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 锯齿状结肠息肉的治疗

合集下载

结直肠SSAP和TS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结直肠SSAP和TS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150·J D岫Pathol,Marc h 2013,V01.20,No.3 doi:10.3969/j.issn.1007—8096.2013.03.07结直肠SSA/P和TS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张玉萍一,王鲁平,方园一(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00)[摘要] 目的探讨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征及癌变通路的意义。

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病例共计29l例,从中筛选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64 例(s sA/P4l例,TS A 23例),收集I I缶床相关资料和观察镜下病理学特征,同时进行MGM T、MLH l、B—ca te nin、p16、c D)(2、R u N x3和Ki_67免疫组化染色。

选取34例增生性息肉(H P)、24例正常肠组织和28例结直肠癌(c R c)作为对照,其中HP全部为微小泡型。

结果ssA/P和TsA均好发于左侧结肠。

组织学显示,ssA/P 锯齿状改变腺体紧靠黏膜肌层,基底隐窝呈倒“T”或“L”型分支;鸭A腺体可见明显的锯齿状结构、异位隐窝和细胞异型增生,其中纤维绒毛状TsA(FsA)异型增生程度较高。

免疫组化:Ki-67、B-catenin、p16和RuN)(3表达阳性率,在s sA/P 和髑A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MLHl表达阳性率,在ssA/P与对照组HP和正常之间差异显著(P<O.05),且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支持广基锯齿状通路学说,提示HP是ssA/P的一种前期病变。

结论ssA/P 和髑A是cRc的癌前病变,通过锯齿状通路发生恶变,具有较高恶性潜能,需要与HP加以区别。

[关键词]ssA /P;喝A;病理学;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096(2013)03一0150—07Clillicopatholo矛 c and ilI皿u肿llistocheIIlical featu res of co lor ec ta l sessile∞rrated a de no m a/po Iy pand trad iti onaI s erra ted ad e no m azHA NG Yu—ping,wANG Lu—pi“g,FANG Y u Q n(脚。

基于“湿热致病”浅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及防治

基于“湿热致病”浅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及防治

福建中医药2023 年6 月第54 卷第6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June 2023,54(6)基于“湿热致病”浅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及防治李丹华,叶伟杰,付肖岩*,罗丹,陈小玲,林巧云(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3)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关注。

基于中医“湿热致病”的理论,从病因、病机及防治角度分析湿热病邪与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内在逻辑关联,以期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临床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

关键词:锯齿状病变;结直肠癌;湿热;防治结肠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三、病死率排第四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

近些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据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到2035年全球大肠癌的年新增病例将达到250万[2]。

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传统的腺瘤-癌途径发展而来的,而大约10%~20%的结直肠癌是通过锯齿状途径发生的[3]。

作为新型结直肠癌前体病变,结直肠锯齿状病变逐渐得到医学领域的关注。

1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中医认识1.1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病名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属于结直肠癌的前体病变之一,可依据其在临床症状、体征及镜下的表现将其归属于“大肠息肉”。

由于肠道息肉部位的特殊性,早期结直肠息肉又大多无明显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参考中医“肠澼”“肠癖”“肠覃”“肠溜”等范畴。

“息肉”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水胀》:“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

”将息肉的成因归结于外寒侵袭致正气亏虚,搏结成癖而生。

清·莫枚士《研经言·卷三·肠覃解》中提到“肠覃既生息肉,则有形矣。

”两条文将肠覃与肠息肉相联系,并将肠覃的发病原因总结为外邪侵袭、久滞肠腑而成。

由于肠道息肉在进展过程中常伴随腹痛、便秘、便血等症状,故虽有息肉之名,但古时多以临床症状将其称之为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和便血等病证[4]。

有效的肠息肉治疗方案

有效的肠息肉治疗方案

有效的肠息肉治疗方案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肠黏膜上突起的息肉。

虽然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但某些类型的息肉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肠息肉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有效肠息肉治疗方案。

一、内镜切除术内镜切除术是目前肠息肉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内镜引导下,在肠道内直接将息肉切除。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大小较小的息肉。

