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习作教案分析

合集下载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2.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背景和原因;-第二部分:讲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第三部分: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强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还原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过程;-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件的过程和影响。

4.教学步骤:-第一部分: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背景和原因1.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欧洲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引发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思考。

2.带领学生回顾清朝末年中国的境况,向学生解释《圆明园的毁灭》的背景原因。

-第二部分:讲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1.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还原《圆明园的毁灭》的具体过程。

2.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的损失和国人精神上的打击。

-第三部分:思考和讨论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部分:总结和反思1.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和警示作用。

2.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珍爱和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反思:本节课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情境还原,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引发学生兴趣方面,可以进一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体验历史事件。

其次,在情境还原方面,可以进一步使用一些真实的历史文物或复原品,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体验,让历史事件更加真实可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

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

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圆明园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能够思考和反思这一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圆明园的照片和相关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学生自主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并根据问题回答与讨论。

1.圆明园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2.圆明园为何受到英法联军的毁灭?3.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什么影响?4.你对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行为有何看法?5.这一事件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总结:由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反思:谈谈你在学习中的疑问和感受,以及你学到了什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给予肯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和问题的回答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理解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对这一事件进行思考和反思。

同时,学生也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和问题。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来引入知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发问,并给予及时的回答和引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历史事件和问题,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在问题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背后含义,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教学评价中,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总结起来,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能够了解圆明园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能够思考和反思这一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

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

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分析:让学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以及体会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惨痛。

由于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这样,为学习“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难点分析: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策略分析:因为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其精美壮观,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教学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选取适当的课外材料为烘托,实现圆明园辉煌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再现。

因此。

我采用“电教辅助手段,再现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03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程度 教学方法有效性: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及改进方向 课堂氛围与互动情况:评估课堂氛围是否活跃以及学生参与度
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课堂互动不够,学生参与度不 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毁灭的悲愤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深入分析:讲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拓展延伸:介绍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历史教训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演示、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PPT课件、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参与 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有效
教学内容的更新: 结合时代背景和学 生的实际情况,不 断更新教学内容, 使其更加贴近学生 的实际需求
师生互动的加强: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 动,鼓励学生提出 问题和意见,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评价的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 教学评价体系,对 学生的学习成果进 行全面、客观的评 价
04
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的亮点与特色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学 反思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

课题:《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执教:陈莉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座皇家园林,叫圆明园。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圆明园给你留下的印象?生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2:圆明园里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和奇珍异宝。

生3: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博物馆。

……板书:“举世闻名”。

这个词概括了圆明园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地位。

2.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英国和法国两个强盗给毁灭了!(师板书:“的毁灭”三个字)齐读课题。

3.同学们,整篇课文只讲圆明园的毁灭吗?哪些段落写圆明园的毁灭?其它段落在写它什么?生:第五自然段在写圆明园的毁灭,2、3、4自然段在讲它毁灭前的辉煌。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了解它辉煌的过去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

二、深入品读,理解体会。

1.了解圆明园的布局。

请一位声音响亮的同学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这段话中哪个词语在形容圆明园的布局?“众星拱月”这个词你怎么理解?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赏析《圆明园的毁灭》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下面一起看看其教案与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赏析 1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p110-p113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

”也在圆明园那熊熊燃烧的烈火的炼铸下成为箴言。

任何一个略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想到这段历史,心情都是不能平静的。

《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四次感悟,升华他们内心的情感。

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1.学生是10~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甚至很多孩子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4.本班学生喜欢交流、喜欢合作。

学生喜欢语文课上有好看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来调节枯燥的文字学习。

开放的教学视野、精彩的课件展示、独有的情感体验和自然的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1. 课程标准:新课标“实施建议”第三条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2)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痛恨,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课文阅读,初步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2)能够通过观看展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美;(3)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4)能够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2024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

2024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

2024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掌握圆明园毁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圆明园毁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原因。

圆明园毁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为什么会毁灭?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小组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什么?3.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强调圆明园毁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损失。

4.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毁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什么?2.案例分析展示圆明园毁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提问:圆明园毁灭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哪些影响?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提醒学生要珍惜文化遗产,热爱祖国。

四、作业布置1.深入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

2.思考: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需要加强课前预习。

2.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的补充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分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可以引入“圆明园被洗劫”的具体日期、参与国家、被盗文物的数量等具体信息,让学生对毁灭事件有更直观的认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及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因此,上课伊始,我在课件上出示的是熊熊燃烧的六个大字——“圆明园的毁灭”,以增强学生感官印象,将这几个烙着中华民族耻辱的大字铭刻在学生心中。

因为在课前已布置学生通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了一个初步的、大致的了解,我也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了一些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明园。

