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所有实验演示

小学科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所有实验演示
实验现象
用放大镜观察木材有花纹;用小刀刻,有的很软,有的很硬;把木材连接电路,小灯泡不亮;容易燃烧;放在水槽中,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
大部分木材有花纹,软硬程度不同,不导电,容易燃烧,在水中有浮有沉,浮的多,沉的少。
注意事项
使用小刀、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实验记录单
五年级班年月日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水沸腾实验
涉及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实验材料
铁架台(带铁圈)、水温计、细线、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秒表等。
实验步骤
1.组装实验装置:组装铁架台;垫上石棉网;,装有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铁架台上悬挂温度计,放好酒精灯等。
2.未加热前,记录温度计的度数。
3.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
五年级班年月日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涉及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课
实验材料
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把毛巾平铺在桌面对折,双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慢慢挤压。
2.拿一段木棍,两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她弯断。
实验现象
观察到毛巾中部向上弯曲;木棍断裂时发出“啪”的声响,双手感觉到木棍断裂式的强烈震动。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个小石片儿,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小石片加热。
2.当小石片变成了红色时,迅速把小石片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
3.取出水中的小石片,继续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当小石片变成红色时,再把小石片放入到冷水中。
4.如上反复3次以上。
实验现象
反复多次加热之后,发现小石片出现裂纹或者断裂成几块掉落下来。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液体、固体传入耳朵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一览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一览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一览3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长度- 目标: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所需材料:尺子、不同长度的物体- 实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2.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目标: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了解水的三种状态- 所需材料:水、、冰块、锅- 实验步骤:学生将水倒入中,观察水的状态;然后将冰块放入锅中加热,观察冰块融化后的水的状态;最后将锅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4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测量温度- 目标: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所需材料:温度计、水、冰块、热水- 实验步骤:学生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然后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最后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测量结果2. 实验名称:观察动物的特征- 目标: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并了解动物的形态多样性- 所需材料: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动物- 实验步骤: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动物图片或实物,描述动物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并进行分类讨论5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电路的搭建- 目标:学生学会搭建基本电路并了解电流的流动- 所需材料:电池、导线、灯泡、开关- 实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示范,使用导线连接电池、灯泡和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了解电流的流动原理2. 实验名称:测量声音的大小- 目标:学生学会使用声音计测量声音的大小- 所需材料:声音计、发声器材料(如哨子、乐器等)- 实验步骤:学生使用声音计测量不同发声器材料的声音大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6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 目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所需材料:种子、土壤、水、花盆- 实验步骤:学生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的土壤中,每天给植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并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2.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重量- 目标:学生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所需材料:天平、不同重量的物体- 实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示范,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以上是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的实验一览,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实验内容和目标,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六年级科学实验(青岛版)

三-六年级科学实验(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吨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全集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全集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全集简介本文档是关于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全集的介绍。

苏教版小学科学是中国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涵盖了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内容。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全集包括了各个年级的实验内容,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实验:三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重量概念,并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材料:天平、不同重量的物体。

实验步骤:将不同重量的物体分别放在天平两边,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并记录下来,分析物体的重量对天平的影响。

2.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点概念,并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沸腾情况。

实验材料:水、酒精灯、温度计。

实验步骤:将水倒入锅中,加热并观察水的变化,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水的沸腾点。

四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电路的搭建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并学会搭建简单的电路。

实验材料:电池、灯泡、导线。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要求,使用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验证电路的搭建是否成功。

2.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并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材料:手电筒、水杯、玻璃杯。

实验步骤:打开手电筒,将其放入水杯中,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情况,然后将手电筒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光线在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五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空气的压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压力概念,并观察不同条件下空气压力的变化。

实验材料:吸管、水杯、气球。

实验步骤:将吸管插入水杯中,观察水的变化,然后将吸管放入气球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分析空气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2. 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并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整理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整理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整理当今,科学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而实验探究作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科学实验教学,本文将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的整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将关注物体的密度。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

