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春天在哪里”,详细内容为童谣《春天在哪里》和儿歌《小燕子》;第二章“快乐的童年”,详细内容为童谣《捉迷藏》和儿歌《丢手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童谣和儿歌的欲望。

3. 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磁带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童谣《春天在哪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理解童谣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3. 学习儿歌《小燕子》:学生自主朗读,讨论儿歌中描述的小燕子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燕子的动作,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例题讲解:针对童谣和儿歌的朗读技巧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朗读童谣和儿歌,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7. 学习童谣《捉迷藏》和儿歌《丢手绢》: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两首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春天在哪里:童谣《春天在哪里》、儿歌《小燕子》快乐的童年:童谣《捉迷藏》、儿歌《丢手绢》3. 朗读技巧:语气、节奏、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童谣和儿歌,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童谣或儿歌。

2. 答案示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这里。

绿草如茵,花开满地。

小燕子飞来飞去,忙着捉虫子。

我们一起去找春天,春天就在我们心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童谣和儿歌。

(3)能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分别是《小鸭子》、《小猴子》、《小燕子》、《小青蛙》和《小松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童谣和儿歌。

(3)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童谣和儿歌的朗读节奏和情感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集体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2. 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3. 朗读童谣和儿歌:(1)让学生集体朗读,注意朗读节奏和情感把握。

(2)引导学生个人朗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感情。

4. 理解童谣和儿歌:(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童谣和儿歌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童谣和儿歌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童谣和儿歌,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评价学生在朗读、分享等方面的表现,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童谣和儿歌。

(2)能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3)能够背诵部分童谣和儿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和热爱,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5首童谣和儿歌,分别是《小老鼠》、《小兔子》、《小燕子》、《拔萝卜》和《小星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童谣和儿歌,理解其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难点:能够背诵部分童谣和儿歌,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唱、跳、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唱一首熟悉的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新课学习:(1)出示童谣和儿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教师朗读童谣和儿歌,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3)学生自读童谣和儿歌,理解其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3. 课堂练习:(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童谣和儿歌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取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表演,其他组同学观看并评价。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童谣或儿歌,分享给大家。

5. 作业布置:(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童谣和儿歌。

(2)选择一首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进行家庭表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和《小白船》四首童谣和儿歌。

通过学习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童谣和儿歌,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2. 通过学习,了解童谣和儿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和儿歌,了解其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封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小兔子乖乖》(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讨论:这首儿歌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4)实践:分组表演儿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学习《两只老虎》(1)学生听录音,感受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讨论:这首童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句?(4)实践:学生自编动作,表演童谣。

4. 学习《捉迷藏》和《小白船》(1)学生自读,体会韵律美。

(2)讨论:这两首童谣和儿歌有哪些共同点?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实践:学生合作,将四首童谣和儿歌串联起来表演。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童谣和儿歌,以及学习心得。

(3)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读读童谣和儿歌2. 板书内容:《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小白船》童谣和儿歌特点:韵律美、生动形象、富有童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童谣或儿歌,朗读并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签字确认。

《读读童谣和儿歌》阅读推进课教案

《读读童谣和儿歌》阅读推进课教案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程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他们的疑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并背诵童谣和儿歌,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理解童谣和儿歌的主题和情境,体会其中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学会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能够对童谣和儿歌进行简单评价。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童谣和儿歌的创编和分享。
举例:《小兔子乖乖》这首童谣,学生需要掌握其朗朗上口的韵律,理解故事中兔妈妈对小兔子的关爱,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
《读读童谣和儿歌》阅读推进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读读童谣和儿歌》阅读推进课教案,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童谣和儿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童谣和儿歌:
1.童谣《小兔子乖乖》
2.儿歌《两只老虎》
3.童谣《捉泥鳅》
4.儿歌《小星星》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读读童谣和儿歌》阅读推进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编的童谣或儿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童谣和儿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童谣和儿歌的价值,分析它们如何影响儿童成长,并探讨如何在教育中使用。
四、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唱过童谣或儿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童谣和儿歌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主要围绕童谣和儿歌展开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节《春天在哪里》中的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这些充满韵律和趣味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感受其韵律美。

