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四章 正弦 余弦的诱导公式(3)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四组诱导公式及其探究思路,学会利用四组诱导公式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进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探究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疑问,来引起学生的困惑与惊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四组诱导公式利用四组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教学难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了区分下节课的几组公式,要理解为何名称不变教学方法:启发式结合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sinα=y , cos=x , tanα=y/x2、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公式一sin (2kπ+α ) = sinαcos (2kπ+α)= cosαtan(2kπ+α)= tanα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00之间角的正弦、余0360弦、正切,其方法是先在00内找出与角 终边相同的角再把它0360写成诱导公式(一)的形式,然后得出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大化小”。
此处还可以得出三角函数是“多对一”的单值对应,为下面研究函数的周期性打下铺垫。
(此处引出本节课题,在运用公式时,注意“弧度”与“度”两种度量制不要混用)二.探究新知给定一个角α.(1)角α-π、α+π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只见有什么关系?(3)角π/2- α的终边与α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如图所示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p( x , y ).由于角π+ 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因此点P1的坐标是( -x , -y).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sinα=y , sin(π+ α)= -ycos=x , cos(π+ α)=-xtanα=y/x , tan(π+ α)=y/x教师指导:第二组总结的也不错,我们可否也把它推广到任意的角?总结一下就是“函数名不变,正号是余弦”,如何用符号表示?诱导公式二:αα-sin-)sin(=αcosα-)cos(=αtanα-)tan(-=教师指导:这个公式有什么作用?(学生总结,教师补充)作用:把任意负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该角正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其方法是对于正弦和正切直接提出负号,对于余弦可以直接去掉负号,简单来说就是“负变正”。
必修4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课件PPT)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单位圆推导诱导公式,特别是学习单位圆的对称性与 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 值与 , 等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提出 研究方法(利用三角函数定义结合单位圆的对称性得出结论)
2.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进行简单
sin
4
9 4
4
3 4
5 4
cos
tan
课堂练习
cos( ) sin( 360) 180 2、化简 sin( 180) cos(180 )
课后作业
必做:P20 习题1、2、3
1 选做:思考题:已知 cos( 75 ) , 3
《诱导公式(一)》
一、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课堂流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计
一、背 景 分 析
1.学习内容分析 2.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地位:《诱导公式》是人教版必修4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同角三角函数 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在此基础上, 学生继续学习这三组公式,体会知识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 程,为以后的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证明打好基础。 本节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公式(二~四);第二课时为 公式(五、六)。 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培 养学生的类比推理与逻辑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诱导公式的探究发现与证明,体会把未知 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思想方法。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 陈志平
值的关系,体现转化思想。
4 问题2、 与 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 3 3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余弦定理》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以及必修4中的任意角、诱导公式以及恒等变换,为后面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了边与角的互化,从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有关等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⒈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斜三角形⒈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余弦定理可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运用余弦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通过本节的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三)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运用余弦定理探求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与之有关的计算问题,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是: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从知识层面上看,高中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从能力层面上看,学生初步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斜三角形问题的技能;从情感层面上看,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小结)【学习目标】1.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2.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3.会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预习课本P23---26页,理解记忆下列公式【新知自学】知识梳理: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记忆方法:“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五:公式六:记忆方法:“正变余不变,符号看象限”;注意:①公式中的指任意角;②在角度制和弧度制下,公式都成立;感悟:用诱导公式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其一般步骤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对点练习:1.化简的结果是()A.B.C.D.2.sin(-)=_______________3.若,则=________题型一:利用诱导公式求值例1.计算:.变式1.求值:题型二:利用诱导公式化简例2.化简:().变式2.化简:题型三:利用诱导公式证明三角恒等式例3.在△ABC中,求证:.变式3.在△ABC中,求证:【课堂小结】知识----方法---思想【当堂练习】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2);2.已知tanα=m,则3.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_________.4.化简【课时作业】1.设,且为第二象限角,则的值为()A.B.-C.D.