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含六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含六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鸟叫声、读书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2. 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 在振动。

3. 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

4. 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如 、 、 等,声音通过 传播最快,通过 传播最慢。

5.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 、 、 都有关系。

6. 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不一样。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 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2. 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 )3. 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 )4. 固体物质要比气体物质的传声本领强。

………………………( )5.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6. 当物体振动慢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当物体振动快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低。

……( )7. 固体能发出声音,而液体和气体则不能。

………………………( ) 8. 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 ) 9.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就不能辨别出发声物体的方向了。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太阳能是指()
A. 太阳没有水
B. 太阳阴天没有月亮
C. 太阳光可以发出光和热
D. 太阳光太亮了
2. 下面哪个动物不属于冬眠动物?
A. 松鼠
B. 熊
C. 蝙蝠
D. 鸟
3. 动植物为了在寒冷的冬天生存,有的会()
A. 冬眠
B. 迁徙
C. 洞穴
D. 蓄水
4. 植物的第一级消费者是指()
A. 吸光合作用
B. 照植物的照片
C.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D. 用植物制作食品
5. 下列哪种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
A. 香蕉皮
B. 废纸张
C. 塑料袋
D. 瓶子
二、填空题
1. 水的三种状态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春夏秋冬是地球因 ______ 下的 ______ 而来的。

3. 三个R分别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

4. 感冒就是人体被 ______ 病毒感染了。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太阳能的利用过程。

2. 请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在寒冷的冬天中如何适应。

四、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 冬天里,植物的生长速度更快。

2. 食物链是描述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3. 电池是能够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五、综合题
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植物或动物,用2-3句话描述它的特点,并简单解释它在生态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的音最高。
A.“索”
B.“发”
C.“咪”
7. 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
)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 绳子中间挂一根小草
B. 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
C. 绳子中间弯曲
8. 在图书室等公众场合,我们(
)。
A. 可以大声说话
B.不能大声喧哗
C.垃圾丢在桌上
9. 耳廓的作用是(
)。
A.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___________产生 振动。
3. 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4 分)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 听到的音高 看到的振动快 音高的变化顺


序4Βιβλιοθήκη 厘米高快8 厘米 12 厘米
较高 较低
较快 较慢
高→低
16 厘米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声音就________________。
2. 奇奇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找来 5 根长短、粗细不相同的铁钉,如下表,请结合所
学知识,帮奇奇回答下面的问题。(12 分)
铁钉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5
0.2

8
0.2

10
0.2

10
0.3

10
0.4
(1)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①②③号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振动速度最慢的是
___________号铁钉。
6. 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一般情况下,成年女子的声带比成年男子的短,振动速度快,这说明()。

A.女子音高比男子高B.女子音高比男子低C.女子音量比男子高2.敲击下图三根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A.B.C.3.关于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4.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响B.轻C.不一定听到5.小红拿了六根相同的试管,在里面装上不同量的水,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如图),她用嘴吹试管,主要是靠()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A.试管内的水B.试管内的空气C.整个试管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7.如图,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A.水不能传播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无法确定8.下列情景中,正在发出声音的是()。

A.拉紧的橡皮筋B.静止的音叉C.被拨动的钢尺9.敲锣会让我们听到锣声,当锣停止振动,声音()。

A.还将持续一段时间B.立刻消失C.就越小10.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物体振动的()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2.用纸卷成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同样的声音。

通过比较发现,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这说明纸喇叭有()的作用。

这个模拟实验研究的是()的作用。

3.敲击下面的排钟,哪边的声音高?哪边的声音低?请按照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排序。

声音由低到高排序:()4.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 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 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器官是人类听觉器官?A. 眼睛B. 鼻子C. 耳朵D. 嘴巴答案:C2. 我们用什么器官看东西?A. 耳朵B. 手C. 鼻子D. 眼睛答案:D3. 雪花是什么颜色的?A. 白色B. 红色C. 黄色D. 蓝色答案:A4. 风可以吹走物体中的什么?A. 空气B. 水C. 火D. 土答案:D5. 下面哪个不是四季中的一个?A. 春天B. 冬天C. 西瓜D. 秋天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我们用嘴巴______。

答案:说话/吃东西2. 植物的根长在______。

答案:土里/泥土3. 冰块是由______变成的。

答案:水4. 白天太阳在______,晚上太阳在______。

答案:上升/落下5. 冬天天气最______。

答案:冷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请简述人类的五种感官器官分别是什么。

答案:人类的五种感官器官分别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眼睛用来看东西,耳朵用来听声音,鼻子用来闻气味,舌头用来尝味道,皮肤能感受触摸的感觉。

