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稳定性计算.pptx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 作者:
———————————————————————————————— 日期:
ﻩ
附件2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1、WY-01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评价
1计算模型
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类。WY-01危岩体为滑移式危岩;其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地震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3-1)。
图3-3 危岩崩塌破坏运动图示
根据落石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两种状态:启动阶段、运动阶段。
1启动阶段
滑移(错断)式危岩体附着于母岩上,以一定角度的裂隙面相接,在危岩体自重和地表水渗入裂隙等因素的作用下,裂隙面锁固部位被贯通,危岩体沿母岩(或基岩)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如图3-4所示。
图3-4滑移式破坏初始运动状态
WY-01
滑移式
1.65
1.37
1.36
1.13
未贯通
1.39
1.14
1.18
0.94
后缘切割面贯通40%,暴雨时完全充水
1.33
1.09
1.13
0.பைடு நூலகம்0
后缘切割面贯通50%,暴雨时完全充水
1.38
1.12
1.17
0.93
后缘切割面贯通60%,暴雨时完全充水
1.21
0.98
1.03
0.81
后缘切割面贯通70%,暴雨时完全充水
1.15
0.93
0.98
0.77
后缘切割面贯通80%,暴雨时完全充水
危岩稳定性计算表格-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完整版
后缘裂隙深度(h)(m)
裂隙水高度(裂隙1/3)(hw)(m) 0.00 危岩 的破 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 坏由 距离(H)(m) 底部 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水平距离(a)(m) 危岩体与基座接触面倾角(α )(° ) 岩体 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h0)(m) 抗拉 水容重(kN/m) 9.8 强度 岩石质量(W)(kN·m) 0.0 控制 地震水平系数(ζ e) 0.05 地震力(Q)(kN·m) 0.00 危岩抗弯力矩计算系数(ζ ) 后缘 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 有陡 (H)(m) 倾裂 重心到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a0)(m) 隙的 悬挑 式危 坠 岩 落
后缘 有陡 倾裂 隙的 重心到过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垂距离(b0)(m) 悬挑 地震水平系数(ζ e) 0.05 式危 地震力(Q)(kN·m) 0 坠 岩 稳定性系数(K) 落 式 后缘 危岩抗弯力矩计算系数(ζ ) 有陡 危岩体后缘潜在破坏面高度(H0)(m) 倾裂 重心到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a0)(m) 隙的重心到过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垂距离(b0)(m) 悬挑 地震水平系数(ζ e) 0.05 式危 地震力(Q)(kN·m) 0 岩 稳定性系数(K)
0 9.8
#DIV/0!
0 9.8
#DIV/0! 9.8
抗拉强度标准值(flk)(kPa)
重力加速度(m/s)
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 之间的水平距离(b)(m) 危岩体与基座接触面倾角(α )(° ) 后缘裂隙倾角(β )(° )
岩石容重(kN/m) 岩石体积(m³/m) 裂隙水压力(V)(kN·m) 稳定性系数(K)
0 #DIV/0! 9.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危岩抗拉强度标准值(flk)(kPa)
危岩稳定性计算教学内容
危岩稳定性计算4.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421计算模型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危岩分类系统多样,但是,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 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更有价值,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 岩和坠落式危岩3类。
计算公式参考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 规范》 (DB50/143-2003)中(30)〜(50)计算公式。
