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精讲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意境和意象是文学创作中两个常用的概念,它们在表达和传达作品
的深层含义时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意境和意象都与情感和想象有关,但它们在形式和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意境是指通过语言和表达手法创造出的一种具有特定情感和
氛围的空间感受。具体来说,意境是通过词语、句子和段落等语言
元素的组合来传达作品中的情感、意义和思想,给读者带来一种感
性的体验。意境常常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方式来营造,利用形容词、副词、动词等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物体或场景的细节,从而使读
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投射,作家
可以在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出特定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沟通
和交流的目的。
与此不同的是,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和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和思想。意象通常利用对比、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有限的形象
和符号来传递更广泛、更深层的意义。意象可以是具体的物体、景观、动作或情感,其背后蕴含着更加抽象和普遍的意义。例如,黑
暗的夜晚通常被用作寂寞和无助的意象,红色的玫瑰可以象征爱情
和热情,这些意象不仅代表着单纯的感官体验,更寓意着深层次的
情感、价值观和思想表达。通过选取和组合适当的意象,作家可以
借助读者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出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使作品的
意义更加丰富和深邃。
此外,意境和意象在创作中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意境主要起到情感
传递和情绪渲染的作用,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气氛来影响读者的
情感和思维。意境可以让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
情绪,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而意象则更多地起到意义传达和思想
意象与意境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 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 些意象就会自然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 氛、意境,读者也会产生置身其中、身临 其境的感觉。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 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 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品味咂 摸,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 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 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满含着诗 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却句句是 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 情感之流。
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的概念
象: 物 万象更新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 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 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 是物; 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一)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 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画面)。诗歌 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 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 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 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 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 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所以品味 意境一定要借助意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论述题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与联系
四.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举例说说意象和意境(de)区别和联系.
“意象”最早见于易传·系辞:“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后陆机有:“穷形而尽象”(de)说法.认为只有对物象进行充分
描摹,才能使情意得到完美(de)展现.文心雕龙·神思篇:“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唐代,随着诗歌创作(de)繁荣,诗(de)意
象理论日趋深化、成熟.司空图提出:“意象欲生,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缜密)胡应麟: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而这些言论(de)“意”只诗人(de)审美意识、审美感情;“象”指社会生活中(de)人和事,自然界中(de)景和物.所以,中国古典诗
学(de)“意象”就是指诗人(de)主观意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
兴中相碰撞而产生(de)“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人心营构之象”.从美学高度来看,只有意与象,我与物,主体与客体、情
与景融交在一起,才能创作出美(de)艺术境界.此时
(de)“象”(或“境”)已不是纯客观(de)物了,已是经过心灵
化了(de),它已浸染上了作家(de)主体情志,它是情志(de)“感
性显现”,一般称之为“意象”,即含主体情志(de)客体物象.
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都会涉及到物我关系,诗歌创作是强调
“物化”境界,即物我合一(de)境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
景抒情(de)意境,这是一种诗中所描绘(de)生活图景与所表现
(de)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de)一种艺术境界.在绘画艺术
中,郑板桥将物我关系归纳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de)“竹象三意说”.
