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浅析

合集下载

对《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赏析

对《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赏析

对《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赏析【摘要】《麦琪的礼物》是一部文学作品,通过精致的语言运用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展现了深刻的文学意义。

作者通过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呈现出作品的内在世界。

在文学意义方面,作品探讨了人性、爱情、以及生命的意义,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语言运用方面,作者运用丰富的诗意语言,增强了作品的美感和表现力。

艺术特点则突显在作品的结构和叙事手法上,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

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则使读者与作品内在世界产生共鸣,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麦琪的礼物》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值得深入品味和赏析。

【关键词】文学意义、语言运用、艺术特点、情感表达、人物塑造、麦琪的礼物、赏析、深刻、精湛、独特1. 引言1.1 对《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赏析《麦琪的礼物》是一部备受赞誉的文学作品,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赏析。

本文将从文学意义、语言运用、艺术特点、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对《麦琪的礼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赏析。

文学意义是评价一部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麦琪的礼物》通过对主人公麦琪的生活和命运展开叙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作品借助麦琪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挣扎和追求,引发了读者对自我和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语言运用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麦琪的礼物》运用了精准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情节和人物的细腻描写,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的真实和情感的强烈。

作品中的对话也具有深刻的含义和象征,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和文学价值。

艺术特点是《麦琪的礼物》独特魅力的来源之一。

作品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反转,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气氛,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神秘和诗意。

《麦琪的礼物》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学意义,运用精湛语言艺术和独特艺术特点的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还可以深入探讨人性和命运的奥秘,体味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无尽力量和情感。

浅析小说《麦琪的礼物》

浅析小说《麦琪的礼物》

所 以他 笔下 的主人公主 要为商人 、 小业 主、 经纪人 , 沉 思考之后 , 精心 筛选 了这 个故事 的主要情节 , 使 这类易入俗 的小人物 , 甚至 是盗贼, 小偷 , 地痞 , 流氓, 但与其他作者所 不同的 套 的题材 焕发出奇异动人 的光彩 。金表和美 发, 对这个每 星期 小官吏 , 只收入 2 O块钱 的家庭来 说是一笔不可复得 的巨大财 富。这个 是 , 在 写这 些 人物 时 , 欧・ 亨 利 总 是 在 用 一 种 幽 默 的语 言 而 又 满 遗憾 带来的苦涩感 , 使每 个善 良的读者心扉颤栗 。这个凝 聚着 怀 同情地讲述着一个个让人“ 发笑 的” 故事 , 诉说着这些 小人物 社会现 实生活无法解决 的真实矛盾( 爱情和财 富) 因作家深沉的 生活命 运中 的不 幸和心酸 。而小说 的结果总 是让人 “ 意 想不
《 麦琪 的礼物》 这篇小说真 正价值之所在 。
文 中无 一“ 情” 字, 却处 处都有 隋思 ” 涌 动——纯 洁 、 真诚
德拉为 了给丈夫心 爱的金表 配上一副精巧的表链 , 忍痛卖 跃然 纸上 。小说中虽然 最后夫妻 俩的礼物 却都失去 了使用价
掉 自 己一 头 美 丽 的 头 发 。丈 夫 吉 姆 非 常 喜 爱 妻 子 这头 美丽 的褐 值 , 但 他们 都得 到 了人 世 间最 宝 贵 的礼 物— — 彼 此 的真 情 。
亨利对当时美国现 实的深沉 思考 。作家写出了一对贫 穷夫妇 的 高无上 的爱情, 才更见真挚 、 纯 洁。第二、 插叙和议论少而精当,
痛苦 , 也在对 人物思想 性格和故 事情节 的描写 中, 把 读 者 的 趣 起 到 了 画 龙 点 睛 的 作 用 。 第 三 、 人物 的心理和神情 , 描 写 的 细 逼 真。 味引 向高 尚的境界, 给人 以启迪, 让人从 中获得美的陶冶 。 这是 腻 、

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

全文概括:女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忍痛割爱卖掉长发为丈夫杰姆买回金表链,但杰姆却卖掉心爱的祖传三代的金表为德拉买回发梳。

分段:
第一部分:德拉卖掉了一头秀发为杰姆买一条白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

第二部分:杰姆卖掉了祖传金表给德拉买了一套发梳。

第三部分:议论,画龙点睛地说明德拉和杰姆是麦琪,他们虽牺牲了最宝贵的东西,却拥有世间最宝贵的东西——爱。

结构分析: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德拉和杰姆夫妇各自牺牲自己心爱之物,以换钱置换对方的意中物的故事,作者在小说中只详写德拉卖掉秀发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对杰姆卖金表买发梳一事则直到末尾才一笔点出,实际上小说中有两条线索,一明写,一暗写,这就叫作“一实一虚,双线进行”的构思方式。

采取这种构思方式既可以避免重复、呆板,又可能造成强烈的悬念,在作品结尾形成一个令人惊愕出人意料而又在情侣之中的结局。

麦琪的礼物赏析

麦琪的礼物赏析

麦琪的礼物赏析赏析:一、小说的情节这篇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

圣诞节快到了,一对恩爱的小夫妻想互赠礼物。

但是拮据的经济条件使他们捉襟见肘,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换取对方心爱的东西。

结果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祖传的金表,给妻子买来了她向往已久的发梳。

两人珍贵的礼物均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作者运用了巧合和悬念,使不复杂的情节充满变化,引人入胜。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巧合,但要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真实可信,不能只依靠偶然,巧合必须成为故事情节展开过程中合理的一部分,而且要通过预示使读者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作者首先为这个巧合设立了时间环境:圣诞节,按习惯夫妻要互赠礼物表示爱意,德拉希望送给丈夫一件“精致、珍奇而真正有价值”的礼物,这是作者预示的第一步(以后德拉为丈夫买的白金表链正符合这三点要求)。