2. 风是怎么形成的?答案:风是由空气的运动形成的。

当地球不断旋转时,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气压会不同,从而形成气流。

强烈的气流就是风。

3. 请简述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答案:四季的变化和特点是:春天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开始复苏,万物生长;夏天气温高,阳光强烈,适合游泳和避暑;秋天气温逐渐变凉,果实成熟,是丰收的季节;冬天气温非常寒冷,大部分植物休眠,天气干燥。

四季的变化带来了不同的气候和景观。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大象是用嘴巴呼吸的。

(√)答案:正确2. 细菌是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答案:正确3. 阳光是白天最主要的光源。

(√)答案:正确4. 树木的根长在空气中。

(X)答案:错误5. 冬天的天气很热。

(X)答案:错误五、解答题(共10分)1. 请列举三种你喜欢的水果,并简要介绍一下它们的特点和口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描述声音的词语不合适的一组是()。

A.高低、高兴B.悦耳、动听C.刺耳、难听2.把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会()。

A.不变B.越来越轻C.越来越响D.先变响再变轻3.耳朵里产生振动的是()。

A.耳蜗B.鼓膜C.听神经4.声音在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从强到弱,依次是()。

A.固体、液体、气体B.固体、气体、液体C.气体、液体、固体5.小红拿了六根相同的试管,在里面装上不同量的水,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如图),她用嘴吹试管,主要是靠()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A.试管内的水B.试管内的空气C.整个试管6.在我们耳朵里,时时刻刻都在接收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的结构是()。

A.鼓膜B.听小骨C.听觉神经7.当你在打哈欠的时候,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话,重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耳廓的振动 D.听觉神经的振动8.耳蜗和听觉神经属于()。

A.内耳B.中耳C.外耳9.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笛子本子B.笛子中的空气C.吹奏者的嘴唇10.如图,铝片琴()边的音高,()的音低。

A.左边,中间B.右边、左边C.中间,左边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do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1”表示;()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表示。

2.我们耳朵的结构主要分为()、()和()三部分。

3.周围的声音根据()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自然界的)()、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4.声音可以用高、()强、()等词来描述。

5.人们说话时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用同样的力量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选填“高”或“低”)7.通过拨动橡皮筋、敲击鼓面和音叉发现,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的(),并通过这些振动把()从一个地方传播到了另一个地方。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音量音高鼓膜振动波声音信号听小骨振动幅度振动快慢声带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它与物体的有关。

4.声音通过外耳道到达,引起它的振动,将振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觉神经把传递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它与物体的有关。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夜晚,睡梦中的状状被倾盆大雨声吵醒了,吵醒状状的声音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 2.雷声通过雨水传递到我们的耳朵。

()3.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说明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 ) 4.耳郭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5.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 )6.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 ) 7.同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不会改变。

() 8.琴弦的粗细不同,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音高也不同。

( ) 9.在进行探究音高变化的实验时,应先后用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

() 10.大鼓与小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是因为敲击鼓面的力量不一样,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用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面左右晃动B.水面有所下降C.水面产生波纹,并逐渐向四周扩散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停止,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B.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不能在气体中传播C.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4.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的作用。

教科版(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A.空气B.瓶口C.瓶子D.无法确定3.噪声对于我们的健康()。

A.不影响B.有危害C.有益处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固体B.液体C.空气D.真空5.下面图片中与声波传播状态相似的是()A.像太阳B.像水波涟漪C.像波浪6.我们耳朵里的()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耳、内耳。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7.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笛子本身B.笛子中的空气C.吹奏者的嘴唇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0.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B.C.11.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A.经常戴耳塞听音乐B.在教室里大声喧哗C.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二、判断题12.要想让敲响的锣声停止,可以用手捂住锣面。

()13.声音只有音量高低之分,没有强弱的差别。

()14.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15.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不用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16.长短不同的琴弦,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7.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8.皮筋琴声音的强弱变化跟拨动皮筋的幅度有关。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教科版