“意境”作为文学理论(de)概念产于唐代,但它(de)思想渊源早就出现在先秦以来(de)典籍中.道家强调“人与自然”(de)和谐统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这为“意境论”物我与共,主客为一,情景交融(de)美学理论提供了哲学前提.唐代诗僧皎然所说(de)“文外之旨”.刘禹锡(de)“境生于象外”;司空图进一步强调“韵外之至”“味外之旨”.(与李生论诗书)都揭示了意境发人想象(de)审美特征.第一个明确提出“意境”概念并对其内涵加以说明(de)是王昌龄.他在诗格中说:“第一个明确提出“意境”概念并对其内涵加以说明(de)是王昌龄.他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这样(de)意境才能给人以无穷(de)意味,真切感人.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取境”说,指出以意取境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境而来,“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一是由思而来,“有时意境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而这两类取境在表现上都须“有似等闲,不思而得”,强调其空灵、超然境外(de)特征.严羽(de)沧浪诗话(de)“兴趣”说表明了意境“虚”(de)特点.实境是指逼真描写(de)景、形、境,是客观事物(de)再现;而虚境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意境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民的
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哲学等方面的文
化内涵。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
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景物意象
景物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意象,它包括大自
然的物象,如山川、水波、花草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山水意象。山水意象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中的常见题材,更成为了
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人因热爱山水之胜,因此在诗
歌作品中运用到了大量的山水意象,以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感慨
和情感。
二、人物意象
人物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另一种常见的意象。中国古代文学
中的人物意象主要是指某个人物所具有的一种特点或者某种感情
状态。这种意象往往是基于文人对人类生活的深刻体验而产生的。
例如《庐山谣》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于自己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感到无奈和悲哀。
三、情感意象
情感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所表现的抒情性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情感意象主要是表现文人所感受到的一种内心感觉,比如寂寞、孤独、思念等。这些情感意象往往通过一种比喻的形式来表现。例如《梅花》中“瑶台高处绮罗香,晓寒冷色度朝阳。这等闲妨行旅处,莫叹丝桐无限伤。”这个意象比喻了作者自己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冷落之感。
四、神话意象
神话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意象之一,因为神话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山海经》为例,其中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从神话传说中提炼出某些特定的意象,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1.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
(1)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氖围。
(2)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3)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氖围
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
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渡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意象、意境的区别_课件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象的氛围。
意象意境的区别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 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 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 的单位。简而言之,意象与意 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二、意境鉴赏常用术语
类别 用语 壮阔类 阔大悠远、雄奇优美、雄浑苍劲、雄浑 壮观、富丽堂皇 明丽类 瑰丽、淡雅、恬淡自然、幽静、生机勃 勃、繁华热闹 深远类 幽深、奇险迷蒙、迷茫、缥缈、暗淡、 幽暗、昏暗 荒寒类 肃杀、萧条、萧索冷落、孤寂
悲凉类 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凄惨
意境鉴赏的问答模式P导学案10 问提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与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常见意象
4、莲花: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 的高洁之士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 5、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杜鹃啼血猿哀鸣 7、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 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
摘要:自古以来,“意象”与“意境”一直备受艺术家们的关注,为他们提供了极具创造性的创作思路。然而,由于“意象”与“意境”二词本身的模糊性,多数人难以在两者之间建立区别,而使他们之间缺乏真正的区别。本文就两者之间的辨析作出阐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理解上的帮助。
关键词:意象;意境;辨析
1、引言
伴随着西方艺术理论的到来,“意象”与“意境”一直是艺术家们和理论家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在欣赏一件作品时,经常会提到“意象”与“意境”,但由于这两个概念俩都具有模糊性,人们往往无法确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真正差别。本文在探讨“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时,首先概括地谈及了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而后由此推演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2、意象与意境的相似之处
“意象”与“意境”都是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它们都是艺术家们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它们都是艺术家们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作品的来源。作品的创作均采用了特定的绘画理论和技巧,以及具体的表达手法,以实现艺术家们对于意象和意境的把握和表达。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尽管“意象”与“意境”这两个概念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仍有一定差别。“意象”是指作品中某个片段、一个层次,它可以是一定
程度上的实物识别,也可以是具有张力感的抽象提示,只要它能让读者理解一个主题或者抽象概念,就被认为是一个意象。“意境”指的是艺术家们针对作品的整体叙述,它是一种整体的表达,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片断或特定的介绍。它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也更多地考虑作品的气氛和整体的思想表达,它强调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调和来完成一个作品。因此,“意象”更多地关注的是某一特定的特征。而“意境”则更多地是强调整体的和谐,调和,协调,以及作品本身的内在连贯性。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远的
意义而广受赞誉。在古代诗词中,意象与意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本
文将详细探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并分析它们在诗词创作中的
重要性和运用方式。
一、意象的定义和作用
意象是古代诗词表达意义和形象的重要手段。意象通过文字描绘、联想、象征等方式,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具象化,使读者在阅
读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古代诗词中,意象可以分为两类:形象意象和抽象意象。形象
意象即通过描绘具体的人物、景物、事物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而抽象意象则是通过抽象的符号和隐喻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维。例
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自然景象,形象生
动地展示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观的感叹;而《离骚》中的“食言而肥,
行己有耻”的抽象意象,则更多地表达了屈原对社会不公和个人遭遇的
愤怒与无奈。
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意象能够丰富诗词
的形象,使之更具有艺术感染力。通过具体生动的描绘,读者能够更