但是德拉只有“一块八角七分钱”,如果她很有钱,就没有下文卖长发的无奈之举了。

德拉被作者一步一步地安排到卖头发的地步,下面就简单了,德拉用一头美发换回了“精致、珍奇而真正有价值”的白金表链。

──在毫不知情的丈夫方面,他也带回了一包东西,同样包含着挚爱的礼物。

作者没有直接叙述德拉看见礼物的表情,而是用杰姆“奇怪”的神情和举动来铺垫情节,其实都是为了使巧合来得更让人信服,更让人同情。

德拉终于看见了丈夫的礼物,“全套的发梳”,“那是百老汇路一个橱窗里的,德拉渴望了好久的东西”,“配那已经失去的美发,颜色恰恰合适”,作者不厌其烦地渲染这套发梳,为了说明“可是用来装饰那一向向往的装饰品的头发却没有了”这一巧合至极的结局。

作者从开始安排这段巧合的情节,就给读者以阅读上的等待──悬念。

读者急于知道事情发展的下一步是什么。

从买礼物开始,读者就在猜测德拉会买什么样的礼物,杰姆会买什么样的礼物,读者也会为他们设计所买的礼物。

但是事情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不悖情理。

读者的阅读兴趣始终紧张着,直到最后的结果出现,才恍然明白。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浅析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浅析

课文分析:
1.按小说情节把本文分为四部分,如何划 分?各写什么意思? ①开端(想买礼物) ②发展(买到礼物) ③高潮(互赠礼物) ④结局(得到真爱)
2.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
德拉和杰姆
3.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女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忍痛割爱卖掉长发为丈夫 杰姆买回金表链,但杰姆却卖掉心爱的祖传三代的金 表为德拉买回发梳。
艺术特色
1.设置悬念
2.构思独特
3.运用心理、语言、动 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 画人物
4.“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 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 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为什么他们 “最聪明”?
互赠的礼物却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他 们却得到了世间最宝贵的礼物——爱。小说 借此歌颂了纯洁的爱情。
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一对贫穷的年轻 夫妻想互赠圣诞礼物,结果阴 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变 成了无用的东西,然而他们却 得到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爱的故事,从而讴歌了纯尔
2.加斯帕 3.巴尔撒泽
圣母和耶酥
黄金
乳香 毒药
故事梗概
• 妻子黛拉和丈夫吉姆在纽约过着贫困的生活,每天都要仔细计算努 力节俭才能勉强度日。但圣诞节快到了,黛拉非常想给吉姆买一件 礼物,买一件好的、稀罕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件多少能配得上他, 让他称心如意的东西。黛拉认为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让吉姆快乐, 才配得上她对吉姆的爱情。不过现实是残酷的,黛拉只有一块八毛 七分钱,而她所希望的东西至少要20块。不过她想出了办法,那就 是卖掉她引以自豪的,又是吉姆最喜欢的一头美丽的 • 长发--他们两个的珍宝之一。他们的另一个珍宝是吉姆祖传的怀表。 黛拉用头发换来了20块钱后,经过仔细寻觅。终于找到了一条朴素 高雅的白金表链,配吉姆的表非常合适,花了21块钱。回到家后她 开始担心吉姆是不是还会觉得她漂亮,因为她现在头上烫着短短的 的发卷。吉姆终于回来了,并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盯着她,然后让她 打开一个小包--吉姆给她的礼物--一套嵌着宝石的玳瑁梳子,黛拉 梦想中的梳子,正好用来装饰她美丽头发的梳子。然后她把表链给 吉姆看,但吉姆已经用不着表链了,他把怀表卖了给黛拉买了梳子。 虽然他们的好意落空了,但这并不是一个因事与愿违而令人遗憾的 结局,黛拉和吉姆之间体贴入微、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彼此最珍贵 的礼物,所以欧·亨利把它命名为麦琪的礼物,是神圣的,充满爱 的,寓意深远的礼物。

读书心得——《麦琪的礼物》的三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

读书心得——《麦琪的礼物》的三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

读书心得——《麦琪的礼物》的三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佳作。

这部小说整体上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对礼物的有用和无用,富人与穷人以及贤人与凡人进行了对比。

通过这3组对比来揭示当时的帝国主义国家阶级的对立关系。

同时欧·亨利利用反讽的语言来暗示读者去挖掘他文字表面的深意,去猜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却又给出出人意外的结局使读者原先的猜想落空。

这样开放式的写作刺激了读者,使其在阅读这篇小说时被文中的3种矛盾对立所牵引,形成期待,期待落空时能重新思考,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

《麦琪的礼物》的写作精神和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思想吻合。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打破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即打破对立的一方(一元)的优先或绝对地位,反对思维方式上的二元对峙、一元优势的僵化程式〔1〕。

他否认对于所有的观点就只存在一个标准,而不管它们所涉及的事物。

即使对于自己的作品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嘲讽的姿态〔2〕。

解构主义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态度和反对一元的优越性的思维方式来获得思维方式上重大突破的途径。

解构主义者认定:对立项之间仅有一些差异,而无孰优孰劣的等级秩序,……,两项之间相渗透,相互包容的关系〔3〕。

而在《麦琪的礼物》这篇短篇小说中,欧·亨利也通过解构基于帝国主义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二元对立的关系来质疑帝国主义的等级制度和价值观,批判贫富悬殊的现实社会。