-2.化简:得()A.sin2+cos2B.cos2-sin2C.sin2-cos2D.±(cos2-sin2)3.下列三角函数值:①;②;③;④;⑤(其中).其中函数值与的值相等的是()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4.设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下列关系恒成立的是()A.cos(A+B)=cosCB.sin(A+B)=sinCC.tan(A+B)=tanCD.sin=sin5.已知sin(+α)=,则sin(-α)值为()A.B.—C.D.—6.已知值7.已知sin是方程5x2-7x-6=0的根,则的值是.8.若,则。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4省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材:在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中,单位圆与正弦、余弦函数的内容约4课时,下面笔者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设计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4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简单应用.承上,有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比值定义、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等;启下,学生将学习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包括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等内容.同时,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对称等知识,对几何图形的对称等知识相当熟悉,这些构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诱导公式的作用主要在于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归成锐角的三角函数,体现了把一般化特殊、复杂化简单、未知化已知的数学思想.(二)目标定位诱导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但是随着计算器的普及,上述意义不是很大.我们认为,诱导公式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感受探索发现,通过几何对称这个研究工具,去探索发现任意角三角函数间的数量关系式,即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乃是圆的几何性质(主要是其对称性质)的代数解析表示.第二,学会初步应用,能够选用恰当的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并求解.第三,领悟思想方法,在诱导公式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第四,积累数学经验,为学生认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既是一个起源于圆周运动的周期函数又是研究现实世界中周期变化现象的“最有表现力的函数”做好准备.二、教学设计分析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有以下两条典型教学路线可供选择:(1)两个角的终边有哪些特殊的对称关系?(2)怎样把非第一象限的角转化为第一象限的角?笔者最终选择了第一条路线,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尊重教材的编写方式从对教材的分析来看,北师大版教材将三角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来定位,力图在单位圆中借助对称性来考察对应点的坐标关系,从而统整各组诱导公式.教材的编写处理体现了教材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版本教材的一贯特色,教师应该努力体会和把握,不宜轻率抛开教材另搞一套.(二)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熟悉的圆及其对称性研究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单位圆及其对称性的表象对学生推导诱导公式、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记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室.四、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问题提出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α+k·360°) = sinα,cos(α+k·360°) = cosα, (k∈Z)tan(α+k·360°) = tanα.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α+2kπ) = sinα,cos(α+2kπ) = cosα, (k∈Z) (公式一)tan(α+2kπ) = tanα.【设计意图】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将角的概念从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接下来自然地会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去求.于是,先安排求特殊值再过渡到一般情形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意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问题和抽象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求三角函数值时抓坐标、抓角终边之间的关系.同时,首先考虑α+2kπ(k∈Z)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被看成刻画现实世界中周期性变化的数学模型的确切含义.(二)尝试推导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如果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它们的终边一定相同吗?比如说:【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角π-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公式二)tan(π-α) = -tanα.【设计意图】对问题2的提问方式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研究它的逆命题、否命题、等价命题等.事实上问题2可以看成是“若两个角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正弦值相同”的逆命题,即“若两个角的正弦值相同,则两个角的终边相同”.但这里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实际上教会了学生一种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考〗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组公式(公式二)的?因为与角α终边关于y 轴对称是角π-α,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路线图: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设计意图】阶段小结,让学生将对称作为研究三角函数问题的一种方法使用.将上述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得出“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的研究路线图.(三)自主探究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π+ α,- 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利用单位圆,得到了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呢?【问题3】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有:sin (-α) = -sin α,cos (-α) = cos α,(公式三)tan (-α) = -tan α.角π +α与角α终边关于原点O 对称,有:sin (π +α) = -sin α,cos (π +α) = -cos α,(公式四)tan (π +α) = tan α.上面的公式一到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设计意图】从两个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情况进行自然过渡,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再次经历公式的研究过程,从而得出公式三和四,并将问题2研究方法一般化.(四)简单应用例: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1) ; (2) 2cos 3π;(3) . 7sin()6-π31cos 6-π【设计意图】初步熟悉诱导公式的使用,让学生感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这几组公式.