2. 学会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创作简单的童谣和儿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学会创作简单的童谣和儿歌。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欣赏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谈谈对春天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的春天元素,如花儿、草儿、鸟儿等。

2. 新课内容呈现:(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天在哪里》童谣,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分析童谣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讲解儿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儿歌。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春天的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谣。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如:“草地上,绿油油,什么在跳跃?”(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

(2)同学间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春天在哪里2. 内容:童谣:春天在哪里儿歌特点:韵律美、简洁明快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创作提示:选择春天事物,运用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童谣或儿歌。

答案示例:春天来,花儿笑,鸟儿唱,草儿跳。

阳光下,欢声笑语,我们一起找春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教学过程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谁在摇船?他要摇船去哪儿?他是怎么摇的呢?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读读童谣和儿歌》共四册,选编了百余首中外经典的童谣儿歌,内容丰富多彩,文字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为辅助阅读,全文加注拼音,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以增强趣味性,适合一年级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全书根据内容主题,编为几组:第一册为童谣分为四个主题;第二至四册为儿歌,共分九个主题。

每组童谣、儿歌前,编有“阅读指导”用来提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和联想,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次整本书阅读推荐的书目是《读读童谣和儿歌》,其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类书籍的兴趣,产生读读童谣和儿歌类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二、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2.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3.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2.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三、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具3.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学生一起唱《上学歌》,一起读《剪窗花》,总结并揭题:像这种又能读又能唱的儿歌就叫做童谣。

2.出示题目,齐读题目。

3.闯关情境设计:出示唐僧师徒求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图,设计本节课闯关挑战。

第一关识童谣出示不同类型的童谣,通过播放视频、插入图片、同学指名读、老师范读、同学齐读等方式,给同学展示并使其了解不同类型的童谣,激发学生学习童谣的兴趣。

第二关学童谣1.老师带领学习《摇摇船》,给予学法指导。

(1)第一遍,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找轻声、读好轻声,引导学生观察未戴“帽子”的音。

出示童谣秘诀:读准确——借助拼音读、读好轻声。

(2)圈出最后一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共同点,带领学生了解“韵脚”,并读好它。

发挥“魔法棒”作用,引导学生读的有节奏,男女生比赛读,在几遍读童谣后,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读出喜悦的感受。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尝试进行自主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增强阅读体验。

3.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过程板块一趣味朗读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请想一想,你到外婆家时,外婆是怎样热情地招待你的呢?(学生交流)有一首童谣把小朋友到外婆家做客的情景写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习童谣《摇摇船》。

(1)教师课件出示《摇摇船》。

摇摇船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

(2)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这首童谣,注意把字读准确。

(3)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4)教师用活泼轻快的语调范读《摇摇船》。

(5)指名学生模仿读,教师相机正音。

反馈时重点指导读准“糖、饼”的后鼻韵母,读准翘舌音“船”的声母。

(6)多种形式朗读童谣。

①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读出童谣的节奏感。

②同桌合作读。

如:一人读“摇摇摇”,另一人读“摇到外婆桥”。

③带上动作读,使童谣“立体”起来。

④师生对读。

(7)跟唱《摇摇船》。

①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摇摇船》的音频,学生认真听。

②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③学生齐唱。

(8)教师讲解童谣。

①学生交流读这首童谣的感受。

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押韵:押韵,是指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童谣朗朗上口。

③学生找一找《摇摇船》的哪些字押韵,都带有哪个相同的韵母。

(提示:摇、桥、宝、包、糕;都有韵母“ao”)④学生说一说童谣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到达外婆家的,外婆给了小朋友哪些好吃的。

(提示:坐船;糖、果、饼儿、糕)⑤教师引导学生初识童谣文体:像《摇摇船》这样在儿童中间流行的、形式简短的歌谣就是童谣。

3.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2)同桌合作练读儿歌。

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3)教师用活泼轻快的语调儿歌《小刺猬理发》。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围绕“读读童谣和儿歌”的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童谣和儿歌》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小兔子乖乖》、《捉泥鳅》等经典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和儿歌,并能熟练朗读和背诵。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并能自主创作。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童谣和儿歌,感受语言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兔子乖乖》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唱,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小兔子乖乖》和《捉泥鳅》,让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