内镜切除术分为两种常用技术:典型的切除术和环形切除术。

在典型的切除术中,医生使用剪刀或电凝器直接将息肉切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肠息肉。

环形切除术则是通过在息肉周围打上一个环形剪线,将其切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稍大一些的息肉。

内镜切除术的成功率较高,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以免引起并发症。

二、经皮肠镜切除术对于无法进行内镜切除术的患者,经皮肠镜切除术可作为一种替代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腹部进行小切口并插入一个特殊的内窥镜,达到治疗肠息肉的目的。

经皮肠镜切除术是侵入性较小、创伤较小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承受开放手术的患者。

三、手术切除在某些情况下,肠息肉的大小或位置超出了内镜治疗的范围,或者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治疗。

此时,医生可能会选择手术切除来治疗肠息肉。

手术切除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

这些手术方法相对更侵入性较大,适用于较大、较难治疗的息肉。

手术切除后,患者需要较长的康复期。

四、药物治疗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药物治疗也被用于肠息肉的治疗。

目前,一些抗炎药物和抗肿瘤药物被认为可以抑制肠息肉的生长。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和减少肠息肉的数量,减轻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

在选择适当的肠息肉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及早就诊、接受医生的专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起来,有效的肠息肉治疗方案包括内镜切除术、经皮肠镜切除术、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肠息肉的防治与治疗

肠息肉的防治与治疗

肠息肉的防治与治疗一、肠息肉1、概述肠息肉指的是一组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部的隆起性病变,息肉并不是“肉”,指的是一类异常生长的组织,主要包括了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的病变,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都统称为息肉。

息肉的大小与形态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可能有蒂,也可能因基底部比较广而无蒂,在确认病理性质之后,将会按照部位直接冠以病理性的诊断名称,例如结肠炎性息肉、结肠管状腺瘤等。

当肠道内广泛地出现数量多于100颗的息肉,并且具备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之时,则可以被称之为息肉病(即intestinal polyposis)。

2、疾病类型肠息肉可根据发生部位进行划分,主要包括直肠息肉、左半结肠息肉、右半结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十二指肠息肉等。

临床上比较重视息肉的癌变可能性,所以常常将息肉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即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

3、病因因为息肉属于没有明确病理性质的一种异常生长组织,所以,对于不同类型息肉而言,其病因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而言,肿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以及遗传因素等有着比较大的关系,炎性息肉通常都是由于受到了长期的慢性炎症的刺激而形成的。

肠息肉发病率将会随着年龄地不断增长而有所上升,除此之外,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会诱发肠息肉。

慢性炎症刺激。

异物、大便中粗渣的长期停留、某些炎性肠道疾病,例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都有可能会导致肠黏膜受到损伤。

另外还包括长期刺激肠黏膜的上皮,肠黏膜上皮出现凋亡,细胞的产生增加,都有可能会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遗传因素。

在所有的结直肠癌患者当中,大概有10%的患者是有家族患癌病史的。

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当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家族中其他成员出现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也将明显的升高。

除此之外,若其他部位曾经患过癌肿,例如乳腺癌、子宫癌、消化道癌、膀胱癌的患者,患结直肠息肉的概率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升高。

某些生活习惯。

例如吸烟、酗酒、便秘、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过度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会导致息肉的发生率提升。

肠息肉治疗的成功案例分享和心得体会

肠息肉治疗的成功案例分享和心得体会

肠息肉治疗的成功案例分享和心得体会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结节状的腺体组织增生性病变。

如果不及时治疗,肠息肉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改进,越来越多的肠息肉患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治疗,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分享一位肠息肉患者的成功治疗案例,并总结其治疗心得体会。

这位患者是一名55岁的男性,近几年经常感到腹痛和排便不畅,经过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肠息肉。

在经过详细的咨询和讨论后,他决定采取内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首先,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前一天,他需要进行规定的禁食和清洁肠道,以确保手术进行时的肠道清晰。

此外,他还接受了相关的检查,如血液检查、电解质水平测定等,以确保身体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随后,患者进行了内镜手术。