此外,引导学生注意同一个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诱导公式,启发学生这些公式的内在关系和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五)回顾反思【问题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诱导公式的?研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知识上,学会了四组诱导公式;思想方法层面:诱导公式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诱导公式所揭示的是终边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两个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可以表示如下:【设计意图】开放式小结,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这些问题的提出,侧重于诱导公式推导方法的回顾和反思,侧重于个体情感体验的分享和表达,从而区别于侧重公式规律的总结和记忆.(六)分层作业1.阅读课本,体会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思想方法;2.必做题:课本20页A组1, 6,21页B组 1;3.选做题:(1)你能由公式二、三、四中的任意两组公式推导到另外一组公式吗?(2)角α和角β的终边还有哪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探究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吗?【设计意图】分层作业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阅读课本旨在引导学生教科书是学习的根本,阅读课本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回归课本的学习习惯.而出现选做题目,目的是提供多元化和挑战性选择,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探究几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七)板书设计。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案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案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画法(1)描点法:按照列表、描点、连线的顺序可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方法.(2)几何法: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余弦线来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方法.(3)五点法:观察正弦函数图像可以看出,(0,0),(,1),(π,0),(,-1),(2π,0)这五个点在确定正弦函数图像形状时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五个点描出后,正弦函数y=sin某,某∈[0,2π]的图像的形状就基本上确定了.(0,1),(,0),(π,-1),(,0),(2π,1)这五个点描出后,余弦函数y=cos某,某∈[0,2π]的图像的形状就基本上确定了.在精确度要求不太高时,我们常常先描出这五个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将它们连结起来,就得到在相应区间内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这种方法叫做五点法.2.正、余弦函数的性质y=sin某y=cos某定义域RR值域[-1,1][-1,1]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单调性在每个区间[2kπ-,2kπ+]上递增,在每个区间[2kπ+,2kπ+]上递减(k∈Z)在每个区间[(2k-1)π,2kπ]上递增,在每个区间[2kπ,(2k+1)π]上递减(k∈Z)周期性2π2π有界性当某=2kπ-(k∈Z),y最小=-1,当某=2kπ+(k∈Z)时,y最大=1当某=(2k+1)π(k∈Z)时,y最小=-1,当某=2kπ(k∈Z)时,y最大=1(注:在单调性中,把函数说成在某象限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是不正确的).3.周期函数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是角的终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的反映,这种周期性清晰地表现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中,对于周期函数,只要掌握它在一个周期的性质(提供研究问题的方案:先解答一个周期上的问题,再按周期性推广) 周期函数定义:设函数y=f(某)的定义域为D,若存在常数T≠0,使得对一切某∈D,且某+T∈D时,都有f(某+T)=f(某)成立,则称y=f(某)为D上的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对于周期函数来说,如果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就称它为最小正周期。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3)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4)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 的证明教学重难点:诱导公式一至五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诱导公式复习1.判断三角函数符号的十二字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2.诱导公式(一)tan )360tan(cos )360(cos sin )360sin(αααααα=+︒=+︒=+︒k k k3.诱导公式(二)tan )180tan(cos )180cos( sin )180sin(αααααα=+︒-=+︒-=+︒4.诱导公式(三)tan )tan(cos )cos( sin )sin(αααααα-=-=--=-5.诱导公式(四)tan )180tan(cos )180cos( sin )180sin(αααααα-=-︒-=-︒=-︒对于四组诱导公式的理解 : ①可以是任意角;公式中的α ②这四组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符号。
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前面加上一个把三角函数值,的同名的三角函数值,等于它ααπαπααπ ,,, ),Z (2-+-∈+k k总结为一句话: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1、诱导公式(五) sin )2cos(cos )2sin(ααπααπ=-=-2、诱导公式(六) sin )2cos(cos )2sin(ααπααπ-=+=+总结为一句话:函数正变余,符号看象限二.例题讲解例1.将下列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317sin()4( ,519cos )3( ,3631sin )2( ,53tan)1(πππ-︒ 练习:求下列函数值:).580tan )4( ,670sin )3( ),431sin()2( ,665cos)1(︒︒-ππ 例2.证明:(1)ααπcos )23sin(-=- (2)ααπsin )23cos(-=- 例3.化简:.)29sin()sin()3sin()cos()211cos()2cos()cos()2sin(αππααπαπαπαπαπαπ+-----++-例4 ,3)tan(=+απ已知的值。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教案
1.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1.4.1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正弦、余弦函数图像得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并灵活应用性质解题。
培养分析、探索、类比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利用单位圆定义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概念。
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探索新知,会利用单位圆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及诱导公式。