(2)分析两首作品的韵律特点,如押韵、重复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朗读童谣和儿歌,互相纠正发音和韵律。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给予表扬和鼓励。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创作,要求用韵律和节奏表达一定的意义。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教师评价每组作品,给予指导和表扬。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1)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2)例题:《小兔子乖乖》、《捉泥鳅》(3)小组合作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童谣或儿歌,要求用韵律和节奏表达一定的意义。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收集更多童谣和儿歌,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

本单元共安排了6篇课文,分别是《小池》、《春晓》、《悯农》、《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和《画》。

这些课文都是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儿歌和童谣,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课件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儿歌中描绘的景色,如《小池》中的荷花、《春晓》中的风雨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课文学习(10分钟)3. 精讲细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说明,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学会运用。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重点句子和生字词。

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正确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课文学习、精讲细练、课堂练习等环节,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

但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还需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其他儿歌和童谣,下节课进行分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共安排了6篇课文,分别是《小池》、《春晓》、《悯农》、《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和《画》。

这些课文都是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儿歌和童谣。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读读童谣和儿歌》。

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和《捉泥鳅》的学习与欣赏,以及与之相关的童谣和儿歌的朗读与演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四首童谣和儿歌,并能熟练朗读和演唱。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通过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欣赏与演唱。

教学重点: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学习,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卡片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演唱,引导学生进入童谣和儿歌的世界。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小兔子乖乖》: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分析歌词内容,教授歌曲演唱技巧。

(2)学习《两只老虎》: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首儿歌。

(3)学习《小老鼠上灯台》: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和演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学习《捉泥鳅》: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这首歌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进行演唱,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四首童谣和儿歌的歌词及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一首本节课学习的童谣或儿歌,将其演唱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实际演唱效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在课后拓展中,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读读童谣和儿歌》。

本单元共安排了《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一园青菜成了精》三首儿歌。

本节课将学习本单元的第一首儿歌《小兔子乖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儿歌,学会生字词,并能理解儿歌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儿歌,学会生字词,理解儿歌内容。

难点:儿歌中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儿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儿歌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学习儿歌(10分钟)(1)学生自读儿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探究,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朗读儿歌,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表演儿歌,增强对儿歌的理解。

5. 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儿歌的内容。

(2)学生抄写儿歌中的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兔子乖乖妈妈爸爸左右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57页的练习。

2. 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卡片进行认读练习。

3. 家长引导孩子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动画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生字词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练习,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增强对儿歌的理解。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读读童谣和儿歌》。

具体内容包括:《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捉泥鳅》等经典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这些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 学会通过童谣和儿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童谣和儿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童谣和儿歌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喜欢的童谣和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详细讲解《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捉泥鳅》等童谣和儿歌,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韵律美。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老鼠,上灯台》为例,分析童谣的韵律特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童谣和儿歌,互相评价,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童谣和儿歌名称:《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捉泥鳅》3. 韵律特点:押韵、节奏感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你喜欢的童谣或儿歌,朗读并背诵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童谣和儿歌的朗读与背诵,但部分学生对韵律美的感受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的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的随堂练习和评价5. 作业设计的目的和实施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熟练朗读和背诵童谣和儿歌,这是基础能力的培养。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第一章:童谣和儿歌的基本概念1.1 童谣和儿歌的定义1.2 童谣和儿歌的特点1.3 童谣和儿歌的作用第二章:童谣和儿歌的分类及特点2.1 民间童谣的特点及分类2.2 创作童谣的特点及分类2.3 儿歌的分类及特点第三章:童谣和儿歌的阅读技巧3.1 童谣和儿歌的阅读方法3.2 培养孩子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3.3 引导孩子理解童谣和儿歌的意义第四章:童谣和儿歌的教学策略4.1 童谣和儿歌的教学目标4.2 童谣和儿歌的教学方法4.3 童谣和儿歌的教学评价第五章:经典童谣和儿歌推荐及解析5.1 民间经典童谣推荐及解析5.2 创作经典童谣推荐及解析5.3 儿歌经典作品推荐及解析第六章:童谣和儿歌的创意教学活动6.1 童谣和儿歌的互动游戏6.2 童谣和儿歌的现场表演6.3 童谣和儿歌的绘画创作第七章:童谣和儿歌的亲子共读活动7.1 亲子共读童谣和儿歌的好处7.2 亲子共读童谣和儿歌的技巧7.3 亲子共读童谣和儿歌的活动设计第八章:童谣和儿歌在教育中的应用8.1 童谣和儿歌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8.2 童谣和儿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8.3 童谣和儿歌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第九章:童谣和儿歌的创作指导9.1 童谣和儿歌的创作原则9.2 童谣和儿歌的创作技巧9.3 童谣和儿歌的创作实践第十章:童谣和儿歌教学的评价与反思10.1 童谣和儿歌教学的评价方法10.2 童谣和儿歌教学的反思与改进10.3 童谣和儿歌教学的提升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童谣和儿歌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需要明确童谣和儿歌的界限,理解它们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并掌握区分不同类型童谣和儿歌的方法。

