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答案 D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B正确;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选项C正确;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选项D错误.
2.钍234 90Th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234 91Pa,同时伴随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 90Th→234 91Pa+x,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钍核裂变,释放大量的核能,方程中的x代表质子
B.x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
C.γ射线是镤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放出的高速粒子
D.1 g钍234 90Th经过120天后还剩0.2 g钍
答案 B
3.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1所示.铀核(235 92U )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铅核(207 82Pb),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m=5,n=4
B.铀核(235 92U) 的比结合能比铅核(207 82Pb) 的比结合能小
C.铀核(235 92U) 衰变过程的半衰期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D.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
答案 B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235=207+4m,92=82+2m-n,解得:m=7 , n=4,故A错误;由题图知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铅核的比结合能小,故B正确;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固有特性,不会随外部因素而改变,因此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压强无关,故C错误;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故D错误.
4.一个质量为0.5 kg的小钢球竖直下落,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 m/s,与地面作用0.1 s后以等大的动量被反弹,取g=10 m/s2.小钢球在与地面碰撞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钢球重力的冲量是0.1 kg·m/s
B.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的动量变化量是1 kg·m/s
C.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受到的合力冲量是-1 N·s
D.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受到的合力为5 N
答案 B
解析根据冲量的定义可知:I=mgt=0.5×10×0.1 kg·m/s=0.5 kg·m/s ,故A错;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的动量变化量为Δp=m v-(-m v)=2m v=2×0.5×1 kg·m/s=1 kg·m/s,故B对;根据动量定理,合力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所以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受到的合力冲量是1 kg·m/s=1 N·s ,故C错;已知合力的冲量为1 N·s,所以合力的大小为F
=I t =10.1
N =10 N ,故D 错. 5.如图2所示,小车AB 静止于水平面上,A 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B 端粘有橡皮泥.小车AB 质量为 M ,质量为m 的木块C 放在小车上,CB 距离为L .用细线将木块连接于小车的A 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小车AB 与木块C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烧断细线,弹簧被释放,使木块离开弹簧向B 端滑去,并跟B 端橡皮泥粘在一起.所有摩擦均不计,对整个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
B .整个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也不守恒
C .当木块的速度最大时,小车的速度也最大
D .最终整个系统匀速运动
答案 C
解析 弹簧被释放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而木块C 跟B 端橡皮泥粘在一起的过程是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所以对整个过程,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A 错误.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保持为零,动量守恒,故B 错误. 设弹簧释放后,木块C 速度大小为v ,小车速
度大小为v 1,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1=0,得:v 1=m M
v ,故v 1与v 成正比,当木块的速度v 最大时,小车的速度v 1也最大,故C 正确.设C 与橡皮泥粘在一起时系统的速度为v ′,由系统的动量守恒得:(M +m )v ′=0,得:v ′=0,所以最终系统静止不动,故D 错误.
6.如图3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连着物体A 和B 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果物体A 被沿
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为v 0的子弹射中并嵌在物体A 中,已知物体A 的质量为物体B 的
质量的34,子弹的质量是物体B 质量的14
.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物体B 的速度为( )
图3
A.v 012
B.v 08
C.v 04
D.2v 03
答案 B
解析 当A 、B 速度相等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
设B 的质量为m ,对整个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14m v 0=(14m +34
m +m )v 解得:v =v 08
,故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 7.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2m 、m 的A 、B 两滑块,它们中间夹着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质弹簧(弹簧与A 、B 不拴连),由于被一根细绳拉着而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细绳,在两滑块刚好脱离弹簧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之比p A ∶p
B =2∶1
B .两滑块的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2∶1
C .两滑块的动能之比E k A ∶E k B =1∶2
D .弹簧对两滑块做功之比W A ∶W B =1∶1
答案 C
解析 在两滑块刚好脱离弹簧时,以滑块A 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2m v A
-m v B =0,得v A =v B 2,两滑块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12,两滑块的动能之比E k A ∶E k B =12×2m v A 212m v B 2=12,B 错误,C 正确;两滑块的动量大小之比p A p B =2m v A m v B =11
,A 错误;弹簧对两滑块做功之比等于两滑块动能之比,故W A ∶W B =1∶2,D 错误.