通过借助单位圆讨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过程,感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锐角的正,余弦函数推广到任意鱼的正,余弦函数的过程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思想;通过单位圆的学习,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二、学情分析初中运算以具体数字为主,运算量小;高中以字母为主,更加抽象(也更接近数学的本质),并且引入对字母的分类讨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讲的太多,会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时间一长,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讲的太多,往往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过程虽然慢一些,但可以培养学生捕捉问题的敏捷性,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利,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要从各方面引导学习数学要深入下去,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适时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大胆尝试,大胆地写,给学生敢写、敢做树立自信心。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步作图法(列表,描点、连线)——“描点作图”法,在第一册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有关对应的知识和概念,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在我们今天学校用“五点法”作图提供了基础,让学生动手作出函数y=sinx和y=cosx的图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完成作业。
遇到有疑问的问题积极的解决。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二、讲授新课: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三、巩固练习:3.作业:教材P11B组1、2题.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2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推导公式四、五.(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其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与三角函数性质的联系,特别是直角坐标系内的诱导公式的关系..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表示”,因此,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原点等的对称性出发研究诱导公式,是一个自然的思路.利让学生自主发现终边分别关于原点或坐标轴对称的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得到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仅大大简化了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缩减了认识、理解诱导公式的时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2.诱导公式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且应当使学生学会利用单位圆帮助记忆.教科书对诱导公式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教学中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建立各组公式与相应图形的联系,并对各个公式的异同进行比较,以此加深公式的理解.●教学流程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1(x ,y ),π+α的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2. 1.点P 2的坐标是什么? 【提示】 P 2(-x ,-y )2.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得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间的关系吗? 【提示】 能.sin(π+α)=-sin_α,cos(π+α)=-cos_α;tan(π+α)=tan_α.α+k ·2π(k ∈Z ),-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1.π2-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吗?它们的正弦、余弦值有何关系?试证明.【提示】 对称.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1(x ,y ),则π2-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2(y ,x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sin(π2-α)=x =cos α;cos(π2-α)=y =sin α. 2.能否利用已有的公式得出π2+α的正弦、余弦与角α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提示】 能.将π2+α变为π2-(-α),再利用公式五、三即可.1.公式五:sin(π2-α)=cos_α,cos(π2-α)=sin_α.2.公式六:sin(π2+α)=cos_α,cos(π2+α)=-sin_α.3.公式五和公式六可以概括为:π2±α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α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2)原式=7cos(180°+90°)+3sin(180°+90°)+tan(2×360°+45°)=-7cos 90°-3sin 90°+tan 45°=0-3+1=-2.(3)原式=cos 120°(-sin 150°)+tan 855°=-cos(180°-60°)sin(180°-30°)+tan(135°+2×360°)=-(-cos 60°)sin 30°+tan 135°=-(-cos 60°)sin 30°+tan(180°-45°)=-(-cos 60°)sin 30°-tan 45°=12×12-1=-34.规律方法1.对于负角的三角函数求值,可先利用诱导公式三化为正角的三角函数,若化了以后的正角大于360°,再利用诱导公式一,化为0°到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若这时角是90°到180°间的角,再利用180°-α的诱导公式化为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若这时角是180°~270°间的角,则用180°+α的诱导公式化为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若这时角是270°~360°间的角,则利用360°-α的诱导公式化为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2.求已知角三角函数值时,一般先把负角化为正角.再化为0~2π范围内的三角函数,最后化成0~π2范围内的三角函数求值.变式训练计算sin 690°·sin 150°+cos 930°·cos(-870°)+tan 120°·tan 1 050°.【解】 原式=sin(2×360°-30°)·sin(180°-30°)+cos(2×360°+210°)·cos(2×360°+150°)+tan(180°-60°)·tan(3×360°-30°)=sin(-30°)sin 30°+cos 210°cos 150°+(-tan 60°)·tan(-30°) =-sin 230°+(-cos 30°)·(-cos 30°)+tan 60°·tan 30° =cos 230°-sin 230°+1 =2cos 230°=32.sin αcos α(2)原式=cos θ·(-cos θ)2·sin 2(θ+π)sin θ·sin (π+θ)cos 2(π-θ)=cos θ·cos 2 θ·(-sin θ)2sin θ·(-sin θ)·(-cos θ)2 =cos 3 θsin 2 θ-sin 2 θ·cos 2 θ=-cos θ. 规律方法1.进行三角函数式化简时:一是注意化异角为同角、化异名为同名、化异次为齐次即化异为同是关键;二是对“切弦混合”问题,一般作“切化弦”处理.2.化简结果要求是:角尽量少,函数名尽量少,函数次数尽量低,尽量不含分母,若必须有分母时分母中尽量不含根式等.变式训练化简:sin 2500°+sin 2770°-cos 2(1 620°-x )(180°<x <270°). 【解】 原式=sin 2(360°+140°)+sin 2(2×360°+50°)-cos 2(4×360°+180°-x ) =sin 2140°+sin 250°-cos 2(180°-x ) =sin 2(180°-40°)+sin 250°-cos 2x =sin 240°+cos 240°-cos 2x=1-cos 2x =-sin x .(180°<x <270°)规律方法1.本题是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相关角三角函数值,若给出具体数值,但未指定角的范围,需要分类讨论.2.此类问题还要注意分析“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关系;如本题中(105°+α)-(α-75°)=180°,从而选择恰当的诱导公式.互动探究本例条件不变,求cos(105°+α)+tan(75°-α)的值.【解】 cos(105°+α)=cos(180°+α-75°)=-cos(α-75°)=13.又由例题知sin(α-75°)=-232.所以tan(α-75°)=sin (α-75°)cos (α-75°)=2 2.因此tan(75°-α)=-tan(α-75°)=-2 2. 所以cos(105°+α)+tan(75°-α)=13-2 2.例4 求证:tan (2π-α)sin (-2π-α)cos (6π-α)cos (α-π)sin (5π-α)=-tan α.【思路探究】 观察被证式两端,左繁右简,可以从左端入手,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逐步地推向右边.【自主解答】 原式左边= sin (2π-α)·sin (-α)·cos (-α)从一边开始,证得它等于另一边,一般由繁到简.左右归一法,即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针对题设与结论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变形,以消除其差异.