勘查区内主要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当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 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 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4.2-1);当软弱夹层形成岩腔后,上覆 盖体重心发生外移,在动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上覆盖体失去支撑,拉裂破坏 向下倾倒,形成倾倒式危岩(图4.2 — 2)1、滑移式危岩体计算(1)计算模型图4.2 —2倾倒式危岩示意图图4.2 —1滑移式危岩示意图图4.2 - 3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无陡倾裂隙)危岩后缘图4.2 - 4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2)计算公式①后缘无陡倾裂隙(滑面较缓)时按下式计算(W cos Qsin U )tg clW sin Q cos(4.2.1 )式中:1V ――裂隙水压力(kN/m), V - w h W ;2h w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取10kN/m=Q 地震力(kN/m),按公式Q e W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e取0.05 ;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3W ――危岩体自重(kN/m )。
围岩稳定性评价ppt课件
天然最大主应力的量级。其与洞轴的关系对围岩变形破坏
有显著影响。
在最大主应力(压)方向 上,围岩破坏概率及严重 程度比其他方向大。
估计其值并设法消除其对 洞体的影响或设法利用它 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最大主应力多系水平向的,在选择洞线 时,应尽量使二者平行而非垂直。
28
4、地质构造 关注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褶皱轴部 ➢避开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
➢ (5)长引水隧洞的水力学问题研究 ◈ 长引水隧洞水力过渡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长引水
隧洞不衬砌或喷砼段减少糙率的措施;长引水隧洞 调压室的设计。
23
补充:洞室位址选择的地质论证
一、围岩稳定性分析
岩性-影响洞室稳定性最基本的因素
地 质
岩体结构-对岩体变形破坏起控制作用
方 面
天然应力状态-取决于垂直洞轴的水平应力
第四章 地下工程
4.6 围岩稳定性评价
1
第四章 地下工程
➢ 第1节 ➢ 第2节 ➢ 第3节 ➢ 第4节 ➢ 第5节 ➢ 第6节 ➢ 第7节
概述 围岩应力分布 围岩变形破坏 围岩分类 围岩压力 围岩稳定性评价 地下工程超前预报
2
➢第6节 围岩稳定性评价
❖围岩稳定性是地下建筑工程研究的核心 ➢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
4
➢第6节 围岩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评价
一、定性评价 1、围岩稳定性
浅埋洞室(小规模)的 稳定性取决于岩体强度 →有无破碎带等因素。
深埋洞室(大规模)稳定性因素 复杂,地应力条件很重要。
5
➢第6节 围岩稳定性评价
2、洞室易失稳部位--
⑴破碎松散岩、软弱 岩-强风化岩、易软化 岩、膨胀岩体、构造 破碎带;
第一章、崩塌危岩稳定性.ppt
地震引发安县至高川乡公路崩 塌造成滞留车辆120多人死亡
11
两侧危岩,特别是东侧危岩顶部已开裂达20厘 米,裂缝中树木较为茂盛,根部生长在裂缝中;
12
二、崩塌分类
崩塌
❖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
土崩 — 是产生在土体中的。 岩崩 — 是产生在岩体中的。
三、崩塌的形成条件 岩土类型、
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
第4危岩体
主控面倾角小于70° 关键块体为底部危岩块体
第3危第岩2危体岩体 第1危岩体 关键块
软岩
33
地质灾害
二、荷载类型及其组合 作用在危岩上的荷载主要包括岩
体自重、作用在危岩上的地震力以及 存在于危岩体主控结构面内的裂隙水 产生的裂隙水压力。
34
地质灾害
1、重力及地震力
对于一个具体的危岩而言,通过现场勘查 可以确定其几何尺寸,即沿着陡崖或陡坡走 向方向的长度,用L表示(m);宽度是指沿 着陡崖或陡坡倾向方向的长度,通常与临空 面垂直,可简化为梯形,顶部宽度用b表示 (m),底部宽度用a表示(m);高度H为 岩体顶部至底部的高差(m)。
它们统称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13
崩塌
1.岩土类型: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 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 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 母体(山体)的边界条件。
3.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 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 是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的高陡斜 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
坠落式危岩稳定性计算
许成 果 , 如: 李佳壕 、 吴 礼 舟认 为危 岩失 稳 源 自主控
结 构面 的断 裂失稳 , 并 运用 A B Q U S有 限元 软 件绘 制 了危岩 应力 强度 因子 在 各 因 素影 响下 的 趋 势 图 , 作 为 预测危 岩 失 稳 的 依 据 ; 李克森 、 冯 建 国结 合 断 裂力 学 和水力 学 理 论 , 建 立 了 在渗 透 力 作 用 下压 剪