手术进行时,医生利用内镜和相应的器械进入消化道,找到了肠息肉的位置,并进行了切除。

在手术中,医生非常小心和精细地操作,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内镜手术,患者的肠息肉被完全切除,手术过程相对简短,并且几乎无痛苦和创伤。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和恢复期。

医生会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康复计划。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术后数天内接受特殊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规定的药物治疗。

随着康复的进行,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并逐渐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

通过与这位患者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对于肠息肉治疗的心得体会。

首先,他非常感激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他表示,医生的耐心和细致的操作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信心。

其次,他非常重视术后的康复和恢复,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巩固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患者还强调了术后的复诊和随访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最后,他建议其他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并积极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总结而言,肠息肉治疗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医学技术和医生经验的重要性。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病理诊断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病理诊断

175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病理诊断郑小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四川 达州 635100)摘 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属于大肠癌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是区别于大肠癌最常见最经典的癌前病变腺瘤的是其上皮组织主要是呈现出锯齿状的生长模式。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HP)、不带蒂锯齿状息肉(SSP)以及锯齿状腺瘤等几个病理类型。

在临床工作中,病理诊断对于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各类病理分型的主要特点和对其分子标记物研究的进展进行介绍。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病理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郑小春,男,生于1976年,汉族,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病理检查与诊断。

1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1.1 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在结直肠锯齿状改变中的发生率最高,主要好发于远端结肠,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在体检时由结肠镜检查发现。

结肠镜下肉眼可见增生性息肉的主要特点是有较宽的基底、水滴状改变等。

结肠镜取活检病理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增生性息肉有较为完整的隐窝结构,在隐窝的中上部分能够看到这种所谓的锯齿状病变。

增生星星息肉根据其形态学特点以及分泌蛋白的特点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个亚类型:①微小泡型,这种类型的增生性息肉可以看到的锯齿状病变较为明显,而且能够表达较为丰富的黏蛋白。

②富杯状细胞型,这一些的增生性息肉中其主要特点是有比较多的杯状细胞,而且只分泌出杯状细胞型的黏蛋白,而其锯齿状的结构较之于微小泡型较为细小。

③黏蛋白缺乏性的增生性息肉主要特点是其不具有分泌黏蛋白的功能,这种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是用于与其它增生性息肉的鉴别工作。

1.2 不带蒂锯齿状息肉不带蒂的锯齿状息肉发生率在临床上仅次于增生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有所不同的是,其主要好发于近端结肠,此外其也较少会引起临床症状。

结肠镜下观察可见扁平状的或者较宽的基底的、底部稍微有些隆起的息肉样改变。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及其治疗方法肠息肉的概述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结肠和直肠。

它通常呈现为肠道黏膜上的突起病变,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和形状各异。

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体病变,因此及早检测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肠息肉的病理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息肉形态:肠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乳头状息肉、绒毛状息肉和腺瘤息肉。

乳头状息肉呈乳头状生长,多数为单个,直径较小;绒毛状息肉形状似绒毛,通常较大;腺瘤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一般较大且呈圆形。

2.显微镜下的特征:肠息肉主要由亚型腺瘤组成,其特点是腺腔膨大且结构紊乱。

腺瘤细胞具有异型分化,细胞核特征突出。

3.肠黏膜损伤:肠息肉可导致黏膜破坏和溃疡形成。

溃疡对于判断肠息肉的恶变程度和深度有重要意义。

4.充血和出血:部分肠息肉在镜下可见局限性充血和出血。

这些病理表现常常与息肉的大小和形态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而定。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内镜下切除术:对于直径较小的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通过内镜引导下,使用电切线圈或切除钳将肠息肉完整地切除。

2.手术切除:对于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或恶性变异较高的肠息肉,手术切除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3.腔镜手术: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引导下,使用微创器械切除肠息肉。

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

4.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液态氮或二氧化碳直接喷洒在肠息肉上,使其冻结坏死。

这种治疗方法无需切除肠息肉,因此可以减少对肠道的损伤。

5.其他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用于肠息肉的治疗,如高能量射频治疗、放射治疗等。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大型和难以切除的肠息肉。

