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4.4 平行线的判定(一)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4.4平行线的判定(一)
课题:4.4.1平行线的判定(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2.应用性质定理和判定1解答简单问题3.学会简单的推理重点:应用性质定理和判定1解答简单问题难点:学会简单的推理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 课件)平行线的性质: 同位角:相等 ∠1=∠5 , ∠2=∠6 ∠3=∠7 , ∠4=∠8. 如图,AB ∥CD内错角:相等∠3=∠5 , ∠4=∠6. 同旁内角:互补 ∠4+∠5=180°∠3+∠6=180°师生共同回顾,用语言叙述性质。
二、观察图形,思考问题(出示ppt 课件)观察图中的a ,b 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然后任意画一条截线,量一量它的一对同位角,看看你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学生操作、实践,大胆提出见解。
教师提出问题,设疑激趣。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三、探究交流(出示ppt 课件)如图,直线 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交于M ,N 两点, 同位角∠α 与∠β相等.说明CD ∥AB . 过点N 作直线PQ ∥AB ,则∠ENQ=∠α ,由于 ∠α =∠β,因此∠ENQ=∠β, 从而射线NQ 与射线ND 重合, 于是,直线PQ 与直线CD 重合. 所以CD ∥AB .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用数学语言表达: 如图,若∠MEB= ∠MFD ,则AB ∥CD还有其它式子表示吗? A B C D M N 1 2 3 4 5 6 7 8 A B C D E F M N α β P Q A B C D E FM N区别: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判定定理理解:在4.1节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4-28),你能说明这种画法的理由吗?四、应用举例(出示ppt 课件)例1 如图,直线 AB ,CD 被直线EF 所截, ∠1+∠2= 180°, 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提示:用等量代换, 推出∠2=∠3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提醒学生:推理语言的书写。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教学设计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判断直线是否平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公理,他们对平行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判断直线是否平行时,可能会混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三个概念的讲解和区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2.设计好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好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如铁路、公路、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平行线是如何判断出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示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给出的直线是否平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分为基础、提高、挑战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同位角相等的含义,掌握用同位角相等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并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学方法来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并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同位角相等的含义,掌握用同位角相等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位角相等的含义,用同位角相等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并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并归纳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索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问题情境和几何模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线切割,形成了一对同位角。
教师提问:“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17
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位于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这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本知识,是在学习了相交线的基础上对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2.掌握平行线的第一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3.通过对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判定定理的推导教学难点:平行线判定定理1的应用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发学生的注意.探究: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 观察∠1,∠2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与b平行?通过动画的形式猜想以下三种情况a与b的平行情况。
猜想证明: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交于M,N 两点,已知同位角∠α与∠β相等,求证: CD∥AB证明:过点N 作直线PQ ∥AB ,则 ∠=∠ENQ α.由于∠=∠αβ ,因此∠=∠ENQ β,从而射线NQ 与射线ND 重合,于是直线PQ 与直线CD 重合.因此CD ∥AB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动画的形式转动木条a ,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知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再通过小组合作证明猜想,从而得出判定方法,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论证结论。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归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 ∵ ∠1 = ∠2 (已知)∴ a ∥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结论。
(二)学以致用在4.1节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现在你能说明这种画法的理由了吗?设计意图:用所得结论去解释前面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能让学生加深对判定定理的理解。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设计1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章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图、操作,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例和图示,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判定方法的教学素材,用于巩固和拓展环节。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对平行线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例和图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平行线。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并总结出平行线的定义。
新湘教版七下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4.4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掌握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重点、难点)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果已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EF相交于点G、H,若∠1=70°,∠2=70°,试说明:AB∥CD.解析:要说明AB∥CD,可转化为说明∠1与其同位角相等,∠1的同位角又是∠2的对顶角.解:因为∠2=∠EHD(对顶角相等),∠2=70°,所以∠EHD=70°.因为∠1=70°,所以∠EHD=∠1,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要说明两条直线平行,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同位角相等;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或推论.探究点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与性质的综合运用如图,已知AB∥DC,∠D=125°,∠CBE=55°,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解析:根据AB∥DC及∠D=125°,可求出∠A的度数,从而说明∠A=∠CBE.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解:AD∥BC.理由如下:因为AB∥DC(已知),所以∠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D=125°(已知),所以∠A=180°-∠D=180°-125°=55°.因为∠CBE=55°(已知),所以∠A=∠CBE,所以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本题综合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旁内角互补(这是平行线的性质),从而说明同位角相等,得到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解题时不可混淆了性质和判定.