本文将探讨《麦琪的礼物》中三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问题。

一、礼物的有用与无用小说题目“麦琪的礼物”引自圣经典故。

Magi指圣婴基督出生时来自东方送礼的三贤人(载于圣经马太福音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七至第十三节)。

麦琪珍贵的礼物对耶稣没有多大的用途,所以这个典故影射主人公夫妻互相赠送的礼物的实用价值存在“有用”与“无用”的冲突,这是一种显性的对立关系,是帝国主义实用主义哲学统治下阶级关系对立的具体表征之一。

在当时的美国,人们宣扬一种强调行动、功利和效用的实用主义哲学。

《麦琪的礼物》的主题解析与表现艺术

《麦琪的礼物》的主题解析与表现艺术

《麦琪的礼物》的主题解析与表现艺术如何表现文学名著《麦琪的礼物》,是每个电影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篇以经典美国电影《麦琪的礼物》为例,从故事结构、主题挖掘及表现手法三方面展开探讨,力求能使读者在解读影片中获得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一、主题解析,贴近生活,启迪心灵——浅谈经典影片《麦琪的礼物》(1)情节结构:在英格兰的苏塞克斯郡,有一位善良、乐于助人的盲人按摩师,叫做麦琪。

她虽然双目失明,却仍然用她的歌声安慰、鼓励着周围的人。

影片开头交代了麦琪丧夫,还带着女儿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认识了另外两位按摩师,他们接纳了麦琪,当知道麦琪失去丈夫后,纷纷给予她帮助和支持。

虽然她自己的生活非常困难,但仍然尽力帮助别人,以真诚回报这些朋友。

影片结尾,麦琪过生日,其中的主要人物与她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 2)思想内涵:《麦琪的礼物》取材于英国著名民间传说,是一个关于忠诚、仁慈和爱心的感人故事。

《麦琪的礼物》以动人的亲情和友情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成功之处正在于真实地表现了人性中那种至善至美的本质,引发人们对于人类社会价值的思考,让人们获得情感的愉悦和审美的陶冶。

(3)教育启示:这部电影从小就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诚实、守信用、乐于助人,同时要多做好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才能获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影片让我们看到只要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就能够发现身边的很多事情。

影片中的苏菲·吉尔和罗兰德·弗拉姆夫妇帮助了麦琪,使她不再孤单,可见,每个人都可以奉献自己的爱心,只要你愿意。

二、人物形象设计及表现艺术。

影片中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苏菲的忠贞不渝;罗兰德·弗拉姆夫妇的无私奉献;罗兰德的妻子爱丽丝对爱的执著追求;奥斯卡一家人与麦琪的情感变化。

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三、场景设计,真实细腻,唯美梦幻——浅析经典影片《麦琪的礼物》 1。

[麦琪的礼物]《麦琪的礼物》赏析

[麦琪的礼物]《麦琪的礼物》赏析

[麦琪的礼物]《麦琪的礼物》赏析[麦琪的礼物]《麦琪的礼物》赏析篇一 : 《麦琪的礼物》赏析麦琪,是圣子耶稣诞生时前来送礼的三位智慧的贤人。

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

在西方人看来,圣诞礼物是最可珍贵的,因而也希望自己获得的礼物是最有价值的“麦琪的礼物”。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中,用他笔调幽默又带有淡淡哀伤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

以圣诞前夜馈赠礼物如此平常的题材创构的小说,在西方文坛并非罕见,其中也不乏精心之作,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独自绝响,成为这类题材的杰作,确实是令人深思的。

首先,从内容上看。

全篇以馈赠圣诞礼物为中心线,写了美国一对贫穷而恩爱的夫妇。

这个家庭的主妇为了节省每个铜子儿,不得不“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

尽管如此,到圣诞前夕全家只剩下一块八毛七分钱。

作家不用多费笔墨去写这个家庭的拮据困窘,只是简单地用“一块八毛七分钱”引出全篇。

唯其如是,深爱丈夫的主妇德拉把这钱数了三遍,并因为无法为丈夫购得一件称心的“麦琪的礼物”而伤心地哭泣。

欧?亨利最擅长用貌似平淡的话语作素描,去营构一种气氛,让读者沉湎其中,领味和思考人物的命运。

“一块八毛七分钱”为这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营构的忧郁凄凉的气氛始终贯穿全文,即使写到夫妇看到礼物时的瞬时惊喜和欢乐时也明显地带有这种气氛袒露的伤痛。

“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

这句话似乎折射出欧?亨利对当时美国现实的深沉思考。

作家写出了一对贫穷夫妇的痛苦,也在对人物思想性格和故事情节的描写中,把读者的趣味引向高尚的境界,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获得美的陶冶。

这是《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真正价值之所在。

德拉为了给丈夫心爱的金表配上一副精巧的表链,忍痛卖掉自己一头美丽的头发。

那“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泻闪亮”,丈夫吉姆非常喜爱妻子这头美丽的褐发。

结构主义;《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文本结构

结构主义;《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文本结构

结构主义;《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文本结构
结构主义是一种文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通过文本的结构和符号体系来构建的。

这种理论关注文本间的关系、文本中的符号和语言、文本整体的形式和结构等方面。

《麦琪的礼物》是一篇由欧·亨利(O. Henry)所写的短篇小说。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穷苦伶仃的年轻夫妇,在圣诞节前夕试图给对方送一份礼物的故事。

