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及创作(整理版)
苏轼生平及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牌名
题目
词牌名:词的大标题 题目:词的小标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作背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作品风格:感情激荡、气势豪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题:_书__写___
②缘:__因__为__,_ 由于
③不识__不__认__识_ ④西林:_西__林__寺___
3.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是 (C ) A. 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它的一方面,就能推 断出它的另一方面。 B. 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了解, 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考查,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字词注释: 1. 题:书写 2. 横看:从正面看。 3. 缘:因为、由于。 4.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上。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 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 山之中。
练一练
1.文学常识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宋___代著名文学家苏__轼__。字 _子__瞻_,号_东__坡__居__士。他是_唐__宋__八__大__家_____之一。 _豪__放_______派代表人物。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三部分
汉字大变脸
西
本意:息, 即鸟入巢休息。 后来的意思表示方向“西”。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一)【概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父亲苏洵,为子取名,深有讲究。
大儿子名“轼”。
他说: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也即车后的横木,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没有它,虽然卖相会难看一点,但毕竟不要紧。
苏轼从小生性旷达,其父告诫他要像“轼”那样放低身段,注意“外饰”,而不要自以为是,锋芒毕露。
(见《名二子说》)巧妙地借名字作发挥,对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诲。
观苏轼生平,于争中不知自保,落得一生坎坷,种种情形,竟与苏洵当初所料者全同。
少年启蒙苏轼少年聪慧,读了不少书,这与其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十岁时母亲教他后汉书,在母亲教导下进步非常快。
一日,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出身官宦世家,性格果敢仁慈。
一日,带着十多岁的小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是汉代一个官员,铁面无私,得罪很多权贵,后被人诬告,判死刑。
临行前与其母告别,说:儿子不能进孝,要追随黄泉下的父亲,希望母亲不要太悲伤。
范滂的母亲回答:“一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么可能?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苏轼对母亲说:“我长大后希望做范滂这样的人,您同意吗?”程夫人平静地说:“你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这就是苏轼的母亲对儿子的潜移默化,以身作则,苏轼一辈子,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潇洒自如,眼里揉不进沙子。
苏轼的一生及诗句
苏轼的一生及诗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极具代表性的25首诗词,到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里走一回!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1061年,苏轼仕途正式开启。
24岁,前路坦荡,人生顺遂,似乎一抬眼就能看到闪着光芒的未来。
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
苏辙19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
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
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苏辙因而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调离京师,迎来他人生的第一个失意点。
他在担任杭州通判时期,曾经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于1073年。
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篱,别号铁牛、椰岛居士,北宋文坛巨匠,是唐宋时期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各类文体,作品风格自由开放、清新脱俗、真挚自然,成为后世文学史上的典范。
苏轼出生于河南颍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
天祐七年(1041年),苏轼随父母迁居河东,潜心学习,热
爱诗、书法、绘画。
靖康元年(1126年),苏轼被金人掳去,流放至华北、辽东等地,历经十年之久,期间与书法家黄庭坚交往甚密,共同探讨文学、书法等问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苏轼的文学成就卓著,他的诗词洋溢了浓郁的个性色彩和人文情怀,其散文则以宏阔的视野、独特的思想、豁达的性格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创作理念是“通古达变”,即尊重传统,借鉴前人之长,又着眼于时代特点,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古韵犹存,但形式更加多样,并且极具现代意义。
苏轼的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审美理想等在当代文化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他的优秀作品被收入了《全宋词》、《文选》等经典选本,被后人推崇为“文学巨匠”。
苏轼生平和他的创作(知人论世)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文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全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才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其《赤壁赋》与欧阳
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3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 自当推(苏)为第一”。
黄州时期的传世书画
《赤壁赋》:行楷,就是我们课本封面上的书法。
《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一第二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 侄稿》)。
《枯木怪石图》:独树一帜的,充满了奇思妙 想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 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 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 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
