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易混淆词组文字解析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作为秘书工作者,在公文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音同形似而意义有差异甚至迥异的词语,若运用不当,就会影响表情达意或产生谬误。现列举数例,供写作时参考。

截止与截至

“截止”一词偏重于“止(停止或结束)”,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就停止或结束。如:报到于×月×日截止(不能用截至)。“截至”则偏重于“至(到)”,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候。如:报到日期截至×月×日;截至目前。

以致与以至

“以致”一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如:小李在公司不好好工作,以致被老板“炒了鱿鱼”。“以至”也是连词,一方面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老张、老李、老王以至看大门的老赵都知道这件事,你却不知道。另一方面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大家每天都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以至3万双鞋的生产任务提前一周就完成了。

盈利与营利

“盈利”是名词,有两个含义:①企业单位的利润。②获得的利润。如:该企业月盈利10万元。“营利”则是动词,意思是“谋求利润”。如:该组织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暴发与爆发

这两个都是动词,都有“突然、迅速地发生”的含义。“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如:大雨导致山洪暴发。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得势,与“户”字连用。如:葛朗台是资产阶级暴发户。“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爆发”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弹药、火山、火势、打雷等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也可用于战争、斗争、革命、起义、暴动等。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爆发”还可用于形容众人的声音(欢呼声、喊杀声、掌声等),如:局长话音刚落,同志们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写作易混淆词组文字解析

写作易混淆词组文字解析

写作易混淆词组文字解析

一、容易混淆词组

1.“截止——截至”

“截止”和“截至”均为动词,二者在用法上有区别。“截止”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如果“截止”出现在时间之前,需加一个介词作补语或名词性词语加冒号,“截至”用于时间之前,不能用于时间之后。如,“截止2008年9月”、“XXXX截止2008年底的固定资产原值为118.38亿元”,因“截止”后面是具体时间,应改为“截至”,如用“截止”,一定要加上介词“到”。

2.“制订——制定”

“制订”与“制定”的主要区别在于,“制订”强调方案、计划等形成过程;“制定”则强调法规等的定型和拍板定案,强调动作已完成。“制订”的对象多是方案、计划、规划,“制定”的对象多是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等。“制定”突出法律、规章等表示抽象和大方向者居多;“制订”,表示具体形象者居多,且表义重在创制上。在公文实践中,二者混用的现象较多。如:“实施办法应在6月底前制定出台”因“办法”属较为具体之列,应将“制定”改为“制订”。

3.“其他——其它”

在现代汉语中,“其它”(“它”为后起字)同“其他”(用于事物)”,早期公文中两者混用,经国家语委专家研究确定,为规范一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办公厅公文只用“其他”,不用“其它”,因此,在我局公文拟写过程中也应注意只用“其他”。如,“合理安排其它行业和工业企业供电次序”、“以任何其它方式均视作违规”,等句中的“其它”

均核改为“其他”。

4.“督察——督查”

“督察”,指监督查看,担任督察工作的人。“督查”,指督促检查,简称为“督查”。

“预定”与“预订”“中止”与“终止”,这些易混淆词语你用对了吗?

“预定”与“预订”“中止”与“终止”,这些易混淆词语你用对了吗?

“预定”与“预订”“中止”与“终止”,这些易混淆词语你

用对了吗?

词语的准确运用体现了作者的基本功,在写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小编针对写作过程中难以分辨、误用的词语进行归纳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B

【包含】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这一成果包含着许多人的心血。

【包涵】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

【暴发】①突然而猛然的发生:暴发传染病。②突然发财或得势:暴发户。【爆发】①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冲出地表,向四外喷溢:火山爆发。②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爆发革命。用法提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必须】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冬泳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必需】一定得有;不可缺少:阳光为庄稼生长所必需。

用法提示:“必须”是副词,强调某种事情一定得这样做;“必需”是动词,强调某种事物特别需要。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标明价格。

【表明】标示清楚;明白地表示:表明立场。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

【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我本意是为他好,没想到他竟误会了。

【不齿】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表示极端瞧不起:为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耻:不耻下问。

