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简要分析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我根据您的要求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并编写了以下报告,供您参考。
一、概述民营经济是指由私人个体或私营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二、发展状况1.规模扩大: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能力增强:民营企业具有灵活度高、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正在成为国家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3.就业贡献大:民营经济是就业的重要来源,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三、面临的问题1.融资难题: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2.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3.市场竞争激烈:民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发展建议1. 加大金融支持: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和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
2. 政策支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减少行政审批环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3. 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4. 建立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
五、结论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支持,以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希望上述调研报告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创新能力、融资环境、市场准入等方面还有待改善。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以及与相关领域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深入交流,形成了本次调研的总结和建议。
三、民营经济发展现状1. 发展规模: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58%增加到2018年的75%,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提高。
3. 融资环境: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更为突出。
4. 市场准入:民营经济在某些行业仍面临市场准入的壁垒,对外资企业相对不利。
四、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 资金问题: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2. 创新能力不强: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3. 人才问题: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等问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的吸引和留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市场准入问题: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市场准入的放宽,但某些行业仍存在准入壁垒,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五、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 加强金融支持:设立专门的融资机构,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给予信贷支持。
2. 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主要由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主导,民营经济几乎不存在。
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逐渐崛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1982年,国家在宪法中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并且开始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制度。
同时,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鼓励民营企业家开展经营活动。
这种政策的出现为民营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80年代,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再到民营企业的转型。
在这一时期,许多个体户改组成民营企业,并且开始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
这些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一时期,民营经济的特点是主要以小型企业为主,经营范围相对狭窄,资金和技术条件有限。
到了1990年代以后,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家。
这些企业家在经济改革和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抓住了机遇,积极创业,快速成长。
例如,民营电子行业的巨头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的。
这些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的转变。
中国民营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民营经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新力。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可以更加自由地决策和行动,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环境的变化。
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家,他们更加关注市场、技术和品质,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加注重创新和质量。
其次,中国的民营经济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不断的竞争和创新,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民营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影响因素,本次调研对民营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数据分析。
二、调研目的1.了解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占比和贡献。
2.研究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3.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4.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调研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收集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进行了综合分析。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多元化和创新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融资难、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流失等问题。
4.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改善营商环境,提供更多的贷款和税收减免政策。
五、政策建议1.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更多贷款和信用担保服务。
2.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办事流程,降低企业开办和经营成本。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培训机会。
4.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和合作,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发现了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支持。
2012年中国民间投资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民间投资分析报告2012年8月目录一、中国民资扩张的两次浪潮 (3)二、民资扩张与要素重配 (6)三、民间投资的分布 (10)四、宏观经济与鼓励民间投资政策 (13)五、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会奏效吗 (15)“企业没有权利,也就没有义务,权利和义务都在国家手里。
企业对生产的好坏不承担责任,包袱都由国家背起来。
如果改革成功,就可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邓小平中国经济之所以创造奇迹,最令人信服的解释一方面是人口红利,比较优势(林毅夫,1994)等良好基本面因素,另一方面应当归因于政府在恰当的时候采取了恰当的政策。
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通过国有企业改革,重塑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国有企业占总产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7年的31.6%。
新口径下,国有及其控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比由1998年的49.6%进一步下降至2011年的25.7%。
今年以来通胀持续回落,就业没有明显的恶化,给中长期的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窗口,其中就包括推动鼓励民间投资政策的实施。
房地产调控抑制了地方政府的支出冲动,政府和垄断国企的扩张走到尽头,但市场却产生了另一种悲观:政府或国企退出是否会造成需求真空?即便民间投资进入可以弥补这个真空,但今年以来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仍然没有出现实际效果。