苏轼被下狱,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下 了绝笔诗,其中写到: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 又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 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对比
人物
外貌
际遇
食疗秘方
麦门冬饮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卖北窗眠。开 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有口腔保健、安 神催眠、益阴养胃、润肺清心的功能。 茯苓糕:《东坡杂记》中载,“用蜜和如湿香状,蒸 过食之尤佳。”茯苓甘、淡、平,具有健脾和胃,宁 必安神的功能,用茯苓粉蒸服是中药食疗的一种良方。 雪羹汤 :用荸荠、大米、适量生姜和清水煮成即可。
苏轼的一生
苏轼的⼀⽣苏轼的⼀⽣ 苏轼的⼀⽣是怎样的呢?苏轼被⼈们亲切的叫做东坡居⼠,深受⼈们的喜爱。
欢迎阅读⼩编整理的苏轼的⼀⽣,希望能够帮到⼤家。
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号道⼈,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学家,宋代⽂学最⾼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市)⼈。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
其诗题材⼴阔,清新豪健,善⽤夸张⽐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派,与⾟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平⽣平 公元1037年1⽉8⽇,苏轼⽣于眉州眉⼭。
苏轼的⽗亲苏洵,即《三字经》⾥提到的“⼆⼗七,始发奋”的“苏⽼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读书的状况,感觉⾃⼰深受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数千⾔”,也更不可能有⽇后的⽂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的苏轼⾸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篇《刑赏忠厚之⾄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的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第三等,为“百年第⼀”,授⼤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1079年(元丰⼆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字毁谤君相”的罪名⼊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劫。
苏轼生平及创作
密州 徐州 湖州
知州
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 惠州
凤翔
杭州
通判
(反对新党新政)
黄州
(乌台诗案)
团练副使
儋dān州
苏轼的人生曲线 蓝色 红色
人生轨迹 创作曲线
第一次 1080——1084年 地点:黄州 原因:陷于乌台诗案被新党贬谪 第二次 1089——1091年 地点:杭州 原因:不同意司马光废新法 第三次 1094年——1100年 地点:惠州、儋州 原因:与章惇政见不合
1079 1036
1084
1057
1094
眉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1101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二、苏轼的书法作品
行书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 帖》、《中山松醪láo赋》、《洞 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 《赤壁赋》、《江上帖》等。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 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 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 奈春光离去。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 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 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 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狼藉一片。 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叫人无计 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 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生于眉州
湖州知州 (太湖附近)
京师问罪 (乌台诗案)
谪贬黄州
被调回京
出任杭州
被调回京
出任颖州 (安徽阜阳)
出任扬州 (江苏扬州)
出任定州 (河北保定)
英州惠州 (广东)
被贬儋州 (海南岛)
(完整版)苏轼生平及创作
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祖籍河北栾(luán) 城,北宋眉州眉山人, 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现存 诗2726首,词398阕, 散文4800余篇,开创 了北宋豪放词的先河, 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 艺 全 才
3
第第第 三二一 节节节
苏苏苏 轼轼轼
汴biàn 京
密州 杭州
黄州
惠州 儋dān州
苏轼坎坷一生
京城(旧党欧阳修)
(判官)
密州 徐州 湖州
知州
京城(中书舍人)
(旧党重启)
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
凤翔 杭州
(反对新党新政) 通判
黄州
(乌台诗案)
团练副使
惠州 儋dān州
苏轼的人生曲线 蓝色 人生轨迹 红色 创作曲线
第一次 1080——1084年 地点:黄州 原因:陷于乌台诗案被新党贬谪 第二次 1089——1091年 地点:杭州 原因:不同意司马光废新法 第三次 1094年——1100年 地点:惠州、儋州 原因:与章惇政见不合
“哭途穷” 线条厚重有力
“乌衔纸” 线条幽怨绵长
书写特点:丰腴跌宕dàng 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
画作《枯木怪石图》:独树一帜,充满了奇思妙 想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 直抒胸中磊落不平。
《竹石图》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
1057 1036
眉州
பைடு நூலகம்
1079
1084
黄州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094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简介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28]苏轼部分书法作品《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绘画作品《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苏轼人物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生平
无法复制的天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苏轼参加科举,进士及第。
以后。
他的仕途一波三折。
苏轼才华横溢,在诗、词散文、书画、哲学等领域里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他的诗歌奔放灵动,逸态横生。
他的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列“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轼反对学术专制,他将儒、释、道三家哲学结合在一起,并开创了苏氏“儒学”。
1、苏轼的家乡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成。