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几何题时,重在分析,应结合图形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学生容易混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应着重强调.由角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这是平行线的性质。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定义、分类,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学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实际例题。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张 road map,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判定方法。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4.4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4.4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4.4节主要讲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初步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2.平行线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突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和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在 road 上的 cars,引出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并展示PPT课件,呈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可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平行线。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4平行线的判断(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对平行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判断平行线时,容易混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以及对这三个判断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判断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2.难点:明确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并熟练运用这三个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画图、测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行线判断方法的理解。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测量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平行线的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如楼梯、铁轨等,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说课稿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还不太了解,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互补这些概念也是初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从而掌握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互补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交流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探讨,让学生自主发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10
平行线及其判定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2.能熟练应用这三种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学情分析以前学生接触的是一步推理,而且因果关系比较明显。
判定定理的推导需要先通过角的关系,找符合判定公理的条件,涉及两步推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复杂了一些,可能一时适应不了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时注意引导,随时归纳总给使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和分析。
根据以前经验,多数学生能积极思考、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前面的教学中,曾开展过探究实践活动,全班同学具有初步的小组合作交流的经验重点难点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运用;难点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2、你还记得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内容吗?【情境引入】你还记得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学生活动:让学生叙述过直线外一点作平行线的步骤;教师提问:由此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思考: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哪些角相等?【教学活动】第一关:动手动脑师生互动: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由此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提问:由此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教师强调书写格式。
同步练习意在深化掌握并熟练运用。
第二关:猜想比拼思考: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第三关:推理验证提问:(1)由内错角相等可推出a// b吗?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2)如果同旁内角互补, 能判定a//b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肯定学生的成果。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强调:注意书写格式第四关:例题解析教材14页例题教材14页练习第1题【练习】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内容,教师提示下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与大家共同分享;你还有哪些困惑说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9
数学第5课平行线的判定(1)课导学案1、了解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3、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学习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学习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一、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课本第63—64页,回答下列问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
2、如图,(1)如果;∠1=∠2,则 ∥ ,依据是: 。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2)若∠1=130°,当∠3= °时,a ∥b (3)若∠1=130°,当∠4= °时,a ∥b二、基础达标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如图1,已知∠1=∠2,AB 与CD 平吗?为什么? (请填写下面的理由)解 因为∠1=∠2( ) 又因∠2=∠3( ) 所以∠1=∠3( )因此A B ∥CD ( )。
2、如图2,已知∠2+∠3=180°,a 与b 平行吗?为什么?(提示:想办法得到;∠1=∠3。
请参照上题格式写出本题的推理过程及依据) 解 因为: 又因: 所以: 因此:A B CD三、拓展延伸1、如图3:(1)已知∠1=∠2,所以∥,依据是:()(2)已知∠3=∠4,所以∥,依据是:()2、如图4,已知∠=∠2,说明为什么∠4=∠53、课本第91-92页练习第1、2题。
四、回顾小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是指:五、作业:课本第93页练习第1、2题。
Db a。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23
4.4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的形成,掌握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会用判定进行进行推理证明。
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教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学习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过程中,感受逻辑推理,逐步学习证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判定公理的得出,培养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总结规律,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l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中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同时上节课也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研究平行线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和一定认识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虽对于两条直线平行光纤有了初步认识,但是这个认识是肤浅的,仅仅处于对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现象的感知层面,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缺乏相关的知识,同时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几何的时间较短,另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特征,尝试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作几何”的过程中,增强实践体验,感悟几何知识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几何的兴趣。
