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喷泉
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教案反思
《小喷泉》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使其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2.培养幼儿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3.培养幼儿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使其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4.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学会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本节课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为新教材要求下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
举例:让幼儿观察小喷泉的形成过程,引导他们用词语描述水流的喷射高度、速度等。
(3)了解生活中的喷泉实例:联系实际生活,让幼儿认识到喷泉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关注和兴趣。
举例:介绍公园、广场等地的喷泉设施,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
(1)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记录:对于幼儿来说,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记录是一大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喷泉的基本概念。喷泉是水流因压力作用喷涌而出的自然或人工景观。它在美化环境、降温除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喷泉在公园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水的压力与小喷泉形成的关系,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水资源现状、举例浪费水资源的后果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培养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幼儿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喷泉》附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喷泉》附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标: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PPT、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喷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活动难点: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活动过程: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
(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料?小结:制作喷泉需要塑料瓶,吸管和橡皮泥。
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3、自由尝试组装喷泉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1)选择自己认为能成功的顺序进行组装。
(2)吹气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实验成功的记录:为成功的方法贴上笑脸标记。
意图:通过集体分享交流,提升活动经验1、集体讨论:分享实验成功的经验。
提问:(1)按照哪个顺序进行组装才能产生喷泉?(2)为什么组装顺序正确还是不能产生喷泉呢?小结:组装喷泉时先插吸管,再用橡皮泥紧紧地封住瓶口。
2、看录像,感知原理提问:(1)向哪一根吸管里吹气能产生喷泉?(2)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听巧虎说一说。
小结:原来空气从短管进入挤压瓶子里的水宝宝,水宝宝就会从长吸管里喷出来。
3、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是小班制作活动,因此整个活动的重点:乐意探索组装塑料瓶喷泉的方法。
自主进行探索制作喷泉的方法。
在制作活动中发现难点是尝试用橡皮泥将塑料瓶口封住并不漏气。
只有不漏气才能验证实验制作的成功。
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实验成品,自己动手尝试组合;第三环节通过自由尝试通过向瓶中吹气产生喷泉,检验实验装置是否成功。
科学小实验自制喷泉
科学小实验自制喷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学小实验:自制喷泉科学原理
水的压力由水的深度决定,水越深,水压就越大;水越浅,水压就越小。
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径相同的情l)下从瓶子底部喷出的水喷射得最远,顶部喷出的水射出的距离最近。
此外,当用力挤压瓶身时,瓶子中的水同时受到压力的影响,从大小不同的小孔中中喷射出来。
挤压越用力,水压越大,喷泉越大。
材料准备:
两个大一些的空饮料瓶(如雪碧瓶)、大头钉、水
制作方法:
(1)在一个雪碧瓶的瓶身一侧竖排用大头钉扎若干个直径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个雪碧瓶的瓶盖上扎数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小孔。
实验操作:
(1)让幼儿在第一个瓶子中装满水,水会从瓶身的小孔中喷出来,且水喷射的距离不同。
(2)让幼儿在第二个瓶子中也装满水,并拧紧瓶盖,然后用力挤压瓶身,水会象喷泉一样从上面喷出来。
指导建议:
●操作第一个瓶子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远,哪一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近,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第二个瓶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用力大小对形成喷泉大小的影响。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教案:小班科学《小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第一章第三节“小喷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了解水的压力和水的流动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压力和水的流动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压力和水的流动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观察到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水泵、水管、塑料瓶、气球等。
学具:学生实验操作包(包括水盆、水泵、水管、塑料瓶、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自动喷水的喷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并演示如何使用实验教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实验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个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 描述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
2. 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答案:1. 水的压力是指水对容器壁的力,水的流动特性是指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2. 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因为水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喷泉水的压力:水对容器壁的力水的流动特性: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水的压力和流动特性。
