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通用11篇)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 画几只动物,其实不然,小学美术的每一课虽然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

以下是店铺搜集的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欢迎查看!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以及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奇异造型和纹饰引导学生了解远古先民的生活和艺术创造力。

古代青铜艺术本课古代青铜艺术在整个教材中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较为冷辟,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现代非常遥远,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造成学生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本课的优势在于这些青铜艺术艺术品因其年代遥远而使它们都具有的神秘感,奇异的造型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力。

(二)教学目标古代青铜艺术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

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

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艺术特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学具: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课时:1课时。

古代青铜艺术(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教学新授(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篇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幼儿园文物鉴赏:古代青铜器欣赏教案

幼儿园文物鉴赏:古代青铜器欣赏教案

幼儿园文物鉴赏:古代青铜器欣赏教案1. 导言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文物鉴赏是非常重要且有益的一部分。

通过文物鉴赏,孩子们可以了解古代文明、历史和艺术,培养对文物的喜爱和尊重,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审美和观察力的发展。

而古代青铜器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青铜器的形态、纹饰、用途等方面展开,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份古代青铜器欣赏教案。

2. 古代青铜器简介古代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工艺品,通常是用铜、锡等合金制成的器物。

它们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富有象征性意义的礼器和祭器。

在形态上,古代青铜器包括了鼎、壶、罍、盉等多种形状,每种形态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象征意义。

在纹饰上,古代青铜器常常刻画了各种图案和纹样,这些纹样既可以是装饰性的,也可以是表达特定意义的。

而在用途上,古代青铜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与祭祀、宴会等活动相通联的重要物品。

3. 教案编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欣赏古代青铜器,我们可以编制一份以观察、描述、比较、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教案。

可以在教室中展示一些图片或真实的古代青铜器,就器物的形态、纹饰等方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描述。

可以结合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体验古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可以组织一些比较活动,让幼儿对比古代青铜器与现代物品的差异和通联,启发他们对古代文明的思考。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古代青铜器的欣赏不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对古代文明和前辈智慧的尊重和传承。

每一件古代青铜器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的窗口,更是一种精神财富的传递。

在幼儿园的文物鉴赏教育中,古代青铜器的欣赏教案应该被更加重视和扩展,帮助孩子们树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识。

5.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教案编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青铜器在幼儿园的文物鉴赏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教师们应该充分挖掘古代青铜器的教育意义,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欣赏古代青铜器,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1一.课标内容: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熟悉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

培育学生搜集文物并进展讨论的兴趣;培育学生鉴赏力量和想象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观赏,培育鉴赏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绚烂文化,培育安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2)难点:汉字的演化;青铜工艺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日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著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头于何时?(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4)目前我国已发觉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现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抱负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现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设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讲解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5)文物观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五.教学后记:1.课文许多生僻字,应当帮忙学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钺yue爵jue懿yi2.趣味识字: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方法。

3.司母戊鼎:学生查询到的资料许多,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性展现。

还可多叫些学生讲解和介绍。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2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育学生喜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教案:青铜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铜器》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知道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青铜器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知道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青铜器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青铜器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美,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制一幅青铜器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青铜器产生:商周时期特点:厚重、神秘、精美分类:礼器、乐器、生活用器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

2. 请学生观察身边的青铜器,分析其造型、纹饰等特点,并绘制一幅青铜器作品。

答案:1. 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

2.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青铜器的特点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

2.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

4. 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和青铜器的种类。

教学重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作用以及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模型、甲骨文拓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朝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分析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讲解:展示甲骨文拓片,讲解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根据甲骨文拓片,猜测商朝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5.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选择题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完成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社会地位和作用。

2. 甲骨文:构造特点、历史地位、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商周时期的作用。

答案示例: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种类繁多,有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记录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甲骨文的构造特点。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3.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甲骨文。

2.如何理解青铜器对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青铜器是指用青铜制作的器物,包括器具、武器、轨道车辆等多种类型。

