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教案)

合集下载

青铜器幼儿手工制作教案

青铜器幼儿手工制作教案

青铜器幼儿手工制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幼儿手工制作青铜器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幼儿理解青铜器的文化价值。

2. 如何引导幼儿完成手工制作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1. 青铜器的图片和资料。

2. 制作青铜器所需的材料,黏土、颜料、工具等。

3. 制作青铜器的示范作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幼儿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引导幼儿观察青铜器的图片和实物,让他们了解青铜器的外形和特点。

2. 激发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青铜器的制作过程视频,让幼儿对青铜器制作产生兴趣,并向他们展示制作青铜器的示范作品。

3. 制作。

教师向幼儿介绍制作青铜器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幼儿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4. 欣赏。

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彼此的作品,让他们互相交流

和分享制作青铜器的心得体会。

5. 总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制作青铜器的过程,让幼儿总结经验,提

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手工制作活动积累经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手工制作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

意义,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更

加耐心和细心地引导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制作出满意的作品。同时,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美术教案《青铜器》(通用)-2024鲜版

美术教案《青铜器》(通用)-2024鲜版
19
05
青铜器鉴赏与收藏
2024/3/28
20
鉴赏方法
2024/3/28
观察器形
首先要对青铜器的器形进行仔细观察 ,了解其造型、比例和线条等美学元 素。
分析纹饰
青铜器的纹饰是其艺术价值的重要组 成部分,要仔细分辨其纹饰的种类、 布局和精细程度。
辨别锈色
青铜器的锈色可以反映其年代和保存 状况,要学会辨别不同锈色的特点和 成因。
2024/3/28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经济 价值也在不断攀升,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热 门藏品。
22
市场行情
拍卖市场
近年来,青铜器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十分抢眼,成交价不断刷新纪录。
私下交易
除了拍卖市场外,青铜器在私下交易市场上也十分活跃,但需要注意真伪和价格问题。
2024/3/28
投资前景
18
技术特点
2024/3/28
合金配比
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合金的比例。按用途的要求对青铜器的合金比 例作出不同的配置。如铸造工具或兵器就加大锡的比例;若铸造钟鼎之类的礼器 就加大铜的比例。
铸造技术
商周时期工匠已能准确地掌握火候,铜液的熔化温度达到1083℃,浇铸温度达到 800℃左右。工匠还能熟练地运用分铸法铸造青铜器。他们通常先将器的主体和 一个附件分别铸好,然后使两者在陶范中吻合在一起,再做整体浇铸。

2024青铜器教学教案

2024青铜器教学教案

青铜器教学教案

•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分类与鉴赏

•青铜器制作工艺与技术

•著名青铜器赏析目

•青铜器保护与传承

•青铜器教学实践与探索录

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定义与特点

青铜器定义

青铜器特点

青铜器历史沿革

中期青铜器

早期青铜器中期青铜器以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为代表,器形逐渐增大,工艺日益

精湛,出现了大量礼器和兵器。

晚期青铜器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

考古价值

青铜器文化价值

青铜器分类与鉴赏

鼎、鬲、甗等,用于煮肉和盛放肉食,是青铜礼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簋、簠、盨、豆等,用

于盛放黍、稷等谷物,

常与鼎等烹饪器配套使

用。

爵、角、斝、觚等,是

饮酒和温酒的器具,也

是青铜礼器中的重要类

别。

盘、匜、鉴等,用于盥

洗和盛水,常出现在贵

族的宴饮和祭祀活动中。

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

打击乐器吹奏乐器

格斗兵器

远射兵器

防护装具

03

02

01

车辕、车轭、马镳等,是古代车马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交通和战争方式。

车马器

货币

度量衡器

装饰品

布币、刀币、圜钱等,是古代贸易和交换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形状和铸造工艺。

量器、衡器等,用于测量长度、容量和重量等物理量,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生活。

铜镜、带钩、印章等,具有精美的造型和纹饰,是古代贵族和文人雅士的重要佩饰和文房用品。

杂项类青铜器鉴赏

青铜器制作工艺与技术

采矿与冶炼技术

采矿技术矿石选矿冶炼技术

铸造工艺流程

01020304制模制范浇注清理与修整

装饰技法及特点

镶嵌技法鎏金技法

錾刻技法彩绘技法

著名青铜器赏析

司母戊大方鼎

铸造年代

商代后期

出土地点

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器形特点

长方形,四足,双耳,腹部饰有兽面纹和夔纹

中班科学教案青铜器

中班科学教案青铜器

中班科学教案青铜器

中班科学教案:青铜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铜器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青铜器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