坠 落 式 危 岩 稳 定 性 计 算
高 培德 , 张 刚
( 重庆 6 0 7勘察实业总公司 , 重庆 4 0 0 0 5 6 ) 摘要: 危 岩崩 塌灾害作为 山区主要地质 灾害之 一, 发生 时往往造成 严重 的生命 财产损 失。本 文 以坠 落式危岩 为例, 在野外 实地 调查 的基础上 , 提 出 了坠落式危岩力学分析 的物理模 型, 并构建 了其 断裂 分析模 型, 按 断裂 力学 方法, 求解 了坠落式危 岩主控结构面尖端应力 强度 因子 I 和 KⅡ , 采用 最大周 向应力理论 , 计 算 了主控结果 面尖 端 的相 当应力强度 因子。最 后, 定 义 了坠 落式危 岩 断裂 稳定 性系 数, 给 出 了坠落 式危 岩 稳定 状 态 的断 裂参 数
和拉剪复合型危岩主控结构面相当应力强度 因子和 断裂 扩展 角 的计算 方 法 ; 于 明 明等 采 用 悬臂 梁 力
学模 型对 四川 省苍溪 县 三清村 高 边坡 W1危 岩体 的 稳定 性进 行 了分 析 和评 价 , 结果 与野 外 宏 观 判 断结
论 基 本一致 ; 何 晓英 等从 能量 角 度 分 析 了长 江 巫
判据。
关 键词: 坠 落式危 岩 ; 断裂力 学; 主控结构 面; 应力强度 因子 ; 断裂 判据 ; 稳定性系数
岩体稳定性分析计算
因此,稳定安全系数Ks:
Ks
T
f1 • (V1 cos H sin U1 ) c1 L1 R H cos V1 sin
第五章 岩体稳定性分析
Ⅱ 等Ks法(等稳定系数法)
“抗滑体极限平衡法”的基本 观点:根据“抗滑体”处于极限 平衡状态,计算推力R并进一步计 算滑动体抗滑稳定系数。这种方 法必然导致滑动体与抗滑体具有 不同的安全系数。
⑵ 岩基深层的抗滑计算
若岩基中存在软弱结构面AB,需验算坝下的岩体是否 可能沿此结构面并通过另一可能的滑动面BC产生滑动。
通常,滑动面BC的位置及 其倾角β均未知。因此,计 算稳定系数时,要选定若干 个可能的滑动面BC分别进行 试算,以便求得最小稳定系 数及其相应的危险滑动面。 当BC选定后,有两种方法计 算稳定系数Ks
V
1 2
•
w
Z
w
• Zw
1 2
w
Z
2 w
滑面AE长: L H Z
sin
因水压而在滑动面上产生浮力U:
1
1
HZ
U 2 w Z w • L 2 w Z w • sin
滑体ADCE面积
S ADCE
S ADCG
S AEG
1 H • (DC AG) 1
2
2
AG • (H Z )
滑体ADCE重量W
第五章 岩体稳定性分析
Ⅰ 抗滑体极限平衡法
当单斜滑移面倾向下游时,由抗滑体极限平衡原理,
抗滑力τ: f0(V cos U H sin ) cL
下滑力T: T H cos V sin
稳定系数Ks:
Ks
f0 (V cos U H sin ) cL H cos V sin
危岩体计算模板
表3.6-1 W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建议说明表位置剖面1计算受力分析图aβαbvGOHhhwh危岩照片岩性变质砂岩基座岩性变质砂岩岩层产状273°∠28°分布高程(m)861.90~857.42 危岩形态不规则块体块体规模(m)(长×高×厚)3.3×3.75×1.5 危岩体积(m3)18.56主崩方向(°)76°崩塌方式滑移式最大垂直落差(m)136.90m最大水平落距(m)95.67m控制结构面及其描述①组裂隙,产状为87°∠55°,延伸3~4m,间距0.50~2.00m,张开度20~30mm,裂面粗糙,局部粘土或碎石充填;②组裂隙,产状为200°∠76°,延伸3~5m,间距3.00~4.00m,张开度5~20cm,裂面粗糙,局部粘土或碎石充填;③岩层产状:273°∠28°④边坡坡向:75°∠70°剖面、立面图比例尺:1:10075°51'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NESW1234①岩层产状:273°∠28°②裂隙LX1产状:87°∠55°③裂隙LX2产状:200°∠76°④边坡坡向:75°∠70°稳定性定性分析基本稳定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参数γ天=23.6kN/m3,γ饱和=23.8kN/m3 ,S=29.56㎡ Q=34.88 kN/m,α=70°,L=3.35m,h w=2.12m。
计算结果及稳定性分析工况1 F=1.324工况2 F=1.190工况3 F=1.268稳定性综合评价工况1 稳定工况2 欠稳定工况3 基本稳定治理措施建议清除表3.6-2 W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建议说明表位置剖面2计算受力分析图aβαbvGOHhhwh危岩照片岩性变质砂岩基座岩性变质砂岩岩层产状273°∠28°分布高程(m)851.12~848.29 危岩形态不规则柱状块体规模(m)(长×高×厚)3.14×4.31×1.4 危岩体积(m3)8.44主崩方向(°)123°崩塌方式倾倒式(重心在内) 最大垂直落差(m)125.32m最大水平落距(m)60.50m控制结构面及其描述①组裂隙,产状为130°∠40°,延伸3~8m,间距1.00~5.00m,张开度10~20mm,裂面粗糙,无充填;②组裂隙,产状为200°∠78°,延伸3~5m,间距3.00~4.00m,张开度5~30cm,裂面粗糙,无充填;③岩层产状:273°∠28°④边坡坡向:123°∠55°剖面、立面图比例尺:1:100123°37'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NESW1234①岩层产状:273°∠28°②裂隙LX1产状:130°∠40°③裂隙LX2产状:200°∠78°④边坡坡向:123°∠55°稳定性定性分析稳定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参数γ天=23.6kN/m3,γ饱和=23.8kN/m3 ,S=2.77㎡ Q=3.27 kN/m,α=66°,β=80°,f lk=108kPa, H=3.2m,h=3.19m,a=0.58m,b=0.79m,h0=1.61m。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ppt课件
