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
史记游侠列传与中国人的侠义精神
司马迁还算是出于社会上层的士大夫,也 遭遇到了这样的不公,更何况是下层劳动 人民?
社会不公正需要正义或者是个人在遭受困难 的时候,就会渴望英雄的降临,这种对英 雄人物的追求是人本能的表现。
特别是生逢乱世,游侠精神的积极性使得 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可以说在社会不公正的背景下,侠义精神 的产生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一、郭解的外甥因为自身的无礼行为招人 杀害,凶手逃遁,后来杀人凶手回来将真 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听后放过了凶手, 认为是自己的外甥无理。
二、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 只有一个人十分傲慢,门客中有人要杀那 个人,郭解不允许说是自己的道德修养不 够,还暗中嘱托尉史免除此人服役时,此 人得知后向郭解负荆请罪
以步非烟为代 表的大陆新武 侠认为:“侠 即逍遥”。
如果说金庸的侠是 儒家的侠,那么沧 月、步非烟的侠则
是:道家的侠
在他们的笔下武侠开始充满 了幻想和奇幻色彩,个人精 神的绝对自由比行侠仗义来
的更重要。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 飒沓如流星。 十பைடு நூலகம்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 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
篇一:游侠列传读后感
美哉游侠悲哉侠义
——读《史记·游侠列传》有感接连读了《史记》里的几篇列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侠列传》,连续读了几遍还是
爱不释手。作者先以儒侠对举,以儒为侠作反衬,称颂了游侠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困,
不爱其躯的可贵精神;然后分别叙述了朱家、剧孟、郭解的生平尚侠事迹,着墨不多,却写
得英风飒然。读完此篇又联系到现实生活,不禁由衷发出感叹:美哉游侠,悲哉侠义!
美哉游侠!
诚信之美。“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真可谓
是一诺千金。他们都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一旦受人之托则将终人之事,而且为了这千金之诺,
可以轻生死,抛血躯。
果有成功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操守之美。朱家“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
可胜言”却“终不伐其能歆其德”、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他们都办了好事但却从不
居功自夸。
急人之难,舍己救人之美。“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士为知己者死”、“千里诵义,
为死不顾世”。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他们总是把别人的事放在第一位,为了帮助别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
尽管贫穷,然一旦人有事相求,合于义,必全力以赴。他慷慨的救济穷人,“振人不赡,先
从贫贱始”而自己却过着“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的生活。这正是游侠精神力
量的可贵之处,感人之处,他们把救助厄困的社会道德推向了极至。
厚施而薄望之美。朱家“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
身不见也”。他们帮助别人,不是出于金钱、权势、名利的考虑,完全从心中之义出发。合
史记游侠列传
《游侠列传》
《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这些被班固视为“罪已不容于诛”(《汉书·游侠传》)的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为倾倒天下大众的英雄,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极大愤慨,揭示了汉朝法律的虚伪和不公正的本质,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民性。
集解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彊於世者,谓之游侠。”斋
晕穆韩子曰:“儒以文乱法,□正义言文之蔽,小人以僿。谓细碎苛法乱政。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正义讥,非言也。儒敝乱法,侠盛犯禁,二道皆非,而学士多称於世者,故太史公引韩子,欲陈游侠之美。而学士多称於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索隐功名俱著春秋。案:春秋谓国史也。以言人臣有功名则见记于其国之史,是俱著春秋者也。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集解徐广曰:“仲尼弟子传曰公皙哀字季次,未尝仕,孔子称之。”读书怀独行君子○索隐行音下孟反。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正义庄子云“原宪处居环堵之室,蓬户不完。以桑为枢而甕牖,上漏下湿,独坐而弦歌”也。褐衣疏食不厌。○索隐不餍。餍,饱也,於艳反。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 戹困,○索隐上音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主
侠者当如是——解读《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朱家
Records.