3.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图片或模型展示青铜器。

2.纸板、铜纸、颜料等制作青铜器的材料。

3.器皿、模具等制作工具。

4.幼儿乐园的青铜器制作角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或模型,并问幼儿们是否知道

这些是什么。引导幼儿们观察图片或模型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点,激发幼儿们的探索欲望。

2.探究活动(1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一件青铜器,并引导幼儿们描述它的形状、颜色、纹路等特点。然后,教师向幼儿们介绍青铜器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用来盛放食物、仪式用器等。

3.制作活动(3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制作简单的青铜器。首先,教师向幼儿们介绍

青铜器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如纸板代替青铜制作器皿的形状,并

用铜纸贴在纸板上;然后,幼儿们可以用颜料给青铜器上色,模仿青

铜器的古朴外观。最后,幼儿们可以在青铜器上画上一些纹路,以增

加装饰效果。

4.展示和分享(10分钟)

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青铜器展示给大家,并分享制作的

过程和心得。幼儿们可以观察和比较彼此的作品,了解到每个人的创

作都是独一无二的。

5.拓展活动(2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拓展活动,例如在幼儿乐园的青铜器制作角落

中设置工作台,让幼儿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制作更多不同形状和功能

的青铜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和材料,如模具、泥土等,引导幼儿们尝试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组合,培养幼儿动手操作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功能,种类,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了解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最精美的青铜器

2.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造字特点,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用途,象征意义,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和方法,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历史。如:分析常见甲骨文的构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

包括讲述法、讨论法、图示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造字特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科学教案青铜器

幼儿园科学教案青铜器

幼儿园科学教案:青铜器

一、引言

在幼儿园教学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教案将重点介绍青铜器,通过学习青铜器的材料、制作和历史背景,帮助幼儿了解古代文明和科学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青铜器的材料和制作

2.1 青铜器的材料

青铜器是由铜和锡这两种金属合金制成的。铜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柔软易弯曲的性质;而锡则能够增加铜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通过合金的制作和熔炼,可以制造出坚固耐用的青铜器。

2.2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挖掘和提炼金属:首先需要寻找到铜矿和锡矿,在矿石中提取出铜和锡金

属。提炼金属的过程需要经过破碎、磨粉、冶炼等工序,最终得到纯净的铜和锡。

2.合金制作:将铜和锡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加热熔化,搅拌均匀。经

过冷却后,铜和锡混合成的合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铜。

3.铸造和打磨:将熔化的青铜倒入制作好的模具中,待冷却后取出并进行打

磨。这样就能得到各种形状的青铜器了。

三、历史背景:青铜器的意义和用途

3.1 青铜器的意义

青铜器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代表了古代工艺制作和技术水平的发展,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母系

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它的制作和使用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变化。

3.2 青铜器的用途

青铜器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祭祀用途:古代人们相信青铜器具有象征神圣和神秘力量的意义,因此常

常用于祭祀和供奉。例如,青铜觚、青铜爵等器物被用于祭祀神明。

青铜器幼儿手工制作教案

青铜器幼儿手工制作教案

青铜器幼儿手工制作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手工制作》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与手工制作”,详细内容为“青铜器幼儿手工制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

幼儿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培养幼

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青铜器的相关知识,感受青铜器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及细节处理。

重点: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掌握制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青铜器实物或图片、示范作品、教学课件。

学具:超轻黏土、剪刀、美工刀、牙签、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铜器的特点,让幼

儿了解青铜器的用途,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让幼儿对青铜器有一定的了解。

3. 示范讲解(10分钟)