结论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体病变,及早检测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至关重要。

肠息肉治疗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肠息肉治疗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肠息肉治疗的有效方法和技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它是指肠粘膜上的可见或隐蔽性肿瘤样病变。

如果不及时治疗,肠息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发展为恶性肿瘤。

因此,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肠息肉治疗方法和技巧。

一、内窥镜切除术内窥镜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肠息肉治疗方法之一。

内窥镜切除术通过直视下对肠息肉进行切除,可以达到肠息肉清除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肠息肉的治疗。

在内窥镜切除术中,医生首先使用内窥镜将肠息肉清晰可见,然后通过电凝切除或者剪切术将其完全切除。

在术后的护理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肠息肉是否完全切除。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肠息肉治疗方法。

它通过靶向药物的给药,直接作用于肠息肉的异常细胞,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遏制肠息肉的发展。

靶向治疗针对的是肠息肉中的特定分子靶点,如EGFR、VEGF等。

目前,一些靶向药物已经得到临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靶向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皮疹、腹泻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密切注意身体的反应。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基于人体免疫学原理的肠息肉治疗方法。

它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力,增强对肠息肉的抵抗力,进而抑制肠息肉的生长和发展。

目前,免疫治疗在肠息肉的治疗中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通过干扰素、细胞因子等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肠息肉的发展。

然而,免疫治疗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除了治疗方法和技巧,肠息肉的预防和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肠息肉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2.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肠息肉;3.注意生活方式的调节,保持适量运动,远离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等;4.避免过度用药,特别是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

肠息肉的中药方治疗有什么

肠息肉的中药方治疗有什么

肠息肉的中药方治疗有什么肠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虽然一般情况下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增长性强的肠息肉癌变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医上有调理肠息肉的药方,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肠息肉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肠息肉的中药方【方药】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

【适应症】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

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凝滞于肠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大肠息肉治疗验方;【方药】乌梅、党参各15g,黄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蛎24g,甘草6g。

【适应症】多发性肠息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肠息肉的症状表现1.便血结肠息肉患者会出现间断性便血或者是大便表面带血,血液的颜色大多为鲜红色,如果出现了继发炎症感染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血便,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甚至是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如果息肉的位置靠近肛者可能会有息肉脱出肛门之外。

2.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习惯改变主要是大便次数和大便时间的改变,或者是出现不明原因的便秘或者是腹泻,如果出现了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这很可能是结肠息肉的表现。

3.大便性状异常对于正常人来说大便的性状应该是圆形的,而结肠息肉患者的大便由于受到息肉的挤压可能会出现大便变细,或者是大便呈现出扁形,有的时候甚至是会带着血液。

4.腹痛这种情况在结肠息肉患者中比较少见,一般来说会出现在结肠熊汝比较严重的患者身上,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5.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

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6.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肠息肉的治疗方法1、高频电凝术在如今的医学上,通过无痛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凝术来将息肉切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肠息肉治疗方案

肠息肉治疗方案

肠息肉治疗方案肠息肉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疾病,通常发生于结肠和直肠,其特征是黏膜肿瘤性增生。

虽然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存在一定的恶性潜力。

因此,治疗肠息肉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案,以预防并避免可能的恶性转变。

本文将介绍肠息肉治疗的几种常见方案。

一、内镜切除术内镜切除术是治疗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其通过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将肠道内的息肉切除。

内镜切除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 腔内切除术腔内切除术适用于小型、浅表的结肠息肉。

医生使用内窥镜将刀具穿入肠道内,直接将息肉移除。

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且痛苦较少。

1.2 剥离切除术剥离切除术适用于较大的息肉,其特点是可将肿瘤联合黏膜一同切除,以确保切除面的干净。

这种方法需要更长时间的手术,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3 内镜下微创手术内镜下微创手术结合了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在保证手术切除的同时减少对肠道的干扰。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或位于肠道深部的息肉。

二、电切术电切术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切割刀片,将肠道内的息肉切除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切除较大、较深的息肉,同时减少出血的风险。

电切术可以通过内窥镜直接进行,也可以在内镜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

三、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通过激光器产生的高能光束烧灼肿瘤组织,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