加直观地感受到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另一方面,意象还能够增
强诗词的象征性和寓意性,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通过象征和隐喻,诗词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所要传达的观点和价值观。
二、意境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意境是古代诗词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意境是指通过意象创造出
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绪状态,在读者心中引起的美感和共鸣。
意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一种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
形象来打造出与主题相符的氛围。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然而,作者通过
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请
看原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
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
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
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
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集其大成。王国维说:“境,
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
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
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
其口出。”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 “意境是情与景
7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 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 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 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 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 造意境。请看瘂弦的诗《秋歌》:“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 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七月的砧声远了,暖暖。雁子们也不在辽瞏 的秋空,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暖暖。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在 南国小小的山径。歌人留下破碎的情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 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一个暖暖,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 都留下了。”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意境。 这里有秋的白描,有对人物暖暖的深情。由“落叶、荻花、湖沼、 砧声、雁子、秋空、马蹄、山径、寺院、”这一系列意象,组合融 合成一种秋的意境。在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终目的和最高 追求。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
摘 要:意象与意境是艺术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都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将通过探讨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区别和关系,从艺术本质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进一步界定意象与意境的概念,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
关键词:意象;意境;艺术本质;艺术形式
I.Introduction
意象与意境是艺术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艺术评价的重要依据。它们的定义及其内涵不仅在艺术家和艺术学者之间存在差异,也在学术界引发诸多讨论和争议。本文将探讨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从艺术本质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进一步界定意象与意境的概念,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
II.Definition and concept
意象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通过直接把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情感表现出来,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意象中的图像和色彩有着直接和明显的表达性,它可以直接给观众以深刻的感受。
而意境则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运用抽象形式、色彩和空间构成一种抽象的概念,有着隐晦的内涵。意境中的图像、色彩和空间都有着抽象的含义,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深厚细微的感情。
III.Difference and relationship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意象是一种直接表达的艺术形式,而意境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除此之外,意象和意境还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它们可以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以形成更丰富的艺术形式。
在艺术的形式上,画家常常将意象和意境有机结合,把意象发挥到最大,使之触及深层次的内涵,以达到具有深度的艺术感染力。以马克罗斯曼的《蒙克利尔夜晚》为例,在这幅画中,他将水彩的光影与蒙克利尔充满悲凉景象的感觉有机结合,展现出一种意境,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一、内涵不同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5种之多。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
①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如下列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同上)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传统的意象
如何区别“意象”与“意境”
如何区别“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系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意象”包含“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物象一进入作品中,就会蒙上作者的主观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此意。故“意象”就是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意境”则是作者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无数个意象及其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意境。
比方如,“雪”是一种客观物象,但它一进入诗词就可以表示纯洁无瑕、高洁傲岸、凶狠冷酷等不同的情调,这时诗人的意趣、情感就包含到这“雪”中了,“雪”就成了意象。再如“柳”(谐“留”)象征送别,“菊”、“兰”象征高洁、隐逸,“松”、“柏”象征高洁、正直,“落叶”象征悲秋、失意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雅”、“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种物象融情于景,构成一幅形象可感的有明显深秋特色的游子悲秋思乡的图画,这图画就是意境。
简言之,“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物象,“意境”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境界,前者重在“象”,后者重在“境”。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 了解考查模式,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
4掌握答题步骤,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一一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一一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一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一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一一卢纶《送李端》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境与意象的区分
象(物象)——意(思想感情)
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 形似 (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 流水——绵软不绝,剪切不断(愁思) 绵软不绝, 愁思) 流水 通过象征体引起读者深思,获得审美愉悦) 神通(通过象征体引起读者深思,获得审美愉悦) 梅兰竹菊——傲雪独立,脱俗清雅(高洁人品) 傲雪独立, 高洁人品) 梅兰竹菊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 杜甫 旅夜书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秋思》 马致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温庭筠《 温庭筠 商山早行》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陆游《 陆游 书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畿复》 黄庭坚《 黄庭坚 寄黄畿复》