我们希望从“倒逼机制”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
尽管新三十六条各项细则已经相继出台,但政府部门的利益与微观主体的利益不见得一致。
哪些行业对民间资本来说是块“处女地”?行业准入政策是否足够“诚意”?哪些行业将不得不接纳民间资金?我们先从民间投资的历史谈起。
一、中国民资扩张的两次浪潮第一阶段,1978-1993,这一阶段政府统一了对国有企业的认识,认为企业应当明晰产权,面向市场,对国有企业重组与民营经济也持开放态度,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呈竞争态势。
1978年-90年代初,居民长期压抑的需求带动国有与民营资本都比较活跃。
从工业总产值占比看,个体企业相比1980年提高8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通用5篇)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通用5篇)在想要了解某一情况或某一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
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篇1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
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
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
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
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
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
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
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
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
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
二是强化调度指导。
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2011年中国经济状况回顾和总结(最全)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GDP总值以及增速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11.73,0.15,1.30%)生产价格[3]上涨16.5%。
2011年CPI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逐步增加。
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为52个,比1月份增加49个。
商品住宅价格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农民工[4]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长5.9%。
城镇新增就业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3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5.1%。
外储增速全年公共财政收入[5]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加16510亿元,增长22.6%。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民营经济处于起步阶段。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个体经济和家庭副业的发展。
1982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此时期,民营经济主要以小作坊、小商店、个体户等形式存在,规模较小,但已经开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2-2012年)1992年,我国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支持。
此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促进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法律保障。
此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三、转型升级阶段(2012年至今)2012年,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指出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注重创新、注重品质、注重绿色发展。
2019年,我国颁布了《外商投资法》,为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法律环境。
此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之,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转型升级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我国政府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未来,我国民营经济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报告(精选篇)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报告(精选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民营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金融支持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准入门槛高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本调研报告将从多个维度对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金融支持不足1. 问题表现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不足,且借款利率相对较高。
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了限制,导致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足。
2. 影响因素分析(1)银行偏好大型国有企业,认为其风险较小,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较为谨慎。
(2)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不完善,导致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其信用风险。
(3)高风险行业的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支持,银行更倾向于支持传统产业。
3. 政策建议(1)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准确性。
(2)加强对银行监管,鼓励银行提供相对低利率贷款给民营企业。
(3)设立专门的政府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创新能力不强1. 问题表现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是跟随者而不是引领者,这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
2. 影响因素分析(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创新资源。
(2)创新环境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创新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商业价值。
(3)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系统的创新方法和管理经验。
3. 政策建议(1)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3)加强企业家培训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市场准入门槛高1. 问题表现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面临诸多障碍和限制,如行政审批繁琐、市场准入门槛高、行业垄断等问题,导致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税费种类繁多
我国税费种类繁多,给企业带来了较 大的税收负担。
税收征管不够规范
部分地区存在税收征管不规范、随意 性较大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 困扰。
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但覆 盖面不够广泛,且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
市场准入限制问题
01
02
03
行业准入门槛高
部分行业存在较高的准入 门槛,限制了民营企业的 发展。
优化增值税政策,简化税制,降低纳税成本。 规范税收征管,防止和打击税收违法行为。
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
降低行业门槛和标准,允许民 营企业更多参与市场竞争。
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防止不正当竞争和行政垄断。
取消或放宽对民营企业的资质 、认证等限制性要求。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和公平竞争环境。
行政审批繁琐
行政审批过程繁琐、周期 长,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 时间。
不公平竞争现象
部分行业存在不公平竞争 现象,如地方保护主义、 行业垄断等,制约了民营 企业的发展。
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薪资待遇、职业发展 等方面的限制,民营企业 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人才结构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人才结构不够 合理,缺乏高端人才和技 术工人。
民营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转型升级
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民营 经济将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 ,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
绿色发展
在环保政策推动下,民营经济将 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生产,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际化进程加速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民营经济将更加积极参与国际
