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己有耻》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行己有耻》教案
行己有耻(教案)
李建辉
教学要点:
1 疏通课文,积累有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 准确理解孔子所谓的“耻”(礼)的思想。
第一课时2007年3月29日星期四)
步骤
一导入交待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读,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
三课堂质疑如下:
课文质疑
1 为什么在这里谈廉耻要提到左丘明?(潘宇斐)
1 “巧言”等与”匿怨而友其人”都是孔子“耻之”的,为什么要分开来写?(林惠花)1 “匿怨而友其人”与后文的“犯而不校”不都是一种宽恕吗?(李倩、杨杏萍)
2”唯我与尔有是夫!“中”夫“有什么意味?(潘宇斐)
2 孔子为什么说“行”“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彭远晶、司徒莹莹、潘华銮)
2孔子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可是他在到处碰壁之后,还要周游列国,兜售他的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呢?(周玉冰)
2-4这里说的是用人之事,跟“行己有耻”有什么关系(董妙君、马伟民、潘华銮)
4 “必也临事而惧”是不是与“死而无悔”对应的?如果是,那么“惧”可以翻译成“小心谨慎”吗?(谢丹)
4 孔子不是主张“为国而亡,死而无憾”,那么这里为什么有“不与”“死而无悔者”?(杨杏萍)
5 6 孔子为什么在此要说自己见不得圣人和善人?(潘宇斐、司徒莹莹、杨杏萍、李海武)
6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这样的人孔子认同吗?(麦婷婷)
7 “犯而不校”的”犯”应翻译成”侵犯”还是”冒犯”?(潘宇斐)
7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是不是“不耻下问”?曾子在此是提倡这样还是反对?(司徒莹莹、陈凤玲)
7 “有若无,实若虚”这与“行己有耻”有什么关系?(郑映红)
7 孔子在交友之道里说“无友不如己者”,可是为什么他的学生曾子却把“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的人当作朋友的美德来赞赏呢?(刘誉、阮智洲)
《行己有耻》教学设计
《行己有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行己有耻》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主题和意义;
3.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及其词义;
4.培养学生对于正直品质的认识和追求。
教学内容:
1.背景和作者介绍;
2.诗歌分析及赏析;
3.课堂讨论和思考;
4.词语解释和运用。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丑恶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于问题行为的关注。
第三步:朗读诗歌(5分钟)
教师朗读《行己有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分析诗歌(15分钟)
第五步:课堂讨论和思考(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诗歌对于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反思。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1.你认为《行己有耻》的主题是什么?
2.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符合《行己有耻》的精神?
3.你有没有经历过或目击到类似于《行己有耻》中所描述的人物或事件?
第六步:词语解释和运用(20分钟)
教师选择诗歌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在诗歌中找出这些词语的具体运用。例如,“有耻”、“腼腆”、“狡黠”等。学生可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尝试用这些词语写出一段短文,表达对于正直品质的追求和价值观。
第七步: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对于正直品质的追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
1.贝贡斯《行己有耻》相关资料;
2.展示图片;
3.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教学评估: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参与度,评估他们对于诗歌和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达对于正直品质的追求和价值观的能力,以及对于诗歌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行己有耻教案初中政治
行己有耻教案初中政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自我约束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耻与荣,做到行为端正,遵守社会规范。
教学重点:
1. “行己有耻”的含义和意义。
2.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自我约束力。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耻与荣。
2. 做到行为端正,遵守社会规范。
教学准备:
1. 教材《道德与法治》。
2.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PPT展示耻与荣的图片,引导学生辨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耻与荣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行己有耻”的含义和意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自我约束力。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行己有耻”的要求。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小组活动(1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做到“行己有耻”的具体做法。
2. 学生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今后要做到“行己有耻”的计划和目标。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行己有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做到“行己有耻”的具体行动。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行己有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主题班会活动
行己有耻主题班会活动
行己有耻——班会活动
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行己有耻”。为了培养大家良好的品质和意识,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活动。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游戏。请大家把本人的准则和底线写在纸上,放入一个箱子中。然后,每个人可以轮流从箱子中抽取一张纸,并将纸上的底线分享给大家。通过共享,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家对于‘行己有耻’的理解和看法。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讨论。请大家选择一个事例,讲述一个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行为有违社会公德的情况,并结合“行己有耻”的理念,讨论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样的情况。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共同探讨。
另外,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手工制作活动。请大家使用各种颜色的纸和装饰物,制作一个“行己有耻”的标志。可以是一个图案,可以是一个标语,可以是一句警示语等等。通过亲手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理念,并将其内化于心。
最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承诺环节。请大家在纸上写下自己对于“行己有耻”的承诺,并在班会结束后,贴在班级的承诺墙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相互监督,互相激励,共同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守规矩的班级氛围。
以上就是我们班会活动的大致内容。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行己有耻,从我做起,从班级做起,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而努力!