激光治疗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适用于一些位置特殊、较大或复杂的息肉。

四、手术切除对于较大且有恶性潜力的息肉,手术切除是常规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完全清除肠道内的肿瘤组织,避免恶性转变的风险。

手术切除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恢复期较长,适用于部分患者。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肠息肉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小型、浅表的息肉,内镜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电切术和激光治疗适用于较大或较深的息肉。

对于恶性潜力较大的深部肿瘤,手术切除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患者应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识,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及术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及术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及术后注意事项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它是指腺上皮生长在肠黏膜上的肿块。

肠息肉虽然本身并不致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并控制其发展,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因此,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以清除和预防这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并讨论术后的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方法1.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是目前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内镜的引导下,将切除器械插入肠道,直接切除息肉。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不需要全身麻醉。

2.开腹手术如果肠息肉较大,位置较深,或合并其他结肠疾病,内镜下切除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这时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切开腹部进行肠道切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肠道息肉较大或有潜在恶性变迁的情况。

二、风险评估1.手术风险无论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还是开腹手术,都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结肠穿孔等。

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前,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手术风险,并权衡手术风险与治疗效果。

2.术后并发症除了手术风险外,术后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例如,术后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此外,手术后的伤口也需要注意感染和愈合情况。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密切相关。

三、术后注意事项1.饮食术后饮食是恢复和康复的重要因素。

术后患者应以流质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和消化系统。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2.伤口护理术后患者的伤口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湿热环境,防止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并按医生建议使用抗菌药物,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3.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以免伤口张力过大或造成再出血。

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日常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4.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以掌握术后恢复情况和评估疗效。

肠息肉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成果

肠息肉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成果

肠息肉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成果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它是指粘膜表面的小肿块,可能会引发癌变。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开拓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肠息肉治疗的新疗法和研究成果。

一、内镜下切除术内镜下切除术是当前治疗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之一。

它通过内镜引导下,将息肉完整切除,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对肠道的切口,减少了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

同时,内镜下切除术还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确保完整切除病变组织。

二、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或LED光源照射肠息肉,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光动力疗法可选择性地破坏肿瘤组织,保护正常组织,具有微创、恢复快的特点。

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对小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三、内镜下电切术内镜下电切术是利用电切刀,在内镜引导下直接将电流切入息肉组织,破坏其血管,达到止血和切除效果。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切除干净、出血少的优点。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表明内镜下电切术结合光动力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四、药物治疗研究成果除了传统的手术疗法外,药物治疗是肠息肉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一些药物在治疗肠息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例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被广泛应用于肠息肉高危人群中,可以有效降低息肉复发的风险。

五、微创手术技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一些新颖的微创手术技术被应用于肠息肉的治疗中。

例如,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为肠息肉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六、肠道菌群研究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调节肠道健康和预防息肉复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可能有助于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这为深入研究肠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总结起来,肠息肉的治疗进展带来了新的疗法和研究成果,包括内镜下切除术、光动力疗法、内镜下电切术、药物治疗、微创手术技术和肠道菌群研究等。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专家读片·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 /P )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研究进展涂素芳1,2,黄思霖1,傅静雯1,2,龚伟1【摘要】结直肠锯齿状息肉是一种具有锯齿状隐窝结构的息肉类型,根据WHO 分类标准,分为增生性息肉(HP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 /P )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 )三种亚型。

目前认为,除了已知的致癌途径,包括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 癌途径,锯齿状通路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新途径,而SSA /P 被认为是锯齿状通路的早期前驱病变。

因SSA /P 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和临床意义,现对其特征、癌变途径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无蒂锯齿状息肉(SSA /P );锯齿状通路;结直肠癌(CRC )中图分类号:R735.9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1672-2159.2019.02.002作者单位:1518100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2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基金项目:广东省胃肠疾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胃肠疾病生物工程中心;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B0202900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死亡率在各种癌症中位居第四[1]。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CRC 最重要的手段,也是预防CRC 发生的有效工具。