2. 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大班亲子科学实验我的小喷泉教案
大班亲子科学实验我的小喷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水的奥妙》中的第三节《我的小喷泉》。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压力概念、喷泉的形成原理、简单实验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压力,理解喷泉形成的科学原理。
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压力和喷泉形成原理。
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实验装置、水、色素、记录表、教学PPT。
2. 学具:每组一份喷泉实验材料、记录表、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喷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喷泉的兴趣。
2. 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水的压力概念和喷泉形成原理,通过动画演示,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喷泉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分享与讨论(10分钟)各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小喷泉2. 板书内容:水的压力喷泉形成原理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自己的小喷泉答案:请幼儿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设计一个独特的小喷泉,并记录实验过程。
2. 作业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与家长分享喷泉实验,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过程,提高亲子互动。
环境创设:在活动区设置科学实验角,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
教学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科学实验活动,如小船浮沉、火山爆发等,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5.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水的压力和喷泉形成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喷泉的原理和构造。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小喷泉的模型或图片。
2. 适量的水和容器。
3. 各种吸管和塑料瓶。
4. 食用色素(可选)。
5. 干净的毛巾或纸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引入话题:“你们有没有见过喷泉?喷泉是如何工作的?今天我们要探索一下小喷泉。
”2. 喷泉的原理(10分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喷泉的原理:“小喷泉利用压力将水喷射出来,当水经过喷口时,由于压力的作用,水流速度加快,流经喷口的一瞬间,水流速度最大,从而形成喷射出的水柱。
”3. 制作小喷泉(15分钟)将一些吸管用胶带粘成喷口,将吸管的一端插入塑料瓶里,并用胶带固定。
然后将另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向喷口的那个瓶子里注水。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和长度的喷口对喷泉现象的影响。
4. 调整喷泉(10分钟)让学生通过调整水的注水量和喷口的角度和形状,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喷泉效果。
可以让学生用食用色素将水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水流的变化。
5. 观察和讨论(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喷泉现象,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 喷泉流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不同形状和长度的喷口对喷泉现象有什么影响?- 调整喷口的角度和形状会如何改变喷泉效果?6. 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喷泉的工作原理和调整喷泉的方法。
引导他们发现不同条件下的喷泉现象不仅仅是喷水的高度和距离的变化,还包括水流的速度和形状的变化。
7. 清理和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一起清理实验用的器材,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这次实验的感受和新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延伸1. 提问拓展: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喷泉的原理是否可以利用到其他设备中?有没有其他应用水压的例子?”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和探索。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2篇)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喷泉》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设计意图:孩子们总是对“水”充满兴趣,常常趁我们不注意时,喜欢用手捂住水龙头,让水喷射出来。
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和饮料,剩下的饮料瓶也是随手一扔,我想结合废旧塑料瓶来激发与水来结合,通过孩子自行动手制作一个小喷泉来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并培养从小节能环保的意识。
活动目标: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喷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活动难点: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活动流程: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
(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料?小结:制作喷泉需要塑料瓶,吸管和橡皮泥。
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3、自由尝试组装喷泉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1)选择自己认为能成功的顺序进行组装。
(2)吹气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实验成功的记录:为成功的方法贴上笑脸标记。
意图:通过集体分享交流,提升活动经验1、集体讨论:分享实验成功的经验。
提问:(1)按照哪个顺序进行组装才能产生喷泉?(2)为什么组装顺序正确还是不能产生喷泉呢?小结:组装喷泉时先插吸管,再用橡皮泥紧紧地封住瓶口。
2、看录像,感知原理提问:(1)向哪一根吸管里吹气能产生喷泉?(2)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听巧虎说一说。
小结:原来空气从短管进入挤压瓶子里的水宝宝,水宝宝就会从长吸管里喷出来。
3、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是小班制作活动,因此整个活动的重点:乐意探索组装塑料瓶喷泉的方法。
自主进行探索制作喷泉的方法。
科学小实验可乐喷泉的作文
科学小实验可乐喷泉的作文
可乐喷泉大揭秘。
哇,你们听说了吗?我搞了个超级酷的实验——可乐喷泉!没错,就是可乐,变成了一股股小喷泉,喷得老高了!
那天,我翻箱倒柜找材料,突然想到家里还有几瓶快过期的可乐,嘿,这不是现成的实验材料吗?我找了个空瓶子,往里面加了
几勺曼妥思糖,然后小心翼翼地倒进了可乐。
你猜怎么着?一眨眼
功夫,瓶子里的可乐就像被点燃了一样,疯狂地往上喷!
