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喷泉

合集下载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这是一个适用于大班的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喷泉。

2. 了解喷泉的原理。

3. 学会制作简单的喷泉。

二、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水泵装置。

3. 水槽。

4. 水管。

5. 颜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喷泉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喷泉的概念。

2. 探究喷泉的原理(15分钟)

通过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喷泉的原理,包括水泵装置、水槽、水管等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水喷出来?水是怎么被送上来的?

3. 制作喷泉实验(20分钟)

将水槽放在讲台上,把水泵装置放入水槽中,并连接好水管。调整水泵装置的开关,让水从水槽中被抽送到水管中,最终形成水柱喷出来的效果。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参与到制作喷泉的过程中。

4. 探究喷泉的变化(10分钟)

让学生尝试在水槽中加入一些颜料,观察喷泉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变色了?这是喷泉出问题了吗?

5. 总结(10分钟)

通过总结,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到喷泉的原理和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喷泉,例如可以在喷泉中加入音乐,或者变化喷水的颜色等。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喷泉,并在学校的某一地方进行展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选出最有创意的喷泉设计。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喷泉的原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通过设计喷泉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小制作水杯喷泉教案

科学小制作水杯喷泉教案

科学小制作水杯喷泉教案

教案标题:科学小制作水杯喷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易的水杯喷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资源:

1. 水杯

2. 针

3. 小水泵

4. 水管

5. 水

6. 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水杯喷泉?你们知道是如何制作的吗?”

2. 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实验设计:

1. 向学生解释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基本概念,并与他们讨论。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水杯、针、小水泵、水管和水。

3. 指导学生设计他们的水杯喷泉实验,包括确定喷泉的高度、水流速度等因素。

4. 学生根据设计,制作他们的水杯喷泉。

实施实验:

1. 学生按照设计,使用针在水杯底部打孔。

2. 将水管连接到小水泵上,并将水杯放置在容器中。

3. 启动小水泵,观察水杯中的水流情况。

实验记录和分析:

1.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2. 学生讨论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对水杯喷泉的影响,并总结实验结果。

展示和讨论:

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水杯喷泉。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作用。

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水杯的形状、孔的大小等因素,观察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有趣的喷泉实验原理中班

有趣的喷泉实验原理中班

有趣的喷泉实验原理中班

喷泉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它通过水的液压力和重力的作用实现水从喷泉底部向上喷涌的效果。喷泉实验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气压、重力、液压和水的表面张力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喷泉实验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气压原理

气压是喷泉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一般大气压下的喷泉实验来说,可以通过玻璃管和喷泉底部的通气孔来实现气体的进出,从而达到稳定的气压状态。当正常的大气压力作用在高度相同的不同水面上时,水面之间的压差非常小,因此它们的液面高度基本相等。而一旦我们向玻璃管中加入空气,大气压力就会加大,导致液面整体上升,水从玻璃管中流入喷泉底部的水槽中,同时经过通气孔,再次由喷泉口高速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

二、液压原理

液压原理是喷泉实验中达到高压力的关键。当喷泉底部水槽中的水量增加时,承受水压的底部塑料片和液栏会向上推动,同时液栏和水箱底部之间的缝隙减小,水进一步被压缩,直至压力足够大时,水从喷泉口喷出,实现高压喷泉效果。

三、表面张力原理

表面张力是喷泉实验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方面,通过它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喷泉造型效果。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它能够形成一个不易被破坏的表面膜。在喷泉实验中,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洗涤剂等物质,从而打破水的表面张力,使水形成各种高高低低的泡泡结构,从而实现喷泉效果的多样化。

四、重力原理

重力是影响喷泉实验中水流的另一个因素。当置放喷泉实验器时,若喷泉底部未能均匀接触地面,就会打破重力平衡,导致水无法正常喷涌。因此,在进行喷泉实验时,我们需要确保喷泉底部可以平均地接触地面,以保证实验效果。

小学科学实验自制简易小喷泉作文

小学科学实验自制简易小喷泉作文

小学科学实验自制简易小喷泉作文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喷泉吗?那种水往上喷,像一朵花一样可漂亮啦!今天,我就来教大家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小喷泉。

有一次,我去公园玩,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喷泉,水喷得高高的,我就在想,要是我能在家里也做一个就好了。回到家,我就开始琢磨起来。

我们要准备的东西很简单哦,一个矿泉水瓶,一根针,还有水。把矿泉水瓶装满水。然后,用针在瓶子的底部扎几个小小的洞。

神奇的事情发生啦!水从那些小洞里喷了出来,就像一个小小的喷泉。我开心极了,围着小喷泉又蹦又跳。

小朋友们,快来试试吧,自己动手做的小喷泉可有趣啦!

