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治疗胃溃疡
内科学第五章-消化性溃疡
第五章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PU)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病,估计约有100%左右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DU)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gastric ulcer,GU〕那么多见于中老年;前者的发病顶峰一般比后者早10年。临床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于胃溃疡,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发生率的比值大约为3:1。不管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好发于男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导致各类胃炎的病因持续作用下,黏膜糜烂可进展为溃疡。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机制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黏膜的防御能力间失去平衡,胃酸对黏膜产生自我消化。如果将黏膜屏障比喻为“屋顶〞,胃酸、胃蛋白酶比喻为“酸雨〞,漏“屋顶〞遇上虽然不大的“酸雨〞或过强的“酸雨〞腐蚀了正常的“屋顶〞都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多数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病因既可以损坏“屋顶〞,又可增加“酸雨〞。消化性溃疡与其常见病因的临床关联如下。
〔一〕Hp感染
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致痫机制详见本篇第四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最高达90% - 100%,胃溃疡为80% - 90%。同样,在Hp感染高的人群,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也较高。去除Hp 可加速溃疡的愈合,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二〕药物
内科常见病胃溃疡的治疗
内科常见病胃溃疡的治疗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受损导致溃疡形成。胃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虽然胃溃疡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胃溃疡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 抗酸药物
抗酸药物是胃溃疡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常见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H2受体拮抗剂(H2RAs)。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溃疡面腐蚀作用,促进溃疡愈合。H2受体拮抗剂则减少胃酸产生,缓解疼痛。
2. 抗生素治疗
胃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因此,抗生素治疗是胃溃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二联疗法或三联疗法,其中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3. 黏附剂
黏附剂是一种常用的胃溃疡治疗药物,通过形成黏附层保护溃疡表面,促进愈合。常用的黏附剂有硫糖铝和胶体果胶铋等。
二、辅助治疗
1. 生活方式改变
在胃溃疡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改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这些生活方式改变有助于减
少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
2. 饮食控制
饮食是胃溃疡治疗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等,同时均衡饮食、少食多餐,有助于胃黏
膜修复。
三、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病情或伴发并发症的胃溃疡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
需的选择。手术治疗可包括溃疡切除术、胃次全切除术等,以去除潜
在的溃疡诱因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四、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在胃溃疡患者中也有一定应用。中药的常用方剂包括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胃溃疡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溃疡>>>
简介:
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位于胃和十二 指肠(98%~99%)。在人群中约有10%的 人在一生当中可能罹患此病,因此是一个 多发病和常见病,在消化外科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病为多见, 约为4∶1。二者又具有很多共同点:病因 和发病机制上均为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 身消化”作为直接因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溃疡>>>
病因:
血、发炎,甚至发生急性糜烂。受损伤的 黏膜容易形成溃疡。
实验证明,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胃黏膜 的损伤较单纯胆汁或胰腺分泌一种对胃黏 膜的损伤大得多。胆汁和胰腺分泌的一些 破坏成分已经查明。已知胆汁酸可引起黏 膜损伤。胆汁和胰液互相混合在十二指肠 内生成的溶血卵磷脂可以引起黏膜屏障的 破坏。正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溃疡>>>
病因:
潴留病人继发的溃疡形成,然而它对绝大 多数自然发生的胃溃疡来说,远非一满意 的解释。现在还没有肯定的证据表明动力 减退或滞留在胃溃疡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常 见。
4.溃疡病时的胃黏膜 胃溃疡病经常 和慢性胃炎同时存在。1965年, duPlessis于75个因胃溃疡切除的胃中发 现其中65个具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溃疡>>>
病因:
因为这种检查方法只能反映胆汁反流对胃 酸度的最后影响。长期胆汁反流还可通过 形成萎缩性胃炎伴壁细胞丢失和肠化生而 进一步改变胆汁反流对胃酸分泌的效应。 有人提出胆汁反流可以借助于胃泌素的释 放引起间歇性胃分泌过多而在十二指肠溃 疡病的发病上起一定作用,然而这种假想 尚有待证实。
胃溃疡的药物治疗介绍
胃溃疡的药物治疗介绍
胃溃疡是临床消化内科一种慢性、难治性消化性疾病,现目前,临床对于胃
溃疡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这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遗传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
习惯的不断转变,大部分人长期保持着不良生活习惯,促使胃溃疡发病率逐年提升。一旦患上胃溃疡不仅病程时间相对较长且容易复发,病情易迁延不愈并进展
为慢性胃溃疡,长此以往的胃肠道不适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对其身
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伤。现目前,临床上针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控
制为主,随着我国化学药物的不断增多,对于胃溃疡药物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胃溃疡的药物治疗吧!