---陆游《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苏家祖先为赵郡(今河北招贤)栾城人,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出了个宰相叫苏味道,以后被贬为眉州刺史,终老眉山,他的后代有的就留在了这里,从此眉山就有了苏姓。
苏轼的父亲叫苏洵,祖父苏序。
苏序的父亲叫苏杲,祖父苏佑。
苏轼为避讳祖父的名讳在所有的文章中都把“序”改成“引”。
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同,东坡死复清。
------宋·张瑞义《贵耳机=集》宋景祐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传说他出生的那一天彭山的钟灵毓秀突然荒废,等到苏轼死的那一年彭山才重新恢复生机。
苏轼还有一个姐姐,唤作八娘,嫁与舅舅家的一位表兄。
苏轼出生两年以后苏辙出生。
苏轼十二岁时祖父苏序突然去世。
苏轼十九岁的时候娶了青神王家的女儿王弗,关于他们的姻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唤鱼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2、一举成名天下知嘉佑二年苏轼、苏辙走进考场,参加礼部主办的省考,主考官欧阳修,副主考梅尧臣,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文章欧阳修等人看了很惊叹,但是由于卷子已经密封,欧阳修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
欧阳修建议录为第二。
苏轼人物介绍以及代表作
苏轼人物介绍以及代表作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一、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儿子高瞻远瞩),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合称“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苏轼的诗和生平
苏轼的诗和生平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苏轼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苏轼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苏轼又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二、苏轼的诗1.《和子由踏青》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2,《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富阳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大家,政治家。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一生起伏颇多,其文学创作也颇具影响力。
苏轼出生于一户士族之家,从小聪明伶俐,精通诗词。
他的父亲苏洵是北宋大儒,在家乡文化丰富的环境中,苏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苏洵对儿子的教育方法是深得其法,家庭教育也使得苏轼的文学造诣颇高。
苏轼的一生并不一帆风顺。
苏轼早年生活起伏颇多,曾多次遭遇宦海的波涛。
他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其直率不阿的性格,多次因得罪当权者而遭遇贬斥。
一个缅怀大志的文学家,如此不幸地遭受流放,这无疑是对他的个人才情和文化理想的莫大打击。
但苏轼并未因此而沮丧,相反,他对文学事业更是心存激情。
在他的流放之地,苏轼继续文学创作,培养自己的诗词才华。
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如《江城子·夜雨寄北》、《和子由渭北》等,这些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他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
苏轼用自己的才情和创作,展示了自己的文学天赋和不屈的生命力。
苏轼的诗词笔调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也有委婉细腻的,他的诗词以情感真挚、富有文学温度而著称。
他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用简短而艺术性地抒情语言,将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在风格上也较为独特,多以自然山水、时事民情为题材,以一种率真而真诚的态度,抒发出广泛而深切的感情。
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之处。
他的书法造诣颇高,擅长楷书,行书更是登峰造极,无愧于“苏文家”之美誉。
他的书法作品,犹如诗词一般意境丰富,笔势遒劲,富有韵律感,为后人所称颂。
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东坡志林》、《东坡笔临》等苏轼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苏轼以他的才情和文字魅力,留下了精彩的文学遗产,影响着后人。
苏轼的一生并不尽如人意,他的政治生涯堪称波折万端。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下面是关于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苏轼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古诗一:《满庭芳·蜗角虚名》年代:宋作者: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年代:宋作者:苏轼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苏轼简介(生平大事)
苏轼简介(生平大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轶事典故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
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
”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
)范淳
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古代文学 苏轼
苏轼的诗
一、苏轼诗歌的题材内容:
1.反映现实的政治诗: 采用直接暴露的手法:《荔枝叹》 采用侧面讽刺的手法:《山村五绝》 2.表现自我的抒怀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全诗比喻新奇,用雪泥鸿爪比喻人生的虚无 缥缈、飘忽不定和难以捉摸。
3.歌咏自然的景物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4.因物寓理地理趣诗 《题西林壁》、《琴诗》 不跳出事物之外,不摆脱自身的局限,就不 能认清事物的真面目。 5.咏物题花诗 《惠崇春江晚景》、《自题金山画像》 6.和陶诗
• 第一时期(1037~1069)变法前:为读书、 应举。初入仕途时期。
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父苏洵是古文名家。 母程氏有知识、深明大义。讲述《后汉书· 范 滂传》,以古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 第二时期(1069~1085)变法中:为请求 外调,历任四洲、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 期。
• 第三时期(1085~1093):为元祐更化期。
三、苏轼散文的艺术特点
• 情、景、事、理相融合 新的推进和开拓: 长于议论→精于思辨(《日喻》) 重在传道→重在抒写性灵
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 哲宗元祐元年(1086),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3月,出知杭州。 辗转扬州、定州地方官任所。
• 第四时期(1093~1101):为远谪惠、儋 时期。 • 总结:极有才能,卓有抱负。 历尽坎坷,饱经忧患。 思想、性格、修养、趣味等方面的 多面性。
二、苏轼的思想
2.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抒写自我的人 生理想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 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眠?人又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人生轨迹概览及其各时期文学、书法作品