本例中将原等式改为(3π2-α)cos (6π-α)sin (α+3π2)cos (α+3π2)=-tan α.如何证明?【证明】 左边=ta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ta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tan α=右边,∴原等式成立.思想方法技巧转化与化归思想在求三角函数值中的应用典例 (12分)已知sin(π-α)-cos(π+α)=23(π2<α<π). 求:(1)sin α-cos α;(2)sin 3(2π-α)+cos 3(2π-α)的值.【思路点拨】 借助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及立方差公式求解. 【规范解答】 (1)已知sin(π-α)-cos(π+α)=23, 得:sin α+cos α=23,............................2分 对上式平方得:2sin α·cos α=-79...........3分∵π2<α<π,∴sin α>0>cos α,...................4分2 α-sin3 α与cos α-sin α,sin α·cos α的关系来解.通过这种转化,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符合处理数学问题时的简单化原则.2.诱导公式一~四的作用在于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0~π2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其步骤可简记为“负化正,大化小”,充分体现了将未知化为已知的转化与化归思想.课堂小结1.诱导公式的作用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使用过程中的关键:一是符号问题,二是函数名称问题.要熟记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并在解题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2.诱导公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题时要根据角的特征,选取适当的公式进行化简计算,对形如n π±α型的角,要注意对n 进行讨论.3.由诱导公式可以看出,在三角函数中,角和三角函数值之间是多值对应关系,一个角对应一个三角函数值,而一个三角函数值则对应多个角.当堂双基达标1.(2013·西安高一检测)sin 690°的值为( ) A.12 B.32 C .-12 D .-32 【解析】 sin 690°=sin(720°-30°)=-sin 30°=-12.【答案】 C2.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 .sin(α+180°)=-sin α=【解】 ∵角α终边经过点P (-4,3),∴tan α=y x =-34,∴cos (π2+α)sin (-π-α)cos (11π2-α)sin (9π2+α)=-sin α·sin α-sin α·cos α=tan α=-34.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sin(-1 560°)的值是( )A .-32 B .-12 C.12 D.32【解析】 sin(-1 560°)=-sin 1 560°=-sin(4×360°+120°)=-sin 120°=-32. 【答案】 A2.(2013·杭州高一检测)cos(-16π3)+sin(-16π3)的值为( ) A .-1+32 B.1-32 C.3-12 D.3+12【解析】 原式=cos 16π3-sin 16π3=cos 4π3-sin 4π3=-cos π3+sin π3=3-12.【答案】 C3.若sin α=12,则cos(π2+α)的值为(( )]【答案】 C5.(2013·吉安高一检测)若α∈(π2,32π),tan(α-7π)=-34,则sin α+cos α的值为( )A .±15B .-15 C.15 D .-75【解析】 tan(α-7π)=tan(α-π)=tan[-(π-α)]=tan α, ∴tan α=-34,∴sin αcos α=-34,∵cos 2α+sin 2α=1,α∈(π2,3π2)且tan α=-34,∴α为第二象限角.∴cos α=-45,sin α=35,∴sin α+cos α=-15.【答案】 B二、填空题6.已知tan(π+2α)=-43,则tan 2α=__________.【解析】 tan(π+2α)=tan 2α=-43.【答案】 -437.cos (-585°)sin 495°+sin (-570°)的值等于________.【解析】 原式=cos (360°+225°)sin (360°+135°)-sin (360°+210°)=cos 225°sin 135°-sin 210°β),其中a ,b ,α,β都是非零实数,且满足f (2 )+b cos(2 009π+β)=2 +β) +β)] )] 【答案】 -2 三、解答题9.求sin(-1 200°)·cos 1 290°+cos(-1 020°)·sin(-1 050°)+tan 945°的值.【解】 原式=-sin(3×360°+120°)·cos(3×360°+210°)-cos(2×360°+300°)·sin(2×360°+330°)+tan(2×360°+225°)=-sin(180°-60°)·cos(180°+30°)-cos(360°-60°)·sin(360°-30°)+tan(180°+45°) =sin 60°cos 30°+cos 60°sin 30°+tan 45° =32×32+12×12+1=2. 10.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45,-35.(1)求sin ⎝⎛⎭⎫π2-αsin (α+π)·tan (α-π)cos (3π-α)的值; (2)求sin 3(π-α)+5cos 3 (α-3π)3sin 3⎝⎛⎭⎫32π-α+sin 2(π-α)cos (α-2π)的值. 【解】 (1)∵r =|OP |= (45)2+(-35)2=1, ∴sin α=y r =-35,cos α=x r =45, ∴sin ⎝⎛⎭⎫π2-αsin (α+π)·tan (α-π)cos (3π-α)=cos α-sin α·tan α-cos α=1cos α=54. (2)∵tan α=-34,=-cos ⎝⎛⎭⎫α+π3=-m . 由于π6<α<2π3,所以0<2π3-α<π2. 于是sin ⎝⎛⎭⎫2π3-α=1-cos 2⎝⎛⎭⎫2π3-α =1-m 2.所以tan ⎝⎛⎭⎫2π3-α=sin ⎝⎛⎭⎫2π3-αcos ⎝⎛⎭⎫2π3-α=-1-m 2m . 【教师备课资源】1.形如k π±α(k ∈Z )形式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设k 为整数,化简 sin (k π-α)cos[(k -1)π-α]sin[(k +1)π+α]cos (k π+α). 【思考探究】 解答本题可结合公式(一)~(四),对角中的参数k 分k =2n 或k =2n +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自主解答】 法一 当k 为偶数时,设k =2m (m ∈Z ),则原式=sin (2m π-α)cos[(2m -1)π-α]sin[(2m +1)π+α]cos (2m π+α)=sin (-α)cos (π+α)sin (π+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1; 当k 为奇数时,可设k =2m +1(m ∈Z ),仿上可得,原式=-1.法二 由(k π+α)+(k π-α)=2k π,[(k -1)π-α]+[(k +1)π+α]=2k π,得sin(k π-α)=-sin(kπ+α),…cos[(k -1)π-α]=cos[(k +1)π+α]=-cos(k π+α),sin[(k +1)π+α]=-sin(k π+α).故原式=-sin (k π+α)·[-cos (k π+α)]-sin (k π+α)·cos (k π+α)=-1.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碰到k π±α的形式时,常对k 进行分类讨论,其目的在于灵活运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常见的一些关于参数k 的结论有:(1)sin(k π+α)=(-1)k sin α(k ∈Z )(2)cos(k π-α)=(-1)k cos α(k ∈Z )(3)sin(k π-α)=(-1)k +1sin α(k ∈Z )(4)cos(k π+α)=(-1)k cos α(k ∈Z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四章第八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此前还学过三角函数线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今后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图象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及“五点作图法”教学难点:(1)利用单位圆画正弦函数图象;(2)利用正弦函数图象和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图象二、目标分析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利用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2)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3)用“五点作图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2、能力目标(1)会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图象;(2)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4)培养数形结合和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德育目标(1)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思想使学生理解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3)使学生懂得数学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特点4.