最终,他们都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作为了礼物,从而体现出了真正的爱与关爱。

文本结构是指一个文本的组织和安排方式,包括段落、章节、句子、主题、人物描写、时间安排和叙述方式等。

在《麦琪的礼物》中,作者使用了线性叙事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小妇人和小男人如何为彼此挑选圣诞礼物的过程,最后用反转结局使整个故事更加感人。

同时,作者巧妙地在文本中设置了多个暗示,加深了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读书心得——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叙事风格探究

读书心得——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叙事风格探究

读书心得——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叙事风格探究《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独特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展开方式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人们对其主要的研究集中于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其叙事风格,突出其“爱”的主题。

一、欧·亨利简介以及《麦琪的礼物》的创作背景(一)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小说巨匠。

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普通家庭,读书不多,但是生活经历丰富。

后来,在银行当职时期,他因银行账目问题入狱,在入狱之后开始写作。

由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其小说题材丰富。

他的小说主要描写的是美国底层人的生活,小说语言幽默,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二)《麦琪的礼物》的创作背景《麦琪的礼物》讲述了圣诞节前一夜,由于生活贫困,丈夫为了给妻子买一件珍贵的礼物,卖了自己最珍贵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套她羡慕已久的梳子。

妻子为了给丈夫一个惊喜,剪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秀发,换了钱,为丈夫买了一个能配得上金表的白金表链。

他们两个人都失去自身最珍贵的东西,但是都收获了对方最诚挚的爱。

这篇小说灵感来源于欧·亨利自身的经历,欧·亨利早年生活贫困,但是妻子却一直陪着他,在入狱之后,妻子鼓励他开始写小说。

但是,在他流亡过程中,妻子去世,两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因此,在这篇小说中,他对女主人公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在小说故事情节设置上也重在突出妻子对丈夫的爱,这样的描写主要是表现妻子对他的爱,也从侧面表现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以及愧疚。

此外,这篇小说也揭露了当时美国生活的黑暗以及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

通过了解作者生活经历以及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欧·亨利想表达的情感。

二、《麦琪的礼物》的叙事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一)《麦琪的礼物》的叙事风格此篇小说的成功,除了其独特的主题思想之外,也与其叙事风格有着直接的联系。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欧亨利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因为它的独特的语言特点被广泛接受。

本文将探讨《麦琪的礼物》中作家所采用的语言特点。

首先,在《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精心地设计了一个叙事结构,使得整部作品在叙述上更加得体、完整而又有序。

他在叙事中使用大量的设定元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社会概念等,使得故事的发展更加有节奏,更加有说服力。

此外,他在叙事中运用了大量的符号,如大象、竹子等,使得叙事更加浑然一体,更加令人感动。

其次,在故事情节上,欧亨利考虑到读者的口味,制定了一系列非常精彩的跌宕起伏的情节,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更具有可读性。

他在情节的发展上大量运用了预言、冲突和矛盾,使得故事有了悬念,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在文字表达上,欧亨利将多样的文字表达融为一体,使得文章的叙述更加完整。

他运用了大量的精彩谚语、比喻、讽刺、呼应等语言形式,使得文字表达层次丰富,更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综上所述,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中采用了多种语言特点,使得整部作品在叙述、情节和文字表达等方面既到达了完整的艺术表现,又有很强的可读性,使该作品受到广泛的赞誉。

- 1 -。

对《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赏析

对《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赏析

对《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的赏析【摘要】《麦琪的礼物》是英国作家朱迪斯·沃顿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麦琪在临终之际送给她的爱人的礼物。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情感描写、主题内涵和文学语言技巧来赏析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时,我们会深入挖掘麦琪和她的爱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在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上,我们会揭示作者对爱与牺牲的深刻思考;在评价文学语言技巧方面,我们会探讨沃顿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通过总结对《麦琪的礼物》的赏析,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文学阅读体验。

【关键词】《麦琪的礼物》、文学语言艺术、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情感描写、主题、思想内涵、文学语言技巧、成就、赏析、研究方向、启示、思考。

1. 引言1.1 介绍《麦琪的礼物》的背景和作者《麦琪的礼物》是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首次出版于1908年,讲述了在印度殖民地背景下发生的一段关于爱、文化冲突和人性的故事。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他的作品多以揭示人类内心世界和道德伦理为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福斯特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富有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游学欧洲和印度,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见识。

《麦琪的礼物》是福斯特的第四部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小说通过对英国女子米楚的视角揭示了印度殖民地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交融的复杂关系。

在小说中,福斯特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段跨越文化和信仰的感人爱情故事,同时也探讨了人性、道德和宽容等主题。

通过对《麦琪的礼物》的背景和作者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文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和魄力。

The Gift of the Magi麦琪的礼物解析

The Gift of the Magi麦琪的礼物解析

《麦琪的礼物》之写作手法分析欧·亨利是20世纪初期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欧·亨利的小说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大众生活,布局精妙,语言极具特色,以其独特的写作方法而享誉世界文坛。

他一生写了270多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以“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他的作品艺术特点突出,其中《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树叶》、《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子》等作品, 被誉为世界优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本文通过对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写作手法的详细分析,来探讨欧·亨利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所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荒唐却又感人的故事。

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

他们生活贫穷,但却各自拥有一样极其珍贵的宝物——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

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

故事虽小但是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温暖、亲情、至爱、忠贞。

在艰难困苦环境下一对相依相爱的夫妻,用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去换取对方所心爱的礼物。

故事虽说是有些悲剧性的色彩,但是烘托出来的却是比万金更要贵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综观此篇小说,探究欧·亨利的写作手法,我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的艺术铺垫和双重的结构线索欧·亨利的小说各部分联系紧密,故事的首尾自然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通常在开篇为故事发展做精心的铺垫,使文章全部的故事情节合理。