作文二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分享一个超好玩的科学小实验,那就是自制简易小喷泉。

我记得有一天,天气特别热,我特别想玩水。突然,我想到了可以做个小喷泉。

准备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再拿一根细细的针。用针在瓶子下面扎几个小孔。

哇塞!水一下子就喷出来啦,就像小火箭一样往上冲。看着自己做的小喷泉,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科学家。

小伙伴们,别犹豫,赶紧动手做起来,保证让你开心得不得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设计意图:

孩子们总是对“水”充满兴趣,常常趁我们不注意时,喜欢用手捂住水龙头,让水喷射出来。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和饮料,剩下的饮料瓶也是随手一扔,我想结合废旧塑料瓶来激发与水来结合,通过孩子自行动手制作一个小喷泉来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并培养从小节能环保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PPT、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喷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活动难点: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活动流程:

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

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料? 小结:制作喷泉需要塑料瓶,吸管和橡皮泥。

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3、自由尝试组装喷泉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选择自己认为能成功的顺序进行组装。

(2)吹气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实验成功的记录:为成功的方法贴上笑脸标记。

意图:通过集体分享交流,提升活动经验

1、集体讨论:分享实验成功的经验。

提问:

(1)按照哪个顺序进行组装才能产生喷泉?

(2)为什么组装顺序正确还是不能产生喷泉呢?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喷泉》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喷泉》附反思
本次活动是小班制作活动,因此整个活动的重点:乐意探索组装塑料瓶喷泉的方法。自主进行探索制作喷泉的方法。在制作活动中发现难点是尝试用橡皮泥将塑料瓶口封住并不漏气。只有不漏气才能验证实验制作的成功。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实验成品,自己动手尝试组合;第三环节通过自由尝试通过向瓶中吹气产生喷泉,检验实验装置是否成功。最后环节回归生活让幼儿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汽水和糖果也会产生喷泉,并鼓励幼儿观察现象,并对此产生探究兴趣。
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试?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料?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喷泉》附反思
活动目标: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PPT、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Hale Waihona Puke Baidu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活动过程:
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幼儿园科学实验:DIY小喷泉

幼儿园科学实验:DIY小喷泉

幼儿园科学实验:DIY小喷泉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经常会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比如制作不同颜色的泡泡、发光染料等等。而今天我们将进行的实验是:DIY小喷泉。这个实验既有趣又实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

材料准备:

1.空的饮料瓶(500毫升或更大)

2.一小袋小石子

3.一小袋玻璃珠

4.密闭的塑料容器

5.线

6.小铁锤

7.一小瓶洗洁精

8.老虎钳

步骤:

步骤1:制作喷泉底座

我们需要为喷泉制作一个底座。将一个空的饮料瓶放入密闭的塑料容器中,并添加一小袋小石子和一小袋玻璃珠。用线将瓶子固定在塑料容器的底部。

步骤2:打洞

现在,我们需要在饮料瓶上打一些小孔。使用小铁锤,轻轻敲打瓶子底部,打出一些直径约为2毫米的小孔。这些小孔将被用来喷出水来制造小喷泉。

步骤3:组装喷泉

在一侧小孔使用老虎钳夹上一段线,并将线拉到塑料容器的上部。注入适量的洗洁精和水,直到洗涤剂和水的混合物达到饮料瓶的一半高度即可。

步骤4:启动喷泉

现在轻轻地摇晃一下容器,水和洗涤剂的混合物进入到导管的一端,经过线细小的通道进入到瓶内,顺着瓶内壁逐渐从瓶底的小孔中喷出。这样就制造出小喷泉了。

小结:

DIY小喷泉实验看似简单,但它其实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科学理论,比如重力和质量等概念。通过实际制作和操控小喷泉,孩子们可以逐渐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自己动手做事和探索的能力。这对他们当前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玩耍中获得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教案反思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水资源现状、举例浪费水资源的后果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培养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幼儿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喷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喷泉吗?它们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水的奥秘。
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小喷泉》为小班科学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与发现》第二章《水的奥秘》。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感知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的关系;2.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小喷泉的形成过程;3.了解生活中喷泉的例子,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喷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制作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