C

【长年】①整年:从年初到岁尾,他们长年坚守在边防哨卡上。

②多年;长期:长年在外打工。

【常年】①一般的年份:今年的产量比常年多。②一年到头;每年:守岛的官兵常年以岛为家。

用法提示:“常年”表示年年;“长年”表示相对的时间段长。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抓紧、加紧

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及物动词。

加紧:加快处理,不及物动词。

例如,抓紧时间

加紧(开展、进行)生产

2.合龙、合拢

合拢:动词,有两个意思。“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一是“闭上、合上”。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二是“收拢、聚合”。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

合龙:用于堤坝等工程,修筑堤坝、围堰或桥梁,都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对接。自古以来,中间的对接口

都称“龙口”或“龙门”,所以最后在龙口对接称“合龙”或“合龙门”。

“合龙”强调做到两端工程在龙口接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工程像一条龙一样浑然一体,用数学公式表示:1+1=1。拢,意思是合上、靠近;“合拢”指两个或多个个体靠近、闭合。“合拢”后的个体一般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变成浑然一体的整体。如书本合拢,一张张书页还是各自独立的。用数学公式表示:1+1=2。

3.截至、截止

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1. 公告和通告:公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2. 决定和决议: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决议是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3. 请示和批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4. 决定和命令: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命令是由领导机关、领导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发布的,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的公文。

5. 公告和通告:公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6. 请示和批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7. 报告和请示: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公文;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容易写错的字词(最全)分析

容易写错的字词(最全)分析

A

唉声叹气:易误作“哀声叹气”。

安详:易误作“安祥”。

按部就班:易误作“按步就班”。

按捺不住:易误作“按耐不住”。

B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易与“报怨”相混淆,如有人将“抱怨命运不公”误写成“报怨命运不公”。“报怨”是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以怨报怨”。

背篼:易误为“背兜”。篼,竹、藤、柳条等做成的盛东西的器具;兜,口袋一类的东西,如裤兜、网兜。

飙车、飙升、发飙:“飙”常被误写成“飚”。“飚”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病恹恹:易误作“病殃殃”或“病秧秧”。

博弈:易误作“搏弈”或“博奕”。

博取欢心:易误作“搏取欢心”。

舶来品:易误作“泊来品”。

不省人事:易误作“不醒人事”。

不假思索、假以时日:“假”易误作“加”。

不尽如人意:是成语“尽如人意”的否定用法,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不知所终:不知道结局或下落(终:最后)。易被误写为“不知所踪”。

不只:不但,不仅。易与副词“不止”相混淆。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一般用在某个数字之前,如“不止60岁”、“不止一次”。

C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常被误当成“不如人意”来用。

察言观色:指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心意。易误作“察颜观色”。

插一脚:因与“掺和”意思相近,易混淆而误作“掺一脚”。

惨无人道:易误作“残无人道”。

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常被误解为“曾经有一段时期”来使用。

沉湎:易误作“沉缅”。

橱柜:易与“厨具”相混淆,而误写成“厨柜”。

村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简称,不能称“村长”。

床笫:床铺,多指闺房或夫妇之间。易误作“床第”。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

一、“截止”与“截至”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或停止,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一般用在时间词语之后;“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状态,是及物动词,一般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要带宾语。如:“报名时间昨天已经截止”、“截至9月10日”。

二、“制订”与“制定”

“制订”是指创制拟定,是经过研究商讨形成的,不一定是定案,强调过程,具有创造*,多用于计划、方案等;“制定”是指将拟议或创制的东西确定下来,成为定案,不可轻易更改,强调动作已完成,具有权威*,多用于政策、法规、纲领、方针、决议等。如:“制订计划”、“制定法律”。

三、“汲取”与“吸取”

两者为近意词。“汲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多用于书面语;“吸取”的搭配对象非常广泛,既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也有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如“汲取经验”、“吸取养料”。

四、“倍受”与“备受”