教师现场示范青铜器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点,让幼儿明确制

作步骤。

4. 动手操作(15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

幼儿完成作品后,互相展示、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

1. 青铜器幼儿手工制作

2. 内容:

a.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b. 制作步骤及要点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青铜器模型。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发挥创意,完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针对本次教学活动,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幼儿园仿古探索:青铜器教学教案设计

幼儿园仿古探索:青铜器教学教案设计

幼儿园仿古探索:青铜器教学教案设计

一、引言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通过仿古探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一种新颖而有趣的方法。青铜器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历史和文化内涵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设计一份幼儿园青铜器教学教案,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激发其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制作工艺和用途等。

2. 帮助幼儿感受青铜器的艺术魅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

3. 通过制作简易的青铜器模型,培养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引导幼儿发现青铜器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三、教学内容

1. 青铜器的起源和历史

在课堂上,通过图文资料、模型展示等形式,向幼儿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和历史,让他们了解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通过资料或教师的讲解,向幼儿展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让他们了解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勤劳。

3. 青铜器的艺术魅力

将青铜器的精美造型和纹饰展示给幼儿,引导他们观察和品味青铜器的艺术之美,激发其对艺术的兴趣。

4. 制作青铜器模型

在课后,鼓励幼儿们利用简单的材料,如黏土、纸板等,制作青铜器模型,体验古代工匠的创造过程,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青铜器的当代价值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青铜器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引导他们珍惜历史文化遗产。

四、教学方法

1. 图片资料展示法:通过图片和图表形式,向幼儿展示青铜器的样式和特点。

2. 展示法:通过播放相关资料,展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案模板青铜器

美术教案模板青铜器

美术教案模板青铜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古代美术”,具体为第二节“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详细内容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制作工艺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制作工艺,提高学生对古代青铜器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历史地位、种类及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青铜器。

2. 讲解(10分钟)

(1)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制作工艺。

(2)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功能等。

3. 实践(15分钟)

(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青铜器,分析其艺术特点并进行绘画。

(2)学生动手绘制青铜器,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优点,指出不足。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展示青铜器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艺术。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中国青铜器-苏少版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中国青铜器-苏少版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中国青铜器-苏少版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价值;

2.能够运用简单的造型、纹样及颜色运用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出简单的形体构成、线条变化、明度对比及色彩表现等;

3.培养学生欣赏、鉴定美术作品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教学将主要围绕中国青铜器展开,由苏少老师亲自策划与讲解。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青铜器简介

1.青铜器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2.青铜器的分类及特点;

3.青铜器在生活中的作用;

4.重要青铜器举例(如:司母戊鼎、大规盘等)。

第二章、青铜器造型表现

1.青铜器造型要素的表现(如:线条、形体、构成、比例、纹样);

2.各项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调和;

3.青铜器造型与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联系。

第三章、青铜器颜色运用

1.青铜器颜色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青铜器颜色的来源和组合技巧;

3.青铜器颜色与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联系。

第四章、青铜器评析

1.青铜器的价值及其意义;

2.青铜器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青铜器作品欣赏及评析。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讲授过程中,老师将介绍相关知识点,并对学生进行问答互动,以达到知识点理解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内容的最后,老师将带领学生通过鉴赏青铜器作品,以培养学生欣赏、鉴定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评估

本次课程的评估主要采用互动问答及青铜器作品鉴赏两种方式进行。在课程中,老师将针对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将带领学生欣赏青铜器作品,并对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思路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在鉴赏方面的能力及潜力。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通用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通用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通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美术课程中“古代的艺术——青铜器”章节的内容。详细内容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种类、功能、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我们将重点学习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和纹饰设计,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器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种类和功能,认识到青铜器在我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青铜器艺术特点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青铜器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和纹饰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

a. 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种类和功能。

b. 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等。

c. 举例说明青铜器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3. 实践环节:

a. 观察青铜器图片,分析其造型和纹饰特点。

c.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青铜器作品。

4. 例题讲解:

a. 出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造型、纹饰特点。

b. 解答学生疑问,讲解创作技巧。

5. 随堂练习:

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青铜器绘画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幼儿园仿古青铜器教案