自商代开始,青铜器逐渐成为表现势力、显示地位的重要象征。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以龟甲、兽骨等为材料,在上面刻画的文字。

甲骨文通常用于记录祭祀、商贸、祈福等事宜,因此是研究商代社会、商周年代文化的重要材料。

2.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青铜器和甲骨文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铜器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制作青铜器需要经过模具制作、铸造、精加工等多个步骤,其中的技艺繁琐高超。

甲骨文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甲骨材料,经过打磨、刻画,才能完成。

4.分组讨论古代社会中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一起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堂练习1.甲骨文常用于什么记录?A. 祭祀B. 婚姻C. 祈福D. 打仗2.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3.制作甲骨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这个材料是什么?4.分组讨论: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悟。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和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节课将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重点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青铜器设计和制作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的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分析和解读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结合具体例子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青铜器的设计和制作。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青铜器样式,然后进行图纸设计和材料准备。

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尽量还原青铜器的外形和纹饰,并尝试使用一些简单的金属加工工具进行加工和组装。

4.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青铜器,并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可以设立评分的方式,根据制作成果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评选出优秀作品。

5. 总结和反思通过对学生制作的青铜器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鼓励学生展示对青铜器和传统文化的新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2. 对学生制作的青铜器进行评分,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3. 分析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可以通过讨论和问答等形式进行评估。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相关从业者到班级进行现场讲解和展示,增加学生对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了解;2. 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欣赏真正的青铜器;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可以组织学术讨论或撰写研究报告。

六、教学反思青铜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教案青铜器教案一、课程背景1.1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紧密相连。

1.2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器物,也是古代社会权力、等级和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艺术审美。

1.3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课程导入2.1 通过展示一件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引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好奇心和兴趣。

2.2 讲述一个与青铜器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如大禹治水铸九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3 提问学生对青铜器的已有知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3.1 使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3.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对青铜器进行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3.3 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资源4.1 准备各种青铜器的图片、实物或模型,包括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青铜器。

4.3 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青铜器的图片、视频和三维模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方法5.1 采用讲授法,向学生系统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5.2 利用实物观察法,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青铜器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注意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特点。

5.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一青铜器的话题进行交流,如青铜器的用途、纹饰的含义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1 青铜器的历史背景1.1.1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起源:介绍青铜器的起源,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发展:阐述青铜器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历程。

1.1.2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社会地位:说明青铜器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实用与艺术:讨论青铜器既是实用器物,也是艺术作品的的双重特性。

1.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1.2.1 青铜的合金成分合金比例:介绍铜、锡、铅等元素的合金比例对青铜器性质的影响。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2.掌握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3.能够欣赏和分析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2.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3.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2.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青铜器,让学生掌握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3.欣赏法:通过欣赏青铜器的艺术价值,让学生感受青铜器的美。

五、教学过程1. 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1.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起源;2.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3.展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工具。

2. 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1.分类介绍青铜器的器型和用途;2.分析不同类型青铜器的特点和制作工艺;3.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青铜器的差异和联系。

3. 青铜器的艺术价值1.欣赏不同类型的青铜器;2.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装饰;3.探讨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检验学生对青铜器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通过欣赏和分析青铜器的艺术价值,检验学生对青铜器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资源1.青铜器的图片和实物;2.青铜器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3.青铜器的艺术评论和分析文章。

八、教学反思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作。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分类和特点以及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青铜器的艺术价值理解和感受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欣赏和分析实例来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我还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通用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通用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五章《古代的艺术宝藏——青铜器》。

详细内容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分类、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重点学习青铜器的造型、纹饰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分类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作青铜器纹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纹饰设计和制作工艺。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分类、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分类、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青铜器纹饰设计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对称、重复等手法进行纹饰设计。

4. 例题讲解:讲解青铜器纹饰设计的步骤,并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款青铜器纹饰。

6.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设计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古代的艺术宝藏——青铜器2. 内容:a. 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分类b.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c. 青铜器纹饰设计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青铜器纹饰。