制作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

制作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

教案主题:制作小喷泉

学科:科学

年级:小班

教学目标:

1.了解并体验小喷泉的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一台小型水泵。

2.一些透明的塑料瓶。

3.一些小石子或彩色珠子。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小喷泉的概念,可以用图片或视频来展示小喷泉的外观和工作原理。

2.引导学生们讨论他们对小喷泉的想象和期望。

操作过程(40分钟):

1.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制作小喷泉。

2.指导学生们在透明的塑料瓶盖上钻一个小孔,使水能够喷出。

3.学生们将小石子或彩色珠子放入塑料瓶中,增加美观度。

4.将水泵放在容器的底部,连接好水泵的电源,并将其放入塑料瓶里。总结(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和描述。

2.学生们展示他们制作的小喷泉,并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的设计和想法。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延伸活动:

1.学生们可以尝试将小喷泉放在户外,比如花园或公园,观察不同环

境对小喷泉的影响。

2.学生们可以尝试改变小喷泉的装饰物和外观,比如使用不同颜色的

涂料、添加贝壳或植物等。

3.学生们可以用小喷泉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或教室。

评估方式:

1.教师观察学生在制作小喷泉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学生对小喷泉工作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

3.学生在展示和介绍自己制作的小喷泉时是否能够清晰表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制作小喷泉,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但是,由于实验涉及到用电设备,需要教师严格监控和指导学生的操作,避免发生意外。同时,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需要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教学目标

1.手工制作喷泉并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

2.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了解水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小水泵1个;

2.水管若干;

3.酒瓶塞若干;

4.丙酮塞若干;

5.小铁架若干;

6.遮阳网、幼儿剪刀、粘胶带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制作喷泉主体

1.将小水泵按照说明书安装好,并用水管连接到喷泉主体上;

2.将酒瓶塞或丙酮塞插入喷泉主体的孔洞中,这将成为喷泉的出水口;

3.将喷泉主体放到小铁架上,以便随时调整高度和角度。

第二步:制作喷泉防护罩

1.用遮阳网包裹住喷泉主体和小铁架,用粘胶带固定;

2.将遮阳网向上折叠,形成如半球的形状,并用粘胶带固定。同时,在球体下方的地面画出一个圆形,使之与球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喷泉构造,如图所示。

第三步:准备水源

1.在教学区域附近配置好水源;

2.确保水源是幼儿可以接触的范围内,最好用小水桶或脸盆等容器兜水。

第四步:实践演练

1.让幼儿一起观看小水泵喷水的情景,并向幼儿介绍水循环和喷泉的物理原理;

2.让幼儿举起水桶,将水倒进喷泉主体内;

3.幼儿可以随意调整喷泉角度和高度,观察水流的变化;

4.当幼儿将水倒入足够的量后,让幼儿仔细观察喷泉的水流,领会水流

变化的规律。

教学总结

在幼儿充分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老师要多指导和鼓励,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此次教学中,幼儿通过制作喷泉,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增进了对环境和水的认知,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班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科目:科学

年级:大班(3-4岁)

教学目标:

1.了解喷泉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2.能够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喷泉。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瓶子(两升容量以上)

2.餐巾纸

3.水

4.食用色素

5.杯子

6.小玩具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制作喷泉”。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喷泉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实操部分(25分钟):

1.教师将一个已经加有水的瓶子放在桌子上,并询问学生喷泉中的水是怎么出来的。

2.要求学生猜测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喷出来。

3.教师提供几种可能的答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重要的因素:水需要有一个通道来流出。

4.教师将餐巾纸卷成小圆柱体,然后放入瓶子中,要求学生再次观察瓶子里的水,并提供水为什么没有喷出来的原因。

5.当学生发现喷泉中的水仍然没有喷出来时,教师提供更多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流动需要一定的压力。

6.接下来,教师将水倒出,再次询问学生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

7.教师向学生解释,喷泉中的水需要一个源头,并通过斜倾瓶子让学生观察到水有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8.教师将食用色素加入瓶子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9.给学生每人一杯水,并请他们倒在瓶子中的水源头处。

10.随着水的源头被倾斜,学生可以看到喷泉开始喷水了。

11.教师让学生观察喷泉的运作,并讨论喷泉的原理和动力。

延伸活动(10分钟):