一、胃溃疡的发病原理及病因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一般说来胃黏膜保护因子和攻击因
子双方长时间保持着平衡状态,如若胃黏膜保护因子水平相较攻击因子更低,就
会打破以往的平衡状态,这种情况下胃黏膜防御能力会减弱,继而引起一系列病
理性改变。现目前,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胃溃疡致病因素主要为胃黏膜被胃酸和
胃蛋白酶腐蚀和消化;胃泌素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大量分泌;空泡毒素和细菌
病毒相关基因不断腐蚀胃黏膜,并引起细胞毒性作用;病例条件下,由于自由基
平衡不稳定,促使胃黏膜溶酶体膜和线粒体功能受到一定的破坏,另外,如若受
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血液内儿茶酚胺水平会不断提升,此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处于
过度兴奋状态,进而使得胃黏膜下层动静脉短路开放,基于此胃黏膜血流速度不
断减缓,黏膜出现缺氧、缺血,最终诱发胃黏膜损伤。
消化内科科普系列之-胃溃疡
消化内科科普系列之-胃溃疡
胃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直以来都牵动着人们对健康的关切。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这一疾病,从成因到症状、诊断再到治疗,为您呈现全
面的知识体系。了解胃溃疡,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健康,预防不必要的
疼痛和并发症。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还是面对疾病时的求医治疗,
知识都是最好的武器。让我们随着科普系列的引导,为自己的健康护航,远离胃
溃疡的困扰。
一、揭开胃溃疡的神秘面纱
胃溃疡,一个充满谜团的名词,隐藏着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是如何产
生的?为何会引发疼痛?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本文将以科普的视角,逐步揭开胃
溃疡的神秘面纱,带您深入了解这一常见却又复杂的胃部问题。
胃溃疡,简而言之,是指胃黏膜表面发生的溃疡性损伤。但其背后的形成机
制却远非简单。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重要的成因之一。这种细菌生存
于胃内,通过其分泌的物质破坏胃黏膜,从而使胃部受损。此外,非甾体抗炎药
的滥用、高盐高脂饮食、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进一步增加患胃溃疡的
风险。因此,了解这些成因,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二、疼痛的信号:胃溃疡的症状揭秘
胃溃疡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但最常见的信号之一就是疼痛。这种疼痛通常
表现为胃部不适,疼痛的性质可能是隐隐作痛、胀痛、刺痛或灼热感。有趣的是,这种疼痛往往在饭后或空腹时加剧,也就是说,它与进食有密切关联。一些患者
甚至会出现反复的腹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此外,胃溃疡还可能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
内科学-消化性溃疡(八年制)
胃溃疡X线
胃体后壁溃疡: 钡餐造影正面观 示龛影周围粘膜 纹呈广泛均匀地 纠集,且愈近龛 影粘膜纹愈细。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 侵入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首选)、黏膜涂片 染色、组织学检查、微需氧培养、PCR 非侵入性试验: 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 14C-UBT,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血清学试 验
GU
85%发生于胃窦小弯、胃角
同一部位有2个以上的溃疡称多发性溃疡
胃、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称复合性溃疡
直径大于2cm称巨大溃疡
组织学上,GU多在胃窦、体交界处的幽门腺区(胃窦)
一侧。老年GU位置高,胃窦体交界线上移。
形态: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直径<2.5cm, 深度<1.0cm,累及黏膜肌层,少数可深及肌层甚 至浆膜层,边缘整齐,规则,底部平整,干净或有 灰白色渗出物
并发症
1.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原因、部位
胃窦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胃角溃疡伴出血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
2.穿孔 发生率GU为2%~5%,DU为6%~10% 三种后果: ◦ 溃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游离穿孔) ◦ 溃疡穿孔并受阻于毗邻实质性器官如肝、胰、脾等 (穿透性溃疡) ◦ 溃疡穿孔入空腔器官形成瘘管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消化性溃疡 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包括:胃溃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临床效果比照观察及药学探讨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临床效果比照观察及药学
探讨
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
管炎等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与常规药物相比,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如何?这是一
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临床观察和药学探讨两个方面,探讨奥美拉唑在治疗内科消
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
一、临床观察
1.1 奥美拉唑与常规药物治疗胃溃疡的比照观察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和H2受体阻滞剂。一项对比研究发现,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有效率明显高于H2受体阻滞剂,而且疗效更为持久。在临床实践中,奥美拉唑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还能够促进溃疡的愈合,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率。
二、药学探讨
2.1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
奥美拉唑可以通过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降低胃酸的浓度。奥美
拉唑还可以刺激胃黏膜的黏液和碱性物质的分泌,增加胃黏膜的抵抗力,有助于保护胃黏
膜免受酸性物质的侵害。奥美拉唑不仅可以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还能够促进溃疡的
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 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尽管奥美拉唑在临床上的疗效显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腹痛、恶心、腹泻等。在使用奥美拉唑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严格