通过准备不同物质的物体,如石块、木块、塑料球等,学生可以用天平测量它们的重量,并用容器盛水的方法测量它们的体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的特点和联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跟踪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是一个适合小学生进行的实践探究,可以让他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如豆芽、小麦等,种植在小盆或瓶中,并提供适当的水和阳光。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等变化,并思考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并了解植物对光照、水分等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水的沸腾实验。

由于水的沸点相对较低,所以这个实验相对较为安全。

学生可以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或锅中,加热并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在水开始沸腾时,学生可以记录下沸腾时的温度,并思考为什么加热后水会沸腾。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对水的沸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加深对热传导、相变等概念的理解。

最后,让我们关注光的传播。

在小学科学中,光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一些易于操作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可以选取各种物体,如玻璃、纸张、胶片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对光的透射、反射、折射等现象,并思考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窗户,观察太阳光的穿透情况,并了解阳光的组成和变化。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试验题一、探究馒头发霉的试验试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试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暖和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观看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暖和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

过一段时间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暖和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

试验结论:暖和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

二、探究铁生锈的试验试验材料:光亮的铁丝、玻璃瓶试验过程:取三个玻璃瓶分别标上a、b、c,将a瓶烤干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b瓶中加入煮沸过的水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c瓶中加入少量水后放入铁丝不密封。

过一段时间后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a瓶和b瓶中的铁丝没有生锈,c瓶中的铁丝生锈了。

试验结论: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需条件。

三、探究物体惯性的试验试验材料:条形木板、小车、小木块试验过程:将小木块竖在小车上,使小车在条形木板上滑动,滑动时使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止。

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小车突然运动时,小木块向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倒去;小车突然停止时,小木块向小车相同的方向倒去。

试验结论: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

四、探究昼夜的过程试验材料:地球仪、蜡烛试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渐渐旋转,观看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

试验现象:地球仪上被照的部分,随着地球仪自传也在不停的变换。

试验结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五、探究四季形成的过程试验材料:蜡烛、地球仪试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将地球仪以蜡烛为圆心,地轴指向和倾斜方向不变,围绕蜡烛转动。

观看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试验现象: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

试验结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录一、实验总览本实验目录是针对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学内容,共包含6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多个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项目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1. 实验一:观察水的性质- 目的: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 材料:水、杯子、温度计等。

- 步骤:观察水的颜色、味道、温度等,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溶解现象- 目的:观察溶解过程中的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 材料:盐、糖、水、杯子等。

- 步骤:将盐或糖放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1. 实验一:重力作用- 目的: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 材料:物体(如球、书本等)、绳子、桌子等。

- 步骤:用绳子悬挂物体,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摩擦力- 目的: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 材料:滑轮组、物体(如球、书本等)、桌子等。

- 步骤: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观察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单元:光学现象1. 实验一:光的传播- 目的: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 材料:手电筒、镜子、纸张等。

- 步骤:用手电筒照亮镜子,观察光的传播路径,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光的折射- 目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 材料:水、玻璃棒、放大镜等。

- 步骤:将玻璃棒放入水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单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实验一:声音的产生- 目的: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 材料:尺子、桌子等。

- 步骤: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声音的产生,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 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特点。

- 材料:气球、尺子等。

- 步骤:将气球放在尺子上,振动尺子,观察声音的传播,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单元:物质的组成1. 实验一:观察植物种子- 目的: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

- 材料:植物种子、放大镜等。

科学小实验六年级知识点

科学小实验六年级知识点

科学小实验六年级知识点一、引言科学小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科学小实验,涵盖了六年级科学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二、实验一:测量物体密度实验材料:不同密度的物体(如塑料球、木块、金属球等)、一个透明容器、水、饮管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了解物体的性质及其浮力原理。

