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用法解析
者的古义和用法范文
者的古义和用法范文
者(zhě)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含有丰富的意义和用法。本文将从字义、文化背景和实际用法等方面对“者”进行详细解析。
一、字义和词源
“者”字的本义是代词,意为“他”,用于表示人称。这一用法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后来,“者”逐渐演变为一个副词,表示偏离
主题的引进或说明,以及近似动作、状态的描述等。具体来说,它可以用
作助词、关系词、介词以及动词和谓词的补语等。
二、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中的“者”一词常与“之”、“於”等字搭配使用,构成了
很多复合词。这些搭配既有时空特殊性,也有文化差异性。例如,“之”
与“者”的结合,表示一种范围的限定或代表性的具体化;“於”与“者”的搭配,则表示位置、时间、身份等的界定或指定。
三、实际用法
1.用作动词的补语
古代汉语中,“者”常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其中一种动作的进行或
状态的存在。例如:“君者行也”(《左传·襄公元年》),意思是“君
主正在行动”。这种用法在后来的文言文中也经常出现。
2.用作动宾结构的补语
在古代汉语中,“者”还常用于动宾结构中,表示整体的性质、特征
或状态。例如:“固‘浩然之气’者耳!”(《论语·子路》),意思是“浩然之气是坚固的”。
3.用作表示抽象意义的名词
在一些情况下,“者”还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名词,表示抽象的含义。
例如:“为则不竭,能事可盈者也”(《孟子·尽心下》),表示“能够
做事的人”。
4.用作助词
在古代汉语中,“者”还常用作助词,起到修饰或说明前面名词或动
词的作用。例如:“仁者,人也”(《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仁者
就是人”。
者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
者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
一、什么是「者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成分,以其独特而灵活的用法为句子添加了很多表达方式和意思。通过正确使用「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句子更加丰富和优美。
二、「者的用法」在文言文中的基本意义
1. 作介词性助词:表示行为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方式。
例如:
- 神州之民皆见死而不服则乃亡耳。
- 畏训之心若愚者愈睿。
2. 作名词后缀:表示人物身份或职业。
例如:
- 貌美之女贞静而娴淑,则国人莫不爱护焉;
- 大夫以礼安骨肉则五候用事俗不京居矣。
三、「者的用法」示例及解析
1. 「……者……也」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表示原因和结果。其中,《晏子春秋》中频繁出现此类句子。
例如:
人今怒敌而无英雄者也;臣士有节俭而少奢侈者也。
2. 「……于……然后……」结构
该结构表达了一个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其中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条件;而第二个「于」之前则表示结果。
例如:
人不可与槃瓠同器者,吴以好利市有道者然后使之。
3. 「……不在乎……也,而在乎……」结构
这种用法主要通过对比来强调两个事物的重要性,常见于《礼记》中。
例如:
犬之忠信、禽之情欲,则鸳鸯日夜偕行而不离羣雌;
山林去澤多與德行同流、士道鄉國則無於家居。
4. 「倘……者」结构
这种句式用于表达假设和推断,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
例如:
倘尔旦日作淫敖,则日欲其家常无穷。
四、「者的用法」在写作中的运用技巧
1. 灵活运用正面和反面的例子。通过句子结构和语法变化,可以进行并列或对比来强调论点。
2. 注意使用虚词和要义词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衔接性。
中考文言文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中考文言文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
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
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
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
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
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
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
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
《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
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18个故事教你快速记住文言虚词用法
18个故事教你快速记住文言虚词用法
1.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的者的用法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的者的用法
1.引言
1.1 概述
东蒙主的用法是指古代先王对东蒙主地位和职责的规定和运用。东蒙主作为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角色,承担着重要的仪式和礼节工作,其地位和作用在先王时代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先王对东蒙主的用法以及这种用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
在古代社会中,东蒙主是一种重要的官职。他们主要负责宫廷仪式和国家礼仪的筹划和执行工作。先王对东蒙主的用法可谓是经过精心规定和研究的,旨在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中央政权的合法性。东蒙主不仅执行仪式和礼仪的工作,还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过程,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可以说,先王对东蒙主的用法综合考虑了政治、宗教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蒙主的用法逐渐演变和调整。在现代社会中,东蒙主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仪式和礼仪逐渐被现代法律和制度所取代,东蒙主的角色也相应被其他职业所替代。然而,东蒙主的用法仍然在一些特殊场合中得到保留和运用,其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仍然得到重视。
