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样性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文学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01814a6edb6f1aff001f8e.png)
1821-1881,一个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犯罪心理的能手,又是一个具有深刻基督教思想的 作家。在 19 世纪和托尔斯泰并称的伟大作家,“是被托尔斯泰高峰挡住的更高峰”,有“人 类心灵的伟大审问者”之称,是俄国历史上最有才华、最复杂的作家。贫困不幸、犯罪、上
帝是其作品内容的核心。他把战场设在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道德感的交战。创造了复调
《樱桃园》:是契诃夫戏剧的代表作、他总结性的剧本、呼唤新生活的名作;叙贵族朗 涅夫斯卡娅兄妹经济上陷入困境、将祖传的樱桃园卖给新兴商人陆伯兴,朗涅夫斯卡娅的女 儿安妮雅与恋人特洛费莫夫告别旧生活、满怀憧憬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简答题
1)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 看到 5 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了解更多辅导信息请咨询马老 师电话 133-7014-2852(同微) 关注公众号“研究生巴士”获取更多信息 。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 ——〉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 1-2 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 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 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 3-5 条,每条 150-200 字。 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 800-1000 为佳,时间为 15-20 分钟。
人的道德光彩是遮挡不住的。失败的结局,表现了作家清醒的现实主义。
1、【主要内容】小说情节来源于彼得堡一个大学生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案件。通过对彼得堡贫 窟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切齿痛 但同时又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 2、【人物形象】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带有当时俄国许多身处不幸 《罪与罚》 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索尼雅是当时俄国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是一切苦难的 征,是美德和自我牺牲的化身。 3、【艺术特色】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2)深刻的心理描写,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 3)“复调小说”结构特征明显。 以巴枯宁信徒的恐怖活动为情节基础,意在指责形形色色的革命派,包括屠格涅夫这样的自由派。 《群魔》 氏认为所有的革命派都没有宗教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原则,只有卑鄙的自尊心、冒险性和犯罪天性, 们所指引的道路是人类的歧途和灾难。作者对此非常恐惧愤恨。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15d3c3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d.png)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1. 引言1.1 概述19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时的俄罗斯国内具有深远影响,也对整个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本文将探讨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并介绍几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中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目的和结构,简单介绍19世纪俄罗斯文学所涵盖的范围以及研究意义。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描述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包括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各种流派和运动、以及主题与风格。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列举几位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其中包括亚历山大·普希金、尼古拉·高尔基和列夫·托尔斯泰。
第四部分将探讨19世纪俄罗斯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国际影响力、对后世文学发展的贡献和启示,以及当代人对其理解和评价。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并强调其经典地位和永恒价值,指出对文学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探讨该时期俄罗斯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
同时,通过介绍其国际影响力以及对后世文学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展现19世纪俄罗斯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
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创作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性,并从中获取到有关文学与社会的智慧并进行思考。
2.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2.1 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19世纪时,俄罗斯正处于大动荡和社会变革之中。
农民起义、废奴运动以及工业化的兴起等事件对整个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反映了社会现实,展现了贫困、压迫以及人们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2.2 文学运动与流派:在19世纪,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文学运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强调情感、超越现实以及对民族传统和历史的热爱,而现实主义则更加关注于真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描绘。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5dceb695acfa1c7aa00ccac.png)
1.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美丑对照原则: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美学原则”,他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认为,古典主义只写崇高文雅的一面,而忽略了“丑怪粗野”的一面,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艺术家有写丑的权利,因而力主通过美丑对照区表现艺术的真实。
3.多余人:十九世纪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类人物形象,指贵族青年而言,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法式教育,但脱离俄国实际,看到了社会弊病想要有所作为,但又无毅力、无工作能力;他们刚刚觉醒,但又没有明确思想,对上流社会生活厌倦,不与政府妥协,却又耻于与人民为伍,因而在生活中找不到位置,苦难,冷漠得到了“忧郁症”,成为时代的多余人。
4.小人物:1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5.心灵的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创作中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习惯于从体悟与解剖自己的心灵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
