痴(有研究显示爱因斯坦、牛顿 等都曾患阿斯伯格综合症)
心理发育迟滞
心理发育迟滞
学习困难综合征 孤独症 Asperger综合征

学习困难综合症
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这类儿 童并非呆傻或愚笨(IQ都在70以上),而 是从发育的早期阶段做起,获得技能的正 常方式受损,表现在阅读、计算或绘画等 单一方面的能力低下,而其他技能均正常。 所以常出现一门功课的成绩好,而另一门 功课成绩差的偏科现象。

生:是的,试卷前半部分我花的时间较多。 师:那如果调整下答题策略,注意考试时间 的分配,能不能有效防止考试怯场现象的出 现? 生:应该可以,我以前没留意这个问题。 师:…… (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