情与景的融合方式之四: 情与景的融合方式之四:情在景略
表面看来,全是抒情, 表面看来,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 式相反. 式相反. 直抒胸臆 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论意境与意象之区别
论意境与意象之区别
意境和意象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但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意境指的是通过语言和描写营造出来的一种特定的情绪氛围和气氛。比如,一篇诗歌可以通过运用抒情的语言和诗意的表达方式营造出来一种宁静和优美的意境,而一篇小说则可以通过详细描述场景和情节来创造出来一种紧张和戏剧性的意境。意境通常是与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息息相关的,通过意境的呈现,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意象则指的是作品中出现的具象化的形象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些形象和符号通常可以引发读者对某个思想或者情感的联想。比如,一个冷酷无情的男人可以是一篇小说中的意象,他的形象通常可以代表一种冷漠和残忍的思想或者情感。意象也可以是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比如一只飞鸟可以代表自由和幸福,而一只乌鸦则可以代表死亡和悲伤。通过意象的运用,作家可以更直接、更深刻地表达自己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意境和意象虽然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但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意境是通过语言和描写创造出来的情绪氛围和气氛,而意象则是具象化的形象和象征性的符号,用来代表某个思想或情感。二者都可以用来加深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提高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感受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 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 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 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 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 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 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 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 —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 友情。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 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 的心理活动。比如,当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说,被其中惊 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宇宙飞船来到茫 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再比如,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 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这时你头脑 中的形象,就是你想象的结果。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 想象,就比较具体。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 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在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里,作者是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 街上的明灯,又由街上的明灯想象到天上必定有美丽繁 华的街市和街市上闲游的平民、农民,于是又联想到传 说中的牛郎织女,想象到他们提着灯笼、骑着牛涉过天 河,在街上自由地行走,从而创造出一幅真切清新的画 面和一个美丽动人、寓意深邃的形象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比喻和象征的异同
比喻和象征的共同点: 一、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如: ①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用“明星” 来说明“街灯”。) ②人不可以无耻,因为无耻是魔鬼的钓饵。(用“钓饵” 来说明“无耻”。) 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燕雀”、“鸿鹄” 分别说明“佣者”与“陈涉”。) 象征如: ④我看得见那枣红色的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 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 (用“百合花”来说明“纯洁与感情”。)
③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形 象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 鉴 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赏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 借 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景 抒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 情 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 与 愁等)。 托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 物 言 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志 悲伤等感情。 异 同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
好、愿望、要求等
·
形 象 鉴 赏 · 借 景 抒 情 与 托 物 言 志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 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 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 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 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 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意象"与"意境"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 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 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 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⑤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没有蒲 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 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用对待“蒲公英”和“雏菊” 的态度来说明作者的“博爱”思想。) ⑥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 围着那尖圆的坟顶。(用“红白的花”说明革命的前景和希望, 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稳定性不同 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说比喻的意义较为狭窄和固定,而 象征的意义却要宽广和深沉得多,具有含义的多义性和 不确定性。这是比喻和象征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区别。 如“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所具有的意义是固定的, 即它象“播种机”一样具有“撒播”的特点,不过现实 意义上的“播种机”撒播的是植物的种子,而“长征” 撒播的是“革命思想”这样的“种子”。此外很难有其 它的解释。但象征就不同,象征客体具有什么样的象征 意义,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寓意,而且也可以因人而有 不同的解释。如,“竹子”通常象征高风亮节、刚正不 阿、坚强不屈,如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 松,任尔东南西北风”。但在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的诗句中却象征丑恶势力。
意象与意境
登楼寄王卿
唐●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问题1:三四两句写了哪写意象? 【答】苍茫的秋山,零落的砧杵声,淅淅沥沥 的寒雨,莽苍的荆榛 所谓“意象”,就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如果 分开来说,“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意;“象” 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作者意中 之象,不同于纯客观存在的物象,它是融入了作 者情思的形象。