2. 答案要求:运用对称、重复等手法,创作出具有美感的纹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青铜器的知识,如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代表作品等,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纹饰设计和制作工艺。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具体要求和答案的指导。

初中青铜器教案

初中青铜器教案

初中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青铜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和意义。

(4)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铜器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

(2)通过分析青铜器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比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1)介绍青铜器的定义: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器物。

(2)讲述青铜器的起源:青铜器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约4000多年。

(3)介绍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夏、商、西周三个时期。

2. 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夏朝青铜器: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特点为简朴、实用。

(2)商朝青铜器:以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特点为精美、神秘。

(3)西周青铜器:以周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特点为规范、庄重。

3. 甲骨文的出现与汉字演变(1)甲骨文的起源:商朝晚期,用于占卜和记事。

(2)甲骨文的特点:符号简单、线条粗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4. 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1)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今天的汉字虽历经演变,但仍保留着甲骨文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夏商西周时期的认识。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青铜器吗?它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教学环节:(1)讲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青铜器的魅力。

(2)分析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艺术。

(3)介绍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和意义,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青铜器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青铜器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青铜器的历史和发展教案导言: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代。

本教案旨在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了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一、青铜器的起源和意义(500字)青铜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代,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青铜器最初是为了祭祀活动而制作的,因其材质坚固、耐用,逐渐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和贵族身份的象征。

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代社会中重要的礼器。

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800字)1. 材料选择:青铜器的主要材料是铜和锡的合金。

铜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导电性,而锡的添加能够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2. 铸造工艺:青铜器的主要制作工艺是铸造。

首先,选取合适的模具,通常使用砂土制成,以保证最后的器物形状完整。

然后,将预熔好的青铜液体注入模具中,并等待铸造完成后进行冷却。

最后,将模具打开,取出成品。

3. 形状与纹饰:青铜器的形状和纹饰多种多样,包括鼎、爵、觚等。

这些器物在形状设计上追求稳定和庄重,纹饰方面常常绘制神话传说、动物和人物等图案。

4. 工艺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在商代中期,青铜器表面出现了铸造纹饰和神话图案,丰富了器物的装饰效果。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升,纹饰更加复杂精美。

三、青铜器的社会功能(600字)1. 礼器和权力象征: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有着极高的礼仪地位。

作为祭祀活动的主要器物,青铜器展示了统治者的权威与威严,持有青铜器意味着拥有社会地位的象征。

同时,青铜器的制作也是贵族阶层的专利,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

2. 经济交流: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分工十分明确,需要多个工匠才能完成制作过程。

这种分工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得以加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艺术传承:青铜器作为一种艺术品,承载了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青铜器教案目标:1.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地位;2.认识青铜器的功能和制作工艺;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造力;4.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地位;2.认识青铜器的功能和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1.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2.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地位。

2.提问:“你们知道青铜器有什么功能?为什么青铜器被称为古代文明的瑰宝?”二、学习(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功能,如礼器、乐器、兵器等。

2.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如铸造、刻画、鎏金等。

3.展示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并解释其功能和制作工艺。

三、观察与分析(15分钟)1.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青铜器,并回答教师提问,描述其外形、纹饰、功能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四、创造(15分钟)1.学生仿照青铜器的样式,设计并绘制自己的青铜器图案。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和纹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设计的青铜器图案,并解释设计的理念和意义。

2.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每个学生的设计,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简要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对青铜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青铜器的图片或展示;2.绘图纸和彩色笔。

教学延伸:1.安排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深入了解更多的青铜器;2.组织学生参加青铜器制作工作坊,亲自体验制作工艺;3.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青铜器模型,加深对制作工艺的理解。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2. 通过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2. 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3. 学习青铜器的鉴赏与欣赏。

三、教学过程:1.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课堂讲授,约30分钟)- 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时期的青铜器。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约60分钟)-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工艺;- 分析青铜器的构造和材料;- 演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工艺要点;- 小组合作,分配学生角色,进行一次简单的青铜器制作实践操作。