他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绘出一些情感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种情感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心灵辨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俄罗斯)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俄罗斯)](https://img.taocdn.com/s3/m/a3e30d1ea2161479171128ec.png)
4、赫列斯达可夫:出身乡村地主的纨绔少爷,也是
官僚机构的产物。
(1)愚蠢自私、夸夸其谈,生活的目的是享乐:
(2)浅薄无聊的集中表现 :吹牛撒谎 ;玩弄爱情
‚我们的司长跟我交情很深,有一回,人们 甚至把我当作总司令,士兵们都从卫兵室里 跳起来,对我举枪致敬‛,‚我每天都进宫, 明天我就要升为元帅。我走过的时候,所有 的人都像树叶似地发抖。‛ “我吃的西瓜一个值七百卢布,锅里的汤是直 接用轮船从巴黎运来的。‛
的攻击,认为他只写黑暗不写光明,是对俄国现实的
“诽谤”,并轻蔑地称之为“自然派”; 别林斯基 强调“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了农奴制
社会的黑暗面,它以下层人为主人公,着重反映其贫
困和屈辱。
(四)别林斯基(1811-1848)
(五)赫尔岑(1812-1870): 《谁之罪》:开创“问题小说”先河;别里 托夫是奥列宁、毕巧林和罗亭的中介人物。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俄罗斯)
第一节 概述
与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 1、批判重点:西欧主要针对资本主义,对 社会持改良态度;俄国则针对封建农奴制和 蒙昧制度,到19世纪后期才有所改变。 2、整体风格悲怆沉郁:包含民族苦难和生 命力,这与社会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质 和宗教有关。
‚死就死吧,对世界又不是什么大损 失,况且我自己也过得腻透了。我好像一 个在舞会上打哈欠的人,不回去睡觉,只 因为他的马车还没有来接她,如今马车来 了……别了!从此以后还值得苦苦活下去 吗?‛
(三)果戈理(1809-1852):自然派盟主
“自然派”: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因为果 戈理的创作锋芒直指农奴制和专制制度,遭到反动者
二、代表作:《死魂灵》1842
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
![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f88ab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4d.png)
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结果,首先在法国、英国出现萌芽,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最终达到整个欧美文化的高峰,成为十九世纪西方一个主要的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所以这个时代的实主义世界观更多看到的是人类恶的本性,以及人类历史中周而复始的经验悲剧。
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在时代交迭中移易更新,现实主义有着高扬低回的曲折发展过程,但因其所固有的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使它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分析和把握,也有益于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和发展。
本论文把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研究的着重点投放在对作品的体验与把握中,因为作品不仅是个人化的文学传达方式,更是倾注了作家对于广大民众生存境况与生活命运的同情关心和理解拯救的呈现。
从十九世纪的艺术立场上反映广大民众对于现实变革利害攸关的联系和价值判断的作品,也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营养的丰富性和多维度提供了良好基础。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无论是从创作手法还是写作视角上都呈现出单一到多样化发展,并在后期形成多种流派,这一基本特征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多元化发展的出现,例如心理现实主义、纪实现实主义、象征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守望等文学流派,都可以看作是对十九世纪文学的某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共性特征目前我国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共同的特征研究得比较全面和成熟,概括起来其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客观具体,追求真实的艺术模式,强调如实反映生活。
偏重于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把文学作为研究社会的手段,展现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相符合。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5b7f61d5a8102d276a22ffa.png)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它也是一个多义且有争议的概念。
虽然现实主义的批评者和支持者经常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整体,但实际上,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或统一的理论。
正如杰克·唐纳利所指出,现实主义不仅不能提供一种一般理论,而且它基本上也是前后矛盾的,现实主义者对同一事件的解释经常不一致。
“现实主义变成了建立在共同预设理论假定之上、有点松散联系的前后不一致的理论模式。
”因此,了解现实主义,除了解现实主义的世界观和基本假定这些共同点之外,了解现实主义者之间的不同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拟以经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为例,通过探讨现实主义理论的多样性,进而来揭示现实主义在国际秩序模式上的异同之处。
[编辑本段]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
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残留在日常生活中。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
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
俄罗斯文学史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19世纪俄罗斯文学评述
![俄罗斯文学史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19世纪俄罗斯文学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edbd3b3968011ca30091e3.png)
俄罗斯文学史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19世纪俄罗斯文学评述孙红蕾(滨州职业学院)摘要:回顾俄罗斯文学的历史星空。
19世纪的文学创作是最为耀眼的一颗。
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们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之为“白银时代”。
这一百多年的俄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动的前夜。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具有某种超前性.犹如早就在夜空中飞翔的一只“夜莺”。
但这却是一只不无痛苦的“夜莺”。
它的歌声中既怀有希望。
又深含苦恼。
这时期的一些天才的饿罗斯作家以其特有的文学家的敏感.已经预先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社会和精神变动的某种彻底性和复杂性。
而这一时期文学家们的文学创作也反作用于这一变革的历史时代.对其产生过深刻、有力的推动作用。
因此。