1.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玩具,让他们尝试用杯子里的水制作自己的喷泉。

2.学生可以自由探索不同的角度和力度来观察喷泉的效果。

3.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他们的发现并交流互动。

神奇的小喷泉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小喷泉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小喷泉小班科学教案

一、引言

小班的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通过实践体验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教案将介绍一个有趣而神奇的科学实验——小喷泉,通过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又可以锻炼他们的操作技巧和探究能力。

二、实验目的

1. 培养幼儿对水的性质产生兴趣,探索水的特点;

2.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实验材料准备

1. 一个大水罐或水桶;

2. 一只空的饮料瓶,瓶口直径要与水龙头相匹配;

3. 黑色的胶带或胶水;

4. 海绵或其它类似材料。

四、实验步骤

1. 将大水罐或水桶放到一个稳定的位置上,加满水;

2. 在水桶旁边放上一个台子,将饮料瓶倒置放在台子上,瓶口对准

水龙头;

3. 用黑色胶带或胶水将饮料瓶和水龙头连接起来,确保连接处严实;

4. 将海绵或类似材料放入饮料瓶中,直到饮料瓶底部覆盖海绵;

5. 打开水龙头,观察喷泉效果。

五、实验观察与分析

1. 打开水龙头时,幼儿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饮料瓶内的海绵起到

了什么作用?

2. 饮料瓶为什么能够形成小喷泉?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神奇的小喷泉实验,幼儿们对水的性质和流动规律产生了

兴趣,并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了一种有趣的科学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们发现饮料瓶内的海绵起到了调节水流的作用,水流汇集在瓶底,通过瓶口被迫喷出,形成了小喷泉现象。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幼

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七、延伸活动

1. 让幼儿们设计自己的小喷泉装置,看他们能否通过调整装置结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 - 了解自制喷泉的基本原理; - 观察和描绘实验现象; - 学会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气态、液态、固态; - 培养动手能力,学会制作自制喷泉。

教学准备

•热水器或电炉;

•大玻璃杯或透明塑料杯;

•小塑料瓶或塑料管;

•热水或蓝宝石石油;

•塑料夹子或橡胶筋;

•实验用的桌布。

教学步骤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水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状态变化并与生活实际联系。

实验环节

1.准备工作:将热水倒入大杯里,让学生热水中恰好能够放入小塑料瓶或塑料管。

2.将小塑料瓶或塑料管放入热水杯中5~10分钟,直到其内部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不用触摸即可感到。

3.将热水杯移开,再把小塑料瓶或塑料管快速倒扣,放进另一个盛有少量蓝宝石水的杯中。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小塑料瓶或塑料管中的气体,受热后膨胀,当倒扣并浸入蓝宝石水中时,气体开始冷却收缩,蓝宝石水通过小塑料瓶或塑料管从下面涌出,形成自制喷泉。

实验讲解及思考

1.在进行实验时,气体在热水中的膨胀状态;

2.在放到冷水中时,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将盛有色水的杯子浸入原杯子中,色水开始从底部涌出,形成了“喷泉”的状态;

3.通过实验,理解了“温度变化与状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回顾

1.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再次强化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2.对学生所发现的现象进行系统性总结;

3.复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1.结合教材,采用启发性讲授,以生活为切入点,展示科学的意义;

2.废纸利用,引导孩子体验;

3.细致、纯熟、耐心,严密的语言组织、科学的思维逻辑,赋予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

制作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

制作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

制作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

教案标题:制作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水的运动原理和喷泉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制作小喷泉,并观察和描述其运作过程。

教学准备:

1. 水瓶或塑料瓶(空的)

2. 塑料管或吸管

3. 塑料袋或橡皮筋

4. 剪刀

5. 水

6. 实验台或桌面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

- 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展示喷泉的形象,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喷泉的了解和观察。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吗?你们认为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小型的喷泉吗?

2. 知识讲解:

-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解释喷泉的工作原理。强调水的运动和压力的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利用水的运动和压力制作一个小喷泉呢?

3. 实践制作: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组教学准备材料。

- 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将塑料管或吸管剪成适当的长度,使其能够插入水瓶中。 - 将塑料管或吸管插入水瓶的盖子中,并用塑料袋或橡皮筋将其固定。

- 填充水瓶至适当的水平,并紧闭盖子。

- 将水瓶倒置,将塑料管或吸管的另一端放置在实验台或桌面上,观察水的喷射情况。

4. 观察和记录:

- 鼓励学生观察小喷泉的运作过程,并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喷泉的高度和水的量是否会影响喷泉的喷射情况?为什么?