3. 青铜器的鉴赏与欣赏(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约70分钟)- 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同青铜器作品的艺术价值;- 学生分组进行青铜器鉴赏实践活动,选择一件青铜器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作品,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方法:1. 结合课堂练习和小组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评价;2. 结合学生的鉴赏作品和评价讨论,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和拓展:1. 邀请青铜器专家或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化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认识;2.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考察,亲眼观察真实的青铜器作品;3.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设计并制作仿古风格的青铜器作品。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青铜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 青铜器制作工具和材料;3. 青铜器专家的讲座视频或文字资料;4. 青铜器展览和博物馆参观的相关资料。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初中历史青铜器教案

初中历史青铜器教案

初中历史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2. 了解青铜器在古代生产、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3. 认识青铜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青铜器的定义与特点;2. 青铜器的起源;3.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 青铜器在古代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1.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2. 青铜器对古代文明的贡献。

四、教学难点1.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2. 青铜器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制作工艺;2. 利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通过实物展示与分析,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青铜器的样式和制作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介绍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讲解青铜器的重要特点和制作工艺。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生产、生活和文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对古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4. 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认识,分享学习成果。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强调青铜器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2.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认识;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物展览,深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与文化;2. 让学生制作简单的青铜器模型,体验古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3.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深入了解青铜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教案名称:探索青铜器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2. 掌握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青铜器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3. 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

4. 青铜器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青铜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青铜器有什么特点?知识讲解:3. 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包括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包括原料的选择、熔炼、铸造和装饰等过程。

5. 介绍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器型、纹饰和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活动:6. 分发青铜器的图片或模型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分析器型、纹饰和风格等特点。

7.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设计并绘制一件自己的青铜器作品。

总结和展示:8.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青铜器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过程。

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青铜器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拓展活动:10.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和欣赏青铜器的精品。

1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青铜器的研究报告或制作相关展板。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青铜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设计的青铜器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水平。

教学资源:1. 青铜器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2. 青铜器制作工具和材料。

3. 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的资料。

教学延伸:1. 将青铜器文化与其他相关的文化进行比较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

2. 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尝试制作青铜器的模型或仿制品。

3.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代文明中的金属器文化,如金器、银器等。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教案

教案青铜器——古代中华文明的瑰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历史背景2.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青铜器的艺术特点5.青铜器与古代文明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青铜器。

2.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包括青铜器出现的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等。

3.讲解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教师详细介绍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如鼎、簋、觥、壶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对青铜器有更直观的认识。

4.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教师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熔炼、铸造、打磨等环节,并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5.讲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教师讲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铭文等,并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让学生欣赏青铜器的艺术魅力。

6.讲解青铜器与古代文明的关系教师讲解青铜器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如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青铜器与祭祀、礼仪、政治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青铜器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青铜器。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程度。

3.学生对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掌握程度。

4.学生对青铜器与古代文明关系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近距离欣赏青铜器。

2.开展青铜器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青铜器,体验青铜器制作的乐趣。

3.组织学生进行青铜器研究性学习,深入研究青铜器的某一方面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青铜器教案美术

幼儿园大班青铜器教案美术

幼儿园大班青铜器教案美术
教学目标
1.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背景;
2.掌握不同类型青铜器的名称和基本形状;
3.发挥自由创作,实现对青铜器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重点
1.理解青铜器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呈现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教学难点
1.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实践锻炼幼儿的手工技能。

教学内容
1.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形制特征;
2.展示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3.分类讨论青铜器的样式和用途;
4.安排手工创作活动,让幼儿发挥自由想象,制作自己的“青铜器”。

教学步骤
第一步: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形制特征
1.教师简单介绍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2.让幼儿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特征和样式。

第二步:展示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1.PPT展示多种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2.让幼儿通过比较、分类等方式掌握各型号的名称和特点。

第三步:分类讨论青铜器的样式和用途
1.引领幼儿对青铜器的外型和用途有更深入的理解;
2.以互动问答、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第四步:安排手工创作活动
1.准备各种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制作自己的“青铜器”;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将手工艺术才华发挥到极致。

