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考试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育知识点
1. 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

(宋代)制瓷业空前繁荣,并有了(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五大名窑。

2. 青铜器的两个鼎盛时期分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

3. 中国画从表现内容上分(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从表现形式上分(写意和工笔)逐渐形成(诗、书、画、印)结合成一种独特风格。

4.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三杰是指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除了法国的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外,还有西班牙的弗朗西斯哥·戈雅。

5. 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而又适合生产)。

它相对于传统工艺美术,在生产中体现出(机械化和批量化)。

6. 饕餮纹与夔龙纹是商周青铜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纹。

7. 《游春图》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独立山水画作品。

8. 古代人物画中默写的典范作品是五代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9. 被罗丹称为“古代的神品”的是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10. 顾闳中,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画家。

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

《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

11. 《思想者》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

12. 《雅典学院》是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拉斐尔作于509---5年间的壁画。

13.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元代兴起,明、清朝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

它在创作上张扬个性,强调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14. 油画作品〈父亲〉的作者是罗中立。

15. 青铜是铜与锡合金。

16. 常用的美术字体有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综艺体美术字以及美术字。

17. 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18. 木偶有三种(布袋木偶)、(杖头木偶)、(提线木偶)。

19. "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是指:(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两位大书法家。

— 1 —
20. 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的颜色有红、绿、黄、黑、蓝,这五种颜色
21. 卡通画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特有的表现手法。

22. 中国结象征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基本结)和(变化结)两类。

23. 在我国传统画论中对于五官位置:有(三停五眼)之说,眼在头高的(二分之一)处。

24. 西斯廷教堂里的大型壁画《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25. 古代人物画中默写的典范作品是五代顾宏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26. 立体派风格的《哭泣的女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

27. 美术根据艺术门类可划分为:绘画、工艺、雕塑、建筑、书法等。

28.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29. 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分别是色相、明度、纯度。

30. 用笔,中国画技法名。

在技法上,笔不是指毛笔,而是指勾、擦等方法。

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等方法。

31. 66、雕塑以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圆雕与浮雕。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是一件圆雕作品。

32. “六朝三杰” 指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33. “五墨六彩” 干、黑、浓、淡、湿,黑、白、干、湿、浓、淡。

34. 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全图长9.5厘米,高5.5厘米,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35. 马蒂斯被称为是野兽派派别的画家。

36.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纹,它是商代代青铜器的代表性纹样。

37. 毕加索是西班牙籍的画家、雕塑家、版画艺术家,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38. 吉州窑的窑址在江西省的吉安,它鼎盛于南宋时期。

39. <思想者>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
40. 1990年,凡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创下了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

41. 李苦禅,现代画坛大写意巨匠。

原名李英,《荷塘牺翠》为其作品。

— 2 —
42. 在中国画中,凡以人物为内容的绘画统称为人物画。

43. 《音乐课》是19世纪英国画家洛德·莱顿的作品。

44. 〈吹短笛的男孩〉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于866年创作的。

45. 《年青人》是著名版画家黄新波作于96年的一幅版画。

46. 在我国,中国画简称为:“国画”,古称“丹青”。

47. 竹与松、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48. 被称为“新中国美术史册第一篇章”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49. 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制成。

50. 中国结象征团结、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平结(基本结)和盘长结(变化结)两类。

在我国传统画论中对于五官位置有三庭五眼之说,眼在头高的二分之一处。

51. 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的六法论,其内容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

52. 泥塑常用的制作技法有:塑、捏、贴、刻、划、彩、雕、挖等。

53. 在中国建造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重要门类。

大约可分为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山水园林和自然园林等四种类型。

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54. 色彩的三大要素是,它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大系列。

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对比色、邻近色、互补色?。

55. 从文化类型的空间分布和传承来看,中国面具的主要类型有:(青藏高原地区)、(西南地区)、(中原汉文化地区)、(云贵地区)、(北方骑牧民族)。

藏面具傩面具百戏面具彝族面具萨满面具藏戏面具?
56. 中国画常用的墨法有:积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等等。