综上所述,先王对东蒙主的用法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承担了仪式和礼仪的执行工作,还参与了政治决策的过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东蒙主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如此,东蒙主的用法仍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本文将深入研究先王对东蒙主的用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
中的演变和应用。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概括和组织安排的介绍。具体可以按如下方式编写: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先王对东蒙主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文言文中者的意思
文言文中者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者”字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1、用在名词后面,引出原因、解释、说明等。例如:“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这句话中的“者”字表示“项伯”的身份是“项羽的季父”。
2、用在动词后面,引出动作的发出者或接受者。例如:“遂使之者。”(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这句话中的“者”字表示“使之”这个命令的发出者。
3、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被形容的事物是同类事物中的一种。例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句话中的“者”字表示“仁”是同类道德行为中的一种。
4、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停顿或判断。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中的“者”字表示语气停顿,用来调整句子的节奏。
5、用在并列词语后面,表示分类、列举等。例如:“故其为诗也,有《关雎》、《葛覃》、《卷耳》者,有《扊扅》、《饭牛》者。”(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这句话中的“者”字表示将前面列举的诗歌分为两类。
“者”的文言文用法总结
“者”的文言文用法总结
“者”在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法有:
1.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例如: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2.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物。例如: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例如:言之,貌若甚戚者。
4.放在后置定语的后面,相当于“的”。例如:马之千里者。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例如: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论古汉语"者"字的词类归属--兼析《论语》"者"字的用法
论古汉语“者”字的词类归属——兼析《论语》“者”字
的用法
胡云晚
【摘要】本文针对古汉语很有争议的“者”字的词类归属问题,以词的区别性语法特征为标准对“者”的词性进行判定,将其归类,认为古汉语“者”应该属于助词,分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个次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论语》“者”字的用法。
【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3
【总页数】6
【关键词】词类归属;语法特征;“者”;《论语》
一、关于古汉语“者”字的词类归属的讨论
古汉语“者”字的词类归属,至今看法不一。
自《马氏文通》以来,关于“者”的词类归属,有如下几种说法:
(一)“代词”说
这种说法以郭锡良、李玲璞为代表,他们把“者”称为“辅助性代词”,认为“者”“有一定的指代作用,但不能单独充任句法成分,必须同其他词或词组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用作句法成分。……只起辅助性的语法作用,因此,有的语法著作把它们叫作‘助词’。”[1]
(二)“代词”“助词”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把“者”分成代词和助词两类。马建忠称“者”为“接读代字”(代字即现在常说的代词,引者注)和“传信助
字”(助字即现在常说的助词,引者注),马氏认为“‘者’字必煞读脚……惟‘者’字煞读义若起词,故以列入接读代字”,“接读代字,顶接前文,自成一读也。”“凡实字用以接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助字所传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故助字有传信者,有传疑者。二者固不足以概助字之用,而大较则然矣。”“至助字助读而不助句者,则惟‘者’字”[2]。陈承泽认为“者”既可做指示代词又可做助字,且“者”是专用的近指指示助字[3]。杨树达把“者”归为“指示代词”与“助词”两类,并进一步把指示代词“者”分为表通称的“者”字(即它附于形容词、内动词与外动词以为用,不能独立运用)和表复牒的复牒代词“者”(即为完成文句而复牒的“者”和为名词先置形容词部分后置而复牒的“者”)[4]。于长虹和韩阙林认为“者”是“特殊的指示代词”和“助词”,并说“‘者’是个特殊的指示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及其词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即‘者’字结构,用来代人、代事物,相当于‘……的人(事、物、情况)等;用在动词‘若’、‘似’、‘如’、基数词、序数词等后也作代词。”而认为“者”用在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的主语后、‘有’的宾语后表示提示性停顿,……用在疑问句后、假设复句第一分句后、时间词后、修饰性的词语和名词之间及其它语气词后,均为助词[5]。张桁则把“者”归为“附着性代词”与“助词”,认为应根据“者”字与词或词组的附着性来判断其词性,有附着性即为“附着性代词”,否则即为助词[6]。