教学评估
1.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
2.通过展示和交流,共同学习和练习。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在实践环节中,应注意幼儿的安全和卫生问题,确保每个孩子能够在安心、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李雪平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青铜及青铜时代1、什么是青铜?大家知道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是什么吗?(铜),玉和铜哪一个先被人们发现并使用?(玉)。

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铜,因为大家看到的或者接触到的青铜器大都年代久远,而玉器现时都在生产。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不一样的石头——玉石,在寻找石料和玉石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的铜(红铜)。

我们来看一看红铜的特点(P16)、天然的纯铜是红色的,称为之红铜。

这个红铜由于它的熔点很高(1080多度),不容易熔化,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只能是用锻打的办法来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

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红铜的器物是土耳其和伊朗,距离现在是9000多年。

后来随着陶器的产生,烧陶器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那么这样的话就对熔铜就不困难了。

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发现在红铜中加入适量的锡或铅便会降低熔点(仅为800℃~900℃左右),硬度增强,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化学性也很稳定,因色泽青灰,故称青铜。

所以,青铜也就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

青铜器铸造最常用的方法是浇铸法、失蜡法。

(失蜡法可以做细、做镂空效果)失蜡法的特点: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

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熔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

3、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

4.精确度相当高。

青铜器的发明利用是为了铸造供发展生产用的工具和保护自己、攻击猛兽和敌人的兵器,而不是首先用作生活用具,这是青铜工艺发展的显着特征。

2、青铜时代“夏铸九鼎”,而鼎又是青铜所铸,所以可想而知在夏朝就开始铸造青铜器了,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的代表作,那么青铜便是奴隶社会的典型代表。

青铜器在奴隶社会广泛发展,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利的象征,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经历春秋,到了战国的时候,铁器的使用越来越多,铁铜并用,直到秦朝铁器大量的产生,才取代了青铜器,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我们把奴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两个鼎盛时期:商后西周、春秋战国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分类一、炊食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炊器:鼎、鬲、甗盛食器:簋、盨、簠、敦、豆1、鼎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

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圆鼎《大盂鼎》方鼎《司母戊鼎》、《杜岭方鼎》。

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又有成语:一言九鼎、楚王问鼎中原)大盂鼎(西周):出土于陕西,铭文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对贵族盂的策命,周王赏赐给盂奴隶1079人。

司母戊鼎(商):它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高达133厘米。

现在也叫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为了祭祀其母亲戊铸造的。

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后因过大重不易搬迁,太硬仅截一足都难,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

后来,侵华的日本人闻知此事,欲以重金购之而不得。

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曾作为蒋介石的寿礼,专车运抵南京,被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1948年5月29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

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

稍后,国民党政府欲将此鼎运往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动而放弃此念。

建国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比较司母戊鼎与杜岭方鼎的区别)2.鬲(lì力):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其形状一般为侈(chi音齿)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3.甗(音yǎn演):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全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置食物;下部为鬲(lì力),置水。

甑(zeng音赠)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bì)。

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铜甗(yǎn)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

4.簋(音gul鬼):簋是古代用以盛食物的器具。

相当于当现在的大碗。

据文献记载:天子八簋、诸侯六簋、大夫四簋、士二簋。

利簋(西周)(p14):铭文记载作于武王伐纣后的第八天5.簠(fu甫) :古代食器,即文献里的“胡”或“瑚”。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古文献说:“方曰簠,圆曰簋(guǐ)。

”6.盨(xu须) :古代食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盖上一般有四个矩形纽,仰置时成为带四足的食器。

盨在西周中期出现,到春秋后期便消失了。

7.敦(音duì对):古代食器,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

敦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8.豆(dou 音豆):古代食器,是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

器浅如盘,下有把,圈足,大多数有盖。

二、酒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饮酒器:觚、爵、觯、角温酒器:斝盛酒器:尊、罍、瓿、壶、卣、盉、鸟兽尊、兕觥、方彝挹酒器:勺(斗)1.爵(音jué决):古代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上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三足一般是为了便于在器身下部生火加温。