57. 平面构成的基本方式有重复、近似、对比、发射、渐变、特异、密集、对比、肌理等。

58. 中国画的形式美因素包括:形象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章法之美。

59. 石窟艺术以壁画、雕塑和建筑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直观而形象地诠释佛教经典,弘扬教义的佛教艺术。

60. 透视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倾斜?)透视等多种类型。

61.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形象的艺术。

— 3 —
62. 中国画的“四绝”是指诗、书、画、印;在中国画中墨色变化的关键是水,墨的“五色”是指焦、浓、重、淡、清。

63. 京剧有四个行当(生)、(旦)、(净)、(丑)。

64. 浮雕是雕塑的一种,按表现凸出的厚度不同,有高浮雕和浅浮雕之分。

65. 三原色是指(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其中(红)色和(蓝)色混合能调出(紫)色;(黄)色和(蓝)色混合能调出(绿)色;(红)色和(黄)色混合能调出(紫)色,被调出的这三种颜色称为三间色。

66.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立轴、横轴、斗方、册页扇面等多种,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分别指焦、浓、重、淡、清。

67. 《加菜义民》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他另外的代表作有地狱之门。

68.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悉尼歌剧院则是澳大利亚国家的建筑,它的造型如贝壳(或者百合)。

69. 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鱼纹。

70. 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门阙。

71. 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谢赫《画品》
72. 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唐朝名画录
73. 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苏汉臣
74. 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妙应寺白塔
75. 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王原祁
76. 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留园(拙政园、狮子园、沧浪亭)
77. 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景泰蓝
78. 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吐鲁番晋墓。

79. 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挥扇仕女图
80. “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飒露紫。

81. 《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董源。

82. 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郭熙的《林泉高致集》。

83. “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王蒙。

84. 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孙隆。

— 4 —
85. 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芥子园画传。

86. 与经享颐、何香凝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陈树人。

87. 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88. 瓦当: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89. 圣像画:特指欧洲中世纪绘制于板上的基督教神明和圣徒的画像。

题材受到教义的严格束缚和程式化规定。

多以蛋彩形式画成。

画中形象冷漠而呆滞,缺少生活气息和世俗风韵。

90. 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教堂建筑风格。

流行于4-5世纪的君士坦丁堡。

其综合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技术和装饰手法,希腊古典柱式和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

以内部装饰得五彩缤纷与外形朴实浑厚的强烈对比为主
91.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9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93. 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常用幅式有条幅、横幅中堂扇面斗方、手卷等。

94. 伦勃朗群像画《夜巡》,画面用一种舞台式的光线_把众多人物组合成一个
95. 完整的构图,油画颜料的_厚与薄的对比使物体质感得到完美的表现。

96. 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美术史使我们对画家的个人风格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9世纪的上半叶,享受当时社会最高赞誉的画家是安格尔,他精于以冷静清晰的线条和细腻、深入的描绘来营造出一种符合古典理想的美,而他的对者德拉克洛瓦却相信在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比素描法则重要得多,他一改古典派素描的表现手法,强调个性和情感,偏爱幻想的主观_世界,追求灿烂的色调。

97. 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98. 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 5 —
99. 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100. 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名词解释: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四、简答题: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 6 —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5.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二、判断题(共10分)
1.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
2.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横向比较学生学习质量。

(×)3.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
4.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
5.“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三、简答题1.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
由传统的知识传说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由传统的静
— 7 —
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转变
2.在下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领会教材的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关注现实生活,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发展教材。

3.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由接受和发现两种。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这种状态探究学习过程离不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一、填空题
1、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色彩的三属性包含(色相)、(明度)、(纯度)。

3、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4、不同颜色的相貌、名称称为(色相)。

5、在色环中,互成(150°--180°)的色,为强烈对比。

位于60°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6、(类似色)也叫邻近色,指(色相)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