在小说中开篇写道:“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

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

这些铜子儿是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红了,德拉数了三遍。

浅析《麦琪的礼物》

浅析《麦琪的礼物》

英美文学欣赏论文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题目:浅析小说《麦琪的礼物》院系:班级:学号:姓名:教师:2012年4月1日浅析小说《麦琪的礼物》摘要:《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个圣诞节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里的荒唐却感人的故事。

男女主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看似荒诞无意且带着些悲剧睛调的故事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欧亨利为我们传达的从苍凉中透出的温暖。

真挚的感情是无价的,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爱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麦琪的礼物,内容,写作特色这篇小说我在中学时代就读过,主要叙述了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妻互相赠送礼物的故事。

这对互敬互爱的夫妻,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

为了对方的快乐,他们全都乐意做出重大的牺牲。

1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该小说设置铺垫,阅读起来井然有序。

小说一开始,就着力渲染女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从而突出了构成全篇情节基础的矛盾:想买礼物而生活拮据。

作者在前文有意蓄势,反复强调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钱数之少和来之不易,这使德拉购买圣诞礼物的希望很难实现。

为了解答读者的疑问,作品接下去介绍了德拉作为主妇的这个家庭的窘境,这对年轻的夫妇,住的是“与贫民窟相差无几”的公寓,亲戚朋友很少来往,信箱里根本就没有投信进去,我认为作者这样做都是在蓄势,为后文表现德拉与杰姆的真挚的爱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表和美发,对这个每星期只有20块钱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作者极力表现金表和美发的重要性,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及夸张手法来表现,更加衬托出它们对主人公的重要,毫不夸张的说,金表和美发是他们生命得一部分,双方都是因为欣赏而艰难幸福的生活。

但是到最后,真挚、纯洁的爱情还是让双方都舍弃了自己的最爱,心甘情愿的献出。

这是何等的爱情,惊天地、泣鬼神。

无法用言语形容。

另外,小说揭示社会现实不靠说教,而是用人物感情的起伏的发展变化作为脉络,启发读者去触摸,感受人物带有悲剧性的思想性格,在那个金钱可以买卖爱情,心理和感情出现畸变的社会中,德拉夫妇的真挚深厚的爱体现了作者的理想主义色彩。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欧亨利(18621910),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

由于他描写的生活画卷广阔,他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的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他的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往往在幽默中揉进辛酸,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乎意料,而又符合真实,令人赞叹。

三、解题:麦琪(Magi),指《圣经》所载耶稣降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送礼物的三个贤人:光明之王梅尔基奥尔赠送黄金表示尊贵,洁白者加斯帕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撒泽赠送没药预示着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

麦琪首开圣诞馈赠礼物的风俗。

)人物德拉,有着让希巴女皇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的金发,可以想见她的美丽。

她对贫苦平淡的生活心静如水,也没有渴望表现自己的骚动。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她无钱为丈夫买礼物的焦灼心情,她上街卖发买表链的急迫,回家后为了不让丈夫难过精心修饰短发,这一切都深刻细腻地表现了她深厚诚挚的爱情。

杰姆,在小说中着墨并不算多,作者对他没有什么深入细致的刻画,只是用很瘦削,非常严肃稍加润色。

不过从他卖掉祖传金表为妻子买礼物,以及回家后一系列的言行,都表现了他是一位体贴妻子、纯真善良的男人。

德拉和杰姆夫妇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是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尽他们纯真的感情。

他们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仍保持着纯朴、善良的美德。

在人性物化的时代,他们是真正有智慧、有勇气的麦琪。

四、主题思想《麦琪的礼物》叙写了圣诞节快到了,一对恩爱的小夫妻想互赠礼物。

但是拮据的经济条件使他们捉襟见肘,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换取对方心爱的东西。

结果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祖传的金表,给妻子买来了她向往已久的发梳。

两人珍贵的礼物均变成了无用的东西,故事出人意料而合情合理的巧合。

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辛酸,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使我们看到了镌刻在他们身上的尊重他人的爱,关爱他人的金子般的优良品德。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2探析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风险3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观4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5论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6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7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8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Love in The Thorn Birds9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10视频辅助和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11Family Values in Desperate Housewives12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13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14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15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16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17“生活大爆炸”中美式幽默的翻译方法研究18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19《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20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21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成因22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23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24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25谈西方婚姻文化对当代中国女性婚姻观的影响26觉醒的灵魂——解读《兔子归来》中的女性主义27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28《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29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30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31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32An Analysis of Vampire Image in Fevre Dream by George Martin33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分析34《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35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及解读36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37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38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调查研究39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40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41《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42《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43《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44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45 A Study of Humou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wo Famous Adventures46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47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48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49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50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51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52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以<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53从人格结构论视角看《红字》中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54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55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56《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57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58《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59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60硬汉形象-浅析厄内斯特•海明威《杀人者》61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62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A Farewell to Arms63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64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65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66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习语的影响67《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68《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69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70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71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72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73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74《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分析75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76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77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78《天边外》的悲剧分析79浅析李尔王的陷落80《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81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82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83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84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85金庸武侠英译中的文化传递86孤独而坚强的灵魂--《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爱伦•韦瑟罗尔的性格分析87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88《我,机器人》中苏珊•卡尔文的女性角色分析89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90《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91《嘉莉妹妹》之女主人公新女性形象分析92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93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94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95《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意象分析96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97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98《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99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100《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101巧克力包装的研究102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103探究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104解读《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05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106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107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108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分析《一桶白葡萄酒》109口译者心理环境的适应研究110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111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112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13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114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115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16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117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18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119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120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121汉语请求策略的分析122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123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124An Analysis on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room Context125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126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127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128从《胎记》中阿米那达布的人物分析看人性的原始表达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29词汇衔接手段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130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131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132从功能派目的论角度看商品说明书的英汉翻译133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134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135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136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37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138爱玛人物形象分析139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140性别与语言风格141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142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143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144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145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146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147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148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149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150浅析当今网络英语交流中的缩略语151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152从人文主义角度解读《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153论汉语景点名称的英译154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155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156On the Dramatic Conflicts Contributing to Eliza Doolittle’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Pygmalion157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158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159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160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161Mirror Im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Liguang and Patton162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163《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164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165中英礼貌用语差异166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167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168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169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170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71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172《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173《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174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175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76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177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178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179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180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181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182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83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184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185海明威文学作品中青年和老年人物关系对比探究186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187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88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189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190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1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192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193《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94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195《蝇王》中的象征196“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197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198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199《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200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结构主义视角下全新解读《麦琪的礼物》