因此,在课文讲解时,我并没有出示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而是通过一组今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残垣断壁来引发学生质疑:“风景如画的圆明园现在为什么杂草丛生、破烂不堪?”“是谁毁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他们为什么要烧毁它?”——这是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的疑惑,而这些疑惑正是本文在理解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我出示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朗读,学生对圆明园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认识,然后追问什么是“不可估量”?“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并让学生用其他的关联词表述此句,这样做既巩固了学生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又明确了圆明园的毁灭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文化史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这一过渡,无形中使学生急于了解其原因,为课文第二部分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达到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过去,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过去,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过去,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第一部分:反思过去提问:为什么圆明园被毁灭?回答:圆明园的毁灭主要是由于当时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原因。

英法联军为了在1856年底对中国宣战,拒绝对中国停止贩毒和赔偿天津事件的开支,开始对中国各地进行侵略。

最终,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毁掉了圆明园。

提问:圆明园毁灭的影响是什么?回答:圆明园的毁灭深深地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灵。

因为圆明园是中国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包含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和国耻感,让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引发了对抵抗外来侵略的强烈愿望。

第二部分:铭记历史提问:如何铭记圆明园的历史?回答:铭记圆明园的历史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应该保护好剩下的圆明、修复已经损坏的建筑和艺术品,让人们能够近距离观赏历史印记和古代文化。

应该加强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意义,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瑰宝。

应该尊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以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家形象,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创造未来提问:如何创造未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回答: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做以下几点。

应该加强主权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追求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不受外界攻击。

应该发展实力和技术,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外部环境中争取一个稳定和和平的位置。

应该走和平发展之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这样才能为文明的、和谐的、富有希望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论通过这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我们不仅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同时也反思了过去的历史,铭记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如何创造未来,为我们的文明和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让我们铭记历史,勇于创造未来!。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的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部分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00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思想】【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如: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师生共议,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达成共识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

2、抓住“众星拱月”形象感受圆明园的宏伟。

3、老师范读,学生充分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4、根据想像动手画一画圆明园“众星拱月”似的布局。

5、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6、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读出圆明园梦幻般的美。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课件出示园林中的'瑰宝和精华,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具体并表达出来。

3、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4、感情朗读课文,语气从容、自然,语气宜缓娓娓道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自学重点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盗行经的仇恨。

2、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简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历史。

2、欣赏课件:圆明园今天有是什么模样?3、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2、指名回答。

板书:辉煌、毁灭。

3、质疑: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4、指名回答,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

5、齐读第一段。

过渡: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三、自学辉煌(2~4段)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

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随机指导: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那么,圆明园的建筑是怎样被毁灭?这些珍贵文物有是怎样沦落他乡呢?让我们睁大双眼,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四、学习毁灭(5段)1、演示课件(火烧圆明园)。

2、谈感受。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满腔愤怒呢?自由读最后一段。

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4、指名读,师生评议。

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五、总结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立。

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

它的毁灭向世人昭示什么?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六、拓展辩论:圆明园是否有必要重建?为什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3《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3《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圆明园在英法联军侵略战争中遭受毁灭性破坏的文章。

通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文章的情感态度。

2.难点:理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感受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疾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圆明园毁灭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作者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圆明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教案:详细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丽和宏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对圆明园毁灭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如果我是一名圆明园的守护者”为题,发挥想象,撰写一篇短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一构建话题,导入课文。

1 在我们国家的广州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亚洲最高级别的赛事,你们知道吗?说说你的了解。

我们的祖国国力日益强盛,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屈辱的事情,美丽的东方园林被西方强盗毁于一旦。

2.板书课题。

强调“毁”写法。

3.轮流读课文,检查预习,随时正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毁灭”。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读,批注。

交流。

2 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3.这心情从何而来?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残暴而贪婪的,让我们带着愤恨读一读。

5.圆明园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出示: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习作教案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习作教案分析一、习作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什么是读后感,了解多写读后感的好处,增强学生写作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例文,初步掌握读后感写作的方法。

3.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抓住书中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感受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无情的毁灭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扎实有效的作文评改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二、习作重、难点:教学重点: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学写读后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培养五年级学生扎实有效的作文评改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提高五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三、习作简析:本次习作是选一篇你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就是把读了文章、书籍后的体会、感想写下来。

本次习作的要求有两点:一是选读过的文章写――“让我们就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写一篇读后感”;二是要写出真实的感想。

你可以选你印象深刻、感受强烈的材料写;写出真实的感想。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21《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课文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这篇文章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学写读后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四、习作准备: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五、习作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读后感。