二、童谣和儿歌的分类及特点补充说明:需要了解各种类型童谣和儿歌的风格、形式和常见主题,以便于教学时根据特点进行引导。

三、童谣和儿歌的阅读技巧补充说明:教授童谣和儿歌的朗读节奏、韵律感,以及如何引导孩子从文字中感受情感和想象画面。

四、童谣和儿歌的教学策略补充说明: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以及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和理解。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教案一:童谣学唱
教学目标:
1. 学习童谣,并能正确流利地唱出其中的歌词。

2.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
1. 提前准备好多首童谣歌曲,如《小兔子乖乖》《捕鱼歌》《小星星》等。

2. 音乐播放器。

3. 音乐教具,如鼓、小铃铛等。

教学过程:
1. 温习已学童谣:开始前,请温习之前的童谣,让孩子们能够回忆和唱出已经学过的童谣歌曲。

2. 引入新童谣:播放一首新的童谣歌曲,让孩子们先聆听。

再次播放时,可指导孩子们一起跟唱,注意帮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3. 分组学唱: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学唱不同的童谣歌曲。

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增加活动趣味性,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地学会并唱得更好。

4. 全体合唱: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学习的童谣歌曲,全体合唱。

在合唱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
能力。

5. 创编动作: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创编童谣的动作,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来设计相应的动作。

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创意,并一起进行合唱,增加乐趣和互动。

6. 整理成果:将学唱的童谣歌曲录制下来,制作成视频或者音频文件。

可以在家长会或者其他活动中展示,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延伸:
1. 鼓励孩子们尝试自己编写童谣歌词,可以以日常生活、动物、自然等为题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组织孩子们进行童谣创作比赛,评选出最佳的童谣作品,并进行表演或录制。

3. 学唱经典的儿童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小红帽》等,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二章节。

详细内容为:童谣《小兔子乖乖》,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

通过学习这些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2.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对语言韵律美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兔子、小燕子等动物的动作,引导他们感受动物的特点。

(2)例题讲解:以童谣《小兔子乖乖》为例,讲解韵律感和角色扮演。

2. 新课学习(15分钟)(1)学习童谣《小兔子乖乖》,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

(2)学习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韵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童谣《小兔子乖乖》2. 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3. 韵律感、角色扮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童谣和儿歌。

2. 答案:(1)课后自行练习,家长监督。

(2)下节课进行课堂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

2.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手指游戏和动作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童谣和儿歌的正确朗读。

2.手指游戏和动作唱的操作。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

2.手指游戏和动作唱的操作。

四、教学准备:1.语音帽子和手指游戏道具。

2.录音机和CD。

3.PPT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有关童谣和儿歌的图片,拓展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认识,问学生童谣和儿歌的区别。

2.教师口头介绍童谣和儿歌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听和说(2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童谣或儿歌的录音,学生跟读。

2.教师教授新的童谣或儿歌,屏幕上显示歌词和对应的动作。

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朗读一首童谣或儿歌。

Step 3:动手操作(30分钟)1.手指游戏: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种手指游戏,要求学生模仿,然后进行全体合作。