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化水平。
民营经济发展史
民营经济发展史民营经济,顾名思义,指的是由私人个体或私人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营经济起步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村民纷纷开始从事小规模的个体经营。
这些个体户以农村为主,从事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政府对个体经济的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崛起。
二、民营企业的兴起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
1980年代末期,民营企业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一些勇敢的个人创业者或家族企业开始涉足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等领域。
这些企业由于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的经营理念,逐渐在市场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同时,政府也逐步放宽了对民营企业的限制和管制,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三、民营经济的贡献与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民营经济也为国家的税收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金融支持不足、市场准入壁垒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政府支持与改革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比如,降低企业税负、简化行政审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民营经济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重心逐渐转向了高新技术产业。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迅速崛起。
这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创新思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他们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激烈,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摘要本文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从历史角度回顾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其次,对民营经济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包括民营企业的规模、产业分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最后,对民营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1. 引言中国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民营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历史回顾中国民营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这种制度为农民提供了一定的自主经营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民营经济在1980年代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的成立和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3. 现状分析3.1 民营企业规模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超过60%,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民营企业也是中国就业的主要来源,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3.2 产业分布民营经济在中国的产业分布相当广泛,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各个领域。
其中,制造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服务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也吸引了大量的民营资本和创业者。
3.3 创新能力中国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一些民营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4. 挑战与机遇4.1 挑战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融资难、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缺乏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此外,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治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一般认为,民营经济有广义与狭义之定义。
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本文的民营经济指狭义的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2年。
从1949年解放到1956年,中国几乎彻底消灭了私有企业,只有在穷乡僻壤还存活着9万多的个体户。
而1956至1978年间,中国的民营经济完全空白。
从1979年到1982年,在农村,随着农村搞联产承包,一些农业大户开始自己跑运输;在城市,大批返城知青急需解决就业问题,个体经济开始出现。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二阶段:从1982年到1988年,私营经济开始出现。
1988年中国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地位。
当时全国的私营企业已达8万多家。
第三阶段:1989年到1992年,就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中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时期处在曲折徘徊的阶段。
当时的民营经济还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对它就能产生致命的影响。
第四阶段:1992年到1997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1997年十五大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次提高了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此后民营经济才与中国经济真正融为一体,被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税收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民营企业税收开展情况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开展的政策出台,咸安区税务机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用心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活力有了明显增强:民营经济税收有了,较快增长。
一、全区民营经济税收基本情况1、税收占比并不相同。
目前:全区民营经济在咸安国税登记注册21960户:在咸安地税登记注册2141户:民营经,济纳税人税收规模和占比在国地税中并不相同。
从2011年至2016年:全区国税收入年均增幅为19.32%,而民营企业纳税人缴纳国税收入年均增幅到达26.99%o从占,比看:2011年民营纳税人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80.39%,到,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5.96%o与国税相反的是:2014年全区民营企业共缴纳地方税,5.75亿元:占全年地方税收的比重为92.4%, 2015年共缴纳,地方税 5.81亿元:占全年地方税收的比重为91.8%, 2016年,共缴纳地方税4.01亿元:占全年地方税收的比重为86.1%,民营税收在占比在逐渐降低。
2、税源结构日趋变化。
长期以来:全区民营经济国税税源以年税收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主: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国税税收规模有明显扩大。
2016年:全区国税年纳税超过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51户:,这局部纳税人年纳税总额达8872万元,年纳税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30户:这局部纳税人年纳税总额达7306万元。
民营经济大中型企业国税税收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幅改善。
与国税相反的是:民营纳税人在地税登记户数较少。
民,营纳税人在咸安地税登记注册共有2141户:其中:农林牧渔,业H3户:采矿业13户:制造业331户:建筑业302户:批,发和零售业665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2户:住宿和,餐饮业49户: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1户:房,地产业89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34户:金融业,20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6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户:,其他102户:所办民营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小微企业居多:,规上企业较少。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引言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分别探讨,全面、详细地介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的崛起(1978年-1988年)1.1 农村改革的开端1978年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改革也是其中之一。
这个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崛起,农村经济的改革措施为民营经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2 私人经济的崛起在农村集体经济崛起的同时,一些勇于创业的农民开始尝试个体经营,私人经济逐渐崛起。