19世纪文学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吏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19世纪;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19世纪的俄罗斯的文坛.涌现出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
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风景。
从普希金到莱蒙托夫,从果戈理到屠格涅夫。
从车尔尼雪夫斯基到赫尔岑,以及影响整个世界文坛的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这些伟大作家的创作活动无不为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增添了许多光芒。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批判现实主义。
这种创作方法在18世纪或更早的时期就存在。
只是到了19世纪初期的贵族革命时期.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稳定的数量庞大的作家群.为批判现实主义奠定理论基础的是别林斯基,他的文学必须写真实。
必须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的文学主张是批判现实主义得以确立的保障。
别林斯基的许多优秀的创作都是吸取了普希金作品中的丰富营养。
19世纪以前的俄罗斯文学虽然没有取得巨大影响,但它包含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创作手法却是普希金创作的重要源泉。
作为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普希金从19世纪以前的俄罗斯文学汲取了大量的营养。
在普希金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一种思想者的形象如十七章中.凡韦登有过如下自白:“莫德布鲁斯特闯进了我的生活。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8章 19世纪文学(三)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8章 19世纪文学(三)](https://img.taocdn.com/s3/m/9393a2f5c5da50e2534d7fb4.png)
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19世纪后期的文学呈多元化:3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潮)、自然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
非理性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后期文学的基本特征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
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
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对世界感到失望和无所适从,只好退回内心强调“意志”。
2.开始“退回内心”。
(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
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则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
二、多元文学的发展概况自然主义、巴黎公社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文学的主导潮流,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是扩展到封建专制的国家;对罪恶的根源的追问;对人类心灵关注加强。
(1)法国莫泊桑1、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中短篇小说300余篇、长篇小说6部;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的最高成就,所表现的生活可以拼贴成法国社会风俗画。
福楼拜的学生,受福楼拜影响。
2、代表作《羊脂球》(成名作、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最富现实意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3、特点(1)普法战争称为主要题材。
(2)展现小职员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3)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4)展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4、艺术成就(1)文字简洁,结构严密(2)用平淡的口吻叙述故事(3)语言朴实无华都德:《柏林之围》《最后一课》(2)英国梅瑞狄斯:《利益主义者》哈代(3)德国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冯达诺:德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始人,《艾菲·布利斯特》(4)中欧和南欧以反对压迫争取民族解放为主挪威:易卜生(5)俄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1、契诃夫的创作特点:(1)多选取普通生活,自然的反映善恶(2)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3)契诃夫的小说没有大篇幅的景物描写2、《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和社会意义:⑴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套中人》中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bec07e0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4.png)
1.讽刺肖像画
常用寥寥几笔,勾勒人物的庸俗之处,借以突 出人物性格,例如描写两个吵架的伊凡时,瘦伊 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下的萝卜”,胖伊凡的头 “像一只尾巴朝上的萝卜”。一个伊凡饭后吃甜 瓜,必亲自切开,把瓜子用纸包好,写上“此瓜 食于某日”,“某君在座”等字样。另一个伊凡 洗澡时,喜欢在浴盆内放个桌子,上置茶炊,躺 在齐脖子的水中喝茶。这是外省地主无所事事, 精神低下,生活慵懒的肖像,行神兼备。
• “双重人格”:作为癫痫病患者的敏感、孤独、 自卑、歇斯底里等病态特质,和作为艺术家的敏 锐、热情、深刻的艺术感悟力,融合成陀思妥耶 夫斯基特有的心理分析和哲理性思辨的双重才华 。
• 那些充满痛苦、矛盾、纠葛的复调思辨也外射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精神人格。
• “人类心灵深处的调查员,细微的解剖者”。 • 内倾性和心理现实主义(p323)
果戈理的贡献
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 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得林、陀思妥耶夫斯基都 受到他的创作影响。
20世纪初,果戈理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称赞他的作品“以 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三、讽刺艺术
果戈理是讽刺艺术大师,独特风格是“含泪的 笑”。他把生活中喜剧性和悲剧性的因素巧妙地 展示出来,使得喜剧唤起的已不是轻松愉快的笑, 而是痛苦和悲哀的笑。
喜剧《钦差大臣》(1836)
讽刺喜剧。某市把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 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阿谀、行贿。正当市 长将女儿许配给这位假钦差大臣,梦想升官发财的 时候,传来了真钦差大臣到来的消息,喜剧以哑场 结束。
果戈理说:“任何人都至少做过一分钟的赫列斯 达科夫”。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文学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01814a6edb6f1aff001f8e.png)
结构: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互相对话,如乐曲中的不同声部,共同奏成交响曲。
1、40-50 年 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继承普希金、果戈里写“小人物”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穷人》《女房东》《
代创作
夜》《同貌人》(《孪生兄弟》)等,初步显示了刻画心理的卓越才能