Key words: chivalrous person’s biography;Zhu Jia;chivalrous;Character;ability
游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秦汉之际。 及至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首次为游侠立传, 在《史记》中留下了《游侠列传》一文。游侠列传中 列举了近二十位游侠,与韩非子在《五蠹》中认为 “侠以武犯禁”不同的是,司马迁在文中充分肯定 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和闾巷之侠的任侠行为,认 为他们言必信、行必果,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值得 敬佩的人。而朱家,则是司马迁列举的众多游侠 中近乎完美的侠义代表。
Chivalrous person should be like him ——Understanding Zhu Jia in Chivalrous Person’s Biography in Historical Records
Huang Yan
《史记·游侠列传》与司马迁的游侠思想
《史记·游侠列传》与司马迁的游侠思想
黄晓星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100089)摘要:《史记·游侠列传》是中国正史中第一篇为游侠所作的传记。文中的游侠具有高尚的秉性、
光明磊落的人格,靠血肉之躯践行诺言、行侠仗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司马迁对此深感痛惜。司马迁借《游侠列传》不仅表达了对游侠精神的认识和赞许,而且寄寓了个人品格和道德理想,
以及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反抗精神。关键词:《史记》;司马迁;游侠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40(2017)03-0097-04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 Sept ,2017No.3
收稿日期:2017-08-10
作者简介:黄晓星(1990-),女,广西桂林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2017年9月第3期游侠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游侠曾对社会产生过不同的作用。西汉时期,游侠之风兴盛,司马迁的《史记》载有《游侠列传》,用以记载游侠的事迹,是中国正史中第一篇专为游侠而作的传记。由于种种原因,自《史记》《汉书》之后,正史不再为游侠作传。这篇可以称得上空前绝后的《游侠列传》不仅叙述了汉代游侠的事迹,反映了司马迁对游侠精神的认识和赞许,而且体现了司马迁的个人品格和理想追求。
一、《史记》中游侠的品格
《史记》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还熔入了司马迁对历史的思考、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在《史记》各篇中,《游侠列传》一向被认为是司马迁的别有寄托之作。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400字(精选5篇)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400字(精选5篇)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400字(精选5篇)
《史记》中有三大类:本纪、世家、列传,汉代学者称赞《史记》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4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400字【篇1】
《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最为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思想深邃、气势开阔、笔力雄放,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通史方法为历代”正史“开创先河。其丰富的艺术价值被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所传承并不断发展。从鲁迅”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评价中就可看出它对后世的影响。
读《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为引人深思。
公元前494年,吴国进攻越国,越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无奈勾践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吴王的要求。勾践得在吴国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负重,一心复国。回国后,他又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最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吞掉吴!“
司马迁《游侠列传序》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游侠列传序》原文译文赏析《游侠列传序》是司马迁的一篇文章,下面将对其进行原文及译文赏析。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著有《史记》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记》中,有一篇名为《游侠列传序》的文章,下面是该篇文章的原文和译文:
《游侠列传序》原文:
豫让将为侠义,佩玉以为信。
假玉无完荣,逐隐斯世迁。
出言交以智,退身居以贞。
未见富贵时,谁知贫贱险。
人无取闲愿,天有陷溺心。
独步实淹留,孰云机势均。
延陵欺母后,楚胥入汉巾。
忽露异质性,权省风波津。
善骑射非干,佞幸各以勤。
风本起倒悬,英名彰古今。
群俗习惯移,圣贤留可衷。
陈寕推诗道,大数出才人。
琴心剡若磨,石网犹不镌。
轹函辞尊俎,贾迹大户门。
数赐窦车辚,频设赵鼓矜。
顾机是儿戏,篇籍残千顷。
秋草溪桥赏,春花园里亲。
为君琴瑟意,料理卷舒纶。
《游侠列传序》译文:
豫邦的让将军本身就以侠义闻名,佩戴着玉佩以示其忠诚。
虽然这块玉佩不完美,但是他把这块玉佩一直随身携带着。
他言谈之间宽厚有智,行动之间自处高洁。
尚未得到富贵的时候,谁会知道贫贱的危险。
人们未曾得到休闲之愿,而天却时常有危险陷溺之心。
他独自一人留连在游人繁忙的世间,谁能说这不是命运的安排呢?