结直肠息肉被认为是CRC 的癌前病变,最常见的致癌途径是经典的腺瘤-CRC 通路。

研究发现,除了腺瘤,锯齿状息肉也可进展为CRC ,即通过锯齿状途径演变至CRC ,占CRC 的15% 30%[2-4]。

锯齿状息肉的主要特征是含有锯齿状的隐窝结构,根据2010年WHO 分类,可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 ,HP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 /polyps ,SSA /P )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s ,TSA )三种亚型[5-6]。

大肠锯齿状病变梳理

大肠锯齿状病变梳理

大肠锯齿状病变梳理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年轻化,其发病率目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

关于CRC 的癌变机制,目前公认有3种途径:即「腺瘤-癌」、「denovo癌」、「锯齿状腺瘤癌变」途径;后者的基本过程为「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腺癌」。

锯齿状病变是一种以隐窝上皮呈现锯齿状外观的癌前病变,通常位于近端结肠,外形隐蔽,普通内镜下很难发现,因此有研究认为发生在结肠镜筛查后的CRC可能是由漏检和未处理的锯齿状病变发展而来,且结肠镜对于右半结肠的筛查并非像左半结肠那样有效。

而锯齿状腺瘤癌变约占CRC的20%~30%,临床漏诊率却高达59%!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于息肉的专业术语目前结直肠息肉以及平坦型病变主要有两种分类,众所周知的是根据异型增生、病理以及异型增生程度的传统腺瘤分类,该分类又分为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

另一种是锯齿状分类:WHO将其分为增生性息肉(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SSP)及传统锯齿状腺瘤(TSA)3类。

WHO认为SSA和SSP是同义词且可相互转化,但也有专家建议摒弃SSA 这一说法,保留SSP,SSA含有腺瘤一词,然而与传统腺瘤相比较,几乎所有SSA均有异型增生成分,因此SSP这一术语更有助于区分无异型增生区域和腺瘤。

见图1:图1CRC的分子学发病机制一般癌症都有一单独的分子学形成途径,然而CRC有3种途径。

最常见的是染色体不稳定(CIN)途径,即CIN导致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变,并不断积累后形成传统腺瘤,进而通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癌,该途径约占CRC的65%~70%。

另一种主要分子途径是锯齿状病变,此途径与其他途径相比可发现CpG岛高度甲基化(CIMP),DNA的甲基化改变,可使CpG岛的胞嘧啶甲基化,进而抑制抑癌基因发挥作用,该途径约占CRC的20%~30%。

锯齿状区域病变的病理锯齿状区域的病理亚组分型,至今无统一标准。

肠息肉手术方案

肠息肉手术方案

肠息肉手术方案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大多数肠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一部分存在恶变的可能。

对于有症状、较大或有恶变倾向的肠息肉,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

下面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肠息肉手术方案。

一、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这是治疗肠息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高频电切术医生通过内镜将电切圈套器送达息肉部位,套住息肉蒂部或基底部,然后接通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蒂或亚蒂的息肉。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于较大、扁平的息肉,先在息肉底部注射生理盐水,使息肉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并切除。

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主要用于直径大于 2 厘米的巨大平坦型息肉。

医生使用特殊的器械沿着息肉的黏膜下层逐步将其完整剥离。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如果息肉位置较低,距离肛门较近,可以通过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进行治疗。

1、肛门镜下切除术在肛门镜的辅助下,直接切除息肉。

2、经肛门直视下切除术对于较大的息肉,可在直视下进行切除。

这种手术方式相对简单,但适用范围较窄,只适合位置较低的息肉。

三、腹腔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当息肉较大、数量较多,或者内镜下切除困难时,可以考虑腹腔镜手术。

在腹部打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器械,观察肠息肉的位置和情况,然后进行切除。

必要时,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肠段。

腹腔镜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手术难度较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四、开腹手术在某些复杂的情况下,如息肉恶变、广泛的肠道病变等,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可以更直观地处理病变,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术前准备在进行肠息肉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1、肠道清洁一般通过口服泻药来清洁肠道,以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感染的风险。