于其上的房屋29间(孔)。窑洞建于 PPT课件
21
1999年,房屋建于2002年。此次崩塌共
造成27人死亡、17人受伤。
PPT课件
2009年6月5日15时许,重 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 山体发生大规模垮塌,掩 埋了12户民房以及400多 米外的铁矿矿井入口,造 成10人死亡,64人失踪, 8人受伤的特大灾害。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六章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
均质滑坡
40
2. 滑坡的分类
(2)根据滑动带的力学性质
PPT课件
41
3.滑动面的形成机制
(1)滑动面受最大剪应力面控制:在滑动破坏之前,坡体内 没有既定的软弱面作为滑面。当剪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极 限时,就将大致沿着最大剪应力面发生剪切滑动,常成弧 形并在斜坡的上缘附近转为陡倾的拉裂面。
(2)滑动面受已有软弱结构面控制:坡体中有软弱结构面或 软弱夹层存在,并能构成有利于滑动的结构面(或几个面的 组合面)产生滑动。因此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和产状起控 制作用,而不决定于岩石本身的强度,岩质边坡的破坏绝 大多数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PPT课件
46
一、地貌条件的影响
深切峡谷地区,陡峭的岸坡是容易发生边坡变形和破坏的 地形条件。通常,坡度越陡、坡高越大,对稳定越不利。崩 塌现象均发生在坡度大于60º的斜坡上。而滑坡现象虽在陡 坡地形发育较多,但在较缓的边坡上也可发生,这主要决定 于滑动面的性质。
山岩压力及围岩稳定性分析课件
缺乏更加精确的预测模型和方 法,难以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进 行准确评估;
缺乏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地 质学、岩石力学、计算机科学 等,难以实现更加深入的研究 和应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标 准,难以实现不同地区和不同工
程之间的比较和交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建议加强 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对于保障围岩稳定性至关重要。在 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采用对围岩扰动较小的施工方法,如机械切割或铣挖。
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和支护时机
在多洞室开挖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和支护时机。在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支护, 避免围岩暴露时间过长而导致变形和破坏。
地下洞室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 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性质,
进而影响围岩稳定性。
02
山岩压力测试与监测
山岩压力测试方法
直接测试法
通过直接对岩体施加压力,观察 其变形和破坏特征,以此评估山 岩压力。
间接测试法
利用地质勘查、钻探等方法,获 取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结合理论分析进行评估。
山岩压力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术
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节理、层理和破碎带等,它们都会影响围岩的稳定性。特别 是在地震活跃地区,断层和节理对于围岩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地应力环境
地应力是引起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地下工程中,需要充分考虑 地应力的影响,特别是在深埋隧道和大型地下工程中。
施工因素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对于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采用爆破开挖会导致围岩振动,从而产生裂纹和破坏;而采用机 械切割或铣挖则对围岩的扰动较小,有利于保持围岩的完整性。
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PPT课件
) C1 AB W1tg1 ) sin(1 ) (tg1
cos 1] tg1C3 BD tg3 ) cos(1 )
sin(
1
)
坡 块体Ⅱ
岩Q 2W2 sin 2 [C3 BD cos(2 ) C2 BC W2tg2 cos 2 ] tg2C3 BD sin(2 )
体
( 2 tg2tg3 ) sin(2 ) (tg3 tg2 ) cos(2 )
性 分
方 法
工程类比法
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
析
图解法
第16页/共38页
第 九
章 块体极限平衡 • 假法设条件
边 坡 (1)边坡岩体将沿某一结构面(滑动面)产生滑 岩 移剪切破坏;
体 (2)滑体为刚体 在滑动过程中相对位置不变 稳化 定 性 (3)滑动面上应力分布均匀; 分 (4)不考虑滑体两侧的抗滑力。 析 • 稳定性系数=滑动第面17页上/共可38页能利用抗滑力/滑动