通过了解相关数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几何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进行简单推理。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请回答下面问题,并说明理由(出示投影)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有几种位置关系呢?学生回答问题[教法说明]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20
4.4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重点、难点)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过程与方法:思考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教学准备:三角板、ppt课件课型:新授一、情境导入1.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2.平行线有哪些性质?(指名学生口头作答)3.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果已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探究一] (即教材P90“探究”)图4-26 图4-271. 生合作完成探究并讨论、交流。
2. 师分析、引导。
3. 师生共议。
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探究二] (即教材P91 “说一说”) 平行线画法的依据探究ABCD EFMNαβPQ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2=180°,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解析:要说明AB∥CD,可转化为说明∠2与其同位角∠3相等即可。
解∵∠1+∠2 =180°,而∠3 是∠1的补角,即∠1+∠3=180°,∴∠2=∠3.∴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要说明两条直线平行,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或推论.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1=∠2,说明为什么∠4=∠5。
解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解:∵∠1=∠2(已知),∠2=∠3 (对顶角相等),∴∠1=∠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方法总结:本题综合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由同位角相等得出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从而得出同位角相等(这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不可混淆了性质和判定.四、达标练习,深化理解1.P91 练习1、2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说课稿3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以及垂线的性质和相互垂直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以及平行线的性质。
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以及垂线的性质和相互垂直的定义。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的直观感知能力较强,但是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推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以及平行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以及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推理。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过程,发现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和性质。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13
4.4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了解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3.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执果索因和由因导果的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及应用,逻辑推理的基本格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形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2、3分别是什么?答: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定理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到目前为止,你有几种方法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答:两种方法,分别是:(1)定义判定: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我们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成立吗?这就是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揭示课题:4.4平行线的判定1) 二.探究新知1.问题引入:思考P90的“探究”内容, 如图1所示,将木条a,c 固定不动,使c 与a 的夹角β为120°,木条b 首先与木条c 重合,然后将木条b 绕点A 顺时针方向 分别旋转60°、120°、150°,则c 与b 的夹角α等于多少 度时,a//b?(1) 【观察】:b 应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何位置时才能使a//b,此时量一量∠α的度数.(2) 【感知】:当∠α=∠β=120°时,a//b.(3) 【验证】:如图2,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交于M 、N 两点,如果同位角∠α=∠β,则AB//CD.证明:过点N 作直线PQ//AB,则∠ENQ=∠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α=∠β(已知),∴∠ENQ=∠β(等量代换)∴射线NQ 与射线ND 重合,即直线PQ 与CD 重合. ∴CD//AB【说明】:此命题的证明方法是采用了“同一法”进行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平行线的判定(一)
【学习目标】:
1. 知道平行线判定定理1,能清楚区分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2. 能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来描述判定定理1的思维过程.
3. 能够运用判定定理1,由“已知角相等”的条件得到“直线平行”的结论.
【体验学习】: 一、新知探究
阅读教材90-91页的所有内容,然后根据你对教材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教材90页的探究的实践操作,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利用判定方法1画出两条直线平行.
2.你能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描述平行线判定定理1吗?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简写为:
3、如右图,若21∠=∠,则a b
依据是:
二、基础演练
根据以上的探究,自主解决下列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1.如图是大众汽车的标志,
如果∠ABC=∠DMC ,则 ∥ ; 如果∠QMC=∠DEF ,则 ∥ .
2.如图,(1)因为∠AGF=∠ ,所以GF ∥BC ,
理由是: .
(2)∠FBC=∠EDC ,所以 ,
理由是: .
1
2
b
a
c
A B
C
D
E F
M A
C
D
E
F
G
3.如图,直线AB ,CD 分别于直线AC 相交于点A ,C ,与直线BD 相交于点B ,D.若∠1=∠2,∠3=75º,求∠4
三、综合提升
先尝试独立解决,再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A=∠BCE ,CE
平分∠BCD ,那么CE 与AB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2.如图,∠1=∠2=60º,ED 平分∠BEF ,试说明:AB ∥CD.
A
B
C
D
E
A B
C
D
1 3 4 2
【当堂检测】:
1.甲: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乙: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以上结论中 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如图,∠1+∠2=180º,∠3=108º,则∠4的度数是( ) A.72º B.80º C.82º D.108º
3.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量得∠1=80º,∠2=80º,请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学后反思】:
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方法,还有哪些困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链接】: 你会解吗?
如图,已知∠1+∠2=180°,∠3=∠B ,试判断∠AED 与∠ACB 的大小关系
【课后精练】:
1.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2=∠6;②∠2=∠8;③∠1+∠4=180º;④∠3=∠4.
2 1
3 4
1
2 3 4
5 6 7 8 a
b
c
A
B
C
E D F
1
2
3 4 A
B
C D
F 1 2 3
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序号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如图,已知∠3=∠B,∠4=∠2,那么能够判断CD平分∠ACB吗?试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1=∠2=∠A.
(1)∠1与∠3的关系怎样?请说明理由. (2)当∠ADG=80º,求∠2的度数.
A
B C
D E
1
2
3
4
1
3
2
A
B C
D
G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