“倍受”表示加倍得到,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备受”表示完全得到。如:“倍受鼓舞“、“备受欢迎”。

五、“作出”与“做出”

二者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作出”的宾语一般比较抽象,多为思想上的;“做出”的宾语一般比较具体,多为行为上的、可见的。如:“作出贡献”、“做出一个高难动作”。

六、“督察”与“督查”

“督察”是指监督察看,多用于承担法定监督工作的部门依法进行例行监督工作;“督查”是指督促检查,多用于监督、催促和检查某项具体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如:“土地例行督察”、“督查工程

易写错的同音字分组辨析

易写错的同音字分组辨析

易写错的同音字分组辨析

暗黯

暗①光线不足。②隐藏不露的,秘密的。③糊涂,不明白。

黯阴暗,多用于形容忧郁伤感的样子。

B

暴爆

暴①突然而且猛烈,如“暴涨”“暴风雨”“山洪暴发”。②凶狠,残酷,如“暴君”“暴行”。③暴烈急躁,如“脾气暴”。④糟蹋,如“自暴自弃

爆①猛然破裂或迸出,如“爆炸”“爆出火花”“爆发革命”“火山爆发”“爆发战争”。②一种烹调方法,如“爆肚儿”。

弊毙赛

弊①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如“作弊”“舞弊”。②害处,毛病,如“弊端”“兴利除弊”。

毙死,用于人时多含贬义,如“枪毙”“毙命”“作法自毙”。

感谨慎小心,如“惩前延后,治病救人”。

部布步

部①部位,部分。②部门,如“编辑部”。③门类,如“按部就班”“《四部丛刊》④指部队。⑤统辖,统率,如“刘邓所部二

布①布匹。②宣告,宣布,如“布告”“开诚布公”等。③散布,分布。④布置。

步①脚步。②阶段,如“下一步”。③地步,境地。④用脚走,如“亦步亦趋二⑤踏,如“步入后尘”。“部署”的“部”不能写作“布”;“按部就班”的“部”是“门类”的意思,不能写作“步二

C

才材

才才能,如“德才兼备”“才华横溢”“人尽其才”。

材材料,如“就地取材”“大材小用”。“大材小用”说的是材料的使用,指人事安排不当,是用它的比喻义,所以仍要写作“材”。

采彩

采①用于表示动作,如“采集”“采用”“采访:②用于指精神状态,如“风采”“神采奕奕”“兴高采烈”。

彩用于表示颜色,如“丰富多彩”“彩霞满天”。

驰车马等跑得快,如“飞驰二引申义有两种:①传播,如“驰名”;②向往,如“心驰神往”。

写作中易混淆词语的辨析

写作中易混淆词语的辨析

淆 的词 语 , 本 文 结合 自 己的 工作 实践 , 针 对 写 作 过 程 中难 以 分辨 、 经常误用的几组词语进行 归纳分析、 明辨 异 同 , 希
望 对朋 友 们 有所 帮助 。
关键词 : 写作 ; 易混 淆 词 语 ; 辨 析
写 作 是 作 者 以 恰 当 的 文 字 形 式 把 自己 的 思 想 内 涵 呈 现
Au g . 2 0 1 3 V0 l _ 1 0 No . 8
写作中易混淆词语的辨析
刘新 伟
( 中共 焦作 市委 党 校 , 河 南 焦作 4 5 4 0 0 0 )
摘 要: 写 作 体现 的是 语 言功 底 , 而这 种 功 底 最 基本 的在 于词 语 的 运 用 。 我 们 在 写 作 中经 常 会遇 到 一 些容 易混
用 于表 述 文 字 、 数字 、 方 向标 等 记 号 。标 识 主 要 包 括 : ( 1 ) 企 业
两个词在《 现代汉语词典》 的 解 释 中意 义 上 是 相 通 的 , 解
释为: 动词 , 取 消 。但 在 实 际 运 用 中 “ 撤销” 的意 义 比 “ 撤消” 更 广、 更规范。 从字面意义上 : 销: 本义: 熔 化金 属 。 “ 销, 铄金 也 。 ”