第一单元天气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要关注的天气特征.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________、层云和________.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________.3.风向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它的箭头指向风________的方向,当箭头指向西南,就是________风.4.降水量一般以,________为单位计量.5.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叫________.6.晴空万里、阴云密布、阳光灿烂、大雨倾盆都是描述________现象的.7.气象站在测量气温时,要将温度计放在________内.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9.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叫________.某市某日24小时的降水量是15毫米,按降水量等级来分,属于________雨.10.“ ℃ ”是气温的单位符号,读作________.二、判断题.11.如果天空中有积雨云,那么就一定会下雨. ()12.同一时间,学校任何地方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13.在读温度时,我们的视线可以斜着看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14.如果风大到很难撑伞走路了,那么这时的风力已经有六级了. ()15.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16.下雨前,燕子、蚂蚁等小动物会做出一些反应. ()17.不同高度和形状的云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18.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 ()1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经验进行的,不需要掌握充分的信息. ()20.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14时. ()三、选择题.21.气象部门报告降水概率为70%以上,就是说( ).A.有下雨的可能性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C.下雨的可能性很小22.下列有关动植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应相信科学,不能用物象的方法来预测天气的变化B.动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植物对天气的变化是没有反应的C.我们通过观察松果鳞片的开和闭,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23.某人面对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处风为( ).A.东风B.南风C.西北风24.小红要制作一个雨量器,可以建议她选择用下面的容器( )来制作. A.B.C.25.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A.浙江省四季分明B.成都明天有大雾C.昆明四季如春26.下列有关降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24小时降雨的总深度B.24小时雨量器内收集的雨水的体积C.24小时雨量器内收集的雨水的高度27.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B.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C.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28.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云,出现( )时,容易下雨.A.雨层云B.层云C.积云29.测量雨量的雨量器应放在( ).A.大树底下B.屋檐下C.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方30.下面是中央气象台预报的某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小到中雨,15到19摄氏度……”中雨指的是( ).A.24小时的降水量在25~50毫米B.24小时的降水量在50"--'100毫米C.24小时的降水量在I0~25毫米四、读图题.31.( )刮3级风图( )刮6级风图( )刮10级风五、连线题.32.找出下列气象仪器的作用,连一连,并完成填空.33.先将三张云量照片与对应的天气符号连线,再在圆圈内画出三种不同的云量示意图.六、简答题.34.李明记录的关于降水量的情况如下:连续三天只降了一场雪,一点降水都没有.他记录的关于降水量的情况有问题吗?请指出来.35.陈新正在通风的凉亭内测量当地的气温,他选择的测量地点对吗?为什么?七、实验题.36.下面是小明制作的气温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气温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一天的气温记录表2015年9月20日时间6时 8时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气温℃15℃16℃18℃20℃22℃20℃18℃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一天的气温变化统计图.37.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小明制作的气温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气温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一天的气温记录表2015年9月20日时间6时 8时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气温℃15℃16℃18℃20℃22℃20℃18℃(1)小明测量气温的日期是( ).(2)小明测量了这一天中( )时的气温.(3)在这一段时间里,( )时的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 ).(4)在这一段时间里,( )时的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 ).(5)在这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气温变化趋势是怎样的?答案解析部分一、<b>填空题.</b><b></b>1.【答案】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解析】2.【答案】积云;卷云;雪【解析】3.【答案】风向标;吹来;西南【解析】4.【答案】毫米【解析】5.【答案】天气【解析】6.【答案】天气【解析】7.【答案】百叶箱【解析】8.【答案】雨;雪;冰雹【解析】9.【答案】雨量器;中【解析】【解析】二、<b>判断题</b>.11.【答案】错误【解析】12.【答案】错误【解析】13.【答案】错误【解析】14.【答案】正确【解析】15.【答案】错误【解析】16.【答案】正确【解析】17.【答案】正确【解析】18.【答案】正确【解析】19.【答案】错误【解析】三、<b>选择题.</b><b></b>21.【答案】B【解析】22.【答案】C【解析】23.【答案】B【解析】24.【答案】C【解析】25.【答案】B【解析】26.【答案】C【解析】27.【答案】B【解析】28.【答案】A【解析】29.【答案】C【解析】四、<b>读图题.</b><b></b>31.【答案】③|①|④|②【解析】五、<b>连线题.</b><b></b>32.【答案】解:【解析】33.【答案】解:【解析】六、<b>简答题.</b>34.【答案】有问题.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一场雪也是降水.【解析】35.【答案】对.因为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所以通风的凉亭符合气温测量的要求.【解析】七、<b>实验题.</b>36.【答案】解:【解析】37.【答案】(1)2015年9月20日(2)6~18(3)6| 15℃(4)14|22℃(5)上午的气温由低到高,下午的气温由高到低. 【解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敲打音叉会发出声音, 敲打停止了仍能听到一段余音, 这是因为()。

A.音叉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B.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C.敲打停止后音叉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2.如果将手放在耳后, 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 我们听到的声音()。

A.比原来响B.比原来轻C.跟原来一样3.下面的音符中, ()是最高音。

A.6B.7C.i4.下列哪种声音听上去会让人心情愉悦()。

A.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B.悠扬的钢琴声C.农贸市场的喧哗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声音沿着一个方向传播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 没有依靠任何物质C.敲锣时, 要使锣停止发声, 可用手按住锣面6.耳朵结构中, 感觉声音的部分是()。

A.外耳B.中耳C.内耳7.同一个物体, 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B.均匀C.小8.物体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声音()。

A.越高B.越低C.不变9.人在听远处声音的时候, 往往会把手掌放在耳朵的后面来增加听觉效果, 这是为了()。

A.加大面积B.增大耳郭收集更多的声波C.美观、好看10.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强弱、大小、轻重, 都是指()。