遵守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长期使用奥美拉唑还可能引起钙、镁、铁等微
量元素的吸收障碍,增加骨折和感染的风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用药监测。
奥美拉唑在治疗内科消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消化内科疾病中胃溃疡的护理论文(共2篇)
消化内科疾病中胃溃疡的护理论文(共2篇)
第1篇: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规的胃镜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进步。无痛胃镜的出现为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所谓无痛胃镜就是在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之前,对其进行麻醉,从而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诊疗技术。无痛胃镜技术因为无痛苦、创伤小、时间短以及更精确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可。我们以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诊断和治疗的120例患者为例,对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说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诊断和治疗的120例患者,把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3岁。观察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实行无痛胃镜检查。经相关检查,所有患者都可以承受胃镜诊断和治疗,没有麻醉和胃镜检查禁止。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之前.进行12h 的禁食。胃镜检查时两组患者都采取左侧卧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关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胃镜检查,在患者咽喉局部麻醉后就可以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当日,首先开放患者右前臂静脉通道,使用鼻导管进行吸氧,氧流量为3L/minm,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面罩加压供氧。接着,用芬太尼0.5-1.0(JLg/kgm进行静脉注射,再以丙泊酚1.0~2.0mg/kgm 进行静脉推注。然后.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进人睡眠状态后开始实施无痛胃镜手术操作,在患者睡眠状态下完成无痛胃镜检查。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胃溃疡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胃溃疡治疗方法
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
木瓜姜醋治胃溃疡
【功能主治】健脾化瘀,平肝和胃,祛湿舒筋,散寒解毒。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木瓜500克,生姜30克,醋500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3味一同放入沙锅内,用小火炖熟。1剂分3次服用,每天1次,连续服用3~4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9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
三七白芨治胃溃疡
【功能主治】消肿定痛,收敛止血。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三七粉、白芨粉、生大黄粉克6克(冲),仙鹤草、煅瓦楞子克20克,枳实9克,陈皮、茯苓各15各,清半夏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3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5例,临床痊程34例,好转1例,平均止血时间为4天。
白芍延胡索治胃溃疡
【功能主治】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白芍40克,延胡索20克,十大功劳叶、五灵脂各15克,白及30克,乳香、没药、生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若胃酸偏低者,加乌药10~15克;若胃酸偏高者,加乌
消化性溃疡100例内科临床治疗分析
消化性溃疡100例内科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1000例消化性溃疡内科临床治疗的结果。方法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占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症状,对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内科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内科治疗能够降低溃疡的复发率、胃溃疡愈合的质量得以提升,可以使得溃疡病得到更好的治疗。
标签:消化性溃疡;内科;临床治疗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简称为溃疡,这种疾病的病因是患者的胃壁与其十二指肠壁因为体内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不良消化而导致私膜组织的损伤。消化性溃疡在消化内科是很常见的,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且大部分患者都伴有并发症,并且病情较为严重,这不仅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应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严重的会造成医学上的误诊以及漏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近2年来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00例患者中有男患者55例,女患者45例,年龄50~85岁,病史1~5年的患者有60例,6~10年的患者有40例。其中胃溃疡患者有35例,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有45例,复合性溃疡的患者有2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占50例患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本次研究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都是已经确诊的患者。均通过胃窦私膜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活检以及电子胃镜等方式进行了检查确定患有消化性溃疡,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已经将患有血液疾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应激性溃疡和胃癌的患者排除在外[1]。
32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临床观察