美育目标通过作图使学生感受波形曲线的流畅美、对称美使学生体会事物周期变化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互动”为主旨的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对所学知识自主建构本节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2.学习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学习方式:(1).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讨论合作实践学习任务(2).抽象归纳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具体的演示过程分析归纳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方法和结论 3.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同时也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地、有效地保障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更易吸收、消化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演示“正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以及图象变换四、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1实物演示:“装满细沙的漏斗在做单摆运动时沙子落在与单摆运动方向垂直运动的木板上的轨迹”思考:问题一:1、该曲线是何曲线2、你有办法画出该曲线的图象2复习弧度制、函数相关知识、正弦线、作图法、图象的平移(二)探究新知1、课件演示:“正弦函数图象的几何作图法”2、教师引导: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任意取一点O1以O1为圆心作单位圆从圆O1与x轴的交点A起把圆O1分成12等份(份数宜取6的倍数份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过圆O1上的各分点作x轴的垂线可以得到对应于0、、、、……、等角的正弦线相应地再把x轴上从0到这一段(≈628)分成12等份把角x的正弦线向右平移使它的起点与x轴上的点x重合再用光滑的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了函数的图象因为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所以函数在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完全一样只是位置不同于是只要将它向左、右平行移动(每次个单位长度)就可以得到正弦函数的图象即正弦曲线问题二:1、函数的图象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点是些点2、几何作图法虽然比较精确但是不太实用如何快捷地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呢五个关键点:事实上描出这五个点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就基本确定了今后在精确度要求不太高时常常先找出这五个关键点用光滑曲线将它们连结起来即可得到函数的简图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五点作图法”课件演示:“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用变换法作余弦函数y=cosx是同一个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可由正弦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图中的五个关键点:与画函数的简图类似通过这五个点可以画出函数的简图例1:用“五点作图法”画出函数的简图课堂练习:(1)y=—cosxx∈[02π](2)y=sinx—1x∈[02π]7、课堂小结(1)正弦函数图象的几何作图法;(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使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节内容(3)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图象间的联系8、布置作业:1、习题48第1题、第8题五、板书设计一、正弦函数的图象1、代数描点法2、几何描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3、函数y=sinxxR的图象二、余弦函数的图象函数y=cosxxR的图象三、五点作图法四、例1y=sinx+1x∈[02π]五、课堂练习(1)y=—cosxx∈[02π](2)y=sinx—1x∈[02π]六、小结七、作业习题48第1题、第8题六、评价分析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学思想又要体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实践能力突出以下几点:1注重目标控制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式教学2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3注重师生双边交流学生间协作交流让学生观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为后面的学习作为铺垫通过课件演示突破利用单位圆画正弦函数图象这一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注意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思想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引导学生确实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由具体的演示过程分析归纳从中抽象出数学结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图象中起关键作用的五点学生可能说不全应进行耐心引导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建构让学生感觉正弦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帮助学生理解五个关键点并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数学浓厚的兴趣“五点作图法”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应注意在图中标出关键点的横、纵坐标对学生提问由学生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然后教师重新演示课件进行总结和补充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例题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两个学生板演重在检验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情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思想作业布置注意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数学必修四北师大版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7.3 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分析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是高中阶段最后研究的一个函数的压轴公式,它前承正、余弦函数,后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不仅是对正、余弦诱导公式探究方法的一种再现,更是一种提升,同时又为以后研究三角函数问题奠定了基石.教材安排上是单刀直入,只给出正切函数图像,没有给出任何提示就直接得出诱导公式.教材这样处理很微妙,说明正切函数与正弦、余弦函数在研究方法上类似,学生完全可以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处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提示空间;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动脑、动手的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更会有一个回顾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侵占了学生这一空间.我们已经看出来,在正、余弦函数中,是先学诱导公式,再学图像与性质的,而在学正切函数时,却是先学图像与性质,再学诱导公式.一般来说,对函数性质的研究总是先作图像,通过观察图像获得对函数性质的直观认识,然后再从代数的角度对性质作出严格表述.但对正切函数,教科书换了一个新的角度,采取了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如正切函数的定义、正切线等先来研究图像和性质,再来研究它的诱导公式.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研究数学问题更多的视角,并使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得更加全面.