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物质结构与性质-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物质结构与性质 (共46张PPT)
例题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C )
A.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B.NH3易液化 C.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 D.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 点高
例题3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 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 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 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 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 , 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
1.了解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分子间作用力 与物质的性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 区别.
3
晶
晶体
体 结构
结
构
与
性
晶体 性质
质
种类
原子 分子 晶体 晶体
构成微粒及 相互作用
离子 晶体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作者:蔡文联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01期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8-3-24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蔡文联饶志明余靖知
摘要: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三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课程8个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模块。本文将对新版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教师理解新课标、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初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讨论修改,于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他们将高中化学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8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6个。新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目前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在6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合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研究、推敲的。因此,针对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评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课件【全套】
①任一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依次用ns、np、 nd、nf等表示
②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的最多电子数
依次为2、6、10、14
1、3、5、7……的二倍。
③不同能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④不同能层中,能级的能量高低是 1s<2s<3s<4s….
2p<3p<4p…
22 钛 Ti 1s2 2s22p6 3s23p63d2 4s2
3、注意问题
①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能层中能级的数量不超过能层的序数
②能量关系 EK﹤EL ﹤ EM ﹤ EN Ens﹤Enp ﹤ End ﹤ Enf Ens﹤E(n+1) s ﹤ E(n+2) s ﹤ E(n+3) s Enp﹤E(n+1)p ﹤ E(n+2)p ﹤ E(n+3)p
Zn:[Ar] 3d10 4s2 ②简化电子排布式
价层电子:主族、0族元素最外层 副族、Ⅷ族最外层和次外层
写出K Ca Ti Co Ga Kr Br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①电子排布式
能级
表示该能级填 充的电子数目
能层
Fe:1s22s22p63s23p63d64s2
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能层低的能级要写在左边, 不能按填充顺序写。 虽先排4s后排3d ,但电子排布式中先写3d,后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3)写出H2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物质结构与性质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物质结构
与性质
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考纲展示】
(1) 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了解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 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 了解“等电子体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体原理”的应用。
(5)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6) 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考题回顾】
1.(2019年江苏卷) 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其中心原子采取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019年江苏卷)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写出基态Zn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结构式。
高中化学选修3三维设计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师用书-Word文件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能层、能级与构造原理—————————————————————————————————————[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1.一至七能层的符号分别为K、L、M、N、O、P、Q,各能层容纳的最多电子数
为2n2。
2.s、p、d、f能级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6、10、14。
3.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
数相同。
4.构造原理是指电子进入能级的排布顺序。
即: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
1.原子的诞生及宇宙中的元素组成
2.能层与能级
(1)能层:根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能层用n表
示,n值越大,能量越高。
(2)能级
①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的能量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能级。
②能级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组合在一起来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n s、n p、n d、n f等。
③能层、能级与其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能层(n) 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K L M N O P Q ……
能级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
容纳最多电子数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
…
…
2 8 18 32 …………2n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最新原创)
能力 目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
重 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 1—36 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数目不能超过 32 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二、能层与能级
[说明、板书]
能 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核距离:
()
()
能量高低:
()
()
能 层:
符 号:
最多电子数:
[介绍]
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级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就好
特例: 24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3d ↑↑↑↑↑
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3d ↓↑ ↓↑ ↓↑ ↓↑ ↓↑
半充满
全充满
[小结]:
1、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是能量最低,此时最稳定。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原则是
、
、
。
3、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精品PPT课件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2020/10/26
1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2.理解能层能级的概念,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
2020/10/26
2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2020/10/26
3
2020/10/26
21
能层与能级
(2)能级
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可 以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 表示方法及各能级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
2020/10/26
22
能层与能级
能层 K L
M
N
O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5p …
最多 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 容纳
以上几 点是相 互联系 的,不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 能孤立
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
地理解, 必须同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时满足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
各项要 求。
的能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
较高能层。而失电子总是先失最外层电子。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选修三《有机化学基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类型,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以下十章内容: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第三章不饱和烃第四章芳香烃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第六章醇、酚、醚第七章醛和酮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第十章
杂环化合物
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8学时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6学时
第三章不饱和烃 4学时第四章芳香烃 6学时第五章立体化学
基础 4学时第六章醇、酚、醚 6学时第七章醛和酮 6学时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学时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 4学时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4学时
共计: 50学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演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设备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
为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鉴别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鉴定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和性能评价
五、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情况。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20%,实验操作占30%,期末考试占50%。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电离能》【创新教案】1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核心素养
通过对电离能的认识和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微观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微观结构说明同类物质的共性,解释同类的不同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对必修2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出发,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对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进行定性地判断。但是,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仅有定性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本节教材引入“电离能”这一描述元素性质的物理量,旨在从定量的角度来说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教材通过对电离能定义的描述,电离能变化规律及其本质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必修2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新的“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构(原子结构)—性(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电离能解释或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用书中提出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定义,知道同种元素逐级能及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知道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能够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解释某些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理解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基于图表分析设置多个层层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学习活动,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情景为起点(提出问题),问题探究为中心(探究问题),问题解决为终点(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分析、探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完成对“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的知识学习与建构。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教案与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vv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价键》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价键》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共价键作为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理解物质结构和
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以人教版选修3中的《共价键》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共价键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物质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共价键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理解共价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够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共价键的形成和影响。
2.能力目标:
–运用共价键的概念解释物质性质的变化;
–分析和比较不同共价键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概念、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演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
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现象引入共价键的概念:例如,问学生为
什么氧气和氮气是气体而不是液体或固体?