中 篇 小 说 第一部小说。以书信的形式,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一对小人物的交往和思想感情,对被侮辱被损害
人的道德光彩是遮挡不住的。失败的结局,表现了作家清醒的现实主义。
1、【主要内容】小说情节来源于彼得堡一个大学生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案件。通过对彼得堡贫 窟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切齿痛 但同时又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 2、【人物形象】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带有当时俄国许多身处不幸 《罪与罚》 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索尼雅是当时俄国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是一切苦难的 征,是美德和自我牺牲的化身。 3、【艺术特色】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2)深刻的心理描写,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 3)“复调小说”结构特征明显。 以巴枯宁信徒的恐怖活动为情节基础,意在指责形形色色的革命派,包括屠格涅夫这样的自由派。 《群魔》 氏认为所有的革命派都没有宗教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原则,只有卑鄙的自尊心、冒险性和犯罪天性, 们所指引的道路是人类的歧途和灾难。作者对此非常恐惧愤恨。
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罗 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罗亭》与《贵族之家》:塑造了 “多余人”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的形象,宣告了贵族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终结。《前夜》与《父 与子》以塑造“新人”形象而著称;《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创作意图:揭示俄国 “新人正在诞生,贵族阶级,即使是其中较好的人物,也正在被历史所淘汰”。 (3)涅克拉索夫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长诗揭露了地主、官僚、新兴资产者的剥削压迫下农民的悲惨生活,也反映了农民的觉醒与 反抗;* 长诗艺术上深受民歌影响。 (4)陀思妥耶夫斯基——杰出的小说家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38fe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4.png)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是 19 世纪中期在俄罗斯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包括:
1.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地反映社会
现实,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2. 关注人性和道德: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关注人性和道德问题,
探索人性的本质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3. 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人物性格、心理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注重细节描写: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环境、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营造出真实的生活氛围。
5. 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表现出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现
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人性、道德、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社会责任感,对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9669ad39b89680202d82536.png)
外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拉辛与莎士比亚》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
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
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又称人物复现法。
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
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
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
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
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
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俄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
![俄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54e82c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6.png)
俄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在近十年中,俄罗斯文论学界最常讨论的就是“新现实主义”问题,与其说在“新现实主义”当中看见了合理认识现实的美学方法,不如说是看见了政论文学的特征,它是由喜欢思考如何提升文学在当今世界中的作用的年轻作家研究出来的。
先钦、普里列平、沙尔古诺夫、巴布琴科、古茨克和格拉西莫夫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流派的主力军。
鲁达廖夫、布斯托瓦娅、加尼耶娃、巴格列拉娅也为该流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
《俄罗斯文学》、《文学日报》、《文学日》,以及《旗帜》、《新世界》、《文学问题》等刊物为讨论“新现实主义”提供了空间。
目前,“新现实主义”仍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其反对者们(如别里亚科夫、库库林、拉特妮娜、西乔娃)认为,提出不同形式的现实主义没有意义,且该流派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革新,能够探讨俄罗斯现实主义真正新颖的方面的作品并不存在。
而支持者们则坚持“新现实主义”可以作为相对完整的文艺现象和文学流派。
作为“新现实主义”支持者之一的鲁达廖夫在《有立场的评论家》一文中提出:“在‘新现实主义’这个调色盘中的主要颜料有:纪实主义;对当今现实中最细微的方面,以及对经常等同作者本人形象的人物,其内心活动细致入微的记录;独白;最大的艺术真实性;传统主义” 。
而在细读了该流派其他理论家的主要文献后,“新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1.注重古典现实主义在当代现实背景中的基本原则,试图通过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方法论复兴当代文化进程和文学文本意义。
沙尔古诺夫写道:“在我的理解中,新现实主义是这样一种现实主义,特别关注文学永恒的黄金原则(特征,心理描写),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现实进行冷静而仔细的观察,认真地尝试理解永恒的问题”。
当代文学探寻着新的方式,以加强自己的影响力,且更能充分表明新世纪文化进程中自己的存在。
现实主义——是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遵守现实主义原则是缩小与正确传统之间差距以及与后现代主义划清界限的方式,之所以应远离后现代主义,是因为普遍认为20—21世纪之交的文学的不成功与其有关。
简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d7d86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e.png)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当时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表现,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抗衡和补充。