这些私营企业往往从小作坊开始,逐渐发展壮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3 政府政策的支持为了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
这些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
第二阶段:民营企业的繁荣(1989年-2001年)2.1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民营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许多私营企业实现了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涉足多个行业。
同时,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
2.2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在这一时期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开放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金融改革的促进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国进行了金融体制的改革,鼓励银行信贷的市场化运作,增加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这些措施加速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提升了民营经济的竞争力。
2.4 法律保护的加强为了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等法律保护力度,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为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三阶段:民营经济的国际化发展(2002年至今)3.1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进入21世纪,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中国民营经济蓝皮书
中国民营经济蓝皮书
《中国民营经济蓝皮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是由黄孟复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图书。
本书详细分析了2010年全年及2011年上半年中国民营经济的宏观环境和基本状况,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的整体特点,并对“十二五”时期的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
该书包括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报告和地方报告。
其中,主报告系统分析了2010年全年及2011年上半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基本状况,专题解读了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中所反映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作出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1. 摘要本文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
首先,介绍了民营经济的定义和意义;随后,分析了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探讨了民营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2. 引言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就业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
3. 民营经济的定义与意义民营经济是指由私人独立拥有和经营的企业和组织的经济活动。
它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市场导向的特点,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4.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1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1978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1980年代,大规模民营企业开始涌现,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0年代以后,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进入21世纪,中国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4.2 民营经济的贡献•民营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营企业是中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为劳动力市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锐度,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4.3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资金融资困难,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创新能力不足,导致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市场准入壁垒高,一些领域对民营企业的准入限制过多。
5. 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5.1 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
•政府加大力度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提供融资支持。
5.2 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支持,鼓励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5.3 降低市场准入壁垒•简化企业注册和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简要分析报告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这一年,虽然民营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展示出强劲生机与活力,为“十二五”良好开局作出了贡献。
一、“十二五”开局,民营经济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一年来,民营经济数量较快增长、规模日益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贡献更加突出,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民营经济“稳增长”作用明显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自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协调拉动,源自市场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多和活力的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民营企业数量规模持续增大。
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经超过900万家,同比增长14.9%;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同比增长8.5%。
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同比增长38.6%;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参见表1、表2)。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近三年呈稳定增长态势;注册资金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户均注册资金逐年较大幅度增长,显示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表1 私营企业基本情况说明:2008年以后,户数均包含分支机构数量;2011年9月增长率为同比数据。
表2 个体工商业基本情况说明:2011年9月增长率同比数据。
过去一年,民间投资依然强劲。
截至2011年10月,内资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2万亿,同比增长46.5%,占比达到58.9%,较2010年底大幅提升7.8个百分点。
其中私营企业完成5.8万亿,同比增长45.5%,占比24.0%(参见表3、表4)。
尤其从工业企业增加值看,去年前10个月,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到19.6%,显著高于国有工业企业的10.1%和全部工业企业14.1%的平均水平,充分表明民营经济在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领域保持着较好发展势头。
表3 按经济类型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计算整理;2.民营经济为全国总计减去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3.2005、2009、2010、2011年私人控股项下数据为私营企业数据;4.2011年各月增长率为同比数据;5.2011年9月部分数据暂缺。
表4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表过去一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显著增加。
2011年1至11月,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参见表5)。
自2005年以来,虽然出口增速时有上下波动,但民营经济出口的比重始终保持不断攀升的势头。
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民营企业不仅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上占有优势,在机电、家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也愈发活跃;从地区分布来看,中部地区增速加快,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已成为当地出口的主力军。
民营企业出口始终保持较高增速,抑制了总体出口增速的较快下滑。
表5 各类企业出口情况表(二)民营经济“调结构”趋势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企业是主体。
没有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民营企业的转方式、调结构,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民营经济产业分布更趋合理。
