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基础说课稿2
测量学基础第二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高斯投影示意图
高斯投影示意图
投影
剪开 展平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6°带的划分 为限制高斯投影离中央子午线愈远, 长度变形愈大的缺点,从经度0°开始, 将整个地球分成60个带,6°为一带。
λ =6N-3° λ——中央子午线经度 N——投影带号。
计算公式:
6°带划分示意图
2.3.2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测量布局上,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 的原则; 在测量精度上,应遵循“由高级到低级” 的原则; 在测量程序上,应遵循“先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
在测量过程中,应遵循“随时检查,杜绝
错误”的原则
2.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就理论上而言,将极小部分 的水准面 (曲面)当作水平面 是要产生变形的,必然对测 量观测值(如距离、高差等)带 影响。 1.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的 影响 大地水准面上:D = R 在水平面上: D = R tg
结论:由表可知,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相当于 面积320km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可不考虑地球曲 率对距离的影响。 当精度要求较低时,还可以将测量范围的半径扩大到 25km(相当于面积2000km2)。
三、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2.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 由球面三角学知识知道,同一空间多边形在球面上投 影的各内角之和,较其在平面上投影的各内角之和大 一个球面角超ε,ε的大小与图形的面积成正比。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教案
授课学期:2007年上学期
教学班级:建筑学041、2班
教师姓名:刘龙海
二00七年上学期
《测量学》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B03003
课程名称:测量学/surveying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1] 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 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
[3] 合肥工大,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杨德麟、高飞主编,《建筑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出版;
[5] 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6] 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
三、课时分配
序号授课内容提要学时
1 绪论 2
2 水准测量 5
3 角度测量 5
测量学基础教案
水准仪由三部分组成:
望远镜——用来照准目标和对水准尺进行读数的设备。
第15-16课时
第16-17课时
第22-23课时
第24-25课时
第33-34课时
第39-40课时
第49-50课时
第55-56课时
备注:其中含10课时实验教学授课内容
3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六测量》这一章节位于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长度、面积、
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长度的测量:介绍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
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面积的测量:介绍平方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
面积计等工具进行面积的测量。
3.体积的测量:介绍立方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
量筒等工具进行体积的测量。
4.实际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测量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如测量房间的大小、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但对测量方法和工
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
工具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
具进行测量。
2.教学难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测量,提高工程质量。
二、教学内容:
1. 测量学基本概念:测量、测量的性质、测量工作、测量学分支等。
2. 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
3. 测量方法: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立体控制测量等。
4. 测量数据处理:观测数据的整理、平差原理、误差理论、测量成果的评定等。
5. 工程测量实例: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建筑基线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展示测量仪器实物,演示测量操作过程。
3. 实践:安排现场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测量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对实际工程测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
1. 教室:配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2. 实验室:配备各种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3. 实习基地:具备实际工程测量条件的场地。
五、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等。
2. 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
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理论课时和16实践课时。
2. 授课方式:理论课时在教室进行,实践课时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进行。
3. 授课顺序: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仪器和使用方法,接着进行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讲解,通过实习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测量学》第2章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天文经纬度的缺点:
线
赤
道
大地水准面 S
定位精度不高,天文点之间推算困难。
二、 大地坐标系
以法线为基准线,以椭球面为基准面。
大地经度
地面点P沿法线投影到椭 球面上的投影点为P′,过P′ 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两 面角为P点的大地经度(一般 用L表示)。
3. WGS-84坐标系
WGS-84坐标系是一空间直角坐标系。WGS-84 坐标系采用WGS-84椭球,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地球 质心,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 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度子午面和CTP赤道 的交点,y轴通过右手规则确定。 采用GNSS(GPS)测 量直接得到的成果是WGS -84坐标。
6. 空间直角坐标与大地经纬度之间的换算
x p N H cos B cos L
y p N H cos B sin L
z p N 1 e 2 H sin B
N a 1 e 2 sin 2 B
a2 b2 e2 a2
ae2 sin B B arctan tan 1 z W
过Q点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
地球椭球体
地球椭球的参数
a b 长轴a、短轴b、扁率α,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a
测绘讲义第2章测量学基础知识
y
32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 2.5 地面点的高程
一、高程 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高程基准面的距离
• 绝对高程H(海拔):地面 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 准面的距离
• 相对高程H':地面点沿铅 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 距离