爵盛行于商和西周,尤以商代最多,春秋战国时已很少见。

青铜爵上那一对形若蘑菇或伞形的立柱究竟作什么作用?(放置过滤网)2.角(jiao 音角)角形状似爵,由爵衍生而来,其前后都是尾。

无两柱,一部分有盖。

已发现的角,大多是商代的。

3.觚(gu 音估):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饮酒器。

整个觚(gū)体分为三段。

通体呈X形,这样的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显得精巧别致而又不失沉稳庄重。

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

4.斝(音jiǎ甲):古代大型温酒器。

有三足、两柱、一鋬,平口,无流及尾。

盛行于商代。

5.觯(音zhì):古代饮酒器。

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6.兕觥(音sìgōng 四公):古代盛酒或饮酒器。

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子多做成立体的虎、象、鸟等动物形象。

7.尊(zun 音尊)古代盛酒器。

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战国已很少见。

龙虎尊(商):三龙三虎相间,造型盂纹饰达到完美结合。

四羊方尊(商):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

此尊造型雄奇、瑰丽,纹饰精细。

方尊四角的四只卷角山羊,以脚踏实地的有力形象承担着尊体的重量,使得这个上边长几乎与器高相等的器具显得挺拔、刚劲,丝毫没有头重脚轻之感。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8.鸟兽尊:形制特殊的盛酒器,模似鸟兽形状,统称为鸟兽尊,主要有鸟尊、象尊、羊尊、虎尊、牛尊等。

它们是另一种酒器,只是器名与尊相通。

妇好鸮(xiao)尊(商):这是一个猫头鹰形的一个尊。

象尊:这种鸟兽形的东西发现得很多,造型是很生动的。

9.卣(you 音有)古代盛酒器。

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主体部分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10.盉(he 音和)古代盛酒器。

形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盉从商代至战国都有,尤其盛行于商和西周。

11.方彝(yí):古代盛酒器。

高方身,有盖,盖上有钮(捉手),盖和钮形似屋顶。

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

12.罍(音léi雷):罍是大型的盛酒器,又可盛水。

罍(léi)有方形和圆形两种。

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

器腹很深,为了贮酒,不使酒挥发,口部为敛口并加盖。

罍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

13.壶:盛酒或盛水器。

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立鹤方壶(春秋):高122cm,宽54cm,重64kg。

方壶形体巨大。

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

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

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

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

三、水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盘、匜、鉴、缶、瓿、盆1.盘: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

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2.匜(音yi宜):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

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3.盂(yú):古代盛水或饭的器皿。

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考古发现的青铜盂数量很少,主要是商代和西周的。

4.鉴(jiàn):古代盛水或冰的器皿。

形体一般很大,似盆,大口,深腹,无足或有圈足,多有二耳或四耳。

盛行于春秋战国。

5.缶(fǒu):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

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

盛行于春秋战国。

6.瓴(líng):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

盛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前期。

四、乐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铙、鼓、錞于、镈、钟1.铙(音náo挠):商朝时军队盛行乐器。

形体较大,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

使用时执把,饶口朝上,用槌敲击。

特大的铙使用时需插在铙座上。

2.鼓:古代鼓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

3、镈(音bo)打击乐器(宫廷雅乐)。

镈体趋向浑圆,形制与编钟相似,但口部平齐。

4、錞(chún 纯)于:亦称“錞“,古代军中乐器。

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

时代多属春秋战国至汉代。

5.钟: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打击乐器(宫廷雅乐),有的大钟单独悬挂,称为特钟;有的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称为编钟。

曾侯乙编钟:这个编钟是现在出的件数最多的,这套编钟,它是钟连那个钟架子,我们有好多在博物馆看那个陈列,那是复原的。

这个它是钟架子,都是原来的架子,在墓里边的那个架子,还摆得好好的。

那些零件和那个旁边那个铜人,这么托着,铜人连那个挂钩,这些都是原来的,上面都有铭文,根据这个铭文啊,记载它的部位,部位在什么地方。

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