我惊呆了,赶紧喊来弟弟妹妹们看。
他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好像看到了外星人一样。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活动目标: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PPT、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喷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难点: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活动流程: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
(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料?小结:制作喷泉需要塑料瓶,吸管和橡皮泥。
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3、自由尝试组装喷泉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1)选择自己认为能成功的顺序进行组装。
(2)吹气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实验成功的记录:为成功的方法贴上笑脸标记。
意图:通过集体分享交流,提升活动经验1、集体讨论:分享实验成功的经验。
提问:(1)按照哪个顺序进行组装才能产生喷泉?(2)为什么组装顺序正确还是不能产生喷泉呢?小结:组装喷泉时先插吸管,再用橡皮泥紧紧地封住瓶口。
2、看录像,感知原理提问:(1)向哪一根吸管里吹气能产生喷泉?(2)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听巧虎说一说。
小结:原来空气从短管进入挤压瓶子里的水宝宝,水宝宝就会从长吸管里喷出来。
3、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是小班制作活动,因此整个活动的重点:乐意探索组装塑料瓶喷泉的方法。
自主进行探索制作喷泉的方法。
在制作活动中发现难点是尝试用橡皮泥将塑料瓶口封住并不漏气。
只有不漏气才能验证实验制作的'成功。
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实验成品,自己动手尝试组合;第三环节通过自由尝试通过向瓶中吹气产生喷泉,检验实验装置是否成功。
矿泉水瓶制作小喷泉科学原理的作文
矿泉水瓶制作小喷泉科学原理的作文哎呀,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用矿泉水瓶做了一个超级神奇的小喷泉!哈哈,可有意思啦!
我们先准备了一个矿泉水瓶,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工具。
嘿呀,然后爸爸就开始教我怎么做啦。
爸爸说这个小喷泉的科学原理可好玩啦。
当我们往矿泉水瓶里倒一些水,然后用手快速地挤压瓶子的时候,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被压缩,压力
就会变大。
哎呀,这时候水就会被挤出来,从我们事先弄好的小洞里喷
出来,就像一个小喷泉一样!
我觉得太神奇啦!我就自己动手开始做,嘿呀,一开始还不太熟练呢,不是水喷不出来,就是喷得乱七八糟的。
但是我没有放弃哦,哈哈,我
一直尝试。
哎呀,终于,我成功啦!看着水从瓶子里喷出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喷泉,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哈哈!
通过这次做小喷泉,我学到了好多科学知识呢,嘿嘿,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呀!我以后还要做更多好玩的实验呢!。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 吸管小喷泉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吸管小喷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秘小喷泉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小实验——吸管小喷泉。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魔法喷泉教案 小实验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魔法喷泉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导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1. 瓶子或矿泉水瓶2. 小石子3. 食用醋4. 小苏打粉5. 食用色素(可选)6. 密封袋7. 水杯8. 勺子三、实验步骤1. 将瓶子或矿泉水瓶倒满水后,将小石子放入瓶中,约占据瓶底的1/4至1/3,以增加表面积。
2. 在水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醋,然后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调制成醋溶液。
3. 将密封袋中的小苏打粉取出,用勺子将适量的小苏打粉放入瓶中。
4. 立即将醋溶液倒入瓶中,并立即将瓶口密封。
5. 观察醋和小苏打粉产生的气泡和液体从瓶口喷出的现象。
四、实验原理醋和小苏打粉反应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推起水,喷出瓶口,形成“魔法喷泉”的效果。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将化学品和实验用具放在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2. 在幼儿参与的实验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实验过程,确保幼儿的安全。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和场地,避免化学物质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幼儿可以观察到醋和小苏打粉反应产生的气体推起水,喷出瓶口的现象。
从而了解了醋和小苏打粉反应的化学原理,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七、实验延伸1. 可以让幼儿尝试不同比例的醋溶液和小苏打粉来观察气体产生的情况,从而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反应原理。
2. 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液体和固体反应产生气体的实验,让幼儿对化学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实验既引导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通过此类实验的开展,能够为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科学世界。
接上文,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的科学小实验——魔法喷泉教案中,通过醋和小苏打粉的反应产生气泡的现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延伸的实验和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喷泉》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喷泉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两个透明的小瓶子、饮管、水杯、吸管、食用色素等。
2.实验材料:水、食用色素。
3.准备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喷泉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次的科学实验,“浮沉水井”。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井里的水会上涨?3.提出本次实验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喷泉?”步骤二:实验观察1.分组进行实验。
2.每组使用一个小瓶子作为喷泉的容器,倒入适量的水。
3.在瓶子的开口插入饮管,确保密封。