幼儿园仿古青铜器教案

幼儿园仿古青铜器教案

教案名称:幼儿园仿古青铜器

教学目标:

1.了解青铜器的材质、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懂得设计和制作仿古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观察、感知和表现能力;

4.加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1.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材质;

2.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学习仿古青铜器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4.小组合作制作自己的仿古青铜器。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青铜器的特点和材质(15分钟)

1.通过PPT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幼儿体验和观察;

2.向幼儿简单介绍青铜器的材质、颜色、质感等特点。

第二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5分钟)

1.通过PPT和实物展示,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起源、历史背景

和文化内涵;

2.听老师讲述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青铜器在古代的使用和意义。

第三步:学习仿古青铜器的设计和制作方法(40分钟)

1.引导幼儿观察青铜器的造型、图案和工艺,提出设计仿古青铜器的思路和要求;

2.向幼儿介绍仿古青铜器的制作原理、工具和材料;

3.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设计并制作仿古青铜器;

4.在制作过程中,老师鼓励幼儿锻炼灵活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步:小组合作制作自己的仿古青铜器(30分钟)

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件仿古青铜器;

2.教师引导幼儿充分沟通、合作和分享,提高集体协作的效率和质量;

3.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技术支持,确保幼儿的成功制作。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欣赏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青铜器的历史与发展

2.青铜器的分类与艺术特点

3.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

4.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5.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分类与艺术特点,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影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甲骨文临摹或创意设计,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讲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3.欣赏: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分析其美学价值。

4.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影响。

5.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甲骨文临摹或创意设计,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

美术优质课教案青铜器怎么写

美术优质课教案青铜器怎么写

美术优质课教案青铜器怎么写

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文化之美——青铜器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和手工技能。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2. 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3. 进行实践操作,亲自制作青铜器。

教学准备:

1. 青铜器的图片、模型或实物。

2. 制作青铜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PPT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青铜器的图片、模型或实物,引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有了解吗?你们知道青铜器有什么特点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包括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2. 分类讲解:介绍青铜器的不同类型,如礼器、乐器、兵器等。

3. 制作工艺和技术: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常用技术。

三、实践操作(30分钟)

1. 分发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青铜器,如铜钱、铜戒指等。

2.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图案和形状。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青铜器,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 总结青铜器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2. 提问:你们觉得制作青铜器有什么收获?你们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认识?

3.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案例分析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案例分析

优秀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案例分析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盛世辉煌。作为艺术教学的一种重要内容,青铜器的教学既需要运用到课堂内,更需要将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当中,唤醒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热情,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一位优秀高中美术教师的青铜器教学案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

1.教师:李老师

2.教学目标:

①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②理解青铜器的造型和结构,并能根据青铜器进行基础绘画。

3.教学内容:

①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②了解青铜器的造型和结构;

③根据青铜器进行基础绘画。

二、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图片或场景进行引入,让学生进入到青铜器的世界当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图像或相关场景,如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器;殷代的鼎、尊、盘等;周代的方盘、圆盘、簋、觥等等。

2.课堂讲解:

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史和地位,阐述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不仅在造型、结构等方面呈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

3.放映视频: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青铜器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和学习。这些视频可以包括青铜器的加工工艺、青铜器的功能用途等,还可以展示青铜器的图像和造型。

4.实践体验: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造型练习基础青铜器绘画。

5.作业:

教师可以分发一些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作业,如绘制青铜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的造型和结构,并体验青铜器制作中的艺术乐趣。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教案:青铜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铜器》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知道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青铜器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知道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青铜器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青铜器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美,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制一幅青铜器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

青铜器

产生:商周时期

特点:厚重、神秘、精美

分类:礼器、乐器、生活用器等

七、作业设计

1. 请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

李雪平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青铜及青铜时代

1、什么是青铜?