①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说来,没有 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都更加鲜 明突出。甲乙衬托,并不是所谓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主 次之分,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勇过衬托,使 主体更加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陪衬的主要区别。 ②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甲乙对比,两者必须都要 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果;而甲乙衬托, 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 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 主体。 ③从甲乙两者的类属来讲,凡甲乙对比,两者要么同一 物体,要么同一方面,否则便不可比;而甲乙衬托,两 者可以是同类属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属的,如以景衬情 就是言此而意彼。对比与衬托,不仅是修辞方式,也是 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戏剧、电影、绘画、摄影、雕塑 和音乐等,都经常用到它。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收到良好 的艺术效果。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 和意味。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 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 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 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 正如题目,对意象的回答是名词性的短语,而 对意境的回答则是描述性的。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 或事物,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 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
“想象”指由具体事物引起而想出不在眼前的具 体形象或情景,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 的,却又合情合理的。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 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 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 “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 “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 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 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把小朋友比作 “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 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 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 “对比联想”。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时,往往会 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在某些方面相近,对我们都是一样 的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由此可见, “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 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 梁”。 有的作文,比如状物抒情的作文,有的作文中的一些细 节,比如升国旗时想到一些事情,就必须使用联想的方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 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 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 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 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 气氛就是意境。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 的两面并联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辞方式
衬托:是用乙事物来作甲事物的陪衬,以突出事 物的修辞方式。……映衬可分正反衬两类。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 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 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 存的。
2、各自的作用不同。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手法,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 如:失掉光辉的太阳,飘浮在雾海之上,恰似一 个落入水中的铜镜。“失掉光辉的太阳”是个什 么样子?这是比较抽象的,但“铜镜”就具体形 象得多了,人们通过这个形象就很容易感知到 “鬼魂光辉的太阳”的形状和色彩。而象征却恰 恰相反,它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形象 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如 上文的“红白的花”是具体而常见的,但其蕴含 的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只有在《药》这篇作品 所创设的典型环境中才具有这样的特殊含义。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或称借物抒情、托物抒情、托物咏 志。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 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 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 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 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读者只有品味、咀 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 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2.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 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如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情 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 有情中景、景中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 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杜甫那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春望》中颔联“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 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本 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 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 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 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我国古典诗歌中很 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如宋祁的“红 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郑燮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
二、都由三部分组成且都可省减。 比喻由百度文库体(被比喻对象)、喻体(做比喻的事物)、 喻词(联系词语)三部分组成。如上文例①“街灯”是 本体,“明星”是喻体,“好像”是喻词。 象征由象征客体(即具体事物,如上文的“百合花”、 “蒲公英”、“雏菊”、“红白的花”。)、象征本体 (即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者的主观意识。如上文例④ 的“纯洁与感情”。)和象征词(表明相关联系的词语, 如④的“象征”。)等三部分组成。
别举例解读.doc
对意象与意境的区
问题2:三四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答】苍茫的秋山下,淅淅沥沥的寒雨中,传来 零落的砧杵声,这凄凉的声音震动作者的心弦, 远处莽苍的荆榛,更激起了他难耐的孤寂之感与 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秋风秋雨愁煞人。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 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 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 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 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观的。如:①的 “街灯”和“明星”,②的“无耻”和“钓饵” 等。而象征侧重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 关联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而且这 种相关联系是靠联想去寻找的。如例⑥。“红白 的花”和“革命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或“人们对 革命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之间是不存在直接的相 似点的,人们只能通过联想把“花”与“美好前 景和希望”联系起来。再如,鸽子象征和平。 “鸽子”与“和平”也不存在相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