• 高差h:地面两点高程之差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hAB
HB
HA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41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42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大学课件出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QQ :910670854 如侵权,请告知,吾即删 更多精品文档请访问我的个人主页 http://www.docin.com/611696569
• 旋转椭球理论上是唯一 的数学球体
• 旋转椭球参数,难以全 球统一确定;各国自己 测定并采用的旋转椭球 称为参考椭球
• 同时顾及地球几何参数 和物理参数的旋转椭球
称为地球椭球体,又称 为参考椭球体
•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 和制图的基准面
合肥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17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 2.3 地面点位的确定
•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 变,离中央子午线 越远变形越大。
2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大地纬度 B:P点法线与赤
道面的夹角。(北纬、南纬) 1954年北京坐标系
大地高H:P点沿法线到椭球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面的高程。
WGS-84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
– 通过与前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联 测,经我国东北传算过来的坐标系称 “1954北京坐标系” ,其大地原点位于 前苏联列宁格勒天文台中央。
铅
是等位面, 有无数个
垂
线
3. 大地水准面
静止平衡状态下的平均海水面, 向大陆岛屿延伸 而形成的闭合水准面. 特性: 唯一性、等位面、 不规则曲面 作用:测量野外工作的基准面
4. 大地体
由大地水准面包围 的地球形体,是不规 则球体。
5. 旋转椭球 与大地体非常接近的
数学椭球
长半径为a,短半径为b
测量工作是在地球表面进行 的。地球表面虽然很不规则,有 高山、平原、丘陵、海洋等。但 这些起伏相对于地球本身十分微 小。
一、地球的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为什么需要 抽象出
两个‘椭球’
二、基本概念
重
1. 重力方向线
离心力
力 的
即铅垂线,
地心引力
方
重力G
向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地心O
线
2. 水准面
称
为
自由静止的水面;
测绘学基础教学设计 (2)
测绘学基础教学设计
1. 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本科生测绘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涵盖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基础知识、地形测量与绘图、航空摄影测量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测量技术和现代测绘科技知识,具备绘制和解读各种地图的能力,为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和地球物理勘探等学科应用提供基础。
2.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 理解测绘基本概念和测绘学的意义; - 掌握地形测量和绘图的基本技术; - 熟悉地理信息处理和地图制图基础知识; - 掌握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内容; - 熟悉国内外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 - 掌握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
3. 教学内容
3.1 基础概念
•测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计算方法;
•地球形状与测量;
•地球坐标系统。
3.2 地形测量与绘图
•全站仪的使用和精度检查;
•建筑物外形线的测量;
•多边形内角和外角计算;
•海拔高程测量;
•大地主题面及其转换;
•编制高程图和等高线图。
3.3 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基础知识
•GIS的基本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和分类;
•空间数据的来源、种类与特点;
•空间数据管理和组织方法;
•空间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方法;
•基于GIS的决策支持与应用。
3.4 航空摄影测量
•航摄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备;
•航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航空三角测量及其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的前沿设备和技术。
3.5 地理信息处理和地图制图基础知识
•数字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数字地图的数据结构;
•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自由曲面生成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
一、课程概述
大地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地形等方面及其变化的学科。本课程是大地测量学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概述、测量误差及其处理、大地基准面、大地测量与地图之间的关系、大地测量学方法及应用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大地测量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培养其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大地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大地测量学中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
3. 掌握大地基准面及参考椭球体的定义和确定方法。
4. 了解大地测量与地图之间的关系。
5. 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
6.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地测量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讲:大地测量学概述
1.1.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历程
1.2. 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对象
1.3. 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第二讲:测量误差及处理
2.1. 大地测量误差类型
2.2. 测量误差的传递和合成
2.3. 测量精度的评定
2.4. 误差处理方法
第三讲:大地基准面
3.1. 大地基准面的定义和确定
3.2. 大地基准面的分类
3.3. 大地基准面的传递
第四讲:大地测量与地图
4.1. 大地测量学与地图的关系
4.2. 地图投影及其分类
4.3. 地图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第五讲:大地测量方法
5.1. 相对测量方法
5.2. 绝对测量方法
5.3.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六讲:大地测量学应用
6.1. 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研究
6.2. 地形测量及其应用
6.3. 工程测量与导航定位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每个章节将重点介绍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应用实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
测量学--2测量基本知识ppt课件
测量学讲稿第二章 平面测量
第二章平面测量
§2—1 平面测量概述
确定地面上任意一点在某一平面内的位置或者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工作称平面测量。水平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方向测量是其最基本的工作。
§2—2 角度测量仪器
一水平角测量原理
1,水平角:从一点到两目标方
向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
所形成的夹角。
2,根据水平角的定义,在过
O点的铅垂线上,任取一水
平面,都可得到直线OA与
直一线OB间的水平角。由
此可以设想,为了测得水平
角∠AOB的角值,可在O点
的上方水平地安置一个带有
刻度的圆盘,其圆心与O点
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若竖直面M和N在刻度盘上截取的读数分别为m和n,则水平角β的角值为:
β=n-m