4.全组一起用力吹气,观察瓶子中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步骤三:实验结果分析1.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瓶子中的水会从饮管上方喷出。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瓶子的水会喷出来?步骤四:喷泉原理解释1.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喷泉的原理。
2.解释喷泉原理:当我们吹气时,瓶子内部的气压升高,水被推上饮管,最后从饮管上方喷出。
步骤五:自主实践1.每组学生重新进行实验。
2.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添加其他的元素,如食用色素,观察实验现象是否有变化。
步骤六:实验记录和总结1.让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及结果,并加以评价。
2.分享实验结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四、课堂扩展1.引导学生思考,喷泉除了用吹气,还能用其他方法制作吗?2.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和实验,如尝试用压力瓶、泵等制作喷泉。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
2.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喷泉原理的理解深度。
六、板书设计大班科学教案《有趣喷泉》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喷泉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步骤:1. 倒水2. 插入饮管3. 吹气4. 水喷出喷泉原理:吹气增加瓶子内部气压,推动水喷出。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喷泉》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喷泉》1. 教学目标•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制作小喷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教学准备•一块大桌布;•塑料瓶、塑料杯等多个容器;•小水泵、导管、电池组等实验器材;•颜料或食用色素等染色剂;•计时器。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小喷泉的外观、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小喷泉的兴趣。
3.2 实验操作步骤1.将大桌布铺在桌面上,将实验器材准备好。
2.将塑料瓶底部切掉,用导管连接小水泵和塑料瓶,将小水泵放入另一个容器中,并用导管连接到小喷泉的喷头位置。
3.将导管的一端插入塑料瓶底部的孔中,确保密封紧密。
4.将电池组与小水泵连接起来,打开开关,观察水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5.调整小喷泉的位置和喷水角度,确保喷水效果良好。
6.如有必要,可通过加入颜料或食用色素等染色剂,改变喷出的水的颜色。
7.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并观察喷水的高度和持续时间。
3.3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学生们可以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包括喷水的高度和喷水的持续时间,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进行分析和比较。
3.4 总结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为什么小喷泉能喷水?调整喷水角度是否会影响喷水的高度?等等。
4.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了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个小喷泉。
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了实验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了困难,如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喷水不稳定等,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最终克服了困难,并成功完成了实验。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相关概念的理解有困难,我及时给予了他们帮助和解答。
此外,我在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环节缺少了一些具体的指导,下一次我将在此方面做出改进。
可乐喷泉小实验原理
可乐喷泉小实验原理引言:可乐喷泉小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加入柠檬酸和小苏打到可乐中,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形成喷泉效果。
本文将介绍可乐喷泉小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一、实验原理:可乐喷泉小实验的原理基于酸碱反应和气体的溶解与释放。
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是通过高压注入到饮料中的,当我们打开瓶盖时,气体逐渐溶解在液体中。
而加入柠檬酸和小苏打后,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由于反应速度较快,气泡迅速升腾,形成喷泉效果。
二、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一瓶可乐、柠檬酸粉、小苏打粉、一个大碗。
2. 打开可乐瓶盖,稍微晃动瓶子,使二氧化碳气体更充分地溶解在液体中。
3. 将可乐倒入大碗中,确保碗中不超过一半的容量。
4. 加入适量的柠檬酸粉,注意不要一次加入太多。
5. 加入适量的小苏打粉,同样要分次加入。
6. 观察可乐中产生的气泡,喷泉效果会随着气泡的产生而变得更加明显。
三、科学原理解释:1. 酸碱反应:柠檬酸是一种酸性物质,小苏打是一种碱性物质。
当它们加入可乐中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柠檬酸 + 小苏打→ 盐 + 水。
2. 气体的溶解与释放: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是通过高压注入到饮料中的。
当我们打开瓶盖时,气体逐渐溶解在液体中。
加入柠檬酸和小苏打后,酸碱反应迅速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由于气泡的密度小于液体,气泡会上升并聚集在液体表面,形成喷泉效果。
四、实验的拓展:1. 不同物质的实验比较: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比如柠檬汁、苹果醋、小苏打溶液等,观察实验效果的差异。
2. 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可以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比较温度对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和释放的影响。
3. 实验与现象的联系: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可乐喷泉实验与自然界中的类似现象的联系,比如温泉、火山喷发等。
结论:通过可乐喷泉小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酸碱反应和气体的溶解与释放过程,了解到二氧化碳气体在液体中的行为。
中班科学彩色喷泉教案
中班科学彩色喷泉教案活动目标:1. 了解喷泉的原理。
2. 学习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简单的喷泉装置。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透明的塑料瓶(如500毫升的可乐瓶)若干个·彩色水笔、马克笔·塑料吸管(直径约1厘米)若干根·胶带·剪刀·容器(如小碗、盆子)若干个·水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喷泉模型,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喷泉是怎么工作的吗?”2.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简要解释喷泉的原理:利用水的压力和流速产生向上的喷力。