2、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结肠镜如何治疗结肠息肉

结肠镜如何治疗结肠息肉

结肠镜如何治疗结肠息肉结肠息肉指结肠,肠腔的隆起性病变,一般分为单发息肉,有时可见多枚息肉,称为多发性的息肉,如果结肠息肉超过100枚,一般称为息肉病。

经结肠息肉一般是良性的病变,它的病理学类型很多,可以分为腺瘤,还有幼年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还有一种是增生性的息肉。

结肠息肉形成的因素,主要和遗传因素有关,有时也和饮食有关,比如长期的高脂肪,高油类食物,容易导致结肠病变,从而导致结肠息肉的发生。

结肠息肉有恶变的倾向,所以一旦发现结肠息肉应当行手术切除,如果直径小于2.0厘米,可以在内镜下,行结肠息肉切除术,送检病理。

如果病理为良性,定期门诊复查即可。

也可以在经腹结肠息肉切除术,这种一般常见于,考虑息肉恶变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者息肉体积比较大。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结肠息肉患者的病因进行研究,分析如何来有效的治疗处理。

1.什么是结肠息肉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

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息肉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

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

各类息肉特征:青少年息肉,发生在大约90%的10岁以下儿童中,在男孩中更为常见。

它们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表面光滑;90%发生在距肛门25厘米以内,大多数直径小于1厘米,有一个顶点;约25%是多发性的。

组织学上,它们表现为高度分化但大小不一的腺体,有些形成囊性扩张,有粘液潴留和间质增生,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

这些息肉通常不是恶性的。

②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息肉,也被称为化脓性息肉。

它们的直径通常很少超过1厘米,表面光滑,底部宽大,在粘膜表面出现小水滴状突起。

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肠道腺体束的中段和下段都存在成熟的细胞。

增生性息肉不会变成恶性。

③淋巴性息肉:淋巴息肉也被称为良性淋巴瘤,通常发生在20-40岁的成年人身上,但也发生在儿童身上,在男性中略为常见。

它们的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有浅表的溃疡。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和恢复过程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和恢复过程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和恢复过程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它通常是肠道内某一部分的黏膜组织增生形成的小肉芽。

虽然大部分肠息肉是良性病变,但部分息肉有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

因此,对于有症状的息肉,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肠息肉的手术治疗和恢复过程。

手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手术能够进行。

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和肠镜检查,以评估肠道的情况和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等。

同时,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用药情况和病史,以便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1. 麻醉:手术一般使用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 手术方式:手术治疗肠息肉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内镜下切除、经肛门手术和开腹手术等。

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医生的经验和技术。

3. 切除息肉: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合适的方式切除肠道内的息肉。

对于较小的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实施微创手术。

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4. 包扎止血:术中如果有出血的情况,医生会通过包扎或使用止血药物等方法进行止血。

5. 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或使用特定的闭合器械进行关闭,以确保切口恢复。

恢复过程1. 住院观察: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住院观察,通常需要观察1-2天。

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道恢复情况。

2. 饮食调理:在术后的几天内,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饮食调理。

通常开始时需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软食,待伤口愈合后可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3. 控制疼痛:手术后可能会伴有一定的疼痛不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4. 定期复诊:手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复诊,以确保肠道的正常恢复和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5. 避免剧烈体力活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以免对伤口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息肉组织学类型

息肉组织学类型

息肉组织学类型息肉组织学类型是指在病理学领域中对息肉组织进行分类和描述的系统。

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在消化道内形成,包括结肠息肉、胃息肉等。

息肉组织学类型的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息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息肉组织学类型的特点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息肉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腺瘤型息肉:腺瘤型息肉是最常见的息肉类型之一,由腺上皮细胞增生形成。

根据病理学特征,腺瘤型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等亚型。

2. 锯齿状息肉:锯齿状息肉的特点是息肉表面呈锯齿状,常见于结肠。

锯齿状息肉有时可以发展为恶性病变,需要及时治疗和监测。

3. 平滑肌瘤息肉:平滑肌瘤息肉由平滑肌细胞形成,通常为良性肿瘤。

平滑肌瘤息肉的病理学特征是肌肉束状结构,形态规则。

4. 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息肉病变,常见于胃肠道。

炎症性息肉通常伴随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灶形成。

5. 泡状息肉:泡状息肉的形态特征是息肉表面有多个小的泡状病变,常见于结肠。

泡状息肉通常为良性病变,但有时也会发生病理变异。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类型外,息肉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类型,如炎症性息肉病变、错构瘤型息肉等。