2.分组展示: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展示一种手指游戏。

Step 4:巩固(15分钟)1.学生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朗读童谣的好处。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童谣或儿歌。

Step 5:反馈(10分钟)1.学生表演: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一首他们会的童谣或儿歌。

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谣或儿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教师可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童谣和儿歌,进行集体合唱或游戏,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演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听懂并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培养他们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结合手指游戏和动作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读读童谣和儿歌》(四)导读课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四)导读课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四)导读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童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并乐于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读读童谣和儿歌》共四册,由曹文轩、陈先云主编,选编了百余首中外经典的童谣、儿歌,内容丰富多彩,文字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本次教学内容为《读读童谣和儿歌》(四)。

教学目标1.引发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读童谣和儿歌,体会童谣和儿歌的乐趣,激发对童谣、儿歌的兴趣。

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1.运用不同方法读童谣和儿歌。

2.能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趣味猜儿歌1.孩子们,你们喜欢童谣和儿歌吗?(生答)是啊,童谣和儿歌,是襁褓时妈妈嘴里的催眠曲,是孩提时各种玩具里发出的歌谣。

那今天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请听一听、猜一猜下面小朋友们读的是哪一首童谣或儿歌。

2.刚才小伙伴们表演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前三册中的童谣和儿歌,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四)。

3.齐读课题。

二、趣味读目录1.(出示封面和目录),请看看左边的封面,你能猜出它是右边目录中哪一首儿歌的插图吗?2.如果要给第一页目录的儿歌定一个主题,你会起什么名字呢?读一读,想一想,选一选。

(生选:有趣的动物)3.翻开目录看一看,读一读,你还知道另外两页的主题是什么吗?快和同桌说一说吧。

(生答:有趣的植物、四季)4.是的,《读读童谣和儿歌》(四)共分为动物、植物、四季三个部分,下面,我们就走进童谣儿歌,真正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三、趣味读儿歌1.出示儿歌一《猫剪胡子老鼠笑》(1)出示儿歌《猫剪胡子老鼠笑》的插图,猜猜是哪个部分的内容?(生答:动物),再结合目录,猜猜是哪个童谣或儿歌的插图?(生答)(2)随机出示《猫剪胡子老鼠笑》,请大家借助读音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儿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一:
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
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小结:对呀,你们的想法都对。

这么懂事的宝宝外婆怎么能不喜欢呢?
预设二:
摇船怎么会摇出那么多好吃的?
①导学:对呀,明明是摇船,怎么还摇出好吃的了?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如果是你摇船,摇到外婆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高兴吗?读出你此刻的心情。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童谣。

8.学生边背童谣边做动作。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谁给小刺猬理的发?
小刺猬理完发漂亮吗?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儿歌,看看能不能从儿歌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儿歌,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看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儿歌。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儿歌。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小刺猬最后成了小娃娃呢?(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教师问。

)
①导学:你真聪明,问题提得真好,是呀,明明是小刺猬,最后怎么成了小娃娃呢?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男孩子头发长了就像小刺猬,你看见过谁的头发像小刺猬吗?这样好看吗?(出示刺猬头型的男孩)
④导学:对呀,男孩子头发长了就要去理发,那女孩子头发长了,又一直不理发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要留长头发的话,平时要勤洗头。

)
⑤小结:天气渐渐热了,小朋友的头发长了,容易出汗,也容易生小虫子,有的头发弄到眼睛里,细菌也会影响我们的视力,所以我们要经常洗头、经常理发。

预设:
小刺猬是怎样理发的?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导学: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理发呢?理发师是怎么给你理发的?(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嚓嚓嚓,引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

小刺猬去理发后变干净变漂亮了,我们以后可一定要经常洗头发,经常理发,这样你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儿歌。

8.听儿歌,边跟着做动作边唱。

三、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导学:对呀,与人分享是一种快乐,下面就和小组同学像书上的小朋友那样学会分享!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儿歌或童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童谣或儿歌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有的同学也会这个儿歌或童谣,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和同学交换自己带的书,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读过的童谣或儿歌,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交换读书”和“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分享读书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和背诵、分享。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教学中,我注重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一系列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得了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