当延陵在母亲死后不顾一切地入侵国家,将国家推到危机中时,
楚胥(楚国公子胥)纵身投奔汉王,挂起巾帼降服于汉王,为其效力。
他突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才华,成功地处理了风波与困难。
善于射箭不仅仅是充满了技巧,而是聪明才智的展示。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间,奸诈与阴险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
他们都非常努力。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史记·游侠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
作者: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着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埶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
《史记》名言名句,古人的大智慧,一生必读
《史记》名言名句,古人的大智慧,一生必读
史记名句
1、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译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的去履行。
2、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灾祸傍依着福祉,幸福隐藏着祸害。
3、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译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诽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4、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孝的初始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译桃树李树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8、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难。
9、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太阳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译大丈夫甘愿为了解赏识自己的人而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读后感-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 精品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
篇一:游侠列传读后感美哉游侠悲哉侠义——读《史记·游侠列传》有感接连读了《史记》里的几篇列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侠列传》,连续读了几遍还是爱不释手。
作者先以儒侠对举,以儒为侠作反衬,称颂了游侠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困,不爱其躯的可贵精神;然后分别叙述了朱家、剧孟、郭解的生平尚侠事迹,着墨不多,却写得英风飒然。
读完此篇又联系到现实生活,不禁由衷发出感叹:美哉游侠,悲哉侠义!美哉游侠!诚信之美。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真可谓是一诺千金。
他们都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一旦受人之托则将终人之事,而且为了这千金之诺,可以轻生死,抛血躯。
果有成功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操守之美。
朱家“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却“终不伐其能歆其德”、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他们都办了好事但却从不居功自夸。
急人之难,舍己救人之美。
“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士为知己者死”、“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他们总是把别人的事放在第一位,为了帮助别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
他们尽管贫穷,然一旦人有事相求,合于义,必全力以赴。
他慷慨的救济穷人,“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而自己却过着“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的生活。
这正是游侠精神力量的可贵之处,感人之处,他们把救助厄困的社会道德推向了极至。
厚施而薄望之美。
中国史学史论文:从《史记》《汉书》游侠传比较司马迁与班固之著史思想
从《史记》①《汉书》②游侠传比较司马迁与班固之著史思想摘要:《史记》与《汉书》比较而言,《汉书》更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虽然《汉书》有许多章节脱胎于《史记》,但绝非简单的重复,《游侠传》就是显著的一例。两书虽同写游侠,但对其评价却大相径庭。《史记·游侠列传》热情赞扬游侠急人之难的高尚道德和反抗封建专制的精神,而《汉书·游侠列传》则批评游侠破坏封建礼法,宣扬“政自君出,而下无觊觎”的等级制度和君主集权制度不容丝毫动摇。
关键词:司马迁;班固;游侠;著史思想。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游侠,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战国晚期,关东六国的游侠之风十分盛行,但在西边的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改变了“民勇于私斗,怯于公战”③的局面,又颁行《游侠律》规定:“游士在,亡符,居县赀一甲,岁卒,责之。”基本上没有游侠生存的土壤。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六国与秦的文化互相混融,一面是朝廷严禁游侠,另一面是六国炽盛的游侠之风不可能一夜之间消失殆尽。这时的侠,遂成为一种潜流,秘密地活动于社会底层。12年后,陈胜起义于大泽乡,游侠之士乘乱逐鹿,走向前台,形成了秦汉之际游侠参与社会生活的壮观场面。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政治逐渐趋于稳定,经济逐渐恢复繁荣,社会结构也趋于复杂多样,游侠又开始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和班固的《汉书·游侠传》都对他们的活动做了记载和评价。