道德与法治课件 行己有耻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2、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
3、 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
小结概述
重点解析难点答疑增强自控力的方法1增强我不要的力量2增强我想要的力量3加强自我监控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行己有耻
情景导入
田字格
重点解析
行己有耻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 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来自百度文库
→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重点解析
“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
1、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重点解析
“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
3、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 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自控力。
难点答疑
《行己有耻》教学设计
《行己有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1.3.2 青春有格
行有知耻之心自
己知耻而后勇尊
有有底线意识自
耻增强自控力爱
教学反思: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本着“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突出核心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充满时代感,相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017七下《道德与法治》教科版3.2青春有格
2017七下《道德与法治》教科版3.2青春有格
第一篇:2017七下《道德与法治》教科版3.2青春有格
3.2 青春有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
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行己有耻初中政治教案
行己有耻初中政治教案
课程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己有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教师总结并引出“行己有耻”的概念。
二、讲解“行己有耻”(15分钟)
1. 教师详细讲解“行己有耻”的含义,即在行为上要有耻感,不做可耻的事情。
2. 引导学生理解,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行己有耻的具体表现,如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考试作弊、欺骗他人、违法乱纪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人物为何会做出可耻的行为,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行己有耻的重要性。
四、如何做到行己有耻(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总结并提出以下建议:
a. 树立羞耻之心,意识到可耻行为的后果;
b.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学会分辨对错;
c.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d. 勇于改正错误,不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行己有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行己有耻,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行己有耻》教学设计
《行己有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课时
2018.4.
板书设计:
1.1.2
行己有耻
自 我 认 识 自 知 尊
后
自 我 反 省 耻
自
勇
自 我 纠 正
爱
教学反思: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本着“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突出核心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充满时代感,相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政治行已有耻教案
《行已有耻》是初中政治课程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耻感的概念、行已有耻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耻感。以下是针对这一课的教案,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耻感的概念,理解耻感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2. 使学生认识到行已有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到行已有耻,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耻感的概念及其作用。
2. 行已有耻的具体做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解耻感的含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耻感。
2. 新课导入:讲解耻感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行已有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行已有耻的正面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行已有耻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做到行已有耻,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明确行已有耻的具体做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行已有耻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行已有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讲解了耻感的概念和作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行已有耻的重要性?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耻感、认识到行已有耻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做到行已有耻,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
学工作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政治行己有耻教案
初中政治行己有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明确行为准则,树立羞耻之心。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选择正确行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羞耻之心,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危害。
2. 如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选择正确行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件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行己有耻”的意义。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行己有耻”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为何要“行己有耻”,以及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行己有耻”的理解和做法。
5. 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
6. 教师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行己有耻”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行己有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践行“行己有耻”的原则。
行己有耻教案-粤教版
《行己有耻》教案
作者:李建辉
教学要点:
疏通课文,积累有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准确理解孔子所谓的“耻”(礼)的思想。
第一课时(年月日星期四)
步骤
一导入交待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读,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
三课堂质疑如下:
课文质疑
为什么在这里谈廉耻要提到左丘明?(潘宇斐)
“巧言”等与”匿怨而友其人”都是孔子“耻之”的,为什么要分开来写?(林惠花)
“匿怨而友其人”与后文的“犯而不校”不都是一种宽恕吗?(李倩、杨杏萍)”唯我与尔有是夫!“中”夫“有什么意味?(潘宇斐)
孔子为什么说“行”“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彭远晶、司徒莹莹、潘华銮)孔子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可是他在到处碰壁之后,还要周游列国,兜售他的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呢?(周玉冰)
这里说的是用人之事,跟“行己有耻”有什么关系(董妙君、马伟民、潘华銮)“必也临事而惧”是不是与“死而无悔”对应的?如果是,那么“惧”可以翻译成“小心谨慎”吗?(谢丹)
孔子不是主张“为国而亡,死而无憾”,那么这里为什么有“不与”“死而无悔者”?(杨杏萍)