本文将简要介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真实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的描写,追求客观的表现方式,力图在作品中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真实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作家通常会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和体验作为创作对象,力求以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和描绘。
2.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作品中常常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希望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3. 人性关怀现实主义文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关怀和探讨,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来揭示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观念,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4. 对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断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方式进行批判和颠覆,试图摆脱浪漫主义文学的夸张和虚构,追求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表现方式和写作风格。
现实主义作家通常选择平实的语言和描写方式,力求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
5. 对艺术的追求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作品中常常展现出对艺术的自觉和追求高品质的审美追求。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在作品中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表现方式的保持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和追求,力求给读者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学享受。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真实描写、社会批判、人性关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艺术的追求等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其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批判,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关怀,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思想启示。
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因素
![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0fde5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0.png)
VS
殖民主义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对殖民主义进行批判和反思 ,揭露殖民统治下的社会黑暗面,如康拉 德的《黑暗之心》以非洲为背景,揭示了 殖民主义对当地人民造成的苦难。
06
作家个人经历对现实主义文学影 响
作家成长背景及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
作家的家庭环境往往会影响其创作风格,如 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父母的职业等 都会对作家的性格和创作产生影响。
民主思想
革命所倡导的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得到体现,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关注社会底层人士的命运 ,呼吁社会正义。
历史反思
现实主义作家借鉴革命历史,对社会制度、人性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如司汤达的《红与黑》揭示了权 力斗争和社会黑暗面。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政治格局变化
要点一
民族主义兴起
成长背景
作家的成长背景也会对其创作产生影响,如 成长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历史背景等, 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到体现。
作家职业生涯与创作历程
职业生涯
作家的职业生涯也会影响其创作,如其从事的工作、 接触的人群等都会成为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创作历程
作家的创作历程也会影响其创作风格,如其早期的创 作经历、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等都会在作品中得到 体现。
要点二
阅读审美需求的变化
随着教育的普及,更多读者开始追求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学 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更广泛的受众基础。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需求从传统的浪漫、传奇向真实、 贴近生活的方向转变,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出版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态势
出版业繁荣与作品多样化
出版业的繁荣使得更多优秀作品得以问世,其中包括大 量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a9aa2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0.png)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文学是一种表达、创作和交流情感、思想、意境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形式,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推动了文学作品的创新进程,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因素和创新要素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
一、历史背景对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的影响历史背景是文学风格多样性与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这些环境会对文学的创造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兴起,其追求个性、热情和想象力的表现方式打破了古典主义文学的束缚,为后来的文学风格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中,对语言和形式的创新成为文学创作的重点,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新兴文学流派的出现使得文学风格更加多元化。
二、文化因素对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对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产生影响。
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这些因素对于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贡献。
比如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写意、典雅、含蓄,而西方文学强调直接表达和个体观察。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不同的语言、修辞和表达方式来突出其独特之处,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学风格。