标 志 和 标识 ( z h i )
在《 现代 汉 语 词 典 》 中“ 作 客” 解释 为“ 寄 居在别处” , 如:

常见易混易错字辨析(高考复习资料)

常见易混易错字辨析(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复习资料

常见易混易错字辨析

1.哀兵必胜[不能写作“衰兵必胜”]

2.艾滋病[不能写作“爱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通称,是一种传染病]

3.暧昧[不能写作“爱昧”。“暧昧”是指含糊、不明白,不光明、不可告人。如:态度暧昧、关系暧昧]

4.安装[不能写作“按装”]

5.安详[不能写作“安祥”]

6.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或“按步就搬”。“按部就班”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

的程序]

7.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8.暗箭伤人[比喻用阴险的手段,乘人不备,加害于人。不能写作“暗剑伤人”]

9.遨游[“遨”不同于“翱翔”的“翱”]

B

1.拔是往外拉、抽出、夺取、超出的意思。如:拔河、拔苗助长。拨与拔字形相似,但发音不同,意思

也不同,应注意区分。如:拨款、拨乱反正。

2.白头偕老[不能写作“白头携老”。“偕”是共同、在一块儿的意思]

3.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成语,意思是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知全貌。“可见一斑”不能写作“可见一般”]

4.班门弄斧[不能写作“搬门弄斧”]

5.报道与报导读音相似,含义相同,现提倡用“报道”。

6.爆发指猛然破裂或进出、突然发生。如:火山爆发、爆炸、爆冷门。另外,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

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风雨、疾病等的突然发作;另外,“暴发”在指突然发财或得势时,多含贬义。

7.倍指加倍,跟原数相乘。“倍增”指成倍地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表示完全。

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常见文字差错合集(文字工作者必备)

常见文字差错合集(文字工作者必备)

常见文字差错合集(文字工作者必备)

A

唉声叹气易误作“哀声叹气”。

挨过寒冬“挨”指困难地度过,常有人误写为“捱”。“捱”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按部就班易误作“按步就班”。

按捺不住易误作“按耐不住”。

安详易误作“安祥”。

B

飙车、飙升、发飙“飙”常被误写成“飚”。“飚”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博弈易误作“搏弈”或“博奕”。

博取欢心易误作“搏取欢心”。

舶来品易误作“泊来品”。

不省人事易误作“不醒人事”。

不假思索、假以时日“假”易误作“加”。

不尽如人意是成语“尽如人意”的否定用法,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C

察言观色指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心意。易误作“察颜观色”。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常被误当成“不如人意”来用。

惨无人道易误作“残无人道”。

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常被误解为“曾经有一段时期”来使用。

沉湎易误作“沉缅”。

村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简称,不能称“村长”。目前我国农村没有“村长”一职。

床笫床铺,多指闺房或夫妇之间。易误作“床第”。

扯淡指闲扯、胡扯。易被误写为“扯蛋”。

唇枪舌剑易误为“唇枪舌战”。

出其不意易误为“出奇不意”。

D

大有作为不能写作“大有做为”。

大巴、中巴、小巴“巴”是巴士(英文bus)的简称,指公共汽车。“大巴车、中巴车、小巴车”是画蛇添足的错误用法。

戴上金箍常有人误写成“戴上紧箍咒”。紧箍咒是指《西游记》里唐僧用来制伏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缩紧,使他头疼。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

登录网站易误作“登陆网站”。

灯火阑珊表示灯火将尽。常有人误以为是灯火辉煌之意。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一、引言

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用错误的词语可能会造成误解或者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以供参考使用。