3,经纬仪满足的三个条件:
A,水平度盘的中心能安置在测站点的铅垂线上。
B,水平度盘置于水平位置
C,望远镜不仅能在水平面内左右旋转,而且还能在竖直面内上下转动。
二光学经纬仪
1,经纬仪按其种类不同,目前可分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同样具备电子经纬仪的功能)。
2,按照经纬仪的不同测角精度,我国把经纬仪分为DJ07 ,、DJ1 ;、DJ2 、DJ6等不同级别。其中“D”、“ J”分别是大地测量、经纬仪两词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下标数字07、
1、2、6等表示该级别仪器所能达到的精度指标(数字表示即该类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中误差不大于这一数值),数字越大,级别越低。目前工程测量中使用较多的光学经纬仪是DJ6 级经纬仪(图2 -3 )和DJ2 级经纬仪(图 2 - 4 )。
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按照不同测角精度吸可分为1秒、2秒、5秒等几个级别, 与经纬仪的分类类似。
测量学-测量学基础知识
42
测绘与GPS
6º带及3º带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关系图
3º带的中央子午线及6º带中央子午线及分带子 午线重合,减少了换带计算; 工程测量采用3º带,特殊工程可采用1.5º带或 任意带。
43
测绘与GPS
中央子午线经度及带号的关系(1)
测量学-测量学基础知识
测绘与GPS
第2章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2
测绘与GPS
2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2 地球椭球 2.3 地面点位的确定 2.4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2.5 地面点的高程 2.6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2.7 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 2.8 测量的度量单位
水准面(Level surface)
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 上处处重力位相等。
特点: (1)是一个重力等位面; (2)水准面上各点均及重力方向正交; (3)在地球表面上、下重力的作用空间内,
通过任何高度的点都有一个水准面,因此 水准面有无穷多个,不相交也不平行。
8
测绘与GPS
大地水准面(Geoid)
2.4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天文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3
测绘与GPS
大班数学测量说课稿
大班数学测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时代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对测量的认识
特点,尚不能准确而又清楚地将第一次测量的终点,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 喜欢(三)教材重点难点
幼儿主动参与自然测量的过程是重点,讨论发现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是难点,因为只有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益;也只有通过“做中学”才能让幼儿获得测量的基本经验,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准测量》课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准测量》。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汇报。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测量》是全国高职高专园林类“十三五规划”教材,是园林专业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核心课程。本教材包括部门,本节课内容是选自该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学情(知识储备及认识能力)分析
我的授课对象是园林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对测量仪器感兴趣,动手实训积极踊跃,但是计算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还不强。学生普遍存在对实际操作过程模糊,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进行加强。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岗位任务要求,本次课程确定了三方面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三、基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讲解,会用高差法计算两点间的高差;会用视高法计算前视点的高程,并且知道视高法的使用条件。
难点为: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四、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课件更清晰、更准确地展示仪器操作方法。
演示教学法:教师实际操作仪器,演示测量的方法步骤。
任务驱动法:布置测量任务,验收测量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学内容。
学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阐述具体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如下:
1.课程导入
首先对于水准测量原理的讲述,我告诉同学们水准测量即是测两点间的高度差以及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高度,在黑板上直观的画出了塔尺与水准仪摆放的位置如图1,这样提炼了关键点,一目了然,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内容,使得原理易于被大家所接受。
图 1
2.教学过程(1)附合水准路线。(2)闭合水准路线(3)支水准路线。
接着是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利用课件图片展示说明每个部件的作用及整体使用方法,然后手拿水准仪围绕同学们转,保证每个同学能直观的看到,使他们脑海当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在进行施测方法训练时,我先在黑板上对三种水准测量路线在黑板上进行模拟,并详细讲解如图2,接下来让每位同学逐个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方法以及调焦,然后五人一组在教室内选定两点模拟高差测量,接下来室外实训当中大家先做一遍,我发现大家集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再在室外定点测量,做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比。
图 2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课程考核方式
2.教学效果分析
在第一次水准测量室外实训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存在水准仪放置位置不合理,测量两点间距离选取过小,点的定位不能反映高低起伏的情况,随意挪动三脚架,记录数据不规范的问题,不能将课堂上,或者说黑板上的内容灵活应用于实训当中。经过一到两次的室外测量,我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了纠正,并对测量过程又详细叙述了一遍后,在以后的实训当中同学们的操作已基本符合流程,除个别小组外,其他小组所测数据精度都达到了要求,误差也处在允许的范围以内,效果良好。
3.今后改进的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灵活运用能力不强,今后的教学过程应当加强基础知识的强化,可以以测验、问答、作业的形式巩固基础。可以增加实践教学学时,让同学们多练,多操作,不断提升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以上,我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测量学基础》课程的有关分析和教学思考。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本教学班共有50名同学,在做水准测量实验过程中,我利用现有的12套仪器,将学生分为12组,每组4人(有2个小组5人)进行测量。实际操作过程中每组人数较为合理,能保证分工明确,使得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测量的各个环节当中。数据以每组同学共同测量商议的结果为准,大大减少了误差,并由每组成员共同进行数据分析与误差校核。
本课程虽暂未实施课程改革,但本课程涉及的实验实训内容较多,尤其在第三章水准测量,第四章角度测量和第五章距离测量当中需使用不同的仪器,进行包含多种数据的测量及误差分析。整体教学遵循“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原则进行设计,针对实训部分内容,我采用先展示,再模拟,最后实际操作的过程展开教学,让学生逐步学习,一点一点掌握,最后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针对后面测量误差及控制测量部分的内容,相对偏理论一些,在学生会用方法以后,找例题,找数据,让同学们不断在实际中练习,然后反过来验证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