5. 总结和讨论:

-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制作小喷泉的经验和观察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改变了水的量或者喷射的角度,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科学小制作喷泉

科学小制作喷泉

科学小制作喷泉

喷泉是一种美丽而引人注目的景观,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

的感觉。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科学小制作喷泉。这个小制作喷泉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和水柱,非常有趣和好玩。

材料:

- 一个透明的容器或喷泉装置

- 白醋

- 小苏打粉末

- 食用色素(可选)

- 水

- 洗涤液

- 汤匙

- 滴管(可选)

- 塑料瓶和吸管(可选)

步骤:

1. 准备容器:选择一个透明的容器来装载喷泉。这个容器可以是一

个花瓶、玻璃瓶或是透明的塑料容器,只要能够看到里面的化学反

应即可。

2. 加水和初始化学品: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约占容器的三分

之一至一半。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醋。白醋可以起到初始的碱酸中

和反应。

3. 加入小苏打粉末:将一小勺小苏打粉末加入容器中。你可以使用

汤匙来量取适量的小苏打粉末。如果你想要喷泉发出不同颜色的气泡,可以在这一步加入几滴食用色素。

4. 加洗涤液:在容器中加入一些洗涤液。洗涤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能

够使气泡保持稳定,并使喷泉效果更加出色。

5. 观察喷泉效果:慢慢地,你会看到化学反应发生。白醋和小苏打

粉末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气泡会通过液体

上升,形成一个小型的喷泉。你可以用滴管加入一些洗涤液以增加

气泡的稳定性和数量。

6. 扩展实验:如果你想要进一步改进你的小制作喷泉,你可以使用

一个塑料瓶和吸管来制作一个喷泉装置。将塑料瓶剪成一个小口瓶,并将吸管插入瓶口底部,通过吸管将化学品和洗涤液注入瓶内。将

瓶口覆盖住或用胶带封住,然后翻转瓶子,摇晃一下以激发化学反应,即可看到喷泉效果。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三节《水的流动》。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性质、流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水的压强制作喷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流动规律。

2. 学会运用水的压强原理制作喷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运用水的压强原理制作喷泉。

重点: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流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喷泉模型、水、容器、管道、剪刀、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份喷泉制作材料,包括水、容器、管道、剪刀、胶

带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喷泉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

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喷泉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性质、流动规律以

及压强原理。

教师通过板书和实物演示,讲解如何制作喷泉。

3. 随堂练习(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制作一个成功的喷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动手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按照讨论结果,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喷泉。

教师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5.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各组展示制作的喷泉,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利用水的性质制作的小实验吗?”

六、板书设计

1. 《制作喷泉》

2. 内容:

水的性质

水的流动规律

压强原理

喷泉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版的喷泉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

执教人:赵凤梅

单位:太原市育才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探索、发现喷泉的形成.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萌发探索欲望和研究精神. 活动准备:

1、整理箱5个、1号瓶和2号瓶若干

2、幼儿每人三份记录表大记录表三份

3、彩笔每人一支

4、毛巾4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你见过喷泉吗?

2、在哪里见过喷泉?

3、问:谁发现了,喷泉的水是朝哪个方向喷的?

4、小结:我们平时见到的这些美丽的喷泉,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更多的则是人工制造的,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水是向哪里喷的?(向上)。那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小小喷泉?

二、探索发现喷泉的形成。

1、(出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瞧!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瓶子,瓶盖上有一个小孔.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小喷泉.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

能让它变成一个能喷水的小喷泉呢?(在里面装水)只要装上水就能变成喷泉吗?

一会儿就请你们到水盆前面每人拿一个空瓶子亲自动手试一试.如果实验成功了,(出示记录表)就请你把自己的方法记在第一组表格中.

2、幼儿动手操作并进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空瓶子,亲自动手试一试吧.不过,水娃娃要提醒你们,它可是个有礼貌的孩子,请你不要把它们洒到别人或者是自己的身上.

3、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做出了能喷水的小喷泉.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的记录,发现了什么秘密。原来,瓶子里的水不满,喷不出喷泉;只有瓶子里的水满满的,才能喷出喷泉。

三、探索发现孔的大小对喷泉水柱的影响。

1、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送给你们每人两个小喷泉,(出示两个瓶子)一号喷泉和二号喷泉.瞧,这两个瓶子是一样大的,里面的水也都是满满的,不过他们却藏着一个小秘密.一会儿就请小朋友和这两个喷泉宝宝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记录表)请你把找到的秘密记在第二组表格中.

