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物质结构与性质-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 z X A zb. 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微粒8e-微粒10e-微粒18e-微粒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整理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整理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 •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 原子序数: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doc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doc

精品文档高中化学 <<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高中化学选修 3 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 3 结束时掌握。

引言学习要求节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基本要求发展要求1.了解人类探索物 1.1 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结构的解读章质结构的价值,认同过程中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

头图。

“物质结构的探索是1.2 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引导学无止境的”观点,认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生收集有关识在分子等层次研止境的”观点。

20 世纪科学引究物质的意义。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高中化学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构造与性质》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构造与性质》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构造与性质》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特征及其性质1.1 结晶态与非晶态1.1.1 结晶态的特征及其产生条件课时安排- 课时一:结晶态的形成及特征- 课时二:结晶体的分类及特征中心思想结晶态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排列成具有规则空间排列的微观结构. 结晶态和非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1.1.2 非晶态物质的特征及其产生条件课时安排- 课时一:非晶态物质的形成及特征- 课时二:非晶态物质的分类及特征中心思想非晶态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无规则排列的微观结构. 非晶态物质具有良好的光学和力学性质.1.2 共价键理论1.2.1 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的混合课时安排- 课时一: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的概念及特点- 课时二:分子轨道的构成与性质中心思想通过混合原子轨道,可以产生更多的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中的电子云分布可以反映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子的变化.1.2.2 共价键的构成及其分类课时安排- 课时一:共价键的概念及其特点- 课时二:共价键的分类及其特点中心思想共价键包含单键、双键、三键和π键. 共价键的构成方式影响着物质的性质.第二章功能性材料的结构与性能2.1 材料的基本结构与性质2.1.1 材料的结构特征课时安排- 课时一:晶体材料的结构特征- 课时二:非晶态材料的结构特征中心思想材料的结构特征对其性质具有极大的影响. 晶体材料和非晶态材料在微观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区别.2.1.2 材料的力学性质课时安排- 课时一:静态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 课时二:动态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中心思想材料的力学性质是用于描述材料承受外力时的变形程度和破坏形式的. 材料的力学性质可以反映出材料的稳定性.2.2 功能性材料的设计与合成2.2.1 功能性材料的发展概况课时安排- 课时一:功能性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课时二:功能性材料的应用现状中心思想功能性材料是指通过材料的化学合成,物理改性和微结构设计等手段得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材料.2.2.2 功能性材料的设计及合成方法课时安排- 课时一:功能性材料的设计原则- 课时二:功能性材料的合成方法中心思想功能性材料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特定功能,包括电学、磁学、光学和感知等方面的要求. 合适的合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功能性材料的合成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人教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新人教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引言【知识要点】组成和性质化学研究1、分子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元素种类一样2、分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3、分子组成不同,但结构相似——性质相似4、无机物中,化学组成相同,但晶体结构不同,从而导致性质不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学习重点】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3、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学习难点】1、电子云和原子轨道;2、基态、激发态和光谱。

(第1课时)【知识要点】一、原子的诞生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少量的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仅种。

二、原子结构模型(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万物都是由间断的、不可分的粒子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

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相同。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也称“枣糕”模型或“葡萄干布丁”模型)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 第一节原子结构 ◇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 第一节 共价键 ◇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 第三节金属晶体 ◇ 第四节离子晶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_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_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 z X A zb. 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微粒8e-微粒10e-微粒 18e-微粒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3 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 ~36 号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z z X Ab.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 符号表示的意义:A B C D E(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 微粒8e- 微粒10e- 微粒18e- 微粒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归纳与整理复习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物质结构
与性质
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

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

下文为您准备了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考纲展示】
(1) 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了解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 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 了解“等电子体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体原理”的应用。

(5)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6) 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考题回顾】
1.(2019年江苏卷) 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019年江苏卷)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

写出基态Zn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结构式。

(3)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OH)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2O沉淀。

①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
化类型为。

②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1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

③在1个Cu2O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Cu原子数目为。

【设计说明】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相关考点所在的章节,比较两年都有的考和新增的考点并可以大胆的猜想考题。

【考点归纳】
1. 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价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

要记住一些特殊的如24号铬、29号铜、31号镓等。

2.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及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如H2O V 形,NH3 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形,中心原子均采用SP3杂化,CO2 直线形分子中心原子杂化方式SP。

3.常见等电子体分子和离子的书写及其空间构型的判断。

4.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熔沸点,溶解度等的影响。

5. 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配位键。

6.电离能和电负性大小的比较。

7.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离子晶体晶格能的大小比较。

【课堂练习】
1.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

A、B、C 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 _____ B______ C ______ D___
(2)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

(3)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
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____。

(4)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_____________
(5)A、B、C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分别是______晶体、______晶体、______晶体
2.(12分)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试填空。

(1)写出上表中元素⑩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

(2)元素③与⑥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③的杂化方式为:▲ 杂化,其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 。

(3)元素④、⑤、⑥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请写出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的化学式▲ ,▲ (各写一种)。

(4)元素④、⑤、⑥与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为:▲ (填化学式),
理由为:▲ 。

(5)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⑨与元素②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 。

(6)⑦、⑧两种元素分别与⑥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晶体中熔点较高的为:▲ (填化学式),其理由为:▲ 。

3. (1)金属镁有许多重要的用途,法国化学家维多克·格利雅因发明了在有机合成方面用途广泛的格利雅试剂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格利雅试剂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RMgX,它是金属镁和卤代烃反应的产物,简称格氏试剂,它在醚的稀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并与二分子醚络合,在浓溶液中以二聚体存在,结构如下图:
①上述2种结构中均存在配位键,把你认为是配位键的用“→”标出。

②由原子间的成键特点,可以预测中心原子Mg的杂化类型可能为_________;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金属键的强弱:Mg>Al
B.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Mg>Al
C.金属性:Mg>Al
D.晶格能:NaCl>MgCl2
(2)将TiCl4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
1220~1420K
TiCl4+2Mg=======Ti+2MgCl2钛:
①T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 ,钛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_____ 。

②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

则TiCl4属于 _____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晶体。

③二氧化钛作光催化剂能将居室污染物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无害化。

有关甲醛、苯、二氧化碳及水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

A. 苯与B3N 3H6互为等电子体
B.甲醛、苯分子中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C.苯、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水和甲醛是极性分子
D.水的沸点比甲醛高得多,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3)2019年报导的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
金属化合物超导温度的最高纪录。

下图中示意
的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元:镁原子间形成正
六棱柱,则棱柱的上下底面还各有一个镁原子,六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MgB
B.MgB2
C.Mg2B
D.Mg3B2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