实验步骤:1. 将透明容器中装满水;2. 将不同密度的物体分别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浮沉现象;3. 用饮管轻轻吹气,观察物体的浮力变化;4.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物体的密度大小。

三、实验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材料:一把绿叶、一把透明塑料袋、太阳实验目的: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步骤:1. 将一把绿叶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密封袋子;2. 将袋子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3. 观察袋子内部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水蒸气的产生;4. 解释光合作用的原理,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三:水的沸腾点实验材料:水、酒精灯/炉子、温度计、烧杯实验目的:测量水的沸腾点,并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2. 在加热的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3. 观察水开始沸腾的温度,并记录该数值;4. 可以通过改变加热器的温度或改变海拔高度等方式,研究对沸点的影响。

五、实验四:磁铁的吸引力实验材料:磁铁、钉子、各种金属物体、塑料物体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力以及材料对磁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靠近钉子,观察是否有吸引力;2. 将磁铁靠近各种金属物体,观察吸引力的变化;3. 将磁铁靠近塑料物体,观察吸引力的变化;4. 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磁铁,观察其吸引力差异。

六、实验五:电路实验实验材料:电池、电灯、导线、开关、铜片等实验目的: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连线和使用电子元件的技巧。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电灯、导线等元件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2. 点击开关,观察电灯是否亮起;3. 尝试断开或更换其中一个元件,观察电路的变化;4. 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数量或阻力等方式,探究电流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材料与仪器1. 种子2. 泥土3. 透明塑料袋4. 尺子5. 笔实验步骤1. 将泥土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

2. 撒入种子,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泥土。

3. 将塑料袋密封,放在阳光下,每天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4. 用尺子测量植物的高度,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记录植物的高度,可以观察到植物生长的速度和变化。

实验二: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目的通过制作风力发电机,使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提高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

材料与仪器1. 气球2. 竹签3. 电池4. 小灯泡5. 导线6. 剪刀实验步骤1. 将气球剪成小块,然后用竹签串起来。

2. 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电路。

3. 将串好的气球放在风扇前面,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可以验证风力发电的原理。

实验三:水的溶解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使学生了解溶解的原理。

材料与仪器1. 清水2. 食盐3. 糖4. 色素5. 玻璃棒实验步骤1. 在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是否能溶解。

2. 在另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糖是否能溶解。

3. 在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色素,用玻璃棒搅拌,观察色素是否能溶解。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以了解溶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的部分实验内容,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熄灭蜡烛,并紧固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横向圆柱形的宽口端的,并不难被点燃。

如果从圆柱形的宽口端的吹气,蜡烛将很难被点燃。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紧邻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弯曲,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液体,一根填入饮料瓶,另一根茜在瓶外,若想喝至饮料。

结果:无法。

无法构成气压高。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恰当的方法就是:(1)温度计的玻璃浸必须全部灌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浸灌入被测液体后必须稍候一会儿,等待温度计的示数平衡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浸必须稳步回到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德兴.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放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边线,并使温度计的液泡全然灌入热水中,不要碰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模拟)量筒量筒就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1选做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实验步骤: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实验步骤: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材料: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梳理(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梳理(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梳理(3-6年级)一、前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梳理针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梳理三年级1. 认识常见物质:水、空气、土壤等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浮力等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等4.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植物观察等5. 动物的特点: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四年级1. 力的作用:摩擦力、重力、浮力等2. 简单电路:电池、灯泡、开关等3. 磁铁的性质:磁极、磁力等4.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气候类型等5. 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五年级1.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2.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3. 人体生理:骨骼、肌肉、血管等4. 地球与宇宙:地球结构、太阳系等5. 能源与环保: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等六年级1. 化学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2.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特征、进化历程等3. 科技产品: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4. 自然现象:地震、火山、彩虹等5. 食品安全与健康:食品成分、营养均衡等三、实验操作技巧1. 实验准备: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2. 实验操作: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注意安全事项,记录实验数据3.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锻炼科学思维4. 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写作能力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佩戴实验器材,防止意外伤害2. 实验道德:尊重实验结果,不篡改数据,遵守学术道德3. 实验合作:积极参与实验,与同学合作,培养团队精神4. 实验创新:勇于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培养创新能力五、总结通过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的梳理,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道德、合作和创新,提高实验效果。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并研究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温度计- 水- 冰块- 热水实验步骤1.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3. 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观察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热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温度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