2、幼儿动手试验、比较、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就请你们每人拿一个一号喷泉和一个二号喷泉来玩一玩,找一找吧.

3、小结:你发现一号喷泉和二号喷泉的秘密是什么?(教师验

证并小结:同样大小的瓶子,盛着同样多的水,喷口越大喷出的水柱越矮越粗;喷口越小喷出的水柱越高越细。

四、探索发现施加的压力与水柱的关系

1、看到小朋友玩的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好不好?而且我要和你们来比赛.瞧(出示喷口稍大的两个瓶子)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瓶子,水都是满满的,连喷口都是一样大.

2、你们猜一猜老师和小朋友,谁的喷泉会喷的更高一些?为什么?一起喊1 2 3 喷.请小朋友拿起1号喷泉试一试,当你轻轻压的时候,喷泉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子的?当你用力压的时候,喷出的水柱会变的怎样?

3、请一名幼儿把自己发现的情况记在大表格中.

4、小结:大小相同的两个瓶子,盛着同样多的水,连喷口也是一样大,当我们给它的力量越大,水柱喷的越高;给它的力量越小,水柱喷的越矮.。

五、利用记录表进行小结.

(出示大记录表) 请小朋友说一说发现的秘密问:

1、谁能告诉我, 要想喷泉喷得很高很高,该怎么做?

小结:要想喷泉喷得很高很高,就得在瓶子里装满水,用小孔的瓶子,还得用力挤瓶子。

2、要想喷泉喷得很低很低,该怎么做?

小结:要想喷泉喷得很低很低,就得在瓶子里装满水,用大孔的瓶子,还得轻轻地挤瓶子。

六、音乐喷泉表演

1、感受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喷泉。

平时,我们见到有的喷泉还会随着音乐一起喷涌,这就变成了音乐喷泉.请小朋友当小喷泉,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柔和和激烈、有力。

2、刚才,我们发现了音乐喷泉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用小瓶做一个真正的喷泉呢?当音乐比较柔和时,喷泉是什么样子的? 音乐变的激烈\有力时,喷泉变成什么样子了?当音乐停止时,喷泉怎么样了。那就请小朋友拿一个小瓶,装满水,让它随着音乐一起喷涌吧..

3、幼儿听音乐感知强弱进行自由表演。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依据我园归纳总结的“探究式科学活动”的五个步骤而设计的:

步骤一、确定探究的题目(主题),提出问题。(实现的教育目的: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我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见过的喷泉,从而引发幼儿对自己制作喷泉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步骤二、推测与讨论。(实现的教育目的:孩子构建知识的前提)。

在三个小实验中,全部是先提出问题,让幼儿来猜想:该怎么办?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步骤三、进行实验和观测。(实现的教育目的: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

这一实验过程是幼儿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的过程,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获得了感性的经验:瓶子里的水灌满才能形成喷泉;孔大的瓶子喷泉又低又粗,孔小的瓶子喷泉又细又高;给的压力越大,喷泉越高。

步骤四、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转换成证据。(实现的教育目的:幼儿学习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幼儿的客观描述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是做记录,具体记录各种条件下喷泉的形态。

步骤五、表达和交流。(实现的教育目的:幼儿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

在每个实验后都有一个小结,这是将幼儿的感性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既要求幼儿清楚表达自己的发现,有要求幼儿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而此阶段,教师的总结尤为重要,要对操作结果进行总结,要言简意赅。

《纲要》中要求科学教育要生活化。本次活动设计的一个亮点是第五环节,请幼儿利用已知的经验说说:要想喷泉喷得很高很高,该怎么做?要想喷泉喷得很低很低,该怎么做?这是让幼儿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反思:

优点:

1、在环节的导入部分,能抓住教育契机,依幼儿的回答及时地引导幼儿讨论,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2、环节设计层层递进,幼儿先发现喷泉的形成,再探索孔的大小对喷泉的影响,最后实验发现瓶子受力不同形成的喷泉也不同。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并且不断地在探索验证,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

1、幼儿实验时虽然做了记录,但还要返回去玩,导致拖延了时间,老师不停地要求常规。再教时,应该提前设定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幼儿可以多次试验,时间到了则要全部回去记录,既照顾到了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但也不会影响集体活动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