近三年,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在户数和注册资金的增速上均显著高于整体增速,至2011年第三季度,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超过650万户,占比近70%;注册资金超过16万亿元,占比达三分之二。
从具体行业来看,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私营企业数量增速略有下降,但注册资金仍保持较高增速,充分表明该行业私营企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原有的小企业在做精、做强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从事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现代服务业的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民营第三产业企业的重要群体;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私营企业也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
总体上,民营企业正在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步脱离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的产业,不断向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产业迈进。
民营经济地区分布更趋合理。
近三年,东部地区私营企业在户数和注册资金的比重上依然占优势地位,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户数占比分别为60.1%、15.8%、17.3%、6.8%,注册资金占比分别为63.5%、15.3%、16.0%、5.2%(参见图1、图2)。
但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在两者的增速上已经逐步超过了东部地区。
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部地区私营企业户数较2010年底增长13.1%,注册资金增长27.6%,西部地区户数增长13.8%,注册资金增长35.4%,均快于东部地区。
从省份分布来看,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北、河南和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广西、重庆、青海等地区,近三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势头喜人。
特别是不少民营经济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不仅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成功实现了区域转移,而且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布局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民营经济组织形式日趋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市场主体的日益多样化,企业组织形式和出资方式也更加灵活。
截至2011年三季度,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超过780万家,增长12%;股份有限公司2.6万多家,增长27.7%。
(参见图3)。
2011年4月,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1000家,达到1003家,继续延续了近两年来民营公司上市的强劲势头。
在组织形式日趋优化的同时,广大民营企业也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的重视,越来越多像宁波天生密封件这样的中小企业表现出勇于开拓、不断超越的创新意识,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他们中的一部分企业已经成长为拥有行业内关键核心技术的“排头兵”。
(三)民营经济“保民生”贡献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集中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村镇经济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我国民营企业主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民营经济持续创造就业岗位,大量吸纳新增劳动力就业。
2011年前10个月,我国共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超过全年目标任务。
而民营经济中仅私营企业前9个月就提供新增就业岗位800多万个;按个体户新增户数计算,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数达200多万人,为大量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国企分流人员等群体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
我国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
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
一年来,广大民营企业家自觉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感恩行动,把企业发展与回报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据统计,在光彩事业新疆行活动中,万达等多家大型民营企业与新疆相关企业和地区、州、县签订了7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1200多亿;在感恩行动中,共有13.2万家企业共计资助30.6万人,资助金额总计72.5亿元,惠民项目到位资金共90亿元。
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把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劳动安全保护,维护员工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许多企业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企业党组织,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主动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和谐;不少企业始终注意加强素质教育,将人才成长作为企业成长的基础;还有些企业建立除正常社会保险外的企业内部保障机制,帮助遇到困难的员工渡过难关。
全国工商联积极搭建平台,有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地方经济发展。
在“珠三角”,全国工商联与广东省政府联合举办的“广东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共促转型升级大会”,吸引了800多家民营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在海西经济区,全国工商联与福建省政府共同举办的“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共对接项目1334项,投资总额1.28万亿;在西部地区,全国工商联参与主办的青洽会,民营企业的项目签约总额超过1千亿元,不久前举办的“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投资总额超1万亿元,现场签约项目500个,签约金额5835.6亿元。
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大型经贸活动,形成了集聚效应,成为发达地区加速经济腾飞、人民实现全面小康,欠发达地区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夯实经济基础、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未来发展,民营经济机遇大于挑战当前,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不少新情况新变化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发展既遇到诸多挑战,也迎来重大机遇,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一)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在当前形势下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困难,主要面临“两高两难”问题,即成本高、税费过高、融资难、招工难。
1.生产经营成本剧增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困难。
虽然成本上升对于全国企业来讲是个普遍问题,但对于本小利薄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来讲,生产要素成本剧增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
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去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高位震荡,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购进价格持续攀升。
据统计,2011年1-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4%和9.7%,价差在3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
2010年有30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幅度为22.8%。
2011年,有24个省区市再次上调,平均增幅为22%。
此外,土地征用、商铺租赁等价格上涨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
2.税费过高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近年来,尽管国家十分重视企业税费负担问题,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用以缓解,但总体改善状况不明显。
一是税负高。
企业涉税种类多,部分小型微型企业缴税总额高于净利润;个别税种设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征收现象。
二是缴费项目多。
据粗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就有18个,收费项目达69个大类。
三是社会保险负担较重。
有的省市“五险”占工资比例超过40%,其中单位缴费部分就超过30%。
3.融资问题还未有效缓解。
目前,对于小型微型企业,一是融资难。
据银监会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仅为20%,几乎没有微型企业。
各大国有银行设立的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只能满足极少数小型微型企业的需求,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无论在发展数量还是资金实力方面都远远无法承担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