二、制作喷泉装置(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喷泉装置:·在塑料瓶的瓶盖上钻一个小孔。
·将吸管插入瓶盖孔中,并用胶带固定。
·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每组4·5人。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测试喷泉装置(10分钟)1. 每个小组将自制的喷泉装置放在容器中,确保吸管口露出水面。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喷泉装置的工作情况,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3. 幼儿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水通过吸管喷出,形成喷泉效果。
四、探索不同材料的喷泉效果(10分钟)1. 教师提供不同颜色的水笔和马克笔,鼓励幼儿尝试在瓶身上绘画,观察不同颜色水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2. 幼儿操作并记录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颜色与喷泉效果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喷泉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拓展思考:如果想让喷泉喷得更高,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并尝试改进喷泉装置。
活动评价:·观察幼儿在制作和测试喷泉装置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评价幼儿对喷泉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评估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喷泉装置,并与家人分享制作过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喷泉》知识目标1.了解水的物态变化;2.学习水银温度计的使用;3.探究喷泉的形成和原理。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的能力;2.提高幼儿合作和沟通的能力;3.增进幼儿科学知识和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1.大蒸锅、小盆、水银温度计、水龙头、喷泉机;2.教师备课笔记、教具拍照或录像。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教师引导1.教师介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水的物态变化。
”2.准备一个装满大块冰块的盆子,让幼儿触摸、感受冰的冰冷。
教师提示1.教师提示:“如果我们把冰放到温暖的地方,它会发生什么变化?”2.让幼儿一起讨论、猜测、探究和实验。
教师示范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水龙头,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外观特征;2.教师打开水龙头,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流动状态;3.教师抽出温度计,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教师将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物态变化。
活动二:发现小喷泉教师提示1.教师在蒸锅内烧开水,让幼儿一起观察水在锅内的状态。
2.教师引导幼儿探究:“如果我们在水中加入什么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师示范1.蒸锅中加入喷泉机,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变化;2.点击机器的开关,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水的流动状态;3.引导幼儿自己操作,享受探究的乐趣。
活动三:合作创造小喷泉教师安排1.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喷泉机;2.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可以在桌上放一个大盆子,把喷泉机放入盆子里操作;教师提示1.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和界面程序,如水杯、漏斗、口袋等,让幼儿尝试利用这些工具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2.教师引导幼儿围绕小喷泉的形成和原理进行探究,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互相启迪。
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在课后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回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瞬间,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2.可以通过讨论、绘画、模仿等方式,检查幼儿对水的物态变化、使用水银温度计和探究小喷泉的掌握程度。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水的物态变化、水银温度计的使用以及小喷泉的形成和原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加强了协作和沟通,同时也增加了幼儿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
执教人:赵凤梅
单位:太原市育才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探索、发现喷泉的形成.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萌发探索欲望和研究精神. 活动准备:
1、整理箱5个、1号瓶和2号瓶若干
2、幼儿每人三份记录表大记录表三份
3、彩笔每人一支
4、毛巾4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你见过喷泉吗?
2、在哪里见过喷泉?
3、问:谁发现了,喷泉的水是朝哪个方向喷的?
4、小结:我们平时见到的这些美丽的喷泉,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更多的则是人工制造的,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水是向哪里喷的?(向上)。
那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小小喷泉?
二、探索发现喷泉的形成。
1、(出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瞧!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瓶子,瓶盖上有一个小孔.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小喷泉.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
能让它变成一个能喷水的小喷泉呢?(在里面装水)只要装上水就能变成喷泉吗?
一会儿就请你们到水盆前面每人拿一个空瓶子亲自动手试一试.如果实验成功了,(出示记录表)就请你把自己的方法记在第一组表格中.
2、幼儿动手操作并进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空瓶子,亲自动手试一试吧.不过,水娃娃要提醒你们,它可是个有礼貌的孩子,请你不要把它们洒到别人或者是自己的身上.
3、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做出了能喷水的小喷泉.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的记录,发现了什么秘密。
原来,瓶子里的水不满,喷不出喷泉;只有瓶子里的水满满的,才能喷出喷泉。
三、探索发现孔的大小对喷泉水柱的影响。
1、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送给你们每人两个小喷泉,(出示两个瓶子)一号喷泉和二号喷泉.瞧,这两个瓶子是一样大的,里面的水也都是满满的,不过他们却藏着一个小秘密.一会儿就请小朋友和这两个喷泉宝宝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记录表)请你把找到的秘密记在第二组表格中.