孔子为什么在此要说自己见不得圣人和善人?(潘宇斐、司徒莹莹、杨杏萍、李海武)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这样的人孔子认同吗?(麦婷婷)
“犯而不校”的”犯”应翻译成”侵犯”还是”冒犯”?(潘宇斐)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是不是“不耻下问”?曾子在此是提倡这样还是反对?(司徒莹莹、陈凤玲)
“有若无,实若虚”这与“行己有耻”有什么关系?(郑映红)
孔子在交友之道里说“无友不如己者”,可是为什么他的学生曾子却把“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的人当作朋友的美德来赞赏呢?(刘誉、阮智洲)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行己有耻》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学会尊重和包容,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生动的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讲述身边的故事、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青春有格、行己有耻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道德法治教育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多元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重视反思与评价,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自我提升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发现不足,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同时,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给予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我还将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他们在道德法治教育中不断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行已有耻教案
行已有耻教案
教案标题:行已有耻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并理解“行已有耻”这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社会公德的关注和实践。
教学内容:
1. 介绍“行已有耻”的概念和来源,解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析“行已有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3.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底线。
4.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行已有耻”概念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行已有耻”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讲解:
3.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行已有耻”的内涵和来源,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 分析“行已有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案例分析:
5.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如学生考试作弊、不尊重老师、欺负同学等,引导学生
讨论这些行为是否符合“行已有耻”的原则。
6.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分析行为的后果和影响,让他们意识到良好行为的重要性。个人反思:
7. 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与“行已有耻”相悖的行为,并写下
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8. 学生相互交流并提供建议,鼓励他们互相监督和支持。
总结活动:
9.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望将来如何将“行已有耻”的理念贯彻到
行己有耻ppt课件(优质推荐版)
•
71.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比起失望 、随欲 ,以及 冷热交 替后的 纵横来 说,孤 独会让 人更踏 实。
•
•
72.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 岁月都 会给你 。
•
•
73.两个人相遇,是小概率的事,两个 人相爱 ,是最 美好的 事。遇 见的都 是天意 ,拥有 的都是 幸运。
•
•
74.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人生里 的一个 你自己 都不确 定的位 置。
思考探究
练习二:
命题意图: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 和理解孔子对读书人的起码要求。
说话讲求信用,做事有始有终,说他固执,那 就是还讲原则,有自己固守的道德标准。
当然这类人在孔子的心目中,比不上那些以仁 为己任的孝悌之士和“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 辱君命”之士,但孔子认为他们仍是士阶层,比 “斗筲之人”强多了。
在本章第二个层次中,孔子又谈到“仁” 的题。仁的标准很高,
孔子在这里认为脱除了“好胜、自夸、 怨恨、贪欲”的人难能可贵,但究竟合不 合“仁”,他说就不得而知。
疏通文意
评析
原文
译文
14•27 子 孔子说: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 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 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
曰:“君
子耻其言 “君子认为
做或多说少做。 在社会生活中,总有
怎么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段:初中
年级:七年级
学期:第二学期
教材版本:鄂教版
课题:行己有耻
作者:李国华
学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中学
行己有耻
学情分析:
《行己有耻》是鄂教版教材《朝读经典》七年级学生读本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言课文。孔子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只有懂得什么是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一个民族,也只有“知耻”,才能唤起洗刷耻辱、捍卫尊严的勇气,激发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责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领会古人的思想,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探究能力,逐步形成思辨素养,健全自己的人格。
七年级学生由于刚接触文言文,文言基础差,再加上此文有一些生僻难懂的文言字词,因此,学生学习有点困难,教者需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主动学习,双边配合,教学相长,达到情知统一。
设计思路:
学生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自主学习,做好课前准备,教师通过讲解苏武牧羊的故事激趣导入,然后采用学校“四环八步”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进行当堂检测,师生共同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了解“何如、士、谓、使、次、弟、硁硁然、抑、斗筲”的意思。2.背诵全文,疏通文章,增强文言语感。
3.教育学生要“知荣知耻”,增强自尊心,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做到翻译正确、通顺,朗读、背诵流利,感觉真切。2.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启迪学生做人的道理。
3.针对文本生僻字词及文意疏通,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老师点拨指导方式;针对文章蕴含的深刻内涵及阐释的做人道理,可通过老师启迪,学生合作探究,反思领悟等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采用学校“四环八步”的教学模式。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反思检测。
课前准备:ppt课件课堂前置学习导学案的布置与批改反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预计用时3分钟)
ppt出示苏武牧羊的画面及其故事。师:同学们!苏武坚贞不屈,坚决不投降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生:做人要有骨气,要有羞耻观。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具有同等哲理的文章,题目是——《行己有耻》。Ppt展示课题。
(导入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了解学习课文作铺垫,因为苏武牧羊的故事与文本内容有相似之处。)
二、内容新授(预计用时42分钟)
1.学习一篇文章,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现在我们了解一下学习本课的目标。ppt展示教学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课前我们进行了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来进行交流展示,ppt展示导学案中前置学习部分,内容如下:
前置学习:(预计用时10分钟)
只要你听了老师的话,认真地按要求预习,你一定会过好预习检查关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记住:你一定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哟!