8.如图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辆车,甲车上面有发射装置,甲车连同发射装置质量M 1=2 kg ,车上另有一个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甲车静止在水平面上,乙车总质量M 2=4 kg ,以v 0=7 m/s 的速度向甲车运动,甲车为了不和乙车相撞,向乙车水平发射小球m (乙上有接收装置使小球最终停在乙车上),则甲车相对地面发射小球的最小水平速度是( )
图5
A.6 m/s B.9 m/s
C.12 m/s D.8 m/s
答案 D
解析设甲车相对地面发射小球的最小水平速度大小为v.以乙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甲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可得:M1v1-m v=0.小球与乙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可得:M2v0-m v=(M2+m)v2,此时两车恰好不会相撞,满足:v1=v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8 m/s,故D正确,A、B、C错误.
9.有关图6中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6
A.甲图中,水平地面光滑,球m1以速度v碰撞静止球m2,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
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
C.丙图中,射线1由β粒子组成,射线2为γ射线,射线3由α粒子组成
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
答案BD
解析题图甲中只有发生弹性碰撞时,碰后m2的速度才为v,A错误.题图丙中射线1由α粒子组成,射线3由β粒子组成,射线2为γ射线,C错误.
10.如图7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7
A.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的为10.2 eV
B.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光波长最长
C.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光子的能量而向更高能级跃迁
D.如果发出的光子中只有一种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那一定是由n=3 能级跃迁到n =1能级发出的
答案BD
解析由n=3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ΔE=13.6 eV-1.51 eV=12.09 eV,故A 错误;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频率最小,则波长最长,故B正确;一群处于n=3的氢原子向更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级差,故C错误;如果发出的光子只有一种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那么这种光子为能量最大的一种,即为n=3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故D正确.
11.如图8所示,小球A质量为m,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光滑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和C的质量分别是5m和3m,物块B与C用轻弹簧拴接,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且B物块位于O点正下方.现拉动小球使细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
为h
16.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图8
A.碰撞后小球A反弹的速度大小为2gh 4
B.碰撞过程B物块受到的冲量大小为m2gh
C.碰后轻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15
128mgh
D .物块C 的最大速度大小为516
2gh 答案 ACD
解析 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与物块B 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 1,取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2
m v 12,解得v 1=2gh 设碰撞后小球反弹的速度大小为v 1′,同理有mgh 16=12m v 1′2,解得v 1′=2gh 4
,选项A 正确.设碰撞后物块B 的速度大小为v 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m v 1′+5m v 2,解得v 2=2gh 4,由动量定理可得,碰撞过程B 物块受到的冲量大小为:I =5m v 2=54m 2gh ,选项B 错误.碰撞后当B 物块与C 物块速度相等时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据动量
守恒定律有5m v 2=8m v 3,据机械能守恒定律E pm =12×5m v 22-12×8m v 32,解得E pm =15128
mgh ,选项C 正确.对B 物块与C 物块及轻弹簧组成的系统,在弹簧回到原长时,C 物块有最大速
度,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解得v C =52gh 16
,选项D 正确. 12.如图9所示,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6 kg 的小物体B 以水平速度v 0=2 m/s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 的上表面,由于A 、B 间存在摩擦,A 、B 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
A .木板A 获得的动能为2 J
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 J
C .木板A 的最小长度为1 m
D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答案 CD
解析 由题图乙知,木板和小物体最终的速度v =1 m/s ,据动量守恒得m v 0=(m +M )v ,则木
板的质量M =6 kg ,木板获得的动能为E k M =12M v 2=12
×6×12J =3 J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 =12m v 02-12(m +M )v 2=12×6×22 J -12
×12×12 J =6 J ,故A 、B 项错误.由题图乙得:0~1 s 内小物体的位移x B =12×(2+1)×1 m =1.5 m ,0~1 s 内木板的位移x A =12
×1×1 m =0.5 m ,则木板的最小长度L =x B -x A =1 m ,故C 项正确.由题图乙得,小物体加速度大小a B =Δv B Δt
=2-11
m/s 2=1 m/s 2,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B ,则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故D 项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2小题,共12分)
13.(6分)用如图10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小车P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长木板右端垫放木块以平衡摩擦力,轻推一下小车P ,使之运动,小车P 与静止的小车Q 相碰后粘在一起向前运动.