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
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
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试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D项,“且”均为副词,将要。A 项,第一个“者”表判断;第二个“者”译为“……的人”。B项,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项,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 C项中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B项中的“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 A项,第一个“其”是代词,指“天地变化”;第二个“其”是连词,“还是”(表示委婉商量的口气);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比”;第二个“于”是介词,“对于”;
C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D项,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语气词,表判断。
文言虚词的7大辨析技法
即 学
即 练 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
以和为诳,而刖(砍掉)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 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 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 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 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解析: A项,第一句中的“之”放在动词“献”之后作宾语,代词,代指“玉璞”;第二句 中的“之”为助词,的。B项,第一句“其”修饰“左足”,作动词“刖”的宾语,代词,意 为“他的”;第二句中的“其”修饰“故”,作动词“问”的宾语,代词,意为“其中的”。 C项,第一句中的“乃”放在动词“抱”之前,副词,意为“于是、就”;第二句中的“乃” 放在动词“使”之前,副词,意为“于是、就”。D项,第一句中的“以”处在谓语的位置, 动词,意为“认为”;第二句中的“以”放在名词“石”之前,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意 为“用”。
专题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 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 《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 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 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 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选自《史记· 太史公自序》,有删改)
【每日考点,小小拓展】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标志词“者、也、乃、则、为”的用法
【每日考点,小小拓展】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标志词“者、也、乃、则、为”的用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文中常见的判断句标志词“者、也、乃、则、为”的用法
者、也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作是
句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乃
例2: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三国演义》)
解析:“乃”表判断,译作是
句译:老人说:“我是南华老仙。”
则
例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解析:“则”强调判断语气,译作是
句译:(洞庭湖)含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为
例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解析:第一处“为”表判断,译作是(第二处“为”是句末语气词)
句译:现在别人是刀和案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例5:主人惊曰:“得无客姓为许?”(《王六郎》)
解析:“为”表判断,译作是
句译:店主惊异地说:“难道客人您姓氏是许吗?”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小小基础,渐入佳境。
者的用法和例句
者的用法和例句
一、“者”的用法和例句
在汉语中,“者”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后缀,用于构造名词或动词短语,表示某个人或某种身份、职业、身份地位等。它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十分常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者”的用法和提供相关例句。
1. 表示职业或身份
“者”可用来构成表示职业或身份的名词短语,代表具备某种特定资质、能力或从事某个工作的人。比如:
(1)医生:医术精湛之者,无论急难杂症均能妙手回春。
(2)教师:传道授艺之者,为学生铺就了智慧之路。
(3)律师:善辩之者,在法庭上争取客户权益。
2. 表示称号或封号
“者”还可以用来赋予人物一个特殊的称号或封号,以彰显其身份的高贵或特殊性。例如:
(1)国王:普天之下莫敢撼动大唐盛世皇帝!
(2)皇后:曾在历史长河上闪耀的红颜皇后。
(3)圣人:伟大之人,为后世所敬仰。
3. 表示地位或身份
有时,“者”可以用于构建表示特定身份、地位或身份地位关系的名词短语,在语境中起到说明作用。比如:
(1)领导者:党和政府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2)学子者:青年一代中培养未来希望的人才力量。