室内温度较为温暖,水的温度较低,冰块的温度更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实验结论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水- 热水- 冰块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2. 将一杯水加热至热水,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3.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在室温下,水处于液态。

加热水后,水变为蒸汽,呈现气态。

冷冻水后,水变成冰块,呈现固态。

实验结论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温度升高时,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温度降低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

实验三:观察物体的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了解浮力的作用。

实验材料- 不同物体(例如木块、铁块、纸片)- 水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木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2.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将纸片放入水中,观察纸片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纸片也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在水底,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浮力是使物体浮起的力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继续记录后续实验的内容)。

xx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xx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
电池、电线、小灯泡(带灯座)、铅笔芯、镊子、热敏装置、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操作图见教材57页;
2、两个实验分两个小组进行,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
1、当源线的两头在铅笔芯上滑动时,小灯泡的亮度在改变;
2、当热敏装置在酒精灯上加热时,小灯泡亮;而当热敏装置没有在酒精灯上加热时,小灯泡熄灭。
(分对照组分别进行)
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
1、环境1中食物发生霉变,而且速度快;
2、环境2中食物稍有霉变,而且速度慢。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xx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验证植物体中含有能量
实验过程
见教科书第75、76页。
实验现象:
随着阳光的断照射,水的温度能在一定范围内升高。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太阳炉能把光能转换为热能,并且无污染。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xx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太阳炉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太阳炉
实验器材
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过程
2、制作酸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xx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酸奶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实验器材
新鲜酸奶、鲜牛奶、杯子、瓶子、金属小勺、竹筷、温度计

小学科学实验总结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总结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总结报告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通过动手实验,我们对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总结我们进行过的几次实验及实验结果。

实验一:水的循环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模拟了水的循环过程。

我们将水煮沸,观察到水变成水蒸
气上升的过程,然后水蒸气冷却凝结成水滴的情景。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二:植物的光合作用
我们对绿叶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研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我们将一片绿叶
浸泡在水中,并将其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水中出现了气泡。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过程。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探究了磁铁的吸引力。

我们用一个小磁铁试管,然后将它
靠近不同的金属物体,比如铁钉、铝钉等。

通过观察不同金属物体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了解了磁铁具有吸引金属的特性。

实验四:测量水的密度
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测量了不同水的密度。

我们使用了烧杯、水和食
用油,将它们分层倒入烧杯中,并观察到它们的位置和颜色,发现它们的密度不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而油的密度比水小。

通过这几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物质状态变化、光合作用、磁力等科学
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科学实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学过的知识,并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小学科学(3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小学科学(3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小学科学(3
年级)的实验活动主要围绕物质的性质、光、声、电和磁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的科学实验活动:
1. 水的状态变化:用开水和冷水分别倒入两个碗中,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的变化。

2. 酸碱中和反应:将一些醋倒入一个碗中,用红色的红菜头汁调味,将小苏打粉倒入另一个碗中,用蓝色的紫草汁调味。

将两个碗中的液体慢慢倒入一个容器中,观察变化颜色的变化。

3. 声音的传播:设计一个简易的串珠电话,用线将两个杯子相连,让孩子用手捂住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发出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4. 电导实验:用一个电池、两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让孩子用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5. 磁性实验:用一个小磁铁和一些不同材质的小物体(如纸夹、塑料袋、铁钉等),让孩子尝试用磁铁吸引不同物体,观察哪些物体有磁性。

这些实验活动可以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他们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实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苏教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总览