苏轼人生轨迹概览及其各时期文学、书法作品一、苏轼人生轨迹概览北宋著名的历史人物苏轼(1037-1101)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从北到南,却是接连被贬黄州、惠州,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苏轼在1101年6月的《自题金山画像》自作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①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讲究。
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能将就。
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得一赞三叹。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苏轼一生历经宋仁宗(1010-1063)、宋英宗(1032-1067)、宋神宗(1048-1085)、宋哲宗(1076-1100)和宋徽宗(1082-1135)五朝。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初唐大臣苏味道②(648-705)后裔。
与父苏洵(1009-1066)、弟苏辙(1039-1112)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三席。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③在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1007-1072)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当①“儋州”即今海南岛。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萧瑟”的黄州,时年43岁。
1085年宋神宗去世后,年幼的宋哲宗继位,改元“元祐”,由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听政,1085-1093年高太后听政期间,重新重用“旧党”,打压新政,苏轼在此期间权位一度亨达,但元祐四年(1089年)因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调知杭州,元祐六年(1091年)被召回朝不久又因政见不合,先后知颍州、扬州、定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台诗案 (7月28~11月29入狱)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 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 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 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 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讽刺青苗法: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 中(出自《山村五绝》) 讽刺农田水利法: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 (盐碱地)变桑田(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 讽刺贡举法: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 术(出自《戏子由》) 讽刺均输法: 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 盐(出自《盐诗》) 揭发“大逆不道”: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 有 蜇龙知 (出自《桧树》)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 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对别人察言观色的 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 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 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 的细流变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 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二、 “乌台诗案”。 苏轼被下狱,关押了130多天后,得 以释放,但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史。 苏轼在黄州居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后被 改派汝州,后来又允许他在常州居住。
苏轼被下狱,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下 了绝笔诗,其中写到: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 又结来生未了因。
三、东山再起
凤翔
汴 京
密州
杭州
眉山 我本西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黄州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吾老矣,寄馀龄。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惠州
儋州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坎坷一生
京城(中书舍人) 京城(旧党欧阳修)
(判官) (旧党重启)
密州 徐州 湖州
知州
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 惠州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说明: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 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 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 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 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 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于湖州,葬河南郏县。
反对派派阵营
司马光(反对派之首,大史学家) 韩琦(元老重臣) 吕晦(第一个发动攻击的人) 曾公亮(脆弱宰相) 范镇(元老重臣,苏家“叔伯”辈好友) 苏东坡 苏子由(东坡之弟) 富弼(老宰相) 欧阳修 范仲淹(早期改革家) 吕公著(曾与王安石为友) 王安礼(王安石弟) 王安国 (王安石正和吕惠卿商讨政事,弟弟安国在外面吹笛 子,王安石向外面弟弟喊道:“停此郑声如何?”弟弟应声回 敬 道:“远此佞人如何?” 刘挚(独立批评者,后与东坡为敌) 郑侠(宫廷门吏,呈给皇帝《难民图》,画了带着脚镣的难民 在砍树挣钱,用以付还官家的青苗贷款。太后动怒。王安石始 失势)
•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 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 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 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 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 作好了铺垫。
•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 • “长恨”二句,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 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由己之时 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 遥呢?