如紫红、红、橘红等。

)
— 8 —
7、国画中,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焦)(浓)(重)(淡)(清)等不同墨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8、凡·高是(十九)世纪的(荷兰)的画家,作品有《向日葵》等。

9、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后天) 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
二、判断题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 )
2、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 )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布鲁纳。

( ╳)
4、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 √ )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 √)
三、名词解释: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
— 9 —
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四、简答题:(共共9 分,每题3 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10 —
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一、填空题:
1、美术课程具有____人文___性质,是学校进行_美育__的主要途径。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3、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_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

4、为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国家制订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5、美术又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__认识___功能_____教育___功能和___审美___功能。

6、图案纹样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___单独_纹样和_连续纹样。

7、在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上,新旧两种美术教材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旧教材观是____教______教材,新教材观是_____用_____教材。

8、透视法又称____远近法______,常见的焦点透视有____平行______透视和______成角____透视两种。

9、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____创作______和____欣赏______两类,就活动特征而言,前者更倾向于外化,后者更偏重于内化。

10、最早明确提出以形写神为中心的传神论的画家是__东晋__时代的___顾恺之____,其代表作品有__女史箴图____、__洛神赋图______。

11 、张择端的名作__清明上河图________ 是一幅被誉为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___风俗画_______。

12、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石窟是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

13、中国古代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风景园林三大类型。

二、选择题:
1、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具体可包括(abcde)等。

a、绘画、工艺
b、雕塑
c、摄影
d、电脑美术
e、产品设计
2、法国画家塞尚在西方被尊奉为( b )
a、后印象派之父
b、现代绘画之父
c、印象派之父
d、当代绘画之父
3、在塑造美术形象的艺术语言中,线条、形体、明暗色调属于美术
的(c),而夸张、变形、对比,寓意、象征、抽象则是指(a)。

a、艺术手法
b、表现形式
c、表现手段
d、艺术规律
2、b
3、c a(两空)
4、c
5、a bc d(一空)
6、b
7、b
8、d
9、c
4、《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形式属于(c)。

a、罗马式建筑
b、拜占庭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拉丁式建筑
5、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当包括(abcd)。

a、能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能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c、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
d、能自主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6、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艺术属于(b)。

a、封建文化
b、市民文化
c、宫廷文化
d、贵族文化
7、美术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 b )提出的。

a、王洽
b、张璪
c、王维
d、张彦远
8、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d)
a、红、黄、蓝
b、红、绿、白
c、绿、黄、紫
d、黄、绿、白
9、印象派画家在描绘物体时所追求的是( c )
a、形体结构
b、光线明暗
c、光色变化
d、意象效果
三、判断题:
1、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
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
2、两河流域最早的美术是由希腊人创造的。

(╳)
3、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是指达芬奇、提香、拉斐尔。

(╳)
正确应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4、美术学习活动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理学科的学习方式。

(√)
5、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尼德兰。

(、╳ )
6、工笔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

(√ )
7、新印象主义又称为分割主义或点彩派,代表画家有修拉、梵高等。

(√)
8、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 9、印象主义这一名称源于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故莫奈有印象派之父之称。

(√)
10、书法分为楷书、魏碑、行书、隶书四种书体。

(╳)
四、简答题
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
答:新课标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其内容应包括⑴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⑵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⑶美术
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方面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重叠。

⑴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领或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⑵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四、分析题
以下是针对《牵牛花》一课拟定的两套不同的教学目标,请试用新课标理念分析两者的异同。

教学目标一:1、初步认识牵牛花的生长规律,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画出其基本特征。

2、通过课件了解牵牛花的相关知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发现、讨论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学会描绘观察到的事物。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二:1、初步了解牵牛花的生长规律,并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观察、触摸中进行感官体验,认识、感悟牵牛花的生命形态之美。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答:不同点:两套教学目标各自的侧重点不同,第一套教学目标强调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表现,第二套教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