二、同音词

1. 使/事

这两个词的发音相同,但含义不同。使指的是让某人或者某物发生某种状态或者动作;而事指代具体的事件或者事情。

正确使用示例:请你使他明天来见我。

错误使用示例:请你事他明天来见我。

2. 辈/备

辈指代同辈、同一级别的人;备则指准备或者提供。

正确使用示例:他们是同辈的好朋友。

错误使用示例:他们是同备的好朋友。

3. 家族/家具

家族指的是家庭中的亲属系统;家具则指放置在家中供人使用的物品。

正确使用示例:这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习俗。

错误使用示例:这是我们家具的传统习俗。

4. 执/侦

执指的是执行、实施;侦则指调查、研究。

正确使用示例:他负责执法工作。

错误使用示例:他负责侦法工作。

5. 取/趣

取表示取得某物,采取某种行动;趣则表示兴趣、爱好。

正确使用示例:你可以去取车票。

错误使用示例:你可以去趣车票。

三、同义词

1. 取得/获得

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获取或者得到,但用法上有所不同。取得强调的是经过努力或者斗争获得某物;获得则强调的是通过某种手段达到目的。

正确使用示例: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错误使用示例:他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 传达/表达

传达指的是将信息或者意见传递给他人;表达则强调用语言、行动或者其他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等。

正确使用示例:请你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他。

错误使用示例:请你将这个消息表达给他。

语法重难点讲解:地、得教案:针对学生易混淆的语法点进行针对性解释

语法重难点讲解:地、得教案:针对学生易混淆的语法点进行针对性解释

语法重难点讲解:地、得教案:针对学生易混淆的语法点进行

针对性解释得教案

作为中文语言的学习者,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写作方面,你都可能会遇到许多语法上的困惑。其中最常见的是关于“地”、“得”两个字的用法混淆。在中文语法中,“地”和“得”虽然音近,但它们的用法大不相同,容易引起混淆。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两个单词的用法,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的用法

1.作状语

“地”作为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的是这个动作或状态是通过什么方式或状态完成的,它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例如:

他快速地跑了过来。(修饰动词)

她美丽地笑着,展示了自己的牙齿。(修饰形容词)

他们安静地玩耍着,不想打扰别人。(修饰副词)

2.表示补充说明

“地”还可以用来表示补充说明某种情况,一般作为补充说明的词语放置在前面,它一般用于修饰表示动作的语言。

例如:

他们一起旅游,地方很多,景色也很美丽。(补充说明)

我昨天看电影了,内容很有趣,场面华丽。(补充说明)

二、“得”的用法

1.作为状语

“得”作为状语,一般用来表示某件事情或行为的结果,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结果状语”。

例如:

我跟他相处得很好。(表示结果)

她练习了很久,练得越来越好了。(表示结果)

2.表示有论证的后果

“得”可以表达一种有论证基础的后果。

例如:

她天天学习,成绩蹭蹭往上涨。(成绩的上涨是天天学习的后果)

我看过这本书,使我的写作变得更加的丰富。(写作的丰富是看书的后果)

三、“地”和“得”的区别

1.修饰的对象不同

“地”与“得”的修饰对象不同。“地”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词汇,而“得”则一般修饰动词。

几组易误用的同音字(词)辨析

几组易误用的同音字(词)辨析

几组易误用的同音字(词)辨析

作者:尹燕华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9期

摘要:写作过程中经常对一些读音相同、意义相近的字(词)的用法产生困惑,究竟如何取舍,哪种搭配才是正确的?往往作者本身对此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常常误用。这也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干扰。本文提出几组常见的易误用的同音字(词)进行辨析,旨在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易混字,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书稿搭配词语误用

我们在读书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选字(词)的问题,一些读音相同的字或词,究竟应该用哪一个,比如“像与象”“粘与黏”“做与作”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找到了几组常见的容易混用误用的字和词语进行辨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今后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轻松驾驭这些文字,不再误用。

1象—像

象:名词义,表示形状、样子,如景象、气象等。

动词义,表示仿效、模拟,如象形、象声等。

与象搭配的词语列举如下:

现象、形象、印象、迹象、假象、天象、星象、浑象、危象、构象、想象

像:具有动词义和介词义(相似、好像、比如)时要用“像”。例如甲像乙、不像话等。

具有名词义,“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使用“像”。例如人像、塑像等。

与像搭配的词语列举如下:

画像、肖像、图像、镜像、实像、虚像、正像、反像、倒像、伪像、影像、映像、原像、前像、后像、网像、成像、电像

2 粘—黏

判断方法一:

粘:除作为姓氏时读“nián”外,其他时候均读“zhān”。如粘贴。

黏:凡读“nián”者均为“黏”。如粘稠、黏度、黏性、黏膜、黏胶、黏液、黏米、黏弹性、黏塑性。

易混淆字辨析

易混淆字辨析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6.BP机,是BEEPER的缩写,不要写成BB机;可直接写成寻呼机。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10.辨与辩,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12.们: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字。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子们诸位先生们......

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疑点解析——词义辨析

疑点解析——词义辨析

疑点解析——词义辨析

语文学习中,词义辨析是一个常见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在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方面,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意义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词义辨析问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同义词辨析

1. 词语:忧郁、悲伤、沮丧

这三个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低落,但在程度和表达上有所区别。忧郁更多指内心深处的忧伤,常常与孤独、寂寞等词语连用,形容人的情绪长时间处于低落状态;悲伤则是指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伤心,常与失落、痛苦等词语连用,表达的是一种暂时的情感;沮丧则强调因为遭遇挫折、失败等而感到失望和灰心。

2. 词语:勇敢、坚强、顽强

这三个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和精神状态,但在表达上有所区别。勇敢指的是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畏惧,敢于冒险和挑战;坚强则是指在逆境中能够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顽强则强调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

二、近义词辨析

1. 词语:美丽、漂亮、秀丽

这三个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外貌,但在程度和表达上有所区别。美丽是最常用的词语,形容事物或人的外貌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漂亮则强调外貌整洁、端庄和得体;秀丽则指事物或人的外貌优雅、清丽,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

2. 词语:聪明、机智、智慧

这三个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智力和才智,但在表达上有所区别。聪明指的是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机智则强调反应迅速、善于应

对,能够在复杂情况下做出聪明的判断和决策;智慧则是指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具有深刻的见解和思考能力。

三、词义辨析中的易混淆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容易混淆词组

1.“截止——截至”

“截止”和“截至”均为动词,二者在用法上有区别。“截止”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如果“截止”出现在时间之前,需加一个介词作补语或名词性词语加冒号,“截至”用于时间之前,不能用于时间之后。如,“截止2008年9月”、“XXXX截止2008年底的固定资产原值为118.38亿元”,因“截止”后面是具体时间,应改为“截至”,如用“截止”,一定要加上介词“到”。

2.“制订——制定”

“制订”与“制定”的主要区别在于,“制订”强调方案、计划等形成过程;“制定”则强调法规等的定型和拍板定案,强调动作已完成。“制订”的对象多是方案、计划、规划,“制定”的对象多是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等。“制定”突出法律、规章等表示抽象和大方向者居多;“制订”,表示具体形象者居多,且表义重在创制上。在公文实践中,二者混用的现象较多。如:“实施办法应在6月底前制定出台”因“办法”属较为具体之列,应将“制定”改为“制订”。

3.“其他——其它”

在现代汉语中,“其它”(“它”为后起字)同“其他”(用于事物)”,早期公文中两者混用,经国家语委专家研究确定,为规范一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办公厅公文只用“其他”,不用“其它”,因此,在我局公文拟写过程中也应注意只用“其他”。如,“合理安排其它行业和工业企业供电次序”、“以任何其它方式均视作违规”,等句中的“其它”

均核改为“其他”。

4.“督察——督查”

“督察”,指监督查看,担任督察工作的人。“督查”,指督促检查,简称为“督查”。

5.“报道——报导”

“报道”,指通过传媒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传媒形式发表的新闻稿。“报导”,同报道,多采用“报道”。

6.“度——渡”

“度”和“渡”都有由此及彼,通过的意思。二者区别有二:一是通过的对象不同。“度”多指时间上的度过,表示经历了一段时间,如:虚度年华,欢度春节。“渡”则侧重指乘船或游泳横过江河。二是搭配对象不同。“度过”常与时代、季节、光阴、岁月等词语搭配;“渡过”常同江河湖海及困难、危机、难关等词语搭配。