第
九 §9.1 边坡岩中的应力分布特征
章
• 研究目的
边
坡
岩
研究边坡变形破坏的机理(包括应力分布
体 及变形破坏特征)与稳定性,为边坡预测预报及
稳 整治提供岩体力学依据。其中稳定性计算是岩
定 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核心。 性
分
析
第1页/共38页
第
九
一、应力分布特征
章
边
• 岩体中开挖→人工边坡→开挖卸荷→近边
稳 面,包括潜在破坏面。
定 性
• 切割面:起切割岩体作用的面,由于失稳岩体
分 不沿该面滑动,因而不起抗滑作用,如平面滑
析 动的侧向切割面。
第19页/共38页
第
九 章一、几何边界条件分析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讲解PPT课件
.
பைடு நூலகம்
38
2.某很长的岩质边坡受一组节理控制,节理走向与边坡走向平行,地表 出露线距边坡顶边缘线20m,坡顶水平,节理与坡面交线盒坡顶的高差 为40m,与坡顶的水平距离10m,节理面内摩擦角35度,黏聚力c为
70kpa,岩体重度为23KN/m3,计算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
39
3.某岩体边坡如图所示,由于暴雨使其后缘垂直张裂缝瞬间 充满水,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假定滑面长度L=50m,张 裂缝深度为10m,每延米滑体自重为G=15000KN/m,滑面 倾角为30度,滑动带岩体的内摩擦角为25度,试计算滑动带 岩体的粘聚力。
某洞室轴线走向为南北向其中某工程段岩体实测岩体纵波波速为3800m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为倾向ne68度倾角59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rc72mpa岩块测得纵波波速为4500ms垂直洞室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为12mpa洞室地下水呈淋雨状水量为8lmin该工程岩体质量等级
边坡稳定性计算及案例
.
1
.
2
为12MPa,洞室地下水呈淋雨状,水量为8L/ min,该工程岩体质量等级?
.
42
.
43
.
44
.
3
.
4
.
5
.
6
.
7
边坡力学参数的取值
.
8
.
9
.
10
.
11
.
12
.
13
5.2边坡稳定性分析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任务四岩体稳定性评价PPT学习教案
要求模型的制作和试验过程尽可能与实际岩 体的各种地质条件和受力状态接近。
比较直观,能够解决目前的理论分析中尚不 能解决的问题。
目前限于试验条件的要求,试验研究远不如 前述两种方法普及,主要在重大工程的岩体 稳定性评价中应用。
第26页/共42页
二、铁路部门应用的某些经验数据
第17页/共42页
失稳。
(二)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方法
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发展很 快,但这些方法尚需完善;各种方 法各有其优缺点和应用条件。因此。 应当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互相检验和补充。
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
1.地质分析法 2.力学计算法
第18页/共42页
1.地质分析法:
1.地质分析法:
岩体失稳:
在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岩体发生了不能容许 的变形和破坏。
▪ 稳定的:岩体未发生不能容许的变形和破坏。
第2页/共42页
(-)岩体的稳定性及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因素
▪1. 岩体的稳定性及岩体工程地质力学
▪ (1)岩体稳定性:
各类工程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用途,
对岩体的稳定性有不同的要求。
▪ 拱桥基础对地基岩体变形要求十分严格; ▪ 简支梁桥基础容许一定数量的地基岩体均匀压缩变形。 ▪ 水库边坡上容许发生一些规模不大的滑坡与崩塌; ▪ 铁路路堑边坡不容许发生这样的边坡岩体滑动与崩塌。 ▪ 不同的地下工程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有不同要求。
1.地质分析法:
1.地质分析法: (3)地质力学配套分析:
在岩体稳定性评价中日益得到发展。
分析的基本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破裂结构 面的力学性质评价结构面的工程性质,例如从结构面 抗剪强度来看,张性结构面较大,压性结构面其次, 扭性结构面较小;变形模量则是压性面大于扭性面, 扭性面大于张性面;透水性是张性面最大,扭性面居 中,压性面最小。二是应用构造体系的理论确定结构 面构造组合、结构体的型式等岩体结构特征。三是根 据构造配套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为了解岩体的天然 应力状态指明方向。 第23页/共42页
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坠落式(有)
L 1危岩体体积(m 3)γ
20危岩体重度(kN/m 3)W
20危岩体自重(kN )c
危岩体粘聚力标准值(kPa )φ
危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f lk
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kPa )a 0
1重心到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m )b 0