2. 知识呈现与拓展
•通过PPT展示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共价键的
定义: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
化学键,并解释共享电子对的概念。
•简要介绍单、双和三共价键,并通过示意图展示不
同类型的共价键。
3. 实例演示
•利用实例演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例如,以氢气
(H2)和氯气(Cl2)共价键的形成为例,通过动态模拟讲解原子间电子的共享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
4. 实践探究
•分组实验: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
同共价键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例如,比较氢气(H2)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教学案人教版
⾼三化学⼀轮复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教学案⼈教版
第四讲
⼀.原⼦结构与性质.
⼀.认识原⼦核外电⼦运动状态,了解电⼦云、电⼦层(能层)、原⼦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在原⼦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所得的图形叫电⼦云图.离核越近,电⼦出现的机会⼤,电⼦云密度越⼤;离核越远,电⼦出现的机会⼩,电⼦云密度越⼩.
电⼦层(能层):根据电⼦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层.原⼦由⾥向外对应的电⼦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电⼦层的原⼦核外电⼦,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轨道上运动,分别⽤s、p、d、f表⽰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向个数依次为1、3、5、7.
例1.下列关于氢原⼦电⼦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点来表⽰电⼦的多少,⿊点密度⼤,电⼦数⽬⼤
B.⿊点密度⼤,单位体积内电⼦出现的机会⼤
C.通常⽤⼩⿊点来表⽰电⼦绕核作⾼速圆周运动
D.电⼦云图是对运动⽆规律性的描述
例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级的原⼦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
D.各能层含有的电⼦数为2n2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原⼦中核外电⼦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电⼦排布式表⽰1~36号元素原⼦核外电⼦的排布.
(1).原⼦核外电⼦的运动特征可以⽤电⼦层、原⼦轨道(亚层)和⾃旋⽅向来进⾏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的原⼦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1.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他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人们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有机化合物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根据有机分子物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分类,另一种则是按照官能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方法的学习,认识分类思想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准备】
讲义教具
【教学过程】
[引入] 有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科学。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分子结构复杂,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烃类物质,目前结构已知的有上千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繁多,为便于研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分类。
[学生活动]
请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CH
3CH
2
Br CH
4
CH
3
CH
2
OH
CH
3
CH
2
OCH
2
CH
3
CH
3
NH
2
CH
3
CONH
2
[讲授]
按照不同的结构特点,有机化合物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是根据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骨架来分类,二是依据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来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物质结构
与性质
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高三化学选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考纲展示】
(1) 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了解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 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 了解“等电子体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体原理”的应用。
(5)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6) 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考题回顾】
1.(2019年江苏卷) 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其中心原子采取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019年江苏卷)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写出基态Zn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结构式。
(3)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OH)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2O沉淀。
①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
化类型为。
②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1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
③在1个Cu2O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Cu原子数目为。
【设计说明】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相关考点所在的章节,比较两年都有的考和新增的考点并可以大胆的猜想考题。
【考点归纳】
1. 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价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要记住一些特殊的如24号铬、29号铜、31号镓等。
2.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及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如H2O V 形,NH3 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形,中心原子均采用SP3杂化,CO2 直线形分子中心原子杂化方式SP。
3.常见等电子体分子和离子的书写及其空间构型的判断。
4.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熔沸点,溶解度等的影响。
5. 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配位键。
6.电离能和电负性大小的比较。
7.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离子晶体晶格能的大小比较。【课堂练习】
1.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 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 _____ B______ C ______ D___
(2)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
(3)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
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____。
(4)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_____________
(5)A、B、C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分别是______晶体、______晶体、______晶体
2.(12分)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试填空。
(1)写出上表中元素⑩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
(2)元素③与⑥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③的杂化方式为:▲ 杂化,其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 。
(3)元素④、⑤、⑥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请写出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的化学式▲ ,▲ (各写一种)。
(4)元素④、⑤、⑥与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为:▲ (填化学式),
理由为:▲ 。
(5)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⑨与元素②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 。
(6)⑦、⑧两种元素分别与⑥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晶体中熔点较高的为:▲ (填化学式),其理由为:▲ 。
3. (1)金属镁有许多重要的用途,法国化学家维多克·格利雅因发明了在有机合成方面用途广泛的格利雅试剂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格利雅试剂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RMgX,它是金属镁和卤代烃反应的产物,简称格氏试剂,它在醚的稀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并与二分子醚络合,在浓溶液中以二聚体存在,结构如下图:
①上述2种结构中均存在配位键,把你认为是配位键的用“→”标出。
②由原子间的成键特点,可以预测中心原子Mg的杂化类型可能为_________;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金属键的强弱:Mg>Al
B.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Mg>Al
C.金属性:Mg>Al
D.晶格能:NaCl>MgCl2
(2)将TiCl4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
1220~1420K
TiCl4+2Mg=======Ti+2MgCl2钛:
①T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 ,钛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