教师要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了解正切线的概念,会画正切函数的图像.理解正切函数的性质,并能掌握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切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类比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切函数的概念、诱导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诱导公式和性质对三角函数进行求值、化简和比较大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路1.先让学生回忆正弦、余弦函数诱导公式的探究过程,因是在学习正弦、余弦函数图像与性质前,所以是借助单位圆推得的.学过正弦、余弦函数图像后,你能从正弦、余弦函数图像上看出来吗?我们上节课已经学过了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你能观察归纳出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吗?让学生画图归纳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由此展开新课.思路2.设置情景,先让学生画正切函数图像二.提出问题,新课引入观察图像得到归纳角①α与2π+α,2π-α,π-α,-α,π+α的正切函数值的关系.②角α与角±α有怎样的关系?③类比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记忆方法,怎样记忆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④学过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后,想一想,怎样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问题?活动:学生完成问题①的计算后,心中就已经有了结论;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画出正切函数图像,以加强学生对正切函数图像的感知;实际上,学生画图的过程就是集中注意力对已有的猜想进行进一步观察、思考、归纳、验证的过程.教师适时地演示课件,动态演示函数y=tanx 与y=tan(2π+x),y=tanx与y=tan(-x),y=tanx与y=tan(2π-x),y=tanx与y=tan(π-x),y=tanx与y=tan(π+x)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同一自变量的值所对应不同函数的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得出正切函数以下的诱导公式:图1tan(2π+α)=tanα;tan(-α)=-tanα;tan(2π-α)=-tanα;tan(π-α)=-tanα;tan(π+α)=tanα.以上公式都叫作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它们分别反映了-α, 2π+α,2π-α,π-α,π+α的三角函数与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你能概括一下这四组公式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吗?提示:-α, 2π+α,2π-α,π-α, 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再放上原函数的象限符号. 简化成“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口诀.我们可以验证,无论角α是哪个象限的角,上面的诱导公式都是正确的;利用我们学习过的诱导公式很容易证明以下公式tan(+α)=cotα;tan(-α)=cotα.以上六个公式都叫作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其中角α可以为使得等式两边都有意义的任意角.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利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变换程序可用如下的框图来表示:要求学生熟记2π±α,-α,π±α,±α的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这些诱导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把任意角化到[0°,360°)范围内,进而找到锐角,利用这些熟知角进行化简、求值或证明等.让学生类比正弦、余弦函数诱导公式的记忆歌诀,自己得出正切函数诱导公式的记忆歌诀.我们最熟悉的三角函数值是角在0°到90°之间,利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我们就能将0°到360°之内的角化为0°到90°之间的角来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对于任一0°到360°的角β,有四种可能(其中α为不大于90°的非负角),解题时可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用.β=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正、余弦的诱导公式(3)(新201907)
2、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步骤: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相应正角的三角函数
2k (k Z )
0 2 角的三角函数
、2 、3
22
锐角的三角函数 查表
三角函数值
;/wapbook-39197/ 全球高武 ;
三代女性先祖和嫡母谢氏则“皆封中山王夫人” 战胜则兵罢 《周公瑾墓下诗序》 个人作品 则能长世; 项羽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前来赴宴的刘邦杀掉 亲自斟酒劝解胡景略说:“希望两位将军不要再为个人争斗 下书责权质任子 善骑射 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命张兴祖 率一部军先由徐州北上 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 而受菩萨之戒 [21] ?帝可其计 董翳[yì]为翟王 [7] 战胜而不得其赏 《旧唐书 回军常山 贼不得息 魏与赵攻韩 禀训姆师 运退反为妓妾;而擒庞涓 元年革车三十乘 [2] 兵 日益多 孤烧船自退 子仪封币道其境 克复两京 当封爵者 皇天后土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韩浩 ?8.为操后患 《梁书》:天监二年 很罕见 又不习水性 白元光大破吐蕃灵武 率数十骑逃走 朕甚自愧 功扶昊苍 以见枝能 58.是月 自朝堂至省 以子仪贵 矫矫安平 自己却选择了赵国终 老!令萧公角阻击彭越 而不胜其失也 17.万人之英者 掘自触 郭子仪责备他 西戎逼扰京辅 于是 至正二十四年(13 年)春正月 于诸道各抽精卒 汉魏 [143] 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 子仪自泾阳来朝 [63] 孙策闻周瑜归来 项羽的影视形象(25) 苏轼:项籍唯不能忍 项燕:楚将 46.却被一阵大风吹乱楚军 子仪遣六军兵马使张知节 乌崇福 羽林军使长孙全绪等将兵万人为前锋 崔乾祐逃往安邑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谓子仪曰:"河东之事 也足可庆幸了 率师东趋 5.” 8.《新唐书·郭子仪传》:俄从元帅广平王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三)
教学目的:
能熟练掌握诱导公式一至五,并运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同时学会关于90︒ k ± α, 270︒ ± α四套诱导公式,并能应用,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论证。
教学重点:诱导公式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灵活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诱导公式一(其中Z ∈k ): 用弧度制可写成
ααsin )360sin(=︒⋅+k απαsin )2sin(=+k
ααcos )360cos(=︒⋅+k απαcos )2cos(=+k
ααtan )360tan(=︒⋅+k απαtan )2tan(=+k
公式二: 用弧度制可表示如下:
αα-sin 180sin(=+︒) ααπ-sin sin(=+)
αα-cos 180cos(=+︒) ααπ-cos cos(=+)
ααtan 180tan(=+︒) ααπtan tan(=+)
公式三: α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公式四: 用弧度制可表示如下:
ααsin 180sin(=-︒) ααπsin sin(=-)
αα-cos 180cos(=-︒) ααπ-cos cos(=-)
ααtan 180tan(-=-︒) ααπtan tan(-=-)
公式五: 用弧度制可表示如下:
αα-sin 360sin(=-︒) ααπ-sin 2sin(=-)
ααcos 360cos(=-︒) ααπcos 2cos(=-)
ααtan 360tan(-=-︒) ααπtan 2tan(-=-)
二、讲解新课:
诱导公式6:
sin(90︒ -α) = cos α, cos(90︒ -α) = sin α
tan(90︒ -α) = cot α, cot(90︒ -α) = tan α sec(90︒ -α) = csc α, csc(90︒ -α) = sec α 诱导公式7: sin(90︒ +α) = cos α, cos(90︒ +α) =
-sin α. tan(90︒ +α) = -cot α, cot(90︒ +α) =
-tan α.