(一)、请给下列带点的字词注音
硁.()硁.()然抑.()斗.()筲.()(学生借助工具书自查。此题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言环境中的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以及更好地理解其意,为学习文章扫清障碍。)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何如
..()斯可谓.()之士矣?
②使.()于.()四方。
③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④硁硁
..然.()小人哉。
⑤斗筲
..()之人,何足算也。
⑥抑.()亦可以为次矣。
(学生借助文言词典或书下注释自学。注重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的积累,为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蓄势。)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②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③敢问其次。
④硁硁然小人矣!抑亦可以为次矣。
⑤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通过文言字词的积累,教给学生学会增、删、补、调等方法,达到通顺流畅翻译课文的目的。)
方法应对:a.课前分组,每组派代表展示(组内可互助),或口头,或书面,因情而定。b.教师指导纠正,并根据学生的答案,参入积极性,评出等级分,累计到各小组,为最后评出本课优秀组和优秀学生做准备。
(四)、文本探究(预计用时17分钟)
(1)读一读课文,概括孔子观点。(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出示ppt文章。
(2)译一译课文,疏通文意。
方法应对:a.分组分块翻译,b.看ppt中标有特殊颜色的字先译,再译本组要求翻译的内容。c.教师指导纠正,并作出公正的评分和记录。
(3)合作学习,探究释疑。教师出示如下内容ppt。
①文中孔子能称得上“士”的人,有几等?各指哪样的人?
②孔子对“今之从政者”有何看法?你对今之从政者有何想法?(请结合时代的反腐倡廉谈)
方法应对:合作交流,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语气,并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时政,说出你的真实看法,有效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拓展迁移(预计用时10分钟)
(1)学了本文,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一次类似经历。(2)阅读社会主义荣辱观,知晓“八荣八耻”,并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并评判计分。课终根据积分公布优秀组和优秀学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体验,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六)、巩固提高
(1)积累本文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预计用时5分钟)
(2)课外阅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或类似故事)。
(巩固练习,夯实基础,培养阅读兴趣,提升理解能力,与现实读书活动俱进。)板书设计:
孔子:行己有耻—→士{1.不辱君命 2.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3.硁硁然小人} 预设效果:
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基本能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也能借助文言词典和文本注释,了解不懂虚实词的意思,认真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纠正,学生应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实践检验,基本如此。针对文章阐释的内涵,学生若能通过认真阅读,采取合作交流,质疑探究,联系实际,教师点拨解难,应该明白孔子阐发的观点,应具有羞耻之心,人生观、价值观且得到一定的培养。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三维目标应有所突破,课堂学习应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反思: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文言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语言,它离我们这个时代太遥远。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因不懂字义、文意而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如何使初学者对文言文感兴趣,作为教授文言文的启蒙者应有一些正确的应对方法,教授本课时,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以读促教,提高兴趣
文章需要读,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怎样让学生喜欢阅读呢?我首先想到了文章子贡与孔子的对话,特别是孔子对“当今执政者”的那种傲慢、鄙夷的神色,让我找到了引导学生阅读的突破口,于是,我让学生揣摩说话者的内心、神色、语气,反复读,读出神情,读出韵味,然后分组,分角色读,评出读得最惟肖的人。在本课中,通过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在滋长。
二、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本课时也采用了学校依托课标倡导的“四环八步”的教学模式。“四环”即:前置学习,合作学习,交流释疑,反思检测。“八步”指: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分享表达,释难解疑,拓展提升,巩固落实。在教授中我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释疑解难等方式来完成对课文内涵的探讨,采取班级展示,评优奖先的教学鼓励机制,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在竞争中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大增。
三、加强积累,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