(3)同仁者:共同朝着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人们。
4. 表示某种状态或属性
除了表示职业、身份或封号外,“者”还可以用于构成一些名词短语,表示某种
状态或属性。例如:
(1)行者:在台上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演者。
(2)见多者:以丰富经验和见解独到著称之人。
(3)读书者:一心专注于学习,足不出户琢磨智慧的人们。
在以上几个方面,“者”的使用十分灵活,并且能够涵盖广泛的语境。它不仅仅
是用于口语中,也可以在正式的书面语中使用。能够运用“者”恰当地描述人物的职业、身份、状态等,可以使文笔更加生动且不失得体。
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及例句
一、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及例句
在文言文中,“者”字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一个字,它具有多种用法,并且在句
子中充当不同词性。下面将通过对其用法和例句的分析,来深入了解这个字在文言文中的应用。
1. 作标点符号,表示陈述语气
在文言文句子中,若希望强调某个陈述事实,就可以使用“者”字进行标点。例如,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狗彘都怕奴才骑!何况你这领导人物" 中,“奴才骑”可以被看做一个陈述事实,并通过“者”字进行标点。
2. 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在复杂句中,“者”字可以充当连词,表达转折关系,并引导后面的内容进一步
解释或说明前面的论述。例如,在《庄子·逍遥游》中有句:“尝广坐于樊水之上”,其中,“广坐于樊水之上”为前面所描述的情境,“尝”与“者”连用则表示转折。
3. 作为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名词或内容
当前面已经提到某个名词或内容时,可以使用“者”字作为代词,指代之前所述
的事物。例如,在《史记》中有句:“始皇帝之时蒙恩封为周子”,其中,“者”就指
代了之前所说的“周子”。
4. 用于修饰词或短语,表示持续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者”字还可以用于修饰词或短语,表示一个持续的状态。例如,在《论语·里仁篇》中有句:“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其中“知与愚不移”表示的是一
种持续存在的状态。
二、例句解析
1. 标点用法:
a. "昔曾参与父载南行而杳不见者"(《世说新语·文学》)此句中,“杳不见者”表示对过去发生但目前看不见的事实进行陈述。
b. "尔虞我诈者致能久保其社稷乎?"(《左传·僖公十二年》)这是一句反问句,通过使用“致能久保其社稷乎?”突出了“尔虞我诈者”这个观点。
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代词 代上文的“君子”
副词 真的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 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 那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居心叵测: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7
(2)虚词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 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噫吁嘘,危乎高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者也","也乎哉","也欤"
(3)凝固现象(复音虚词、固定句式) "如…何"、“无乃”、“何其”、“足以”
8
虚词在全国卷中的考查一般以翻译题的形式出现,在翻译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译出的虚词—— 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解析] 本题可采用“同位互推法”。 如C、D两项的句式相同, 所以加点词的用法也都相同。B项,均为连词,表承接。
[参考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者来到(他家里)。(于是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者
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者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说:“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者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翻译
者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翻译
一、者的用法
文言文及例句翻译
二、一级段落标题:者的含义和用法
在文言文中,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人”字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被表示为“者”。它起到强调或指代人物身份或角色的作用。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使用名词来描述人物,文言文中使用“者”来增加对人物身份、属性或行为特点的强调效果。本篇文章将介绍这种用法,并通过一些例子展示其在古代文献中的运用。
二、一级段落标题:者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解析
在文言文中,“者”可以表示第三人称,代表一个人或某个身份。它有时与其他
词语联合使用,以突出描述该人物的特点或属性。
例如:
1.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卫灵公》)
解释:这句话传达了孔子关于智慧和仁爱之间不同追求方式的观点。其中,“知者”表示追求智慧之士,“乐水”暗示他们喜欢水边;而“仁者”则指代具备仁爱品
质之人,“乐山”则表明他们喜爱山野。
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解释: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起源于一个较为复杂的哲学思想背景。其中,“道者”指代那些不可言说的真理和无法定义的现象,世间事物皆由它衍生而来。
二、一级段落标题:例句翻译展示
下面是几个使用“者”这种用法的例句翻译:
1. 儒家学派的教师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者追求聪明能力,仁者关注
他人福祉。
(原文出处:《论语》)
2. 书圣何以求善士?