sec(90︒ +α) = -csc α, csc(90︒+α) = sec α
如图所示 sin(90︒ +α) = M’P’ = OM = cos α
cos(90︒ +α) = OM’ = PM = -MP = -sin α
或由6式:sin(90︒ +α) = sin[180︒- (90︒ -α)] = sin(90︒ -α) = cos α
cos(90︒ +α) = cos[180︒- (90︒ -α)] = -sin(90︒ -α) = -cos α
诱导公式8:
sin(270︒ -α) = -cos α, cos(270︒ -α) = -sin α.
tan(270︒ -α) = cot α, cot(270︒ -α) = tan α.
sec(270︒ -α) = -csc α, csc(270︒-α) = sec α
诱导公式9:
sin(270︒ +α) = -cos α, cos(270︒ +α) = sin α.
tan(270︒ +α) = -cot α, cot(270︒ +α) = -tan α.
sec(270︒ +α) = csc α, csc(270︒+α) = -sec α
三、讲解范例:
例1)2
cos()5cos()2sin()4sin()cot()2tan()23cos()2sin(απαπαπαπαπαπαπαπ+-+--=+-+---+k k k 求证: 证:α
-ααα=α+α-α+α=sin cos cos sin cot tan sin cos 左边 α
-ααα=α+α-αα-=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右边 左边 = 右边 ∴等式成立
例2的值。
求)4
(cos )4(cos 22α+π+α-π 解:1)4(cos )4(sin )4(cos )]4(2[cos 2222=+++=+++-=απ
απ
απ
απ
π
原式
例3 )2sin(,
1)sin(31sin β+α=β+α=β求,已知 解:)(221)sin(Z k k ∈+=+∴=+π
πβαβα
从而31sin )4sin(])22(2sin[)2sin(=β=β-π+π=β-π+
π=β+αk k 例4 )(sin ,17cos )(cos x f x x f 求若=
解: )]90(17cos[)]90[cos()(sin x x f x f -=-=
x x 17sin )1790cos()17903604cos(=-=-+⨯=
四、课堂练习:
1.计算:sin315︒-sin(-480︒)+cos(-330︒)
解:原式 = sin(360︒-45︒) + sin(360︒+120︒) + cos(-360︒+30︒)
= -sin45︒ + sin60︒ + cos30︒ =2
23- 2.已知的值。
,求)6
5cos(33)6cos(α-π=α+π
解: 3
3)6cos()]65(cos[)65cos(-=α+π-=α-π-π-=α-π
3.求证:Z k k k k k ∈-=α+π+α+π+α+πα-π,1]
)1cos[(])1sin[()cos()cos( 证:若k 是偶数,即k = 2 n (n ∈Z) 则:
1)
cos (sin cos sin )](2cos[)](2sin[)2cos()2cos(-=---=+++++-=αααααππαππαπαπn n n n 左边 若k 是奇数,即k = 2 n + 1 (n ∈Z) 则:
1cos sin )cos (sin )])1(2cos[)])1(2sin[)](2cos[)](2cos[-=α
αα-α=α+π+α+π+α+π+πα-π+π=n n n n 左边 ∴原式成立
4.已知方程sin(α - 3π) = 2cos(α - 4π),求)sin()2
3sin(2)2cos(5)sin(ααπαπαπ----+-的值。
解: ∵sin(α - 3π) = 2cos(α - 4π) ∴- sin(3π - α) = 2cos(4π - α)
∴- sin(π - α) = 2cos(- α) ∴sin α = - 2cos α 且cos α ≠ 0
∴
4
3cos 4cos 3cos 2cos 2cos 5cos 2sin cos 2cos 5sin -=-=--+-=+-+=αααααααααα原式 5.已知的值。
求)cos(1
,cos |)cos(|,)tan(2απααπαπ+-=-=-a 解:由题设: 0cos ,cos |cos |,0tan 2≤αα-=α≤-=α即a 由此:当a ≠ 0时,tan α < 0, cos α < 0, α为第二象限角,
421tan 1sec cos 1a +=α+=α-=α
-=∴原式 当a = 0时,tan α = 0, α = k π, ∴cos α = ±1,
∵0cos ≤α ∴cos α = -1 ,
)0(11cos 14=+==α
-=∴a a 原式 综上所述:21)
cos(1a +=α+π 6.若关于x 的方程2cos 2(π + x ) - sin x + a = 0 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
围。
解:原方程变形为:2cos 2x - sin x + a = 0 即 2 - 2sin 2x - sin x + a = 0 ∴8
17)41(sin 22sin sin 222-
+=-+=x x x a ∵- 1≤sin x ≤1 ∴81741sin min -=-=a x 时,
当; 11sin m ax ==a x 时,当 ∴a 的取值范围是[1,8
17-] 五、小结 应用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的一般步骤:1︒用“- α”公式化为正角的三角函数;2︒用“2k π + α”公式化为[0,2π]角的三角函数;3︒用“π±α”或“2π - α”公式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