1.师:同学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与沦丧,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位于北京西郊的那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生:圆明园 (教师随机板书:圆明园)2.师:“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它意味着完美与至善。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还搜集了“圆明园”的资料,请哪一小组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小组简介(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3.师:这一片片残垣断壁,这片废墟,在风雨中伫立了147年……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面对英法联军的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面对这片荒芜的圆明园的废墟(课件出示图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对自己要说些什么?生:指名说师:圆明园的毁灭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师:对文化被毁的痛心;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对封建统治者的痛斥;对国家蒙受耻辱的痛训,这是一种巨大的痛,深深的痛,刻骨铭心的痛,让我们铭记这惨痛的教训,不要让悲剧再上演。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指名说4.引出读后感: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阅读范文,明确读后感的结构。

1.打开课文130页。

我们读一读提示的内容,看看写读感要注意些什么?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

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

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

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师总结:要写一篇感情真实,令人感动的读后感,必须要认真读原文,特别自己深有感触的内容更要多读、多想,把书读懂读透了,才能产生丰富的或者深刻的感想体会,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是写不好读后感的,所以说“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而“感”是读后感的重点,读后感重点是要把感想体会写具体。

写感想体会时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还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入手。

这个“感”应是发自内心的,确实是读完文章后深受教育,深受感染的“感”,最好使读者读后也深受感染。

(板书:读是基础感是重点)2.自由读读《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边读边注意这篇文章的每一段写什么内容。

3.总结结构:引――引出所读的书或文章。

概――简要地叙述原书或原文的内容。

议――对这本书或文章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等内容进行议论。

联――联系生活实际或在书籍、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人和事来谈感想。

结――用一两句精要的话总结自己想要阐明的感想或见解。

以上是我们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读后感。

也就是一点一点、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叙述,然后分别谈自己的看法体会。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想体会才是最最关键的。

这就是读后感的基本架构,如果让你按这个架构来写一篇读后感,你认为哪个部分最难写?(议论和联系实际部分)4.我们现在来看看例文中议论部分,你认为围绕着文中的内容,可以怎样发表议论?(抓住文中你印象深刻的一点,进行评价和议论。

)5.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同学们写读后感一般会犯三大毛病:(1)复述原文。

所谓复述原文就是大量地叙述原文的内容,占了读后感的大量篇幅,使得“读”成了重点,而“感”成了次要内容。

有人因此而笑称“读后抄”,我们这次写作可不能成为“读后抄”哟。

(2)感想杂多。

感想杂多就是指感想的内容多而零碎。

这一把火烧掉了美丽的圆明园,也烧醒了每一个中国人,它烧醒了中国人要奋发图强的决心,也烧出了中国要发展要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为了祖国不再受欺压,请大家牢记这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来谈。

我们这次习作只要抓住自己感想最深的一点来写,集中笔力,生发开来。

(3)感想空洞。

所谓“感想空洞”指的是说大话,说空话,不切合实际,甚至还有说假话,无病呻吟。

例如有的同学一写读后感就像是在写检讨书,说自己这儿不好,那儿不好,这儿不如别人,那儿不如别人。

如果在这方面有真实感受,确有其事,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无病呻吟,硬往自己身上套,甚至编几个谎话。

我们今天写读后感要防止以上三种毛病的发生。

(三)明确关系,定好题目。

1.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这两个题目:(1)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你认为哪个题目好一点?为什么?(第二个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3.品析第二个题目,并举例说明。

第二个题目是由:一个正标题加上一个副标题组成的,这样写我们就更明确文章要写什么内容。

4.正标题与文章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正标题是文章的文眼,整篇文章是围绕课题发表感想的,特别是联系实际谈感想的过程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围绕文章的题目进行的)(四)习作评讲,定稿誊抄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仓库,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可以是:读《×××》有感,还可以起正副标题,正标题的内容往往是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见解,副标题就是“读《×××》有感”,或“从《×××》想到”等小组推荐佳作。

全班交流。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示范修改。

出示范文,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去修改。

(2)点拨修改,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自我圈改法就是在每次修改时,让学生边读边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

好词用小圆圈标出,而好句则用波浪线划出;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给自己打“积累分”。

一个好词的运用加一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则加两分。

这就要求学生边读自己的作文,边对多个地方进行修改,该删的删,该添的添,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3)反复修改。

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2.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评价、修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协商的形式达成共识。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1)展示学生的自改习作,并谈感受。

评语=优点+语病+鼓励语等级:优良可差(2)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典型作文评价,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5.认真修改之后进行誊写。

(五)总结习作成果,鼓励勤写读后感本次习作,同学们感情真挚,感受真实独特,有的写出了对侵略者任意践踏我家园的不满和痛恨,并且感受到“落后就会挨打”为了让祖国不再遭受欺凌,我们的祖国必须富强;有的写出了对革命英雄的无比崇敬和爱戴;有的写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还有的写出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的思考和抱负,立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祖国文字浩淼而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都感觉余音绕梁,深受启发。

请同学们在今后读书时,时常拿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六、板书设计:怎样写好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引――引出所读的书或文章。

概――简要叙述议――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联――联系生活实际或看到的人和事结――总结感想或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