(原文出处:《尚书·虞夏正义》)
3. 先王之道,斯增益也。听以鉴之者,弗愚也。
(原文出处:《大学》)
4. 学富五车之经通知堂上战国策之士,立身行己感足切换人性。
(原文出处:《墨子·尚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者的具体用法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
“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 甚众
(《赤壁之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者”总是跟它前面的词、词组构成“者”字词 组。它前面的词组有时很长,这就要特别注意,仔细 判断,看看“者”字词组包括的范围,也就是“者” 字的定语有哪些,不能随便断开,以免引起对全句的 误解。如: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 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 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 石焉者,皆是也。(《柳子厚墓志铭》)
者的具体用法
7、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 束。例: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 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 者。
者的具体用法
8、用在另一语气词之后,表示加 强语气或停顿。不必译出。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人间世》)
(三)学习“者”“所”要注意的问题
“者”、“所”学习的重点有两个,一个 是“者”字词组与“所”字词组在句中的语法 功用,另一个是“者”字词组与“所”字词组 构成方式的不同和表达意义的区别。 “者”字可以放在动词、形容词、名词、 数词、词组等的后面,构成“者”字词组。在 者字词组中,“者”是中心部分,“者”字前 的词或词组是“者”字的定语,整个“者”字 词组表示的是具有某种特点或发出某种动作的 人、事、物。
例: 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史记·晋世家》)
者的具体用法
6、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
顿。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 好辞而以赋见称。
“者”的用法
hy
者的述说
“者”和“所”都是特殊代词,都不能单 独使用,而必须和别的词组合起来,成为“者” 字词组、“所”字词组,才能充当句子成分, 才能够表达明确的指代对象。“者”字词组、 “所”字词组都是名词性的词组,它们在句中 都起着一个名词的作用,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 宾语、谓语、定语。掌握住这个特点,就基本 上掌握了“者”、“所”的用法。除此之外, “者”还是语气词,“所”还是名词和数词。
“所”字可以放在动词、动词性词组、介词 以及小部分形容词的前面构成“所”字词组。在 “所”字词组中,“所”是中心部分,“所”字 后的词或词组,是“所”的修饰部分,是后置定 语。整个“所”字词组表示的是受某种动作支配 的人、事、物当“所”和介词构成“所”字词组 时,都表示的是与某种动作、事情有关的原因、 工具、条件等等。 学习“者”字词组、“所”字词组时的难点 是判断哪些词和“者”、“所”构成词组。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侍坐》) ④何者?上下之分也。
者的具体用法
2、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表示提顿或判断,
不必译出。例: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二)语气词“者”
“者”绝大多数都是代词,极少数是 语气词。因此,凡是遇到“者”字,我
们不妨先把它当作代词看待,只有我们
找不着它的指代对象,而它又在一个假 设复句中或与其他语气词连用时,“者” 才是语气词。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与疑问代词 配合,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可译为“呢”。
者的具体用法
⑦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⑧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指人) ⑨客何为者?(者:指人) ⑩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者:指物)
11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12又可怪者,在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 此者十不一二。(者:指病)
者的具体用法
2、用在数词后面,翻译时,要根据所
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 和名词,译为“„„个方面”“„„ 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者的具体用法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与
“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 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似的”。例
(一)代词“者”
《说文解字》:“者,别事词也。”
即“者”是区别事物类别的词(虚词)。 据此,可以说,“者”字词组所表达的是 从所有的人(事、物)中按照某种特点区别 出来的一部分。
“者”字词组的构成
1.动词+者: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2.形容词+者:
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 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所”字词组还可以构成“所+介词+动词”的形 式,这种形式的内部组成关系是:“所”和介词先结 合起来,成为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如“所以”、“所 由”、“所与”等等,表示“……的原因”“……的 工具”、“……的方法”、“……的凭借”等意思。 而后面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再来修饰这由“所”与介 词构成的词组。如:“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 乎?”(《龚遂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知道胶西王 做违反道的事而灭亡的原因吗?这句话中“所以为无 道亡”的结构关系是“所”和“以”先组合起来,表 示“……原因”的意思,“为无道亡”再来修饰“所 以”,表明是什么事情的原因。
(《史记〃淮阴侯列传》)
3.名词+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4.数词+者:
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 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数词是对 上文出现过的事物加以总括。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是表示年龄。
5.词组+者: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赏必于民心,赏存 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定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
者的具体用法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 ⑦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⑧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 人谋也。 ⑨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者的具体用法
5、用在假设复句上一分句的末尾,表 示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相当于“……的 话” ,相当于“如果......”、“......的话”。
者的具体用法
1、指人、物、事、时、地等。“„„ 的”,“„„的(人、东西、事情) ”。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 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 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具体指人、物、事、时、地等。“„„的”,“ „„的(人、东西、事情)”。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②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⑤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⑥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⑦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者的具体用法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 面,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不必译出。例: ①近者奉辞伐罪。(《Fra Baidu bibliotek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者的具体用法
4、放在分句的句末,主语之后, 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所……者”结构,是“者”字词组。因为
“所”字词组和“者”字词组都是名词性词组,
即都相当于一个名词。“者”可以跟它前边的
任何性质的成份组成“者”字词组,而“所”
只跟后边的动词性成份组成“所”字词组,如
果把“所……者”结构分析成“所”字词组,
就与它后面的“……者”为名词性不相符了。
者的具体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