7.“上交——上缴”

“上交”和“上缴”二者意义均不同。“上交”所指范围较大,无强制性;“上缴”所指范围较小,具有一定强制性。

8.“爆发——暴发”

“爆发”指猛然破裂或迸出、突然发生。例:火山爆发、爆炸、爆冷门,另外,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风雨、疾病等的突然发作,另外,“暴发”在指突然发财或得势时,多含贬义。

9.“倍受——备受”

“倍”指加倍,跟原数相乘,也指加倍、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例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例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0.“必须——必需”

“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其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而“必需”的意思是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构成“必需品”词组。

11.“观摩——观摹”

“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观看、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演出”等不要误用“观摹”。

12.“界限——界线”

“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例如:划清界限。“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例如:跨越界线。

13.“权力——权利”

“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跟“义务”相对,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

14.“诬蔑——污蔑”

“诬”有“讠”旁,指用语言文字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名誉。例如:造谣诬蔑。“污”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如果说“污蔑好人”,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于使用“玷污”。“侮蔑”表示轻视、蔑视。

二、常犯错别字

1.“迎峰度夏”不要误写成“迎风度夏”或者“迎峰渡夏”。

2.“扒、拔、拨”三字的区别:“扒”与“拔”发音相近,意义相似。“扒”是脱掉、挖、拆、抓着可依附的东西。例如:扒皮、扒车。“拔”是往外拉、抽出、夺取、超出。例如:拔河、拔苗助长。而“拨”与“拔”字形相似,发音不同,应注意区分。例如:拨款、拨乱反正。

3.“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意为辩解、辩论。例如:辩驳、辩护、辩辞、辩明、辩诉。“辨”一般是经过分析、区别的进行判断。例如:辨别、分辨,辨析、辨识、辨认。但“辨”与“辩”有时含义相同,如“辩证”可写作“辨证”,“辨白”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

4.“布署”不是一个词组,它是“部署”的误写。

5.“才”与“材”。“才”是指才能、有才能的人。而“材”是指木料、资料及有才能的人。当“才”与“材”作“有才能的人”讲,“人才”与“人材”相同,但现在多用“人才”,而不用“人材”。

6.“的、地、得”是中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三个助词。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的”。例如:我爱美丽的XX。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地”。例如:他用心用脑地工作。用在动词后面的多数要用“得”字,用“得”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的效果如何。例如:办公室被收拾得很整洁。

7.“秘”与“密”。“秘”是指秘密、保守秘密、罕见、稀有。例如:秘诀、秘书、秘籍、秘方。“密”是指事物之间距离近,关系近、细致、秘密。

例如:密电、密报、密封、密级、密码、密谋、密探。“秘”与“密”都有“秘密”意思,但“秘诀”不能写作“密诀”,“密级”不能写作“秘级”,“机密”不能写作“机秘”,“保密”不能写作“保秘”。

8.“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不要写成“健立健全”。

三、词语搭配

1.词语搭配不当:词语之间有一定的组合规律,违背这种规律就会犯语法错误。统计公文中,常见主语和谓语、主语和宾语、动词与宾语、修饰词和中心词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例如:

①办公条件和服务质量得到改善。(“条件”可以搭配“改善”,但“质量”与“改善”搭配不当,“质量”应该搭配“提高”,可改作“伙食条件得到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②电网工程建设里程碑进度表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的重要手段。“投入产出表”与“手段”不搭配,可改作“编制电网工程建设里程碑进度表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的重要手段”。

③使各级统计局成为社会经济信息主体。此句中犯了主宾语不搭配的错误。在“使各级统计局成为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短句中,主语“统计局”与宾语“主体”不搭配,应在“主体”后面加上“部门”,即为“使各级统计局成为社会经济信息主体部门”。

④局领导认真听取各基层单位工作汇报,充分体现了局领导对基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