大家知道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是什么吗?(铜),玉和铜哪一个先被人们发现并使用?(玉)。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铜,因为大家看到的或者接触到的青铜器大都年代久远,

而玉器现时都在生产。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不一样的石头——玉石,在寻找石料和玉石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的铜(红铜)。我们来看一看红铜的特点(P16)、天然的纯铜是红色的,称为之红铜。这个红铜由于它的熔点很高(1080多度),不容易熔化,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只能是用锻打的办法来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红铜的器物是土耳其和伊朗,距离现在是9000多年。后来随着陶器的产生,烧陶器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那么这样的话就对熔铜就不困难了。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发现在红铜中加入适量的锡或铅便会降低熔点(仅为800℃~900℃左右),硬度增强,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化学性也很稳定,因色泽青灰,故称青铜。所以,青铜也就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青铜器铸造最常用的方法是浇铸法、失蜡法。(失蜡法可以做细、做镂空效果)

失蜡法的特点:

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熔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

3、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

4.精确度相当高。

青铜器的发明利用是为了铸造供发展生产用的工具和保护自己、攻击猛兽和敌人的兵器,而不是首先用作生活用具,这是青铜工艺发展的显着特征。

2、青铜时代

“夏铸九鼎”,而鼎又是青铜所铸,所以可想而知在夏朝就开始铸造青铜器了,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的代表作,那么青铜便是奴隶社会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在奴隶社会广泛发展,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利的象征,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经历春秋,到了战国的时候,铁器的使用越来越多,铁铜并用,直到秦朝铁器大量的产生,才取代了青铜器,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我们把奴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两个鼎盛时期:商后西周、春秋战国

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分类

一、炊食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炊器:鼎、鬲、甗

盛食器:簋、盨、簠、敦、豆

1、鼎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圆鼎《大盂鼎》方鼎《司母戊鼎》、《杜岭方鼎》。

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楚王问鼎中原)大盂鼎(西周):出土于陕西,铭文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对贵族盂的策命,周王赏赐给盂奴隶1079人。

司母戊鼎(商):它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高达133厘米。现在也叫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为了祭祀其母亲戊铸造的。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后因过大重不易搬迁,太硬仅截一足都难,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后来,侵华的日本人闻知此事,欲以重金购之而不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曾作为蒋介石的寿礼,专车运抵南京,被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1948年5月29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稍后,国民党政府欲将此鼎运往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动而放弃此念。建国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比较司母戊鼎与杜岭方鼎的区别)

2.鬲(lì力):

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chi音齿)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3.甗(音yǎn演):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置食物;下部为鬲(lì力),置水。甑(zeng音赠)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bì)。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铜甗(yǎn)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

4.簋(音gul鬼):

簋是古代用以盛食物的器具。相当于当现在的大碗。据文献记载:天子八簋、诸侯六簋、大夫四簋、士二簋。

利簋(西周)(p14):铭文记载作于武王伐纣后的第八天

5.簠(fu甫) :

古代食器,即文献里的“胡”或“瑚”。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古文献说:“方曰簠,圆曰簋(guǐ)。”

6.盨(xu须) :

古代食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盖上一般有四个矩形纽,仰置时成为带四足的食器。盨在西周中期出现,到春秋后期便消失了。

7.敦(音duì对):

古代食器,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敦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8.豆(dou 音豆):

古代食器,是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器浅如盘,下有把,圈足,大多数有盖。

二、酒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饮酒器:觚、爵、觯、角

温酒器:斝

盛酒器:尊、罍、瓿、壶、卣、盉、鸟兽尊、兕觥、方彝

挹酒器:勺(斗)

1.爵(音jué决):

古代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上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三足一般是为了便于在器身下部生火加温。爵盛行于商和西周,尤以商代最多,春秋战国时已很少见。

青铜爵上那一对形若蘑菇或伞形的立柱究竟作什么作用?(放置过滤网)

2.角(jiao 音角)

角形状似爵,由爵衍生而来,其前后都是尾。无两柱,一部分有盖。已发现的角,大多是商代的。

3.觚(gu 音估):

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饮酒器。整个觚(gū)体分为三段。通体呈X形,这样的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显得精巧别致而又不失沉稳庄重。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

4.斝(音jiǎ甲):

古代大型温酒器。有三足、两柱、一鋬,平口,无流及尾。盛行于商代。

5.觯(音zhì):

古代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