苏教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总览

苏教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总览
1. 实验目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的总览,以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活动。

2. 实验内容
2.1 三年级
- 实验一:水的常见状态
-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
- 实验三:水的溶解性
- 实验四:空气的重量
2.2 四年级
- 实验一:物体的颜色
- 实验二:力的作用
- 实验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实验四:电流的产生和流动
2.3 五年级
- 实验一:光的传播
-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速度
- 实验三:电的导体和非导体
- 实验四:水的凝固和沸腾
2.4 六年级
- 实验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 实验二: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 实验三:电的开闭路
- 实验四:电流的方向
3. 实验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实验要求
- 实验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
- 实验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5. 实验安全
- 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品和仪器应由教师指导下使用
-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
6. 实验评价
- 实验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
- 实验评价不仅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注重学生的实验思路和科学精神
以上是苏教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的总览,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入饮料瓶,另一根露在瓶外,能否喝到饮料。

结果:不能。

不能形成气压差。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演示)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2)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3)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时行(必要时使用胶头滴管)。

(4)读数时,视线应与液凹液面手最低点水平(5)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

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实验七:(演示)胶头滴管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使滴管垂直,不要平放或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在容器的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实验八、做一个不倒翁。

解暗箱。

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材料: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胶水,笔,彩纸。

过程: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打洞,取出蛋清与蛋黄。

2、从小洞放入一些米粒,再倒入一些胶水。

实验九、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器材:钩码,橡皮筋和尺子(测力计),水槽。

实验步骤:1、把钩码放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皮筋的长度。

(或直接使用测力计)2、放入水中测量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的皮筋的长度。

现象:放入水时皮筋变短。

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仍然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十、让一枚硬币飘浮在水面上材料:硬币,小叉(小匙),水槽。

过程:用小叉(或小匙)托住硬币轻轻放在水面。

现象:硬币浮在水面。

结论:水对表面有张力。

实验十一、盛开的红花器材:餐巾纸,烧杯,红墨水。

过程:将餐巾纸系在小棒上,将纸袋一端放入烧杯的红墨水中。

现象:侵入部分变红,没侵入部分也变红。

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实验十二、空气占据空间器材:水槽,烧杯,纸团。

过程: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向下竖直放入水槽中。

直至水没过杯底。

3、将杯子竖直取出。

用毛巾擦干杯口的水,取出杯中的纸团进行观察。

4、重复第2步,慢慢倾斜杯子,可以看到气泡冒出。

5、再次将杯子取出,观察纸团。

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十三、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器材:水槽,通明烧杯2个过程:略结论:空气具有流动性,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十四、空气的成分器材:玻璃钟罩,塞子,水槽,铁丝,蜡烛,火柴。

过程:1、在水槽中加入几滴红墨水,将钟罩放入水槽中。

2、点燃蜡烛盖上胶塞。

过一会烛火渐渐熄灭,罩内水面上升。

3、向水槽加水,使水面与罩内液面相平。

打开胶塞,向罩内插入燃烧着的火柴,火柴马上熄灭。

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三年级上册共14个实验四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事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饭(馒头)、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蛋)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馒头)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馒头)变成蓝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呢含有脂肪。

3、将瘦肉(蛋)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二、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实验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

实验过程: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四、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等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

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个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五、沉淀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能除掉水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浑浊水。

实验过程: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

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水清澈透明。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实验六、过滤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滤的水和纯净水。

实验过程: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

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实验七:根的吸水实验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等)、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八:分离叶绿素实验实验材料:烧杯、锥形瓶、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棉花、火柴。

实验步骤: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倒入水。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九: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剪取带叶的枝条、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锥形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把剪取的带叶的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锥形瓶中。

2、将锥形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3、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十:茎运输养分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预先准备的一段长有瘤状物的树枝,了解茎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实验步骤:1、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

2、过一段时间以后,伤口上方的树皮逐渐膨大,就形成了瘤状物。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