图10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 .两小车粘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B .两小车粘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 .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实验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根据点迹的不同特征把纸带上的点进行了区域划分,用刻度尺测得各点到起点A 的距离.根据碰撞前后小车的运动情况,应选纸带上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P 的碰前速度.
(3)测得小车P (含橡皮泥)的质量为m 1,小车Q (含橡皮泥)的质量为m 2,如果实验数据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则可验证小车P 、Q 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答案 (1)BC(2分) (2)BC (1分) (3)m 1(s 2-s 1)2=(m 1+m 2)(s 4-s 3)
3
(3分)
解析 (1)粘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不是为了改变车的质量,A 错误,B 正确;为了打点稳定以及充分利用纸带打出更多的点,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让小车运动,C 正确,D 错误;
(2)两小车碰撞前小车P 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小车位移相等,由题图乙所示纸带可知,应选择纸带上的BC 段求出小车P 碰撞前的速度;
(3)设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T ,由题图乙所示纸带可知,碰撞前小车的速度v =s 2-s 1
4T ,
碰撞后小车的速度v ′=s 4-s 3
6T
,如果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则:m 1v =(m 1+m 2)v ′,即:
m 1s 2-s 14T =()m 1+m 2s 4-s 36T ,整理得:m 1s 2-s 12=()
m 1+m 2s 4-s 33
.
14.(6分)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进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实验,气垫导轨的左侧与一倾斜轨道平滑连接,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运动时可忽略阻力.让滑块A 在左侧倾斜轨道的P 点由静止释放,然后与静止在光电门C 和光电门D 之间的滑块B 发生碰撞,如图11所示.
图11
(1)实验中滑块B 备有甲、乙两种:其中甲种滑块左端装有弹性圈,乙种滑块左端装有橡皮泥,与滑块A 碰撞后会粘在一起.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则应选用________种滑块(填“甲”或“乙”),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小,则应选用________种滑块(填“甲”或“乙”);
(2)某同学选取左端装有橡皮泥的滑块B 进行实验,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滑块A 从P 点释放后,通过光电门C 的时间为t 1,与滑块B 粘在一起后通过光电门D 的时间为t 2,则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只需验证等式____________成立即可说明碰撞过程中m A 和m B 系统动量守恒;
(3)在上一问的某次实验中,滑块通过光电门C 和光电门D 的时间分别为t 1=0.05 s 和t 2=0.15 s ,那么滑块A 和滑块B 的质量之比为m A ︰m B =________.
答案 (1)乙(1分) 甲(1分) (2)m A t 2=(m A +m B )t 1或m A t 1=m A +m B t 2(2分) (3)1∶2(2分)
解析 (1) 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则应选用左端装有橡皮泥的乙种滑块. 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小,则应选用左端装有弹性圈的甲种滑块.
(2)设遮光条宽度为d ,则滑块A 通过光电门C 的速度v 1=d
t 1
,滑块A 与滑块B 粘在一起后通
过光电门D 的速度v 2=d
t 2
;若碰撞过程中m A 和m B 系统动量守恒,则m A v 1=()
m A +m B v 2,即
m A d t 1=()
m A +m B d t 2,整理得:m A t 1=m A +m B t 2
或m A t 2=()
m A +m B t 1. (3)若滑块通过光电门C 和光电门D 的时间分别为t 1=0.05 s 和t 2=0.15 s ,则m A 0.05=m A +m B 0.15,
解得m A ∶m B =1∶2.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15.(9分)若235 92U 俘获一个中子裂变成9038Sr 及136 54Xe 两种新核,且三种原子核的质量分别为
235.043 9 u 、89.907 7 u 和135.907 2 u ,中子质量为1.008 7 u(1 u =1.660 6×10-27
kg,1 u 相当
于931.5 MeV 的能量)
(1)写出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
(2)求一个235 92U 俘获一个中子完全裂变所释放的能量.(取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
0n
(2)1.4×102 MeV
解析 (1)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则有: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0n ;
(3分)
(2)一个铀核裂变的质量亏损为
Δm =(235.043 9+1.008 7)u -(89.907 7+135.907 2+10×1.008 7)u =0.150 7 u ;(3分)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为 ΔE =Δm ×931.5 MeV ≈1.4×102 MeV(3分)
16.(9分)如图12所示,质量为M =5.0 kg 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 1=2 m/s 速度向右运动,一人背靠竖直墙壁为避免小车撞向自己,拿起水枪以v 2=4.0 m/s 的水平速度将一股水流自右向左射向小车后壁,射到车壁的水全部流入车厢内,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枪的水流流量恒为Q =5.0×10-
5 m 3/s(单位时间内流过横截面的水流体积),水的密度为ρ=1.0×103 kg/m 3,不计空气阻力.求:
图12
(1)经多长时间可使小车速度减为零;
(2)小车速度减为零之后,此人继续持水枪冲击小车,若要保持小车速度为零,需提供多大的水平作用力.