A.音量B.音高C.音色二.填空题(共10题, 共58分)1.物体在()时, 也会引起其他周围的物体(), 声音是以()的形式向()传播, 当()遇到物体时, 会使物体产生() , 声音就这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 发生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的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

3.声音可以用高、()强、()等词来描述。

4.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

同一物体, 振动越快, 音调越();振动越慢, 音调越()。

5.()的弦, ()的弦, 振动频率(), 音高()。

6.在我们的周围, 声音无处不在。

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达标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达标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乐器编钟,用小锤敲击它们,会发出悦耳的声音。

我们发现,当小锤敲击时,越小的编钟发出的声音()。

A.越高B.越强C.越低2.鼓膜受外耳道传递的声波而产生()。

A.声音B.振动C.音质3.下列关于噪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噪音会使人心烦意乱B.汽车的消音器可以消减噪音C.噪音计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为了防止外界噪音损害听力,使用耳机时我们可以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4.关于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听诊器的探头与()的作用相似。

A.听小骨B.耳蜗C.耳郭6.流水的声音是由()产生的。

A.水的振动B.声带的振动C.岩石的振动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8.我们听到周围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A.声音的高低不同B.声音的强弱不同C.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9.如图所示,通过左右滑动圆点可以调节手机的音量,这是在调节手机声音的()。

A.强弱B.高低C.好坏10.敲击下图三根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A.B.C.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收集声音,()把声音转化为振动。

2.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3.各种物体,只要()就必然发出声音,如果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

4.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5.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有关。

6.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一会儿()。

7.制作小乐器之前,先要设计一个初步的(),再寻找合适的()。

8.鼓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9.耳由外耳、()、()三部分组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完整答案【易错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完整答案【易错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流水的声音是由()产生的。

A.水的振动B.声带的振动C.岩石的振动2.在实验中,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使铃声慢慢变弱,证明了()。

A.空气不能传声B.声音传播与空气无关C.空气能传声3.制作“土电话”时,线绳要()。

A.松B.紧C.拐弯D.随便4.猫的叫声与火车的鸣笛声相比,()。

A.火车声响亮且音调低B.猫叫声响亮且音调低 C.火车声响亮且音调高5.我们耳里的()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6.钢尺一部分伸出桌边外,其他部分固定在桌面上。

用木块压它在桌外部分顶端并让它滑过。

尺端被压下2厘米时即滑过,与被压下5厘米时即滑过发出的声音()。

A.强弱不同,频率相同B.频率不同,强弱相同 C.频率、强弱都不同7.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器官是()。

A.眼B.鼻C.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9.声音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A.空气B.水C.钢铁10.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的高低会随着水位上升()。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不变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2.影响弦乐器的弦的音高因素有()等。

3.我们知道了物体的()、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的()也就不同。

4.()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5.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

6.我们常见的乐器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是靠()发出()的声音。

7.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能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动橡皮筋,声音();轻轻拨动橡皮筋,声音()。

8.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26分):
1、风向可以用()测量,测量风速的仪器叫(),我们也可以用()测量风速。

2、()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24小时降水量()毫米属于大雨。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三类。

4、()、()、()、()都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5、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

6、我们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观察天气。

7、一天中()时气温最高,()气温最低。

8、风向是指()。

如北风是由()向()吹来的。

二、判断题(18分):
1、通常情况下,午后的气温最高。

()
2、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
3、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一个月中的大气状况。

()
4、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雾等。

()
5、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
6、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
7、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
8、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
9、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10、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
11、今天云层很厚,会下雨,出门要带上伞。

()
12、“C ”是记录气温的符号。

()
13、测量气温应选择在大树下。

()
14、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定在中午。

()
15、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
16、风速可分为12个等级。

()
17、旗子微动时的风称为微风。

()
18、室外温度一定比室内温度高。

()
三、选择题(20分):
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
2、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A、东风B、北风C、南风
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
4、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A、卷云B、积云C、层云
5、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

A、风速B、风向C、风量
6、哪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A、室内温度
B、室外温度
C、阳光下温度
7、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是由东南向东北吹来的。

B、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C、风向标箭头的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8、大树摇摆,难以打伞,是()风。

A、5级
B、6级
C、7级
9、大雨24小时的降水量是()
A、10—25毫米
B、25—30毫米
C、50—100毫米。

10、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层云通常是黑色的。

B、积云通常与雨天相联系。

C、卷云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四、写一写,画一画(10分):
五、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气温变化柱形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
33
31
29
27
25
23
21
19
17
15
六、简答题(8分)
1、你知道可以用哪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表示)
七、分析题(6分):
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栏目打上“√”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的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