三、创新要素对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的影响创新是文学风格多样性与创新的关键要素之一。
文学创作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对传统形式和语言的变革来实现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发展。
比如现代派文学对语言和形式的创新,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叙事结构和观念的颠覆,都在推动着文学的发展。
同时,文学创新也需要对社会变革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表现力,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来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总结来说,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在文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源于历史背景、文化因素和创新要素的相互影响。
文学创作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对传统形式和语言的突破和创新来实现多样性和发展。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3b332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7.png)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起源于1850年代,是19世纪中叶因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而兴
起的文学潮流。
它强调描绘社会现实,探索人性,关注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
同时,它也
反对浪漫主义和神话化,以现实为基础进行创作。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列夫·托尔
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伊万·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以及费
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列夫·托尔斯泰。
他的作品既包括对农村生
活的刻画,也包括对军事历史的追溯。
他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
描写了拿破仑入侵俄国时的战争,以及19世纪60年代民主改革时期的生活。
在托尔斯泰
看来,真正的英雄不是个人,而是民众。
他反对暴力和战争,并提倡和平和博爱主义。
伊万·屠格涅夫是另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猎人笔记》是一部描写农
民生活的经典。
这部小说以一个富有的侯爵为中心,描述了他与一名年轻的农民之间的互动。
这个故事展现了身份和财富对人性的影响,以及地位差异之间的认同与矛盾。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则是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刻画。
故事的主
人公罗德·热申科是一名年轻的知识分子,在贫困和社会压力的驱使下杀死了一个老妇人。
小说探讨了犯罪、良心、救赎和社会不公平等主题。
《激情与禁忌的对决》——对《安娜卡列尼娜》的道德观点分析
![《激情与禁忌的对决》——对《安娜卡列尼娜》的道德观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c292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d.png)
激情与禁忌的对决:《安娜卡列尼娜》的道德观点分析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文学巨著,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该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安娜的悲剧命运,引发了许多关于道德观点和伦理角度的争论。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激情与禁忌之间对决的探讨,分析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不同道德观点。
1. 爱情与家庭在小说中,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陷入了一段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外遇,并最终选择了离开自己原生家庭。
这引发了对爱情和家庭价值观念的思考。
有人认为安娜是追求真爱、个人幸福感受到束缚而不得已走上违背传统道德的道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她破坏了自己原有家庭结构,并背弃了责任和义务,这种行为对社会道德造成了破坏。
2. 社会规范与个人追求小说中其他角色如列文则代表了安娜的对立面,他秉持着传统社会规范,认为安娜的行为违反了伦理道德原则,并导致各种负面后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列文的观点可以看作是社会对个人行为制约和规定的一种体现。
然而,小说也给予了读者一些思考余地:是否道德准则应该绝对存在,还是应根据个人价值观和幸福感去衡量?3. 存在主义与自由意志通过描绘安娜卡列尼娜这一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形象,小说引发了许多关于存在主义和自由意志的探讨。
安娜的决定最终以毁灭性结局收场,但也显示出她选择挣脱社会束缚、追求自己内心真实需求的勇气。
因此,在对待激情与禁忌之间的对决时,小说呈现出一种思考充分并带有乐观主义倾向的态度。
4. 道德多样性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道德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反映出来的道德多样性。
不同人物在面对激情和禁忌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这暗示了道德标准在社会中并非一致且静止不变。
各种道德观点之间形成了碰撞与冲突,这使得读者们能够深入思考生活中复杂的伦理问题。
结论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激情与禁忌之间挣扎的故事,引发了许多对于道德观点和伦理角度的热议。
无论是爱情与家庭、社会规范与个人追求、存在主义与自由意志,还是道德多样性等方面,都给予了读者们广泛而深刻的思考。
9《复活(节选)》群文阅读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9《复活(节选)》群文阅读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76159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c.png)
3.9《复活》群文阅读活动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活动课标分析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提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紧扣任务群的要求,教材围绕“多样的文化”这一人文主题选编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它们都是具有较高文学史地位和思想文化价值的名家小说,可以说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精华。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一窥欧洲、美国、拉丁美洲文学的面貌,领略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情,感受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达成“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城,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的语文课程目标。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外国小说的节选,两篇是 19世纪英俄现实主义小说,另两篇是美国,拉丁美洲的现代小说。
几篇小说分数不同,创作流派艺术风格迥异。
《复活(节选)》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外国文学的第二课。