1重心到过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锤距离(m )ζ
危岩体抗弯力矩计算系数Q
5地震力H
危岩体的高度(m )h 后缘裂隙的深度(m )
分子
0c (H-h )-Qtgφ分母
20W F10计算结果
分子0ζ*f lk *(H-h )2
分母25W*a 0+Q*b 0
F20
计算结果1:ζ依据潜在破坏面的形态取值,一般可取1/12~1/6,当潜在破坏面为矩形时可取1/6。
2:f lk 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2的折减系数确定。
3:地震力Q=0.05*W 。
坠落式危岩稳定性计算(后缘有陡倾裂隙)稳定系数F 取F1和F2中较小者。
学习资料三认识围岩的稳定性分解PPT课件
4、松动解脱和塑性变形
❖ 碎裂结构或散体结构的岩体随挖随塌,或不挖自塌,基本不能 自稳。即使利用初期支护使其勉强不坍塌,但其塑性变形也长 时间不能停止,具有很强的流变性。
第20页/共39页
松 动 解 脱 和 塑 性 变 形 的 表 现
第21页/共39页
(五)岩体工程性质的结论
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封闭围岩表面,缩短围岩暴露时 间,避免围岩急速风化,保持围岩的稳定能力。
第28页/共39页
五、围岩的稳定性分级
1、分级的目的和原则
(一)分级的目的
❖ 为了工程应用的便利,有必要将围岩按其稳定性的 好坏(能力的强弱)划分为有限个级别,以便于进 行工程类比。
(二)分级的原则
❖ (1)、分级目的明确、形式简单、级数适中; ❖ (2)、分级指标清晰、便于识别、易于区分; ❖ (3)、分级数据易得、便于定量、易于划分。
松动解脱和塑性变形)
❖ 6、围岩稳定性的力学解释(总结了围岩的稳定性与围岩的
强度和变形、隧道结构条件、隧道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关系)
第38页/共3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9页/共39页
1、岩体的抗压强度 ①岩体的抗压强度比岩石
的抗压强度低得多。 ②岩体的抗压强度具有
明显的各向异性。
第11页/共39页
2、岩体的抗剪强度 ❖ 岩体抗剪强度主要受岩体内结构面的性质和形态所
控制。 ❖ 即结构面的产状、分布、规模、密集程度、空间组
合形式和表面形态、填充物的性质和充填状况、含 水情况等,均直接而显著地影响着岩体的抗剪强度。 ❖ 岩体的岩性、构造、风化程度、含水性等因素对岩 体的抗剪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2、岩体的受压变形特性 ①压密阶段(OA) ②弹性阶段(AB) ③塑性阶段(BC) ④破坏阶段(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无 涯
β a
θ b
图 4.2-5a 倾到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岩体抗拉强度控制)
β a
b
图 4.2-5b 倾倒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由底部岩体抗拉强度控制)
(2) 计算公式 ① 危岩破坏由后缘岩体抗拉强度控制时,按下式计算: 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之外时:
K
1 2
f
H 2H
lk sin
——危岩体与基座接触面倾角(°),外倾时取正值,内倾时取负值; ——后缘裂隙倾角(°)。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② 当危岩的破坏由底部岩体抗拉强度控制时,按下式计算:
K
1 3
f lk
b2
Wa
Q
h0
V
(1 3
hw
sin
bcos )
(4.2.5)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
③ 对于孤立具有缓倾软弱结构面的危岩体,后缘无裂隙水压力,其计算时 要考虑风力作用,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勘查区内主要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当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 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 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4.2-1);当软弱夹层形成岩腔后,上覆盖体重 心发生外移,在动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上覆盖体失去支撑,拉裂破坏向下倾倒, 形成倾倒式危岩(图4.2-2)。
学海无涯
2. 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1. 计算模型
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危岩分类系统多样,但是,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 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更有价值,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 坠落式危岩 3 类。计算公式参考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B50/143-XXXX)中(30)~(50)计算公式。