结构主义视角下全新解读《麦琪的礼物》

结构主义视角下全新解读《麦琪的礼物》[摘要]从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观点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并研究了这篇小说的人物角色的构成与小说的深层结构,不仅使读者对这部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而且也对真爱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阐释。

[关键词]结构主义;《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文本结构一、结构主义理论与《麦琪的礼物》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学说,而是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

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

它也表明了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语言——即系统——是一种自主的、内在化的、自我满足的体系,它不与外界的实体的事物发生关系。

结构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其次是对共时性的强调。

共时性和整体观和系统性是相一致的,因此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整体观和系统观的必然延伸[1]P76-77。

本文正是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和“语义结构”来分析《麦琪的礼物》的语义结构,并对其进行具体的意义解读。

欧·亨利的小说匠心独运,别致新颖,其创作手法风靡世界文坛。

其作品通常都是为了反映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揭示美国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2]P62。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巅峰之作。

麦琪,是圣子耶稣诞生时前来送礼的三位智慧的贤人,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

在西方人看来,圣诞礼物是最可珍贵的,因而也希望自己获得的礼物是最有价值的圣诞礼物。

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位妻子为了给丈夫买一条白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卖掉了一头秀发。

可是无巧不成书,丈夫也出于同样的目的,卖掉了祖传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梳子。

小夫妻互赠圣诞礼物,结果真相大白,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失去了使用价值,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真爱。

《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浅析

《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浅析

《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浅析摘要:《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其匠心独运的情节设置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历来是学者们研究和效仿的对象。

本文拟从叙事推动力、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序列四个方面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

试图发掘出作品叙事上的独到之处和更多维度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短篇小说作为小说体裁的一种,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涉及的现实生活范围、文化内涵和创造规模较为狭窄简化,无法全景式、细致客观地重现重大事件,也无法立体多层次地描摹复杂的人物情感。

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他的一系列作品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也因为作品中精彩绝伦而出乎意料的“有意味的结尾”①被奉为“尾巴的大师”。

美国于1918年开始设立“欧·亨利纪念奖”以鼓励每一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同时纪念这位对短篇小说的创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

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见出欧·亨利对短篇小说的叙事技巧的演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凭借出色的叙事结构布局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将简单的人物和合乎情理的情节组合进而蜕变成一部精彩感人的作品的例子。

一、叙事张力和动力。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摹仿,它所摹仿的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所谓完整,指事件有头,有身,有尾。

”②因此,为了确保小说情节的完整,首先必须有事件的起因。

作者在小说开头就开门见山点明事情的起因“,明天就是圣诞节了”③,德拉想给丈夫买份合适的礼物,可是她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这一现实的矛盾冲突使小说一开始就处于一种叙事张力的牵引下。

萨缪尔·查特曼认为“:作者实际处于具体的叙事流程之外,他不过是给叙事提供了一个局外的、初始的动力。

”④因此,叙事的动力事实上来自于故事情节本身。

这种选择将情节发展的“高潮”到来前某一位置作为叙事的开始,继而再进行倒序解释的手法,选择圣诞节的前一天作为叙述的始发点,使得文章一开头就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

_麦琪的礼物_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浅析

_麦琪的礼物_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浅析

《麦琪的礼物》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浅析郝克军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欧·亨利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欧·亨利的小说不仅语言极具特色,而且整体布局精巧,结局让人意想不到。

本文通过对《麦琪的礼物》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的分析,来展现并揭示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作者简介及小说的创作背景欧·亨利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医生家庭。

欧·亨利在幼年时期母亲便离世,他做过牧场放羊工、药房小伙计、银行出纳、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等工作。

他所供职的银行在1896年时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于是管理人传讯于他。

即使欧·亨利明知自己的清白,但是他有口难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最后欧·亨利只能离家出逃,前往拉丁美洲去避难,从此改名换姓,生活历经各种艰辛。

由于妻子生重病,欧·亨利回到家乡去探望她,却在回去之后被捕进了监狱。

他从此开始了在狱中的生活,他担任监狱中的药剂师,并且在业余时间开始以笔名欧·亨利来创作短篇小说。

不久他出狱,欧·亨利来到了大城市纽约,他经常出入小酒店、贫民窟以及小客店和下等剧院,他为那些普通的小人物立言,他将自己看做是纽约400万贫民以及普通人民的代表。

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大约300多篇小说,《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和《最后的藤叶》是欧·亨利的代表作。

欧·亨利创作的小说幽默、诙谐,并且能够采用寓悲于喜的写法,从而形成他笔下的作品拥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这部小说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故事的结局虽然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但是却又不与情理相悖。