答案(1)50 s(2)0.2 N
解析(1)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由于水平面光滑,经t时间,流入车内的水的质量为m′=ρQt(1分)
对车和水流,在水平方向没有外力,动量守恒,则
M v1+m′(-v2)=0(2分)
联立解得t=50 s(1分)
(2)Δt时间内,流入车内的水的质量为Δm=ρQΔt(1分)
设小车对水流的水平作用力为F,根据动量定理FΔt=0-Δm(-v2)(2分)
联立解得F=ρQ v2=0.2 N(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水流对小车的平均作用力为F′=F,由于小车静止,根据平衡条件知提供的水平作用力大小为0.2 N(1分)
17.(10分)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 A=1 kg的物块A与质量m B=2 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 p=49 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13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细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
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光滑半圆轨道,其半径 R =0.5 m, B 恰能到达最高点C .g =10 m/s 2,求:
图13
(1)绳拉断后物块B 到达半圆轨道最低点的速度大小; (2)绳拉断过程绳对B 的冲量I 的大小; (3)绳拉断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大小. 答案 (1)5 m/s (2)4 N·s (3)24 J
解析 (1)B 恰能到达最高点C ,设B 到达C 点的速率为v 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B g =m B
v 2C R
(1分)
B 由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
C 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2m B gR =12m B v C 2-1
2m B v B 2(2分)
解得:v B =5 m/s.(1分)
(2)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 的速率为v 1,取向右为正方向,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B 的动能,E p =1
2m B v 12(1分)
根据动量定理有:I =m B v B -m B v 1(2分) 解得:I =-4 N·s ,其大小为4 N·s(1分)
(3)绳拉断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大小为ΔE =E p -1
2
m B v B 2=24 J .(2分)
18.(12分)如图14所示,离地面高5.45 m 的O 处用不可伸长的细线挂一质量为0.4 kg 的爆竹(火药质量忽略不计),线长0.45 m .把爆竹拉起使细线水平,点燃导火线后将爆竹无初速度释放,爆竹刚好到达最低点B 时炸成质量相等的两块,一块朝相反方向水平抛出,落到地面A 处,抛出的水平距离为x =5 m .另一块仍系在细线上继续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C .空气
阻力忽略不计,取g =10 m/s 2.求:
图14
(1)爆炸瞬间反向抛出那一块的水平速度v 1的大小;
(2)继续做圆周运动的那一块通过最高点时细线的拉力F T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5 m/s (2)44 N
解析 (1)设爆竹总质量为2m ,刚好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v ,爆炸后抛出的那一块水平速度为v 1,做圆周运动的那一块初速度为v 2; 对平抛运动的那一块: H =1
2gt 2(1分)
x =v 1t (1分)
联立解得:v 1=5 m/s(1分)
(2)D 点到B 点机械能守恒得:2mgL =1
2×2m v 2(2分)
爆竹爆炸过程,动量守恒得:2m v =m v 2-m v 1(2分)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 2=11 m/s(1分)
设继续做圆周运动的那一块通过最高点时速度为v C ,由机械能守恒可得: 12m v 22=1
2
m v C 2+2mgL (2分) 设在最高点时细线的拉力为F T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F T +mg =m v C 2
L
(1分)
联立解得:F T≈44 N(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