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要求:“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巨变之后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
小说以聂赫留朵夫与玛斯洛娃的故事为线索,广泛深入地再现了 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托尔斯泰刻画人物,擅长深入人物内心,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等手法,细致展现了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
本单元节选的其他三部经典《大卫·科波菲尔》《老人与海》《百年孤独》在心理描写上也各有特色。
在此基础上,本活动设计尝试“以1带3”的大单元群文教学,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进行单元整合。
以《复活》的心理描写为点,带动其他三课,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比较鉴赏,帮助学生由仅关注小说人物故事本身上升到思考人物故事背后的技巧,由“看热闹”走向“看门道”,做更加专业的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2013年第2期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付美艳【内容提要】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然而,批判性并不是这一时期俄国文学所独有的特性,以“批判”二字概括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是不合理的。
19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多流派、多类型的特点,心理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和浪漫现实主义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三个主要流派,认识这些流派,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的特点。
从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三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的创作中,可以窥见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无比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关 键 词】俄国 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性 创作方法【中图分类号】 I3/7.51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94(2013)02-0073-0006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现实主义开始成为俄国文学发展的主流,至19世纪末,在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已占据重要地位,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
在短短的数十年间,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竞相出现,形成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将人类文学提升到崭新的水平。
近年来,俄罗斯文学出现了现实主义回潮的趋势,现实主义文学不断走出狭隘、走向丰富,获得了新的尊严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在现实主义文学再现辉煌的今天,笔者试图对19世纪俄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提出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
一、“批判性”与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许多人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定义来自高尔基,他认为,“这个流派的特征,是它那锋利的唯理主义和批判精神”,他将这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地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
”①高尔基是从现实的政治斗争需要出发,强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与批判意义,并借此而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的。
而这一称谓,后来就一直成为中国文学界指称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通用概念。
然而,“批判”二字是否能概括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批判现实主义”这个术语,着重指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主要方面(现实主义的一种),实际上,并不能涵盖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全部。
如同任何时代,任何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文 学【作者简介】付美艳,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① [苏]高尔基 :《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35—336页。
·74·第3卷总第14期俄罗斯学刊作家一样,俄国现实主义的作家们,无论他信奉怎样的创作观念,都以理想主义的情怀去审视并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用自己所喜好的方式,或是现实主义的写实性再现,或是浪漫主义的直接抒发,或是现代主义的抽象变形,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批判以至否定。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会给人留下较强的揭露社会的批判性印象,这是因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都无一例外地与当时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其实,若论对社会问题揭露的深度、对社会批判的力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均不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是站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反叛者的立场上,对已成为压制人、扭曲人的异己力量的宗教、道德、理性主义、物质主义乃至整个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体制进行全面猛烈的批判;后现代主义更是以无情地瓦解一切中心性、整体性、同一性和深度模式对西方传统文明做了更为激进的颠覆式批判和否定。
而诸多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局限于表层的社会问题,难以追究许多问题的深层根由,他们的批判也往往是有保留的。
如此看来,将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冠之以批判现实主义是不恰当的。
去掉“批判性”这一不必要的修饰与限制,用现实主义来指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既能反映该文学思潮的全貌,又能体现其基本特性,也使那一时期符合现实主义基本规定性、而批判性又不强或根本不具批判性的作品都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
二、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一)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流派关于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问题,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者汪倜然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在自己1929年的著作《俄国文学ABC》一书中写道:“果戈理的天才中含有一种强烈的非写实的性质——一种浪漫的、辞藻的、怪奇的性质。
果戈理的小说多含有幻想的成分,表现现实和描写现实都和写实派不同。