在美国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期,由于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一点点发展,以至于社会矛盾一点点显露出来。

欧·亨利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社会中那些形形色色的现象与现实使得欧亨利内心非常矛盾。

欧·亨利丰富的经历、独特的视角、曲折的人生以及对生活现象敏锐的观察使得他将各种现象形象而具体地概括在自己的创作中,比如小说中体现的下层普通劳苦群众生活中的艰辛与贫穷,金融寡头的巧取豪夺,道貌岸然的上流骗子,买卖官爵的肆无忌惮,强盗、流浪汉、小偷的生活以及社会中的失业与犯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浅析摘要:《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其匠心独运的情节设置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历来是学者们研究和效仿的对象。

本文拟从叙事推动力、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序列四个方面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

试图发掘出作品叙事上的独到之处和更多维度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短篇小说作为小说体裁的一种,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涉及的现实生活范围、文化内涵和创造规模较为狭窄简化,无法全景式、细致客观地重现重大事件,也无法立体多层次地描摹复杂的人物情感。

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他的一系列作品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也因为作品中精彩绝伦而出乎意料的“有意味的结尾”????被奉为“尾巴的大师”。

美国于1918年开始设立“欧?亨利纪念奖”以鼓励每一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同时纪念这位对短篇小说的创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

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见出欧?亨利对短篇小说的叙事技巧的演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凭借出色的叙事结构布局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将简单的人物和合乎情理的情节组合进而蜕变成一部精彩感人的作品的例子。

一、叙事张力和动力。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摹仿,它所摹仿的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所谓完整,指事件有头,有身,有尾。

”????因此,为了确保小说情节的完整,首先必须有事件的起因。

作者在小说开头就开门见山点明事情的起因,“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德拉想给丈夫买份合适的礼物,可是她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这一现实的矛盾冲突使小说一开始就处于一种叙事张力的牵引下。

萨缪尔?查特曼认为:“作者实际处于具体的叙事流程之外,他不过是给叙事提供了一个局外的、初始的动力。

”????因此,叙事的动力事实上来自于故事情节本身。

这种选择将情节发展的“高潮”到来前某一位置作为叙事的开始,继而再进行倒序解释的手法,选择圣诞节的前一天作为叙述的始发点,使得文章一开头就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

随着德拉用卖自己一头秀丽长发换来的钱去买礼物的一系列行为,读者的神经也随之绷紧,心中不禁涌出种种疑问,诸如:吉姆能接受德拉剪了头发的样子吗?以这样的代价换来的礼物吉姆会喜欢吗?他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这些困惑鼓动着读者一探究竟的热情。

当吉姆面对德拉短发的样子时,“他只带着那种奇特的神情凝视着德拉”,这不禁让读者好奇心更盛,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然而,当看到德拉精心为自己准备的礼物时“吉姆好像从恍惚中突然醒过来”。

这些描写与读者预想中男主角可能的举动和神情完全不同,这构成推动小说迅速发展的又一大动力。

文章结尾处吉姆轻松的一句:“我是卖掉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

”至此故事戛然而止,如同疾驰的列车骤然失去了动力。

小说中的两个故事:德拉卖掉头发买来表链,吉姆卖掉金表买来发梳的真相同时大白,几组叙述动力的互相冲突至此完全抵消,失去了动力的叙事也随即终止以至于读者甚至要在一两秒后才能反应过来。

在小说结局形成的审美空间里,读者反复回味为了准备圣诞礼物的这对小夫妻相互之间真挚无私的付出,也为意料之外又不悖常理的结局而感慨不已。

二、叙事时间和速度。

热奈特区分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区别。

从持续时间上说,故事时间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叙事时间,即叙事可能用相当多的篇幅来表现故事中片刻的经历,或者用很少的篇幅来表现故事中时间跨度很长的经历,甚至省略一段故事时间。

既然没有必要平均着力叙述各个事件,那么叙述的“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

叙事速度指的是特定时间内的故事容量,速度越快,特定叙事时间内的故事容量越大,反之亦然。

如文中“此后的两个钟头像张开了玫瑰色翅膀似的飞掠过去”,“不出四十分钟,她头上布满了紧贴着的小发卷”等,虽然“两个钟头”“四十分钟”在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中并不短,但是在作者的叙事时间中仅占用一两秒钟,这些用较短篇幅来叙述较长的时间的事件,都是“加速”叙事,不施过多笔墨一带而过,因而在情节上并不算很重要。

相反的,相对重要的事件则往往用“减速”叙事的方式。

如开篇不久,作者就花了很大篇幅介绍“詹姆斯?迪林汉?扬夫妇”的“两样东西特别引为自豪”即德拉美丽的头发和吉姆三代祖传的金表。

德拉“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般的长发足以“使那位示巴女王的珠宝和礼物相形见绌”,吉姆的金表“让所罗门妒忌得吹胡子瞪眼睛”。

如此不惜笔墨地描述自然而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以暗示的方式提醒读者接下来发生的事很可能会和这二者有关。

这种暗示引发悬念,并造成读者长期的心理期待,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的结果。

当最后真相大白时,果然与这两样东西密切相关,读者在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之余,联想到夫妻俩分别为了对方牺牲了自己最引为自豪的东西,更能为两人的爱和付出感动、震撼。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结尾,当吉姆说出自己是用卖金表的钱买来发梳的真相时,可能一般情况下会用较多笔墨絮絮叨叨地叙述,而作者匠心独运地只用简短的一句话交代清楚一切原委:“我是卖掉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