(2) 计算工况 计算工况选取如下三种: 工况Ⅰ:自重+现状裂隙水压力,(其中裂隙充水高度取取裂隙深度的 1/5~ 1/2); 工况Ⅱ:自重+暴雨(强度重现期按 20a 考虑),(其中裂隙充水高度取取裂 隙深度的 1/2~2/3); 工况Ⅲ(校核工况):自重+地震+暴雨(强度重现期按 20a 考虑),(其中裂 隙充水高度取取裂隙深度的 1/2~2/3);
——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W ——危岩体自重(kN/m3)。 ② 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K (W cos Q sin V sin U )tg c l W sin Q cos V cos
(4.2.2)
h hw
hw h0
h0 H
式中符号同前。 2、 倾倒式危岩计算 (1) 计算模型
图 4.2-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
1、 滑移式危岩体计算 (1) 计算模型
图 4.2-2 倾倒式危岩示意图
hw
图 4.2-3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无陡倾裂隙)
学海无 涯
危岩后缘 后缘裂隙
地下水位 危岩体
静水压力V
hw
扬压力U
θ
危岩前缘
图 4.2-4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
(1)计算参数: 根据取样室内资料,危岩体天然重度 26.4kN/m3,饱和重度 26.7kN/m3;天然 抗压强度标准值 19.67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 14.07MPa,天然抗拉强度标准 值 0.68MPa,饱和抗拉强度标准值 0.59Mpa。 由于勘查区内无条件进行现场试验,根据现场对危岩的调查后反复分析,灰 岩裂隙面大多平直光滑,呈微张状,部分石英脉充填,裂隙面结合差,裂隙抗剪 强度低,查《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XXXX)表 4.5.1,综合确定, 裂隙抗剪强度为:内摩擦角取 25~27°,粘聚力 47~57kPa。裂隙水压力按裂隙 蓄水能力和降雨情况确定。
3
hb
sin
cos( cos
)
W
a
Qh0
V
H h
sin
hw 3sin
b cos( cos
)
(4.2.3)
学海无 涯 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之内时:
K
1f 2 lk
H h
sin
2 3
H h
sin
b cos( cos
)
W
a
Q h0
V
H h
sin
hw 3sin
b cos( cos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2.4)
0.05; K ——危岩稳定性系数; 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
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 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 0.4 倍;
——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
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 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 0.95 倍;
K
1 3
f lk
b2
Wa
(Q F风) h 0
(4.2.6)
学海无涯
式中:F 为风力,F S(V sin)2 , 为空气密度,标准状态下 1.293kg / m3 , S 为迎风面积, v 为风速,计算时取v 10m / s , 为风向与迎风面积间的夹角。
2. 危岩稳定性计算
根据危岩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结合雁门沟 1、2 号危岩崩塌分析结果,本 区危岩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和倾倒式危岩。
(2) 计算公式 ① 后缘无陡倾裂隙(滑面较缓)时按下式计算
K (W cos Q sin U )tg cl (4.2.1) W sin Q cos
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V
1
2
whw2
;
hw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 1/3。
w ——取 10kN/m。
Q ——地震力(kN/m),按公式Q e W 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e 取
3. 计算结果
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见下表(评价结果依据表 4-5):
表 4-5
危岩稳定性系数及稳定性评价
危岩号 工况
WY1-1 WY1-2 WY1-3 WY1-4
Ⅰ 稳定系数
WY02
学海无 涯
稳定性评价 稳定 稳定系数
Ⅱ 稳定性评价 稳定系数
Ⅲ 稳定性评价
式中: h ——后缘裂隙深度(m); hw ——后缘裂隙充水高度(m); H ——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m);
a ——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水平距离(m);
b ——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m);
h0 ——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m); flk ——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 0.4 的折减系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