病理学家通过病理学研究和组织学分析,可以准确鉴别息肉的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家通过病理切片观察息肉的病变程度、病理类型和病变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依据,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病理学研究息肉组织学类型的病理特征,有助于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对息肉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病程进展进行研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学研究息肉组织学类型的病理特征,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和病程病变的病理学病理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议锯齿状结肠息肉的治疗
医脉通2013-10-12分享
由于临床上对于锯齿状结肠息肉仍知之甚少,对其恶变潜能也不十分确定,因此,在治疗方面尚存在很大争议。

尽管现有的诊疗指南建议对于直径超过5mm的锯齿状息肉应予以切除,但也有研究者发现,对于最终确定是良性的息肉,切除后会使患者的肠道穿孔和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针对这些息肉的治疗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为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往往很难发现,同时这些息肉具有“基底较宽、无柄”的结构,使其切除难度大大增加,这些息肉通常会被分成多个碎片之后再进行切除。

锯齿状息肉通常是淡粉红色,表面覆盖有结肠粘液,与周围正常的肠管粘膜鉴别较为困难。

即使通过CT结肠显像检查,这些息肉仍很难发现。

不仅如此,根据美国胃肠病学会2010年年会上的一份报告数据称,炎症性肠病患者更易罹患锯齿状结肠息肉病。

由于在如何处理良性息肉病变方面存在争议和疑问,来自挪威希恩市Telemark医院的Geir Hoff博士及其同事对于该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现有指南推荐意见要求所有的腺瘤样病变都应予以切除,但其中仅有5%会进展成为结直肠癌,其余95%的息肉切除术都会使接受手术的患者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BMJ. 2013 Oct 8;347:f5843.附全文下载 ] 反对意见
来自盐湖城犹他大学Huntsman癌症研究所的Randall Burt博士
除了现有的锯齿状息肉癌前病变和癌变风险数据之外,临床经验也清楚的表明,即使对多发锯齿状息肉结肠肠段进行切除手术后,其他未切除肠段还可能会继发新的息肉形成。

因此,在锯齿状息肉的癌前病变特性和需要手术治疗方面,几乎无需置疑。

尽管我们对锯齿状息肉的自然病史并不完全了解,但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些息肉的生长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我们应当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更好地搞清楚息肉自然病史方面的特征,但现有的数据已充分的表明,对于许多结肠息肉患者,每年进行结肠镜筛查随访是有必要的,对于所有的无柄锯齿状息肉也应进行息肉全切术以避免其癌变。

Hoff研究团队观点
无柄锯齿状息肉通常体积较大,好发于近端结肠。

有病例报告,在这些病变的周边区域可见结直肠癌形成,且其分子学特征与既往已有的癌症相似。

然而,也存在相反的数据,一项研究表明,与年龄≥65岁和癌症之间的相关性相比较,直径10mm及以上的锯齿状息肉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校正比值比分别为2.63和3.34)。

由于锯齿状息肉生长位置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切除通常会使患者肠道穿孔或大出血的风险增高。

据报道,近端结肠锯齿状息肉(直径≥20mm)内镜下切除术,其大出血风险为11.7%,而远端结肠或直肠同样形态息肉切除术后的大出血风险仅为5.3%。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锯齿状结肠息肉。

现今,虽然相关数据缺乏,但一致性的
推荐意见仍要求,除乙状结肠或直肠处较小的病变外,对于内镜下可见的其他所有锯齿状息肉均应予以切除。

对于无柄锯齿状息肉患者应每1-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如果有证据表明积极干预治疗在患者死亡率和发病率方面的改善效应并未大大超过其所造成的损害的话,那么在锯齿状息肉诊疗指南方面就应当做出相应改变,使其在积极干预方案和筛查方案之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