32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上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与成效。方法:抽取32例2012.6.1~2013.1.1之间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根据内科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5例和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而治疗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采用的对症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经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12/15)、94.12%(16/1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应尽可能地选用内科治疗的方法,原因是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也无术后并发症。
标签: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临床观察
目前消化性溃疡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主要发生于患者的十二指肠以及胃部,故而通常也被称之为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是胃溃疡。而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则与胃蛋白酶、胃酸以及幽门螺杆菌等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起着直接作用的就是胃酸。当患者出现胃部穿孔、出血或者是幽门梗阻的情况下,就会对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有效的提升临床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以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内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抽取32例201
2.6.1~201
3.1.1之间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3.5岁,病程发展为1年~6年,平均病程为2.5±1.1年,根据溃疡部位的不同分为15例胃溃疡患者,11例十二指肠溃疡,其余6例为混合性溃疡患者。对患者均是采用的电子胃镜检测、组织活检等检测手段,均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排除患有胃癌、血液疾病以及应激性溃疡的可能。臨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空腹痛、反酸、腹胀以及上腹隐痛等。
胃溃疡诊治指南
胃溃疡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胃溃疡 (Gastric ulcer)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作为消化性溃
疡中的常见类型,胃溃疡的地理分布大致有北方向南方升高趋势,且好发于气候
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此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吸烟、生活及
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胃溃疡的发
病率开始呈下降趋势,然而其仍属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
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感染、非甾体抗炎药 (NSAID,如阿司匹林 ) 、胃酸分泌异常是引起溃疡的常见病因。典型的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
其中,胃溃疡多好发于在胃角和胃窦小弯,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其发病与季
节变化有一定关系。
发病原因
胃腔内,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液中重要的消化物质。胃酸为强酸性物质,具
有较强的侵蚀性 ; 胃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可破坏胃壁上的蛋白质,然而,在这些侵蚀因素的存在下,胃肠道仍能抵抗而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及自身的功能,其
主要是因为胃、十二指肠黏膜还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我们将胃酸及胃蛋
白酶的有害侵蚀性称之为损伤机制,而将胃肠道自身具有的防御和修复
机制称之为保护机制。目前认为,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足以抵
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蚀。但是,当某些因素损害了保护机制中的某个环节就
可能发生胃酸及蛋白酶侵蚀自身黏膜而导致溃疡的形成。当过度胃酸分泌远远超
过黏膜的防御和修复作用也可能导致溃疡发生。近年的研究已经说明,幽门螺
内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经胃镜活检确诊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原则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p根治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有效病例均随访一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治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一年复发率分别为90%、98%、10%、1.67%和76.67%、85%、16.67%、6.67%,经χ2检验比较两组hp根治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一年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呋喃唑酮100 mg,均2次/d,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150 mg,4次/d,联合治疗的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甲硝唑800 mg、阿莫西林1000 mg,均2次/d的三联疗法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p根治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有效病例均随访一年。
1.3 疗效评定(1)hp根除标准: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若为阳性者确诊为hp感染;治疗后复查时,阴性者为hp根除。(2)胃镜镜下标准:治愈为溃疡消失或瘢痕形成;溃疡面积缩小面积达50%以上为有效;溃疡面积缩小不达50%为无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科治疗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科治疗
发表时间:2013-08-19T11:11:04.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常丽华