1085年3月5日,哲宗之母高太后垂帘听 政。5月6日苏轼被起用任登州知州七品, 被调回中央先后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 六品,1086年3月14日,升任中书舍人四 品。9月12日又升任翰林学士正三品。先 后任杭州、颖州、扬州以及定州知州。
四、被贬海南 1093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贬广东英州, 还未到达英州,就又被贬到广东惠州, 后又被贬到海南儋州。《荔枝叹》等作 写于此时。1100年哲宗病逝,徽宗继位, 在儋州生活三年的已经65岁的苏轼,渡 海而回, 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 常州。
3
百 科 全 书 式 的 文 化 巨 人
第 第 第 三 二 一 节 节 节 苏 轼 轶 事
苏 轼 诗 词 苏 轼 的 生 平
苏 轼
一、苏轼的生平
生平介绍
播放CCTV10 百家讲坛 康震《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 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亲苏洵,由 发愤读书而入仕,他受父亲影响,走 上了同样的道路。仁宗嘉祐二年 (1057)二十一岁时,受到欧阳修的 赏识,考取进士,嘉祐六年授大理寺 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 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
•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 “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 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 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 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 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 自当推(苏)为第一”。
黄州时期的传世书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黄州赤壁
黄州现存的“东 坡赤壁”有二赋 堂、挹爽楼、栖 霞楼、剪刀峰、 留仙阁、碑阁、 酹江亭、坡仙亭、 睡仙亭、放龟亭、 喜雨亭、问鹤亭 。
东坡制造
黄冈赤壁、二赋堂
• 凭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 • 流连风月,喜造物之无私
黄州:走向成熟
“乌台诗案”以及其后的在黄州被贬的 生活使苏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 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 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 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 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 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 《苏东 坡突围》
•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 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 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 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 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 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 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家门口停留下来的 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 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 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 呼之欲出。 • 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 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凤翔
杭州
(反对新党新政) 通判
黄州
(乌台诗案) 团练副使
儋州
苏轼的政治生涯大致可分为四期: (一)转任地方
(二)乌台诗案
(三)东山再起 (四)被贬海南
一、转任地方。 苏轼首任官职是凤翔府判官。 三年后,苏轼即由凤翔来到中央任职, 担任判官诰院。 36岁时苏轼首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 接下来被任命为密州太守,徐州知州、 湖州知州等职。在地方为官共八年。
《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一第二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 侄稿》)。 《枯木怪石图》:独树一帜的,充满了奇思妙想 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 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赤壁赋》:行楷,就是我们课本封面上的书法。
苏轼《赤壁赋》手迹
苏 轼 《 寒 食 帖 》 手 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觳( [hú] )纹平。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余生。
蓝色 苏轼的人生曲线 红色
人生轨迹 创作曲线
1079 1036
1084
1057
1094
眉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1101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宋神宗、哲宗期间的残酷党争
变法派阵营
宋神宗(雄心万丈的皇帝) 王安石(拗相公) 吕惠卿(巨奸大恶,富有险谋又极具说服能力的小 人,声名狼藉,追随王安石,后出卖王安石。) 李定(母丧不奔,后弹劾苏东坡。乌台诗案中力主判 处苏东坡死刑。有“名言”:“笑骂由他笑骂,好官 我 自为之”) 舒亶(乌台诗案的策划人,罗织东坡罪证高手。与邓 绍一同弹劾苏东坡) 曾布(活跃的政客) 王雱 (王安石之子) 章谆(后为苏东坡敌人)
给弟弟苏辙绝笔诗中有: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给妻子王闰之绝笔诗中有: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东坡居士”和“东坡雪堂”
高中课文(必修、选修)
《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苏轼在黄州时的作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方山子传》 《游沙湖》
关于《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