”①汪倜然较早看到了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中存在着一种“非写实性质”的东西,提出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之“不同”,这是中国学者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多类型或多流派研究的一种先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不可低估。
莫斯科大学教授库列绍夫在《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史》(1997年)中提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三个流派: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及“自然派”作家的生活本身形式 ;果戈理和谢德林的讽刺夸张形式;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哲学宗教、道德心理流派。
布尔索夫等著的《现实主义问题讨论集》(1958年)有这样的观点:作为现实主义文学派别之一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内部,至少可以确认三种在人物描写原则上彼此不同的流派:心理现实主义流派、社会现实主义流派和浪漫现实主义流派②。
心理描写是心理现实主义流派作家用以揭露社会的形式。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有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
这些作家创作的中心首先是他们的主人公的整个内心世界。
莱蒙托夫认为:人类灵魂的历史,哪怕是最渺小的灵魂的历史,也不见得不比整个人民的历史更有趣味和更有益处;果戈理把作家看作是“人类灵魂的观察者”;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说出关于人的灵魂的真理,是为了说出那些用简单的词句无法说出的秘密。
从这里就产生了艺术。
艺术是显微镜,它使艺术家看到自己灵魂的秘密,并且将这些为大家所共有的秘密表现给人们看。
谢德林在指出屠格涅夫、冈察洛夫、皮谢姆斯基的长篇小说具有“不容争辩的价值”的时候这样说道:“……在他们的小说中,心理问题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
”③深刻的心理描写使这一流派在洞察人的内心世界方面达到了异常的深度,但是这一流派的作家描写心理的同时,并没有将描绘限制在人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人的内心世界,深刻地洞察了当时社会关系的实质。
别林斯基写道:“现在长篇和中篇小说描写的不是恶行和美德,而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因而描写人们也就是描写社会。
”④人的内心世界只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断面,通过这个断面,普希金① 汪倜然 :《俄国文学ABC》,世界书局1929年版,第22页。
② [俄]布尔索夫等:《现实主义问题讨论集》,岷英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76页。
③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对马克西莫夫“森林深处”一书的评论,《全集》第8卷(俄文版),莫斯科 :知识出版社1937年版,第464页。
转引自[俄]布尔索夫等:《现实主义问题讨论集》,第61页。
④ БелинскийВ. Г. Полноесобраниесочнений,т. 9,М. : Изд. АкадемиинаукСССР,1955,С. 351.·75·2013年第2期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样性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果戈理在《死魂灵》中天才地揭示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道理。
这种文学的社会性的内容是毋庸置疑的。
社会现实主义流派是由解放运动第二阶段促成的。
这个流派以革命民主主义的作家、革命民粹主义的作家为代表。
革命民主主义者在文学创作中感兴趣的基本问题是人民的问题,他们认为人民不仅仅是民族生活中的基本力量,而且还是革命改造的主要力量。
为了引导人民参加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革命斗争,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置于暴露生活中非人道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之中,以便促使人们认识到这些现象是无法容忍的。
这一流派的作家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描写的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上。
车尔尼雪夫斯基写过:“文学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不致辜负自己的使命,即‘文学能说明每一事件发生的原因,说明什么东西支持着这一事实,如果这一事实有益的话,应当唤起什么现象去加强它,或者如果这一事实有害的话,又应当唤起什么现象去削弱它’。
”①社会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特别成功地塑造了各种社会典型。
其主人公有农民、地主、资产者、平民知识分子等等。
这一流派的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没有将任何一个主人公作为中心。
在《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一个城市的历史》、《怎么办?》以及此派作家的其他著作中,通常都包含着一整系列属于同一阶层的各具特点的人物,这些人物合在一起就使读者从其全部社会特征中看出一个完整的典型来。
各种类型的形象,各种冲突都是建立在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在农民同地主、农民同市侩等诸如此类的人的对比上。
社会现实主义这一流派所具有的典型的特点,是首先从具体生活实践出发来描写人物性格,因此此流派的批判性得以大大深化。
浪漫现实主义流派是在解放运动第三阶段的开端形成的。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迦尔洵、柯罗连科和早期的高尔基。
这些作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揭示和描写正在形成的新事物上。
如果说心理现实主义的最主要特点是描写有教养的社会阶层中的个人,社会现实主义作家的注意中心是各社会阶层,那么浪漫现实主义流派的动人力量来自揭示和描绘人群中间的个人。
我们从迦尔洵那里已经可以看到社会中渺小人物痛苦意识的觉醒。
这在柯罗连科和高尔基的作品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
柯罗连科的《玛卡尔的梦》、《盲音乐家》、《嬉闹的河》等,都描绘了生活极端困苦的最下层人民中间个人的觉醒及其参与社会变革的积极性。
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短篇小说的意义也在于此。
浪漫现实主义流派中加强了进步的浪漫主义因素。
迦尔洵幻想着“英雄的功勋”;柯罗连科主张表现英勇气概,要求文学不单是“忠实于现实”,而且还要描写“可能有的真实”,要“综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高尔基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外,也有若干浪漫主义的作品。
(二) 19 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多样性著名文艺理论家卢卡契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来把握和反映现实。
”他提出“伟大现实主义”的概念,把现实主义的形式和手段绝对化,把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创作的形式和手段视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唯一样板。
在卢卡契这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下,长期以来那些假定性或虚拟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被拒于现实主义门外,被视为“现实主义之敌”。
有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观点。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于1950年在《新与旧》一文中指出:现实主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种教条都无法将它包罗无遗。
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明天,可以用类似古典主义小说的形式来描写,即以日常生活为基础;也可以用类似《浮士德》和《恶魔》的形式,即浪漫主义或神话的形式或假定的形式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