[导读] 随着治疗的进展,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至1%以下。患者主要死于并发症,特别是大出血和急性穿孔。常丽华(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 150601)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135-02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Meckel憩室内等与酸性胃液接触的部位。临床上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最常见,故通常所指的消化性溃疡是指GU和DU。
1 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有三大特点;①慢性病程:病程迁延,少数患者可送几年、甚至十几年;②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发作与季节有关,多在冬春、秋冬之交发作,也可因精神因素、某些药物和饮食不当而诱发;③节律性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特征性表现。
1.1 症状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性质各异,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有的仅有饥饿样。不适感。多数患者有轻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进食或服用抗酸药可缓解。约2/3 DU患者疼痛呈节律性,即疼痛多在餐后2~4小时出现,进食或服抗酸药后缓解或消失,约半数DU 患者出现午夜痛,患者常被痛醒。
1.2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2.1 无症状性溃疡约15%~25%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这部分患者多在因其他疾病行内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被发现,或当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时,有的甚至尸检时才被发现。这类溃疡多见于老年人。
胃溃疡的内科治疗方案
胃溃疡的内科治疗方案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局部或广泛地发生炎症和溃疡形成的一种疾病。它常常给患者带来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内科治疗是胃溃疡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胃溃疡内科治疗方案。
一、抗酸治疗
抗酸治疗是胃溃疡的基础和关键步骤。胃溃疡的形成主要与胃内过多的酸性物质刺激黏膜有关,因此抗酸药物的应用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黏膜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在胃溃疡的内科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通常采用三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该疗法通过杀灭幽门螺杆菌,降低感染程度,减少胃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形成。
三、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黏膜保护剂是胃溃疡内科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它通过增加黏液的分泌,增强胃黏膜对酸性物质的保护,促进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黏膜保护剂有胃黏膜保护剂、胃黏液促进剂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减少胃壁的刺激,缓解胃痛等症状,促进溃疡的修复。
四、消除诱因和改善生活方式
除了药物治疗,消除诱因和改善生活方式也是胃溃疡内科治疗的重要环节。
胃溃疡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如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等。因此,患者在接受内科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以减少胃黏膜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五、常规检测和随访
胃溃疡的内科治疗需要进行常规的检测和随访,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胃溃疡合并出血内科治疗观察及护理分析
胃溃疡合并出血内科治疗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对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进行内科治疗和临床护理,并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而针对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实验组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护理,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常规治疗,84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均脱离危险,而护理工作上,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结论对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采取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护理,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胃溃疡合并出血;常规内科治疗;个体护理
胃溃疡患者发病急、出血量大,严重时引发休克现象,甚至危机生命。通过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溃疡合并出血病例,认为有针对性的个体护理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进行推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84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84例患者均符合胃溃疡合并出血相关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其中实验组男21例,女21例,对照组男31例,女11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因等方面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84例患者出血的判定均以呕血或胃内抽出异样胃液为标准,同时潜血试验呈阳性。其中出血量小于500毫升的患者有35例,500毫升至1000毫升的患者有31例。大于1000毫升的患者有18例,患者普遍存在血压下降、头晕乏力、心跳加速等临床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治疗胃溃疡
【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其发病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减弱及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有关[1]。是多种因素导致胃黏膜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关键词】胃溃疡;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病,易复发,病程长,可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恶变等并发症。无论内科治疗或选择外科治疗都应达到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的目的。否则治疗将达不到要求甚至是失败的。临床上随着各种H2 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大部分都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1一般治疗