一、司马迁笔下的游侠
《史记·游侠列传》伊始,司马迁就开宗明义,表达了对游侠的赞美态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
史记 司马迁看战国秦汉的游侠
司马迁对于战国秦汉的“游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何种态度
游侠这一阶层兴盛于战国秦汉时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司马迁对战国秦汉“游侠”这一社会现象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太史公自序》中,他解释:“救人於戹,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这是司马迁欣赏游侠并为他们立传的宗旨。通读《游侠列传》,司马迁极力歌颂了游侠,特别是布衣游侠,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且司马迁明确了游侠的概念,对那些“盗跖居民间者”“朱家之羞”之徒加以否定。司马迁认为自郭解后,为侠者极众,敖而无足数者,表达了他对游侠走向没落的惋惜和慨叹。
纵观《游侠列传》全文,开篇点明游侠了的形象:“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认为游侠的主要特征有三点:诚实守信;舍生取义;不自我夸耀。先言游侠之义,再言缓急时有,以说明游侠存在的必然性。随后肯定了游侠精神,其好的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守信的社会风气,从对社会的贡献角度说明了游侠存在的必要性。
之后,司马迁概述了游侠的发展,对游侠进行了分类。他先表示最初平民游侠的影响力有限:“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再说明有影响力的游侠源于贵族:“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
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这些人身为王公贵族,位高权重而又招天下贤者,属于贵族之侠。与他们相对而言的是布衣之侠,“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这些游侠是平民,生活于闾巷民间。然后司马迁论述了社会对布衣之侠的态度:“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秦前显学,打压布衣之侠,司马迁感到不公:“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这些游侠固然有违反法令、作奸犯科的一面,但司马迁看重的是他们侠义的品质和勇于抗争的精神,因此对他们不吝于赞美。最后司马迁将豪暴之徒从他定义的游侠的身份中剔除:“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史记·游侠列传》鉴赏
《史记·游侠列传》鉴赏
摘要:《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
公记》、《太史记》。《史记•游侠列传》作为《史记》重要部分,在其中有重有的文学、艺术地位。本文以《史记•游侠列传》原文为基,从人物形象、行文布局、感情抒发这三个方面并选取典型人物进行赏析论述,希望有助于大家加深对文章、人物的理解和认识,感受《史记•游侠列传》的情感、人物、布局精妙。
关键字:《史记》;游侠;写作特色;人物形象;行文布局;抒情性
引言
《史记》在中国享有很大的名誉,鲁迅称其为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史学上它独创了纪传体的史书体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文学史上,它与宏著《离骚》同为明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除去它在史学和文学的巨大成就,它背后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也堪称一绝。其中,《游侠列传》是一篇专门记载汉代游侠的传记。所谓“游侠”,指的是那些在当时动乱时代一诺千金、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困的“浪荡儿”。汉代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对游侠多持对立否定的态度,而司马迁却痛惜“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没不见”的现状,不仅给他们立传,而且予以很高的评价和极大的同情。
《游侠列传》既然是《史记》中的一篇,那么它就具有《史记》艺术成就的共性,同时它也保有自身写作特色。此次关于《游侠列传》的赏析,主要是从《史记》总的艺术成就方面来做一赏析,同时又添加一些《游侠列传》个性。
一、塑造人物形象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一旦载入史册,他们便成为既包含共性,又富于个性的“单个的”艺术形象。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原文注释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原文注释及翻译史记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西方最早的正史之一。其中,《游侠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古代中国游侠的风采与传奇。本文将为您提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原文如下:
浙江无名氏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前世
古之美事,不可穷记,贵其为小,故列次。太史公自周游得,佚名氏之事多,故别传之。
注释:
1.浙江无名氏:浙江地区的一位无名游侠。他的故事被列在本传的第六十四位。
2.前世:指古代。
解读:这一篇是关于浙江地区一位无名游侠的传奇故事。史书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繁多,这些小而美好的事物无法一一详述,因此只能按照次序进行列举。太史公自己在周游历史中所获得的资料很多,其中包括了一些无名游侠的故事,因此特别作为别传来记载。
传奇之起
无名氏有绝艳之貌,聪敏英武。少有大志,修炼武艺,欲成为游侠中的佼佼者。
注释:
1.绝艳之貌:非常美丽的外貌。
2.聪敏英武:智慧敏锐,勇武有力。
3.佼佼者:指最出色、最卓越的人。
解读:无名氏相貌绝世美妙,才智过人,同时也很强壮勇敢。他年少时便怀抱着崇高的志向,通过修炼武艺,希望成为游侠中的杰出人物。
游侠之路
无名氏在行侠仗义的同时,也才智出众,手段高明。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游侠好友,一同行侠江湖,秉持着保护弱者、捍卫正义的信念。
注释:
1.行侠仗义:指以侠义之心行走江湖,帮助有困难的人。
2.手段高明:策略聪明、手法熟练。
解读:作为一名游侠,无名氏不仅擅长斗争和保护弱者的技巧,还拥有过人的智慧。他与许多有同样理念的游侠结为朋友,一同踏上行侠仗义的旅程,坚守保护弱者和捍卫正义的信念。
高一语文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游侠列传
《史记》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 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游踪 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
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 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 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 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 献。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 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 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公元前 91年完成《史记》。鲁迅对《史记》 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无史 韵家 之之 离绝 骚唱 。,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 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纪传体是司马 迁首创的体例,全书五十二万多字,包括12本 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世家主要记述诸侯 王国的事迹;列传则是人臣之传。本纪和列传 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所以称 之为纪传体。
而刺客则往往是某个名士的门客,为统 治者所用,为主人的目的(往往带有政治性 质)而牺牲。正所谓“士为知已者死”,以 为是大义所在。这种人比较讨统治者喜欢。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史记·游侠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篇⽂⾔⽂,收录于《史记》中。记述了汉代侠⼠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下⾯是分享的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原⽂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史记·游侠列传》原⽂
作者:司马迁
韩⼦⽈:“儒以⽂乱法,⽽侠以武犯禁。”⼆者皆讥,⽽学⼠多称于世云。⾄如以术取宰相卿⼤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着于春秋,固⽆可⾔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也,读书怀独⾏君⼦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空室蓬户,褐⾐疏⾷不厌。死⽽已四百馀年,⽽弟⼦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虽不轨于正义,然其⾔必信,其⾏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之 戹困,既已存亡死⽣矣,⽽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多者焉。
且缓急,⼈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饭⽜,仲尼畏匡,菜⾊陈、蔡。此皆学⼠所谓有道仁⼈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有⾔⽈:“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阳⼭,⽽⽂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虚⾔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取荣名哉!⽽布⾐之徒,设取予然诺,千⾥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苟⽽已也。故⼠穷窘⽽得委命,此岂⾮⼈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权量⼒,效功于当世,不同⽇⽽论矣。要以功见⾔信,侠客之义⼜曷可少哉!
古布⾐之侠,靡得⽽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如顺风⽽呼,声⾮加疾,其埶激也。⾄如闾巷之侠,修⾏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然儒、墨皆排摈不载。⾃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称者。名不虚⽴,⼠不虚附。⾄如朋党宗强⽐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共笑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
美哉游侠悲哉侠义
——读《史记·游侠列传》有感接连读了《史记》里的几篇列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侠列传》,连续读了几遍还是
爱不释手。作者先以儒侠对举,以儒为侠作反衬,称颂了游侠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困,
不爱其躯的可贵精神;然后分别叙述了朱家、剧孟、郭解的生平尚侠事迹,着墨不多,却写
得英风飒然。读完此篇又联系到现实生活,不禁由衷发出感叹:美哉游侠,悲哉侠义!
美哉游侠!