现在请你煎肉排吧。

”故事至此戛然而止,并转向日常的生活,但艺术上的留白反而使读者久久回味,并自动将之前隐藏着没有显露出的吉姆为了给德拉准备圣诞礼物同样经历的煎熬这条隐线代入叙事时间当中,丝毫没有突兀不真实之感,反而给读者更强烈的心灵体验。

三、叙事视角和焦点。

布洛克斯和瓦伦在1943年首次使用叙事焦点一词,并将其作为观察点的同义词。

热奈特在1972年对这一观点提出批评,认为其混淆了谁看和谁说的问题,并随之提出叙事聚焦的概念。

他将聚焦分成三种:无聚焦或零聚焦(叙述者比任何一个人物都知道得多,即全知全能的视角)、内聚焦(叙述者知道的和某个人物一样多)以及外聚焦(叙述者知道的不比任何一个人物多)。

????由此可知,叙事可以是由一个局外人全知全能地讲述,也可以由一个人物或从某个固定的角度来讲。

文章开头的描写中,作者仿佛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到叙述的场面:明天就是圣诞了,德拉却因为没钱给丈夫准备礼物而痛哭。

随后,叙述者仿佛跃居舞台前端,不时说上两句,似乎在引导读者进入文中环境,也同时有意让读者感觉到他的存在。

如“这个家庭的主妇渐渐从第一阶段退到第二阶段,我们不妨抽空儿来看看这个家吧”;“诸位不必理会这种杂凑的比喻”;“那始终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亲爱的朋友们――简直是了不起的工作”;“对这句晦涩的话,下文将有所说明”等。

文中也有多处分别使用了内聚焦或者外聚焦。

内聚焦如“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猫正在灰色的篱笆上行走”。

在这里读者是通过德拉的眼睛得以看见猫,而非叙述者的安排,可见这个场面的“聚焦”已由叙述者转向德拉这个人物。

另如:“吉姆在门内站住,像一条猎狗嗅到鹌鹑气味似的纹丝不动。

他的眼睛盯着德拉,所含的神情是她所不能理解的,这使她大为惊慌。

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

他只带着那种奇特的神情凝视着德拉。

”在这里吉姆的表情究竟是哪一种,他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仿佛叙述者也同德拉一样迷惑不解,因此用了个形容词来概括吉姆的神情“奇特的”。

这就使用了外聚焦的方法。

多种聚焦的转换避免了情节的枯燥和沉闷,使叙述既真实可信又引人入胜。

不同的聚焦也有各自的优点。

内聚焦可以更加细腻展现人物的心理,外聚焦可以增加情节的曲折性,吸引读者跟随叙述者一起探索事情的真相。

恰到好处的零聚焦又可以揭示主题,发人深思。

如结尾处:“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

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授受衣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

他们就是麦琪。

” 叙述者扮演了古典叙事中全知全能的说教者的角色,揭示并引导读者思考作品深层的思想意义。

四、叙事序列和语义方阵。

结构主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单纯的哲学学说,而是一种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的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者霍克斯认为:“在任何既定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里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他们最终目标是寻找把“本身没有意义的东西组成具有意义的东西所需要的那种组织类别和形式”的一种近乎永恒绝对的结构。

索绪尔和雅各布森的语言学理论为结构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语言二元对立原则的概念,认为在语言中,音位和意义都是通过对立的东西呈现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格雷玛斯以语言学为基础,力求首先找出故事内部基本的二元对立关系,再由此推导出整个叙事模式,提出了“语义方阵”????的概念。

如上图所示,格雷玛斯把这种符号矩形图看作是构成我们语言的要素、句法和经验的基础,是形成角色模式的根基。

他以二元对立原则为基础,通过两个关系不是对立便是否定的角色来说明叙述的普遍模式。

在这个对文本“予以分解,然后重新予以组合”也即“分割和明确表达”????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得以建立。

如在本文中,将德拉卖掉头发给吉姆买来表链作为一条叙事线索,各个叙事符号的组合可以得出如下方阵:德拉(主角)←--------------→足够的钱(对手)美丽的头发(助手)←--------------→ 表链(对象)矩形方阵四角是由相互具对立、否定或补充关系的符号支撑的。

小说中,女主角德拉在圣诞前“自得其乐地筹划了好些日子。

要买一件精致、珍奇而真有价值的东西”给丈夫吉姆,然而她“省吃俭用,能攒起来的都攒了”,可却只有少得可怜的“一块八毛七分钱”。

要想用这些钱去买“像他的为人文静而有价值”的、能配上吉姆那块金表的表链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忍痛将自己“褐色小瀑布”般的美丽长发卖了,用换来的钱买了精致的白金表链。

在此语义方阵中,“德拉”是行动的中心,“足够的钱”与之相对立成为行动的阻碍,因为德拉显然没有足够的钱。

想买给吉姆的“表链”是行动的对象和客体,“美丽的头发”则成为帮助德拉买表链的也即她送礼物的目的得以达成的助手。

在这几个符号中,“美丽的头发”和“足够的钱”是矛盾关系无法共有,正如德拉必须以卖掉头发为代价才能买得表链。

主角要想获得对象表链,必须以头发换取足够的钱,再用钱买表链,在此条线索中可以看出主角为了获得对象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同理,由于吉姆卖掉自己的祖传的金表买来送给德拉的精美玳瑁发梳,线索和语义方阵和上图结构一致。

由文章最开始对小夫妻家庭生活拮据的描写直到最后吉姆揭晓事情真相,可知在德拉卖头发买表链的明线之下还隐藏着吉姆卖金表买发梳的暗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