随着对胃溃疡发病机制的研究,一般治疗已显得日益重要。其中饮食和生活规律的调节是重要方面。包括停止吸烟、饮酒、嚼食槟榔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三餐有规律、有节制。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紧张的病人,注意休息和劳逸结合甚至卧床休息都是必要的。
2初始治疗
胃溃疡的初始治疗取决于其发病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清除幽门螺杆菌通常需要两种抗生素联合铋化合物或者减少胃酸分泌药如质子泵三种联合应用。消除感染可以加速溃疡的愈合,避免其复发。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处方好好用药这样才可以清除细菌避免复发。不要中途停止用药直至病情好转。如果细菌不行得到全面清除,那么之后要清除就会更加困难(出现耐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可以就应该停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必须使用,就应该使用一些保护胃的药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关于药物的主题文章。
胃酸分泌过多。一般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诱发的溃疡要采用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同时还要让医生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其他原因诱导的溃疡。
3药物治疗
根据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特点分成:抗酸制剂、壁细胞各种受体阻断剂、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4大类。
3.1抗酸剂:主要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以及许多复方制剂如胃得乐、胃舒乐等,这类药物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2受体阻断剂:①H2受体阻断剂:包括甲氰咪胍(西咪替丁)、呋喃硝胺(雷尼替丁)、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后二者比甲氰咪胍的效果强4~20倍。此类药物是通过阻滞壁细胞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同时乙酰胆碱受体及胃泌素受体也受到抑制。甲氰咪胍:0.2~0.3g/次,3次/d,睡前夜间加服1次。总量不超过1.0~1.2g/d。4~8周治愈率可达60%~80%。雷尼替丁:0.15g/次,2次/d,或晚间睡前服0.3g。法莫替丁:20mg/次,2次/d,或睡前服用40mg,服用8周法莫替丁的治愈率是91%~97%。②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包括奥美拉唑(losec,洛赛克)20mg,1 次/d,或晚间睡前服用,是迄今为止所知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强药物,几乎能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4周的治愈率可达95%以上。③胃泌素受体阻断剂:本类药物有丙谷胺(proglumide),竞争性抑制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胃酸分泌和溃疡愈合。0.4g/次,3次/d,4~8周治愈率为66.9%。
3.3黏膜保护剂:本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黏膜厚度促进黏液及HC03-分泌,对胃十二指肠黏膜起保护作用。包括前列腺素及表面制剂:①前列腺素类:促进胃黏液分泌,抑制胃酸的分泌。它还能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及出血。②表面制剂:包括以下药物。硫糖铝(sucralfate):是硫酸化蔗糖的碱性铝盐,它在水中可释放出硫酸化蔗糖和氢氧化铝,分别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中和胃酸的作用。它的分子在酸性环境中崩解成具有活性的带负电的颗粒,形成一种粘性糊状复合物。选择性地黏附到溃疡基底构成一层保护性屏障,此外它也有刺激HCO3-和黏液分泌的作用。三钾二橼络合铋(De-Nol,得乐),是一种胶质枸橼酸铋盐,其作用机制与硫糖铝类似,同时本药是幽门弯曲弧菌的杀菌剂,因此本药临床应用很广。
3.4抗幽门螺杆菌类药:近来研究表明胃炎和胃十二指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很大关系。有关资料显示,HP感染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的累积危险率为15%~20%,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Htelicobacter pylori,Hp)后,胃炎及溃疡亦被治愈,随访1年以上,复发率从80%下降至20%。常用药物有:①铋剂:如三钾二橼络合铋、胶态果胶铋等。②四环素:250mg~500mg/次,3次/d,也可用阿莫西林代替四环素,如儿童患者。③甲硝唑:200~500mg/次,3次/d。国外主张三药联用,连续2 周,HP清除率可达80%~90%。
此外对于胃溃疡的药物治疗还有如:生长抑制素八肽(sandostatin,善得定),它的作用是普遍地抑制消化系统消化液的分泌。对胃溃疡出血以及应激性溃疡出血均有一定疗效。此药还广泛应用于胰腺炎、胰瘘、肠瘘、门脉高压症等疾病的治疗。
4维持治疗
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年轻人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而老年人则以胃溃疡多见。在冬春交替时节,也是该病的高发期[2]。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乐观的心情、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对防治均很重要。
当溃疡合并出血则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如眩晕、虚脱等;若合并穿孔,则多为饱餐后突然出现的腹部持续剧烈疼痛,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治疗。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需要正规治疗4周~6周,胃溃疡需要治疗6周~8周。在治疗期间一定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
除正规用药治疗外,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维持治疗很重要。如果患者通过治疗症状消失后,不注意预防和维持治疗,多数都容易复发。情绪不良、作息不正常、饮食无规律、抽烟喝酒、滥用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及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诱发因素,应注意避免。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0.
[2]张莹兰.老年性消化性溃疡92例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2,14(6):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