诚信之美。“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真可谓
是一诺千金。他们都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一旦受人之托则将终人之事,而且为了这千金之诺,
可以轻生死,抛血躯。
果有成功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操守之美。朱家“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
可胜言”却“终不伐其能歆其德”、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他们都办了好事但却从不
居功自夸。
急人之难,舍己救人之美。“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士为知己者死”、“千里诵义,
为死不顾世”。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他们总是把别人的事放在第一位,为了帮助别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
尽管贫穷,然一旦人有事相求,合于义,必全力以赴。他慷慨的救济穷人,“振人不赡,先
从贫贱始”而自己却过着“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的生活。这正是游侠精神力
量的可贵之处,感人之处,他们把救助厄困的社会道德推向了极至。
厚施而薄望之美。朱家“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
身不见也”。他们帮助别人,不是出于金钱、权势、名利的考虑,完全从心中之义出发。合
于义,则为之,不计报偿;不合义,则不为,千金难动其心。
退让顾全大局之美。郭解曾经深夜前去调解一场许多人都没能调解的纠纷,当事人佩服
他的为人,听从了他的意见。郭解又连夜赶回,并告诉当事人让他们先不要听他的话,等他
走后,让洛阳诸公们再来调停,那时他们再和好。本来是自己做的好事,却要说成是别人的
功劳。郭解这样做不但解决了一场纠纷,也维护了洛阳诸公的面子。
明理之美。他不以利害为转移,而依据是非来判断事物。在处理自己侄儿被杀这件事上,
当他了解实情后“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在知道自己的
亲侄儿被人所杀,而杀人者竟然敢逃之夭夭时,想来大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杀人者未免
也太看不起自己了。更令人气愤的是自己的姐姐竟然曝尸其子而来羞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
大多人会怒发冲冠立即杀掉那人为侄儿报仇。而解却没有贸然报仇行凶,而是沉着冷静的暗
中调查,在找到那个人后还能心平气和的听他讲完事情的经过,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得知实情
后能够公正的对待,合理的处理,不但没有责怪杀人者反而对他的行为表示赞同转而责备其
姐姐,要是不是明理之人如何能做到在面临血缘亲情与社会公理矛盾的时候,能够大义灭亲
以维正道?
自省容人以德报怨之美。《劝学》中曾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当有人“箕居视之”表现出无礼之态时,郭解不先究人过,而先查己过“是吾德不修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对不尊敬自己的人不加怨恨,反而施之援手,解他人之困以德服人,终于“箕踞者乃肉袒谢罪”有了完美的结局。
恭敬待人之美。郭解“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穷困时待人恭恭敬敬,一旦得势就翻脸不认人之徒比比皆是,而能始终如一者则寥寥无几。当时郭解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人们心中的大英雄。然郭解却能做到不乘车走进衙门,到旁的郡国替人办事时,能办到的一定办到,不能办到的也尽量使各方面都满意,然后才肯接受别人的款待着实不易。
墨子《修身篇》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未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贵义篇》说:“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强调志、信、道、本、义;儒家《论语·泰伯篇》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政篇》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子·公孙丑篇》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则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告子篇》说:“生亦我所欲,义亦我
所欲,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他们都是强调道、仁、气、义等。而这些都是游侠所具备的精神。
悲哉侠义!侠与义是分不开的,侠就是不顾自己利与害,挺身去做符合道义的事。读了《游侠列传》后不禁为游侠们的行为而感动——他们的行为乃是一种艺术,生也美丽,死也美丽,而又转而观现今社会,不免发出“哀哉侠义”的感叹。现代人过于实用化发展的精神世界和寻求刺激的娱乐倾向,已让我们无法看清楚以及了解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的侠之真面目,更谈不上将它作为一种仍然具有综合价值的传统文化精神而给予尊重。
诚信的衰落。兵法有云:“兵不厌诈。”这似乎给了欺骗人一个最好的借口。当今社会的人,能够严守诺言的寥寥无几,食言而肥的却大有人在。假酒、假药,假化肥到处都是。本来签好的合同却会单方面毁约,为了逃避责任甚至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说过的话转眼间就会失口否认,做错了事却拼命的隐藏。在所有社会生活都以个人的利益为中心的前提下,诚信便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就难怪会有这么多不守信的事发生了!
急人之难义举的衰落。当今的社会,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做一切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做这件事对自己会不会有好处,若没有好处可捞,就很可能不会去做,更不要说损害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不认识的人了。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