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热—热起来了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全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二给冷水加热1、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

2、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重,热水轻;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

3、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1、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金属错和张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2、热胀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四空气的热胀冷缩1、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解释热胀现象: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2、(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知识点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如:多运动;晒太阳、烤火等从外界物质吸收热量;吃点热的东西等。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只是衣服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保温)。

3、将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一开始是水袋是沉的,过一段时间后冷水被加热了慢慢浮起来了。

4、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冷水和热水:如果轻重相同,(热水)的体积大。

如果体积相同,(冷水)重。

5、常温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7、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8、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气体的体积变化程度比液体要大很多。

9、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10、(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固体)的热胀冷缩最不明显。

1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3、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2)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3)热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15、(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最新版)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最新版)

五下第二单元《热》知识点1.热起来了(1)我们可以通过【吃热的食物、晒太阳、运动、开暖空调】等方法使身体热起来。

(2)多穿衣服,盖厚厚的棉被身体感觉会热起来。

但是【衣服、棉被等本身是不能产生热量的,它们只能减缓身体的热量向外界流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3)在室外感觉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会产生热量。

】(4)保温有两种意思:【保热和保冷】。

用棉被把冰棍盖起来,也能起到保温作用。

原理是【棉被能减缓外界的热量向冰棍传递的速度】。

2.给冷水加热(1)将热水装进一个能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它放进装满冷水的水槽里,这个塑料袋【会浮在冷水上,过一会儿塑料袋会下沉。

】(2)将冷水装进一个能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它放进装满热水的水槽里,这个塑料袋【会下沉,一段时间后塑料袋会上浮。

】(3)水在加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因此,【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热水体积大】。

(4)【体积相同,冷水重;重量相同,热水体积大】。

(5)实验题:试管装满冷水,用气球皮扎紧,在天平上称重;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在天平上称重,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两次重量不变】。

(6)实验题:试管装满水,用气球皮扎紧,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气球皮会鼓起来,体积【变大】;再马上放入冷水杯里,气球皮又会凹进去,体积【变小】。

3.液体的热胀冷缩(1)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2)观察水在受热和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生活中的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比如:酱油、牛奶、食用油、酸醋、水银等。

水银温度计就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自然界也存在着一些反常现象,水在4℃以上时,都是【热胀冷缩】的。

但在4℃以下,却出现了【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温度越低,体积反而会【增大】。

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体积达到【最大】,大约是4℃时水的体积的【1.1】倍。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 的地方?(P34) 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 (同填空7) 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 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 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 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 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 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 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
二、问答题: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 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运动可以使血液 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 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 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 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 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 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 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 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 火柴先掉下来?(P39) 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P40) 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 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 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 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 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 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1.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等不足。

我们可以采用增宽船体等方法使其保持稳定。

2.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

船首采用流线型(尖形),可以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

3.竹筏通过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比独木舟更稳定、载重量更大。

竹筏的不足之处:容易浸水、不牢固。

4.摇橹木船和宝船解决了容易浸水的问题,而且出现了“摇橹”“风帆”等动力系统。

5.生产生活的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6.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

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

7.※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浮力。

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8.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增加船的宽度、使船体均匀不偏沉。

9.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可以提高船的稳定性。

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船,这样做的优点是提高船的稳定性。

10.船的载重量与船只的底面积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底面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11.用弹珠模拟货物的缺点:弹珠会滚动容易沉船,测量的载重量不一定准确。

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

而用垫圈模拟货物测量的载重量更准确。

.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不偏沉、不滚动)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12.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

13.船可以通过船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

14.潜艇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

潜艇通过调节自身重力的大小来控制浮沉。

潜艇常用的动力有柴油动力和核动力。

15.要想使船保持动力,必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4.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职、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

6.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都是由木头制作的,它们的教重量、体积和结构等都比独木舟,竹筏进步很多。

明代宝船,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代表并拥有在当时极为先进的工艺水平。

第3课时:用沉的材料造船1.铝箱和橡皮泥一样,放到水中会沉下去。

把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就有可能浮起来。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当物体浮在水面时,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3.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型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4.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型后,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材料做成中空,可以增大体积,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7.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

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阳无向子知识清单科学JK五年级8.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渡船的底部特别宽围,稳定性大大提高。

双体帆船的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第4 课时:增加船的载重量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越来越大的船来满足交通和运输货物的需要。

2.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着船的发展。

3.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

4.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

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

将船舱分格处理可以提高船的稳定性。

5.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6.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铝箱设计不同底面积的铝箱船,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热一、填空题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5、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6、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1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及课本问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及课本问答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二单元知识梳理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如:(锑)、(铋)。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或热传导)。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大理石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6、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设计的。