2、幼儿动手试验、比较、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就请你们每人拿一个一号喷泉和一个二号喷泉来玩一玩,找一找吧.
3、小结:你发现一号喷泉和二号喷泉的秘密是什么?(教师验
证并小结:同样大小的瓶子,盛着同样多的水,喷口越大喷出的水柱越矮越粗;喷口越小喷出的水柱越高越细。
四、探索发现施加的压力与水柱的关系
1、看到小朋友玩的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好不好?而且我要和你们来比赛.瞧(出示喷口稍大的两个瓶子)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瓶子,水都是满满的,连喷口都是一样大.
2、你们猜一猜老师和小朋友,谁的喷泉会喷的更高一些?为什么?一起喊1 2 3 喷.请小朋友拿起1号喷泉试一试,当你轻轻压的时候,喷泉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子的?当你用力压的时候,喷出的水柱会变的怎样?
3、请一名幼儿把自己发现的情况记在大表格中.
4、小结:大小相同的两个瓶子,盛着同样多的水,连喷口也是一样大,当我们给它的力量越大,水柱喷的越高;给它的力量越小,水柱喷的越矮.。
五、利用记录表进行小结.
(出示大记录表) 请小朋友说一说发现的秘密问:
1、谁能告诉我, 要想喷泉喷得很高很高,该怎么做?
小结:要想喷泉喷得很高很高,就得在瓶子里装满水,用小孔的瓶子,还得用力挤瓶子。
2、要想喷泉喷得很低很低,该怎么做?
小结:要想喷泉喷得很低很低,就得在瓶子里装满水,用大孔的瓶子,还得轻轻地挤瓶子。
六、音乐喷泉表演
1、感受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喷泉。
平时,我们见到有的喷泉还会随着音乐一起喷涌,这就变成了音乐喷泉.请小朋友当小喷泉,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柔和和激烈、有力。
2、刚才,我们发现了音乐喷泉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用小瓶做一个真正的喷泉呢?当音乐比较柔和时,喷泉是什么样子的? 音乐变的激烈\有力时,喷泉变成什么样子了?当音乐停止时,喷泉怎么样了。
那就请小朋友拿一个小瓶,装满水,让它随着音乐一起喷涌吧..
3、幼儿听音乐感知强弱进行自由表演。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依据我园归纳总结的“探究式科学活动”的五个步骤而设计的:
步骤一、确定探究的题目(主题),提出问题。
(实现的教育目的: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我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见过的喷泉,从而引发幼儿对自己制作喷泉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步骤二、推测与讨论。
(实现的教育目的:孩子构建知识的前提)。
在三个小实验中,全部是先提出问题,让幼儿来猜想:该怎么办?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步骤三、进行实验和观测。
(实现的教育目的: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
这一实验过程是幼儿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的过程,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获得了感性的经验:瓶子里的水灌满才能形成喷泉;孔大的瓶子喷泉又低又粗,孔小的瓶子喷泉又细又高;给的压力越大,喷泉越高。
步骤四、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转换成证据。
(实现的教育目的:幼儿学习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幼儿的客观描述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是做记录,具体记录各种条件下喷泉的形态。
步骤五、表达和交流。
(实现的教育目的:幼儿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
在每个实验后都有一个小结,这是将幼儿的感性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既要求幼儿清楚表达自己的发现,有要求幼儿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而此阶段,教师的总结尤为重要,要对操作结果进行总结,要言简意赅。
《纲要》中要求科学教育要生活化。
本次活动设计的一个亮点是第五环节,请幼儿利用已知的经验说说:要想喷泉喷得很高很高,该怎么做?要想喷泉喷得很低很低,该怎么做?这是让幼儿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反思:
优点:
1、在环节的导入部分,能抓住教育契机,依幼儿的回答及时地引导幼儿讨论,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2、环节设计层层递进,幼儿先发现喷泉的形成,再探索孔的大小对喷泉的影响,最后实验发现瓶子受力不同形成的喷泉也不同。
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并且不断地在探索验证,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
1、幼儿实验时虽然做了记录,但还要返回去玩,导致拖延了时间,老师不停地要求常规。
再教时,应该提前设定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幼儿可以多次试验,时间到了则要全部回去记录,既照顾到了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但也不会影响集体活动的时间。
2、组织活动时,语言有些啰嗦,以后要精炼语言,力求使自己说出的每句话都能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