17、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如水管冻裂】6.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气体的热胀冷缩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加热后的钢条将大头针顶斜了,说明钢条伸长了。过了一会,冷却的钢条又与大头针产生了一段距离,说明钢条缩短了。
实验结论:钢条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塑料勺、木勺、铁勺各一把,热水、烧杯1个、豆子3颗、凡士林。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铁勺上的豆子先落下了,其次是塑料勺,最后是木勺。
实验结论:铁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塑料,最后是木头。
实验六:钢条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我的猜想:钢条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钢条、2个大头针、酒精灯、火柴、三角架、木板、刀子。
实验材料:带链铜球1只、刚好通过铜球的铜环1套、酒精灯、冷水、火柴。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铜球(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设计一个“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2套、铁丝1段、凡士林、火柴、酒精灯。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实验五:设计一个传热比赛。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
1、衣服有(保温)的作用。使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的方法有加穿衣物、跑步、晒太阳、吃热东西。
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1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3、(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五下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五下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2.1 船的历史1.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

2.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3.独木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

独木舟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装载一个物体的时候,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使独木舟受力均匀,不易侧翻。

4.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对它的阻力作用。

不同形状的独木舟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

尖形船首可以减少船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

2.2 用浮的材料造船1、浮的材料可以造船,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橡胶、塑料泡沫等浮的材料造船。

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竹筏通过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比独木舟更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更多。

3、设计制作竹筏,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明确目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等步骤进行。

4、在测试竹筏载重量时,重物浸湿(竹筏被完全浸没)或竹筏侧翻则测试结束。

2.3用沉的材料造船1.把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就有可能浮起来。

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装载量也越大。

3.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4.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稳定性大大提高。

双体帆船的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2.4 增加船的载重量1、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

2、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知识点整理1、船的载重量是指船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2、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利用空气的支撑力升离水面的船。

3、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的航行。

4、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5、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

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6、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

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

7、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于是人们逐步探索出了让船行驶的新方法,给船装上了新的动力。

8、测试我们的小船时,测试标准至少达到以下三项,(1)载重量达到200克(2)有自己的动力系统(3)能行驶一段距离。

9、我国船舶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分别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10、船底的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不但能使船更加坚固,而且使其抵御风浪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潜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其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12、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他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而且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13、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是继舟、筏之后,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14、“蛟龙”号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15、现代轮船有骨架,船舱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的利用空间船舱还可以阻止船体漏水,后向其他地方蔓延,预防沉船。

16、用边长相等的正方形铝箔做船,把船的体积做得大一些,船所能承载的货物就多。

17、比较不同体积的铝箔,船载重量的大小可以用相同重量的小物品模拟货物来测试。

18、为了更好的制作出小船,我们首先做好下面的设计,(1)画出船的设计图标注材料和结构(2)讨论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3)列出所需的材料计算所需的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姓名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如水管冻裂)6.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气体的热胀冷缩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固体的热胀冷缩1.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2.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3.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4.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1.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4.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保温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_。

5.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地增加热的传递,选用的散热材料应该是热的热的良导体。

、6.保温的原理是减缓热传递的方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8.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能保温)9.羽绒服中有很多空气,能减少身体的热由对流方式散失。

10.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1.加快热的传递,可以使物体散热。

12.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

13.需要散热的物品有暖气片等。

14.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115.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17.在大小一样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不锈钢杯)杯中的水凉得快些。

18.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实验操作1.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为了防止水加热后因体积膨胀而溢出来发生危险,所以水不能装得太满。

2.一火炉上有一茶壶,一个男孩子坐在火炉旁伸出手取暖,这里面的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热辐射至男孩子;热传导至茶壶;热对流至周围空气。

3.家里来了客人,我给客人倒了一杯热水,客人没喝,这杯水就慢慢得凉了,直到与室温相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热量从热的水中跑到了房间的空气中。

4.P.31页图为:同样的两个插有玻璃管的烧瓶分别放入冷、热水中。

这个实验说明了: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5.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发现离酒精灯近的第一根火柴掉下来了,接着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都掉下来了。

由此推测热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6.有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铁板、塑料、木头。

用手分别触摸它们,感觉很凉的是(铁板)。

这是因为(铁板的导热性能好,它能很快地把手上的热量带走)。

7.如果要制作一个食物低温保鲜盒,我会选择(塑料)材料。

问答题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P27)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

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因为被子不能产生热,只能保温,所以刚进被窝时是凉的,时间长了就热了。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等。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P28)(P29)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P32)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变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2(简记为:①准备;②加热;③试过;④冷却;⑤试过)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P36)答:要注意: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说明了什么?(P39)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说明了热总是从物体的较热一端传向较冷一端。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答: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答: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阻止身体的热量向外传出去,因此起到了保暖作用。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匠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20、如下图,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靠近A火柴一端的铁丝加热。

四根火柴依次掉下来的顺序是:,这个现象说明热总是从温度的一端传递到温度的一端。

21、把液面高度一致的三个圆底烧瓶和毛细管的连接装置,分别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后,毛细管内的液面发生了变化,请你推测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的是()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